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分类法
会计职称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重点归纳
会计职称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重点归纳一、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与目的成本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经济业务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核算、计量、分析和报告,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一种会计学科。
它的基本目的是提供各级经营管理者在企业决策中有关成本、利润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信息。
二、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1. 计算成本的方法(1)费用直接法:将费用直接计入成本,适用于费用确定难度较小的场景。
(2)制造成本法:将制造成本计算好后加上辅助生产费用,适用于制造企业、加工企业等。
(3)生产成本法:将制造费用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适用于生产企业。
2. 成本核算的方法(1)作业成本核算法:通过作业卡片将产品的成本分摊到各个作业上。
(2)批量成本核算法:将某一个周期内产生的一批产品的间接成本平均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出上。
(3)标准成本核算法:将企业在产品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计算出来,用于成本控制。
三、成本会计的要素和对象1. 成本会计要素(1)原材料: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产品制造并转变成产品的物质。
(2)直接人工: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的劳动力所得到的报酬。
(3)制造费用:指生产过程中间接参与产品制造而产生的费用。
(4)销售费用:指为销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
(5)管理费用:指为企业管理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6)财务费用:指企业为融资或投资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2. 成本会计对象(1)产品成本: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成本对象:指在成本核算中需要进行成本分配和成本计算的对象。
四、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与目的管理会计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决策和评价的会计学科。
它的基本目的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内部运行状况、经济效益及其评价等信息,以便于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五、管理会计的分类1. 成本管理会计成本管理会计是以成本为核心的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评价等内容。
统考:成本管理会计_123A
考试科目:《成本管理会计》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一单选题 (共15题,总分值15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A1(C)1.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费用要素的有()。
(1 分)A. 直接材料B. 燃料和动力C. 工资D. 制造费用(B)2. 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应计入()科目。
(1 分)A. “车间经费”B. “制造费用”C. “辅助生产”D. “管理费用”(C)3. 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费用()。
(1 分)A. 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B. 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的车间、部门C. 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D. 直接计入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成本(B)4. 企业因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费等,属于()成本项目。
(1 分)A. 管理费用B. 制造费用C. 直接人工D. 直接材料(D)5. 副产品是指()。
(1 分)A. 企业的一种主要产品B. 各车间的半成品C. 企业各车间的月末在产品D. 企业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的非主要产品(C)6. 成本还原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按()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1 分)A. 计划成本项目B. 定额成本项目C. 原始成本项目D. 半成品成本项目(C)7. 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做好的基础工作是()。
(1 分)A.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B.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C.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D. 确定成本项目(A)8. 在采用分批法时,产品成本明细账的设立和结账,应与()的签发和结束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以保证各批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1 分)A. 生产任务通知单(或生产令号)B. 领料单C. 定单D. “生产成本”总账(D)9. 假定某工业企业某种产品本月完工250件,月末在产品16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测定为40%,月初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共为56520元,原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分别为()。
《管理会计》第二章_费用分类与变动成本法
图2-7 延期变动成本模型
4、总成本习性模型
总成本
= 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若用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总额,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x表 示业务量,则
总成本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y=a+bx
图2-8 总成本习性模型
2.2混合成本的分解
2.2.1帐户分析法 也称会计分析法,是指在成本发生的当时根据其性态对每项成本 的具体内容进行直接分析,使其分别归入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的一 种方法。 帐户分析法简便易行,适用于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开展较好的企业。 但由于此法要求掌握大量实际资料,分析的工作量又太大,因此不 适合于规模较大企业的混合成本分解。
