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筋疽型中医外治分期治疗临床疗焱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良方6首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特效中药
中医治疗糖尿病足良方6首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残疾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感觉丧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
因此,本病在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患者应及时就医诊治。
处方一:冰矾炉甘散外敷【药物组成】冰片、明矾、炉甘石各等份。
【治疗方法】上药共为细末。
取适量,外敷溃疡局部,覆盖无菌纱布,用绷带包裹,每天换药1~2次。
【功效】抗炎收敛,祛腐生肌。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56例,治愈20例,显效2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6%。
刘某,男,58岁。
患糖尿病3年,长期服用降血糖药,血糖基本稳定,1个月前因蚊虫叮咬右足趾感染,致足背部溃疡、痒痛。
诊见右足背溃疡面约5.Ocm×3.Ocm,有脓性分泌物,溃疡面皮肤周围红肿,瘙痒疼痛。
将溃疡面彻底清创后,用冰矾炉甘散涂于创面,覆盖无菌纱布加绷带包裹,每天换药1次,并配合口服消炎药和降糖药物治疗。
1个月后,创面完全愈合,痛痒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经验心得】本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脱疽”范畴,本病需标本同治(降低血糖,改善下肢局部血液循环,去除坏死组织)。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方法较多,多采用内外合治,尤其注重外治法。
本方中冰片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明矾外用燥湿止痒;炉甘石具有收湿祛腐、消肿止痛的作用。
三药合用则产生抗炎收敛、祛腐生肌之功效,故能抑制创面炎症反应,促进渗液吸收及坏死细胞重新生长,适宜于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
处方二:化瘀通脉汤外洗【药物组成】当归30g,生地黄15g,川芎2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5g,桂枝10g.乳香10g,没药10g,透骨草15g,细辛6g,独活18g,白芷20g,防风10g,蝉蜕10g。
运用于临床的中医外科特色技术治疗方法总结-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运用于临床的中医外科特色技术治疗方法总结-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展迅速,致残率高,后果严重。
在治疗上,除基础疾病的治疗外,外治法必不可少。
中医外科特色技术对于降低患者截肢率和截趾率、提高生存质量,有独特的优势。
现将各运用于临床的中医外科特色技术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手术法1.1 清筋术清筋术由上海市名老中医奚九一教授首先提出。
它主要运用于糖尿病湿性坏疽,可迅速控制炎症扩散,保存患肢,疗效显着。
1.1.1 祛腐清筋术赵诚等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探查创面及窦道后,选择患足肿胀波动处或溃破口顺肌腱走行做纵形切口,对坏死变性肌腱选择一次性清除肌腱及其周围筋膜,切开部分肌鞘并保持引流通畅;肿胀肌腱则选择分次清除,之后根据创面情况行引流或填塞,加压包扎,每日予常规换药。
作者应用该法治疗糖尿病足中度筋疽病例137 例后认为祛腐清筋术可以降低 C 反应蛋白,改善局部炎症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1.1.2 清筋术联合煨脓长肉法张宁等在对糖尿病足患者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入院两日内即行清筋术,清除变性坏死的筋膜、肌腱、神经纤维及其周围坏死组织,保持伤口开放,外敷煨脓长肉膏,并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与对照组择期清创及外敷抗生素治疗对照后,结果显示早期行清筋术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及截趾率。
1.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联合清筋术闫少庆等将例患者溃疡程度分级后再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皆以西药控制血糖及感染为基础治疗。
治疗组以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清热解毒利湿内治,以清筋术外治,即暴露变性坏死的肌腱,清除病灶处肌腱、筋膜及周围坏死的组织,消灭潜行性死腔,排除深部积脓和臭秽分泌物,并保持引流通畅。
与对照组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比较,治疗疗程均为 2 个月。
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内服外治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外治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王刚;罗艳;汤秀珍【摘要】目的对治疗糖尿病足中使用中药内服外治方式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治方式,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病足中,使用中药内服外治的治疗方式有显著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10【总页数】2页(P1440-1441)【关键词】中药内服;中药外治;糖尿病足【作者】王刚;罗艳;汤秀珍【作者单位】本溪市中医院糖尿病科辽宁本溪117000;本溪市中医院糖尿病科辽宁本溪117000;本溪市中医院糖尿病科辽宁本溪117000【正文语种】中文在临床中,许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糖尿病足的并发症,该病症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长期的糖代谢异常,在神经组织能量供给之间有非常大的障碍,进而导致对下肢保护功能的减弱,非常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以及下肢感染,最终形成糖尿病足[1]。
