初中语文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文言文《富贵不能淫》翻译与考点
富贵不能淫孟子〔先秦〕正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往:去,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译文原文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咱先来说说哈,啥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这“富贵不能淫”啊,意思就是说,你要是有了钱,成了大款,可别让那钱给迷了心窍,别去干那些乱七八糟、不正经的事儿。
不能看见钱就眼馋得啥都不顾了,不能因为有了钱就变得花心,到处去瞎搞。
“贫贱不能移”呢,就是说你日子过得穷巴巴的,可别把自己的志向和原则给弄丢了。
哪怕穷得叮当响,也不能为了几个钱就低头哈腰,做那些丢人现眼、没骨气的事儿。
不能因为穷就去偷去抢,不能因为穷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做人的底线。
“威武不能屈”就是说,要是有人凶巴巴地吓唬你,威胁你,你可不能吓得腿软,不能因为害怕就服软,就顺着人家的意思来。
得有股子硬气劲儿,不能让人随便欺负了。
这整句话连起来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就是说啊,一个人,有钱的时候不会被钱给带坏了,穷的时候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和原则,面对凶巴巴的威胁也不会害怕屈服。
这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你瞧瞧,在生活里,要是有个人突然发了大财,就开始胡作非为,到处显摆,那他可就违背了“富贵不能淫”这条。
要是有人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就去坑蒙拐骗,那就是“贫贱不能移”没做到。
再要是有人被恶霸一吓唬,就吓得啥都听人家的,那就是“威武不能屈”没达标。
所以啊,咱们都得记住这句话,努力做个大丈夫。
不管遇到啥情况,都要挺直了腰板,坚守自己的本心,可不能随随便便就被外界的东西给影响了,这样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
初中语文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原文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译文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导读《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可以当成一篇驳论文来阅读。
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富贵不能淫》赏析《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
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第18篇 富贵不能淫
作品主旨
本文论述了坚守仁、礼、义,做到“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 丈夫的观点。
字词梳理
1. 重点课下注释补充
①公孙衍、张仪岂(难道)不诚(真正,确实)大丈夫哉(吗)
•
•
•
②安居(安静)而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
•
③是焉(怎么,哪里)得为大丈夫乎?
•
④丈夫之冠(行冠礼)也,父命(教导、训诲)之(他)
译: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 不能使他屈服。
•
•
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不可久居(停留)
•
戒 往送之门,戒之曰(告诫)
•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谨慎)
•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能,能够)
•
得志,与民由之(实现)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
正 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
立天下之正位(正确)
•
重点句子
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
‘往之女• 家• ,必敬必戒,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
无违夫• 子• !’以顺为正 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
者,妾妇之道也。
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 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 大道。得志,与民由• 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之;不得志,独行其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道。富贵不能淫• ,贫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 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 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屈• 。此之谓大丈夫。”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富贵不能婬赏析 富贵不能淫翻译及原文
富贵不能婬赏析富贵不能淫翻译及原文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 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
以顺为正者的,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妾妇,泛指妇女。
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
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指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屈服。
这里是使动用法。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孟子译注》。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初中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孟子
初中文言文《富贵不能淫》孟子富贵不能淫孟子〔先秦〕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与译文
富贵不能淫先秦. 孟子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同“息”,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富贵不能淫》译文翻译
《富贵不能淫》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
孟子说:“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
景春说:“他们有什么气节和大志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呢?他们凭着自己的意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就是平民中的男子汉像他们那样有志气、有作为的人也没有。
”
景春说:“这有什么气节和大志呢?”
