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优质课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分米= 10 厘米,1 厘米= 10 毫米,1 米= 10 分米。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分米、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进率。
2、教学难点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直尺、米尺、一分硬币、身份证、银行卡等实物3、练习纸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米)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
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一张身份证,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吗?(学生猜测)揭示课题:要想准确地知道身份证的厚度,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和毫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1)观察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找到 1 厘米的长度,数一数 1 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2)揭示毫米的概念指出:直尺上 1 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3)感受 1 毫米的长度让学生用手指比划 1 毫米的长度,然后拿出一分硬币,感受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4)生活中的 1 毫米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如身份证、银行卡的厚度等)2、认识分米(1)引出分米提问:在测量教室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太大,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怎么办呢?(引出分米)(2)认识 1 分米让学生观察米尺,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就是 1 分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优质课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优质课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四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
课前准备:一次性水杯、1分硬币、电话卡1张、学生用尺、米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小朋友,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做单位呢?生:用米做单位。
师:谁了估计一下,这门大约有多高?生:大约高2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谁来到黑板上画出来?(指名画,师适当帮助并板书:米(m)教给学生读法)师:去年我们还学了一个长度单位是——生:厘米。
(板书:厘米(cm)教给学生读法)师:厘米是用来量比较怎样的物体的?谁能上来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师:1米这么长,1厘米就只有这一点长呀!那这1米的线段里面有几个1厘米的线段呢?(100个)为什么?(因为1米=100厘米)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十进制的,比如说10分钱就是1角,10角就是1元,我们计算加法时,一般也是满十进一的,而这里要满了100厘米才是1米,感觉怎样?那有没有一个比厘米长些又比米短些的长度单位呢?(分米)师:小朋友们想得真好,科学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
(板书课题:认识分米)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1、认识分米(1)画一画师:按照我们刚才十进制的想法,我们应该把多少厘米定为1分米呢?(10厘米)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在你的课堂练习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板书:分米(dm),教给学生读法)(2)沟通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画出了1分米的线段,那1分米究竟是多长呢?(板书:1分米=10厘米)2分米呢?50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一般会说从0刻度画到10刻度)(3)找一找师: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那你们的尺子上只有这一个1分米吗?仔细找找看,看谁的眼睛尖!(引导学生指出从刻度1到刻度11、从刻度2到刻度12等都是1分米)(4)比一比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测量验证,看谁比划得准。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使用分米和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分米和毫米的过程。
2. 运用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的单位,1分米等于10厘米;毫米也是长度的单位,1毫米等于1/10厘米。
2.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1分米=10毫米,1毫米=0.1分米。
3.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尺子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 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
难点:1. 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的理解和运用。
2. 进行单位换算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卷尺、实物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测量桌子的高度,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 探究新知:a. 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b. 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应用。
c.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单位换算,如将分米换算为毫米,或将毫米换算为分米。
3. 巩固练习:a.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b. 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米和毫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和计算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5.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进率及应用,查漏补缺。
6.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分米和毫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的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的掌握以及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公开课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公开课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单位。
2.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3. 实际测量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如身高、书的长度等。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课堂讲解: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方法,如1分米=10毫米等。
4. 实际测量:让学生使用尺子和测量工具,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测量结果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练习。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概念的理解。
2. 实际测量练习: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测量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换算关系及实际应用。
2. 尺子、测量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练习。
3.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七、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足够空间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讨论。
2. 展示台:用于展示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3. 座位排列:采取小组合作形式,便于学生交流和合作。
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测量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课堂交流。
九、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布置有关分米和毫米的测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长度单位主题的竞赛或实践活动。