本文中对治疗糖尿病足使用中药内服外治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找出最佳的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中,其中wagner分级评估为1级-2级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9.34±3.26)岁,病程3~35年,平均病程(15.67±5.38)年,根据wagner分级分为1级20例、2级19例,足趾10例、足背14例、足底15例;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60.14±3.08)岁,病程4~34年,平均病程(15.52±5.41)年,根据wagner分级分为1级22例、2级17例,足趾12例、足背12例、足底15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和血液循环受损,进而产生溃疡。
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足溃疡是由于气血不畅、瘀阻络脉所致,因此采用外治法来治疗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溃疡愈合。
本文将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进行详细介绍。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验证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00例,男女不限,年龄在40~70岁之间。
2. 分组情况: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外科治疗。
3.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包括中药外敷、针灸、艾灸等。
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外科治疗,包括清创、消毒、伤口包扎等。
4. 治疗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溃疡面积、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5. 安全性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
三、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溃疡面积显著减小,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缓解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
并且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安全性良好。
四、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能够改善病患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中医外治法可作为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手段之一。
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六、展望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已经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中医外治法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临床路径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破溃期住院患者。
一、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脱疽(TCD编码:BWC2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性足病(ICD-10编码:E14.606)。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全国糖尿病足学术会议的讨论和意见。
2.分级标准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为Wagner分级法。
3.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制定的《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河北中医》2016年第1期)。
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临床常见证候:阴虚血瘀,脉阻阴疡证湿热瘀滞,脉络毒腐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的患者。
2.糖尿病足破溃期符合wagner分级1-5级的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肢体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脱疽(糖尿病足破溃期)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表现。
重点观察疼痛、溃疡等主症,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脂、心肌酶、凝血全项、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伤口分泌物培养+药敏、血培养+药敏、心电图、胸部及患足X线检查、血管检查(下肢血管彩超、双下肢多普勒超声血流测定、踝肱指数-ABI测定等)、神经检查(128HZ音叉及10g单丝检查)、超声检查(心脏、肝胆脾胰、泌尿系统B超)。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
2024糖尿病足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DF) 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归属于中医“脱疽”或“筋疽”范畴。
有关脱疽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痈疽》篇,描述了脱疽的症状,有“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
一、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足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均可以起病,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与湿、热、毒、虚等因素有关,是典型的本虚标实之证。
故临证辨治要分清标本,强调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正邪轻重和主次,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主。
(1)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湿热毒盛证,筋腐肉烂证:宜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推荐方药:四妙勇安汤合茵栀莲汤(奚九一验方)加减。
(3)气血亏虚、湿毒内蕴证:宜益气养血,清化湿毒。
推荐方药:人参养荣汤合二妙散加减。
(4)肝肾阴虚、痰瘀互阻证:宜调补肝肾,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奚氏软坚清脉方(奚九一验方)加减。
