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文化体系,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智慧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然而,传统文化依然对青少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孝道和社会责任感,这些价值观念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是传统文化的基石,传统文化传承了许多关于家庭的重要观念,比如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等。

这些价值观念教会了青少年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行为规范起到了引导作用。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行为规范和礼仪,比如尊敬师长、尊重他人的隐私等。

这些规范和礼仪教会了青少年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并且培养了他们的自律和自制力。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避免走入错误的道路。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注重思辨和哲学思考,强调内省和反思。

这种思维方式培养了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经典作品和故事激发了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一些传统文化的观念和习俗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青少年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时,需要有选择性地接受和继承其中有益的部分,同时也要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批判和思考。

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塑造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引导了他们的行为规范,激发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然而,传统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发展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形式。

只有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中,青少年才能全面发展并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社会栋梁之才。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传统⽂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与作⽤传统⽂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与作⽤⾦塔县三合⼩学常建兴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化思想对中国⽂化产⽣了⼀定的冲击,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内容中也⽐较缺乏优秀的传统⽂化内容,致使部分青少年的道德缺失、精神贫乏。

社会的⼀些领域和⼀些地⽅道德失范,是⾮、美丑、善恶界限混淆,拜⾦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尔虞我诈、遇挫即倒等现象时有发⽣,不讲信⽤、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思想造成极⼤影响。

⼀、当前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从总体上来说,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是健康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的青少年德育中存在着⼀些问题,有的还是⽐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加以引导和解决的话,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很⼤的负⾯影响,甚⾄会葬送掉⼀些青少年的美好未来。

具体来说,青少年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的令⼈担忧的问题。

1、学习⽬的不明确,缺乏应有的理想抱负。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出现了⼀定程度上的脑体倒挂现象,同时⼤学毕业⽣找⼯作还不如农民⼯,于是“读书⽆⽤论”⼀直有着较⼤的市场,这种论调甚嚣尘上,对当代青少年甚⾄家长都产⽣了很⼤的冲击。

据对部分学⽣抽查,近20%学⽣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部分抱有读书没⽤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天下。

他们整⽇⽆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泡在⽹吧,对⽼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有学⽣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部分学⽣的道德出现“滑坡”现象,也就不⾜为奇了。

2、基本礼仪不懂得,缺乏应有的宽容⼼。

部分青少年不懂得尊重他⼈,甚⾄不敬长辈,动不动就和⽗母⼤发脾⽓,不把⽗母放在眼⾥,这在当代青少年中表现的较为突出。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几千年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知识系统;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阶段开展的德育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采取有效措施,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以进一步提高当代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更好地融汇贯通;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途径德育教育一、中国传统文化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概括起来主要有:1.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祖国是道德的标准或价值,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更有益于国家的进步;我国已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所以必须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2.以德为本的儒家理念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异常注重“德”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将“德”提升到了本体的高度;如孔子曾说:“主忠信,徒义,崇德也;”颜渊篇“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篇;”“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篇;”从孔子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德指个体自我的品质、品德;另一方面,是个体对个体和群体的美德,这就从自我发展的狭窄面扩展到了整个人群和社会,即个人的德和国家的德是一致的;以德为本思想对于坚持德育首位、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拥有强烈的团结协作意识是成功的必然前提;“一个人无论如何才华横溢,精力充沛也总归是有限的,要想成就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必须唤起别人与自己同行,借助别人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标;”尊老其实是和爱幼连在一起的,这里的“爱幼”并不只是“爱护幼儿”,而是和尊老相对应的年轻人;尊老爱幼所构成的是一种老人和年轻人相互交融的辩证关系;须知,尊老和爱幼是相互的,不是单向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中,培养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是重中之重,所以正确指引青少年的行为准则;二、以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1.将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各学科尤其是在人文学科中,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德育资源,有效实现各科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使“为学生发展而教”真正落到实处;例如,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唐诗宋词名言警句等;历史学科中蕴藏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政治学科中处处体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这样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时结合传统文化,会增加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现实性,激发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也能真正让学生做到“文道统一”;2.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吸引力强形成了对人们具有深刻影响的舆论环境;就学校而言,通过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电影、电视等,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于丹论语心得和易中天品三国等栏目;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一定数量的反映历史题材的经典影视剧,如汉武大帝、开国大典等;事实证明,学生观看有关反映传统文化或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增强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3.将传统文化寓于丰富的校园活动中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开发与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不仅是靠知识的传播和认识就能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和习惯逐步养成的;因此,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中,学校可以进行丰富完整的校园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寓于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中,如可开展如诵读经典名着等、礼仪践行、乐音怡情等活动;学生既喜闻乐见又能广泛参与,既耳濡目染又潜移默化,通过深深体味浓郁的文化气息,最终使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在每个人的身上得到内化和升华;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构建学生的品德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才能美,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铸造学生的行为美;三、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 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传统美德教育, 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 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教育效果, 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 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 担当起历史重任;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教育者首先要“为人师表”;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 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 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教育形式, 结合时代特征, 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 巩固德育成果, 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1. 引言1.1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定义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德育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活动。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长期积累的文化遗产,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礼仪习俗等。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旨在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还有助于学生的思想能力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文化观。