3. 跨学科教学:与数学、科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长度单位。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和分米,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难点毫米和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以及单位换算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尺子、课件、实践活动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出示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让学生注意到毫米和分米的存在。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吗?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毫米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际物品,如螺丝钉、针等,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2)认识分米教师同样通过课件展示分米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分米的长度。
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际物品,如尺子、书等,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3.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记录。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测量和记录的准确性。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学生,检查他们对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毫米和分米的作业,如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作业难度要适中,尽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学生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强调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提高自己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七、课后反思教师应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谈话:(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
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提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引导: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1.认识分米。
(1)量一量。
要求: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介绍: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边说边板书: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
(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测量活动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其与米的关系,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你们的书本、铅笔或者课桌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长度单位及其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章节。我发现学生在接触新的长度单位时,普遍表现出好奇和兴趣。通过导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单位换算的部分感到有些困惑,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难点。
-掌握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物体长度测量的方法;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举例:通过使用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亲自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强调分米和毫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长度,特别是厘米与毫米、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转换;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使用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2. 学具: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长度单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案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测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测量课桌的高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3.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了它们与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的设计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公开课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公开课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讲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应用。
第二章:分米和毫米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定义。
2.2 教学内容:讲解分米的定义:分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十分之一米。
讲解毫米的定义:毫米是长度的单位,等于千分之一米。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米和毫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分米和毫米的定义。
第三章: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2 教学内容:讲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1分米= 10毫米。
3.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讲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过程。
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换算练习。
第四章: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单位应用,如测量身高、长度比较等。
4.3 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应用实例。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生活经验。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分米和毫米的知识。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米和毫米的定义、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分米和毫米的测量工具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测量工具。
6.2 教学内容: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6.3 教学方法:展示测量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用途。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是长度的单位。
2. 让学生能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3. 培养学生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3. 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能够进行换算。
2. 难点: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具,如尺子、硬币等,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练习。
3. 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引入毫米和分米。
2. 新课: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教具,了解它们的大小。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表示。
六、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硬币、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笔、测量工具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教具,了解毫米和分米的大小。
3. 实践:让学生进行毫米和分米的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毫米和分米测量和描述物体长度。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毫米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长度教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