(5)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宜温补脾肾,活血通脉。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阳和汤加减。
二、口服中成药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
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粒剂、浓缩丸或片剂。
(1)脉络宁口服液:清热养阴,活血祛瘀。
(2)龙血竭胶囊: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
(3)通心络胶囊: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三、血管腔内治疗术后中医药治疗血管腔内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宜用益气活血、软坚通络法防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的再次狭窄。
推荐方药软坚清脉颗粒(奚九一经验方):海藻、煅牡蛎、蒲黄、垂盆草、豨签草。
四、中医外科手术疗法中医外科手术疗法包括切开法、清创法、砭镰法以及挂线法等。
切开法适用于糖尿病足脓成,不局限于阴证及阳证,切开时保证引流通畅及切开部位及远端肢体血供、足部筋膜间隙等。
糖尿病足(痈疽)中医特色病症管理方案
糖尿病足(痈疽)中医特色病症管理方案一.病名概念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合并下肢感染,导致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的疾病,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消渴病脱疽基本一致,归属于中医"消渴"、"痈疽"的范畴。
二.诊断I.诊断名称中医:痈疽西医:糖尿病足2.中医诊断依据(I)病名诊断患足发凉、麻木、或灼热、疼痛。
皮肤颜色正常或苍白、发红、干黑、色暗或干裂。
皮肤干燥或水肿,坏疽溃烂,趺阳脉搏动减弱,组织溃破有恶臭脓水流出,分泌物黄稠或清稀。
多有消渴病史。
(2)证候诊断早期即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的O期、1期,通常分3型辨证治疗:(1)气阴两虚,络脉不和:患肢发凉,麻木,局部皮肤色暗或干裂,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手足心热,舌淡暗,脉细或脉细数。
(2)阳虚血瘀:患肢皮肤温度下降,发凉,趺阳脉搏动减弱,伴夜尿频多,畏寒肢冷,脉细涩。
(3)热毒炽盛:局部皮肤灼热,疼痛,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中期即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的2期、3期,一般分3型辨证治疗:(1)热毒炽盛、湿热搏结:发热,患肢皮肤发红,组织溃破有恶臭脓水流出,分泌物黄稠,疼痛难忍,病变发展迅速,舌红,苔黄腻,脉滑•(2)气血亏虚,瘀阻脉络:皮肤干燥或水肿,坏疽溃烂,创面棕灰,脓似粉浆污水,气味恶臭,脓腐难脱,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暗,脉细弱。
(3)阳气亏虚,脉络闭阻:伤口色淡白,肉芽色淡暗,或足趾干黑,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腰膝怕冷,四末不温,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晚期即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的4期、5期,分3型辨证治疗:(1)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局部病变已伤及筋、脉、骨质,皮色暗红,脓腐脱后肉芽淡红,脓水清稀,创口日久不敛,伴腰膝酸疼,双目干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
(2)脾肾阳虚,脉络瘀阻:患肢冰凉、水肿,肉芽色暗,久不收口,夜尿频多,畏寒肢冷,涅清便酒,舌见瘀点或瘀斑,脉沉细。
(3)气血两虚瘀阻证:患肢局部皮温下降,皮肤颜色正常或苍白,肌肉萎缩,皮肤干燥或水肿,坏疽溃烂,创面棕灰,创口日久不敛,患者常呈现神疲乏力或胸痹心痛,舌质暗淡,脉沉迟无力或弦紧。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
糖尿病足中医治疗1.中医对糖尿病足溃疡的认识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足溃疡形成的特点认识久远,《内经》即有“ 发于足趾名日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 ,并记载了“ 脱疽” 之病名。
《诸病源候论消渴病储论》云“ 津液竭,则经脉涩,经脉涩,则营卫不行,热气留滞,故成痈疽。
” 宋朝诸瑞章《卫生宝鉴》中有“ 消渴病人足膝发恶疮,至死不救”的记载,描述了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严重时预后不良。
近代医家多认为糖尿病足溃疡属中医“ 脱疽” 、“ 消渴” 的范畴,发病与湿、热、火毒、气血凝滞、阴虚或气虚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
2.中医对糖尿病足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现今中医多认为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病机为:气阴亏虚、瘀血阻络、外感湿热。
①气阴亏虚:气阴亏虚则经脉失养,脏腑受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虚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则乘虚入足;阴虚则内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
②瘀血阻络: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则血运受阻、血脉瘀滞、瘀血阻络,故出现面紫胸闷,患足疼痛等瘀血之症,瘀血日久则化热,湿热搏结,化腐成脓。
③外感湿热:消渴日久则脾肾俱虚,脾气虚弱,水湿运化失常,湿邪浸淫,湿壅日久,化热成毒;脾肾虚弱则无力抗邪,湿热之邪乘虚入侵,蕴结日久,腐蚀筋肉,终成足部坏疽。
中医对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力求更深入、更全面。
奚九一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基础为气虚津血无力运达肢末,再合阴虚津少,足端气血精津不足,筋脉、肌肤失于濡养。
阙氏等认为糖尿病肢端坏疽发病与湿、热、火毒、气血凝滞及阴虚或气虚关系最为密切,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正气不足、气阴两虚为其本,气血瘀滞、络脉瘀阻、湿热火毒炽盛为其标。
邓铁涛教授论治糖尿病足的经验时认为,本病是在心、脾、肾功能虚衰的基础上,因不同外来伤害致气滞、血瘀、痰阻、热毒积聚而形成。
刘氏等认为糖尿病足是消渴日久,耗伤气阴,五脏气血阴阳俱损,肌肤失养,血脉瘀滞,日久化热,灼伤肌肤和( 或) 感染邪毒,以致肉腐骨枯所致。
曹烨民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筋疽经验
正常布散,使五脏之筋膜失养,使木曰曲直、肝主升发功能失常。