德育教育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1.2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历史的积淀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而德育教育正是可以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还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传统文化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和人文关怀的情怀,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格修养。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只有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修养的优秀公民。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传统文化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道德榜样。

传统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和伟大思想家,他们的行为和言论无不是高尚的品德楷模。

比如孔子、孟子等儒家圣人,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行事原则、为政理念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如岳飞、文天祥等爱国将领,他们不畏强敌,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榜样,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传统文化能够培养青少年的情操和人格。

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古典小说、戏曲表演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文化形式能够让青少年在欣赏的过程中接受美的熏陶,感受到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修养。

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凄婉动人,他们的爱恨情仇、忠诚与背叛都是对于情感的深刻探索,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而古诗词中的伤时的追求和感怀、壮志凌云的豪情壮志等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格成长。

传统文化能够加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青少年能够了解我们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从而形成对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我们的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成为世界公民的重要基础。

传统文化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普遍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剧等,对于优秀文化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作品无疑是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解决方案。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青少年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对于优秀文化作品的接纳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他们也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文化修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在总体上,传统文化在德育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和传承,把其融入到青少年的教育中去。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 品质的培养,如尊老爱幼、谦 虚谨慎等。这些品质有助于青 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 德品质。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青少年 的文化素养,让他们更好地了 解和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艺术,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注重知识传 授,还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发展。 这种全面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 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 力。
发展。
03
传承与发扬优秀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文化艺术
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承给青少年,并激发他们的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
塑造价值观
培养道德品质
提升文化素养
促进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如 仁爱、礼让、诚信等,对青少 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强化民族认同感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青少年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 ,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青 少年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辉煌,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05
CATALOGUE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 的实践应用
虽然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有积极影响,但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较为陈旧,难以引起青少 年的兴趣。因此,需要创新教育方式,如通过互动体验、多媒体等手段,使传统文化教育 更加生动有趣。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应注重言传身教,为 孩子树立榜样;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视,提高教师素质;社会应提供更多传统 文化活动和资源,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熏陶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熏陶

标题: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熏陶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智慧结晶,是青少年成长的宝贵财富。

它以独特的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塑造了他们的道德品质,启迪了他们的智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熏陶作用出发,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一、道德品质的塑造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青少年可以了解并接受这些传统美德,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学习《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人性本善,引导他们养成善良、正直的品行。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如尊师重道、敬长爱幼等,也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礼仪规范,青少年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智慧的启迪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如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这些知识对青少年的智慧启迪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可以帮助青少年思考人生意义,培养哲学思维。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导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智慧。

三、创新精神的激发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青少年了解历史,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传说和历史人物,可以成为青少年创新思维的源泉。

例如,《史记》中的历史故事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他们对历史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

此外,传统文化中的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也是青少年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青少年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四、实践能力的提升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国传统美德对青少年的培养和引导

中国传统美德对青少年的培养和引导

中国传统美德对青少年的培养和引导作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他们的品行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美德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和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美德对青少年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节俭美德的培养和引导节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美德。

它主张人们应该珍惜资源,节约使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对于青少年来说,培养节俭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在学校和家庭中,可以通过鼓励青少年节约用水、粮食和电力等资源,引导他们树立节俭的观念。

此外,父母和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二、孝道美德的培养和引导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传统观念认为,孝顺父母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要培养青少年的孝道观念,可以从家庭教育入手。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让他们理解父母的辛勤付出,并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关心家庭成员等方式来实践孝道。