二年级下册长度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性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能将不同长度单位相互转换。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长度概念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取信息并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将分米和毫米相互转换。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将分米和毫米相互转换。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游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并向学生介绍物品的长度单位,逐渐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情景教学: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游戏教学:卡片配对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不同长度的物品,要求学生通过对物品长度的估算将其归入分米或毫米分类的卡片中。
学生将卡片配对并贴到黑板上。
4.讲解知识点:向学生详细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向学生演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
5.练习:教师出题,要求学生将分米单位转换为毫米单位或毫米单位转换为分米单位。
6.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七、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1.通过课堂练习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和相互转换。
2.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游戏操作、完成任务等。
3.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联系中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实物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能熟练将不同的长度单位相互转换,为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打下了基础。
二年级《认识分米和毫米》课堂实施教案
本次教学内容为《认识分米和毫米》,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了解数学中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用法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尺子、计算分米和毫米,并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掌握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培养数学计算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2.引导学生友爱、合作、分享。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掌握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难点:计算时的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白板,尺子,教学PPT,学生手册。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通过图片展示数学中的分米和毫米概念及使用场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兴趣。
2.让学生自己观察一下身边的物品,了解什么是分米,什么是毫米,以及他们各自的大小尺度。
通过互动,使学生对两者区别的差距形成了直观印象。
(二)教学内容1.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1)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数学概念。
(2)出示分米和毫米的测量尺子,让学生手持尺子感性地认识其中的刻度。
(3)讲解分米和毫米的转换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单位转换的方法。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通过演示交替使用尺子和物品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要求学生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动手实践。
(2)让学生将同一物品使用分米、毫米尺子各测量一次,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3.计算时的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1)通过演示案例,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进行相关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三)归纳和总结对于所学的知识点要进行总结、归纳和梳理,使学生掌握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相结合2.活动实践与自主探究相结合3.个性化分组合作学习4.互动和情感体验相结合六、教学评价教育教学没有单纯的输入输出,教学评价是教与学过程中反效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评价要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评价,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体如下:1.学习兴趣。
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感谢您的请求。
我可以帮您写一篇关于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教案的文。
下面是我的建议: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2.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单位的重要性;3.让学生学会使用毫米和分米计量长度的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的技能;5.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 学生课本;(2)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3) 标尺和尺子;(4) 示范物品。
2.学生准备:(1) 学生需事先了解长度的概念;(2) 学生需带上尺子、彩色笔和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可通过学生课本的图片或实物示范,让学生对毫米和分米单位的概念进行理解。
通过互动提问,让学生讨论和分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学习毫米和分米: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以及他们在测量长度中的应用。
通过展示示范物品,让学生测量物品的长度,并使用毫米和分米来记录和比较。
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毫米和分米单位的差异,为后面的练习做好铺垫。
3.举例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
教师分发长条纸,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使用毫米和分米记录和比较。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中练习使用毫米和分米计算长度,比较长度和消除误差。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几个示例,并让学生自己练习,巩固他们的技能。
4.小结总结:通过问答追溯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了解,让他们总结和理解。
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重点,强化对这个概念的记忆,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出铺垫。
四、教学方案的评价1.针对本文目标,通过这些步骤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类、测量和计算技能;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部分,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3.教师不断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更容易热爱学习,强化了学习的效果。
4.教学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相应的讲解和练习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挑战。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而且对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
因此,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是比较丰富的。
“毫米的认识”,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中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一元硬币、橡皮等。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20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
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3、测量纸条的长度。
(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精选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
