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人教版)】水结冰了-1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科学实验教案 水结冰了

科学实验教案 水结冰了

《水结冰了》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一、冰的观察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

(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冰的特征。

水可以变成冰,通过比较渗透由液态水可以变成固态冰的物理变化。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小学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小学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小学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部分,涉及水的物理性质——结冰。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的示范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水在低温条件下的变化过程、认识冰的形成原理及几种常见的水结冰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亲自观察和实践探究水的结冰过程。

- 了解冰的形成原理以及几种常见的水结冰现象。

2. 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观察和记录水的结冰过程,并总结规律。

-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观察细致、耐心和自主学习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描述水的结冰过程,并理解冰的形成原理。

- 掌握观察、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解释水的结冰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原理。

-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冰的形成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 水杯、冰块、塑料杯、温水、冷藏室。

2. 教学媒体:- 幻灯片和图片,展示实验步骤和实物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讨论的水的状态,并带入新课题:“我们今天要一起探究水在低温下的变化,特别是水会变成什么?”2. 探究(20分钟)- 展示实验装置和材料,解释实验步骤:首先,把一杯温水倒入塑料杯中;然后,将塑料杯放入冷藏室,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发生了什么。

- 引导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并记录。

- 对比实际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水变成了冰,并解释冰的形成原理。

提出问题:“你能总结出水结冰的规律吗?”3. 理论讲解(10分钟)- 使用幻灯片和图片,简要介绍水的结冰过程和形成冰的原理。

重点强调水在达到冰点时分子的排列和运动方式的改变。

4. 扩展探究(15分钟)- 提供给学生多个实验材料和工具,让他们自由组织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结冰过程。

例如,使用盐、糖等添加剂,改变冷藏室温度等。

小学科学水结冰了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水结冰了参考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水的故事》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水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结冰过程。

重点讨论水在何种条件下会结冰,结冰时的物理变化以及冰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在低温环境下结冰的自然现象,理解结冰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一种转化。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重要性,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物理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水在何种条件下结冰,结冰的意义和冰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箱、冰格、计时器、温度计、热水、冷水、盐、放大镜、冰块。

2. 学具:实验记录本、彩笔、尺子、杯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冰块,让学生触摸并描述感觉。

提问:“大家知道冰是怎么来的吗?冰和我们有关系的生活现象有哪些?”2. 例题讲解(15分钟)展示冰的形成过程,并解释相关的物理变化。

3. 随堂实验(20分钟)将等量的热水和冷水放入两个杯子,同时加入盐,观察哪个杯子先结冰。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讨论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

4.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结冰条件、过程和冰的特性。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结冰现象的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水结冰的条件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分子运动减缓,形成固态结构2. 冰的特性固态透明密度小于水能浮在水面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记录一天中你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结冰现象,并解释原因。

答案示例:晚上,我注意到冰箱里的水变成了冰块。

这是因为冰箱内的温度低于0摄氏度,使得水分子减缓运动,形成了固态结构。

2. 拓展延伸:研究盐水结冰速度比纯水快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和观察,让学生对水结冰有了直观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学生对结冰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兴趣。

2024年小学科学水结冰了参考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水结冰了参考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水与我们的生活》章节中的“水结冰了”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冰的形成过程,冰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冰与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冰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增进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冰的性质和特点。

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冰与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冰块,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2. 例题讲解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冰的形成过程。

介绍冰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冰与水的区别。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冰块融化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4. 实验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冰融化实验,观察温度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冰与水的相互转化。

提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冰的知识?”激发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水结冰了2. 内容:水的三态变化冰的形成过程冰的性质和特点冰与水的相互转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冰的形成过程。

解释冰的性质和特点。

举例说明冰与水的相互转化。

2. 答案:冰的性质和特点:冰是固态,密度小于水,能漂浮在水面上;冰的熔点为0℃,冰融化成水时需要吸收热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冰现象。

引导学生了解冰雕、冰灯等与冰相关的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实验环节的设计与操作。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

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效性。

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

小学科学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水的凝固现象及水结冰的条件;(2)掌握水结冰的过程;(3)理解水结冰的重要性及应用。

