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二课时)-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物理实验报告1用停表测量时间

物理实验报告1(用停表测量时间) 物理实验报告:用停表测量时间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2.学会用停表测量时间。
3.探究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是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进而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速度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因此,我们需要准确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才能得到准确的运动速度。
三、实验步骤1.准备阶段:a. 准备实验器材:停表、计时起点和终点标志物、测量尺、滑轮、小车等。
b. 将停表清零,以便准确记录时间。
c. 设置计时起点和终点标志物,确保标志物明显、易识别。
d. 将小车置于起点处,准备开始实验。
2.实验阶段:a. 实验员手动释放小车,使其从起点开始运动。
b. 当小车到达终点时,实验员立即按下停表,记录下小车运动的时间t(单位:秒)。
c. 重复实验至少三次,以减小实验误差。
3.数据处理阶段:a. 用测量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s(单位:米)。
b. 根据速度的定义,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v = s/t。
c.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2.数据处理:我们发现,小车在相同距离上运动的时间略有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人为操作或环境因素导致的误差。
但是,通过取平均速度,我们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小车的平均速度为v = (2.00 + 2.04 +1.96) / 3 =2.00 米/秒。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时间与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时间越长,速度越慢;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这是因为物体在相同距离内运动的时间越长,其平均速度就越低;相反,物体在相同距离内运动的时间越短,其平均速度就越高。
这一结论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与建议:1.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停表的使用方法,学会了用停表测量时间。
同时,我们探究了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发现时间与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1课时课题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八年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方法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问题法、演示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刻度尺、停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学法指导实验引入(产生疑问)→学生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产生新疑问)教学过程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3、阅读课文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1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陈元彬一、学情分析本章是此套教材的起始章,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节首先给出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后测量,认识到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内容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实际操作少,且生活中的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
本课就从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开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尽量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学习有关测量长度和时间的知识,达到能够规范地使用测量仪器和进行正确测量的目的。
本节介绍的物体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学习物理,就需要从最基本的测量开始。
先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进而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
本课贴近生活,可通过实验操作来进行新课的讲授。
学生普遍来说都能专心听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3)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二)教学难点(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四、教学方法1、对比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通过这四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知识。
2、先对照课本插图讲解,再利用学生手头的三角板和直尺分组实验,测量书本,手指等常见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测长度和测时间的实验过程中发挥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精神,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应用于生活,与高中知识相衔接。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年
实验名称
科实验报告
组 姓名
月
日
班级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1,练习使用刻度尺。 2,练习使用电子停表测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仪器药品
刻度尺、电子停表。
1、测量前“三观”: 一观: 二观: 2、测量时 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 三观:
实验步骤
;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 象一端对齐 二读、视线要 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 组成。 3、用电子停表测量脉搏 20 次所用时间。
1、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 测量对象 实验记录 课本 作业本 2、脉搏 20 次所用时间 长度 cm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一、实验目的:
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一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二、实验时应注意:
1、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读书时注意估读;
4、客观记录测量结果;
5、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实验操作:
【操作一】请用刻度尺测量你用的物理课本的长与宽,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表格一:
【操作三】测量导线的直径,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中:
方法指导:
1、如图所示,把导线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
2. 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并填写记录。
3. 数出圈数,并填写记录。
4. 算出导线直径,并填写记录。
【操作四】测量硬币的直径,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方法指导:
按照如图所示摆放好硬币、三角板和刻度尺。
归纳: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有:
(1) 累积法(积少成多),例如测量纸张的厚度、铜线的直径等
(2) “化曲为直”法:例如测量圆柱体的周长,地图上两地间的路程。
(3) “化暗为明”法:例如测量乒乓球直径。
作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测量自行车轮的周长。
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