2、汇报: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疑问?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公开课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2. 实际问题中的分米和毫米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换算关系的建立。
2. 难点:实际问题中分米和毫米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分米和毫米。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知识。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换算表格、练习题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分米和毫米的操作材料,如尺子、卡片等。
3. 教室环境:布置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方便学生讨论和操作。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分米和毫米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看看这些模型,你们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多少分米和毫米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换算练习,巩固知识。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使用尺子和卡片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测量和换算。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大家共同评价。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练习题,巩固分米和毫米的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尝试用分米和毫米的知识进行描述。
3. 准备下一节课的主题:“分米和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遇到的分米和毫米的应用实例。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建立毫米、分米的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2.培养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让学生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如课桌、黑板、窗户等,提问:你们能估计这些物品的长度吗?(二)探究新知1.毫米的认识(1)展示1毫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毫米的长度。
(2)让学生用尺子量出1毫米的长度,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
(3)引导学生发现: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0毫米。
2.分米的认识(1)展示1分米的长度,让学生直观感受分米的长度。
(2)让学生用尺子量出1分米的长度,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
3.长度单位间的换算(1)教师展示长度单位换算表,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换算规律。
(2)学生尝试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如1分米=多少厘米,1厘米=多少毫米等。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长度,让学生用毫米、分米、厘米表示。
2.学生互相出题,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练习。
(四)实际操作1.教师布置测量任务,如测量课桌、书本、文具等物品的长度。
2.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表示。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设计1.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毫米、分米、厘米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课后练习: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建立了毫米、分米的概念,掌握了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熟练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1分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
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毫米、分米尺子,实物模型。
2. 学具:每人一套长度单位卡片,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有知识,引入毫米、分米的学习。
2. 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引导学生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小刻度,每个小刻度代表1毫米。
(2)认识分米: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有一个大刻度,每个大刻度代表1分米,1分米等于10毫米。
(3)换算关系:讲解1分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换算过程。
3. 实践应用:(1)学生用卡片进行毫米、分米的换算练习。
(2)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毫米、分米尺子测量,并说出测量结果。
4. 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对毫米、分米的认识和换算能力。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总结学习情况。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掌握了1分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测量和换算,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毫米、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宽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长度单位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七、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毫米、分米的认识和换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米和毫米》优质课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四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义。
课前准备:一次性水杯、1分硬币、电话卡1张、学生用尺、米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小朋友,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做单位呢?生:用米做单位。
师:谁了估计一下,这门大约有多高?生:大约高2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谁来到黑板上画出来?(指名画,师适当帮助并板书:米(m)教给学生读法)师:去年我们还学了一个长度单位是——生:厘米。
(板书:厘米(cm)教给学生读法)师:厘米是用来量比较怎样的物体的?谁能上来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师:1米这么长,1厘米就只有这一点长呀!那这1米的线段里面有几个1厘米的线段呢?(100个)为什么?(因为1米=100厘米)师:小朋友们,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十进制的,比如说10分钱就是1角,10角就是1元,我们计算加法时,一般也是满十进一的,而这里要满了100厘米才是1米,感觉怎样?那有没有一个比厘米长些又比米短些的长度单位呢?(分米)师:小朋友们想得真好,科学家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米。
(板书课题:认识分米)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1、认识分米(1)画一画师:按照我们刚才十进制的想法,我们应该把多少厘米定为1分米呢?(10厘米)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在你的课堂练习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板书:分米(dm),教给学生读法)(2)沟通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画出了1分米的线段,那1分米究竟是多长呢?(板书:1分米=10厘米)2分米呢?50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一般会说从0刻度画到10刻度)(3)找一找师: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那你们的尺子上只有这一个1分米吗?仔细找找看,看谁的眼睛尖!(引导学生指出从刻度1到刻度11、从刻度2到刻度12等都是1分米)(4)比一比师: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吗?请大家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测量验证,看谁比划得准。
(5)举例与测量,体会1分米的实际长度师:好,知道了1分米大约是这么长,那我们来找找,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分米呢,你也可以一边找一边量一量。
(6)沟通米与分米间的关系师:同学们自己创造出了米和厘米中间的长度单位分米,我们规定1分米就是10厘米,那1米是多少分米呢?嘘——请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板书:1米=10分米)2、认识毫米(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现在请大家来量一量我们数学书的厚度。