2.3.3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营业利润的差额 =完全成本法下的损益-变动成本法下的损益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 期初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 =期末存货×本期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上期 单位产品固定制造费用 如果各期产量相同、成本水平不变,即各期按完全成本法计 算的单位产品成本相等,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营业利润的 差额,其规律可以简化如下: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营业利润的差额 =(期末存货量-期初存货量)×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3、回归直线法 回归直线法,亦称最小二乘法,它是根据若干期产量和成本的历 史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公式,将某项半变动成本分解为变动成 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2.3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2.3.1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涵义
完全成本法(Full Costing),也即全部成本法,是传统的成本计算 方法,其特点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产品生产过程中 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等全 部生产成本都包括在内,而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正因为它 把所有生产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所以也称为吸 收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 我国将此法称为制造成本法。
成本管理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管理会计知识点总结成本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企业成本的计算、分析、控制和决策等方面。
下面将从成本的定义、成本分类、成本计算方法、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等方面总结成本管理会计的知识点。
一、成本的定义和分类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直接与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费用,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费用,如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
二、成本计算方法1.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按作业或订单进行核算,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同特征的产品或服务。
2.批量成本法:将成本按产品批次进行核算,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相同特征的产品或服务。
3.过程成本法:将成本按生产过程进行核算,适用于生产过程连续、产品或服务相对单一的情况。
4.标准成本法: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核算,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来评估成本控制和效益。
三、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对成本进行监控和管理,以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和降低。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预算:制定成本预算,明确各项成本的预期目标和限额。
2.成本分析: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的组成和影响因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3.成本比较: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或不同产品的成本,找出成本差异,确定成本控制的重点。
4.成本控制措施: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如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等。
四、成本决策成本决策是指企业在面临不同选择时,根据成本信息进行决策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差异成本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差异,确定最优方案。
2.限制因素分析:考虑限制因素对决策的影响,找出最大化利润或效益的决策方案。
3.成本-效益分析: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优方案。
4.风险分析:考虑风险对决策的影响,进行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可控且效益较高的决策方案。
总结:成本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
成本管理会计的方法成本管理会计是指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通过对企业的成本进行计量、分类、分析和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成本管理会计方法。
第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个作业的企业。
它将企业的成本分摊到各个作业上,以便对各个作业进行成本控制和评估。
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将企业的成本按照作业所需资源的不同进行分类,然后将分类后的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中。
最后通过对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了解到每个作业的成本组成和成本效益。
第二,活动成本法。
活动成本法是一种以活动为基础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各个活动中,以控制和评估各个活动的成本效益。
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将企业的成本按照各个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进行分类,然后将分类后的成本分配到各个活动中。
最后通过对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了解到各个活动的成本组成和成本效益。
第三,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产品的目标售价来确定成本的方法。
它通过给定产品的目标售价和预期利润率,从而计算得出产品的目标成本。
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和预期利润率,然后从中减去其他费用和期望利润,得到产品的目标成本。
最后通过对产品的目标成本进行分析,了解到产品的成本组成和成本效益。
