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中 国高铁为何能成为全球领先
中国高铁为何能成为全球领先《中国高铁为何能成为全球领先》在当今世界,中国高铁无疑是一张闪耀的名片,令全球瞩目。
从最初的引进技术到如今的自主创新、引领全球,中国高铁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全球高铁领域的佼佼者。
那么,中国高铁为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全球范围内脱颖而出呢?首先,政府的坚定支持和大力投入是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铁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改善人民出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高铁的战略价值,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高铁的建设和研发。
这种持续的、高强度的支持为高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也是中国高铁领先的重要支撑。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技术水平。
在高铁建设中,无论是桥梁、隧道的修建,还是轨道的铺设,中国的工程团队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和高效的施工能力。
他们能够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确保高铁线路的顺利建成。
例如,在山区修建高铁时,面对陡峭的山势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中国的工程师们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成功地让高铁穿越崇山峻岭。
技术创新是中国高铁崛起的核心动力。
中国高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通过自主研发,中国在高铁列车制造、牵引供电、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列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性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运行控制方面,中国的高铁信号系统能够实现列车的高密度、高速度、高安全性运行。
人才培养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中国高度重视高铁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和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包括工程师、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这些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高铁的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协同发展也是中国高铁领先的重要因素。
复兴号的故事
复兴号的故事复兴号,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品牌,是中国高铁的骄傲,也是中国科技实力和制造水平的象征。
它的诞生和发展,是中国铁路行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的成果。
复兴号的故事始于2004年,当时中国提出了“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规划,作为这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高速动车组列车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在2016年推出了CR400BF-B型复兴号,这款列车以时速350公里的最高时速刷新了中国高铁的速度记录,成为当时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商业列车。
复兴号的诞生离不开中国铁路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
他们攻克了高速列车运行中的诸多技术难题,包括牵引系统、空气动力学、车体结构等方面的创新设计,使得复兴号在速度、舒适性、节能环保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复兴号的研发和生产,也推动了中国高铁产业链的发展,涵盖了轨道交通设备、信号系统、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复兴号的成功,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更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作为中国高铁的代表品牌,复兴号已经在国内外多条高铁线路上投入运营,为乘客提供了快捷、便利、舒适的出行体验。
同时,中国高铁技术的输出也让复兴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复兴号的故事还在继续,中国正在加快高铁建设的步伐,未来将有更多更先进的复兴号投入运营。
同时,中国高铁技术也将继续走向世界,为全球铁路交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复兴号的成功,不仅是中国高铁发展的成功,更是中国科技创新和制造实力的成功。
它的故事,见证了中国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崛起,也为世界铁路交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复兴号,正以自己的速度和力量,书写着中国高铁的辉煌篇章。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
这一典型的国家成就,内蕴着特殊的交通科技史价值,也孕育着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
此前,新中国成立后的近60年间,中国铁路长期在低速中徘徊。
铁路发展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2004年起,长足发展。
到2017年3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也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中国高铁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积累、引进和自主创新,从国内走向国外,都堪称世界奇迹。
高铁史的光辉,烛照着交通科技的未来。
以技术路线、技术系统和技术来源的选择以及在这些选择下设计生产的相应产品为标记,将迄今为止的中国高速列车创新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经了技术储备期(2004年之前),技术引进期(2004年~2008年)和自主创新期(2009年至今)。
三个时段,对应着中国高铁坚持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全面自主创新三阶段。
1.技术积累期(2004年以前)中国高铁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固然得益于2004年实施的技术引进,但更离不开此前的技术积累。
路风对中国高铁列车技术来源的分析证明,中国高铁技术存在着引进之外的来源,即中国高铁装备工业能够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基础,及其此前已经掌握的核心技术。
如果不具备创新能力,引进技术只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中国高铁跳出这个怪圈,在夯实技术理论基础、积累试验运营经验和探索国产高铁研制等三个方面开展了扎实的奠基工作。
1.1技术研究基础中国对高速铁路的研究,实际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铁路主管部门在1990年的《铁路“八五”科技发展设想——先行计划》中提出,要重点组织“高速铁路成套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论证,并于1991年经国家批准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国高铁启动了科研攻关;1990年,铁路主管部门正式立项,下达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和规划的研究”科研课题,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实施。
起飞吧!高铁——中国高铁的故事
起飞吧!高铁——中国高铁的故事近年来,中国高铁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之快,技术水平之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和赞叹。
中国高铁的成功,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成就,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高铁的故事,一起感受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和魅力。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交通运输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铁路交通,加快铁路运输的速度和效率。
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沈阳至丹东铁路正式通车,由此开启了中国高铁建设的序幕。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中国高铁出现了全面的突破和快速的发展。
2007年,中国首次自主研发的动车组列车——CRH380A成功进行试跑,以时速394.3公里刷新了当时世界铁路列车的速度记录。
