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胆结石并胆囊炎34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入选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予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而后实施相应的护理。

结果:60例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5%(57/60)。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效果良好,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后可改善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胆囊结石;胆囊炎;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178-02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常表现出发作性的胆绞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出现钝痛,可放射至背部,持续数小时后缓解,且呈现反复发作特点,对患者生活产生严重影响[1]。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现将研究内容作如下叙述。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者为82岁,年龄最小者为35岁,(65.4±6.7)岁为平均年龄。

1.2 方法1.2.1治疗 60例患者经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给予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药包含大黄,厚朴,芒硝打成粉,采用蜂蜜调成糊状,每日贴敷6个小时可将其取掉,每日一次,一个疗程为7日。

1.2.2护理心理疏通。

患者入院后容易产生不良心理,例如紧张以及恐惧等,进而对血压以及心率变化产生影响。

尤其是少数患者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包含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

为此心理护理为确保手术成功的保证。

护理人员需要热情接待患者,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诉耐心听取,并予以理解,使得患者入院后可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将其不良情绪消除,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治疗的目的以及重要性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将其疑虑消除,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囊内胆固醇、胆盐等物质沉淀形成。

中医认为,胆结石的形成和胆囊的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中药治疗胆结石是一种传统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

下面就分享一个中药治疗胆结石的案例。

患者张女士,30岁,因腹痛伴呕吐、黄疸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胆结石。

由于她有中医治疗的信仰,选择了中药治疗。

中医师根据张女士的病情特点,为她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包括黄连、栀子、白芍、茵陈等药物。

张女士服用中药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她感觉腹痛减轻,呕吐明显减少,
黄疸也逐渐减退。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复查时胆结石的大小明显减小,胆囊的炎症也有所缓解。

中医师根据病情调整了药方,继续治疗。

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张女士的胆结石逐渐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她感谢中医
的治疗,不仅病情得到了控制,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她也通过中医的调理,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了疾病的复发。

这个案例表明,中药治疗胆结石具有疗效确切、疗效持久等优点,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中药治疗胆结石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了解中药治疗的疗效,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治疗胆结石的中医外治方

治疗胆结石的中医外治方

治疗胆结石的中医外治方方1【原料】莪术、皂角刺各60克,川楝子、川芎、木香、冰片各30克【用法】共为细末,每次取0.8克填入患者的神阙穴内,覆盖1.5厘米×1.5厘米薄棉片,外贴5厘米×5厘米胶布,勿使药粉漏出,3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

【功效】行气活血,导滞消积。

适用于胆囊炎、胆结石。

方2【原料】皮硝6克,皂荚15克【用法】皮硝用水化开,加皂荚末敷脐腹部;或加香油入猪胆内,用竹管插入扎紧挤汁入肛门【功效】皮硝味咸苦、性寒滑,具有软坚积、攻积滞、通大便作用,故善治胆结石之症方3【原料】黄芪30克,皂荚12克,大黄10克。

【用法】将以上诸药混合共碾成细末,贮瓶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量,以蜂蜜调和如膏,敷于脐孔内,外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方用黄芪补中益气,促进运行为主,辅以大黄沉降涤肠通便;皂荚泄浊通窍导便。

3药相合,补泻兼施,旨在益气通便,适用于胆结石。

方4【原料】生大黄10克,芒硝7克。

【用法】上药共用水煎浓汁,放凉,一滴滴将药汁滴入脐中即可,每日1次。

【功效】方中大黄苦寒潸热泻火,攻结通便;芒硝咸寒软坚泻下。

两药合用则荡涤肠胃热结燥屎,故可治胆结石,大便干结,数日不鮮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苔黄燥,脉滑数之症。

一方单用大黄10克研末,调白酒成糊敷脐,名曰大黄散,其治效同方5【原料】大黄10克,莱菔子12克,葱头、食盐各适量。

【用法】将大黄、莱菔子共碾成细末,与葱头、食盐共捣烂如膏,在锅内炒热,敷于脐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功效】方用大黄攻结导滞,通利大便为主;莱菔子破气消积助其通便;葱头、食盐温运通窍助其药力。

4药相合则通便力量更猛,故善治胆石症,大便秘结,腹满胀痛之症。

方6【原料】金钱草、郁金、龙胆草、栀子各15克。

【用法】将上药共碾成细末,贮瓶密封备用。

用时取药末10克,以水调和成膏,涂于患者脐内,每2日换药1次。

【功效】消石利胆。

适用于肝胆湿热而致胆结石,症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赤,苔黄腻,脉弦滑数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

中药外敷、内服治疗各类肝胆结石

中药外敷、内服治疗各类肝胆结石

中药外敷、内服治疗各类肝胆结石第 1873 期作者 / 李华斌吴邦发吴莉娟牛卫红林晶马达编辑 / 许红⊙ 校对 / 钱秀华外敷肝胆排石膏(中药排石)的临床观察1986年1月~2003年1月,共计17年,我们诊治胆石病638例,其中胆道术后再生结石、残留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188例,其中最多曾作6次手术。