第四,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以标准成本为基础进行成本计算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标准成本来对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以控制和评估企业的成本效益。
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制定标准成本,然后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差异的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第五,全面成本法。
全面成本法是一种将企业的所有成本都计算在内的成本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企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计算、分析和控制,以全面了解企业的成本效益。
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对企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计算和分类,然后对成本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成本的分析,找出成本组成和成本效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
成本的分类与核算方法
成本的分类与核算方法一、引言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概念,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和支出。
正确分类和准确核算成本对于企业的决策、控制和经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成本的分类与核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二、成本的分类1.按直接与间接成本分类直接成本是指与特定产品或特定服务项目直接相关的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产品或服务的制造或提供过程中,如原材料、直接人工成本等。
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项目的成本,如电费、水费、管理人工等。
2.按可变与固定成本分类可变成本是因经营规模、产量或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固定成本是不随经营规模变化而变动的成本,如租金、工资等。
3.按产品与期间成本分类产品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期间成本是企业某一时期内发生的与产量无关的费用,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成本的核算方法1.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方法是以取得和使用直接材料的发生实际费用为基础,通过加权平均法或特定材料成本法进行核算。
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方法是以人工的实际耗用量为基础,通过工资记录和工时记录等来计算。
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都是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核算时需要明确记录其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项目。
2.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预算法、比例法和标准费率法。
预算法是通过制定预算来核算间接成本,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和实际利用的资源来对间接成本进行核算。
比例法是以一个或多个成本驱动因素与间接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为基础,按比例分配间接成本给不同的部门或产品。
标准费率法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费率和实际发生的费用来核算间接成本。
3.成本的期间核算方法成本期间核算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法、间接法和复配法。
直接法是将期间成本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核算,直接计入成本费用,适用于期间成本与具体产品或服务项目直接相关的情况。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复习重点
成本管理会计期末复习重点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成本管理会计一、名词解释1、成本计算方式主要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答: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以产品的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2、短期经营决策中涉及到的机会成本、专属成本以及相关成本的含义答:机会成本: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方案。
此时,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的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专属成本: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归属于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或为企业设置的某个部门而发生的固定成本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在经营决策分析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成本3、全面预算中主要有哪些预算编制方法,并解释其含义答:弹性预算:弹性预算就是在变动成本法下,充分考虑到预算期各预定指标可能发生的变化,而编制出的能适应各预定指标不同变化情况的预算,从而使得预算对企业在预算期的实际情况更加具有针对性,这种预算方法也称作动态预算滚动预算:是指预算的编制不与会计年度挂钩,而是始终保持12个月,即每过一个月就在原预算基础上自动延伸一个月,从而足期向后滚动,连续不断地以预算形式规划未来经营活动零基预算:就是指“以零为基础编制的计划与预算”,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而言的,以零为起点,根据预算期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并按照各项开支的重要程度来编制预算4、什么叫保本点、保利点以及安全边际答:保本点:保本点(BEP)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保利点: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记作TP)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是指现有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点业务量之间的差量。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
成本管理会计一、名词解释成本会计第二章1、费用要素:为了具体反映各项耗费的构成与水平,将费用进一步划分为九个项目,把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项目称为费用要素。
2、产品成本项目:对于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用途可分为若干项目,在会计上称为产品成本项目。