2.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水结冰的过程;(2)能够提出水结冰的条件和现象的变化;(3)能够应用水结冰的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2)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水结冰的过程;(2)理解水结冰的重要性及应用。

2.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水分子的内部结构及分子的运动规律;(2)实验中的观察和描述。

三、教学准备:1.实验设备:烧杯、冰块、水、测温计、计时器等;2.实验材料:观察记录表、学生手册等;3.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水结冰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的内容。

2.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已经了解到水是什么,但你们是否了解水有时候也会变成固体?”Step 2 概念解释1.让学生回忆和总结水的状态:液体、气体、固体。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条件下,水会从液体变成固体?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水结冰的条件:“低于冰点温度就会使水分子减少运动,从而使水结冰。

”Step 3 探究水结冰的过程1.示范实验:(1)在烧杯中倒一些水,然后放入冰箱中冷藏。

(2)等待几分钟后,取出烧杯,观察水的变化。

2.学生实验操作:(1)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实验材料,并按照学生手册上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上的内容,记录水结冰的过程。

3.实验结果讨论:(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记录,和同伴一起讨论水结冰的过程及现象的变化。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水结冰的过程,水分子减少运动,温度降低,从而使水从液体变成固体。

Step 4 添置水结冰的重要性及应用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和讨论的结果,回答问题:“为什么水结冰的变化对我们来说很重要?”2.给出提示:"水结冰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在什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学生思考几个应用水结冰的例子,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水结冰了》(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

《水结冰了》(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

《水结冰了》(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三种状态。

2.活动实验,观察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

3.掌握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授课PPT或黑板课件。

2.需要的实验器材:冰块、水杯、盆、温度计。

3.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带水杯。

三、教学内容:1.通过口头引导和图像帮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进而导入本节课:(1)你知道什么是水?(2)你知道水有哪几种状态?(3)冰能否转化成水?水能否转化成水汽?2. 然后向学生展示当前天气状况,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现在室内有多少温度,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认识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再进一步讨论温度对水的影响。

3. 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1)在水杯里倒入温水,测量一下水的温度。

(2)将温水倒入盆中。

(3)把冰块放到温水中间。

(4)不断观察冰块和水的变化,记录下来。

4. 学生根据自己所得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中的自我体验,自主反思和总结。

5.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调查和结论,包括:(1)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2)天气因素对水状态的影响是什么?(3)水的状态如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6.总结回顾。

教师可以巩固学生对水状态的认识,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借鉴并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做冰品、泡茶等等。

7. 教学评价:可以用自由表扬的方式评价学生。

四、教学反思:科学教学是那种以案例方法和实验方法为主要手段的教育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

通过这道教案,设计了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了解水的状态变化,以及温度与水状态转换的关系,并且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此外,该教案还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1课《水结冰了》教案(表格式)

人教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1课《水结冰了》教案(表格式)

课时备课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聚焦话题1.出示壶口瀑布冰挂的图片,提问:学生知道这是什么吗?【预设】会说到是冰或者冰挂追问:你知道冰是由什么变化而成的吗?【预设】冰是由水变成的2.提问:水在什么情况下能结成冰呢?【预设】在冬天或者在温度低的环境会结冰;0℃会结冰;3.出示课题,谈话:水到底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了》。

教师板书:11.水结冰了二、科学实践(一)实验前准备工作1.讨论实验方案谈话:想研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我们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一下【预设】学生汇报,放进冰箱里或冷的环境中,再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认识水温计及使用方法。

(1)谈话:大家知道温度的单位是什么吗?【预设】会说到度或摄氏度。

教师介绍:国际上常用摄氏度(°C)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提问:用什么来测量水温呢?测量水的温度用水温计。

教师利用ppt介绍水温计的结构11水结冰了水温计由玻购泡、玻埔管和刻度组成。

(3)学习使用水温计的使用方法教师演示水温计的使用方法(4)谈话:请同学分组尝试测量试管内水的温度。

提示:测量后用毛巾将水温计擦干。

【学生活动】学生倾听后分组尝试利用水温计测量试管里水的温度。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并汇报温度。

3.介绍冰和盐可以制成制冷剂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如何利用水温计来测量水的温度了,冷的环境放进冰箱里不容易观察,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冰和盐混合可以制成制冷剂。

