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向世界的语言与文化
中 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如何提高影响力
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如何提高影响力《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如何提高影响力》语言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大国,其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提升国家的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中国语言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教育是传播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设立孔子学院、开展汉语国际教育项目等方式,为更多的外国友人提供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孔子学院作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优化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同时,鼓励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开设与中国语言文化相关的专业课程,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华留学。
通过教育交流,不仅能够培养出一批熟悉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人才,也能够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和新媒体为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创新传播方式和内容。
开发多样化的在线汉语学习资源,如网络课程、学习软件、电子教材等,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制作和传播有趣、生动、富有创意的中国文化内容,吸引更多的国际用户关注。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讲座、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让外国友人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语言与文化的魅力。
例如,通过直播展示中国的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活动,或者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身临其境地参观中国的历史文化遗迹。
三、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文化产业是传播语言与文化的有力载体。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电影、电视剧、音乐、动漫、游戏等。
我们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创作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并积极推动其走向国际市场。
中 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如何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渐受到关注。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究竟处于怎样的状况呢?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相对有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崛起,其文化和价值观随着经济和军事的扩张而广泛传播。
相比之下,中国在那个时期经历了诸多挫折和困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这导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西方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相对较弱。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情况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
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例如,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欢乐春节”等,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艺术领域,中国的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中国的音乐家在国际知名的音乐殿堂演奏传统乐器,如古筝、二胡等,让世界领略到中国音乐的独特韵味。
中国的舞蹈家将古典舞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展现出中国舞蹈的优美和灵动。
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等也通过国际演出,吸引了众多外国观众的目光。
在文学方面,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同时,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中国社会的变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所提升,但与西方文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国际文化市场上,西方文化产品依然占据较大份额,中国传统文化产品的输出还相对较少。
语言障碍也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
汉语在国际地位中的发展趋势语言是交际工具。
汉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除汉语外,还有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全世界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有10亿左右,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
汉语在国际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但距离能像英语那样成为全世界强势交流语言还很遥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一、汉语的发展汉语就是汉民族的语言,它是随着汉民族的形成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起过巨大的作用。
汉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汉语的历史也是悠久的,不论古代汉民族的语言,还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都是汉语。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上非常具有影响力。
汉语在东方文化史上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东南亚邻邦的语言和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汉语和汉字曾随着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科学文化一起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
一直到现在,汉语词汇在这些国家的语言里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构成了这些语言的基本词汇里非常大的一部分。
这些国家的古代历史文献大多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
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
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热。
近年来,这种势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至于不少人开始把汉语看成一种强势语言。
二、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因素世界上的语言大约有5000多种,稍有历史地位的国家往往都有本国主要民族的语言,汉语是中国汉民族的语言,在国际上地位日渐提高,那么汉语的国际影响因素有哪些呢?(一)交流机制是语言文字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语言产生于交流,应用于交流,传播于交流,语言生命力的最明显特征就是交流。
人们的思想,社会的形态,也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通过交流传递信息,实现发展与进步。
交流的载体,当然就是语言与文字。
毋庸置疑,交流机制也就成了语言文字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中国悠久历史5000年,西方世界五六百年的社会历程。
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以及融化为全人类文明起到了填补和着彩的作用。
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同的语言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但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其个性。
不同语言可以从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思维方式等方面反映出不同文化的差异。
语言文化丰富多彩,文化差异千姿百态。