像长度一样,时间也是我 们经常要测量的量。测量时 间也要先规定它的单位。
一、时间的测量
①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
铜壶滴漏
日晷
沙漏
一、时间的测量
②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一些工具。
石英钟
手表
机械停表
电子停表
03 机械停表
(1)实验室里常用测量时间的工 具——停表
回零健
①各个同学测量结果都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测量时存在_误__差___,这 个是__不__可__以___( “可以”或“不可以” )消除的。
②其中测量结果明显错误操作的是__丁____同学,这个是__可__以____(填 “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
①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 异,是测量时客观存在且不可被消除的;
五、课堂练习
3. 上海到北京最快的高铁为G28次,4小时18分后到达 北京南站。
4h18min=__2_5_8____min=__1__.5_4_8_×__1_0_4___s
4h18min=240min+18min=258min = 258min × 60s =1.548×104s
五、课堂练习
4. 以下描述最接近1秒的是( A )
一张纸厚度
约 10-4 m
太阳半径
7×108 m
我国铁道标准轨距 1.435 m
银河系半径
7.6×1020 m
01
时间的测量
PART
一、时间的测量
①国际单位制中: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second),符号是s。
②常用单位: 小时(h)、分(min)等。
③单位换算关系: 1h=60min 1min=60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把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同学们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引发思考。认真听老师的话解开疑惑。思考怎么减小误差的产生并告诉老师。从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利用学生的测量结果引出知识点可以让同学们更加投入新知识点的学习与思考当中。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于误差这一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刻。
时间的测量
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少数学生认为物理难的心理。
长度的测量
1,有哪些常用的测量用具。用PPT展示
2,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刻度尺说说刻度尺上印有什么东西。
3、在使用刻度之前呢我们要先观察零刻度是否损坏,此外还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又Hale Waihona Puke 哪些应该注意的地方呢?新课教学
长度的单位
要进行比较测量则应该先规定一个测量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单位。
在国际上的规定长度单位是米。此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的多长度单位,请同学们说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长度单位。
不同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进行练习纸上的单位换算。
最后用PPT展示答案。
根据老师的引导回忆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在练习纸上写出单位间的换算。
(副板书)
九、教学反思: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该过程中课堂的情况会复杂多变,因此要根据教学课堂效果认真总结反思,以便今后的教学中完善教学设计,以求进步。
请同学们与组员一起用手上的测时工具进行小实验。
展示学生的测量结果。
跟着老师的步伐,感受时间演变的历史。回忆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写出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认识时间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与组员一起进行时间测量的小实验。和同学们分享测量结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

知识学习回目标顾
1. 说出 km dm cm mm µm nm与m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会选、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②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歪斜。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正对刻度线 ④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调整摆长可 以做出周期为1s的摆。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 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 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 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A.误差是测量中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减小误差 C.只要方法正确,仪器精良,误差就可以消除 D.误差是测量时态度不认真引起的
物理探究实验报告

篇一:物理实验与探究报告册答案物理实验与探究报告册答案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探究预备1、卷尺,米尺,刻度尺2、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3、时钟,手表探究目的:学习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提出问题:怎样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怎样用停表测量时间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一)练习实验刻度尺,明确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二)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资料或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论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评估与交流:1、(1)刻度尺没与被测物体边缘平行(2)刻度线没紧贴被测物体 2、棉线法,累积法,替换法,轮转法,组合法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探究预备:1、v=s/t2、刻度尺,停表探究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提出问题:怎样用刻度尺、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如图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刻度尺,停表,小车,金属片资料或数据收集:分析和论证:计时要与小车的运动同步评估与交流:1、约20km/h 2、(1)卷尺,停表(2)用卷尺测出走一段路程的距离s,用停表测出时间t,用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 3、(1)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
三、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预备:1、声音的大小 2、同一音叉音调不变探究目的: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提出问题: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响度与振幅有关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取一音叉,用不同的力敲击,听音叉的响度,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实验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小锤资料或数据收集:越用力敲击音叉,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分析和论证:响度与振幅有关评估与交流:1、水被音叉振起。
扬声器紧贴盛水容器 2、录音机。
录音机,mp3等。
3、声音可以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而且能够被反射。
四、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探究预备:1、量程,分度值2、不能超过量程,玻璃泡要与被测液态充分接触,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态,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实验解读:实验一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物理人教版八上)