请大家测量一下自己组的盐、冰混合物的温度。

提示:测量后用毛巾将水温计擦干。

4.明确实验操作、分工及组装装置(1)明确实验操作、分工谈话:请小组讨论,我们该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呢教师再次明确操作:每隔1分钟观测1次试管内水温和现象并记录。

分工:一人负责时间记录,一人记录,另外两人负责观察。

(2)介绍《学生活动手册》的使用和记录(3)组装实验装置(二)实验收集数据并处理数据1.谈话:现在请各小组实验,收集数据。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周围常见的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在之前的科学课上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物质特性。

他们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并且对温度有了基本的概念。

然而,对于水结冰这一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他们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认识,比如知道冬天水会结冰,但不清楚其中具体的科学原理。

2、学习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对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与深入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但在自主设计实验和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科学规律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3、兴趣爱好孩子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水结冰这种常见又神奇的现象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喜欢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来发现新知识,尤其是像实验这种具有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4、学习风格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直观的实验、实例来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验操作、生活实例等多种方式,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水在零摄氏度以下会结冰。

能够描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体积变化。

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水结冰的条件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水结冰的条件和过程。

理解水结冰时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尤其是在接近零摄氏度时的细微变化。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测量水结冰实验,认识到水在0℃时结冰了。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能描述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分析,能描述水结冰后的变化。

探究实践:在实验中,能用温度计测量出水结冰时的温度,并通过观察搜集到水结冰后变化的证据;能准确表达观点,交流水和冰的特点、水结冰后的变化。

态度责任:保持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好奇心,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乐于分享。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了,观察并分析水结冰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冰的特点,认识到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描述出水结冰后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冰、水、温度计、保温杯、盐、试管架、试管塞、小毛巾、记录单、课件。

四、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小学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

小学科学13《水结冰了》(教案)水结冰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水的三态变化之一是液体变为固体,明白水结冰是一种物质的性质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结冰是一种物质的性质变化。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了水结冰的过程与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和材料:放大镜、水杯、冰格、温度计、热水、冷水。

2. 教学资源:课件、图片、视频。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知识,复习水的三态变化。

2. 引入新课,告诉学生本节课要学习的是水结冰的过程和原因。

Step 2:观察实验1. 讲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将一杯水放在桌上。

2. 讲师请学生观察杯中的水,并回答以下问题:- 水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水的状态是什么?- 你觉得水能变成其他形式吗?Step 3:实验探究1. 讲师将一部分水倒入冰格,并放入冷冻室冷冻,另一部分水倒入热水中加热。

2. 讲师放大镜下展示冰格里的水变化,并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变化。

3. 根据实验结果,讲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水结冰的过程和原因,并记录下来。

Step 4:知识概括1. 通过讲解和课堂互动,讲师概括出水结冰过程的关键流程:液体水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水分子开始慢慢排列,形成固态的冰。

2. 引导学生理解结冰的原因,即水分子在温度降低时减少活动性,导致排列有序形成固态冰。

Step 5:拓展练习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除了冰块,你还能想到其他物质在降温时会发生类似结冰的变化吗?- 从你的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这种变化的发生。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6:课堂总结1. 讲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结冰是由于温度降低、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固态冰的物质性质变化。

《水结冰了》教案

《水结冰了》教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将水放入冰箱观察结冰过程,演示水结冰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水结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水结冰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水结冰的情况?”(如冬天河面结冰、饮料在冰箱结冰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水结冰的奥秘。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的三态的基本概念、水结冰的原理和条件,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水结冰现象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结冰原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水分子运动状态变化、冰的密度小于水导致体积膨胀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水结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结冰对水管的影响、如何防止户外水管结冰等。
-关于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如将装满水的塑料瓶放入冰箱,观察结冰后瓶子变形的现象,解释冰的密度小于水导致体积膨胀的原因。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冰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也有过接触冰块的经历。

这节课,学生们将要观察水结成冰后有什么特点,例如冰是有固定形状、确定体积的。

学生还可能会注意到水结冰以后体积增大了,在冰块托盘中占据了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观察到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在什么温度时结成冰的。

