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易混易错点回看《哲学生活》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易混易错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易混易错点总结哲学基本观点与辩证唯物论1.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的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提示:具体科学是研究特定领域的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提示: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对二者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辩证的回答。
)6.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提示: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发展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但人类不论是改造自然还是利用自然都是以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固有的属性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提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认识客观规律,但不能改造或消灭客观规律。
)8.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提示: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不能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9.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
(提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24一份2020你要拥有的高三易混易错点回看 - -04《哲学生活》
2020《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点拨: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3、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4、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必然有好的实际结果。
6、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8、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9、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
10、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概括和总结。
11、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1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13、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15、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派生的,意识决定物质。
16、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思维)和物质(存在)同等重要,相互决定。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3、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
4、世界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无章可循的,都是循环往复的。
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6、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7、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8、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
9、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10、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11、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1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13、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14、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
15、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1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好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17、只要人们认识了规律就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愿望办事。
(完整版)《哲学与生活》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与易混易错点第一单元哲学基本理论易混易错点1.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正确: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错误: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3. 错误: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正确: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错误: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正确: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错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正确: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错误: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正确: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正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错误: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正确: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错误: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正确: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错误: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正确: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基本原理与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6个)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加以区分和理解。
一、物质与意识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很多同学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
客观实在性强调的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运动则是指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世界上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要注意,意识不是人脑自行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如果没有客观存在作为内容,意识就无从产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
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
但不能片面地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而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也不能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而否定物质的决定作用。
二、实践与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间接经验则是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获得的。
不能认为只有直接经验才是认识的来源,间接经验也是基于他人的实践。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是因为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但要注意,科学理论不能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无限性是指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上升性是指认识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真理与谬误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同时,真理也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完整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兴盛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兴盛武器)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详尽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详尽科学的简单相加。
近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广泛规律的学科)P3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虑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虑)P48、哲学可以令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切的哲学可以令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令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P6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详尽问题的看法。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广泛的问题的看法和看法)P7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表现。
(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可以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也不是相互表现,方法论表现世界观)P8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看法取代旧看法。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看法的扬弃)12、哲学是详尽科学的基础,详尽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详尽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详尽科学的指导)P913、哲学对社会改革拥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改革拥有反作用,人民民众对社会改革拥有决定作用)P1714、只有哲学才是令人聪慧的学识。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令人聪慧,但令人聪慧的学识除了哲学还有详尽科学)P6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哲学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第一单元易错易混: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观点错误。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
)2.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人们主观思想的产物。
(观点错误。
注意: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的智慧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观点错误。
注意:概括和总结。
)4.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观点错误。
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
)5.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观点错误。
注意: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
)6.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观点错误。
注意:应改为哲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把它改造为中国哲学。
(观点错误。
注意:现阶段的“中国哲学”,不仅包括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包括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哲学家的哲学理论,他们并不都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另外一些海外华人的宗教哲学家也并不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观点错误。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唯物论》易错易混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观点错误。
注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观点错误。
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观点错误。
注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观点错误。
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直接作用。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观点错误。
注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
)6.人类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造自然。
(观点错误。
注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之《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专题十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哲学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或“科学之母”。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注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5.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人们创造哲学的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6.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7.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定义不能混淆。
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注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唯心的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谁是世界的本原。
)9.唯心主义都是不科学的,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
(注意: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只能就其根本观点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上才能成立的。
超越这一范围,认为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是没有意义的。
就局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注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选择题易错点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选择题易错点一、引言高中政治哲学生活选择题是高中政治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针对高中政治哲学生活选择题的易错点进行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二、易错点分析1. 概念混淆学生在面对选择题时,常常因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选择错误。
例如,对于“内因和外因”这一对哲学概念,学生容易将两者混淆,导致在做题时出现错误。
2. 原理运用不当学生在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时,常常因为对原理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运用不当。
例如,在做选择题时,学生可能会将“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错误地运用到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的分析上。