久之肝郁化热,肝失敷和,伤气、伤血、伤阴、伤阳,筋膜失养,发生关节疼痛、抽搐,生内风发生游走性疼痛。
杨老善用“肝主筋”“木曰曲直”“肝主升发”理论,临床治疗筋膜系统病变,颇具疗效。
参考文献[1]施艳.“膜原”历史演变的理论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2]何海军,王荣田,谢斌,等.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8):1-4.[3]李艳,吴耀持,范兴良,等.基于“肝主筋”取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5):107-110.[4]靳丹,余进伟,白伟,等.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8例临床分析[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9):711-713.[5]江泳,陈建杉,陈文娟.陈潮祖教授论心包与少阳三焦实质[J ].四川中医,2004,22(5):2-3.[6]屈乐,邓艳芳,宋亚南,等.《中医基础理论》的“肝为罢极之本”质疑[J ].中医教育,2015,(4):75-77.[7]肖航航,范洪桥.基于肝肺相关理论治疗便秘的体会[J ].中医药信息,2015,32(1):47-48.[8]徐菁晗,谷松.从肝木脾土角度阐述厥阴病主方乌梅丸[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2):226-227.[9]张华.宣阳开郁法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与临床观察[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40-143.[10]王玉芳.肝主升发与生发[J ].中医药信息,2010,27(4):6-7.[11]任晓芳.杨震老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与研究“桑明合剂”治疗血脂异常临床研究[D ].咸阳:陕西中医学院,2011.[12]O KYOTO (王晓东).真武汤合小青龙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评价[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13]王晓莉.消更解郁汤治疗肝郁肾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17,39(2):238-240.[14]杨震,郝建梅.“相火学说”在肝病诊治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28(5):257-260.[15]王程,吕亚南,陈玉钊,等.经筋理论指导下毫火针治疗寒湿型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9,16(9):154-157.收稿日期:2020-03-08*基金项目:杨震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8〕119号);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9033)。
糖尿病足筋疽型中医外治分期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足筋疽型中医外治分期治疗临床疗效观察王建春;黄学阳;白爽;林鸿国;刘明;傅强;蔡炳勤【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12(033)015【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足筋疽型中医外治分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糖尿病足筋疽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 例和对照组20 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糖尿病足筋疽型中医外治分期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换药疗法.14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足筋疽型中医外治分期治疗,疗效显著,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总页数】2页(P3167-3168)【作者】王建春;黄学阳;白爽;林鸿国;刘明;傅强;蔡炳勤【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血管外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血管外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7;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血管外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血管外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血管外科,广东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中医院血管外科,广东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蔡炳勤教授分期外治糖尿病足筋疽型的经验 [J], 王建春;傅强;林鸿国;刘明;仉玮;黄学阳;蔡炳勤2.渴疽洗方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筋疽型60例疗效观察 [J], 王建春;刘明;林鸿国;仉玮;黄学阳;蔡炳勤3.曹烨民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筋疽经验 [J], 徐洪涛;曹烨民(指导)4.曹烨民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筋疽经验 [J], 徐洪涛5.重症糖尿病足筋疽型34例中医外治回顾性分析 [J], 王建春;白爽;周榆腾;黄学阳;林鸿国;傅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病足溃疡的中医药外治疗法
糖病足溃疡的中医药外治疗法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其中外治疗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及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伤神经和血管,使得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障碍,一旦出现创伤或感染,就容易形成溃疡且难以愈合。
中医药外治疗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中药熏洗、中药外敷、中药湿敷等。
中药熏洗是将中药煎煮后,利用其蒸汽和药液对患足进行熏蒸和浸泡。
这一疗法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
例如,选用活血化瘀的桃仁、红花,通络止痛的鸡血藤、伸筋草等中药,通过熏洗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药外敷则是将调配好的中药膏剂或散剂直接敷在溃疡面上。