要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差异,必须先从文化谈起。
作为一个社会术语,“文化”的涵义十分广泛。
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
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还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
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是社会实践和精神信仰的总和。
文化具有民族性。
文化的内容通过民族形式的表现,映射出鲜明的民族色彩。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古迪纳夫在《文化人类与语言》中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必须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那个民族的社会文化。
如果忽视了语言教学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统一,不仅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在交际过程中常常造成语言的误用。
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更应注意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最终使学生具有运用能力。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在学习掌握外语中,应该比其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外语的生活实用性,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得体的语言运用将对他们的今后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精髓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文化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途径以及其积极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文化源远流长。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藏。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和向往。
中国的文化元素如传统艺术、民俗文化和文学作品等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吸引了无数国际友人前来了解和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内涵成为了吸引外国人士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中国的经济实力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增加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再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社交媒体平台则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渠道。
中国文化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得以快速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中国文化。
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采取了多种途径进行全球推广和传播。
首先,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举办中国文化周、国际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中国的春节文化活动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中外人士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其次,文化遗产保护与世界遗产认定。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列为世界遗产,如中国长城、敦煌莫高窟等,通过将这些文化遗产保护起来,不仅保留了它们的原貌,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底蕴。
再次,外国语言教学与汉语推广。
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国积极推动汉语教学和外国语言教学,设立孔子学院和外国语学校,为外国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机会。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
中国的语言文字更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汉字是中国语言文字体系的灵魂。
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的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为中国语言文字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首先,要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规范化是一种必要的认知方式,它有助于整合和提高文字的认知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了简单、明了的语言风格,而语言规范化或文本排版的标准化,可以克服语言产生混乱,避免低质量和形式化的文本。
当人们遵循某种规范来去表达时,他们就被制约,他们的思维被激发出一种特定的机制,以确保他们不会陷入模糊、不清晰、不合理的表达之中。
因此,要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化,规范书写标点、用词、语义等一系列要素,让书写更符合规范,更加精准、工整、清晰、美观。
其次,要推进中国语言文字的现代化。
在语文教育中,应用新技术,引入现代工具,才能真正地发挥教育的效果。
现代化也指向新的文化标准和新的文化核心。
现代化的语言文字,必须适合在国际化的环境下,规范、明朗、明确、精确,它的文本要求反映现代文化里领先的思想、科技和文明,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同时还要具有文化多元化特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推进中国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必须注重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最后,要推进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化。
国际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态度,是中国语言文字走向世界的开端,也是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国际化的语言文字,是指可以作为世界语言、超越地域和文化、得到国际认可和普及。
对于推进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化,需要从词汇、文本结构、信息传递、写作风格、语音、语调、句式等方面做出完善和改进。
国际化的汉语,既要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要体现出现代价值观念,寓意深刻,使人们理解和包容中国文化,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达到汉字唯美、泰山之巅,文化自信的无限高度。
中 国语言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如何
中国语言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全球化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语言和文化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而中国语言与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语言,即汉语,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汉字,汉语的演变不仅是文字形式的变化,更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汉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带来的商业机会,更是因为汉语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吸引着他们。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哲学思想到文学艺术,从传统节日到风俗习惯,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
而中国语言正是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汉语,外国人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哲学观念,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这些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传播相互促进。
一方面,随着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
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的设立,为外国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通过汉语教学,外国人可以阅读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欣赏中国的传统艺术,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的传播也进一步推动了汉语的学习。
