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 认识水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1.1《 认识水》教案

《认识水》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认识水》是湘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材安排了“观察水”、“辨别水”的活动,最后拓展“大自然哪里有水”,让学生对水的分布有所了解。
水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一种物质之一,每天都要接触。
他们天天都看到水而且用到水但不能正确描述,对于观察方法不够了解,更没有科学、安全的观察意识。
因此本课整合教材与学情主要安排了“识别水”、“水的形状”两个活动。
二、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眼、鼻、口)观察,描述出纯净水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
2.能积极参与实验,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发展学生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烧杯、烧瓶、牛奶、纯净水、酒、一次性筷子、水槽等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初次见面送你们一个字(聪)仔细看一看聪字有什么特点?想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课堂上就要总是认真听,用心看,用心回答问题呢。
孩子们准备好上课了吗?(一)导入师:认真听一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ppt出示)揭示课题《认识水》【设计意图】复习一年级上册的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听”。
用听声辨课题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识别水1. 生活中的水师:生活中水是什么样的?预设:(清澈、无色流动......)看来孩子们对水的了解真不少,生活经验也很丰富。
【设计意图】对学生前概念进行调查,唤醒对水的直观感觉,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水”上面来。
2.辨别水师:ppt出示桶装纯净水。
看大屏幕,这里面装的什么?(水)这可不是一般的水哦,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纯净水。
说一说纯净水是什么样的?快速拿出一杯,这是水吗?再拿一杯,这个呢?【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激发认知冲突,看上去都像纯净水却只有一杯,激起孩子探究的欲望,为找水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们也相信学生的生活经验足以找出一杯纯净水。
小结:只用眼睛看和生活经验有时是无法准确判断的。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 认识水》冀人版

认识水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感官综合观察水的持点2,能用语言简单描述水的特点3、初步了解水的用途,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4、培养学生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语言描述水的基本特点难点: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持点教学准备:PPT、水、牛奶、白醋、各种形状的容器、塑料袋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猜谜语.平的像镜,清的透明,热了变气,冷了变冰学生答,教师引导。
2.教师出示四副图片,“同学们,这四副图片中有一种相同的物质,你能发现是什么吗?”学生答“水”,然后直接引入问题:“那么水有什么特点呢?”由此直接过渡到下一个探索发现环节的学习。
二、探究与发现活动一、观察比较,判断哪杯是水(1)制订计划:教师出示分别装有水、牛奶和白醋的三个杯子,让学生判断哪个杯子里装的是水。
活动前,让学生先说一说“你会用到哪些感官观察?观察时应注意什么?”等问题,学生没说到的地方教师进行补充。
(2)分组观察:任务明确之后,分组进行观察、判断。
(3)交流汇报:让学生充分交流“哪个杯子是水?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会用眼晴观察出白色的是牛奶,用鼻子辨别出酸的是醋,剩下的就是水。
牛奶有清香气味,醋有酸味,牛奶是白色的,而水没有这些特征。
在比较中,学生初步感知到水无颜色、无气味的特点。
同时在观察辨别水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感官的重要作用,为后面进一步利用感官观察物质做好铺垫。
活动二:发散思维,认形状(本节课最重要的探究活动)提供不同形状的容器、塑料袋,将水倒入容器和塑料袋中让学生感受水本身没有固定形状这一特点。
除教材提到的水的基本特征外,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水的一些其他特征,如无味道、是透明的等,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4)学生集体总结“水的特点”(5)处理信息。
提示学生用画“√"的方式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此环节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真实记录、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三、应用于拓展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水的一些特征,那么水的用途有哪些呢?”学生答:做饭、煲汤、熬药、游泳、洗澡、洗车、拖地、冲马桶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用水的PPT,然后通过提问“我们有这么多的地方用到水,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水呢?”由此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
2. 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
2. 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准备PPT或黑板,展示水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水的存在。
2. 提问:你们知道水是什么样子的吗?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水的性质(15分钟)1. 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透明度、无色无味等特点。
2. 提问:你们发现水有哪些性质?三、总结水的性质(5分钟)1. 让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2. 教师总结水的性质: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等。
四、实践活动:水的流动(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水在容器中的流动。
2. 提问:你们发现水是如何流动的?有什么特点?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水的性质和特点。
2. 提问:你们认为水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保护水资源?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水性质的理解。
2.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判断他们对水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在实践活动环节,可以适当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水的日常应用(10分钟)1.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水的应用场景,如洗手、浇花、喝水等。
2.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还能举例说明吗?七、水的净化(10分钟)1. 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水净化的过程,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2. 提问:你们知道水是如何净化的吗?这个过程有什么作用?八、保护水资源(10分钟)1.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认识水丨冀人版

《认识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2、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水的基本性质,认识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准备:1、一个水槽、一个锥形瓶、一个烧瓶、一杯醋。
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播放水的声音,激发学生兴趣。
1.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还在哪见过水?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水,对于水你有哪些了解?2.生:学生各抒己见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对,水是生命之源,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