原发肝内、外胆管结石276例,胆囊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12例,胆囊结石62例。

中药排石要严格选择适应症,对中药排石无效或有并发症的要中转手术治疗,这是降低中药排石风险的关键。

本文着重探索外敷中药膏排石、溶石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38例,女460例,男178例,年龄7~82岁。

治疗前右上腹痛538例,寒战、发热447例,黄疸494例,无明显症状26例。

治疗前均有B超,部分病人有CT、PTC等有关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结石的部位和无严重并发症。

病程最短2天,最长33年。

2结果2.1疗效标准1个月为一疗程。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B超、CT、胆道造影)有一种以上检查结石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结石减少或缩小1/2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影像学检查结石减少或缩小;无效:症状、体征仍存在,影像学检查结石无改变。

2.2适应证(1)对于胆道术后再生结石、残留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2)原发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3)胆囊结石(以直径<1.0cm,CT值<100,泥沙样结石为主)。

我们外敷中药排石膏治疗胆石病的临床经验认为,急性期较静止期的排石率明显增加,胆石病合并胆道梗阻、中毒性休克、胆总管结石较大的患者。

以上腹痛、寒战发热、黄疸等为主要表现。

经抗炎、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外敷中药排石膏,多数病人休克可以得到纠正,并排出结石,达到治愈目的。

2.3禁忌证(1)胆道结石合并出血;(2)胆道结石合并坏死、穿孔;(3)胆道结石合并肿瘤(息肉、癌肿、硬化性胆管炎等);(4)胆囊结石>1.0cm、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积脓、胆囊结石颈部嵌顿、胆囊萎缩;(5)孕妇;(6)皮肤过敏慎用。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经验中医如何辨证分型治疗急性胆囊炎2008-12-03 19:541. 湿热胆滞证临床表现:胁肋部呈持续性绞痛,起病急,阵发性加剧,腹肌紧张、拒按,常伴有心烦喜呕,口苦咽干,或高热寒战,或身热不扬,尿少色黄,大便秘结,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或弦滑。

选方用药: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5~25g,黄芩15g,半夏15g,木香7.5g,郁金15g,大黄15g(后下),车前子15g,木通15g,栀子15g,茵陈25g。

该证为湿热内蕴胆经,气机不利所致。

临床多属急性感染性胆囊炎,或化脓性胆囊炎。

病人多以突然高热、胁肋剧痛或发黄为主要特征。

本方柴胡、黄芩清利肝胆,配半夏降逆止呕,化痰利湿;木香、郁金疏利肝胆,行气止痛;大黄泻热通便以除湿热;车前子、木通泻水道以排湿邪;栀子、茵陈清利肝胆湿热以退黄。

故本方为清热利湿、理气退黄之良剂。

2. 毒热内壅证临床表现:胁肋持续剧痛,右上腹或全腹部硬满、拒按,或胁下可触及包块,同时伴有高热寒战,口苦咽干,头晕,精神萎靡不振,甚则神昏、谵语,或者肌肤发黄,色黄鲜明,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绛,苔黄燥或有芒刺,或少津无苔,脉弦滑而数。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通泻攻下。

选方用药:大承气汤加龙胆泻肝汤加减。

大黄15g(后下),厚朴10g,枳实15g,芒硝10g(冲),栀子10g,胆草10g,木香5g,生地10g,柴胡20g,黄芩15g,连翘3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

本证以毒热内盛,肉腐成脓为主要病理改变。

临床属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坏疽性胆囊炎。

故选用大承气汤通泻攻下,并合用龙胆泻肝汤清利肝胆。

方中大黄、芒硝通里泻热、解毒散瘀;枳实、木香行气止痛;栀子、胆草、柴胡清热利胆;生地、黄芩凉血解毒;连翘、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专疗毒热内壅。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通下,利胆止痛之功效。

在临床上,高热神昏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精神萎靡不振,脉弱无力者可加用参附汤。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

中药治胆结石案例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是指胆囊或胆道中形成的固体结石,其中以胆固醇结石最为常见。

中药治疗胆结石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将介绍几个相关案例以供参考。

案例一:患者是一位45岁的女性,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属于胆热瘀毒证,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黄连30g、黄芩15g、栀子10g、地黄15g、茯苓20g、赤小豆20g、丹参10g、生大黄10g、大黄10g、当归15g、川芎10g、红花5g。

将以上药材煎煮后取汁,每日分3次服用。

患者连续服药3个月,腹痛明显减轻,胆囊结石也有所缩小。

案例二: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因胆结石反复发作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属于胆湿热证,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黄连30g、黄柏20g、黄芩15g、栀子10g、茯苓20g、石苇15g、车前子20g、山栀子20g、海浮石20g、连翘10g、金银花15g。