【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亲身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烧杯;塑料杯1只、冰块1杯、试管(试管架)1支、小半杯纯净水、水温计1支、食盐、筷子1支。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3-4分钟1、游戏:同学们,想知道这两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我请一个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但是,不准偷看,好吗?2、学生参与。

(可以叫学生“再捏一捏”)3、你能告诉大家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吗?(一定说明白、完整)4、追问: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能说说理由吗?(冰很泠,固体……水是热的,液体……)5、哦,他是从冰比较冷,水比较热这个特征判断出来的(揭开盒子)。

看来,这位同学很善于利用“手”这个感觉器官进行感知、判断。

除了手,我们还可以“用眼睛来……看;用鼻子来……闻,……)(追问:在实验室里怎么闻、尝?)二、冰的观察8-9分钟1、揭题明标:冰和水,本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通的物体。

今天,我们就要借助感官,观察冰是怎么样的?同时,我们还要一起来研究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板书课题:水结冰了)2、【课件:维恩图】问:这张表你会填吗?怎么填?3、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感官,仔细观察实验盘中的冰与水,找到它们相同与不同的特征,并用简洁的文字记录在表上。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理解水结冰是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水的温度会一直保持在 0℃,直到完全结冰。

2、科学探究目标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和状态变化,能用图表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水结冰的条件。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水结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和状态变化。

理解水结冰的条件是温度下降到 0℃且继续放热。

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水结冰的条件。

解释水结冰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保温杯、冰块、温度计、食盐、小勺、试管、记号笔、毛巾。

2、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演示用的温度计和烧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杯水,提问:“同学们,这是一杯水,如果把它放在冰箱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可能会说水会变冷、会结冰等。

教师接着提问:“那你们知道水在什么温度下会结冰吗?水结冰的过程中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水结冰的奥秘。

”2、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水结冰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如温度要很低、要放在冰箱里一段时间等。

3、设计实验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完善。

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水,用记号笔在水面处做好标记,将温度计插入水中,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然后将试管放入装有冰块和食盐的保温杯(可以降低温度)中,每隔 1 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温度和水的状态变化,直到水完全结冰。

4、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

小学科学水结冰了参考教案

小学科学水结冰了参考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水与我们的生活》第二章,具体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现象、冰的特性及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结冰的原理,掌握冰的特性及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活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结冰的原理。

教学重点:冰的特性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杯子、显微镜、投影仪。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热水、杯子、冰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装有冰块的杯子,引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由什么变成的呢?”2. 例题讲解(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2)讲解水结冰的原理:水在低温下,分子运动减缓,逐渐凝固成冰。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水的三态变化。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冰的特性及用途。

5. 动手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热水倒入杯子,观察杯子外壁是否出现水珠。

(2)强调冰的特性及用途。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2. 水结冰原理:低温下,水分子运动减缓,凝固成冰。

3. 冰的特性及用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的三态变化。

(2)解释水结冰的原理。

(3)举例说明冰的特性及用途。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2)水结冰原理:水在低温下,分子运动减缓,逐渐凝固成冰。

(3)冰的特性:透明、硬度大、易融化。

用途:制冷、保鲜、冰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讲解冰的特性及用途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小学科学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小学科学第3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引言: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小学科学第3课的学习内容,主题为“水结冰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观察和理解水变成冰的过程,并了解冰的形态以及解释形成冰的原理。

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学生将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并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

一、活动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水变成冰的过程。

2. 学生能够解释形成冰的原理。

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科学术语,如融化、凝固等。

二、学习内容:1. 水的三态及转化过程。

2. 冰的形态和特性。

三、学习资源:1.教材:小学科学教材,第3课“水结冰了”。

2.实验材料:冰块、室温水、盛水容器、计时器、温度计、放大镜。

四、课堂活动安排: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讲述与水相关的事物和常见现象。

- 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水变成冰的过程?你们对冰有什么了解?2. 实验操作(30分钟):- 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和描绘冰的特点。

- 班级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一份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1. 小组讨论冰的特点,提出猜想:水怎样才能变成冰?2. 每个小组用计时器计时,并记录下冰块的变化过程,例如,水变为冰块需要多长时间。

3. 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实验结果,共同做成一个实验报告。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讨为什么水会变为冰。