“尺”的祖先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就得用尺子。
大家熟悉的尺子有木尺、钢尺、皮尺等等。
古今中外各种尺子的长度单位虽然各不相等,但是,尺子的祖先大都来源于人体。
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间一拃的距离叫做一尺。
你看,“尺”字多么像用手量长度时的样子啊!据说我国古代还曾用一根小臂骨的长度作为一尺,现在人们把这根小臂骨叫“尺骨”,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根据古书中的文字记载,有些人往往以为古代人的身材比现在人的身材高大。
例如,在《战国策·齐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邹忌修8尺有余”。
有人根据这一句话便以为邹忌是个身高超过2.6米的巨人,实际上古代的尺比现在的市尺短,邹忌的实际身高是1.84米。
又如《三国演义》中写到:关云长身高9尺。
好高呀!竟有3米高,其实汉朝时的一尺远比1市尺短,关云长的身长并没有3米。
西方最早发展起来的英国,则用人的脚长作为长度的单位,叫做“英尺”。
1英尺等于0.305米。
英国人用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
传说,从前英国商人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子,在交易中常常发生纠纷。
有一次,争得难分难解的双方,去找皇帝评理。
皇帝听了甲方的申诉以后,说甲有理;乙方不服,要求申诉,皇帝听了乙方的申诉以后,又说乙方有理,甲方又不服。
翻来覆去争执了好半天,还是找不到使双方满意的办法。
皇帝一着急,把脚一伸,昏了过去。
旁边的大臣误认为皇帝示意用脚长作为“尺”,便下达圣旨,宣布:英国统一用皇帝的脚长作为1英尺的长度。
从此,再没有人因为尺不统一而争吵了。
现在,在一些使用英语的国家里,“英尺”和“脚”仍用同一个单词“foot”。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 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 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 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rh、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 )、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 )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r、i、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 )、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课件导入3.认识到感觉不可【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 例.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 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 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 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 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提出问题】1. 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 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 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 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 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 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 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 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乙(1)长度的测量 工具【展示实物】(2)观察刻度尺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 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 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 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 它的分度值是1mm.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等.【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 具一一刻度尺【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 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前[|卩11|1川|1川|皿|川1|11啊|川1|1缈川啊川1|1川|1旷 0屛 2 3 4 打6 1 8(1) 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 它的量程是多少? (3) 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 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最大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 的精确程度.(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察 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锻炼学生观察 能力•)l<*X J 4» 1* 11 1Z 13 14 1$iilhdihiih^iii i ihriHtlifaiibditaiibihhiiiikhJuiii lin®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 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 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 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 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 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 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 , 选择合适的分度值.【引导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铅(3)正确使用刻 度尺测量长度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出现的 问题,教师及时纠正,弓I 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 度尺. 【出示问题】 在测量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以下 问题:1. 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2. 怎样放置刻度尺?3. 读数时要注意什么?4. 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 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 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 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 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 与被测物体甲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 是准确值,0.5mm是估计值.II ||| II11|4(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以例代讲突破难点】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1111111111111 n 1111 (4)正确读取估[cm 2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计值为零,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确值是1.3cm,估计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 cm,不能读作1.3cm.(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反馈练习二】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_______ 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 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_________ .0 12 3(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讲解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深化认识,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讨论交流: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准确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答案:A; B; 2.20cm(或22.0mm)(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计时工具【知识拓展】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 mm.g 11 12 B 14 15 16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办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替代法、化曲为直法.)【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提出问题】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简单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发展历程。
实验01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解析版)