中国的电影、音乐、舞蹈等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激发了外国人对中国语言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产品,他们愿意学习汉语,以便能够更深入地领略其中的内涵。
然而,中国语言与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交流障碍。
由于汉语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与其他语言存在较大差异,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
同时,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可能影响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一些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可能对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的例子
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的例子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屹立在世界文化的顶峰之上,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魅力的文化之一。
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国文化。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中国在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以下是几个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的例子:1、汉语国际推广汉语是中国的国家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之一。
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广汉语,希望更多的人学习和使用汉语。
为了宣扬汉语文化,中国政府成立了孔子学院,这是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华文化、教授汉语、推动中国文化交流的非营利性机构。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各种汉语课程,培养了大量的汉语教师,推广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
2、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崛起和国际化的趋势,中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除了向海外销售电影版权之外,中国电影还参加了各种国际电影节和展览。
比如,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山河故人》赢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等多个奖项,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电影不仅提高了国际知名度,也将中国文化植入了外国观众的心中。
3、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除了以上两种方式之外,中国出版社也在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涉及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书籍,其中不少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韩语等等。
这些书籍让不同国家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也得到了提高。
总的来说,多语种宣扬中国文化是中国为全球化作出的努力的一部分。
这种方式在推广中国文化和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交流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相信中国文化也将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认可。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形象和影响力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形象和影响力中国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彩的文化之一,自古以来一直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
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面临着升华自身形象和提升影响力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途径和策略,在推广自身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形象和影响力。
一、借助语言传播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最直接工具,凭借着世界上最多的使用人口和流利习得者数量,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交流纽带。
因此,通过推广普通话和汉语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可以加强对普通话的培训和推广,建设更多的汉语教学中心和孔子学院,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汉语学习资源。
同时,与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合作,促进汉语教育的普及化和国际化,鼓励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习汉语,增强两国文化交流与了解。
二、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和合作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中国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往,积极邀请外国文化界人士来华访问和交流,并鼓励中国文化艺术团体与外国同行开展联合演出和展览活动。
同时,重视与国际学术机构、文化组织的合作,推动中外学者在文化研究和传承方面的合作,共同探索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同点。
在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中国还可以着眼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以吸引更多的国际观众。
例如,中国戏曲、书法、绘画、传统音乐等都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巡回演出、展览等形式展示给世界各地的观众,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尽展影响力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各类社交媒体、视频平台和搜索引擎等新兴媒体手段,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说服力。
通过创建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账号,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旅游景点、历史人物等内容的宣传,与国内外公众进行互动交流,扩大观众群体,并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定制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运用与推广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运用与推广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面貌和文化底蕴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推广1. 中国国家文化遗产展中国国家文化遗产展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广的重要形式之一。
展览内容涵盖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塑、工艺品等多个方面,力图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独特魅力。
展览通过丰富的展品和专业的展览服务,向外国观众直观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修养。
近年来,中国国家文化遗产展在世界范围内多次举办,对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2. 中华文化讲座为了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中华文化讲座在国际间得到了广泛传播。
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文献的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变得更加亲民化、深入浅出。
这种形式在交流中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让外国人更好的了解中国,在氛围中加强交流互动。
3. 文化交流活动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各种<知识交流>活动在国际交流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展。