将以上药材煎煮后取汁,每日分3次服用。

患者连续服药6个月,胆结石大小有所变化,症状也有所缓解。

案例三:患者是一位60岁的女性,因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就诊于中医门诊。

经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属于气滞血瘀证,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当归20g、川芎10g、黄芩15g、黄连3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5g、香附10g、陈皮10g、山楂10g、蒲公英10g、柴胡10g。

将以上药材煎煮后取汁,每日分3次服用。

患者连续服药4个月,胆结石明显缩小,相关症状改善。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中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因人而异。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医师会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此外,中药治疗胆结石也需要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改变来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体来说,中药治疗胆结石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等功效,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并对胆囊结石有一定的缩小效果。

然而,中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适当监测胆囊结石的变化,避免结石堵塞胆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42 例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胆囊炎42 例疗效观察
1 临床 资 料
3 临床 观 察
31 疗效判断标 准 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 , . 实验室检查各
项 有 关 指标 恢 复 正 常 , 检 查 及 胆 管造 影 证 实 胆 管 内无 结 石 存 B超 在 为 治 愈 ; 状 基 本 消 失 或 减 轻 , 排 出部 分 结 石 , 验 室 检 查 症 或 实
现代 医学 中 胃、十二指肠 黏膜炎症 、溃疡等病 ,均属 中医
“ 胃脘痛 ”范畴 ,其病在 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每因情 志不 ,
数减少 , 胃镜检查有好转 )5 ; 1 例 无效( 症状无改善 , 胃镜检查
无变化 ) 例 。 3 其中 1 6例有不同程度 的幽 门螺杆菌感染者 , 经 尿素酶、 病理切片检查评定 全部被清除 。
检 查 各项 有 关 指 标 无 明 显 好 转 , 及 胆 管 造 影 无 明 显 改 善 为无 B超 效。
炎等疾患。其 中单纯性胆囊炎 3 , 0例 结石型( 泥沙样 ) 胆囊炎
7例 , 慢性胆囊炎合并 胃炎 5例。常见发病诱 因为饮食不节 , 情志刺激 , 寒暖失调 , 过度 劳累等 。 诊断标准【 右上腹或剑突下 区疼痛或胀痛反复发作大于 l 】 :
烦 闷来诊 。查 面色萎黄 , 巩膜无 黄染 , 胆囊未扪及肿 大 , 墨菲征 ( 舌质红 , ±) 苔黄腻 、 弦滑, 脉 中医辨证为胁痛 , 病机为痰湿化热 闭阻肝胆 , 方选 : 三仁 汤加 味治疗 , 仁 9g薏苡仁 1 、 杏 、 2g 白蔻仁 6g半夏 1 、 、 5g厚朴 9g通草 6g滑石 1 、 叶 6g柴胡 1 、 、 、 8g竹 、 2g 栀子 1 、 5g夏枯草 2 , 0g水煎服 l /。 剂 d 服药 7 剂后右胁隐痛 明显 减轻 , 已中病 , 药 继服 3 0余剂后 , 症状基 本消失 , 食纳 大增 , 复查

中药外敷治疗胆结石

中药外敷治疗胆结石

中药外敷治疗胆结石
【偏方中药】
芒硝30克、生大黄60克(均研细末)、大蒜一头、米醋适量。

【使用方法】
用上药末各30克与蒜共捣成糊状,布包外敷于期门穴10分钟后,取下放置备用,继续余下的大黄末30克调敷于期门穴。

【偏方疗效】
2天贴敷一次,当天必可止住疼、胀,2个周期,B超可见胆石缩小,3—4周期,胆结石会完全消失。

一个周期10天,休息2天,继续第2个周期。

【偏方疗效】
敷药时间尽量长些,以上一剂量,于一日内可反复敷3—5次,敷前涂一层薄凡士林,贴时间不可过久,以病人的皮肤不受灼伤为度。

偏方简单易行,外敷药安全可靠,注意避免皮肤灼伤,可放心使用。

胆囊炎胆囊结石45例的中医药案列分析

胆囊炎胆囊结石45例的中医药案列分析

胆囊炎胆囊结石45例的中医药案列分析利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炎和胆结石,有效率达到95.6%。

本文以实际经验对45例患有胆囊炎和胆结石的患者做出以下详细分析,包括病理分析、治疗方法和方药都有详细的介绍。

标签:胆囊炎;胆结石;大柴胡汤胆囊炎和胆结石现在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最近几年治疗过的45人为例,效果显著。

现将报告整理如下:1.临床资料急性胆囊炎18例,出现最明显的特征,右上腹疼痛,呼吸时疼痛加重和体位改变,右肩或者后背部出现放射性的疼痛,并伴有高热、寒战,还出现恶心呕吐。