3. 知识讲授与探究(40分钟):- 通过展示课件、图片或者用黑板进行知识讲授,向学生介绍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

重点讲解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化过程,并解释形成冰的原理。

-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提问:水变成冰的过程中具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冰会浮在水面上?4. 操练与巩固(3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出示一些科学术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其意思,如融化、凝固、升华等。

- 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共同解释和讨论新学词汇的意义。

- 教师进行适度纠正和引导,确保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正确。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过程与方法: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它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重点难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准备暗箱,一杯纯净水、一杯固体冰、保温杯、试管、试管架、碎冰、纯净水、温度计、记录表。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在前面的课中我们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谁来说一说,使用温度计时的注意点要有哪些?该如何正确读数?【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的实验做铺垫。

】一、导入新课过渡语:每个小组都有两个黑箱子,我在里面分别放了一件宝贝。

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宝贝吗?考考你们,如果只用手摸你能判断出来他是什么吗?1. 摸一摸,猜猜暗箱里有什么2. 学生活动,记录两个暗箱内的特征并进行猜测3. 揭晓答案(水和冰)4. 提问:冰和水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板书(韦恩图):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冰固态,水液态活动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1.提问:我们都知道水在温度很低时会结冰,在多少摄氏度时能结冰呢?2.生猜测3.过渡语:光是猜测还不行,我们要通过科学实验来寻找答案,(出示实验材料)这根试管中的水,你有办法让这管水结冰吗?4.出示提示:我们可以用冰加盐的方法来制造低温环境,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获得低于零摄氏度的低温,然后将试管插入碎冰中,让试管中的水结冰。

5.提问:怎样可以知道水在什么温度结冰呢?6.学生分组实验,巡视并要求各小组把实验数据记录在汇总表。

(三)小结1.整理器材,分析数据,我们小组间的数据有不同,难道水结冰的温度是不同的?小组数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过渡语:作为一位小科学家,除了掌握科学实验的本领外,我们还要学习信息搜索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搜索其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3.交流:在刚刚的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其它发现?4.小结:水在结成冰时,温度会保持在0摄氏度,全部结成冰后,冰的温度还会继续降低。

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实验操作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实验,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认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培养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对水结冰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不够清晰。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一课时“水结冰了”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水结冰的过程和相关的天气与气候知识。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准备足够的冰块、水、温度计、计时器等实验器材,以供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
例题4:水结冰后,为什么冰比水轻呢?
答案:水结冰后体积膨胀,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相同质量的冰比水轻。这是因为在结冰过程中,水分子形成规则的晶体结构,使得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量减少,导致冰的密度减小。
例题5:在水结冰的过程中,为什么冰会形成六角形的晶体结构呢?
答案:冰形成六角形的晶体结构是因为水分子在结冰过程中会形成氢键。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当水分子冷却至0℃以下时,它们会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六角形的晶体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冰晶的表面张力最小化,从而形成六角形的冰晶。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较为扎实,对天气与气候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部分学生对相关概念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认读温度计
(2)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提问:水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结冰呢?我们今天通过一个小实验来探究一下。
(1)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2)记录实验数据及现象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1)绘制水温变化折线图
(2)分析折线图,得出结论:水在0℃时便开始结冰,这时温度不再降低,因此我们把0℃叫做水的冰点。
4.比较水结冰前后的体积变化
2分钟
(三)拓展与应用
1.提问:怎样测量固体的体积
2.布置下节课需要提前准备的材料。
3.知道用水温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4.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标准单位,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科学探究】
1.会做水结冰的实验,能观察并描述水在冷却过程中发生的状态变化,并能收集温度变化的数据。
2.能用折线图整理并分析水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得出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的结论。
【科学态度】
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并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水的了解更充分。
教学重点:
知道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教学难点:
能用折线图整理并分析水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得出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结论。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分钟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1.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冰?
3.水在什么温度下,可以变成冰?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第11课《水结冰了》。
16分钟
(二)科学实践活动
1.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提问:要想看到水在什么温度结冰,我们需要给水创造一个冷的环境——冰盐混合物。同时要看到温度的变化,我们需要用到温度计,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课题
《水结冰了》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5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2.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