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各类主题活动,教育青少年尊重长辈、关心他人,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

三、诚信美德的培养和引导诚信被认为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信守承诺、讲求诚信、正直坦诚,青少年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校和家庭应该引导学生遵守学习纪律、承担责任,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同时,通过教育青少年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诚信意识。

四、助人为乐美德的培养和引导助人为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它强调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困境,并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们。

对于青少年来说,培养助人为乐的品质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助人意识。

同时,家庭也应该教育孩子关爱他人,帮助有需要的人。

五、礼仪美德的培养和引导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青少年学习和尊重传统礼仪,他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交往方式。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指通过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德、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法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伦理、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为核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内涵提升。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道德伦理,如“仁爱、孝行、忠诚、正直”等价值观念,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意识。

其次,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丰富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古诗词、民族舞蹈、传统音乐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让青少年开阔眼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此外,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中充满着经典故事、典范人物等,这些故事和人物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对青少年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通过教育青少年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育青少年的良好品德、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为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修养、有创造力的新一代做出贡献。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热议话题,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资源,更是关乎青少年成长导向的重要因素。

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促使其能够从中感受到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所得、有所悟,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成长指明方向。

一、加强青少年优秀文化教育的迫切性(一)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自中华民族5000 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拥有雄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对青少年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促使其更加深刻地认知我们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始终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为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在综合国力竞争日渐激烈的国际社会当中,国与国之间的碰撞已并非仅滞留在军事和经济层面,以文化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的竞争正在逐渐加剧,促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文化输出,注重文化实力的提升。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其中的精髓和闪光点,是促使中国在世界文化领域中立足的重要原因。

加强对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在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培养有力的继承者和弘扬人,对于推动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与世界接轨的层面在不断增多,不同种族、不同意识形态下的文化观念亦在日趋碰撞,产生火花。

不容置否的是,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青少年心态的日益开阔,促使其接受外来文化、受不同民族意识形态影响的几率不断加大,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也在通过日渐开放的渠道、环境与氛围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甚至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包含诸多关于德、智、美、仁、和方面的教育内容,加强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助于引导青少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而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影响

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特别是在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今天,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下一代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它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之中,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体形式之内,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这种文华积淀已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是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们做的调查,大部分青少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当代青少年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承担者,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当代青少年的努力。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以传统文化为前提,只有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赋现代化以民族特色,也只有这样的现代化,才是真正现实的、具体的、有活力的现代化。

英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向现代化发展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保存传统最多的国家;即使在今天,日本的传统文化依然大量存在于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诸方面。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既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219神州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道德修养覃向阳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民族祖先,带有自己的民族色彩,值得后人珍视、传承与发展。

如今,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

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族文化;道谢修养;学校教育一、概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伟大情怀。

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发扬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

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同勤 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修养。

二、传承中华文化,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措施(一)学校要重视民族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这个学习不仅包括学生对各个学科的学习,还包括思想政治学习,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等的学习,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中要增设一些新的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课,通过该课程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学习,学校也要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应当使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学校要重视民族文化等的教育,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学校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每一学期看一次电影,其电影的选择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我国的民族文化特色,然后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课下写观后感,以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通过学校组织电影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更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递,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二)充分利用好相关学科为了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延续下去,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的一些学科中也增设了相关领域的知识,如语文学科中的一些古诗词、名言警句、文言文等都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语文学科中还有一些知识点等也都涉及到了传统文化,如《论语》、《三字经》以及课文中的一些内容都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科特色,为学生更好的传递新的思想,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增强爱国精神,在思想政治课中也增设了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这些学科,让学生开拓视野,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所熟悉和了解,通过学习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增强其民族精神,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好历史课,从历史教育中对中华上下五千年,近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方面进行讲解,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的民族精神,吸收历史经验,更好的从这些学科中学习到民族文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青少年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尊重传统礼仪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尊重他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这对青少年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青少年通过学习传统礼仪,如尊敬长辈、懂得谦和、重视纪律等,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意识。

三、培养孝道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重和关心。

这一价值观念对青少年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培养孝道精神,青少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长辈,并形成良好的家庭关系。

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青少年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审美情趣,还能够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学习书法可以培养青少年对艺术的鉴赏力和绘画能力。