比如演出、展览、影展等全世界文化领域中的交流活动等不断有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代表参与到中国的这些活动中去了。
这种形式并不仅仅是传递文化这么简单,同样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新的文化,使国际友人有机会感受文化的多彩与文化的深度。
4. 数字化传播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是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
因此,数字化传播也成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途径之一。
网络演讲、网络交流、新媒体广告等在全球化时代都是非常流行的形式,推动这些事物传播的功能在于互联网发达的特性之间互动时间较短,信息的速度大,能够获得广泛的触及面。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1.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进行交流。
中 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如何
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如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还能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那么,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究竟如何呢?首先,从汉语的推广来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
例如,在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汉语已经成为热门的外语选修课程。
在美国,汉语也逐渐受到重视,许多中小学纷纷开设汉语课程。
同时,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数百所孔子学院和上千个孔子课堂,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在文化传播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武术、中医、书法、绘画、戏曲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吸引了众多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学习。
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纷纷来到中国,拜师学艺。
中医的独特理论和疗法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疗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
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不少国际展览中都能看到中国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身影。
中国的影视作品也在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高度评价和奖项,如《卧虎藏龙》《英雄》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内涵。
电视剧方面,古装剧、现代都市剧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
通过这些影视作品,外国观众对中国的历史、社会和人民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然而,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语言方面,虽然学习汉语的人数在增加,但汉语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
与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相比,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使用范围和频率还相对较低。
此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需求。
文化传播方面,存在着文化误解和偏差的问题。
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地位
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地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语言体系。
中国的汉字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语言工具,其表达方式、韵律及意境特点,深受许多国家人民喜爱。
为了加强中国语言文字的国际传播,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地位,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推广和传播汉字文化,为推进“汉字经济”和中文教育全面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一、推动汉字文化走向世界推广汉字文化是增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部分。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学习和运用汉字,一些国际友人不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传承汉字文化,我们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促进中文教育全面发展。
中文教育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载体。
我们应当通过举办中文教师培训、举办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增加中文交流与合作等措施,为华文教师和华文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好的学习资源,提升中文教育的质量。
2、加大汉字文化的推广力度。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网络推广、举办各种汉字文化展等活动,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和特点,让汉字成为世界绘社会文化独特的符码之一。
3、倡导异国汉字学习风尚。
鼓励和推动国外学子、学者积极学习汉字,并培养他们汉字使用的习惯,不仅能有效提高汉字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还能促进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
二、创新汉字创意产业汉字除了传统的文化性使用,也具有创意性使用的特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也能够产生创意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推动汉字经济发展。
可以针对汉字文化,开发汉字商标、汉字文化衍生品、中文网络语言、汉字动画及游戏、文化旅游以及文化展览等商业化产品,打造一个全新的汉字经济体系,从而扩大汉字的经济价值。
2、发展汉字数字化技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汉字数字化具有重要的市场潜力,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汉字智能化应用—如汉字输入法,智能汉字识别,以及汉字互联网爆款表情包等,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
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第一章:引言中国作为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国家,其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文化更是迅速走向世界。
如今,在世界各地,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气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探究。
第二章:语言和文字中国文化的核心是语言和文字。
中文是一种极具表现力和韵律美的语言,其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在使用中文,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
中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中文,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与中文相伴的是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其符号系统早已为人所熟知。
汉字作为一种独立的、深具象征意义的文字,被广泛使用于书法、绘画、设计、印章等各个艺术领域中。
在世界各地的书法展、书法比赛中,汉字都是一种受欢迎的参赛元素,反映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第三章: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诸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戏曲、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化元素已经深入到了世界各地,并在当地文化中产生了影响。
诸如《论语》、《道德经》等经典文献的翻译在欧美等地进行,并对当地的哲学、文学、政治、商业、管理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还被广泛地运用在武术、太极拳等运动和健身领域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太极拳更是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