常用的有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等。
这些药膏具有去腐生肌、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促进溃疡面的肉芽生长和组织修复。
在使用中药外敷时,需要根据溃疡面的情况进行辨证用药。
对于有感染的溃疡面,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如黄柏、黄连等;而对于肉芽生长缓慢的溃疡面,则可选用具有生肌敛疮作用的中药,如炉甘石、珍珠粉等。
中药湿敷是将浸透中药药液的纱布敷在溃疡面上。
湿敷可以使药物持续作用于病灶,保持局部湿润的环境,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溃疡的愈合。
例如,用马齿苋、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湿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的清洁。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的外治疗法,如艾灸、穴位贴敷等。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能够温通经脉、调和气血。
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艾灸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
但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穴位贴敷则是将中药制成贴剂,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
通过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渗透,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
比如,在关元、气海等穴位贴敷具有温阳益气作用的中药,可以提高机体的正气,促进溃疡的愈合。
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足108例
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足108例
杨一丁;杨文婷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09(018)006
【摘要】目的:观察用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足Wagner分级1级~3级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糖尿病足患者设定为治疗组,给予中药局部泡洗治疗;随机抽取糖尿病足常规治疗患者110例,设为对照组,用呋喃西林液,对糖尿病足局部清创处理后湿敷,每天处理1次~2次,观察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杨一丁;杨文婷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青岛,266071;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自制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 [J], 李红新
2.中药外用辅助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概况 [J], 黄海;李文惠;柳国斌
3.中药外用制剂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J], 牛耀祥;高陆;姜文月
4.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 [J],
5.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76例观察 [J], 江鹏;杨思鹏;王巨阁;齐保险;邸育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足溃疡Ⅱ-Ⅳ期中医综合外治方案(草案)
糖尿病足溃疡Ⅱ-Ⅳ期中医综合外治方案(草案)王军【摘要】@@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递增,糖尿病足及溃疡亦进入高发阶段,由于其高截肢率成为危及患者健康及社会负担的严重问题.但因其病因、病理变化过程的复杂性,西医治疗以及单一中药或疗法效果不甚理想.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发现[1-2],以中医独特的外治理论产生并指导外治技术和外用药物综合应用,对糖尿病足溃疡具有疗效优势.为此我们以"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糖尿病足溃疡期中医综合外治方案优化修复中心临床研究"为依托,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大量临床实践为基础、在前期形成与实践过程中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及建议制订出<糖尿病足溃疡Ⅱ-Ⅳ级中医综合外治方案>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8)003【总页数】3页(P318-320)【作者】王军【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递增,糖尿病足及溃疡亦进入高发阶段,由于其高截肢率成为危及患者健康及社会负担的严重问题。
但因其病因、病理变化过程的复杂性,西医治疗以及单一中药或疗法效果不甚理想。
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发现[1-2],以中医独特的外治理论产生并指导外治技术和外用药物综合应用,对糖尿病足溃疡具有疗效优势。
为此我们以“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糖尿病足溃疡期中医综合外治方案优化修复中心临床研究”为依托,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大量临床实践为基础、在前期形成与实践过程中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及建议制订出《糖尿病足溃疡Ⅱ-Ⅳ级中医综合外治方案》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属于祖国医学“脱疽”范畴。
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截肢率高达40%[3]。
中药外敷结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足90例临床观察
第 2期
C I E E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0。雩 1 磐 l _ 多≯ 。 !
2 结 果
蕾 l。≯ ≯ 。 ◆ l l 。毒。 l l l 蟊
一 i 0 ◆00一蛩
创 、 感染 疗法治疗糖 尿病足 9 抗 0例 , 疗效满意 , 现报告 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级 6 。
12 治 疗 方 法 .
12 1 西医常规治疗 ..
采用胰 岛素 , 必要 时配合 口服药物控 制
1 1 一般 资料 .
糖 尿病足 是指 糖尿 病患 者 由于合 并神 经病 变
93 —9 4.