实验01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练习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2.【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两块)、铅笔、作业本、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或细铁丝,约30cm)、停表。
3.【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①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②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宽,每项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③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记下密绕圈数为n,测量出n 圈线圈的宽度为d=L/n,则一圈的宽度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
将细铜丝绕不同的圈数,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④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1元硬币的直径。
如图所示,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处,测量三次,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用测量的数据算出每次测量的平均值。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回原处。
(2)用停表测量时间:①观察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按动停表上的按钮,同时数出脉摶跳动10次,按一下按钮,读出所用的时间,再用停表测出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并记录下来。
③再次按一下按钮,使停表指针回零。
4. 【实验表格】实验次数123平均值物理课本长度物理课本宽度壹元硬币直径5.【注意事项】(1)在使用厚刻度尺时,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结果要用未端示数减去始端示数得出。
(3)长度的测量值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求平均值的精确度要和测量值的精确度相同。
(4)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一定要把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中间不能留空隙,不能重叠,同时不宜用力拉伸铜丝,以免使铜丝直径发生变化。
(5)使用停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不用时应及时将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1.刻度尺的使用:(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用停表测量时间 初中物理实验

《实验三: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关键:让学生知道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原理是什么? 搞清楚实验中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测物理量时所用工具有哪些?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2)注意事项:斜面不要过高也不要太低(过 高会使小车速 度过快,不容易记录时间);要 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要保证 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释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ppt教学课件

实验过程(板书)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硬币的直径
本节课结束 同学们,再见!2, 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 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 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 德.
2, 良好的实验习惯. 3, 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验表格
作业本长 作业本宽 课本长 课本宽
线圈长度 线圈圈数 细铜丝的直径
例题1
例题2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温馨提示:课件中所有视频、 动画、声音请在幻灯片下观看, 如不能观看,请更换设备或电 脑观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力目标:
1, 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第一节(第二课时) 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原理
会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工具测量时间正确使用刻度尺
重点
1、用 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中小学探究实验教案
学段:初中 学科:物理八年级(上册)
课题
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课型
实验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18.8.30
实验目的
1、知道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3、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商单位制中时间单位“秒”。
4、会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工具测量时间。
难点
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如何使用时间的测量和正确读书,误差。。
教学方法
启发法、归纳法、观察法,探究法
实验器材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课本书,作业本、手表、钟、停表、秒表
内容与实验过程
学生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观察】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仔细观察:(1)零刻度;(2)量程(3)分度值。汇报观察结果。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2.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测量
实验:2.练习使用秒表.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阅读P12“方法”——秒表的正确使用。
总结:正确利用秒表:1.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的实验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误差和改进方法 清理实验场地:将刻度尺归位
实验步骤
用表测量时间
启动秒表:开始计时 待时间间隔结束时:按下秒表的停止按钮 读取秒表显示的时间间隔:记录所需时间。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误差和改进方法 清理实验场地:将秒表归位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测量结果(s) 5.4 5.2 5.6 5.33
Part 5
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如何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以及多次测量 以减小误差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测量结果(cm) 24.5 24.3 24.6 24.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用表测量时间
我们使用秒表测量了时间间隔,得到了以下数据
通过计算平均值,我们得到了所需时间为5.33s。从数据可以看出,误差也在可接受范围 内。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秒表或采取更多的测量次数来减小误 差
这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还可以减小因手动计算而
5
产生的误差。同时,可以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以便于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
可以运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来进行数值计算和统计分析。这不仅可以提
高数据处理效率,还可以减小因手动计算而产生的误差。同时,可以将实
验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以便于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
Part 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时间的测量和误差(18PPT)