这标志着中国高铁速度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随后的几年中,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速度、安全性能、舒适度和环保性能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高铁成为了世界上最快、最安全、最舒适的铁路系统之一,成为了中国交通运输的骄傲。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高铁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支持等。
各级部门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高铁建设,确保高铁建设顺利进行。
高铁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和就业,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还离不开中国高铁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
中国高铁人是一群怀揣着报国情怀的科技人员,他们不畏艰辛,攻坚克难,为中国高铁的腾飞默默付出着。
他们不仅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具备了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结晶,中国高铁才能够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加强。
中国高铁积极参与国际铁路合作,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每个中华儿女都为中国高铁走出感到自豪
每个中华儿女都为中国高铁走出感到自豪近段时间以来,“高铁”成为新闻高频词。
先是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举行的今年国内首次动车组招标中,招标价格再次下降。
接下来,中国北车中标美国波士顿地铁与中国南车参投美国加州高铁项目、参与墨西哥高铁竞标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这些新闻的背后,反映出了中国高铁加速驶向世界的事实。
中国高铁,正在以它不可限量的带动力拉近这个世界的距离,当我们展开世界地图时才惊奇地发现,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体量之大:“西向欧洲并行两线远及巴黎,东向绕过大洋直抵美国,北面横贯伦敦柏林莫斯科,南经泰国延伸到新加坡。
中国铁路用十年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十年的磨砺不仅使中国高铁成为了对外交往的“新名片”,也使得“中国高铁”奏响了中国崛起的最强音。
近几年中国高铁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可谓是红的发紫:国内推出创新式的政策和服务、不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根据国情调整铁路建设规划、打造了全球最长高铁线路,国外先和和亚、欧、非等多国合作,再到敢于和美国、日本等老牌高铁国家叫板,甚至到中国高铁全球遍地开花。
中国高铁成功走向海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大力支持。
李克强总理近日在考察中国铁路总公司时表示,高铁等中国装备具有性价比高等竞争优势,推动中国装备走向国际市场是扩大开放的重要之举,对提升我国对外合作水平、优化外贸结构意义重大,这反过来又会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要继续深化改革,充分用好对外合作平台,创造有利于企业和装备走出去的环境。
企业要抢抓机遇,优势互补,形成拳头,为中国装备在世界市场赢得良好声誉。
作为中国崛起的最强音符,中国高铁还将继续向外延伸,谁也不能阻挡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脚步,正如谁也不能阻挡中国的崛起一样,这不仅是时代的选择,更是世界的需要!所以,中国高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这么牛的丰功伟绩,并不是偶然,也并不突然,而是卧薪尝胆,刻苦钻研克服种种障碍,用实力攻破种种谣言,用事实消除负面影响,用实力征服世界的!纵观中国铁路自建设以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百年中,无数前辈为铁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
从无到有,中国高铁享誉世界
期。
第一个阶段时间较长,中国老牌的轨道交通领域名校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伴随着中国工业近现代化的历史步伐,百十年来专注于铁路科技的探索和研发,为国家铁路事业培养了大批后继人才,这些人才分布在铁道管理部门、中车集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各大铁路局以及各大铁路科研单位,为各相关单位开展各种车型试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高铁在第二阶段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原生态科技能量,激发出第三阶段中全面创新的宏伟局面。
中国高铁创新的特点是从厚积薄发到激发井喷。
其原始创新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的创新,如西南交通大学的“沈氏理论”、“翟孙模型”和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动力学,是举世公认的原创成果;相对于基础理论创新,中国高铁发展出完备的系统集成创新能力,可以根据需求和条件创造出一整套轨道交通产品;在全面自主创新方面,中国高铁捷报频传,不仅在“高铁之心”(即牵引传动系统)、“高铁之脑”(即网络控制系统)和高铁火车头等动车组车体部件方面实现自主创新,而且在路基建设、桥梁隧道和动力供电等线下部分享有世界声誉。
中国高铁持续进行科技创新,生产工艺精益求精,建设应用不断推进,确保了高铁平稳、舒适、快捷和安全地运营。
据一项调查,来自20多个国家青年称中国高铁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中国以高铁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中国高铁成为留学生们最想带回祖国的“中国特产”。
虽然领先世界,但中国高铁并没有放松创新。
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铁路科技创新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运用方,十分重视科技创新的投入。
中国铁路总公司协同了以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和中南大学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及撞击模拟实验装置基地等为代表的数十个国家级的铁路科技研发平台,为高铁科技的持续创新和国际科研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系统技术上,中国高铁做好了走向世界的准备,中国对高铁寄予了新的时代期许。
助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曾指出,“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例子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例子中国高铁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产业,过去几年来已经在国内建设了大量的高铁线路和车站。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高铁的设施、技术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并逐渐走向世界。
以下是一些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例子:一、中老铁路在中老双方共同合作下,中老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中老铁路是中国公司首次承建的海外高铁项目,总长约414公里,起点为老挝首都万象,终点为中老边境的波洛(Bohan)。
项目将采用中国的技术和资金进行建设,预计在2021年建成通车,屆时将有望成为中国首条走向东南亚的高速铁路。
二、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开展于2011年,而如今,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品牌。
它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货运列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它运行速度快、频次高、运输安全,且服务质量较高。
目前已经开行至包括波兰、德国、意大利、荷兰在内的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30多条线路,每周发车次数约为60次,4日至15日即可完成货物运输,正在帮助促进沿线经济合作与发展。
三、印尼雅万高速铁路印尼雅万高速铁路是中国建设的印度尼西亚首条高速铁路,往返雅加达至万隆,全长约142公里。
这个项目是2015年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于2018年正式开始建设,预计在2021年通车。
这个铁路将缩短雅加达到万隆的旅行时间,提高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员往来。
四、非洲莫三鲁铁路中国援建的非洲莫三鲁铁路,长达682公里,是埃塞俄比亚首条现代化铁路,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项目。
这个项目于2011年启动,并于2016年竣工。