3、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范围。
第五章1、成本计算对象:是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
2、平行结转分步法:在各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时,可以不计算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而与完工产成品直接联系起来,计算出各步骤应诗篇产成品成本的份额,这样,各步骤平等独立地、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将相同产品的各品成本明细账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等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产成品成本,这种结转成本的方法,称为平等结转法。
2、制造成本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基本方法,只计算产品制造活动中发生的耗费,不包括期间费用,因而计算的产品成本,都是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
3、成本还原:是将产成品成本中以综合项目反映的自制半成品成本,逐步分解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
管理会计第二章1、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即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2、相关范围:是指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性态体质不变的有关期间与业务量的特定范围。
超过这个范围,将不能保持固定成本总额不变与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性态,所有成本都将呈现混合成本的性态。
3、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业务量与时间)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的成本。
4、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层决策可以改变其发生额的固定成本。
这部分成本支出具有一定的弹性。
5、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决策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它是为保持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发生的,其数额与企业规模有关,而与生产能力利用程序无关。
第四章1、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简称,是在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的业务量、销售单价及利润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又称可变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变动成本法: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营业利润完全成本法: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销售毛利-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其中: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贡献式利润表营业收入减:变动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变动成本合计贡献毛益减: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合计营业利润完全成本法当期营业利润的差额=-两种成本法计入当期损益表的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两种成本法当期营业利润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存货量×期末存货中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期初存货量×期初存货中的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一)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通用变动规律1.若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固定制造费用,则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差额必然大于零。
2.若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固定制造费用,则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差额必然小于零。
3.若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中的固定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固定制造费用,则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差额必然等于零。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1.销售单价p;2.单位变动成本b;3.销售量x;4.固定成本a;5.营业利润R营业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即:R=(p-b)x-a贡献边际,又称贡献毛益。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思考题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4.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5.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6.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
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
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动性,即使“约束性”很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也是如此。
成本管理会计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成本管理会计复习题(附参考答案)1、就短期决策而言,()属于非相关成本。
A、机会成本B、差量成本C、不可避免成本D、付现成本答案:C2、由于生产安排不当、计划错误、调度失误等造成的损失,应由()负责。
A、劳动部门B、生产部门C、采购部门D、财务部门答案:B3、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称为()。
A、联产品B、副产品C、次品D、废品答案:B4、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很少的情况下,适宜采用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是()。
A、交互分配法B、计划成本分配法C、直接分配法D、代数分配法答案:C5、就短期决策而言,()属于非相关成本。
A、差量成本B、不可避免成本C、机会成本D、付现成本答案:B6、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适用于()。