可见水十分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水“。
(板书课题)【这一环节我以水声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其内在需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意识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二、利用各种感官,找水。
1.拿一杯白醋问学生:“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一杯什么?”(生回答)2.俗话说眼见为实,可这次,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了,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在认识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要综合运用很多方法,都是什么方法。
(看、闻、尝、摸),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感官,我们才能更正确,更全面地去认识事物。
那下面我就请一名同学上来闻一闻,看到底是什么?(请一名同学上台闻一闻,相机指导闻和尝的正确方法)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验证自己猜测的最好方法。
观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感官。
】三、利用各种感官认识水1.刚才我们综合利用各种感官判断出了这杯物体是什么,现在请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认识一下水。
2.同学们把自己的水瓶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先观察一下水的特点,然后再与其他组员交流,组长记录。
3.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觉得水有什么样的特点?(组长汇报)(希望学生能够说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准备实验材料:水、杯子、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者故事引入主题,引起学生对水的兴趣。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外观,尝试描述水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加热、冷却、加入杂质等。
3. 交流: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
例如,让学生用杯子、勺子等工具进行水的传递和控制。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水,并记录下来。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记录学生在交流和分享环节的表述和思考深度。
3.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如参观水库、河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 开展水资源保护的主题活动,如绘制宣传画、编写口号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书、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2. 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有关水资源的科普知识,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
九、教学建议:1. 在实验环节,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2. 在交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3. 教师要关注课堂氛围,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下册认识水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认识水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认识水科学教案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需要用水,因此认识水的科学知识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设计,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和理解水的重要性、水的特性以及水的应用。
第一课:什么是水1.1 目标通过介绍水的来源、形态及应用,让学生认识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1.2 活动- 观察水的形态:液体、固体、气体- 实验:水的沸点和冰点- 讲解水的来源:雨水、河水、地下水等- 搜集水的应用场景:喝水、煮饭、游泳、浇花等1.3 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完成小练习,检验对水的认识程度。
第二课:水的特性2.1 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特性。
2.2 活动- 实验:水的流动性、透明性、密度- 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特性- 调查水的酸碱度2.3 练习学生通过记录观察结果,了解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第三课:水的循环3.1 目标通过学习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
3.2 活动- 讲解水的循环原理:蒸发、降雨、流入河流、回归海洋- 观察水的蒸发和降雨过程- 讲解水资源的保护意义3.3 练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分享对水资源的保护想法和方法。
第四课:水的污染4.1 目标通过学习水的污染问题,让学生认识水污染的危害性和防范方法。
4.2 活动- 分析水的污染来源:排污口、化学废料等- 模拟水污染实验- 讲解水污染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让学生明白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4.3 练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实际措施,共同策划水资源保护活动。
结语:通过四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认识水的重要性和应用,理解水的特性和循环,知晓水的污染问题和保护方法。
希望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爱护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

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教案】一年级科学教案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初步认识水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水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水的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
2.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桶、水杯、盐、细砂、油、玻璃杯、纸巾、画板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用一杯水和一杯油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两种液体的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喝什么?你们知道为什么水和油是不能混合的吗?”2. 探究水的性质(15分钟):教师将水桶中加入适量的水,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水的性质并记录。
教师可以提一些引导性问题:“水是什么颜色的?水有气味吗?水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用画板或者纸巾记录观察结果。
3. 探究水的用途(15分钟):教师将玻璃杯中倒入一些水,让学生讨论水的用途,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用水来做什么?在家里,我们用水做什么?在学校,我们用水做什么?”学生可以两两合作,互相讨论并记录下来。
4. 实验探究(15分钟):教师将盐、细砂、油等材料拿出来,让学生互相合作,在玻璃杯中加入不同的材料,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哪种物质能和水混合?哪种物质不能和水混合?”学生可以用画板或纸巾记录实验结果。
5. 讨论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性质和用途。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们对水有了更深的了解吗?你们认为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探讨。
六、课堂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回家观察家中的水管、水龙头、水杯等,了解水在生活中的更多用途。