铁路线路将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港连接起来,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条铁路连通海港,也是整个非洲地区最先进、最高速且质量最好的铁路之一,对于埃塞俄比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高铁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并且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推广这一先进的技术和服务。
这将有望为全球铁路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简述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
我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一、背景介绍我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我国铁路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的典范。
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大大改善了我国人民的出行条件,也让我国高铁技术在国际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文将从我国高铁技术的起步发展,到系统成熟,再到国际领先地位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解析。
二、起步阶段:引进技术我国高铁技术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外技术进行吸收和学习。
当时,我国政府决定引进法国、德国等国家的高铁技术,并逐步进行消化吸收和研发创新。
在这一阶段,我国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引进了TGV、ICE等型号的高铁,并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自主创新”的模式,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铁技术体系。
三、自主创新:技术突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技术实力的不断积累,我国高铁技术逐渐向自主创新迈进。
在这一阶段,我国陆续推出了“复兴号”等一系列高铁产品,并在动车组、轨道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我国高铁技术的自主创新,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高铁的性能,还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四、国际领先:技术输出如今,我国高铁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技术输出。
我国高铁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成为了我国“走出去”的又一张名片。
我国高铁技术先后走向世界各国,包括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出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总结与展望我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引进技术、自主创新和技术输出三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我国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更离不开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
展望未来,我国高铁技术将继续朝着更高、更快、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和世界的铁路交通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典范,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铁路交通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浅谈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前景
浅谈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前景1. 引言1.1 中国高速铁路的重要性中国高速铁路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速铁路可以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节约时间成本,缩短旅行时间,方便人们出行。
高速铁路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破地区之间的交通壁垒,促进产业转移和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高速铁路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铁路建设、运营管理、列车制造等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高速铁路在应对城市化和人口流动等挑战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便利,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自2008年开始建设以来,中国高速铁路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快的网络之一。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可以从多方面来解释。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高速铁路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之一,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还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也受益于中国广阔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基数,需求巨大,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投资和资源。
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2. 正文2.1 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历程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启动了“四纵四横”高速铁路规划,目的是构建一个高速铁路网,连接全国各大城市。
第一条高速铁路线路是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开始运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高速铁路建设不断加快。
2011年,中国启动了“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不断向各个地区延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
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还不断进行本土化技术创新。
中国高铁走向全球英语作文
中国高铁走向全球英语作文China's High-Speed Rail Going GlobalChina's high-speed rail network has been rapidly expanding in recent years, making it the largest and most advanced high-speed rail system in the world. With its impressiv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extensive coverag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s, China's high-speed rail has not only transformed domestic transportation but is also making its way onto the global stage.One of the ke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is the country's commitment to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decade, Chinese engineers and researchers have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high-speed rail technology,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design,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utting-edge train model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vanced signaling and control systems, China has consistently pushed the boundaries of what is possible in high-speed rail.The scale and scope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network are truly remarkable. As of 2022, the country's high-speed rail network