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在设计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点子图,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积的书写位置,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点子图直观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使学生在直观的点子图中理解笔算的每一步的意义,感悟计算的道理,使枯燥的算理算法教学有了生机,如在点子图中找出竖式第一层积28和第二层积140在点子图中的位置,然后课件分别闪动28与140的位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算理与算法的理解,明白了方法背后的道理,在探究和兴趣中理解了算法和算理。
二、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教学中,在组织交流14x12的多种算法时,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体现在点子图中,在上面分一分,再算一算,对应着点子图,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归纳和分类,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自己到讲台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会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先分后合)和解题的策略,使学生体会不同方法的优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在学习竖式计算方法时,在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基础上,根据学习提示,再组内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学习的思路,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学目标基本上达到了。同时渗透了数学中的常用方法转化,通过练习,发现效果还可以。我想这样的计算教学课,还应紧接着进行一节练习课,这样对学生熟练掌握算法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的规范性、计算的准确性、算后的检查等,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针对每次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当然,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本堂课的教学,教学语言还可以更简洁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对各环节进一步整合,让课堂显得更加从容。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我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注重算法忽视算理的教学模式,力求借助数学模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本节课借助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悟计算的道理,在开始的时候,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乘法算式之后,课件显示点子图,让学生把一本书看作一个点子,显示每行14个点子共12行,教师紧接着问“这么多的点子就是14x12的积,你想一个
一个的去数吗”学生第一反映是“太多了,太麻烦了”,然后教师让学生拿出点子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在图上分一分,算一算,求出一共有多少本。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不同的分法,教师在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体验验证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使学生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找到这些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背后隐藏的共同特点应该是“先分后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个新知识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或者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旧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随后教师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进行计算,找到计算正确的学生进行板演,再让学生全班进行交流。在这个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又引领学生,将竖式与点子图进行沟通,看看刚才哪幅点子图的分法能够直接反映出竖式的计算过程。此时学生的思考又从无意识的分一分,算一算,达到了有意识的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从刚才大家汇报的众多的验证方法中,找到与竖式计算相匹配的的分法。这时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了一次飞跃。此时的学生将竖式计算过程与点子图相对比,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引领学生由简单的会计算这个层次转向深入理解每一层积所蕴含的意义。此时的学生才是由掌握算法而转向真正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就是要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的探索发现,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课堂上,点子图使用的价值在不断的扩展,点子图的模型为学生创设了数学交流与想象的机会,使枯燥的计算教学换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让计算的课堂变的让学生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