2. 学生可以在家中和家长一起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水的性质和用途。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教学设计1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认识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认识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从水的存在、水的状态、水的用途等方面展开,引导学生认识水,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水并不陌生,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比较多,对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过水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和状态。
2.让学生了解水的用途,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存在和状态的理解。
2.水的用途的记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水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一些关于水的用途的例子。
3.准备一些关于水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在哪里见过水?”“水是什么样子的?”等,让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水的存在和状态,如:河流、湖泊、海洋中的水,以及冰、雪等形式的水。
同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水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每组找出几个例子,并说明为什么这些用途是重要的。
然后,各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他们对水的存在、状态和用途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水资源。
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些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节约用水的例子。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水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水资源。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关于水的家庭作业,如:观察家里的用水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水等。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水》教案

冀人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了解水的用途。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探究实践:观察水的特征。
进行简单的水的实验。
4.态度责任: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增强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重点1.认识水的特征。
2.了解水的用途。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特征。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杯水、几个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颜料、小勺子、海绵、棉布、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科学活动手册。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水的特征1.导入(5分钟)谜语导入:“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
”引出水的话题。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见过水吗?水有什么特点呢?2.新课学习(30分钟)观察水的外观(15分钟)教师展示:教师将一杯水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
学生描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外观特征,如无色、透明等。
闻水的气味、尝水的味道(10分钟)教师示范:教师用小勺子舀一点水,闻一闻气味,然后尝一尝味道,并告诉学生水是无味的。
学生尝试:学生分组尝试闻水的气味、尝水的味道,感受水的无味特征。
总结水的特征(5分钟)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征,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学生记录:学生在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水的特征。
3.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内容:回顾水的特征。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水,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特征。
第二课时:水的用途1.复习导入(5分钟)提问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水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新课学习(30分钟)讨论水的用途(15分钟)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如喝水、洗衣服、做饭、浇花等。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并记录下来。
《认识水》说课稿、教学设计

《认识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和热爱科学的品质。
本单元第1课《认识水》隶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核心内容是了解水的特征,让学生多角度、多方法地参与认识水的各个探究活动,关注水与人们生活的蜜切联系,并对水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本节课要落实的课标要点是: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气味、形状等特征。
二、学情分析1.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差,自制力差,思维比较简单,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
但他们对水有着天生的喜爱,对科学探究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在“玩中学,学中玩”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作为起始年级,教师要注意养成教育的培养。
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观察、实验等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会综合利用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来认识事物的特征,本节课是要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了解比较观察方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了解水的特征;能借助工具认识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能通过对比探究活动归纳出水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征;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在探究中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活动过程板块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一杯白醋)观察老师手中的液体是不是水,否定,通过闻气味判断,(一杯糖水)闻不出来,品尝得出结论,得出观察顺序:看——闻——尝。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认识到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水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第一册。
2. 实验器材:水、杯子、碗、勺子、温度计、澄清石灰水等。
3. 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水的性质:1. 观察水:让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等特征。
2. 触摸水:让学生感受水的温度,了解水的冷热。
3. 闻水:让学生闻水的气味,观察是否有异味。
4. 实验:向水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产生沉淀,了解水的硬度。
5. 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性质,如无色、透明、冷热、无味、硬度等。
3. 了解水的用途: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水在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发电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用水的情况。
