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书心得
实践论心得体会(三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实践方法论,它是党的一项根本理论,对于指导党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论的核心观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在我担任学生会主席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论的重要性。
首先,实践论让我明白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不仅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还要研究一些理论知识,总结各类经验,为工作提供指导。
实践活动让我认识到,只有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的理论才是有意义的。
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理论知识无法解决具体问题,有些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不符。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其次,实践论让我认识到了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是源于实践的。
实践是理论发展和进步的驱动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实践、总结、反思,才能逐步完善和提高理论。
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和团队成员一起分析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需求,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实践,我发现理论知识的局限性,发现理论需要不断修正和补充。
再次,实践论让我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性。
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
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参与了各类实践活动,例如组织校园文化节、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学生诉求等。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最后,实践论让我明确了党的工作方法和思考方式。
实践论要求我们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要求团队成员们遵循实践论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工作方向。
我通过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和交流,把实践论的核心观点传达给团队成员,引导大家在实践中努力提高。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实践论的重要性和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提高理论。
作为学生会主席,我体会到实践论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会的工作。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实践论》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本重要著作,被广大党员和干部视为学习理论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尽管篇幅限制,但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首先,学习《实践论》给我带来了强烈的使命感。
在书中,马克思指出:“一切从反映真实的实践出发而完成为人的行为的人都是实践家……弄清自己的使命,历尽艰险,为了自己告诉的真理而奋斗,这就是实践论。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让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个党员,我应该始终以实践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并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其次,学习《实践论》让我深刻理解了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书中说:“实践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现实性相互关系的再现。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也是认识的目的之一。
”这句话让我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获得真知,才能真正理解和改造世界。
因此,我开始以更加实际和务实的态度面对工作和学习,力求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再次,学习《实践论》使我对人民群众起到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在书中指出:“实践是人民群众第一位。
我们对于整个社会的分析,对于社会不同阶级出现和消失的原因的探求,以及对于我们自己的行动规律的认识,所有这一切最后都归结到人民群众身上。
”这句话让我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和无穷的力量。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心系人民,倾听人民的声音,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此外,《实践论》还让我对党的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马克思在书中强调:“党员说穿了总是代表党说话的,如果党不能代表人民,不能迅速解决人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个党就不是人民的党。
”这一句话让我明白,作为党员,我们要始终追求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的统一,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实践论的心得(精选5篇)
读实践论的心得(精选5篇)读实践论的心得篇1在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积极努力的实践.实践论是一篇讨论实践与认识关系的文章,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认为,懂得哲学,才能深刻理解事物,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才能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不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实践论引导着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有着深远意义.我们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是我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一些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去实践,错过了验证一些事情的机会.在认识的过程中,他们就错失了第一步,失去了对外界事物的接触.还有一些人凭着自己的经验,以为自己已经可以了,不用再去实践,可是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又会是另一种光景.人们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想要得到滋生价值的实现,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我们才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更好的成长.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需要提高的认识和能力有很多,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想现在的我们,都会找一些兼职做,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有些事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知道。
又了经历,也让我们了解了这个社会的现实,也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备。
有关实践论读后心得精选8篇
有关实践论读后心得精选8篇实践论读后心得篇1《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
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首先,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构成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它既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的变化发展的。
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活动的实践,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其次,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
我想对于我们的学习就应该有这种实践态度。
过去的十几年学习时光,我们总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但是我们是否有去真正地实践一下那是不是就是正确的认识?在过去的高考课本里,我们学大多数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一个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学这些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即使当时记得很牢,但是如果没有实践,你就学不会真正的知识,因为你没有形成共鸣,而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大多来自于亲身实践。
《实践论》心得体会(四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总结和发展。