3. 细节把握不准确选择题中常常会涉及一些细节问题,学生如果对这些细节问题不够敏感,就容易失分。
例如,在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选择题时,学生可能会忽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细节。
三、解决方法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
可以通过课本、笔记等方式进行复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注重练习学生应该多做选择题,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在做题时,要注意分析题干和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同时,也要注意总结做题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在做选择题时,学生应该注重细节的观察。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章、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以便更好地把握题目的细节。
四、实例分析1. 题目: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概念?A.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B.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C.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概念的知识点。
根据知识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一切客观事物共同具有的属性和本质特征,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高三政治《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总结大全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误之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2.哲学决定生活。
〔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对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真正的哲学才可以使人们正确地对待〕4.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详细问题的观点。
〔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5.哲学是详细科学的根底,详细科学指导哲学。
〔详细科学是哲学的根底,哲学是详细科学的指导〕6.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根本的观点。
〔理论的观点〕7.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9.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0.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1.哲学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心主义哲学有着或者者多或者者少的借鉴意义〕专题二: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一共同本质和属性〕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开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一样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一样;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意识促进事物开展。
〔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6.规律是永久不变的。
〔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7.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一定可以成功。
【归纳】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点哲学生活
高考政治易错易混点(哲学生活)专题13《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但并不能认为离开了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有的科学研究者在自发形成的朴素的世界观的指导下也取得了科学研究的成就。
如果这些自发的、朴素的世界观符合客观实际、客观规律,也是正确的,和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一致的,对科学研究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但不能因此否定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因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更大。
2.不能认为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言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其错误的一面。
例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就其哲学出发点和根本观点来说是正确的,它从客观世界出发去寻找万事万物产生的原因,但是,它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成世界的本原,而且其许多观点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甚至具有猜测性,这些都是错误的。
近代的唯物主义哲学也是正确地从物质世界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的,而且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更加具有科学性,但是,正如我们所熟知的,它具有直观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等缺陷。
相反,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如黑格尔哲学,虽然其世界观是错误的——它从神秘的“绝对精神”出发去解释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但是,其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正确的,并且直接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唯物主义都正确,唯心主义都错误。
3.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括。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括。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不能将哲学认为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高三哲学生活易错知识点
高三哲学生活易错知识点在高三阶段,学生们将面临着紧张的学习压力和重要的高考。
作为一个哲学学科的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易错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几个高三哲学生活易错的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考试。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容易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物质是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认为意识是根本,物质是意识的表现。
因此,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对于学生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重要方法论,它强调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否定之否定等基本原理。
学生们在学习辩证法时,常常难以理解其中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思维方式。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加深对辩证法的理解。
三、人的自由意志与社会的决定作用在众多的哲学思想中,人的自由意志与社会的决定作用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学生们往往会陷入二者的对立中,难以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要全面理解人的主体性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唯有正确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四、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常会将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混淆在一起。
伦理道德强调的是人的思想、良心和社会责任,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准则;而法律规范则是国家或集体对人的行为作出的强制性规定。
明确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区别,对于正确判断和处理一些纠纷和道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五、哲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在学习高三哲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方法。
例如,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辩证思考、综合判断等。
这些思维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扩大思考视野,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因此,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哲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0年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点全面突破:生活与哲学易错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点分析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
(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二者不能等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分析(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
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易错考点
哲学生活1. 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出人生价值。
(×)分析:这种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
作为青年人要反对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空谈,应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和日常生活中踏踏实实地工作和奉献,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分析:(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
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有其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与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
因此,不能说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3.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分析: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对经济发展、政治变革起巨大的反作用,但归根到底是第二位的。
4. 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回事。
(×)分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5. 意识也在运动,所以,运动可以离开物质。
(×)分析:意识也在运动,但是,意识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反映。
人脑是意识运动的物质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
6. 规律有好坏之分。
(×)分析: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
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挥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知识点汇总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易错学问点汇总一、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人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留意:马克思主义哲学)2、哲学是详细科学的总和(留意:概括和总结)3、详细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留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留意:不肯定是科学的关系)5、详细科学学问揭示的是世界变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留意:哲学)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留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把它改造为中国哲学.(留意:现阶段的"中国哲学",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包括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哲学家的哲学理论,他们并不都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观点;另外一些海外华人的宗教哲学家也并不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留意: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留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10、承认物质确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留意:承认物质确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肯定是辩证唯物主义)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留意:应当是两个根本对立的观点)二、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更之中(留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肯定是显著的变更) 2、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更,运动和变更也是一种发展(留意:运动和变更不肯定是一种发展)3、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肯定的,无条件的(留意:颠倒了二者)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留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人们可以发觉,相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建,歼灭和变更规律(留意:规律不行以制定,废除,创建,歼灭和变更)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留意:规律是事物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7、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留意:对传统观念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留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9、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留意: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更而变更,即详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10、规律有好坏的.(留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11、思维规律是主观的.