慢性胆囊炎27例,较常出现的,上腹不适或疼痛,消化不良以及恶心、腹胀以及嗳气,尤其在进食油腻的食物之后更为明显。

胆囊炎常常并发胆结石,胆结石又会促发胆囊炎的发病,两者相加则会引起心肌缺血性改变,从而诱发冠心病,出现胆心综合症。

通过B超检查,胆囊壁增厚,胆囊收缩不规律,如有胆石,其大小也是可以显示出来的。

如血液化验的话,白细胞的数量增高。

在这45例的患者中,其中8例的结石比较大(比黄豆大)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其余37例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案。

2.治法及药物在治疗上应以疏肝利胆、消石通便、清热化湿为主要原则。

2.1中医药治疗,大柴胡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半夏9g、枳实9g、大黄6g、生姜15g、大枣15g。

如疼痛的厉害,可以再加上玄胡索和川楝子;如有大便不通者可以适当的增加大黄、枳实分量;如并发结石可加金钱草、海金沙、滑石;如并发黄疸可加菌陈、山栀子。

每天1剂,煎2次,日服2次,七天为1疗程。

用药期间,禁饮酒、辛辣和食油腻食物。

2.2典型病例:林××,男,56岁,工人,于2009年秋来院就诊,主要症状:右上腹疼痛,在情绪不佳或者进食油腻食物时即发,反复发作一年有余。

最近如疲劳则上腹疼痛,牵引腰背以及右肩部,伴有发热口苦,恶心呕吐,便秘尿黄。

检查之后发现,舌红、苔黄、脉弦数,体温38.5℃。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胆结石并胆囊炎34例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胆结石并胆囊炎34例疗效观察
1g 枳壳 1 g 白芍 2 g 蒲 公英 1 g 大 黄 1g 甘草 6 , 5, 0, 0, 5, 0, g 茵陈
1g 延胡 9 , 日1 , 5, g每 剂 水煎分 2次服 用 ,5 1 天为 1 程 , 疗 配合
中药胆石膏外敷 , 方药 组成 : 金钱草 、 白芷 、 皮 、 青 虎杖各 3 g 0, 郁金 、 香 、 乳 血竭各 2g 大黄、 0, 芒硝各 6g 冰片 1 g 气滞 型加 0, 0, 木香 3 g 湿热 型加桑枝 3 g 上药共为细末 , 0, 0, 同时取 6g 以适 0, 量蜂蜜调成膏状 , 摊贴 于 1 c 0 mX1 c 及 4mX4m 不吸水绵 0m c c
维普资讯
1 6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0 年第 2 卷第5 08 9 期
中药 内服外敷治疗胆 结石并胆 囊炎 3 例 疗效观察 4
钟 朋 光
( 西北海 市合 浦卫 生 学校 ,广 西 合 浦 5 6 0 ) 广 3 1 0
关 键 词 : 结 石 ; 囊 炎 ; 医药 疗 法 胆 胆 中 中 图分 类 号 : 5 5 6 R 7. 文献标识码 : B 2 治 疗 方 法
2 2 对照组 采用广东龙华 制药厂生产 的复方 胆通片 口服 , . 每 次 2片 , 每天 3次 , 疗程 同治疗组。 2组患者若体温 高于 3 . ℃ , 白细胞 、 85 血 中性粒 细胞 明显
升高者 , 则适 当加用先锋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4个疗程后进行
疗效评价 。
3 疗 效 标 准 与 治 疗 结 果
‘ 治愈 : 临床症状 、 体征完 全消失 , 出结 石或 排
3 1 疗效标 准 .
较治疗前排 出 7 %结石 ; B超证实结石 消失 , 5 经 胆囊壁及收缩 功能恢复正常 , 随访半 年未复发 。显效 : 症状 、 体征 基本消失 , 经 B超证实排 出部分结 石 , 胆囊 壁及 收缩 功能 明显改 善 。有 效: 症状 、 体征 明显 改善 , 排 石 。无 效 : 状 、 征 、 石无 无 症 体 结 时间 , 减轻患者 的痛苦 。对 于 4 以上仍 然不愈合 的溃疡 , 周 笔 者认 为 , 如溃疡面 小于 1m, c 可继 续换 药使 其 自然 愈合 ; 于 大

中西药结合治疗胆囊炎胆结石40例疗效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胆囊炎胆结石40例疗效分析