此书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通过阅读《实践论》,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在《实践论》中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
他指出:“从来只有实践才证明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否正确”。
这个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在我们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等一切实践活动中,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的理论和观念,才能找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不断修正和提高。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其次,《实践论》中还强调了实践的能动性。
马克思指出:“实践不但是认识的源泉,而且是认识的目的地”,“只有实践改造世界才有可能改造观念”。
这就告诉我们,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改造世界,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认识。
在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再次,《实践论》中介绍了实践的内在结构。
马克思指出:“实践有着四个基本因素:客体、目的、方法和主体”。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实践的客体,明确自己的目的和目标。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才能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同时,我们要明确实践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自己的价值。
最后,《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指出:“认识是实践的加工品”,“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实”。
这告诉我们,在实践中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改变世界。
在我们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活动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实践论》读书笔记_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实践论》读书笔记_心得体会五篇范文《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
现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读书心得。
本文是《实践论》读后感,欢迎阅读。
【第1篇】初看毛泽东的实践论,我看了很久,不是因为难懂,而是里面的许多观点让我联系到了自己的人生发展中遇到的一切及自己将来发展的道路。
是啊!人生的发展道路又何尝不象一个社会的发展,只是范围缩小了,复杂程度减小了。
其实人生的发展也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决定一切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我们不访这么认为我们的学习活动决定一切日常活动,是最基本的行为活动。
高尔基谈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既然学习活动对我们这么重要,那么书自然要成为我们自身发展的源泉。
现在大学里很多学长学姐及老师说学习要摆在首要地位,这一说法原来是有依据的。
然而进入到大学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式多样化了。
不仅要学习课内的,更要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
有的学生重在校内发展自我,有的相反。
在校内校外的发展形式又有很多种。
因此,基于发展自我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就形同于实践论中所说的,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活动。
然而根据我本人的发展情况来看,与以前相比,已经形成了一个和有主见很有勇气很有思想的大学生。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从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书本中学到的。
校内参加过各种面试,干过多个社团活动,校外做各种促销活动和宣传活动,而且从书上学到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不仅仅自己,而且发现班上其他许多同学比刚来学校都要强。
因此我认为并且更坚定而亲身体验到了,生活活动是有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人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的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还是社会,也是一步一步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
认识到这一点,并与人生发展类比,使我更有勇气去发展自我,因为这里有哲学的观点做支撑,无论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多少困难,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只要把握好每一个经历和体会,善于实践人生。
《实践论》心得体会6篇
---------------------------------------------------------------范文最新推荐------------------------------------------------------《实践论》心得体会6篇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
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本文是《实践论》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实践论》心得体会一:《实践论》学习体会《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写于一九三七年七月。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毛泽东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
《实践论》对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必要再读《实践论》一文。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1 / 43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在通读《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一、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2024年读实践论心得体会(五篇)
2024年读实践论心得体会在不利于革命进步的环境中,为了揭示这种不良现象并促进中国革命的进步,某位重要人物撰写了这篇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
在《实践论》中,该作者阐述了四个核心观点。
首先,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立足点。
其次,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第三,该文章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倾向。
第四,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我仔细研读了这篇文章,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实践论》的感悟。
实践是认识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是获取知识的源泉。
对于任何事物,人们的见解可能各不相同,要获得正确的理解,最佳途径是亲自实践。
以葡萄的酸甜为例,我们应当亲自品尝,而非仅凭他人的描述来判断。
该作者强调,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
为了生存和自我发展,人类必须参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
无论身处何种社会形态,无论从事何种形式的活动,人的角色始终至关重要。
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唯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获得有根据的真知灼见。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认识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使人们能够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理论是人们在实践中提炼出的理性认识,它能指导我们正确地进行实践活动。
尽管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成果,但必须认识到,所有知识的最初来源始终是实践。
因此,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实践,通过实践不断获取新知,丰富自我,提升思维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性认识的科学性,以及是否符合真理,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的结果来判断。
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符合实际的理论才能成为客观真理。
相反,与实践相悖的理论则需要修正,以期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例如,____的____思想,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____曾指出,正确的理论如果仅停留在空谈阶段,而不付诸实践,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毫无价值的。
《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5篇)