(留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相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1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留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靠肯定条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把规律看作恒久不变的,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13、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留意:是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不一样.)14、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留意:是人脑特有的机能)15、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留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6、物质与意识不行分别,相互依靠(留意:不能理解为相互依靠,意识依靠于物质,而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17、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主观自生的(留意:无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8、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留意: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9、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干脆的推动作用(留意: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二重性,也不能干脆作用)2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留意:不论意识正确与否都有反作用)21、人类可以完全依据自己的须要去改造自然(留意:要看是否符合规律和客观条件)22、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留意:反作用的大小不是由意识的正确与推翻定的)2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留意:不肯定是正确反映)24、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动身点(留意:客观实际是动身点)25、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胜利的确定性因素(留意: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26、因为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需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留意:规律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27、决策者要避开失误,关键要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留意:关键是要敬重客观规律)28、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胜利(留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9、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相识和利用规律(留意:还要受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30、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留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31、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相识(留意:相识来源于实践,不肯定要经验失败)32、相识既来源于干脆阅历,又来源于间接阅历(留意:实践是相识的唯一来源,干脆阅历,间接阅历是相识的两种途径)33、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相识(留意:不肯定是不同的)34、人的相识必需符合终极真(留意:不存在终极真理)35、相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透过现象看本质(留意:是根本任务)36、间接阅历不如干脆阅历牢靠(留意:不肯定)37、正确相识只有在同错误相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留意:不肯定)38、实践确定于相识(留意:确定不等于确定于)39、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留意:改造客观世界)4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检验人们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留意:实践是唯一标准)41、错误相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相识才来源于实践(留意:不论相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42、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唯一动力(留意:根本动力)43、实践是相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学问就要亲自参与实践(留意:获得相识的途径包括干脆阅历和间接阅历)44、实践是相识的重要来源(留意:唯一来源)45、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留意: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46、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留意: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47、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留意: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48、客观世界是真理的标准.(留意:实践才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9、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留意: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50,"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留意:"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详细运用和发展.)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留意:联系是有条件的)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变更(留意:人们可以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建条件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留意: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4、凡是具有先行后续特点的关系都是因果联系(留意:因果关系是先行后续的,但先行后续的不肯定是因果关系)5、世界上事物总是互为因果,彼此制约的都处于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留意: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6、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留意: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7、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留意:不肯定)8、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确定性作用(留意:必需在肯定条件下)9、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留意: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肯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靠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10、任何变更都是发展.(留意:并非任何变更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更才是发展.)1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留意:推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推断)12、目前力气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和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留意:推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用现状标准来推断是错的)13、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留意:推断新事物的标准如上,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来推断新旧事物是错的) 1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留意:错,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15、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全部的质变都是发展(留意:质变不肯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16、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留意: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更也能引起质变)17、量变必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留意:量变必需达到肯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18、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留意:总趋势是前进的)19、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留意:新出现的事物不肯定是新事物)20、冲突就是构成冲突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留意:双方既对立又统一)21、冲突可以调和,不行以缓和(留意:冲突可以缓和,不行以调和)2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留意: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23、冲突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留意:还有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普遍性与特别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24、冲突就是斗争(留意:说法片面,简言之,冲突是对立统一.)25、冲突越少越好.(留意:冲突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冲突的多少为标准来推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冲突越少越好.)26、冲突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恒久不以解决的.(留意:冲突并不是恒久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冲突,揭露冲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冲突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冲突.)27、冲突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留意:冲突也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28、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冲突,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冲突.(留意:冲突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29、冲突的普遍性包含特别性,特别性寓于特别性之中(留意:普遍性寓于特别性当中,不能认为冲突的普遍性包含特别性)30、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留意:个别是普遍存在的前提)31,普遍性是特别性的总体(留意:普遍性是从特别性中抽象出来的)32、普遍性与特别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留意:是共性和特性的关系)33、主要冲突就是急需解决的冲突(留意: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别的状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冲突,才能解决好主要冲突.)34、只要解决了主要冲突,办事情就能取得胜利(留意: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还要留意次要冲突)35、冲突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留意:有影响)36、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冲突确定(留意:主要由主要冲突的主要方面规定)37、抓住了主要冲突,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留意: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38、解决主要冲突是解决一切冲突的前提(留意:有时候要先解决次要冲突)39、事事有冲突,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冲突.(留意:事事有冲突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冲突,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全部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冲突.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冲突,只有在肯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冲突关系.40、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冲突.(留意:事物有简洁事物和困难事物之分.简洁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冲突,冲突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困难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冲突,有主次冲突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冲突的主次方面,但不肯定都有主要冲突.)41、冲突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冲突越多越好.(留意:冲突的存在是客观的.事物包含冲突多少,冲突如何推动该事物的发展,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确定的.因此,并非冲突越多越好.)42、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留意: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43,扬弃就是抛弃.(留意:错误,不符合辩证否定的原理,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事实上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44、在肯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确定作用(留意: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起确定作用)45、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留意:不肯定是促进,也可能是延缓)46、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先有内因后有外因(留意:内外因无先后之分)4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留意:是否承认冲突,是否承认冲突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8、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和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没有必定联系(留意: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才能真正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四、相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留意:历史唯物主义才是)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行割的,社会存在依靠于社会意识(留意:社会存在不依靠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留意: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4、社会存在的变更和社会意识的变更是同步进行的(留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5、社会存在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留意: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6、我国的基本冲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须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冲突. (留意:这是我国的主要冲突.社会基本冲突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冲突.)7、社会基本冲突的解决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同.(留意:错,社会基本冲突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冲突,都是通过实践加以解决.但在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解决的详细方式也不同,在阶级社会里,冲突是对抗性的,通过阶级斗争去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冲突是非对抗性的,通过改革来实现.)8、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留意:起推动作用的人们)9,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留意:颠倒了二者关系)10、改造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留意: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1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留意:这是群众路途的基本内容.