心血 管病 l 7例。对 照组 腹痛 4 0例 , 畏寒发 热 3 6例 , 恶心呕 吐
1 9例 , 右上腹压痛 3 l 例, 大 便干结 2 0例 , 黄疸 1 1例 ,电解质
紊乱 , 白细胞计数 >1 0×1 0 / L 9例 , 有 合并 症的患者 1 1例 , 其 中, 合并呼吸道疾病 5例 , 肾功 能不全 1例 , 糖 尿病 4例 , 心血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6— 2 4 )
中西 药 结 合 治 疗 胆 囊 炎 胆 结 石 4 O例 疗 效 分 析
张 建
【 摘 要】 目的 采用 中西药结合治疗 的方法 治疗胆囊炎胆结石 , 以探讨 其临床效果。方法 将 医院 收治的 8 0
例胆囊炎胆结石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照组 各 4 O例 , 治疗组采 用 中西药结 合治疗 的方 法 , 对照组采用 常规西药 的
临床合理用药 2 0 1 5年 1 O月 第 8卷 第 l 0期 中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e M R a t i o n a l D r u g U s e , O c t o b e r 2 0 1 5 , V o 1 . 8 N o . 1 0 B
表2 V E M患儿 昏迷相关 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归性分 析
表1 V E M患儿惊厥单 危险因素分析
[ 例( %) ]
参 考 文 献
l 杜智敏. 小儿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1 5 2 例治疗及护理体会[ J ] . 齐兽 护
理杂志 , 2 0 1 1 , 1 1 ( 5 ) : 4 1 3—4 1 4 .
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胆 囊炎胆结石 , 效 果显著 , 值 得推广使用 。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疗效分析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

属中医学胁痛范畴,中医学认为此病治疗宜疏肝利胆。

标签:慢性病胆囊炎中医药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在我国也不少见。

慢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大多数病人过去并没有患过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疤痕收缩,造成胆囊萎缩,囊腔可完全闭合,导致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药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取得了令患者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0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中医科接诊了4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男33例,女9例,年龄22~54岁。

患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右上腹持续性疼痛为主,伴有食欲不佳、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等,临床检查胆区有明显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经胆囊造影、超声波检查确诊为慢性胆囊炎。

1.2中医治疗方法予疏肝利胆汤。

药物组成:柴胡15g、郁金10g、白芍药15g、金钱草30g、鸡骨草15g、虎杖15g、茯苓10g、黄芩10g、大黄(后下)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0g、法半夏12g、茵陈30g、鸡内金15g、炙甘草10g。

纳呆加山楂、神曲、麦芽;腹胀加厚朴、陈皮、白豆蔻;胁胀加木香;脾虚加白术、陈皮;恶心、呕吐加竹茹。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5d为1个疗程。

用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及高脂肪食物,忌酒、茶,避免精神刺激。

1.3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痊愈32例,好转10例。

均服药1~5个疗程。

随访0.5~1年未复发。

2讨论急性胆囊炎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

急性胆囊炎会引起右上腹疼痛,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疼。

有些病人会有恶心和呕吐,但呕吐一般并不剧烈。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50例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50例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8 -64-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50例Treating 50 cases of gallstones and cholecystitis byacupoint application of TCM密亚琦单连美王璐(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青岛,266002)中图分类号:R57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8-0064-02证型:IDB【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50例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结果:治愈率为18%,总有效率为96%。

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有效方法,但治愈率不高。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炎;中药;穴位贴敷【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TCM on gallstones and cholecystitis. Methods: 5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TCM. Results: The cured rate was 18% and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6%. Conclusion: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TCM is an effective method, but the cured rate is not high.【Keywords】Gallstones; Cholecystitis; TCM medicine; Acupoint application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8.032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以右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特点,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药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药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或胆管内结石的形成。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本文将分析中医药在胆石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一、中医药对胆石症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药认为,胆石症的发生与湿热、痰浊、气滞等因素有关。

湿热是指体内湿气和热气的相互作用,导致湿热内蕴;痰浊是指体内湿气积聚成痰,阻滞气机;气滞是指气机运行不畅,导致胆汁排泄不畅。

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关键在于清热利湿、化痰通络、行气活血。

二、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常用方剂1. 清热利湿方剂清热利湿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型的胆石症。

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等,这些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胆的作用,能够改善湿热内蕴引起的胆囊功能障碍。

2. 化痰通络方剂化痰通络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痰浊阻滞型的胆石症。

常用的方剂有胆石清胶囊、丹参酮注射液等,这些方剂具有活血化瘀、溶解痰浊的作用,能够改善痰浊阻滞引起的胆汁淤积。

3. 行气活血方剂行气活血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的胆石症。

常用的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川芎嗪注射液等,这些方剂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胆囊收缩功能障碍。

三、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疗效评价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疗效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和辅助检查来评价。

临床观察主要包括疼痛缓解、胆囊功能改善、结石排出等指标;辅助检查主要包括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用于观察结石的变化。

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

其中,湿热内蕴型的胆石症对清热利湿方剂疗效较好;痰浊阻滞型的胆石症对化痰通络方剂疗效较好;气滞血瘀型的胆石症对行气活血方剂疗效较好。

四、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优势在于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胆囊和胆管的功能,从而达到溶解结石、排出结石的目的。

与西医手术相比,中医药治疗胆石症不仅能够治疗病症,还能够改善整体健康。

【老中医治胆囊炎、胆石症疗效方:】金铃子...