A、可以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B、大量大批生产的产品C、品种、规格繁多,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D、品种、规格繁多的产品答案:C7、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生产费用的项目是()。
A、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B、生产工人的工资C、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D、生产产品而消耗的材料答案:C8、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年初存货是30000元,年末存货是0元。
则按全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利润比按变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利润()。
A、相等B、不确定C、小D、大答案:C9、进行成本还原,应以还原分配率分别乘以()。
A、本月所耗该种半成品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B、上月所产半成品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C、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D、本月所耗半成品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答案:C10、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机物料费用,应贷记“原材料”科目,借记“()”科目。
A、管理费用B、制造费用C、基本生产成本D、辅助生产成本答案:B11、不属于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A、预测资金需用量B、以各种指标评价投资方案C、制订成本定额,控制成本支出D、对会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答案:D12、下列各项中,属于费用要素的是()。
A、直接材料B、废品损失C、直接人工D、外购材料答案:D13、销售百分比预测法是用来预测()的。
成本会计如何掌握企业成本结构
成本会计如何掌握企业成本结构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评估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企业来说,了解和掌握企业成本结构是实现成本控制和盈利最大化的重要一环。
成本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准确计算和分析成本,以便为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成本会计如何掌握企业成本结构,并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
一、成本分类了解企业成本结构首先需要对成本进行分类。
成本分类是将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按照不同的性质和归属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和核算。
常见的成本分类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等。
1.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可以直接追溯到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上。
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而间接成本则是与多个产品或服务共享的成本,无法直接与某个产品或服务对应。
如管理人员工资、生产车间折旧等。
了解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比例和构成,有助于企业合理分配成本和控制成本。
2. 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的产量和销售量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销售佣金等。
固定成本则是与产量和销售量无关的成本,无论产量多少都保持不变,如房屋租金、固定工资等。
了解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比例和构成,有助于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灵活调整成本结构以适应市场需求。
3. 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制造成本是指直接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间接费用等。
非制造成本是指与产品制造过程无关或者间接相关的成本,如销售费用、行政费用等。
明确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的比例和构成,可以帮助企业掌握产品制造流程中的主要成本项,以便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
二、成本计算和分析了解成本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成本计算和分析。
成本计算是指根据成本分类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将各项成本进行计算和核算的过程。
成本分析则是对成本进行详细的比较和解释,以便揭示成本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会计上成本的分类
会计上成本的分类
在会计中,成本的分类有多种方式,具体如下:
1. 按照成本性态,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变动成本则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混合成本则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
2. 按照概念形成,成本可以分为理论成本和应用成本。
3. 按照应用情况,成本可以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4. 按照产生依据,成本可以分为实际成本和估计成本。
5. 按照发生情况,成本可以分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6. 按照形成时间,成本可以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
7. 按照计量单位,成本可以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8. 按照计算根据,成本可以分为个别成本和平均成本。
9. 按照包括的范围,成本可以分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10. 按照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关系,成本可以分为车间成本和工厂成本。
11. 按照生产经营范围,成本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12. 按照与收益的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3. 按照与决策的关系,成本可以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分类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情境进行选择。
这些分类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企业的经营状况,优化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成本与管理会计学: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项又称为“正常利润”。经济学把“正常利 润”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之中,是因为必须要考虑企 业所有者的资本代价。如果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得不到 回报,企业主将会把他的资本转移到别的行业。