五、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美德,如诚信、勤俭、忍耐等。

通过教育青少年这些传统美德,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只有具备这些美德,青少年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六、提倡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传统文化不应该与现代教育相对立,而应该相互融合。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结合起来,使得青少年能够既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具备现代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七、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和推广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

这包括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等。

只有通过全面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才能让更多的青少年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八、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尊重传统礼仪、培养孝道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等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塑造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青少年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文化传承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身心健康问题。

而文化传承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文化传承与青少年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文化传承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正面影响1. 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作用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可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儒家文化注重孝道、忠诚和公德,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塑造青少年的个性和品格。

2. 传统文化的身心调节作用传统文化注重身心的和谐统一,倡导平衡和稳定。

例如,太极拳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强调身心的平衡和调和。

青少年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3. 传统文化的团体和谐意识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个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传统文化的活动,青少年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交能力,降低孤独感和焦虑感,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现代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1. 媒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现代社会媒体的普及,给青少年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和娱乐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身体健康问题。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导致青少年体重过重,近视率上升等问题。

2. 快餐文化对饮食健康的影响快餐文化的兴起,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饮食方式,然而其中的高热量、高盐、高糖等不健康成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长期食用这些不健康的食品,容易引发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 竞争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教育压力大,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青少年面临着学业压力、升学压力等问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科学引导下的1. 科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

浅谈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浅谈在青少年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魂”,也是我们要把我们的精神寄托在我们的精神寄托上,它是我们要把我们的精神寄托在我们的精神寄托上,也是我们的精神寄托。

文化身份是一个国家对自己国家的一种信仰,是一个国家的一种精神形态,是一个国家的一种凝聚力。

在现代社会运行发展的背景下,青年是一种特殊的产物,它是一种在一个阶级内部,可以推动阶级文化、政治与社会变革的新生力量群体。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遭受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现代青年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我们提高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策略在“文化自信”这一新的历史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既需要从理论上论证,也需要从实践上加以发挥。

本课题将围绕这一目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多种方法,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厘清“育人”与“育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育人”的实现途径,破解“育人”难题,推动“育人”在新时期“育人”中的“育人之道”。

1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必要性1.1当代青年是发扬传统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我们国家处在社会转型和世界发生了一百多年的大变化,对我们国家的当代青年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活力的时代,也是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的重要时刻。

然而,面对开放、多元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现代青少年的文化鉴别力低下,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模糊,缺少“国家”与“国际”的清晰区分,在面对多元文化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有些年轻人在面对中国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对历史、对权威、对权威的错误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现在的年轻人把其他国家的文化当成崇拜的目标,无形中把本国家的传统文化推入“死胡同”:说英文就是精英,说汉语就是庸俗;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过西方的节日,喜欢看美国电视剧。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青少年所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多样,包括流行文化、新兴文化等。

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助于其身心发展。

第一部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遗产,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更是塑造了世代人民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对于青少年来说,了解并传承传统文化是一种认识自我的方式,有助于形成他们独特的人格与精神特质。

第二部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1.培养自豪感和归属感青少年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从而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

这种感觉有助于塑造青少年的身份认同,使他们更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孝道、尊重长辈、友善待人等。

通过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青少年能够内化这些价值观念,使其在言行举止中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书画、音乐、舞蹈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青少年通过接触和学习这些艺术形式,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提升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4.提供心灵寄托和情感宣泄的方式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压力,传统文化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寻求心灵寄托和情感宣泄的方式。

例如,传统音乐、戏曲、文学作品等,可以帮助他们舒缓压力,平抚情绪,增强心理健康。

第三部分: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1.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课堂上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当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传承家族的传统文化。

春节重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春节重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春节重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不仅仅是一段欢庆的时光,更是一次传统文化的盛宴。

春节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对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首先,春节传统文化的教育让青少年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传统习俗和典故。

通过参与春节的庆祝活动,例如贴年画、包饺子、放爆竹等,青少年们能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

这样的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次,春节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青少年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观看舞狮、欣赏花灯、拜年等,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归属感。

这种情感的培养对于形塑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园的留恋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春节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

在春节期间,各种传统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被重拾并传承。

例如,亲友团聚时的互相道贺、长辈给下辈的压岁钱、亲人间互赠礼品等等,这些习俗潜移默化地教育着青少年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奉献他人。

通过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并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融入这些价值观念。