spansover 40,000 kilometers, connecting major cities and economic hubs across the nation. This extensive coverage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people travel within China, reducing journey times, increasing accessibility, and fostering greater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Beyond its domestic impact, China's high-speed rail expertise is now being sought after b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successfully exported its high-speed rail technology and expertise to various international markets, including countries in Asia, Europe, and Africa. This global expansion has not only generated significant economic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companies but also showcases the country's growing technological prowess and its ability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globally.One of the most notable examples of China's global high-speed rail ambitions is the Jakarta-Bandung High-Speed Rail project in Indonesia. This landmark project, which is being built with Chinese technology and expertise, will connect Indonesia's capital, Jakarta, with the city of Bandung, reducing travel time between the two cities from over three hours to just 40 minutes. This project is not only a testament to China's high-speed rail capabilities but also a testament to the country's growing influence and strategic partnerships in the region.Another example of China's global high-speed rail initiatives is the China-Laos Railway, which was completed in 2021. This 414-kilometer railway line, built with Chinese technology and funding, connects the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to the Lao capital of Vientiane, providing a vital transportation link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enhancing regional connectivity.In addition to these large-scal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China has also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 systems in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the UK, Russia, and Thailand. These partnerships not only showcase China's technological prowess but also demonstrate the country's commitment to global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its desire to play a more prominent role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transportation worldwide.One of the key advantages that China's high-speed rail technology offers to its international partners is the cost-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Compared to the high-cost and often lengthy development timelines associated with high-speed rail projects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China's approach emphasizes streamlined construction, standardized components, and economies of scale,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roject costs and delivery times.Moreover, China's high-speed rail technology is known for its reliability and safety. The country's commitment to rigorous testing, quality control,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has resulted in a high-speed rail system that boasts an impressive safety record, further enhancing its appeal to international partners.However,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technology is not without its challenges. Some countries have expressed concerns about the potential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relying on Chinese infrastructure, while others have raised questions about the compatibility of Chinese technology with their exist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s.Despite these challenges, the global demand for high-speed rail solutions continues to grow, and China's position as a leading provider of this technology is only expected to strengthen in the years to come. As more countries seek to modernize thei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enhance connectivity, the appeal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expertise is likely to continue to rise, solidifying the country's position as a global leader in this crucial sector.In conclusion, China's high-speed rail network has not only transformed domestic transportation within the country but is also making significant strides in the global arena. With its technologicaladvancements, cost-effective solutions, and growing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s, China's high-speed rail is poised to play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transportation worldwide. As the world continues to grapple with the challenges of 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mobility, the success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 could serve as a model for other nations to emulate, ultimately contributing to a more interconnected and prosperous global community.。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后感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后感《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后感》篇一看了《这就是中国》关于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的相关内容后,我心里就像煮开了的水,咕嘟咕嘟直冒泡。