第四章:科技和艺术在科技和艺术方面,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例如,航空和高铁技术、移动支付等,都是中国在科技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成为了世界各地关注的话题。
此外,中国电影、电视剧、艺术作品也经常在国际上有精彩表现,说明中国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
第五章: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自1978年开始以来,成为加速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政策减少了中国社会对于外部中国文化的压抑,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和价值观。
中 国语言与文化的跨界交流如何拓展新局面
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跨界交流如何拓展新局面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跨界交流正日益频繁和深入。
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要拓展中国语言与文化跨界交流的新局面,我们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着众多机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
中国语言,包括汉语普通话以及众多的方言,其丰富的词汇、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语音语调,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中国文化,无论是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还是精美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亦或是独特的中医理论、民间艺术,都通过语言得以传承和传播。
因此,推动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跨界交流,首先要深入挖掘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
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跨界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能够在瞬间跨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社交媒体平台让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分享和交流文化体验。
例如,通过在线课程,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可以足不出户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通过短视频平台,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表演能够迅速吸引全球观众的目光。
此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为文化的展示和传播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教育领域在推动中国语言与文化跨界交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汉语课程。
同时,中国也积极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各国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体验活动。
然而,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
除了教授语言的基本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交换生计划等,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身感受中国语言与文化的机会。
文化产业的繁荣也为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跨界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影视作品、音乐、文学作品等文化产品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建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在国际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也日益崭露头角。
因此,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塑造对于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国际认可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一套适应全球化的话语制度。
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中国需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各种国际会议和外交活动来扩大中国话语体系的影响力。
同时,中国需要打破语言壁垒,加强与外国语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国际交往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其次,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坚持本土性和国际化相结合。
中国的话语体系必须具备本土特色和文化传承,同时也要能够与国际话语体系协调一致。
因此,中国在建构话语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要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文化成果,以促进中国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和全球化。
第三,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强化中国话语的文化自信心。
中国的话语体系需要具备强大的文化自信心,坚定地捍卫中国人的精神和价值观,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尊严。
同时,中国也需要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对话中主动表现中国的文化特色和魅力,推广中国文化和语言,提高中国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最后,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注重国际合作和文化互动。
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和规范制定,发挥积极作用,在国际话语体系中扮演更加积极和负责任的角色。
同时,中国也需要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知,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互动。
总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塑造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国门的必经之路。
在此过程中,中国需要坚持本土性和国际化相结合,强化文化自信心,加强国际合作和文化互动,以打造更加完善、更具影响力的中国话语体系,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中 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走向世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如何走向世界》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这些语言文学承载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其独特魅力,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走向世界,首先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少数民族语言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因此,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力度。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语言教育,培养新一代的传承者。
同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录像、数字化等方式,对珍贵的语言文学资料进行保存和整理,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育是传承和推广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重要途径。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加强双语教育,不仅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也要让他们精通本民族语言。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课程,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材,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还可以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要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走向世界,翻译工作至关重要。
