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
《诉衷情》译文及赏析

《诉衷情》译文及赏析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背景选自《放翁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的爱国人。
注释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出使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梁州:仅陕西南部汉中地区。
陆游在48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过了一段军旅生活,积极主张收复长安。
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觅:寻找。
戍:防守。
暗: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暗淡。
貂裘:貂皮裘衣。
霜:白。
空:白白的。
料:预料。
译文1: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江湖!译文2: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建功立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景,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译文3: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赏析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赏析1原文: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诗词赏析:陆游四十八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从夔州前往当时西北前线重镇南郑(今陕西汉中)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开篇两句,怀着自豪的心情回忆从戎南郑的生活。
起处用“当年”二字领起,化实为虚,点出所叙系指往事。
“觅封侯”,谓寻找杀敌立功以取封侯的机会。
“匹马”既是纪实,也刻划出作者从军时的勃勃英姿。
“戍梁州”,具体指出驻守的地方。
南郑属古梁州,故曰。
那是乾道八年(1172)的春天,陆游接到王炎的邀请书后,便匹马单身离开夔州,风尘仆仆地奔赴前线,去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
当时他十分兴奋,希望能在万里边防线上找到杀敌报国的机会。
来到南郑之后,他身披铁甲,跨上战马,腰悬利剑,手挽长枪,冒着酷暑严寒,踏着崎岖坎坷的山路,奔驰于岐渭蜀陇之间,调查地形,了解敌情,积极为北伐进行准备。
他曾向王炎陈进取之策,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诗人回忆这段生活,是为了与后文对照,揭示英雄末路的悲哀。
“关河”两句一转,回笔描写现实。
杀敌报国的理想破灭了,而今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
可是梦醒之后,一切都消失了,那雄伟险峻的关山江河又在什么地方呢?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积满灰尘,还挂在墙上,作为“匹马戍梁州”的纪念。
陆游对这件“旧貂裘”十分珍视,因为他曾穿着它在前线冲锋陷阵:“貂裘半脱马如龙,举鞭指麾气吐虹。
”(《醉歌》)还穿着它在荒滩上亲手剌死过一只猛虎:“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溅短貂裘”。
(《醉歌》)所以当他离开南郑后,一直把它藏在身边保存着。
“旧貂裘”是此篇中唯一展现在作者眼前的物象,虽然词中只用一句轻轻带过,但却是理解此词的关键。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译文及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译文及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⑴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⑴戍(shù):守边。
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⑴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⑴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⑴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⑴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⑴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⑴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⑴赏析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
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出自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此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出自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万里觅封侯。
出自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
通过今昔对比。
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
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
语言明白晓畅。
用典自然。
不着痕迹。
不加雕饰。
如叹如诉。
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中文名,万里觅封侯。
拼音,wàn lǐ mì fēng hóu。
解释,奔赴疆场。
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比喻,历尽艰辛以求有所成就。
出处,宋·陆游《诉衷情》。
例句,他万里觅封侯。
现在终于有所成就。
史载。
词目:拼音:wàn lǐ mì fēng hóu解释:奔赴疆场。
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今比喻历尽艰辛以求有所成就。
宋·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例句:这么多年来。
他历尽了千辛万苦。
万里觅封侯。
现在终于有所成就了。
典源。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57~班超字仲升。
扶风平陵人。
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
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
不耻劳辱。
有口辩。
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
犹当效傅介子。
张骞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
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
曰:「祭酒。
布衣诸生耳。
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
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
飞而食肉。
此万里侯相也。
当年万里觅封侯」久之。
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官写书。
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作文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出自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赏析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
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当年,指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
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谢池春·壮岁从戎》),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呼鹰古垒,截虎平川(《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那豪雄飞纵、激动人心的军旅生活至今历历在目,时时入梦,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强烈的愿望受到太多的压抑,积郁的情感只有在梦里才能得到宣泄。