【老中医治胆囊炎、胆石症疗效方:】金铃子...
脾虚党参、茯苓、白术、怀山药等;
伴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滑石、郁金清热利湿,消石退黄 。
#湖南医聊超能团##向癌症说不##超能健康团#
伴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滑石郁金清热利湿消石退黄
【老中医治胆囊炎、胆症疗效方:】金铃子...
【老中医治胆囊炎、胆石症疗效方:】
金铃子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减:川楝子,延胡索,当归,丹参,乳香,柴胡,黄芩,山楂,大黄,甘草。
功效:主治胆囊炎、胆石症。
气滞明显者加香附、枳壳、佛手疏肝理气;
湿热重者加茵陈、黄连、栀子、青蒿、虎杖清热利湿退黄;

中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胆息肉

中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胆息肉

中药治疗胆结石、胆囊炎、胆息肉在古代治疗胆结石比较有效的方子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大柴胡汤,现在被制成了中成药大柴胡颗粒。

同样是出自张仲景之手的小柴胡颗粒,那它们两个有什么区别呢?大柴胡颗粒相当于是在小柴胡颗粒的基础上,把人参和甘草去掉,加上祛邪的枳实、大黄和白芍。

这些中药一换那功效就变了。

小柴胡颗粒功效就是扶正、祛邪,大柴胡颗粒它就是一门心思的祛邪。

小柴胡就是平时遇到个头疼脑热,口苦咽干,上吐下泻,就能搞定。

大柴胡作用就比小柴胡大,就像治疗胆结石之类的除了胆结石,我们比较常见的还有胆囊炎、胆息肉,它们出现问题就是因为肝胆排浊能力下降,在肝胆里堆积起来肝胆排浊的能力为什么降低了?第一,生气我们在中医里把生气、不开心叫做肝气郁结,肝出了问题又会连累到胆第二,饮食不节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平时老是大鱼大肉,这样下去不仅会加重脾胃负担,也会导致肝胆堵塞大家可以观察,有胆囊炎、胆结石的人,大多都爱着急,爱上火,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口苦口臭,如果只是单纯的着急、上火、消化不良,小柴胡颗粒就搞定,平时身体表现出来的这些都只是小毛病,真正厉害的在胆腑里,小柴胡解决不了,只能找大柴胡。

最后给大家附大柴胡汤:柴胡15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大枣12枚,白芍9克,枳实9克,大黄6克中成药:大柴胡颗粒黄芩苦寒,用它来熄胆火,所以黄芩的药性是往下走的。

肝胆系统已经瘫痪了,不运转了,经过这一升一降,它就像洗衣机一样,重新斡旋起来了。

半夏、生姜和大枣进入脾胃,帮助恢复脾胃功能正常运转,源源不断地制造气血,运到五脏六腑上去大肠是身体排浊的重要通道,我们有时候去看中医,常常会被问及排便怎么样?这当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句话,而是中医问诊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当身体里邪气很盛的时候,通大便就显得尤为重要,大便通畅了,身体里的那些邪气就跟着排走了,虽然没有吃补药,但却能收到比吃补药更好的效果,这就是以通为补。

接下来是大黄和枳实大黄是中医常用的泻下之药,它吃了以后可以通便,大黄泻下的作用很猛,枳实,从咽喉到胃,再到大肠小肠,都归它管。

中药外敷治疗胆囊炎,效果好!

中药外敷治疗胆囊炎,效果好!

中药外敷治疗胆囊炎,效果好!
来源:笔记
组成:取芒硝、大黄各等分,研成细末,大蒜一头,米醋适量。

用法;现将大蒜去皮捣碎,与芒硝大黄充分混合,用米醋调成糊状,布包好,贴敷在上腹部胆囊部位,十分钟后取下。

可在一日内反复贴敷数次。

适应症:慢性胆囊炎憋胀不适,疼痛。

我在治疗胆囊炎时,中药配合外敷,疗效不错。

向原作者郝秀彦致敬!!
奔放的旋律 -发一病例,大家探讨。

患者,张某,男34岁,工人。

患胆囊炎3年。

每次犯病,输液治疗可缓解。

每吃油腻或生气必犯。

此次来诊,肋痛腹胀,舌红苔黄,脉弦紧。

B超提示胆结石。

治则:泻火,解毒,行气,活血,止痛
方药:柴胡20克、白芍20克、木香15克、郁金30克、黄芩20克、金钱草30克、鸡内金20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栀子20克、金银花20克、丹参10克、枳壳10克
大黄粉6克(冲服)10剂,日一剂,水煎服,空腹服。

