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命题的一些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命题的一些反思
—听省教育学院刘芳老师命题辅导的体会
政治组:张影
听了省教育学院政治教研员刘芳老师的辅导,使我受益匪浅,明确了今后在出题方面努力的方向,懂得如何去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出题能力。下面针对在出题方面的理念做法谈几点看法:
1、在命题发展方向方面
(1)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方向的脉搏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在把握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从课程改革方向来看,思品考试改革,很重要的就是强调初中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在体验与感悟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从几年思品中考命题上就能体现这一点。
(2)关于考查的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命题时,考查的内容必须是学科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这一点我们在月考、中考模拟考试命题当中做到了。
其次,命题必须以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宗旨,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这一点我们有时结合的不是太好,太注重知识目标的考察了。
2、深入研究、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依次设置了三个维度的目标。因此,在命题时,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同时又要创设具体的现实情境,让考生多角度、多层面调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解决问题,即命题会侧重对能力的考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水平要求。命题过程中应准确把握识记、理解、应用三个水平层次,掌握命题难度,防止试题“超纲”。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好,难易度把握不到位,有时试题过于简单有时又过于难。
3、命题要有整体规划
命题前,认真编制双向细目表,用于指导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的依据,它既可以使试题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明确的标准,又可以使试题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有较好的代表性,从而保证测验的有效性。能提高试卷的精确度,控制它的自由度。关于这样的表格我们在出题时没例过。但我每次出题前,都会根据课本的识记理解、运用层次,列出各课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大小题的发布以及题目分值等情况,很有收获。但是没有刘芳老师编的双向细目表详细科学,有时所出的试题多少都有些毛病。有时个别内容在不同题型中有重复出现的情况;还有考核内容和要求与试卷分值不相称的问题。但知识的覆盖面兼顾的还可以。今后要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们就要充分运用刘老师编制的表格进行命题,以便提高我们的出题水平。
4、命题应当坚持的几个原则
命题立意要突出思想性。无论是试题本身还是整个试卷都应力求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这一点我们做得很好。使学生在答卷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道德的升华与思想的洗礼。背景材料凸现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彰显地方特色。这一点我们在命题时想到了,但有时为了省事,常常利用现成的题,材料过于陈旧不新,地方特色体现的也少。这些方面我们还需改进,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应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家乡的变化,贴近学生的生活,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出题时的不时之需。这样才能使所出的试题体现时代性,具有生活化个性化的特征。
试题应导向明确,体现基础性。基础性强调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杜绝繁偏怪题,做到结构合理,难度适当。易、中、难应控制在6:2:2
范围内。这一点我们每一个出题的老师都要切记。
试题应严谨科学。试题表述应当严谨科学,杜绝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这是基本的要求和原则。客观性试题的答案要唯一,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对于主观性试题,答案要力求准确、完善,层次清楚。
试题应体现人文关怀。命题选材应以人为本,凸显生活化理念。适当使用人性化和激励性语言,设问语突出学生在考试中的主体地位。这点我们以往做得较好。出题要关注不同层次考生;控制阅读量,适度缩短试卷长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空间、时间。刘老师说:试卷文字不能超过2500字。这一点我们是不知道的。以往出题有时卷面阅读量太大,选择题题干材料过长,都不符合要求,这些都有待于改进。
5、命题技法
(1)讲究命题的梯度,体现命题的渐进性
试题呈现的渐进性。就是说无论是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等不同类型的试题,在试卷呈现时,每类题型中具体题目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体现命题的渐进性。但个别时候,也有难度题放中间的。2011年中考政治试题就把难度题放在简答题上了,而没有放在最后的实践探究题上。
试题设问的渐进性。在主观性试题的设问上,具体问题的编制均应遵循由知识(识记、理解)层面——方法层面——实践(思想)层面的命题原则,体现命题的渐进性。
(2)讲究选材的新、精、活
综观近年来的思品中考命题,直接针对知识点提问的考法已几乎不再使用,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是给出材料,根据材料设置问题(促进体验式教学)。因此,命题的背景材料的选取尤为重要。背景材料的选择应讲究新、精、活。“新”,即命题要有强烈的时代性,反映时政热点,选材新,与时俱进。不能用陈旧过时的时政材料。“精”,即选取材料的有效性、科学性,首先在语言表述上叙述材料的语言要流畅、准确、直截了当,不玩文字游戏和绕口令,符合考生年龄的阅读特点,字数要符合阅读量要求;同时材料立意和观点要严谨、科学,无科学性
错误。“活”,即材料要能以小见大,信息量丰富,注重创设问题情景,要突破过去单一的“直接设问模式,实现“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突出考查学生的归纳综合、分析运用和创新等能力,呈现较大的灵活性。当然在选材的同时。
(3)在“三点”重合处设题
社会热点、中考考点、教材重点,这“三点”重合就是《思想品德》中考主观题命题的内容。而客观题,至少是中考考点、教材重点的重合。这三点不太好找,需要我们广大初三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把握课标,关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关注家乡建设成就;选取富有地方特色的素材。这点我在初三模拟题问题是注意到了,但做的还不够好。
(4)试题来源
试题来源通常有直接选用试题,改编试题和新编试题。前两种我们常用,后一种用的时候很少。直接选用现成的题省时省力,但有时过于陈旧还有侵权嫌疑。改编试题上我们可以下点功夫。可以转换题型也可以题型间的重组,还可以改变考查目标。每一个考题,都有其考查内容和目标的侧重,因此转变考题的考查目标也是一种有益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将一道以理解为主的组合式选择题,变为考查分析能力的简答题或简要分析题;我们可以将考查分析能力的题目通过要求学生的实际参与变为考查实践和探究的能力题;还可以将问答题改为选择题。也可以将命题材料重新组合,设计出新的问题,组成新的题型。我们尝试过,但不太多。新编试题要求高,要求新情景、新材料、新设问、新答案。我们每次出题时也就出一两个新题,不敢出太多,怕出现错误。
(5)重视活动探究题,体现开放性,关注实践性
实践与探究类题是以考生活动为内容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参与活动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究、应用、创新能力情况的一类试题,一般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它要求一是参与过程活动提出活动主题;口号;标语;活动形式;活动程序;活动方案等。二是参与结果处理。就某个探究问题提出建议并说明实施的意义。实践与探究题型应该力求通过设置命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生活阅历等多角度思维,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全面展示综合素质的平台。这就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今后应加强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特别是以小课题为载体的研究性活动,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总之,思想品德命题方向将以新课标为指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来考察。尽量体现思想品德(政治)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立足于基础,突出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实际,突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试题选材的时政化、生活化和乡土化
20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