陆游的《诉衷情》的赏析

出自南宋诗人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赏析
此为咏春词,抒发了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
全词围绕着喜字落笔,轻盈流走,词意婉丽,为咏春词的创作开创了新的境界。
开头一句点出喜还家这一全篇主旨。
那清脆的一声鞭响,打破了拂晓时的沉寂,启奏了一支轻快的还乡曲。
词接着宕开笔墨,描述客子归程上的情态和周围的景致,烘托欢乐的气氛。
宿醉困流露。
流露,泛指美酒。
昨晚因还家即,把盏痛饮,一夜沉醉,今朝登程,马上犹带余醒。
他抬起惺忪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浸润喜庆的气氛之中: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醉眠不知窗外事,一夜小雨,清晓方停,策马而行,天朗气清,更有那一双春燕,晨风中上下翻飞,似乎也为他起舞助兴。
双燕,亦暗示昔日别妻出游,如同劳燕分飞,而今重新比翼之期已不远。
过片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写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归程。
此处,词中欢快的旋律略作顿宕,稍超深沉。
游子回一望一路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充满了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
客子感慨之余,但见漫天杨花,扑面而来,便信手拈来一句妙语: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让我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倍受煎熬的悲凉滋味,还有家人为我牵肠挂肚、思亲念远的凄苦情怀,统统分付给杨花吧!蒙蒙杨花,总是报告暮春的消息,撩起人们伤春的意绪,而今却成为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负载物。
他将迈着松快的脚步,去和家人团聚。
词最后以幽默、俏皮将欢情再度扬起,结束了全篇。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及赏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及赏析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宋代: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文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注释诉衷情:词牌名。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戍(shù):守边。
梁州: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赏析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的练习及答案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2分)
(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二:
1、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的作法是: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析形象;形象的意义。
11.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分)
参考答案:
9.表现了作者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志。
10.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了对君臣尽醉的偏安东南一隅的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对即可)(2分)
11.示例:词人用昔日匹马驰骋疆场与今日蒙尘貂裘战袍作对比,心在前线战场(天山),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沧州)。如此强烈的对比,深层次地揭示了词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和报国无门的愤懑。(意对即可。)(2分)
(4)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理 想
矛 盾
表明作者空有爱国 之情、报国之志, 却壮志难酬,直接 抒发作者的悲愤和 感慨。
现 实
《诉衷情》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报国之志,以及壮志难酬的 悲愤和感慨。
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 号放翁。创作这首词时,他 已年近七十,尽管已是风烛 残年,依然忠心不改,未忘 国忧。
诉衷情 (南宋)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关河:此指山川险要处 梦断:梦醒 胡:此指金兵 鬓先秋:鬓发早已斑白,如秋霜 空:白白地 天山:指抗金前线
典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觅封侯”:
借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 “以取封侯”的典故,表达 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的壮志。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尘暗旧貂裘”: 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 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过去
表明岁月流逝 而自己的壮志 却还未实现的 惆怅。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赏析-全诗-原文翻译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赏析|全诗|原文翻译《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诉衷情⑴当年万里觅封侯⑵,匹马戍梁州⑶。
关河梦断何处⑷?尘暗旧貂裘⑸。
胡未灭⑹,鬓先秋⑺,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⑻,身老沧洲⑼。
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sh ):守边。
梁州:《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白话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古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

古诗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翻译赏析《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前言】《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守边。
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高考诗歌赏析陆游5篇

高考诗歌赏析陆游5篇陆游还具有史才,陆游的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
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诗歌赏析陆游,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词牌名:诉衷情|朝代:宋朝|作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陆游家训朝代:宋朝|作者:陆游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wú)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wú)贻(yí)后悔。
这是陆游写给子孙的家训。
鹊桥仙·夜闻杜鹃词牌名:鹊桥仙|朝代:宋朝|作者: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
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
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
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
三年级学过陆游的诗歌赏析