《实践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学习《实践论》这本经典著作,对我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下面就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实践论》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书中提到,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式。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不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实践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行动,产生真正的价值。
因此,我从《实践论》中学到了为了提升自己,必须要不断地实践,而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和理论空想。
其次,我感受到了实践的辩证性。
《实践论》中强调了辩证法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我们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善于抓住事物的矛盾,善于应对矛盾,才能有效地推动事物的发展。
这使我明白了实践中存在的矛盾是自然而然的,我们不能回避和消除矛盾,而是要通过摆脱矛盾的二元对立,寻求和谐与平衡。
另外,《实践论》让我深入思考了实践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指出,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创造人类幸福和自由。
这使我反思自己的实践是否能够实现价值。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实践是否有利于自己以及他人的成长和幸福,是否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发现自己的实践与价值目标不符,我会进行调整和改变。
我会更加重视实践价值的实现,不止于追求个人利益,而是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人类整体的幸福与自由。
此外,《实践论》还启发我关注实践的社会性。
马克思将实践视为社会活动的核心,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
他指出,个人的能动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的,人的意识和行动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这使我认识到,个人的发展和实践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个人的成功与否和社会环境和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息息相关。
读实践论有感8篇完美版
《读实践论有感》读实践论有感(一):《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认为,不懂得哲学的人,是无法深刻理解事物的;没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是无法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
直到这天,我仍经常读《矛盾论》、《实践论》这些哲学著作。
一九三七年毛泽东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
《实践论》对认识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出现的社会性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有必要再读《实践论》一文。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对批判主观主义个性是教条主义和媚外思想,端正在思想、政治、军事、经济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做人(个体的和社会的人)的思想工作)的态度,有极强的针对性。
毛泽东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同样,工作中要了解与掌握人的思想和正确的理论、观点,都务必深入实践,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
教条主义者认识真理的道路的根本错误,就在于他们熟读、背诵和摘引经典书籍的个别词句,自以为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理论家,把经典书籍当作教条,生吞活剥,脱离群众,空谈理论,吓唬人,已经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
如一些打着改革招牌的假经济学家和所谓精英人物们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此刻已到了攻坚的最后阶段,一个十字路口,向前走,就是建立迎合美、英要求的完善市场经济,不与美、英等国际接轨,就是向后退,就是回到计划经济的死路。
此类理论谎谬得很(帝国主义用精英之口亡中国的理论),正是这些年来误国之根源。
实践论心得体会(5篇)
实践论心得体会写这篇心得体会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实践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实践论是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来的一个哲学理论,它主要探讨人类实践的本质和价值。
实践论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方式,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可以获取知识、改变现实,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论中,康德提出了实践的三个重要要素:认识、评价和行动。
认识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来获取知识;评价是对现实进行评价,确定目标和价值;行动是指通过实际行动改变现实,并实现目标。
实践论的核心思想是“实践决定论”,即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决定性因素。
对我而言,实践论的核心思想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在我的实践经验中,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确实是认识和改变世界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对现实进行感知和思考,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我的实践经验中,我发现通过亲身实践,我对很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例如,在学习一个科学实验时,我只是在书本上看到实验步骤和结果,对实验原理并没有很好的理解。
但是当我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实践让我从理论层面上的认识转化为实践层面的经验,使我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和全面。
其次,实践是改变现实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对现实进行评价,确定改变现实的目标和价值,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这些目标。
在我的实践经验中,我发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改变现实。
例如,在一个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小组发现了学校周围缺乏垃圾桶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确定了增加垃圾桶的需求,并与学校协商和沟通,最终成功增加了垃圾桶的数量。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实践论还强调了实践的目的性和价值性。
康德认为,实践活动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以人的尊严和自由为价值。
在我的实践经验中,也无一例外地验证了这一点。
当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追求实际目标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5篇(通用)
学习实践论的心得体会5篇(通用)实践论读后感 1在老师的要求下读了《实践论》。
感觉真是半晕半懂,大约是个人水平实在有限吧,在这里我就随便说说第一感想好了,请读者多多包涵。
《实践论》,顾名思义以实践为中心展开论述。
开篇先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然后又详细的从各方面分析“实践”这个词语。
全篇当中引用了许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打了一些比方使得论证更为具体。
这是主席的代表作之一,上网搜索便可知道这篇文章还有着很强的政治地位,在革命中起了引导思想的重要作用等等。
几十年过去它依旧被人们传送着,以科技的手段出现在我面前的电脑上供人研读,自然也是对它价值的无声肯定。
但是对于我来说,假若没有人告诉我它的价值,可以确定,我是根本看不出它有这么高的社会地位的,因为我很少接触这么专业的哲学,通俗的说,就是不懂行情,所以发现不了它的价值所在。
它是俞伯牙,可我却不是钟子期;它是千里良驹,可我却不是它的伯乐。
让人有一种悲哀的感觉啊。
人世间千千万万的人,又有多少只是生命的过客,匆匆的来,匆匆的去,何以匆匆,奈何匆匆。
实践论读后感不过,幸好,世界上还是有许多可以理解你的人的,要不然,又怎会有那么多人称颂这《实践论》呢?《实践论》也不会有如此高的地位了吧。
再回过头来,谈谈我对“实践”的看法吧。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想要知道某件事是否可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实践。
所以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辨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辨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就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可见实践的重要性。
然而面对不同的事,实践的方式和遇到的困难也不同。
《实践论》读后感(共五篇)
《实践论》读后感(共五篇)第一篇:《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读后感《实践论》是毛主席一生当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不妨说这是中国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因为这篇文章拯救了当时的中国。