(测量结果估计有以下四种情况: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6个小格、6毫米,师根据情况总结引导,使学生感到要比较精确地进行测量,需要有新的长度单位来解决,直接请学生介绍毫米,并让其他学生补充对毫米的认识。
)(师板书:毫米(mm)并教给学生读法)师:到你的尺上找一找1毫米。
让学生明确尺上每一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沟通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师:请大家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3)举例与测量,体会1毫米的实际长度师:知道了1毫米是这么小的长度单位,我们找找看,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根据学生的举例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物体,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厚度,如1分硬币、电话卡等)师:在书上数出8张纸,先用手捏一捏,再量一量这8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4)比一比师: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同桌合作,一人比划,一人用硬币、银行卡等物体插进两指之间测量验证,多进行几次,看谁准。
(5)想一想师: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报,师总结补充。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说明:刚巧对准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厘米,不到点或超过点就要用毫米表示了。
2、选择合适的单位(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铅笔,先选定合适的单位,再各自测量它们的长度。
(估计情况:对于橡皮的厚度,学生一般会用毫米作单位;对于铅笔的长度可能用分米,也可能用厘米作单位,可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铅笔有长有短,用分米和毫米作单位都可以,要根据铅笔的实际长度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单位。
)小结: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a.比划一下图中几个物体的实际长度。
师把所带的实物展示出来便于学生比划。
b.填上合适的单位。
3、游戏:比比谁的眼力好!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最短。
用尺量出它们的长度,来验证结果。
4、日记改错。
明明的日记:2005年3月10日星期四天气:晴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
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
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师:你们笑什么?明明的日记中用错了很多单位,请你帮他改正了,希望你不要和他一样闹出同样的笑话。
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1、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新本领,和以前学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2、课后选择家中的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量,记录下测量结果。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张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纸,如果在这张纸上剪4个相等并且最大的圆,4个圆的面积和是这张纸的( )。
A.78.5% B.80% C.75%2.(2015•广东)不计算,下面四个算式中谁的结果最大(a是不为零的自然数)()A.a﹣B.a×C.a÷D.不能确定3.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形成圆柱的是()A. B. C. D.4.贝贝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的平均成绩是92分,已知数学得分95分,英语得分93分,那么她的语文成绩()三科的平均成绩A.低于B.等于C.高于5.在一个比例尺是200∶1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2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
A.4米 B.1米 C.0.1毫米 D.0.4毫米6.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涂色部分,正确的是()。
A. B. C. D.7.一个人从东村步行去西村,走了全程的40%后离全程中点还有2.5千米,东西两村间的路程是()A.28千米 B.25千米 C.20千米 D.52千米8.对称轴最多的图形是()A.等腰梯形B.等边三角形C.圆D.正方形9.在下面的式子里,()是方程.A.5x+4 B.3x﹣5<7 C.x﹣2=610.某商场的电视机按原价的九折销售,要使销售总收入不变,那么销售量应增加()A. B . C . D .二、填空题11.一个半圆的周长是25.7分米,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
12.生产250吨化肥,计划2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计划的________%,每天生产________吨。
13.的分数单位是_____,再添上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14.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15.10的倒数是________. ________的倒数是1.16.两个质数,它们的差是合数,它们的和既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符合条件的四组数有(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17.由数字0,1,2,3,4,5,6可以组成____个各位数字互不相同的能被5整除的五位数.18.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写出近似数. 原数 要求近似数 1854630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_____)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_____)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_____)19.乒乓球每个2.5元,羽毛球每个3.5元,乒乓球和羽毛球单价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比值是________。
20.如图中,四边形ABCD 是一个梯形,BE 与CD 互相平行。
已知AE=8cm ,BC=5cm ,空白部分的面积是16cm 2,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三、判断题21.生产的90个零件中,有10个是废品,合格率是90%。
( )22.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5%。
(____)23.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______)24.小强在小军的东北方向,则小军在小强的东南方向。
(_____)25.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___)四、作图题26.体育场在教育中心西偏北30 º方向1000米处,请在下图标出体育场的位置。
五、解答题27.李奶奶存款3000元,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是4.68%,利息税率是20%,到期后,她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多少元?28.六(1)班50名同学参加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为82%.班上有多少名同学没有达标?(只列式不计算)29.工程队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90米,20天修完。
实际每天修 120米,实际修了多少天?30.一个圆柱形容器可盛9杯水或12碗水,如果将3杯水和6碗水倒人容器中,水面应该达到什么位置?(请通过计算后在右图中标出)31.如图,聪聪测量一个瓶子的容积,测得该瓶子的底面直径是12cm,然后他往瓶子内盛入一些水,正放时水高20cm,倒放时水高25cm,瓶子深30cm。
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求出这个瓶子的容积。
32.自2019年起,个人所得税又有新政策了,除了扣除5000元的个人免征额后,淙淙爸爸还可享受专项附加扣除项(如图),如果他1月份工资为11000元,根据新政策,他又可少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剩余部分按3%税率交税)?附加扣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额度1000元2000元33.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5天,乙单独做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做5天后,余下的由乙来做,还需几天完成?六、计算题3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①1.7+3.98+5+2.02②24×(﹣+)③2.5÷×(4﹣)④×[﹣(﹣25%)]35.简便计算(要求写出简算过程).5,65﹣2.71+5.35﹣6.29 1.25×32×2.5 ×25%+×2.2﹣0.25【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A C D B C C C二、填空题11.2512.1013.14.15.16.5 19 3 31 13 37 717.660个18.18546百 1855千 185万19.5∶720.20三、判断题21.×22.√23.√24.错误25.×四、作图题26.五、解答题27.64元28.50×(1﹣82%)29.15天30.5 631.2826cm3 32.90元33.8天六、计算题34.13;17;9;35.(1)2 (2)100(3)0.75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c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