咱先说说啥是这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呢?我觉得啊,就像一个超级英雄,有着各种厉害的技能。
从咱中国的高铁说起吧,那高铁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蜿蜒穿梭,而且还向着世界延伸。
我有一次坐高铁的经历,那速度,“嗖”的一下,窗外的风景都成了模糊的线条。
这高铁技术现在都输出到国外了,给其他国家的人也带去了这种风驰电掣的感觉。
这可不就是一种中国力量吗?它把中国的先进技术和高效运输模式推向了世界。
还有那中国的电商啊,像阿里巴巴、京东这些巨头。
这电商就像一个超级大集市,不过这个集市是没有边界的,全球的人都能在里面逛。
我记得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非洲小哥的视频,他在当地通过中国的电商平台购买中国的商品,收到货的时候,那脸上的笑容啊,就像盛开的向日葵。
中国的电商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便宜又多样的商品,这也是中国力量的一种体现啊。
但是呢,这中国力量走向世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在海外建高铁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当地一些人的不理解,觉得会破坏他们的环境或者传统啥的。
这时候,中国就得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点点地给他们解释,展示高铁带来的好处。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这样积极地走向世界,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我觉得不是,中国现在就像一个长大的孩子,有能力也有责任去分享自己的成果,去为世界的发展出一份力。
中国力量走向世界,就像一颗种子,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这颗种子带着中国的文化、技术和智慧,慢慢地改变着世界。
我想,未来的世界,中国力量会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在更多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中国力量,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会是世界的福音。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后感》篇二看完关于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的节目后,我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中国力量走向世界,在我看来,就像一场超级大的冒险。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单元测试7(原卷版)
2021-2022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工业生产的是()A.种植甜菜、甘蔗B.饲养家畜,放牧牛羊C.将甜菜、甘蔗加工成糖D.将甘蔗运往北方售卖2.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下列地区适宜茶树生长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D.青藏高原3.下列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一致的是()A.在草原上开荒种田B.在陡坡上植树种草C.乳牛场建在市区D.在森林烧林种田截止2020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达3.79万千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其中,沪昆高铁开通后上海到昆明只需10小时,两地朝发夕至,站站美景,被誉为目前中国最美高铁线。
如图为沪昆高铁示意图。
读图,完成小题。
4.下列著名旅游景点不位于沪昆高铁沿线的是()A.滇池B.长江三峡C.黄果树瀑布D.杭州西湖5.沪昆高铁修建过程中不可能遇到的障碍是()A.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B.雪峰山脉,坡度大C.多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D.冰川广布,冻土深厚6.“中国高铁”能走向世界,关键在于()A.开放的政策B.丰富的劳动力C.先进的技术D.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见效不明显。
读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入量﹣转出量)转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因素有()℃东部的产业集群效应℃东部的交通条件℃中、西部的劳动力价格℃中、西部的资状况A.℃℃B.℃℃C.℃℃D.℃℃8.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B.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C.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D.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我国将每年的秋分日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出家门,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开往世界的中国高铁
代表铁路发展方向的高铁,车厢里不时传出他们的赞叹声。
上一次16+1会晤的东道主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坐在李克强总理右手边,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场景,不停地感叹说中国发展速度太快了。
一场别开生面的“高铁外交”在这列编号为G5901的高铁列车上演。
首先是别具一格的外观:车头上印着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主场标志—结合了颐和园十七孔桥和苏州园林的亭子图案,象征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的合作之桥;车身上绘有中国和中东欧16国的国旗,后面是“16+1>17”的字样,寓意中国与中东欧16国合作力量远远大于17。
李克强则一路用英语进行“超级推销”。
此前一天,他以“高速列车”妙喻16+1合作,并向前来苏州参加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客人们发出邀请:共同乘坐“既舒适又安全”的中国高铁。
当现场一段关于中国高铁的介绍演讲结束时,李克强笑着用英语对大家说:“这可不是宣传,这是事实。
”23分钟后,列车行驶99公里抵达上海虹桥站。
“为什么一定要把高铁往外推销呢?”一位记者在站台上问李克强。
“因为它代表着中国装备技术的综合水平。
” 李克强这样回答。
中国高铁,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新名片,经历了短短几年从无到有的高速发展之后,正从古老的东方大国奔向世界,连接着世界。
大国总理亲自当“推销员”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去非洲还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李克强总是不遗余力地推介中国高铁。
对此,有财经网站甚至以《“高铁侠”李克强》为题来报道这一新闻。
日本媒体《朝日新闻》则将这位中国总理称为“顶层推销员”。
“我为中国装备‘站台’,希望你们给国家‘撑台’。
”2015年4月10日,原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装备车间欢声雷动,工人们打出“感谢超级推销员”的字板,争相与正在这里考察的李克强握手问好。
李克强说,中国装备去国际市场上竞争,你们一定确保装备质量,让关键技术入脑入心,把每个步骤和程序精确到位。
无独有偶。
2014年8月22日,李克强考察铁路总公司并召开座谈会。
中国高铁的故事简写三十字
中国高铁的故事简写三十字自2007年起,中国开始了快速发展的高铁建设,2012年实现了全面技术自主化。
目前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3.8万公里,占世界第一。
在这片飞速发展的土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发展历程。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中国高铁?在“十三五”规划中,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突破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8万公里目标指日可待。
一、大建设:铁路建设进入快车道在我国铁路建设上,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在本世纪初,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铁路里程从1978年的6.2万公里增加到1999年的47万公里。
截止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公里。
其中高铁线路3.6万公里、占总线路全长的14.6%。
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11年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2011年全国共投入5290亿元交通建设资金,总里程达到14.3万公里。
其中铁路总投资6.5万亿元,截至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4.3万公里,比2012年底增加了5.2万公里。
另外,铁路货运系统在2010年基本建成后,目前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已突破1600亿吨公里。