加深麻醉 , 而且 全身各 个器官 的功能保 护的较好 , 掌握 好麻 醉药 物的使用剂量 , 麻醉术 中随时监控患者生命体征 , 体质较差 、 对 年 龄较大和肥胖患者 , 应重视其对患者呼 吸、 循环系统 的抑制作 用。
【 收稿 日期 】 21 — 1 0 01 1 —7
毒, 而致危证 。局部应用 中药可 达到控 制感染 、 进创 面愈合 的 促
【 收稿 日期 】 21 — 0— 1 01 1 3
目的 , 尿病足亦属“ 疽” “ 糖 脱 、 痈疽”, 其病 因是 气血两 虚 、 久病消
中央 性 前 置 胎 盘 4 2例 临 床 分 析 与 处 理
郑 雪湘 赵淑 芬 张宏涛 成 都 市锦 江 区妇 幼保 健 院 ( 川 成 都 60 0 ) 四 10 0
另外 , 术前禁食 、 应用 阿托 品也必不可少 , 还应做好术前 检查和完 善生命 体征的监 测 , 保证 患者麻醉安 全。总之 , 氯胺 酮配伍硫 酸 镁静脉复合麻醉是一种 比较安全 、 易控 、 简便 、 经济 的麻 醉方 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6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70-01【摘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将入住我院的60例确诊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及外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应用胰岛素、二甲双胍、达美康等药物,制订合理降糖方案,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控制在9.0mmol/l以下,限制患者足部活动,抬高患肢以利于下肢血液循环;进行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等糖尿病足专科特殊治疗,同时治疗其他基础疾病严格控制血脂、血压。
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糖尿病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自拟方,处方如下:金银花、玄参、地龙、知母、赤芍、丹参、川牛膝、当归尾、黄芪、甘草、天花粉,常规服用。
加减:体衰创面愈合缓慢加生熟地、人参;痛剧加没药、乳香等。
外洗方:黄柏、黄连、红花、桂枝,五灵脂、当归、甘草,乳香。
方法:煎汁浸泡双足,水温控制在39℃~41℃间。
每次30分钟左右,每日浸泡2次。
特别注意,感染发展期及坏疽期禁用。
1.3 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肢体症状消失,溃疡疮面完全愈合,恢复行走能力,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加快。
显效:肢体症状显著改善,溃疡疮面缩小2/3以上,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
有效:肢体症状减轻,溃疡疮面缩小1/3以上,神经传导速度部分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溃疡未愈,坏疽发展,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对照组(73.3%),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46 外科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足》。
(1)糖尿病患者有肢端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和(或)合并感染者。
(2)糖尿病患者肢端有湿性坏疽或干性坏疽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并符合0~5 级坏疽标准者。
(3)踝/臂血压指数小于0.9 以下者。
(4)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肢端血管变细,血流量减少造成缺血或坏疽者。
(5)血管造影证实,CTA、MRA 提示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并有临床表现者。
(6)电生理检查,可见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改变者。
(7)X 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脱钙、骨质破坏、骨髓炎或关节病变、手足畸形及夏科关节等改变者。
具备前2 条,并结合后3~7 条中任何1 条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2002年制订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草案)》。
(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有糖尿病病史,或空腹血糖值升高,尿糖测定阳性者。
(3)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肢体麻木、怕冷(或怕热)、间歇性跛行、瘀血、营养发生改变,肢体感觉减退或皮肤发红灼热,甚者发生溃疡或坏疽;常四肢发病,以下肢为重。
(4)各种检查证明有肢体动脉狭窄闭塞性改变,下肢以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为最多见。
(5)常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肾动脉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眼底动脉血管病变等。
(6)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它缺血性疾病。