外用药粉贴敷。

两剂安,五剂已无大碍,嘱其大黄减半服完。

一月未犯.
个人经验治胆囊炎用生大黄效果很好。

无限郁闷还第一次听说,配合外敷看起来效果是不错。

最后防线主要还是内服药物起作用,外敷只是辅助治疗没有楼主说的那么神奇,不过还是谢谢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157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9月 A 第 7 卷第 25期Sept. A 2019 V ol. 7 No. 2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舒遵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摘要】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为86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分为两组,43例给予西医治疗者作为对照组,43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为(8.3±0.7)分,治疗后症状积分为(2.4±0.3)分;对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为(8.1±0.6)分,治疗后症状积分为(5.6±0.5)分;两组症状积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存在显著差异,且治疗后实验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中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症状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临床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157.02胆囊炎与胆囊结石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疾病,胆囊炎患者通常容易引发胆囊结石,该病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呕吐、恶心与消化不良等。

随着人们生活与饮食发生较大改变,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疾病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会给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较大影响[1-2]。

因此,需要研究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便提高治疗效果。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胆结石并胆囊炎34例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胆结石并胆囊炎34例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胆结石并胆囊炎34例疗效观察作者:钟朋光来源:《云南中医药杂志》2008年第05期关键词:胆结石;胆囊炎;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57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5—0016—02胆系结石并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近年来医疗检查手段的不断完善,被检出患有此病的人数越来越多。

近5年来,笔者应用加味五金汤内服配合中药胆石膏外敷治疗胆结石(泥沙样结石)并胆囊炎3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64例患者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胆石症胆囊炎。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4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39~49岁18例,49~59岁10例,59~69岁6例。

病程6个月~1年16例,1年以上18例。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9~49岁16例,49~59岁8例,59~69岁6例,病程6个月~1年12例,1年以上18例。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主要症状:右侧胁肋部疼痛放射至肩背部,胸闷,脘腹饱胀,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口苦,小便黄赤,多在劳累、生气或过食肥厚油腻、凉食物后上述症状复发或加重,情绪易怒。

B超检查:胆结石多在0.3~0.5cm之间,胆囊壁增厚。

毛糙。

肝功能检查:正常。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予以加味五金汤内服治疗,方药组成: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川郁金10g,柴胡15g,枳壳10g,白芍20g,蒲公英15g,大黄10g,甘草6g,茵陈15g,延胡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15天为1疗程,配合中药胆石膏外敷,方药组成:金钱草、白芷、青皮、虎杖各30g,郁金、乳香、血竭各20g,大黄、芒硝各60g,冰片10g,气滞型加木香30g,湿热型加桑枝3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胆结石并胆囊炎34例疗效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年第29卷第5期钟朋光(广西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广西合浦536100)
胆系结石并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

近年来医疗检查手段的不断完善,被检出患有此病的人数越来越多。

近5年来,笔者应用加味五金汤内服配合中药胆石膏外敷治疗胆结石(泥沙样结石)并胆囊炎3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4例患者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为胆石症胆囊炎。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4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

年龄39~49岁18例;49~59岁10例;59~69岁6例。

病程6个月~1年16例,1年以上18 例。

对照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

年龄39~49岁 16例;49~59岁8 例; 59~69岁6例,病程6个月~1年12例;1 年以上1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 ,具有可比性。

临床主要症状:右侧胁肋部疼痛放射至肩背部,胸闷,脘腹饱胀,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口苦,小便黄赤,多在劳累、生气或过食肥厚油腻、凉食物后上述症状复发或加重,情绪易怒。

B 超检查:胆结石多在 0. 3~0. 5cm 之间,胆囊壁增厚、毛糙。

肝功能检查:正常。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予以加味五金汤内服治疗,方药组成: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川郁金10g,柴胡15g,枳壳10g,白芍20g,蒲公英15g,大黄10g,甘草6g,茵陈15g,延胡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15天为1疗程。

配合中药胆石膏外敷,方药组成:金钱草、白芷、青皮、虎杖各30g,郁金、乳香、血竭各20g,大黄、芒硝各60g。

冰片10g,气滞型加木香30g,湿热型加桑枝30g,上药共为细末。

一次取60g,以适量蜂蜜调成膏状。

摊贴于10cmX 10cm及4cmX4cm不吸水绵纸上,分别敷于胆囊
投影区皮肤及神阙穴两处,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

睡前外敷,次日早上取下,15天为1疗程,两个疗程间隔5日。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4例,其中男14例,女20例。

2. 2对照组采用广东龙华制药厂生产的复方胆通片口服,每次2片,每天3次,疗程同治疗组。

两组患者若体温高于38. 5℃,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者,则适当加用先锋类抗生素控制感染。

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排出结石或较治疗前排出75%结石;经 B 超证实结石消失,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经B超证实排出部分结石,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排石。