为了揭露这种不好的现象,从而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毛主席写了这篇著名的文章。
毛主席凭借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深刻的揭示了“知和行”的关系。
即我们应该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读完这篇文章,使我对辩证唯物主义有了一些了解,以前只知道有这个名词,却不知道它代表这什么。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一切有关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再者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这充分的表明了,认识对社会实践有着依赖性的关系。
刚开始读这篇文章感觉有点读不懂,因为感觉有些哲学的思想。
读着读着觉得这篇文章和自己走的越来越近,让我渐渐明白了知与行的道理。
认识来源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
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读《实践论》有感七篇
读《实践论》有感七篇【篇一】我们一些知识水平很高的同志,立志改造世界,或者说进行社会实践,或者说按照严密的理论推导指导工作,却往往出现跟预期效果大相径庭的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那些唯心论者我们就不说了。
很多同志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用了非常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可是还是不成功。
为什么呢?这是我非常迷惑的地方,相信不少同志也有同感。
通读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关于上述观点,我想对于唯物论者来说不难理解。
可是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工作,并不是件件成功。
我们观察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儿就知道了。
结合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单位组织羽毛球比赛,我觉得自己有一些基础就报名了。
同时报名的也有我的一名好友。
他没什么基础,虽然个儿高腿长,但总也打不过我。
为了备战,我们都开始进行训练。
为了有更好的训练效果,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培训班,老师是国青队退役的队员。
我一周去上两次课,老师的各种讲解都理解得挺好,课上也认真训练。
我这个好友呢,对我这个方法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说没啥用。
三个月后参加比赛,结果我小组没出线,他晋级四强,成为我们那届全河羽毛球赛的最大黑马。
后来我向他请教秘诀,他说,也没啥秘诀,就是天天打。
回来之后我就深刻反思。
我用科学方法指导实践为什么反而落后于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国青队教练的知识不可能有什么大的错误,反倒是我好友的理论常常被球友们纠正。
可是实际情况是他练习效果最好,我的反而很差,进步很慢。
对比毛泽东《实践论》的结论,“从感性认识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后来发现,其实前面都没有错,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出问题了。
不是出错了,而是没有改造成功。
就是“知道了”,也“做了”,但“没有做到”。
说简单些,就是知道做不到。
我想很多的同志也在实践理论的最后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实践论》读书心得3篇
《实践论》读书心得3篇《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
现在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个人的读书心得。
本文是《实践论》读书的心得,欢迎阅读。
《实践论》读书心得一:最近,按照省厅和警令部“三读”活动的安排和要求,我认真阅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深受启发,总有一种清新之气如春风般扑面而来的感觉,除了因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
《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我认为,不懂得哲学的人,是无法深刻理解事物的,没有哲学思维功底做铺垫,也是无法进行事物抽象思维的,因此,认真学习哲学十分必要。
一九三七年毛泽东之所以以“实践论”为题阐述认识论问题,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特征。
二是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轻视实践,造成中国革命的严重损失,用实践的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具有现实针对性。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总结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这是正确的实践观。
“自觉投身公安工作实践中去”,相信这也是对于我们每一个民警的要求,同时也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不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真理又是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所以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真理。
2024年读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本(五篇)
2024年读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本近期,我遵循学校的工作规划,深入研读了《实践论》,该文由____于一九三七年的某月撰写。
《实践论》主要围绕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内容、本质特征及重要价值,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____在文中详细探讨了以下四个关键议题:(1) 实践的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念。
(2) 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
(3) 对立于“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立场。
(4) 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的关系。
首要地,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改造,以及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实践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石。
作为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实践,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石。
其次,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出发,经过认识,再返回实践,不断循环上升。
____在《实践论》中提出,通过实践发现并验证真理,进而发展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更高层次的精确度。
“社会实践是检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____对此观点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精确的阐述:在实践中,如果预期结果达成,认识就被证实;若未达成,就会在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思想,直至成功。
这正是“吃一堑长一智”和“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谛。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应秉持这种实践精神,以实际行动获取知识,有效应对遇到的挑战。
《实践论》的深远影响跨越时空,对于当前及未来的各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认识到实践的关键性,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失败能提供宝贵的教训和经验,使我们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更接近成功。
我们应当深入研习《实践论》,领会其中的智慧,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期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实践论读后感15篇
实践论读后感15篇实践论读后感15篇实践论读后感(一):《实践论》一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1937年7月的论文著作。
现收集于《毛泽东选集》中,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章。
时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革命战争即将到来。
在中国共产党内,以往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人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人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
这两类人的错误思想,异常是教条主义思想,以往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
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异常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于1937年7月毛泽东写了《实践论》这篇文章。