将优秀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品翻译成世界通用语言,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能够打破语言障碍,让更多的国际读者接触到这些作品。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准确传达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同时,培养一批精通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翻译人才,建立专业的翻译团队,提高翻译质量。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邀请国外专家学者、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参与,展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魅力。
与国际知名的文化机构、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作品。
中 国语言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影响力如何
中国语言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影响力如何《中国语言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影响力如何》中国,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老国度,其语言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语言的传播和使用上,更深深融入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思想和价值观中。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学习热潮持续升温。
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学习汉语视为了解中国、与中国建立联系的重要途径。
许多国家纷纷开设了汉语课程,从小学到大学,汉语教育逐渐普及。
这使得汉语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广泛设立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一个重要举措。
通过孔子学院,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系统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
孔子学院不仅提供了语言教学,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书法、武术、传统音乐等展示,让更多的人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众多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这就需要大量的商务汉语人才。
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进行商务沟通和交流,成为了许多商务人士提升竞争力的必备技能。
同时,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也带动了汉语在国际商务领域的应用。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已经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而是逐渐成为了全球共同庆祝的时刻。
春节期间,世界各地张灯结彩,舞龙舞狮,热闹非凡。
人们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感受着中国文化的欢乐与祥和。
中国的美食文化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广受赞誉。
从北京烤鸭到四川火锅,从广东早茶到新疆大盘鸡,中国的美食以其丰富的口味、独特的烹饪方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
中餐馆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成为了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中国的影视作品也在逐渐走向国际。
古装剧、武侠剧、现代都市剧等各类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在海外收获了大量的粉丝。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也传递了中国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看汉语国际传播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看汉语国际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一个全球性理念,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共同、繁荣的人类社会。
作为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汉语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国际传播作用。
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汉语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从全球范围内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尤其在欧美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和汉语产生兴趣。
同时,中国的经济、政治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汉语的国际传播不仅是中国文化向外推广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重要方式。
汉语的国际传播不仅仅是语言传播,更是文化传播。
汉语的学习,往往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
在走进商店或者餐厅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一些装饰着中国元素的饰品或者装饰,听到一些动听的中国音乐。
这些都是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的体现。
通过汉语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等,这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理解和推广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汉语国际传播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汉语的语音、语法、汉字等方面与许多其他语言有很大不同,对学习者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其次,虽然汉语学习的热度在不断升温,但是全球汉语学习者的数量仍然相对较少,与欧洲的主要语言相比仍存在差距。
另外,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与西方的差异较大,也使得更多的国家对于汉语的传播持谨慎态度。
因此,我们需要以更加积极、包容、开放、有吸引力的方式来推广汉语文化。
总之,汉语国际传播对于中国走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形象,以及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汉语与其他语言、文化的联系,发挥汉语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推动更多人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作文
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作文曾几何时,世界各个大洲仍处于相对现立的状态:曾几何时,中国仍奉行团关锁国的政策、与世界隔绝而如念烏新航路开辟起世界且益连成一个整体中国也自“闭关锁国”踏对外开放的历程。
与世界的联系日益蜜切。
观同一个世界同一片精彩。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体现在经济贸易及经济交流之中。
君不见中国产的仿制刀的坚韧程度令德国网友一脸惊叹,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制造”较高质量,更显示出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相互交融的局面。
假使中国仍处于坚守自闭的状态,只开放广州十三行,那么还会出现如今的经济盛况吗?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为中国不再闭关锁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才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铸就一片精彩。
同时,由于中国的加入,世界经济也增添了-份助力。
且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促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相互来往贸易合作,这不正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例吗?由此得知,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使双方受益,呈现出一片精彩。
难道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吗?不,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文化交流方面亦有所体现。
君不见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用中文背诵,实际上,这表明中国与世界文化的融汇。
由于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才使优秀中华文化传播更广,也使国人了解到不同的世界文化,呈现出文化异彩纷呈的局面。