(1)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了2020年前新建35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目标。
2016年6月26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3万公里,其中高铁线路3.6万公里,占总线路全长的14.6%,2017年底时速提升至350公里后,线路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状态。
据统计,到2020年底前计划新开工350公里/小时以上高速铁路项目18个,总投资预计将超过1.2万亿元。
其中既有时速250公里、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已全线开工建设及在建项目,还有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中。
按照最高时速350公里目标来看,新建高铁线路将覆盖了京沪高铁、京津城际、沪昆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以及城际铁路等主要铁路线路所在城市,覆盖全国约40%的城市和地区;新增时速350公里高速客运通道里程将超过5000公里;覆盖约90%地区的地级城市和80%的县市区以及70%地级市的城区,是我国铁路网密度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
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一、背景与产品中国高铁的成长是无数科技工作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在从国外引进了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列车后,我国通过联合设计研究性实验和国产化实施,逐步掌握了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列车的设计、制造和验证的技术,并自主建立了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设计、制造和验证体系,此后,我国成功研制生产出新一代高速列车CRH380型高速动车组,并逐渐在工程建设、高速列车、列车控制、客站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和环保标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事实证明,今天中国的高铁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经过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
截止2014年10月26日,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2000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1.1企业的优势高铁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最显著的特点是运载量大、运行成本低、能耗少,既在大宗、大流量的中长以上距离的客货运输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又在大流量、高密度的城际中短途旅客运输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高铁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技术水平、综合国力的象征,让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能连通世界各国,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同时也展示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提升。
1.2企业的劣势相比于我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动车组技术的现实,配套轴承的国产化应用仍是空白,这于正力求高端的装备制造业是一处短板。
作为高铁基础零部件的高速列车轴承领域,瑞典SKF、德国FAG、日本NTN等国际巨头正牢牢占据着中国市场。
国务院提出的16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15个都与轴承相关,这是关键点。
高铁车轮也高度依赖进口,目前都尚未国产化。
1.3企业发展前景从社会效益、节约能源、治理环境污染等诸多方面分析,修建高速铁路对整个社会具有较好的效益,成为各国的共识;高速铁路促进地区之间的交往和发展,各国呼吁在建设中携手打破边界的束缚等1.4企业威胁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在此期间,高速铁路建设波及到亚洲、北美、澳洲以及整个欧洲,形成了交通领域中铁路的一场非同寻常的复兴运动。
走向世界的中国高铁
CRH3型电力动车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为营运新建的高速城际铁路及客运专 线,而向德国西门子公司和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订购的CRH系列 高速动车组。
随着京津城际铁路于2008年8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CRH3C型动车组也于当日起投入 运营,其商用运营时速达350Km/h,是当今世界日常运营时速最快的轮轨高速铁路。 CRH3-013C于2009年12月9日在武广客运专线进行试验,最高时速达到了394.2公里, 创下了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 西门子及中国北车集团在2009年3月再获得铁道部100列以CRH3C为基础的16节车厢 的大编组座车动车组新订单,将称为CRH3D。其中70列是由唐山轨道客车制造,其 余30列则由长春轨道客车制造,最高运营速度为350km/h,而车体外观不变。 目前CRH3C型动车组配属北京铁路局和广铁集团,主要用于京津城际铁路和武广高 铁。
• • • • •
• •
• •
•
• •
2008年之后 5、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 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6、 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 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 7、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 速350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8、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线路——哈大高铁正式 通车运营[6] ,921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 冬季只需4小时40分钟。哈大高铁将以冬季时速200公里的“中国速度”行驶在高 寒地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9、截至2012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9356公里。 10、2013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 增运营里程1107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12000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核心技术 高铁列车最核心的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经实现了百分百的 “中国创造”。 2014年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 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这是国内首列实现 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高铁列 车核心技术正实现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中国高铁列车实现由“中 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将大力提升中国高铁列车的核心创造能力,夯 实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底气。 2014年4月3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牵引电传动系统通过了中 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行业专家评审; 2014年10月22日,完全自主化的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高铁之脑”)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技术评审,获准批量装车,成为国 内首个获准批量装车运行的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随后,装载中国北车自主 化牵引系统的CRH5A型动车组在哈尔滨铁路局开展正线试验。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西南交通大学唐曼孙红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
这一典型的国家成就,内蕴着特殊的交通科技史价值,也孕育着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
此前,新中国成立后的近60年间,中国铁路长期在低速中徘徊。
铁路发展远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2004年起,长足发展。