无效:症状、体征、结石无。

4. 病案举例
欧某,女,50 岁,2003 年8月12日初诊。

患胆结石胆囊炎已6 年,曾服多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右胁胀满疼痛反复发作6年,每因生气或食肥甘厚腻之品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纳少,口苦,小便黄赤,无发热,舌质红,苔黄稍腻,脉弦。

墨非氏征阳性;B 超检查:胆囊稍大,长径 8. 2cm,横径 4cm,呈多个胆结石: 0. 3~0. 5cm,胆囊壁厚、毛糙。

血球分析:WBC11. 7×10<sup>9</sup>/L、N0. 79,肝功能检查无异常。

西医诊断:胆囊多发性结石并胆囊炎。

中医诊断:胁痛,属肝胆湿热型。

治法:疏肝清热,利胆排石,予以加味五金汤内服。

药用: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川郁金10g,柴胡15g,枳壳10g,白芍20g,公英15g,大黄10g,甘草6g,茵陈15g,玄胡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5 天为1疗程。

配合胆石膏外敷,药用:金钱草、白芷、青皮、虎杖各30g,郁金、乳香、血竭各20g,大黄、芒硝各60g,冰片10g,气滞型加木香30g,上药共为细末,
同时取60g,以适量蜂蜜调成膏状,摊贴于10cm×10cm 及4cm×4cm 不吸水绵纸上,敷于胆囊投影区皮肤及神阙穴两处。

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睡前外敷,次日早上取下,15天为1 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用药2个疗程后,疼痛消失。

经B超复查,胆囊结石消失,临床告愈。

5. 讨论
当前治疗胆结石症方法不外乎手术与非手术两种。

非手术领域有碎石、溶石、排石三大法。

体外震波碎石只适应于直径小于2cm的单发或直径小于 1. 2cm 的三颗以下的多发阴性结石,碎石后结石的排尽率却不尽如人意,仅30%左右,而且碎石会对周围组织如小肠、胃、结肠等造成一定的损伤。

西药口服的溶石疗法,只适用于胆囊的胆固醇结石,必须经过长达1~2 年的连续服用后,仅约20%的病人的胆囊结石消失。

溶石药物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且停药后复发率高是其特点。

手术治疗对人体是一种创伤,而且手术治疗对肝内胆管结石因无法取尽结石或术后再形成结石等原因,不少病人术后不久又再出现症状,有些病人屡做屡发,治疗上陷入困境。

因此,尽快缓解症状,使炎症得到消除乃至结石清除,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创伤,是治疗本病的重要原则。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直径小于0. 5cm 以下的胆结石,具有简便易行,疗效较好,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

胆石症属中医胁痛,黄疸,胆胀范畴,其成因十分复杂,是综合性因素所致。

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红素、胆固醇、钙离子、糖蛋白等积聚、沉淀下来形成结石。

中医认为,情志不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感染虫积为主要致病因素。

病位主要在肝、胆,涉及脾、大肠。

发病机理为肝胆失疏,胆汁阻滞,排泄不畅,胆腑不通,蕴结生石。

治宜: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加味五金汤中的金钱草、海金砂、金铃子、鸡内金、郁金五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行气解郁、化石、排石之功;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动物实验表明此类中药能使胆汁流量及胆酸含量明显增高,胆汁中DCA,LCA及钙含量逐渐下降,胆汁中PH、磷脂及胆固醇无明
显变化;茵陈、郁金清热化湿,利胆退黄;茵陈、郁金、金钱草、枳壳能抑制胆固醇结石聚集和微小结石的聚合,可以改变胆汁中脂类的含量,减轻成结石趋向;大黄通腑降浊,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大黄的葸醌类成份有促进胆汁排泄之作用;白芍、玄胡、甘草理气和血,缓急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有助于炎症消除并防止胆囊、胆管壁的纤维组织增多,对慢性胆囊炎及结石症有效。

上述药物组方合用可改变胆汁黏稠度,抑制细菌内毒素和一定程度舒张括约肌,起到溶石,排石和防止结石再生的作用。

另外,选用神阙穴,胆囊投影区两部位外敷胆石膏。

肚脐即神阙穴,属于任脉,任脉与督脉、冲脉一源三岐,为十二经脉始生,联系人体周身经脉,故有“脐通百通”之说。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脐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强,药物分子极易透过脐部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散入血液到达病所。

同时予以胆石膏外敷胆囊投影区皮肤,使药物直接渗透到病变部位。

胆石膏中的金钱草、虎杖、郁金、大黄、芒硝等药借冰片芳香引药直达病所,以助清热消炎,利胆溶石排石。

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金钱草、大黄均能增加胆汁分泌量,金钱草、郁金、大黄能促进胆囊收缩;金钱草、虎杖等能显著松驰奥狄氏括约肌,芒硝、金钱草具有较好的溶石排石作用。

本疗法内服外敷,标本兼顾,具有结石排净率高的特点,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