孟子说:“这有什么呢?他们凭着自己的意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就是平民中的男子汉像他们那样有志气、有作为的人也没有。
”
公孙衍、张仪在诸侯中出入自由,其作为想使天下太平,而个人却从中谋取利益,他们的气节在哪里?孟子认为他们只是凭借自己的意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并不是真正的气节。
真正的气节应该是为了天下太平而有所作为,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因此,孟子认为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气节和有作为的体现。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对于气节和道德的重视。
他认为真正的气节应该是为了公共利益而有所作为,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同时,他也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
统编《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富贵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太平。
③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④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⑤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以顺从为标准的,是妇女之道。
⑦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
⑧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一、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着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编写的。
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共七篇。
计261章,约3.5万字。
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二、书下注释1、诚:真正,确实2、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3、焉:怎么哪里4、冠:行冠礼5、命:教导、训诲6、戒之曰:告诫7、必敬必戒:谨慎8、女,同“汝”,你9、夫子,这里指丈夫10、正:标准,准则11、淫,使惑乱,使迷惑。
移,使改变,使动摇。
屈,使屈服。
三、孟子认为大丈夫的三个标准是:(1)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2)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原则(3)富贵、贫贱、威武等外部因素不能使之迷惑、动摇、屈服。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富贵不能淫
第16篇
富贵不能淫
【虚词释义】 1.一怒而诸侯惧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丈夫之冠 4.母命之 5.以顺为正者 6.妾妇之道也 7.立天下之正位
而: 焉: 之: 之: 以: 之: 之:
第16篇
富贵不能淫
【虚词释义】 1.一怒而诸侯惧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丈夫之冠 4.母命之 5.以顺为正者 6.妾妇之道也 7.立天下之正位
6.以顺为正者 7.居天下之广居 8.立天下之正位 9.行天下之大道
冠: 违: 夫子: 顺: 广居: 正位: 大道:
第14篇
与朱元思书
【实词释义】
4.丈夫之冠也 5.无违夫子
6.以顺为正者 7.居天下之广居 8.立天下之正位 9.行天下之大道
冠: 行冠礼 违: 违背,违反 夫子: 这里指丈夫 顺: 顺从 广居: 最宽广的住宅,喻指“仁” 正位: 最正确的位置,喻指“礼” 大道:最正确的道路,喻指“义”
第16篇
富贵不能淫
【实词释义】
10.与民由之 11.富贵不能淫 12.贫贱不能移 13.此之谓大丈夫
由: 淫: 移: 谓:
第16篇
富贵不能淫
【实词释义】
10.与民由之 11.富贵不能淫 12.贫贱不能移 13.此之谓大丈夫
由: 淫: 移: 谓:
遵从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叫作,称作
第16篇
富贵不能淫
【句子翻译】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译文 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译文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 路。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 能称作大丈夫。 特殊用法 “淫”“移”“屈”均为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有节气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赏析《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
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
富贵不能淫 《孟子》
考点全练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冠礼的时候,父 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 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 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 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 “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 ,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得志的时 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 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
课文全解
[由:遵循。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 法。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屈: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评析:本文含蓄而幽默,孟子用“妾妇之 道”作比,分析了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 丈夫。】
考点全解
①,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真正,确实 ) 大丈夫(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哉?一 怒而诸侯惧( 害怕 ),安居而天下熄( 停息 )。”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 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 ,天下都会太平无事。”
考点全练
孟子曰:“是( 这 )焉(怎么,哪里 )得为(是 )大丈 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 行冠礼 )也,父命
动摇。)
首页
文言 词汇 (一 词多 义)
考点全解
首页
考点全解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
夫的标准。
基本 内容
①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原文、译文及赏析《富贵不能淫》原文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译文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导读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富贵不能淫》赏析《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
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富贵不能滛文言文翻译
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言语举止过分、超越常理;另一解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明道而行正,是现代人见文生意,严格讲偏离本意。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富贵不能滛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战国的《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赏析“贫贱不能移”,更通俗的表述应该是“贫贱不能放弃”。
不能放弃的是什么?是人的理想、道德和一切做人的准则;这是多少年来穷人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多少年来穷人给自己的道德筑下的“防洪堤坝”。
所谓“防洪堤坝”,意味着假如没有这么一道堤坝,人就控制不住自己会被卷入滚滚洪流。
“贫贱不能移”的真正意思是在告诫穷人:贫贱是很容易移的,恰如“富贵不能淫”实际上富贵是很容易沾染上淫的恶习一样,贫贱很容易使人将贫贱当作不可替代的理由,放弃理想、放弃道德、放弃一切做人的准则。
社会上几乎所有的负面形象,都源自于贫贱。
“小姐”为了钱可以放弃操行,乞丐为了钱可以放弃尊严,亡命之徒为了钱可以放弃人的进化。
他们几乎都是穷人,都是抵御不住贫贱的冲击而“放弃”的人,他们的行为也恰恰印证了一句老话: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但是更多的穷人没有放弃,“人穷志不穷”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伟人的故事,几乎就是穷人矢志不渝的故事。
他们所印证的是:贫贱不是放弃的必然前提。
但是这两大类人都只证明了一半,而又混淆了另一半:贫和贱看上去很像是一回事,却不是同一个概念。
贫一定是贱的.前提,但是贱不一定是贫的结果。
贫,上面是“分”,下面是“贝”,“贝”是古代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那当然是缺少财物以至于贫困了。
贫是一种与富相对的生存状态。
方志敏曾经写下不朽的《清贫》,他是将贫理解为一种精神的财富。
贱,与贵相对,它不是生存状态而是生存档次;贱的本意是“价格低”,也可以理解为地位低下,人格卑鄙;再引申出去,就是贱骨头,贱相。
以前有句很粗俗的骂人话,足以见得“贱”是多么的让人不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梳理
《富贵不能淫》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原文参考译文段层精解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就会停息,天下太平。
” 第一段:景春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ɡ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儿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惑乱,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 第二段:孟子用“妾妇之道”类比,深刻而尖锐地讽刺了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反驳了景春的观点,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文章主旨】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最后提出大丈夫的三大标准:第一,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违背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和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惑乱、动摇和屈服。
【人物形象】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主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广东省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六富贵不能淫课件新人教版
6. 写作特色 ①语言含蓄,讽刺深刻尖锐。 ②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7. 写作意图 孟子针对景春的说法,阐释了“妾妇”之道与“大丈
夫”之道的不同,点明既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 向,又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
·
·
之正位⑩,行天·
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⑫,贫贱不能移⑬,威武不
·
·
能屈⑭。此之谓大丈夫。” ·
参考译文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
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行冠礼时,父亲训 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 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 违背你 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②富贵不能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
③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
④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
5. 重点内容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的关于大丈夫的标准。
①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 之大道。②大丈夫的理想: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其道。③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注释】①诚:真正,确实。②大丈夫:指有大志、 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③熄:停息。
教材原文
孟子曰:“是焉①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
·
·
夫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
· ··
·
门,戒④之曰:‘往之女⑤家,必敬必戒⑥,无违夫子!’