到2017年3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也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中国高铁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积累、引进和自主创新,从国内走向国外,都堪称世界奇迹。
高铁史的光辉,烛照着交通科技的未来。
以技术路线、技术系统和技术来源的选择以及在这些选择下设计生产的相应产品为标记,将迄今为止的中国高速列车创新划分为三个阶段: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经了技术储备期(2004年之前),技术引进期(2004年~2008年)和自主创新期(2009年至今)。
三个时段,对应着中国高铁坚持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全面自主创新三阶段。
1.技术积累期(2004年以前)中国高铁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固然得益于2004年实施的技术引进,但更离不开此前的技术积累。
路风对中国高铁列车技术来源的分析证明,中国高铁技术存在着引进之外的来源,即中国高铁装备工业能够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基础,及其此前已经掌握的核心技术。
如果不具备创新能力,引进技术只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中国高铁跳出这个怪圈,在夯实技术理论基础、积累试验运营经验和探索国产高铁研制等三个方面开展了扎实的奠基工作。
1.1技术研究基础中国对高速铁路的研究,实际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
铁路主管部门在1990年的《铁路“八五”科技发展设想——先行计划》中提出,要重点组织“高速铁路成套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论证,并于1991年经国家批准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国高铁启动了科研攻关;1990年,铁路主管部门正式立项,下达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和规划的研究”科研课题,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具体负责实施。
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简答题
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简答题【最新版3篇】篇1 目录1.质量互变规律的定义与含义2.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3.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4.质量互变规律在中国高铁发展中的应用5.结论篇1正文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
这一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物构成因素的数量增减和排列顺序的变动,到了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二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而质变则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
在我国的高铁发展过程中,这一规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高铁在走出世界前不断进行了技术创新与攻关,积累了量变,为最终走出中国,迈向世界打下基础。
同时,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也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从质量互变规律的角度来看,中国高铁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在量的积累过程中,中国高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攻关,逐步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中国高铁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而成功地走向了世界。
总之,质量互变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篇2 目录1.质量互变规律的概念与含义2.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3.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4.质量互变规律的应用实例: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篇2正文一、质量互变规律的概念与含义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
简单来说,质量互变规律描述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矛盾的作用,会产生量变和质变两种基本状态,二者相互转换,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中国高铁纪录片观后感600字
中国高铁纪录片观后感600字《中国高铁》纪录片观后感《中国高铁》是一部揭示中国高铁建设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它以饱满生动、大气磅礴的画面展现了中国高铁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发展成果和与世界高铁共同迈向未来的愿景。
作为一名观众,我从中收获了很多启示,感受到了国家对于未来发展的无限期望,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思考,对这部纪录片进行评价。
一、概括《中国高铁》本片将高铁建设分为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赶超升级”,由西按东建设,然后再逐渐向西拓展。
这一阶段中国高铁技术水平处于第二梯队,但中国人通过努力赶超,最终实现了“低成本、高速度、高效率”的优势,崛起成为高铁大国。
第二阶段是“走向世界”,中国高铁通过输送技术和培养人才,扩大国际合作来推进开放式创新。
第三阶段是“领先未来”,中国高铁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具创新力的研究机构之一。
二、理解、感受和评价通过《中国高铁》纪录片,我深切感受到中国高铁建设之路是一个从追随到领跑的过程,更是国家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到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个历程。
同时,中国高铁建设的发展成果,拥有了无数例子和细节:乘客上车到车站出站的便捷流畅;列车上舒适的座位和人性化的服务;高铁的动感图片和严谨工程管理;几千台隧道机具加班加点工作的无私精神和牺牲精神等等。
这些都表达出了中国工人技术精益求精的决心和坚强毅力,中国高铁的发展已逐渐显示出中国制造业的独特魅力和竞争力。
然而,与此同时,纪录片也揭示了高铁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是在环境改善、保障机制、行业链条、产业合作、安全管理、隐患排除等增量运行的背景下进行的,它推着高铁走向,却又逐渐受到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限制,而在后续发展中,更需要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此外,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着种族文化差异、标准不一的问题,这些都是高速铁路建设及应用发展的难点和风险之一。
作为一名观众,对这些问题我要保持警醒、持续关注和加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特钻石模型
全球项对目高介铁绍建设需求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产业 支撑—— 关键因素
健全的上游供应商以及相 关产业支撑,完整的产业 链生产的协同效应使得中 国高铁在质量和成本具有 优势。(中国高铁成本是 外国高铁成本的二分之一 到三分之二)
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提供融 资支持
我国高铁产业产走品出运去竞行争力分析
需求条件
国外市场对高铁建设广阔的需求 国内需求条件的复杂性推动了我国高铁技术的创新,国内市场需求是中国高铁
产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
中国从沿海到沙漠,从热带到寒带,高铁跨越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差异巨大,需求 复杂性为中国高铁获得更多的工程实践,提升技术能力和创新机会,降低产品开 发的市场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
为高铁的技术创新统筹协 调高级生产要素
国家领导人在展开外交访 问时积极推销高铁技术, 给予了高铁走出去的大力 支持
机遇—— 重要外在
条件
中国积极推动经济结 构转型的机遇(结构 转型必须发展产业关 联性强,附加值高、 环境优化的产业,高 铁产业具备这样的特 点)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基础设施联通建设
2004年
列车运行时速
270~320公里 300~320公里 300~320公里
300公里 300~320公里
300公里
技术供应商
川崎重工、日立 阿尔斯通 西门子 菲亚特 阿尔斯通
西门子、川崎重工、日立
2008年
250~300公里
西门子、川崎重工、阿尔斯通、庞 巴迪
高速铁路技术并不是中国原创技术。我们在世界高速铁路技术 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发展形成了中 国高速铁路体系。 我们当时的技术引进来源国是日本、法国和德国这三个国家。
2020/4/11
第三部份 高铁产业走出国门之路