于是: 生产成本=显性成本+隐形成本
管理成本
20世纪20年代管理会计出现以来,成本的范畴得到急速扩展, 产品成本、项目成本、责任成本、质量成本、资本成本、机会成本、 沉没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概念层出不穷,人们已感到很难 给成本一个明确的定义,成本概念是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中发展最 快的概念之一。
美国会计学会(AAA)曾定义为:“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 而付出(或可能要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
32
支撑传统财务报告的基础是收益确认理论和资产计量理论。 收益确认理论以历史成本、收入与成本配比、稳健原则为基础。 资产计量主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
33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注重收入与成本配比 强调成本归属观念 强调成本流转观点
忽视已增值但未实现的收益信息、现金流量信息以及与 未来相关联的成本信息。
工成本,包括薪金、 包括三种类型,一
工资和其他福利成 是间接材料,二是
本。
间接人工,三是其
他制造费用。
生产方式的改变和改进对上述 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的 划分或三者的构成有直接的影响。 如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 上述意义上的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 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增大。
销售成本 管理成本 财务成本
管理
成本效益 分析
事前预测 事中控制
资源消耗 资源重置
计算
计算损益、 确定价值
(19)《成本与管理会计》习题库答案
(19)《成本与管理会计》习题库答案《成本与管理会计》习题库⼀、填空题1、在分类法中,确定系数时,⼀般是在类内选择⼀种产量较⼤、⽣产⽐较稳定或规格折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这种产品的系数定为“1”。
2、脱离定额的差异,是指⽣产过程中,各项⽣产费⽤的实际⽀出脱离定额或预算的数额。
3、在定额法下,原材料的领⽤应实⾏限额领料或定额领料的制度。
4、定额变动差异,是指因修订消耗定额或⽣产耗费的计划价格⽽产⽣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异。
5、定额法是将产品成本的计划⼯作、核算⼯作、分析⼯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和监督融为⼀体的⼀种产品成本计算⽅法和成本管理制度。
6、在定额法下,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初在产品定额成本调整与⽉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两者⾦额,正负号。
7、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之间的依存关系。
8、混合成本的种类⽐较多,常见的4种是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伸变动成本和曲线变动成本。
9、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进⼀步展开的⼀种分析⽅法,着重研究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
10、短期经营决策的相关成本是指受决策影响⽽在短期经营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成本。
⼆、单项选择题1、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适⽤于(c)。
A.品种、规格繁多的产品;B.可以按照⼀定标准分类的产品;C.品种、规格繁多,⽽且可以按照产品结构、所⽤原材料和⼯艺过程的不同划分为若⼲类别的产品;D.只适⽤⼤批⼤量⽣产的产品。
2、定额法的主要缺点是(b)。
A.只适⽤于⼤批⼤量⽣产的机械制造企业;B.较其他成本计算⽅法核算⼯作量⼤;C.不能合理、简便地解决完⼯产品和⽉末在产品之间的费⽤分配问题;D.不便于成本分析⼯作。
3、在完⼯产品成本中,如果⽉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是正数,说明(B)。
A.定额提⾼了;B.定额降低了;C.本⽉定额管理和成本管理不利;D.本⽉定额管理和成本管理取得了成绩。
4、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在适⽤范围上(a)。
管理会计abc成本法
管理会计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全称为Activity Based Costing(基于活动的成本核
算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
它着眼于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以及
这些活动对产品和服务成本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计算产品和服务的
真实成本。
ABC成本法的核心在于“活动成本池”,将企业的所有成本按照
不同的活动进行分类,并对这些活动进行成本统计。
通过这些统计数据,将活动成本转化为成本对象(如产品或服务),最终得出成本对
象的真实成本。
相比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ABC成本法有以下优势:
1. 更精确的成本计算。
ABC成本法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成本,避免了传统成本核算中因过于简单粗略而造成的误差。
2. 更好的决策参考。
ABC成本法能够更精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制定价格、产品策略等决策。
3. 更有效的成本控制。
ABC成本法将成本分解到各项活动中,便于企业管理层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监控和管理,有效控制企业成本。
总之,ABC成本法是一种更精确、更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
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成为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成本管理会计复习纲要一
201209 学期《成本管理会计》复习纲要一一、单项选择题1、分类法在按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计算产品系数的情况下,按系数比例分配费用的结果与按定额耗用量比例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费用的结果()。
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两者结果相同D、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比例更加准确2、成本会计有狭义成本会计和广义成本会计之分,所谓狭义成本会计是指()。
A、成本核算B、成本预测C、成本控制D、成本考核和分析3、以下所列费用项目,属于间接生产费用的是()。
A、原材料费B、机器设备折旧费C、车间设备修理人员工资费D、机器设备动力费4、按医务福利人员工资的14%计提的福利费支出应计入()。
A、应付福利费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D、营业外支出5、如果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将辅助生产的计划成本分配转出数与辅助生产的实际成本的差额,全部计入了管理费用,这种费用的分配方法是()。