(7)①肢体动脉无损伤检查:彩色多普勒、CT、DSA(数字减影)、血管超声、血管光电容积血流图检查证实有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②动脉造影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腘动脉以远动脉病变占80%以上,血管病损形态颇似动脉硬化闭塞症,由于广泛的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故动脉侧支血管较少,血管可发生迂曲、狭窄、闭塞。
糖尿病足的分期辨证论治
腐 肉 , 臭 。 性 期 治 疗 以 祛 邪 为 主 , 性 坏 疽 需 清 除 坏 死部 分 , 秽 急 干
湿性 坏疽 有脓 腔பைடு நூலகம்者 需 切 开 彻 底 引流 , 渐清 除 坏 死 组 织 , 逐 以达 到
和血 压 、 感 染 、 脂 、 抗 调 口服 阿 司 匹林 抗 凝【, 极治 疗 有 关并 发 症 4积 】 以 及全 身 支 持 治疗 等 。 医 在控 制 血 糖 和 抗 感染 方 面 有 明 显 的优 西
或红 绛 , 黄 或 燥 , 弦 数 或 洪 数 。 法 : 热 解 毒 , 血 止 痛 。 苔 脉 治 清 活 方
药 : 妙 勇 安 汤加 减 。 要 药物 银 花 、 参 、 归 、 菊 花 、 四 主 金 玄 当 野 地 丁 、 芍 、 甘 草 等 。2 湿热 下 注 、 血 阻 络 型 症 状 : 足 局 部 漫 赤 生 () 瘀 患
祛腐 生 新 的 作用 。 床 可分 为 毒 瘀 互 结 、 临 肉腐 筋 伤 型和 湿 热 下注 、 瘀血 阻 络 型 。 1毒 瘀 互 结 , () 肉腐 筋 伤 型症 状 : 肢 黯红 、 热 、 患 发 肿
胀, 有痛 感 者 痛 势 剧 烈 , 面脓 液 腥 臭 , 创 口干 多饮 , 便于 , 质暗 红 舌
壅涩 , 留于 肌 肉 , 发 痈疽 ” 宋代 ・ 变 。 诸瑞 章 ( 生 宝鉴 》 已 有对 糖 ( 卫 中 尿病 足 的 记载 : 消 渴病 人足 膝 发 恶疮 , 死 不 救 ” 元 代 ( 溪 心 “ 至 。 《 丹
上 通 过温 阳散 寒 通 脉 、 气 括血 化 瘀 、 热 利 湿解 毒 、 气养 阴 生 益 清 益 津 诸 法 , 据 糖 尿病 足 发 展 的 不 同 时 期 辨 证 施 治 , 而达 到扶 止 根 从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病例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研究发现,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有效减轻患者病症,促进溃疡愈合,并且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展望未来中医外治法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研究、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总结、展望未来、实际应用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中有大约15%至25%会出现足溃疡,而这部分患者中又有15%至25%会面临截肢的威胁。
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口服药物治疗等,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导致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
中医外治法通过外敷药物、温热疗法、针灸等手段,能够促进患处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改善局部循环,有效控制炎症和感染的发展,加快溃疡愈合速度,减少截肢的风险。
目前对于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尚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的整合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探讨其治疗效果和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促进中医外治法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和推广。
1.2 研究目的1.评估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探讨中医外治法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研究中医外治法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时间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中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干性、混合性坏疽30例临床研究
疗 。治疗 组 外 用 阳和 汤 加 减 中药 熏洗 , 联 合 红 油 膏 外敷 创 面 , 同时视 创 面情 况 清创 , 1日 1次 ; 对 照 组 应 用 常规 外科 换 药 ,
近年 来 , 我 们 在 控制 基 础 疾 病 和 抗感 染 的基 础 个 月 : 足 溃 疡 分 级 2级 6例 , 3级 8例 , 4级 1 0例 。 2组 一 般 资 料 比较 无 显 上 采 用 中药 熏 洗 联 合 红 油 膏 外 敷 治 疗 糖 尿 病 足 干 5级 6例 。经 统 计 学 处 理 , P >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性、 混 合 性坏 疽 , 取得 了较 好 的临 床 疗 效 , 现 报 道 如 著性 差异 (
院 外 二科 2 0 1 1年 1月 至 2 0 1 3年 1月 的 住 院 患 加 紫 花 地 丁 1 5 g , 玄参 2 0 g ; 疼痛 明显加海 藻 1 5 g ,