·
·
·
以顺为正⑦者,妾妇之道也。居⑧天下之广居⑨,立天下
富贵不能滛高中文言文
富贵不能滛高中文言文
《富贵不能淫》原文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富贵不能淫》译文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范文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以下是分享的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翻译
富贵不能淫
先秦佚名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
《富贵不能淫》原文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富贵不能淫》译文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做过分的事情,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导读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第二章》,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可以当成一篇驳论文来阅读。
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
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以道进退。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富贵不能淫》赏析
《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
我们首先来看文章批驳的“靶子”,即景春的观点。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对丈夫。
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
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我们看孟子是如何批驳的。
首先,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
其次,孟子进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
孟子并未直接指出原因,而是针对他们的行为打了一个比方,进行了“比喻论证”,其分析含蓄而幽默,充满讽刺意味。
孟子从“礼”开始谈起,“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孟子说,男子成年的时候,父亲给予教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教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的丈夫!”
孟子通过这样的讲述,比喻公孙衍、张仪之流的行为,公孙衍、张仪他们虽然身为三国相、六国相,威欺天下,但是他们也要无条件地服从一国之长,他们的一切行为,还要根本决定于秦王、魏王的利益取向,他们的所谓“大丈夫行为”,实际上是趋炎附势、狐假虎威的没有原则的“事君之道”。
这与“母亲”教导所说的“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完全相同。
第三,得出结论,公孙衍、张仪之流的所行“以顺为正”,是“妾妇之道”,不是“大丈夫之道”。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不讲仁义道德原则,只是“以顺为正”,所行只不过是小人、妾妇奉行的是“妾妇之道”,非大丈夫所为。
这样,孟子通过分析,指出了景春所提供的论据并不能证明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从而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批驳。
我们需要补充指出的是,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并非是在批判、否定、贬损所有女子。
在儒家观点中,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的,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劝谏,如果丈夫不对,妻子也要劝说补正,也就是要“和而不同”。
只有太监、妾、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的。
实际上,孟子是将公孙衍、张仪之流比喻成了“太监、妾、婢女”这些没有任何原则的人的。
在完成了批驳之后,孟子接着就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孟子的结论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和地位的诱惑不能改变他的心志,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气节,威武和权势不能屈服他的志向,这样的人做大丈夫!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大丈夫呢?孟子做了两点分析。
一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还是儒家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
“广居”、“正位”、“大道”这三个词,朱熹依次解释为“仁”、“礼”和“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大丈夫,他首先要是个仁者,他要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以天下人为亲的伟大情怀,居住在天下最大的居所——“仁”里。
其次,他要是个讲礼仪的人,要有为天下而立大正的社会理想和觉悟。
第三,他是个“大道之行,为公天下”的公道主义者。
二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时势适宜的时候,实现志向了,就跟百姓一起实行它;时势不宜的时候,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实行自己的道理。
这与孟子的另一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表达的意思一样。
它们是说,大丈夫要时时想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你出仕为官,你要牢记“大道”之宗旨;不让你出仕为官,你同样要牢记“大道”之宗旨。
在孟子看来,做到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和“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两点,你就能做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了。
针对景春的观点,孟子先破后立,指出公孙衍、张仪之流所行只是“妾妇之道”,算不上大丈夫,真正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