如果中华文化不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那么,我们只会了解到单一的文化,而无法欣赏到各种文化背后蕴涵的东西。
文化的交流便使我们逐步了解各国历史,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使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丰富其内涵。
故而,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文化交汇,形成了同一片精彩。
除了国与国间,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亦紧密联系着。
且看,中国工人援助马里修筑医院,这体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和谐相处。
即使是曾与日本有过“厮杀”,但在日本人民深陷地震时,中国人民也不计前嫌地对其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文化,世界舞台
中国文化,世界舞台
中国文化是一种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思想、宗教、艺术、语言、俗和社会结构,影响了许多世界文明,包括东南亚、日本、韩国和越南。
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家庭、社会以及政治的统一性。
中国文化认为,只有家庭、社会和政治之间的相互协作和互助,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
这种思想被称为“儒家”,也被称为“中
国伦理”,它的主要追求是建立一个“仁义社会”。
另一个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强调“和谐”,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国人认为,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使国家走上繁荣富强的路。
此外,中国文化还有很多独特的艺术和文学传统,如诗歌、戏剧、书法、书画、国画、瓷器等,它们构成了中国文艺的重要部分,也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国文化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不断增强,它的艺术、文学传统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被许多世界文明所研究、模仿和欣赏。
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反映了中华文明从“内涵”到“外延”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
面的强大实力。
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发展,不仅可以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还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和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中国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它以其独特的思想、宗教、艺术、语言、俗和社会结构,影响了许多世界文明,同时也正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崛起,为世界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世界文明增添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文化。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就不能说穿西装
就一定比穿和服、穿中山装更有文化。由于我不可能穿一种抽象的服装,所以我的服装形式必然反映不同 的文化。在这一意义上,文明与文化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那么最后,这二者之间还有着一元和多元的关 系。从历史上,第一次被文化这个概念加以描述的对象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新石器时代。在此前的旧 石器时代,人类所有地区所出现的工具都是一样的,没有地域性的差别,所以在旧石器时代,文明和文化是 重叠的两个概念。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开始有了文化,为什么呢?不同地区所烧制的陶器不一样、所使 用的器皿不同。我们说仰韶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彩陶;我们说龙山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黑陶;我们 说良渚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玉器。因为不同地区的条件、环境、资源不一样,其实现文明目的的手段和 形式也必然带有地域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是一元的,文化是多元的。我们迄今为止的历史,都 是在用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共同的文明。所以我们不能说中国文化一定比西方文化高。也不能说西方文化 比中国文化高。不能站在一种文化的立场上来鄙薄另一种文化。 文化虽然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其强弱之别。所谓强势文化,是包含着文明价值较多的文化系统:而所 谓弱势文化,是包含着文明价值较少的文化系统。我们回到语言这个概念。比如说我在云南参观纳西族 的文字,叫东巴文。这种文字是一种原始的象形文字,他的符号系统比较简单,表达的内容比较少,掌握起 来叉非常困难。它是一种文化,但它包含着的文明价值较少。所以这种文字就不可能成为一种强势文化。 反过来我们看英语,大家知道,大约在16世纪的时候,英语还只是居住在英士生论坛上面和同学们有一个简单的学术交流。我的题目是《中 国:走向世界的语言与文化》。大家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正在努力地走向世界。先 是我们的劳动力走向世界,再是我们的学生走向世界,再是我们的商品走向世界。现在我们到欧美国家
收稿El期:2(307—06—27
万方数据
了
口固圈端餐觜
>
与缺点相伴随的。有声调的语言当然也有它的缺点,对于以没有声调的语言为母语的人来说,掌握起来非
常困难。初学汉语的外国人说“吗”、“麻”、“马”、“骂”的时候,脑袋在晃动,浑身都在使劲儿。所以汉语要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我们必须在声调问题上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这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的。第 二,汉字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有什么好处,同学们肯定会想到书法美,如果没有表意文字,我们就没有这 种独具特色的线条艺术。但是我觉得书法美还不是表意文字最好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是它比较稳定。 这一点语言学家有过论述。如果汉字不是表意文字,而是表音文字的话,我们这个语言就会像欧洲拉丁文 解体之后那样,出现很多很多种语言。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的符号是跟着语音走的话,山东人听不懂广东
作者简介:陈炎(1957一),男,北京人.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副校长,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荧学。
{本文为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2007全国博士生(中国语言文学)论坛上所作的报告.由夏嫡等同学根据录音整理。
万方数据
口圉圈黜辫臀
>
去,到处可以看到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到处可以看到我们的商品。那么再下来就是我们的语言乃至以语言 为核心的文化走向世界。在最近的两三年里,我们在国际上创办了161个孔子学院。其中我们山东大学的台 作伙伴就有7家。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是使我们的语言乃至以语言为核心的文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 贡献。这里首先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文化,一个是文明。关于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大家都知道是纠缠 不清、众说纷纭的。我个人对这两个概念也有一个界定,我现在抛砖引玉,讲出来供大家参考。 在我看来,所谓“文明”是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实践、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 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其最基本需要、实现其全面发展所达到 的程度。也就是说凡是人,无论是哪里的人、什么时代的人,他都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 矛盾他都需要通过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自然;凡是人,无论是什么地方什么时代的人,他都要涉及到人 与他人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都要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凡是人,他都会涉及到入 的有限性和情感、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涉及到自己和自己的矛盾,为此他都要通过宗教艺 术等形式来协调自身的情感……。如果我们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就不是一个人,至少不是一个文明的人。