者, 签署知情 同意书后 , 按 治疗 顺 序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乳 香 3 0 g , 没药 3 0 g 。上 药 放 人手 足 熏 蒸 机药 缸 中 ,
5 ) 营 养神 经 治疗 ; ( 6 ) 合理 饮 食 , 控 制体 重 , 健 康 宣 塞 症诊 断 标 准 :参 照 2 0 0 0年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学会 (
周 围 血管 疾 病专 业 委 员会 制 定 的 “ 动 脉 硬 化 闭塞 症 教 。 2 . 2 治疗 组 入 院 后 同 时 给 予 中 药 熏 洗 治 疗 , 方 诊 断和分 期 分级 标准 ' ’ l 3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 P<0 5 . )。 详见 表2 0 。
表2两组 临床综 合疗 效 比 [ ( ) 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12 治疗 方 法 :两组 均 采 用基 础 治 疗 ,在 此基 础 上 治疗 组 根 据 . 糖 尿病 足筋 疽 不 同时 期的 发病 特点 ,采用 分急 性感 染 期 、好转 缓 解 期 、恢 复 期 三个 时期 外 治 方 法 。具 体 方 案如 下 :急 性 感 染 期 ( 病 至术 后第 1 天左 右 ):症 状 :足局 部 漫肿 、灼 热 、皮 色 发 —4
【 词】 尿病 足筋 疽型 ;分 期治 疗 ;渴疽 洗 方 关键 糖
糖 尿 病 足 是 指 发 生 于糖 尿 病 患 者 的 与局 部 神 经 异 常 和 下 肢 外 周 血管 病 变相 关 的足部 感 染 、溃 疡和 ( )深层 组织 破坏 。中 或 医对 糖尿 病 的认 识 多属 “ 渴 ”范 畴 。糖尿 病 足属 中意 的 : “ 消 脱 疽”、 “ 筋疽 ” 的范 畴 。中医 名家对 糖 尿病 足诊 断各 具特 色口 】 。 。 根 据糖 尿 病 足筋疽 型不 同时期 的发病 特点 ,采用 分 急性感 染 期 、 好 转缓 解 期 、恢 复期 三 个时 期分 期外 治 的方 法 ,取得 明显 的临床
[ 收稿 日期 :2 1—32 编校 :苏 建东】 0 20—6
糖尿 病足 筋疽 型 中医外治 分期 治疗 临床 疗 观 察
王 建春 ,黄学 阳’ ,白 爽 ,林 鸿 国 ,刘 明 ,傅 强 ,蔡炳勤 ( . 州中医药大学 附属 广东省 中医院血管外科 ,广东 广州 1 广 5 0 2 ;2广州 中医药大学2 1级硕士研究生 ,广东 广州 5 0 0 1 10 . 01 14 7)
甚 至需 要截 肢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 0 年 9 ~2 1 年8 . 09 月 0 1 月在 本 院住 院 和专 科 门 诊治疗 的糖尿 病 足筋 疽 型患 者6 例 ,其 中男 3例 ,女 2 例 ,病 0 2 8 程 1d 个 月 ,年 龄2 ~7岁 ;2 9 ,3 1 ;右 足 3例 , ~2 5 8 级2 例 级3 例 l 左 足2 例 。按 就 诊 时 间发 生顺 序 将 合 格研 究 对 象 按2 1 9 :随机 分 为 治疗 组4 例 和对 照组 2 例 。两组 一 般情 况 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O 0
义 ( 00 ),具 有 可 比性 。详 见 表 1 P> . 5 。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比较
2 结 果 两 组 临 床 综 合 疗 效 比较 :结 果 表 明 ,治 疗 组 总有 效 率 为
9. 0 %,对 照组 总有 效率 为8 . O 00 %,两组疗 效 比较 ,差异有 统计 学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①P< . O5 0 3 讨 论
吉林 医学 2 1年 5 0 2 月第 3卷 第 1期 3 5
3l 7 6
o s n a ue h r i : e u n y a d o to n 9 a e [] f meh i c t e naf q e c n uc mei 9 c ssJ. r
Soc ey gu de i s o t r a m e fi ui a r i n a l it i lne n he te t nto ng n lhe n a i du t
Hri21, ()3 e a 0 1312. n , 2 :
[】Smo sM ̄ fn c e ’ yNile e 1 u o e nHena 5 i n Aue a k rTBa — esnM,ta. rp a r i E
pt ns ] ena 0 9 1() 4 . a et[ . ri, 0 , 4: 3 i JH 2 3 3
疗效。
肿 、热 、痛 ,或 伴 溃 烂 ,神 疲 乏 力 ,烦 躁易 怒 , 口渴喜 冷 饮 ,
舌质 暗 红或 红绛 ,苔 薄黄 或灰 黑 ,脉 弦数或 洪数 ,趺 阳脉可触 及
或减 弱 。治 法 :清 热 解 毒 ,养 阴活 血 。 方药 :顾 步 汤 加减 ( 黄
芪 ,石斛 ,当归 ,牛 膝 ,紫花 地丁 ,太 子参 ,金 银花 ,蒲公 英 , 菊花 )。加减 : 口干 、便秘 加 玄参 、生 地黄 。恢 复期 :表 现 为患
后评 定 临床 综合 疗效 。结 果 :治疗 组 总有 效率 为 9 . 0 %;对 照组 总有 效 率为 8. 0 0 %。两 组疗效 比较 ,差异 有统计 学 意 义 ( O P<O 5)。结 . 0 论 :糖 尿病 足筋 疽 型 中医外 治分期 治疗 ,疗效 显著 ,可 操作 性强 ,值 得推 广 。
者无 明显 全 身症状 ,以 门诊 治疗为 主 ,基本 由患 者或 家属 操作 ,
每周 门诊 复诊 一 次 。方法 :中药足 浴后 行局 部换 药 。用祛 腐生 肌
油膏 ( 祛腐 生肌 油 纱 )外敷 ,至 疮 面 、窦 道愈 合 。对 照组在 基 或 础治 疗上 采用局 部 换药 ,方法 同治 疗组 。 1 . 疗 效标 准 :治 愈 :临 床症 状 消 失 ,创 面 完全 愈 合 ;好 转 : 3 坏 死 组织脱 落 ,周 围皮 肤开 始 红润 ;无 效 :溃疡 未愈 ,逐 渐加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