A、顺序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计划成本分配法D、代数分配法6、企业期末在产品数量较多、期初期末数量变化较大、各项成本项目所占比重比较均衡,应选择的一种月末划分生产费用的方法是()。
A、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B、约当产量比例法C、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D、定额比例法7、材料费作为直接生产费用,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均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是()。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步法D、分类法8、企业大量简单生产一种产品,所耗原料和加工工艺相同,但是质量不同,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会计应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步法D、分类法9、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不涉及生产类型,因而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可以应用。
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
A、简化各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B、简化各种产品的成本计算工作C、便于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D、以便于掌握各类产品的成本水平10、企业大量生产一种产品,领料时使用限额领料单和超额领料单,以便控制材料的日常消耗,月末,在确认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管理会计-第二章变动成本法
Y 成本(元)
Y=bx
变动成本总额性态模型
X 业务量 (件)
②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 单位变动成本模型Y = b
Y 成本(元)
Y=b X 业务量(件)
单位变动成本性态模型
(3)变动成本的分类 变动成本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
①约束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技术性因素决定的那 部分成本。
Y 成本(元)
半变动成本模型
X 业务量(件)
②阶梯式混合成本
阶梯式混合成本又称为半固定成本。指在一 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固定不变,当业务量 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新 的水平上,然后又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保持不动, 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
Y 成本(元)
X 业务量(件)
阶梯式变动成本模型
(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
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2.非生产成本又称非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以外 的成本。具体包括:
(1)销售费用。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为推销产品而发 生的各项成本;
(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部门为组织企业生产 所发生的成本。
二、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
成本按其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 本和混合成本。这一分类是管理会计中的一项十 分重要的分类。
然后通过目测,在各个成本点之间画一条能
反映成本变动的平均趋势直线,并据以确定混合 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为多少的一种分 解混合成本的图示方法。具体做法是:
首先在坐标图中标出成本点,然后在成本点
之间画出一条能够反映混合成本的平均变动趋势 直线,使成本点均匀的分布在这条直线的左右, 那么这条直线与纵轴相截之处,就是维修费的固 定成本总额(a)。在图上读出该直线的截距a, 该直线的斜率就是b。在直线上选定一点X0,目测 y0,则y0即为X0业务下的混合成本,然后按照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各种费用分配表,登记该类产品成本明细账
• 产品成本明细账 • 20XX年3月 • 产品名称:甲类产品
日期
摘要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费用合计 完工产品总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10800 95200 106000 92800 13200
直接人工
3500 25200 28700 24500 4200
• 定额法的计算步骤: • 确定分配标准; • 确定各成本项目费用分配率; • 根据分配率和类内各种产品的定额费用或定额消耗量, 计算各产品应负担的成本数,以计算各产品的总成本。
• 例2:某企业生产乙类产品,包括D、E、F三种产品,采用 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原材料费用以定额费用作为分配标准,
加工费用以定额工时为分配标准。材料系开工时一次投入,
22.48 22.48 22.48
合计 9500
55000
3、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 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是指按照各种联产品的销售收入比 例来分配联合成本的方法。 • 该方法认为联产品是同时产出的,因此,从销售收入中获得 收益,理应在各种联产品之间按比例进行分配,即售价较高 的联产品应负担高额的联合成本,各联产品应取得一致的毛 利率。
• 所有联产品销售价值总额=∑(某联产品销售数量×单位售价) • 联合成本分配率=联合成本总额÷所有联产品销售价值总额 • 某联产品应分摊联合成本=该联产品销售价值×联合成本分配率
划分产品类别,根据产品结构、使用原材料、工 艺过程基本相同的原则来划分; 以产品类别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各类产品的 成本; 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和方法将各类产品总成本 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各类完工 产品的总成本。 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进行成本分配,计算出各 种产品的成本。
(三)产品成本在类内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
• 分配应合理准确; • 分配标准可采用产品经济价值指标、技术指 标、定额消耗指标等; • 分配方法主要有:系数分配法、定额比例分 配法。
1、系数分配法 • 系数分配法: • 将分配标准折算成相对固定的系数,按 照固定系数在类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 用,计算类内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 • 系数: • 类内各种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
投入原材料 产 联合生产过程 甲 品
入库待售 甲产品
发生加工费用
乙 半 成 进一步加工