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文明是有一个统一的价值标准的,因为它符合了我们的“类”本质。从这个意 义上讲,文明是一元的。正因如此,我们说“这个人不文明”,这是个否定性的判断;但是我们却不能说“这 个人不文化”,这是讲不通的。 那么文化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所谓“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的 情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 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 多元的,也就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可以而且应该有不同的文化。 这样一来,“文明”和“文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简单地说,我认为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 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而文化的外在形式则要借助文明的内 在价值才有意义。具体说来,至少有三种关系:一个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吃饭,吃 饭是个文明的事件,野蛮人随意将食物塞进嘴里就可以了,但是文明人不可以这样吃饭,为什么?在他把 食物送到嘴里这个过程中,不能用手直接去拿,这样不卫生,不卫生就不文明。对于任何人来说,卫生是有 统一标准的,但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却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来实现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用刀 叉将食物送到嘴中,也可以用筷子把食物送到嘴中,这是不同的文化形式。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 茹毛饮血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吃日本料理没有文化。所以说,文明是目的,文 化是手段。第二个意思,文明是内容,文化是形式。咱们再举个例子,比如穿衣,如果我今天赤身裸体地在 这里作报告,恐怕是不行的,为什么呢,人家说你不文明。但是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来讲课则是个文化的问 题,我可以像现在这样穿西装打领带,这是一种文化,我也可以穿唐装、穿和服、穿马褂来讲课,这代表不同
2 万 方数据
>中国。走向世界的语言与文化_
而时至今日,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经达到3 5亿之多。更重要的是,全世界有四分之三的邮件是 用英文写成的,而国际互联网的英文信息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不难想象,在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过 程中,人类的交往获得了更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有多少个比纳西族更不幸的民族,他们的文化连同 他们的语言一同消亡了,这就是全球化的一个结果。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全球化是一个事实.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而这个历史过程, 我个人以为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正面的,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就是人类文化不断提高其内在的文明总量的 过程。想一想,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全球化就开始了,而这个历史进程中,人类文明的总量是在 不断地增加的。为此我们可以有信心地说,我们现在的人比过去的人更文明了。但是全球化的历史过程 又造成一个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也正是人类文明不断减少其外在的文化差异的过程。 由于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兼并,使得我们今天的人们越来越没有地域性的文化特征了。时至今日,我 们有多少人早上起来穿着两装戴着领带,然后开着日产的本田轿车,到星级化管理的写字楼,打开IBM公 司生产的电脑,操纵着比尔盖茨的微软系统,用英语进行工作呢?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工作效率在 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在提高,也就是说文明的总量在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文化面貌越来越单一 化。我们知道,文化的单一化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就像物种的单一化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一样。在实际上, 我们人类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不断地灭绝着物种,我们人类在全球化过程中在不断地兼并和灭绝着少数民 族的文化。正是由于这种原冈,我们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中国的语言要走向世界便暗含着这样一个义 务,就是保存人类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现在来看我们的汉语,汉语不是一个强势语言,但它是个大语种。大家知道,在当今世界的三千多种 语言中,汉语不仅同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一起,成为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而且汉 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Li最多的语言。有人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类的各种语言也会呈现为
不断减少和兼并之势。有人甚至预计,在一千年之后,或许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四种语言了——英语、汉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这当然只是一种预言,而且我个人也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认为用不了一千年,我们 人类就会创造、发明一种很简便的翻译机器,我甚至认为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用上这种机器。有了这种机 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便可以非常简便地进行沟通,而这种技术的革新,也会在客观上减缓语言的兼并。 然而即便是如此,语言的深层内涵是不能靠机器来加以表述的。所以无论如何,语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 重要标志。现在《哈里波特》风靡世界,有人就分析,为什么同样是通俗小说,金庸的作品就不能产生这么 大的影响呢,这里边显然和语言有荚系。因此,语言作为“软实力”的标志,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而我 们现在也希望使我们的汉语由大语言成为强语言。 成为强势语言要有什么条件?我觉得至少有三个条件。第一个经济的基础。这个道理屁而易见。第 二个是文化原囡。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它能够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我后面 还要讲。第三个是语言自身的原因。我个人认为,一种语亩是否能够被该系统之外的人学习和接受,既取 决于这种语言的丰富程度,又取决于这种语言的简便程度。那么汉语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我个人不是研 究语言的,我说出来请同学们批评。我觉得汉语至少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它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不 是唯一具有声调的语言,我在越南旅行的时候,有人告诉我越南语有七种声调,我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反正 汉语不是唯一具有声调的语言。但是有声调的语言有什么好处,同学们肯定首先会想到它音律美。如果 汉语不是有声调的语言,我们就不可能想象会创造出唐诗、宋词那样精美的艺术品。因为我们的“平、上、 去、人”在这里边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音律美还不是有声诵语言的最大好处。我个人认为,有声调语 言的最大好处是效率高。怎么讲呢,也就是说,有了声调使我们在单位长度的音节中可以表现出一个以上 的意思。举个例子,我们说“ma”,如果没有声调我们只能说“吗”,但是有了声调我们便可以在同一长度单 位中表达“吗”、“麻”、“马”、“骂”这四种意思。如果我们是没有声调的语言,我们要表示“吗”、“麻”、 “马”、“骂”的时候,我们必须加长音节,否则就重复了,这样使得没有声调的语言的音节一定是长的,而有 声调的语言音节是短的、效率是高的。这个意义是非常大的,想一想我们一个人一生要说多少话,要占用 多少时间,我们的语言有了声调,我们就能节约多少时问。更为重要的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不仅用 语言来表达意思,而且用语言来思考问题。有声调的语言表达意思节省时间,思考问题是不是也节省时间 呢?假使人脑是一个计算机,我们是不是一个运算速度比较快的计算机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 家研究,但是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语言学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当然了,在文化的问题上,优点常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