三年级学过陆游的诗歌赏析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我在此整理了三年级学过陆游的诗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学过陆游的诗歌11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陆游〔宋代〕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描写了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宋代〕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如果掩去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
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三年级学过陆游的诗歌21示儿陆游〔宋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
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宋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古诗词阅读理解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诉衷情①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②,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①公元1172年,陆游在西北前线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
公元1189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十二年,期间写下了一系列诗词,《诉衷情》是其中的一篇。
②《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下面诗句中,与诗人“关河梦”所回想的画面不相仿的是()A.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C.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烽夜举。
(《谢池春·壮岁从戎》)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个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1.鹊桥仙牛郎织女2.“我”是一名渔父。
披星戴月,栉风沐雨,潮涨便驾舟出发,潮停就撒网捕鱼,潮落即放歌回家。
贫穷自在,远离红尘。
3.穷则独善其身。
人生既然不得志,那就抛却红尘,独守淡泊,亲近自然,渔樵余生。
【解析】1.考查对词和传说的认识。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词没有题目,只有词牌名,一般用词的开头几个字作为题目,故本词的词牌名是“鹊桥仙”;民间传说鹊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故本词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有关。
2.考查对词的内容的理解。
由词的最后一句“我自是无名渔父”可知“我”的身份为渔夫;由“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去”可知,“我”的生活状况: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意思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的意思“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作品《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其古诗全文如下: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守边。
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原想一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赏析】这首词是陆游晚年的作品。
下面是资深教育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孔子学院澳方院长、澳洲国立等大学博导史双元先生对此词的赏析。
积贫积弱,日见窘迫OrG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陆游《诉衷情》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陆游《诉衷情》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17] ,匹马戍梁州 [18] 。
关河梦断何处 [19] ?尘暗旧貂裘 [20] 。
胡未灭,鬓先秋 [21]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22] ,身老沧洲 [23] !注释:[17]万里觅封侯:东汉时,有相士为班超相面,说他“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18]戍梁州:守卫梁州。
梁州,古九州之一,在今陕西汉中一带。
戍,守卫。
[19]关河:函谷关和黄河,后指关塞河山险要之地。
[20]尘暗旧貂裘:形容壮志未酬,境遇落拓。
《战国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21]鬓先秋:鬓发斑白,如被秋霜。
[22]天山:泛指边塞征战之地的高山。
[23]沧洲:犹言水滨,指隐居者遁迹之处。
译文:想当年,我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而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
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
谁能想到我这一辈子,心里想着在边疆杀敌,身子却只能老死于沧洲。
评析:陆游四十八岁时,应四川宣抚使王炎召,到西北前线的南郑(汉中)身着戎装,曾参与行军,抗击金兵。
此词即以追忆昔日戎马生涯总起,感慨今日年迈体衰,徒有报国壮志,而不得见用,情感也由悲壮顿入苍凉。
词中用典使事,浑如不觉,作者驱笔使辞之伟力,可见一斑。
词中“万里”与“匹马”,貂裘昔日之华美与而今的敝旧,胡未灭而鬓先秋,心在天山身却在沧洲,隐相反衬,故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官宦世家,以荫补登仕郎。
少有才名,试进士,为秦桧所忌,除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通判兴隆军事。
范成大帅蜀,以参议官佐幕成都。
嘉泰初,以韩侂胄荐,诏同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
诉衷情陆游原文及翻译注释

诉衷情陆游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
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沾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
如今,来自西北的入侵者胡人尚未消灭,而我渐渐变老,鬓发已白犹如秋霜,只能任由感伤的眼泪枉然淌流。
这一生谁能预料,心始终在西北前线抗敌,但人却一辈子老死在沧洲!注释:⑴诉衷情:词牌名。
此词双调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⑵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应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⑶戍(shù):守边。
梁州:《宋史·地理志》:“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治所在南郑。
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以上地名。
⑷关河:关塞、河流。
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
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梦断:梦醒。
⑸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⑹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
南宋词中多指金人。
此处指金入侵者。
⑺鬓:鬓发。
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
⑻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
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⑼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有“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句。