3. 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 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1. 教师讲解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2. 学生分享自己节约用水的经验。
3. 观看节约用水宣传片,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4. 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用水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水的性质、用途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6. 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观察家庭用水情况,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水性质和用途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一年级青岛版科学《认识水》教案

一年级青岛版科学《认识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了解水的用途。
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描述水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水的基本特征。
了解水的用途。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水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杯水、几个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牛奶、醋、白糖、勺子、记录表。
2.学生准备: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一杯水,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出课题“认识水”。
2.观察水的特征(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特征。
让学生把水和牛奶、醋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
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状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3.了解水的用途(10分钟)教师提问:“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人们喝水、洗衣服、浇花等,进一步说明水的用途。
学生讨论自己在生活中还见过水的哪些用途。
4.实验探究(10分钟)教师在水中加入白糖,搅拌均匀,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
提问学生:“白糖到哪里去了?水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观察水的变化。
5.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水,你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特征和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水,并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更多的水的实验,如把水冻成冰,观察冰的特征等。
组织学生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活动,制作手抄报或宣传标语。
小学科学12《认识水》(教案

小学科学12《认识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认识和理解水的概念。
(3) 了解水的用途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2) 归纳和比较法:通过归纳和比较,总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的珍惜和节约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 了解水的用途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水的珍惜和节约的意识。
三、教具准备1. 实验器材:水杯、小锅、灭菌棉球、盐、砂糖、铁钉、塑料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了解预习情况)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引入课题:(2) 你们知道什么是水?它有什么特点?(3) 你们知道水的用途吗?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4) 请你们个人预习第12个知识点《认识水》,然后可以根据你们的预习情况来回答我的问题。
2. 学习新知(呈现、讲解、讨论、实验)a. 实验1:取一个小锅,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灭菌棉球,盖上锅盖,加热。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问:灭菌棉球里的水去哪了?煮沸的水变成了什么?b. 实验2:取三个水杯,分别装满水、加入适量的盐和砂糖。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问:加入盐和砂糖的水有什么变化?3. 巩固与拓展(讨论与归纳,复习基础知识)(1)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性质,如:水可以沸腾,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
(2) 讨论:与学生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归纳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如: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物生活需要水等。
4. 总结与评价(归纳、回顾、小结)(2) 小结:通过问题和讨论,再次强调水的重要性和需要珍惜和节约水资源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
认识水的科学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以下是一份认识水的科学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的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习用感官来感知物质的特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2. 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水的特性,特别是水的可流动性和透明性。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教具:水杯、水、放大镜。
2. 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实验演示视频。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到的关于水的知识。
2. 教学策略:通过实验和讲解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水的特性。
3.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讨论并分享观察结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水有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讲授新课:使用实验和讲解结合的方式,介绍水的特性。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结果。
4. 归纳小结:总结水的特性和实验的观察结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进行小组展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八、作业布置:1. 记录实验的观察结果。
2. 与家长讨论家里如何节约用水的方法,并写下实践方案。
3. 收集与水有关的图片或故事,准备在班级分享。
九、教师自我反思:本次课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是否有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尝试?在下次的教学中需要做出哪些调整?这些都是教师可以进行反思的问题。
一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水-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认识水》教材分析:《认识水》一课呈现的学生活动情境图,侧重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研究水的特点。
辨一辨,侧重于观察顺序与方法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采用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
通过操作与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本环节侧重于方法指导,旨在让学生学会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地观察水。
探究活动将课内延伸至课外,意在拓宽学生视野,唤起学生保护水的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颜色、状态、气味,认识水。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形态特征,并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