★ 走出去的优势——高铁产业竞争力 分析 ★走出去现状 ★高铁走出去的国际政治经济意义
11
我国高铁产业项走目出介去竞绍争力分析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中包括天然资源与普通的人力资源等初级要素,以及相 关高科技人员、科研机构与 现代化基础设施等高级要素产生协 同作用
2005-2008,京津城际我国 全套引进国外技术建造的第一
条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铁路
我国全套引进国外技术建造的第一条高速铁路
郑西、武广客运专线建设
在应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使之适应国情
➢ 2008-2011京沪高铁 ➢ 哈大线
京沪高铁建设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套高速铁路 修建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以及设计技术和技术标准完全形成 的重要标志
相对丰裕的高级生产要素体为中国高铁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技术标准,进入国外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
(高铁技术研究项目以合并前的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下属的核心企业为主 体,联合了 25 所重点高校,11 家科研院所和 51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 研究中心,涉及 68 名院士、500 多名 教授及 1 万余名工程技术人员)
利于合作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实现经济上的互利互惠、 优势 互补,促进资源在各国间快速流动, 新需求、新投资将 被不断催生,有力带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加快中国走向世 界经济舞台中心。
高铁投走资出回去报意义
国际政治
增加中国与合作国家的双边政治互信 中国高铁“走出去”通过增加我国与合作方国家的贸易往来、经济技 术合作、人文交往,可增进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进而推动双边 政治上的相互尊重、 平等协商、交流合作。
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 术等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而且 还对咨询设计人才、 项目管理人才、财务和商务人才等需求迫切, 甚至需要能适应海外环境,扎根海外的全能型人才。
由于我国高铁技术发展时间短,相关体系标准相对于法国、德国在 欧洲被认可程度与影响要小。中国高铁要想进入中东欧市场,产品 需要达到欧盟标准,项目本身与所有的装备都需要经过欧盟认证
“一 带一路” 沿线国家国情复杂,基本上是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正 处在敏感的社会转型的时期,各国 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制度体制 存在极大差异、内战冲突不断、国家政策变动性大等问题比比皆是。 而且沿线国家存在着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等复杂因素,加 剧了地区的动荡。
中国推出高铁全产业链 “走出去”,实现从设计咨询到运营服务为一 体的项目运作模式 ,但中国铁路 “走出去” 投融 资模式还停留在初 级阶段,与全产业链相关的部 门及企业参与力度不够
我国高铁产业项走目出介去竞绍争力分析
我国高铁产业项走目出介去竞绍争力分析 中国高铁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
我国高铁产业项走目出介去竞绍争力分析 中国高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高铁投走资出回去报进程
高铁合作项目
土耳其高铁二期工程
时间
2005年中标
里程、时速
全长158公里 设计时速250公里
投资额
合同金额12.7亿美元
增强中国陆地权力,减轻所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 压力
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国、欧盟、俄罗斯、印度几个超级经济体占据了全 世界大部分资源,国家间高铁的互通将有助于建立利益共同体。 这种 陆权地缘经济带来的新变化将大幅缓解我国在海权地缘政治上所面临 的巨大压力。
2020/4/11
第四部份 高铁走出去的挑战与启示
我国高产铁品技运术行成长之路
我国高铁技术的技术创新之路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标志性的工程
高铁技术发展阶段
标志性工程
技术储备阶段
➢ 1999-2003,秦省客运专 线
➢ 2002-2004西渝客运专线
成果
运输架设一体化JQ600 200km/h客运专线修建技术
引进消化阶段 吸收创新阶段 自主创新阶段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2020/4/11
1
CONTENTS
目 录
2020/4/11
01 高铁产业发展现状 02 高铁产业技术成长
之路
03 高铁产业走出国门 之路
04 走出去的挑战与启 示
2
2020/4/11
第一部份 高铁产业发展现状
★ 高铁及高铁产业定义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高铁产业 ★我国高铁产业发展现状
3
高铁项及目高介铁绍产业
什么是高铁?
中国高速铁路的定义为新设计开行每小时 250 公里及以上(含预留) 动车组列车,初期运营速度不小于每小时 200 公里的客运专线铁路。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分为每小时 250 公里、300 公里、350 公里三 个档次)
高铁产业有哪些组成部分
五个组成部分:线路轨道系统、牵引供电系统、列 车控制系统、高速列车系 统和客运服务系统
企业战略、 结构与同业 竞争—创造 持续竞争优
势
中国南车与北车的相互竞 争(为应对竞争,两大集 团公 司加大了研发投入, 通过提高国产化率降低生 产成本,两家公司均在短 期内通过引进、吸收、再 创 新,制造出了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 )
政府与产 业竞争优
势
政府在制定高铁产业规划, 技术引进,加快自主创新 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高铁轨道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包括设计咨询、建设施工、 装备制造、运营和增值服务五个
大方面,
20%
80%
2020/4/11
5
我国发展高铁产业的原因
项目介绍
我国高铁产业发展现状
资源分布的区域性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东西发展不均衡 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城市化建设进程以及交流的加
快,对交通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 铁路运输发展落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2020/4/11
谢谢
24
目前阶段
2014年完工
沙特麦加—麦地那高速 铁路
2009年开工
全长450.25公里
——
2018年9月14全面建 成
匈塞铁路 印尼雅万高铁
2013年11月25日,
全长 350 公里,设计最 高时速 200 公里
28.9亿美元,中方 融资85%
2015年正式赢得项 目
114km,350km/h
60亿美元
创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降低社会流通成本, 推动区域经济贸易合作,提高出行效率
十一五规划起步,2005-2013基本建成了四横四纵 的 高铁交通系统
截止2018年11月,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 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成为世界上高铁 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 国家。
已开工建设 2023年前完工
征地施工共同进行中
泰国曼谷—廊开高
2015年3月正式签
铁
订合作合同
一期工程全长 253 公里, 设计时速 250 公里
114 亿美元
2017 年底开工
俄罗斯莫斯科—喀 山高铁
2015年6月
770 公里
320亿人民币
积极推动中
高铁投走资出回去报意义
经济意义
外交
有助于塑造中国产品的世界品牌。
中国高铁迈向世界不仅能高效牵引我国高端领域及中低端领 域内的大 宗货物、科学技术、综合服务等产品的持续出口, 也可以驱动国内诸如机械、电子、信息、建 筑、电力、冶金、 金融等相关行业产业的联动创 新发展,促进我国相关产业优
化升级,优化和提升出口贸易结构。
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加快中国走向世界经济舞台中心
从高铁产业竞争优势来源可以看到,国内科研 机构、研究所、高级技术人才在我国高铁技术 的创新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加快培育产业所需的高 级生产要素
国内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当在国内市场发展, 在国内市场进行充分的竞争,国内需要推动 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了一定的竞争优 势在逐步走向国外。
➢ 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提供了一种新方式
中国 高铁“走出去”不仅向通达国家、合作方国家输出高铁装 备、技术、运 营服务,还要输出项目建设、投资、咨询、政 府间合作等全套内容,这都 是主动外交的新媒介。中国高铁“走出去”可助通达国家、合作方国家发展高 速铁路,将中国的城市与所通达国家的城市连接起 来,密切相互之间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 作,形成区域性外交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