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赏析: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
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
词作此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
通过今昔对比。
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
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
语言明白晓畅。
用典自然。
不着痕迹。
不加雕饰。
如叹如诉。
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中文名,万里觅封侯。
拼音,wàn lǐ mì fēng hóu。
解释,奔赴疆场。
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比喻,历尽艰辛以求有所成就。
出处,宋·陆游《诉衷情》。
例句,他万里觅封侯。
现在终于有所成就。
史载。
词目:拼音:wàn lǐ mì fēng hóu解释:奔赴疆场。
典源。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57~班超字仲升。
扶风平陵人。
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
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
居家常执勤苦。
不耻劳辱。
有口辩。
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
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
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
犹当效傅介子。
张骞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
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
曰:「祭酒。
先帝重元元之命。
惮兵役之兴。
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窴以西。
超遂逾葱领。
迄县度。
出入二十二年。
莫不宾从。
改立其王。
而绥其
人。
不动中国。
不烦戎士。
得远夷之和。
同异俗之心。
而致天诛。
蠲宿耻。
以报将士之雠。
司马法曰:『赏不逾月。
欲人速为善之利也。
』其封超为定远侯。
邑千户。
」。
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
可是他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劳苦受辱为耻。
他广阅书传,很有口才。
永平五年,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一同到洛阳。
他家里很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
因此长时间工作劳苦,曾放下工作投笔叹道:“大丈夫没有其他壮志大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
张骞,立功于异域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从事笔砚的工作呢?”同事们都取笑他。
班超说:“小子们怎么知道壮士的志气呢?”后来,他到看相的那里去看相,看相的说“:先生,您不过是布衣之士罢了,可是将来必定封侯于万里之外。
”班超询问他的形状,看相的说:“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侯的相貌啊。
”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对显宗说:“他在给官府抄书,得点钱来供养老母。
”显宗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后来,班超因有过失而罢了官。
……第二年,皇帝下诏令说:“过去匈奴独霸西域,侵犯河西,永平末年,白天也要把城门关起来。
先帝深深怜悯边疆老百姓遭受盗寇的祸害,就命令将帅出击右地,攻破白山,进军蒲类,攻取车师,其他定居的城郭诸围都震慑响应,于
是开辟了西域,设置了都护。
可是惟独焉耆王舜,舜的儿子忠,叛逆不道,倚仗他们国家的险阻,杀死都护和吏士,先帝重视黎民百姓的生命
安全,不想大动干戈,所以派遣军司马班超安抚于蜫以西诸国。
于是班超越过葱岭,到达县度山,出入二十二年,莫有谁不服从的。
班超改立各国国王,安抚其人民。
不惊动中国,不派遣军队,而使远夷和睦,异族同心,达到了施行讨伐,洗雪旧耻,替将士报仇雪恨的目的。
《司马法》记载‘:赏赐不超过一个月,是要让人们看以为善的好处’。
现在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
”班超自觉久居偏远的异地,年老了,思念故国。
班超早年家贫。
为官佣书。
尝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
犹当效傅介子。
张骞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
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后奉使西域。
立功。
封定远侯。
后遂以“万里觅封侯”奔赴疆场。
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今比喻历尽艰辛以求有所成就。
史载
例句:这么多年来,他历尽了千辛万苦,万里觅封侯,现在终于有所成就了。
典源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梁列传·班超〉~57~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闲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其后行诣相者,曰:「祭酒,布衣诸生耳,而当封侯万里之外。
」超问其状。
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
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明年,下诏曰:「往者匈奴独擅西域,寇盗河西,永平之末,城门昼闭。
先帝深悯边萌婴罗寇害,乃命将帅击右地,破白山,临蒲类,取车师,城郭诸国震慑响应,遂开西域,置都护。
而焉耆王舜、舜子忠独谋悖逆,持其险隘,覆没都护,并及吏士。
先帝重元元之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窴以西。
超遂逾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
改立其王,而绥其人。
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雠。
司马法曰:『赏不逾月,欲人速为善之利也。
』其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
」[1]
翻译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
可是他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劳苦受辱为耻。
他广阅书传,很有口才。
永平五年(63),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一同到洛阳。
他家里很贫困,常为官家雇用抄书,以其所得来供养母亲。
因此长时间工作劳苦,曾放下工作投笔叹道:“大丈夫没有其他壮志大略,还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于异域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从事笔砚的工作呢?”同事们都取笑他。
班超说:“小子们怎么知道壮士的志气呢?”后来,他到看相的那里去看相,看相的说“:先生,您不过是布衣之士罢了,可是将来必定封侯于万里之外。
”班超询问他的形状,看相的说:“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
是万里侯的相貌啊。
”过了很久,显宗问班固:“你的弟弟在哪儿?”班固对显宗说:“他在给官府抄书,得点钱来供养老母。
”显宗就任命班超为兰台令史。
后来,班超因有过失而罢了官。
……第二年,皇帝下诏令说:“过去匈奴独霸西域,侵犯河西,永平末年,白天也要把城门关起来。
先帝深深怜悯边疆老百姓遭受盗寇的祸害,就命令将帅出击右地,攻破白山,进军蒲类,攻取车师,其他定居的城郭诸围都震慑响应,于是开辟了西域,设置了都护。
可是惟独焉耆王舜,舜的儿子忠,叛逆不道,倚仗他们国家的险阻,杀死都护和吏士,先帝重视黎民百姓的生命安全,不想大动干戈,所以派遣军司马班超安抚于蜫以西诸国。
于是班超越过葱岭,到达县度山,出入二十二年,莫有谁不服从的。
班超改立各国国王,安抚其人民。
不惊动中国,不派遣军队,而使远夷和睦,异族同心,达到了施行讨伐,洗雪旧耻,替将士报仇雪恨的目的。
《司马法》记载‘:赏赐不超过一个月,是要让人们看以为善的好处’。
现在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
”班超自觉久居偏远的异地,年老了,思念故国。
[2]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