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节日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节日的起源形成差异
春节
清明节
复活节
情人节
中国: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中认识了自 然时序的复杂规律, 总结出四时、二十四节 气,
西方:起源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复活节( 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 、万圣节( 纪 念教会所有圣人) 、圣诞节( 基督教纪念耶 稣诞生)
中西方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春节的习俗,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 鞭炮, 舞狮子…
外国新年:当大钟敲响12下, 优美的乐曲 奏响, 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 人们通宵 达旦地庆祝。
• 中国 团圆、招财进宝、年年高升 各时期节日有不同代表性的食物
• 西方 祷告、向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报告佳音,福星高照 大吉大利
中西方在宴席上体现的性格差异
中方:团团围坐,宴席要用圆桌,相互尊重,相互礼让
西方:聚会形式
中西节日文化差异之服装的色
中国:红色, 是我国文化中的崇尚色 象征美丽、漂亮, 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
西方:白色高雅、纯洁, 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 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
大家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喜庆、纪念和团聚的时刻。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其中中西方节日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节日庆祝形式、传统食物和重要意义等方面探讨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
首先,中西方在节日的庆祝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许多节日都有固定的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赏花灯等。
而中秋节则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仪式。
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节日庆祝形式更加多样化。
在西方,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家中装饰圣诞树,送礼物给亲朋好友,举办圣诞派对等。
复活节也是重要的节日,人们通常会给彩蛋并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除此之外,西方还有许多独特的节日,如万圣节、感恩节、独立日等,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庆祝仪式和活动。
其次,在传统节日的食物方面,中西方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节日的食物与节日的意义密切相关。
例如,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有饺子、年糕、汤圆等。
饺子代表着团圆、团结,是春节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中秋节则以月饼为代表,有多种口味和形状,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此外,清明节有清明粿、踏青等,端午节有粽子等传统食品。
而在西方,节日的食物通常没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但在庆祝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在圣诞节,人们会准备火鸡、浆果布丁、姜饼等传统食物。
在复活节,孩子们通常会参与彩蛋装饰和寻找彩蛋的活动,同时还会享用兔子形状的巧克力和糖果。
感恩节的重要食物是烤火鸡、南瓜派和蔓越莓酱等。
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食物,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是庆祝节日的重要方式。
而在西方,节日更多的是与宗教和历史事件有关。
例如,圣诞节是基督教救主耶稣诞辰的纪念日,复活节是基督教耶稣复活的纪念日。
感恩节则是美国的传统节日,纪念欧洲移民和美洲土著人的和谐相处。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到,而其中一大方面就是节日文化。
中西方节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节日起源、内容、庆祝方式以及象征意义上。
以下将介绍一些典型的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节日的起源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例如春节和清明节等。
这些节日起源于古代的宗教和农耕文化,是对祖先的感恩和祭拜。
而在西方,很多节日起源于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教。
例如圣诞节和复活节等节日都与耶稣的诞生和复活有关。
因此,中西方节日的起源根源于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
其次,中西方节日的内容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很多节日都和家庭团聚、亲情、友情有关。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互相拜访亲友,共度团圆时刻。
而在西方,很多节日更加注重个人和社交活动。
例如西方的情人节,人们会互赠礼物,表达爱意;感恩节则是家人欢聚一堂,共进丰盛的晚餐。
因此,中西方节日的内容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第三,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有差异。
在中国,很多节日都有特定的习俗和仪式。
例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包饺子等活动;在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寄托哀思和思念。
而在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更加多样化。
例如在圣诞节,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用圣诞袜装饰家中等;在复活节,人们会参加彩蛋寻找活动、举行复活节狂欢派对等。
所以,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文化中的传统和习俗。
最后,中西方节日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有美好的象征意义。
例如春节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新的希望;清明节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悼念。
而在西方,很多节日都有特定的象征物和意义。
例如圣诞节的圣诞树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复活节的彩蛋象征着新生和重生。
因此,中西方的节日象征意义不同,反映了不同文化中的特有信仰和价值观。
总之,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体现在节日的起源、内容、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上。
浅析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中西方节日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这表现在节日的意义、庆祝方式、传统习俗等方面。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历史背景、信仰体系的差异,也体现了中西方人民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节日的意义、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三个方面对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进行浅析。