能力目标:1、初步意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1、遵守实验的规则,体验与他人合作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水的形态特征,认识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认识水的特点。
教学准备:烧杯、牛奶、白醋、橙汁、不同形状的瓶子教法、学法: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点: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观察、研究水的特点;辨一辨,侧重于观察顺序与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采用多种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
钢刀砍不断,铁钩勾不起。
猜猜是什么吗?打一生活必需品。
学生猜谜。
揭示谜底。
师:大家对水都非常熟悉,那同学们见过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对水的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水。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小学生喜欢的简单谜语入手,通过猜谜引出关于水的话题,自然导入课题。
】二、活动探究活动一:运用感官自主探究,观察水的特征。
1、引领复习观察方法。
要认识水,就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观察。
前面我们学习过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大家还记得吗?学生回顾并交流。
师生总结:正确的观察顺序是一看、二闻、三尝。
【设计意图:组织回顾复习看、闻、尝等基本的观察方法,为下面即将展开的有序观察活动打好基础。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第1课认识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第1课认识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认识水》的主要内容包括:水的特点、水的用途、水的净化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水的日常经验,如喝水、用水洗手等,但他们对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净化过程的了解还比较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水的净化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净化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净化方法2.水的循环过程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究水的性质。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课《认识水》2.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滤纸、砂子、活性炭等3.课件:水的性质、水的净化过程等相关图片和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杯清水,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特点,如透明、无色、无味等,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水的性质,如水的溶解性、表面张力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砂子、活性炭对水的净化作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水的性质和净化方法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利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认识水》教学设计[4]
![《认识水》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b3a154eaba1aa8114531d95e.png)
《认识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人2017课标版(部审)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认识水》。
【教材分析】水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
本课选取水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并为认识其他事物打下基础。
水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好材料。
通过比较水、牛奶和白醋的不同,可以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形状等特征,进而综合概括出水的基本特征。
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观察物体的能力,提出问题、实验记录、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比较等综合能力。
【学习背景】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水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意无意地对水进行了观察,并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
但由于已有观察缺乏科学的指导,所以他们对水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
通过本课教学,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或借助工具对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描述,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关于水的科学事实。
对科学事实的分析,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
对水的基本特征的理解也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溶解”“不溶解”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说出水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水。
2、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水的特征。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观察水的特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描述水的特征。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教师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水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离不开水。
2、要节约用水,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利用多种感官或借助工具对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描述,知道水的特征,并能用简单的词语如实描述水的特征,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水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水的特征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性状
难点:水没有固定性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一杯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醋、透明塑料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师:大家都在哪些地方见过水?
二、打开书,观察图片师:还哪些地方的水同学们没有说到的?思考水有什么特点?
三、探究与发现
(1)提出问题:出示水、牛奶、和白醋三个杯子,让学生判断那个杯子里装的是水。
(2)分组观察:先提出要求,然后分组进行观察、判断(3)交流汇应对策略适时评价
1/3
生:海生水、鼓励学生思河水、喝的水、水考认真龙头、做饭的水。
生:瀑布、露水鼓励学生认真观察补充与修改
生:白色的是牛奶,透明的是白
引导学生是醋和水。
如何观察的,会用到哪些器官?
生:白色的是鼓励学生观牛奶,酸的是白醋
2/3
报:让学生充分交水。
流“哪个杯子是水?是怎么判断出来的?”生:眼睛观察颜色,鼻子闻味(4)让学生道,手感受水说一说是怎么观察出来的,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充分利用眼、生:没有形状准确的说没耳、舌、鼻、皮肤有固定的形状等感官。
(5)搜集证据,提供不同容学生一起朗器,让学生感受水读本身没有固定形状。
四、总结水没有颜色,生:做饭、洗没有气味,没有固菜、洗澡、游泳、定的形状。
五、应冲马桶。
我们应该用与拓展节约用水。
师:我们学习了水的特征,水的用途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样?板书:认识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的形状。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