最后,春节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春节期间,除了自家的庆祝活动,还有着对贫困家庭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

许多民间组织和社会机构通过捐赠活动、义工服务等形式,向有需要的人们传递温暖和关爱。

青少年们参与这样的活动,既能够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综上所述,春节重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是多方面的。

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金塔县三合小学常建兴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内容中也比较缺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致使部分青少年的道德缺失、精神贫乏。

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美丑、善恶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尔虞我诈、遇挫即倒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思想造成极大影响。

一、当前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从总体上来说,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是健康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的青少年德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还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加以引导和解决的话,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葬送掉一些青少年的美好未来。

具体来说,青少年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令人担忧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应有的理想抱负。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脑体倒挂现象,同时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还不如农民工,于是“读书无用论”一直有着较大的市场,这种论调甚嚣尘上,对当代青少年甚至家长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

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部分学生的道德出现“滑坡”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基本礼仪不懂得,缺乏应有的宽容心。

部分青少年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不敬长辈,动不动就和父母大发脾气,不把父母放在眼里,这在当代青少年中表现的较为突出。

校园里不时会出现,有的学生以穿奇装异服为美,以染发成人化打扮为美,以满嘴脏话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为美……在人际交往中,不会也不懂得如何和他人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不懂得换位思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宽容之心。

对于社会,有的学生甚至抱着敌视的态度,以投机侥幸的思想来看待社会。

3、心理素质较差,自大与自卑并存。

当今青少年,由于生长环境优越,从小到大家长安排一切,很少经受锻炼,都是一帆风顺的求学过程,他们缺乏挫折感,面对学习、生活的压力,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各有不同,常常出现学习困难,考试焦虑,,情绪不稳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逆反心理严重等情况。

加上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以往依赖的对象——父母、亲戚如果不在身边,常常感到十分无助。

抑郁、烦躁的精神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面对现在极大的信息量和宽广的信息来源,有些学生自认为很明白道理,但是往往在面对挫折时,却一下跌人生低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

4、不具备健康的荣辱观。

当前校园并不是一块完全洁净的象牙塔,受社会上种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荣辱观不够健康: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又想过关得高分,导致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日趋严重,且屡禁不止;……这些都是荣辱观不够健康的表现。

5、不懂得感恩图报,缺乏诚信意识。

对社会日异发展而带来的物质上的极大丰富,有的青少年学生不是对国家心存一颗感恩之心,相反总是抱怨太多;有的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无私奉献,不是以欣赏接受的态度去对待,而是感到厌烦;还有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因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公关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世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

如在学生中所出现的日常行为规范问题,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性意识问题,面对一些违纪现象的态度问题,待人接物的导向性问题等,常常给人以一种浮躁感、正直欠缺感、胸怀袒露的“羞涩”感。

二、用传统文化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元文化思想进入中国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也随之出现。

青少年学生心理上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道德修养、修身克已,讲究以他人和社会为重,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用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心灵具有深远的意义。

1、用传统文化影响青少年的交际观
中国传统史化倡导对人以爱、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

教育学生以谦卑的胸怀去待人,以忠信的志度去交友,才能获得真挚的友情。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养成关爱他人、忠信不欺、修身、克己、重感情、讲德义的传统美德。

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为今后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

2、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礼仪观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

我们通常认为不能对学生要求过于细致,担心“适得其反”,事实上,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

文雅的举止、礼貌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应具备的素养,人心向善,绝大多数青少年学生是很乐于接受这些东西的。

当习惯养成后,青少年学生不会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3、用传统文化提倡孝文化
我国正逐渐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一个能遵循孝礼的人,绝对不会妄自尊大,凡事都能做到“不忘其本”,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一个不孝的人则易忘本,通常表现为惟我独尊,惟利是图。

4、用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用统文化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深远的意义。

5、用传统文化塑造青少年的诚信观
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它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以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对即将步入社会生活的他们来说尤为紧迫。

6、用传统文化影响青少年的利益观
在义利关系上,重义轻利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主流价值取向。

对于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更是如此。

在当前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过度追逐物质利益的情况,以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念,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传统的义利观教育,塑造青少年正确的利益观,培养学生见利思义,重义轻利的思想,有助于消除青少年的拜金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现。

对青少年正确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他们的健康成长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7、用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许多激励个人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思想,《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的概括和生动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