毛泽东曾以这篇文章的观点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演讲,目的在于揭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观点,教育披着马克思主义迷惑广大群众的同志,使他们理论联系到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来。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即”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全面系统地阐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首先,文章阐明了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及实践在认识地位中的地位。
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艺术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人所参与的。
所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位,认为人的实践一点也离不开、排斥一切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并且,”无论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发展动力,还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来看,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关于实践论阅读心得体会5篇
关于实践论阅读心得体会5篇#关于实践论阅读心得体会1#经李老师的介绍,读了《实践论》,对实践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该文不仅系统的阐述了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与实践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精辟地论述。
“实践,认识,再认识,再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贯穿这篇论文的主线和内在实质。
实践是认识的,决定了认识,认识又指导着实践。
认识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在认识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试验,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事物现象和外在联系产生认识,这种认识只是感性的,人们还不能得出深刻的概念,无法给出定论。
只有再通过实践去验证,得出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才能使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得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第二阶段。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和规律,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无不透露着实践对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但实践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本身,认识最终还是要为实践服务的,就好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一样,我们学习专业理论是为了以后工作的实践。
实践就是要照搬理论吗?当然不是。
当我们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失败时,就完全否定理论的正确性吗?肯定不是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一个理论是否正确是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的;同时,在用理论指导实践时,不能完全照搬,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否则就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学习《实践论》,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
就比如学英语,如果你只是会读会写,因为害怕而不开口说,面对老外是不敢与他们交流,你的口语是无法提高的。
特别对我们会计专业来说,学好专业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书本上没有的问题,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对企业财务的把握才会更到位。
无论做什么事情,以旁观者的心态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只有亲力亲为,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心得体会,再去应用于实践,才会有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论读书心得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实践论》读书心得
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误导了党和军队的革命决策,严重妨害着革命的发展。
毛泽东就是为了揭示这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危害,纠正当时党和军队的错误指导思想,突出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中实践的重要意义,而写出《实践论》。
《实践论》开篇就批判了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这是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情况而得出的评价。
同时,《矛盾论》又讲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理。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全军;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内的部分先进的思想分子和革命战士根据马克思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运用以及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说明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教条化和经验主义。
在阐述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时,毛泽东首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毛泽东承认生产活动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同时又提出了“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这样的一种观点纠正了一些人狭隘的实践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也为迷惑中的人们指明了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向。
有人说毛泽东的《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
确实如此。
毛泽东在“哲学就是认识论”(1964年)就说过,“通
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关于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道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讲清楚。
列宁也没有讲清楚。
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只讲清楚了唯物论,没有完全讲清楚认识论。
”在整个《实践论》中,毛泽东都没有脱离认识而独写实践。
认识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讲知行一致同样需要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而实践在认识的整个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认识来源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
再而,“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
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
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认识——实践——再认识”是《实践论》的实践路线。
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
因而,就认识而言,它是为实践做准备的,它是为实践服务的。
实践的成功与否既知行能否一致很重要的就是在于是不是很好的运用了认识的成果。
古语云,“吃一鉴,长一智”若长一智的是别人,就有必要听听老人的意见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早在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对于这句话给了一个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
邓小平上台后的一系列实践也证明了毛泽东当时的诠释是正确的,知行一致也在此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实践出真知。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生活也是实践。
人们是在学车的一次次跌倒和爬起中体会到如何掌握方向、如何保持平衡、如何将自己推向前方的;人们是在一次次演算、一次次试验后将卫星送上太空,把民族力量推向高峰的。
这部着作是毛泽东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实践论可以给青年尤其是“80后”或成为“泛90”的当代大学生以重要启示和指导。
在学习上,要多动脑勤动手,比如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一个个“哑巴英语”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
在与人交往中,要真心诚意,客观的对待他人。
以后参加工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积极参与。
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才会知道葡萄不仅有酸的还有甜的,才能经得住实践的考验,做到知行一致,。
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以纸上谈兵的方法开展工作,只能造成挥泪的结局。
知行一致,需要实践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