品
分离点
乙产品
发生可 归属成本
• 联产品成本计算由三个部分组成:
• 1、联产品分离点前联合成本的计算; • 2、联合成本在各联产品之间的分配; • 3、分离点后可归属成本的计算。
• 分离点前联合成本的计算和分离点后可归属成本的计算, 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采用品种法、分批法等 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在分离点分配联合成本是问题的关 键。
制造费用
5750 41400 47150 40250 6900
合计
20050 161800 181850 157550 24300
产品系数计算表
单位产品
产品品种 重量-千克 工时定额 重量×工时 重量系数 综合系数
A B C
4 5 8
3 4 7
12 20 56
0.8 1 1.6
0.6 1 2.8
甲类产品类内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
联产品的特点:
是同一过程和同一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但其性质和用途 不同; 各种联产品均为主要产品,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与其相伴的副产品相比,价值较高;
只要生产出联产品中的一种,就必须同时生产出所有的 产品;
对产品的相对数量很难控制。
(二)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要掌握联产品的成本计算,首先要了解联产品生产的过程。 联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完工要经历三个阶段: 分离前; 分离时; 分离点 分离后
名称 产量 单价
销售 收入
分配率
应负担 成本
单位 成本
毛利
毛利率
甲 乙 丙
3000 4000 2500
4 7 6
12000 28000 15000
0.7752 0.7752 0.7752
9302.4 21705.6 11628
3.1008 5.4264 4.6512
2697.6 6294.4 3372
联产品成本计算表(实物量分配法) 20XX年3月
产品名称
产量
分配率
应负担成本
单位成本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3000 4000 2500
4.488 4.488 4.488
13464 17952 11220
4.488
4.488 4.488
合计
9500
42636
• 实物量分配法计算简便,一般产品都可按实 物单位计量,资料容易取得,为成本分摊带 来方便。 • 该方法适宜于产品以实物量作为计量单位, 并且成本发生与产品的实物量关系密切,同 时,各种联产品的销售价格比较接近的联合 成本的分配。
2、实物量分配法 • 实物量分配法——是将产品的联合成本按分离点上 各联产品的重量、体积或其他实物量度比例进行分 配的方法。 • 它是国外分摊联产品联合成本的普遍方法。
• 联合成本分配率=联合成本总额÷联产品总数量 • 某联产品应分摊联合成本=该联产品数量×联合成本分配率
• 例:某企业用同一种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 中生产出来甲、乙、丙三种联产品,联合成 本总额为42636元,本期甲产品产量3000千 克,单位售价4元;乙产品产量4000千克, 单位售价7元;丙产品产量2500千克,单位 售价6元。 • 采用实物量分配法分配联合成本。
•
• 2、对分类法的评价:
•
•
各种产品的成本是将类别总成本在各产品之间通过分配 而计算确定的,各种产品的成本具有一定的假定性。
二、 联产品的成本计算
(一)联产品的概念
联产品是指企业使用相同原材料,经过同一加 工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同等地 位的主要产品。 只要生产联产品中的一种,就要生产所有的联 产品。
第三章
成本计算系统
第一节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 基本要求和程序 第二节 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及联产品、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
第二节 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及联产品、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一、分类法
(一)分类法的概述
1、分类法的意义
有些工业企业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如按照产 品的品种规格设置成本计算单,计算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工作将十分繁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 采用较为简化的成本计算方法——分类法。
•
采用系数法,材料费用与产品产量相关,直接材料采用
重量系数分配,单位A、B、C产品的重量分别为4千克、5千 克、8千克;加工费与产品重量和加工工时相关,采用综合 系数分配,单位A、B、C产品的工时定额分别为3小时、4小 时、7小时。B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居中,产量较大,生产稳定
确定为标准产品。3月份完工A产品750件、B产品600件、C
2、分类法的概念
分类法是以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 用,先计算出各类完工产品的成本,然后再采用一定的 方法在类内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本质上是品种法的延伸,不是一 种独立的成本计算方法。 分类法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程序,降低了成本核 算工作量。
(二)分类法成本核算程序
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乙类产品 完工 直接材料 摘要 产品 定额成本 实际成本 数量 65300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生产耗费 费用合计 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总成本 D产品总成本 D单位成本 E产品总成本 E单位成本 2700 70200 1500 61000 197400 48000 258400 206020 定额 工时 直接 人工 9600 62080 20XX年3月 制造 费用 4500 29100 33600 1.5 4800 28800 11250 7.5 12150 4.5 79090 297510 85650 57.1 111780 41.4
总系数 直接 材料 加工 费用 直接 材料 总成本 直接 人工 制造 费用
产量 (件)
总成本 分配率
重量 系数
综合 系数
单位 成本
92800 24500 40250 58 14 23 95
A
B
750
600
0.8
1
0.6
1
600
600
450
600
34800
34800
6300
8400
10350
13800
(三)联产品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主要有:
系数分配法 实物量分配法
相对销售价值分配法
1、系数分配法 • 系数分配法——是指将联产品的实际产量按照规定 的系数折算成相对产量,然后,按各联产品的相对 产量比例来分配联产品联合成本的方法。 • 确定系数是关键,确定系数的标准可以是各联产品 的技术特征、也可以是经济指标。 • 系数分配法在“分类法”已经作了阐述。
68.6
95
C
合计
250
1.6
2.8
400
1600
700
1750
23200
9800
16100 196.4
92800 24500 40250
• 直接材料分配率=92800÷1600=58 • 直接人工分配率=24500÷1750=14 • 制造费用分配率=40250÷1750=23
2、定额比例法 • 定额比例法: • 将各类产品的总成本,按照定额比例在类内各种产品之 间分配成本的一种方法。 • 该方法有一定的假定性,要求具有比较齐全、准确的消 耗定额。
合计
79400 297200 376600
271320 22400 71680 1.05 64050 3200 3.2 1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