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信任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12、所谓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主动意义(留意:事物对人的主动意义)13、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留意:价值观不肯定都是正确的)14、集体主义已成为我国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留意:不符合事实)15、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留意:不能将二者划等号)16、集体主义能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留意:夸大了集体主义的作用)17、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一样的,实现了集体利益也就实现了个人利益(留意: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实现了前者不肯定就能实现后者)18、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留意:不能将奉献和索取对立起来)19、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牺牲个人利益(留意:实现人生价值不等于牺牲个人利益)20、要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最好先实现自我价值(留意:二者不存在先后关系)21、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看他的物质贡献,因为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留意:哪个更重要要依据详细状况而定)22、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就能实现人生价值(留意: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23、贡献越多,索取越多(留意:贡献与索取不是对等关系,因为人生价值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始终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是我们应当大力提倡的精神.)24、只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境界,我们的事业就肯定能胜利(留意:艰苦奋斗是胜利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25、志向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必定能转化为现实(留意: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26、最高志向是实现共同志向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志向,必需以共同志向为根本方向(留意:颠倒了二者关系)27、志向对人生,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留意:志向有科学,不科学之分)。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判断题易混易错哲学生活判断题(后附答案)唯物论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2、生产力是客观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而是主观的。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4、“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5、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6、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7、人不能违背规律,但可以创造、制定、废除、改变、消灭规律。
8、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9、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10、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1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1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1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1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既可以反映过去、现在,也可以对未来作出反映。
15、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7、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18、艺术创作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这说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像是照相机、镜子对事物的反映。
19、“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离奇,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0、“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观点夸大了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1、“休渔制度”的实施说明,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22、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23、不尊重客观规律,人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24、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2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26、运动是相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认识论1.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哲学生活》中的选择题易错点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 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 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B) ①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②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4、某电视频道推出了特别节目“幸福是什么?”面对记者“你 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同样的问题,虽然大家对幸福的 C 理解不一样,但大都感觉幸福。这说明了( )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结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5、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 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 演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 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c )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3、南北朝时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 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 看,王安石错在(A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4、下列选项没有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B )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面损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程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建立的程度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是一致的。这反映 了( C) ①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无条件的联系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总结大全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就是科学得世界观。
(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得学说,哲学有正误之分,并非所有哲学都就是科学得)2.哲学决定生活。
(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瞧待自然、社会与人生。
(真正得哲学才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瞧待)4.世界观就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得观点。
(就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得问题得瞧法与观点)5.哲学就是具体科学得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具体科学就是哲学得基础,哲学就是具体科学得指导)6.世界就是物质得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得首要得与基本得观点。
(实践得观点)7.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8.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得根本瞧法。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得根本瞧法与根本观点)9.旧哲学就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论。
(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得有机统一)10.哲学都就是自己时代精神得精华。
(真正得哲学就是自己时代精神得精华)11.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得问题。
(哲学得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12.唯物主义就是正确得,唯心主义就是错误得。
(唯心主义哲学有着或多或少得借鉴意义)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就就是万事万物得总与。
(物质就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得共同本质与属性)2.自然界及其规律就是客观得,社会发展规律与人得思维规律就是主观得。
(任何规律都就是客观得)3.意识得形式与内容都就是客观得。
(意识得内容就是客观得,形式就是主观得)4.所有正确得意识都就是相同得;正确得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错误得意识、神话、传说就是人创造出来得。
(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得正确意识不尽相同;无论正确意识还就是错误意识,都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不同得意识有不同得反作用)6.规律就是永恒不变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点拨: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而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2、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点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点拨:从根本观点上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从根本观点上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点拨:关于什么是世界本原的问题,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外,还有一种二元论的观点,即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
二元论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要么走向唯物论,要么滑向唯心论。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点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就存在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即使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也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开始出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点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学性。
(×)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点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点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点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5、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点拨: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
6、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点拨:本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点拨: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9、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
但是,如果商品经济被产品经济所取代,价值规律就会被其他经济规律所替代,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或者说实践)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2、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点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3、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点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主观的。
(×)点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错误的反映。
6、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点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离不开物质。
7、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点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8、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点拨:意识的反作用无法比较大小。
9、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点拨: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点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
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点拨: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3、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点拨: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
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点拨: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
当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5、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点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6、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点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
(×)点拨: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8、真理是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点拨:真理是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的说法错误。
9、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点拨:既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真理具有客观性,不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谁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谁就掌握真理。
10、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拨: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就会犯唯心主义错误。
11、认识过程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点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2、认识是有限的。
(×)点拨: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13、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