二、问题引领,新知探究
3.机械停表读数 :
先看分针,分针在2分 到2.5分钟之间,说明 秒针在转2分钟后的第 1圈。
根据分针已经知道 秒针在转2分后的 第一圈所以读出6s。
停表的读数为: 2min6s 或 126s
。
二、问题引领,新知探究
练一练:
停表的读数为 1 min 39.8 s 即 99.8 s。
误差能消除吗?误差是错误吗? 不能避免,误差不是错误。
如何减小误差?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二、问题引领,新知探究
误差与错误对比
误差
错误
仪器不够精确或测量方 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
产生原因
法不完善;测量者估读 时的偏差及环境对仪器
则或者读取测量结果时粗 心等人为的错误。
停表的读数为 1 min 37.6 s 即 97.6 s。
二、问题引领,新知探究
读出下图的长度和时间:
甲刻度尺的读数是 2.3 cm 甲刻度尺的读数是 2.41 cm
不是! 时间: 126 s
二、问题引领,新知探究
上边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 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 和 真实值 之间总会有差 别,这就是误差。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度值是 1mm ,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 14.82cm ,本次测 量的结果记作14.82cm 。
四、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重点介绍一下微米和纳米的换算。
教师:通过多媒体上的两道例题让学生初步总结规律。
学生通过几道题掌握单位换算,和基本的长度单位应用
教师:用教具介绍工具的选择。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刻度尺正确的使用方法。结合例题,激发学生思考深化理解知识点。
1、误差不可避免,它是因为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方法的完善程度等客观因素和测量者主观因素引起的。
2、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它主要是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仪器使用不正确、读数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
板书设计
1.1长度、时间以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1、单位:
2、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测量
1、单位以其换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毫米mm、微米 m、纳米nm
⑶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m
1dm=0.1m= m
1cm=0.01m=10 m
1mm=0.001m=10 m
1 m=0.000001m=10 m
1nm=0.000000001m=10 m
⑷常用单位换算规律
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
小单位→大单位,除以进率
教学难点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小活动“眼力大比拼”
1、比较三角形的两个边哪个长?2、比较几条线是否平行?3、你看到的是圆形吗?
我们的视觉的并不都是可靠的,看教材上的两个图片,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比较准确的比较呢?
学生:用什么办法准确的比较教材上的两个问题?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课本
作业本···2. Nhomakorabea测量对象
1min脉搏跳动的次数
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成员1
成员2
回答问题:
长度测量为什么要估读?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①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③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④求其平均值过程中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6.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厚度,重复测量3次。
7.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8.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
1.记录数据
测量对象
长度
宽度
厚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物理
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
1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目的: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
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规则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厚度,重复测量3次。
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教案

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教案(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实验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一、实验目的会使用秒表测量时间
二、实验器材秒表一块,实验用小车一个
三、实验步骤:
1.看清秒表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并观察检验秒表的按钮和指针是否正常,秒表调零;
2.在水平桌面上确定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并做标记,终点处要有障碍物;3.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动小车在水平桌面上从起点开始运动并通过终点,同时利用秒表开始测量小车从起点开始运动并通过终点所用的时间(不需估读)并读数、记录;
4.仿照步骤3,改变小车运动的快慢,再做两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5.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数据记录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五、实验结论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作业布置
实验报告册
板书设计
实验1: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二、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
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2.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测量对象
长度பைடு நூலகம்
宽度
课本
作业本
实验:2.练习使用秒表.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阅读P12“方法”——秒表的正确使用。
总结:正确利用秒表:1.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难点
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如何使用时间的测量和正确读书,误差。。
教学方法
启发法、归纳法、观察法,探究法
实验器材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课本书,作业本、手表、钟、停表、秒表
内容与实验过程
学生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观察】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仔细观察:(1)零刻度;(2)量程(3)分度值。汇报观察结果。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4.用秒表的时间
教研组长签字
集体备课
组长签字: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中小学探究实验教案
学段:初中 学科:物理八年级(上册)
课题
实验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
课型
实验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18.8.30
实验目的
1、知道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3、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商单位制中时间单位“秒”。
4、会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工具测量时间。
师:量程是指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最小刻度。刻度尺以外还有精确度高的测量仪器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实验:1.练习使用刻度尺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阅读P12“方法”——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总结:正确利用刻度尺:1.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3.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5、知道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实验原理
会正确使用时间的测量工具测量时间正确使用刻度尺
重点
1、用 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2.使用秒表的时间
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测量
对象
测量对象长度
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成员1
成员2
总结
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
二、时间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
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测量对象
长度
宽度
课本
作业本
一、仔细观察秒表:
(1)零刻度;(2)量程;
(3)分度值。
正确利用秒表:
1.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