首先,中西方节日文化在节日的意义上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国家,节日被视为庆祝、放松和享受的机会。
例如,圣诞节被西方文化认为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互相赠礼、举行晚宴、装饰圣诞树等,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而在中国,节日则更多地强调团圆和传统文化。
比如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主要作为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度佳节,祭祀祖先,而非像西方国家那样举办大型庆祝活动。
其次,中西方节日文化在庆祝方式上也有很大不同。
在西方国家,节日庆祝方式多样,例如大规模的游行、狂欢节、焰火表演等,使得节日充满热闹和喜庆的气氛。
而在中国,节日庆祝方式更注重传统习俗和仪式的保持。
例如,清明节人们会扫墓祭祖,端午节会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会赏月、吃月饼等。
以春节为例,中国人会贴对联、做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等,张灯结彩,到处弥漫着喜庆的气氛。
总之,中西方的庆祝方式体现了各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最后,中西方节日文化在传统习俗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许多节日习俗都与宗教信仰有关。
例如复活节,人们会进行献祭和彩蛋活动,象征着新生和复苏。
而在中国,传统习俗更加强调尊敬和传承。
例如,重阳节人们会登高、赏菊、佩戴菊花等,传承孔子等古代文化名人的尊敬之情;元宵节人们会进行猜灯谜、吃汤圆等活动,寓意团圆和美好的未来。
传统习俗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的宗教信仰、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西方节日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在节日的意义、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等方面。
这种差异不仅源于地域、历史和宗教等差异,也与中西方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关。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传统节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红色, 是我国文化中的崇尚色。红色源于太阳, 古人认为“日至而万物生”( 《淮南子·天文训》) , 阳光下万物繁茂,生机勃勃, 令人振奋。我们的祖先在祭、祈过程中,对阳光有一种本能的依恋和崇拜, 红色的喜庆和吉祥之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 男娶女嫁时贴大红“喜”字。它还象征美丽、漂亮, 如指女子盛妆为“红妆”。西方文化中的红色, 原是一个贬义的词, 是“火”与“血”的联想, 它象征残暴, 流血。白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是个禁忌词, 常用于丧葬礼中。而西方, 白色的象征意义着眼于其本身色彩, 如新下的雪、新鲜牛奶等。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 所以它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不同文化之间的颜色象征意义都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 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国际交往中, 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 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本文通过以上对中西传统节日映射出的文化差异的比较, 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充分认识西方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克服文化差异, 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产生, 在沟通过程中达到更有效的融合, 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一个窗口。
三、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之饮食差异比较
中西传统节日中的饮食特点也有显著的差异。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是趋于感性的, 讲究色、香、味俱全。尤其是节日性美食,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食品以区别其他的节日。春节是个祥和的节日, 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离家在外的人, 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除夕晚上, 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夜、守岁, 欢聚酣饮, 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 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 “和”字就是“合”; 饺子的饺和交谐音, “合”和“交”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此外, 饺子因为形似元宝, 过年时吃饺子, 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 甜甜的粘粘的年糕, 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 步步高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 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而西方的饮食则是趋于理性的, 他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因此, 有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 KFC, McDonald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 且营养良好。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都有庆祝节日的传统。
但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节日习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节日有哪些不同之处:一、时间及日期1.中国的春节是根据阴历来确定的,每年日期都不一样。
而其他国家的节日大多是根据阳历来确定的,日期比较固定。
2.西方的节日通常是以节气演化而成的,例如圣诞节是阳历的12月25日。
而中国的节日大多是以自然现象为关键,例如春节是冬至之后的第一个月圆夜晚。
二、意义与象征1.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有丰富的意义,如春节意味着迎新年、团圆等。
且节日中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象征符号,例如春节的红色代表吉祥,饺子代表财富等。
2.其他国家的节日象征意义比较简单。
例如圣诞节的代表色是绿色和红色,而象征意义则主要是庆祝耶稣诞生。
三、文化差异1.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节日有很深刻的理解和涵义,多数节日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如清明节,是中国人纪念祖先的重要节日。
2.西方国家的节日与宗教、历史有关,但与各国文化关系不太紧密。
如复活节,西方是因为纪念耶稣的复活而庆祝,但复活节大兔子、彩蛋等元素,就与西方文化没有太大的关联。
四、庆祝方式1.中国的节日往往是以家庭为单位庆祝,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此外,各地还会有特色活动、习俗,如广东的打马球、四川的吃火锅等。
2.西方的节日往往有慈善和社交活动,和家人一起庆祝也是重要的一环。
例如圣诞节,家中会点燃香桶,整理食物,或者去教堂参加活动。
在美国,感恩节是一家人团聚的节日,人们会在当天吃火鸡晚餐。
五、食品文化1.中国传统节日里,吃特定的食品是一个重要的传统。
如春节要吃饺子、年糕,中秋节要吃月饼等。
2.西方国家的节日没有像中国那样吃特定的食品的习俗,但某些食物在特定的节日里也会被大量消费。
如在美国的感恩节,人们会烤火鸡、吃洋葱烤土豆泥等传统食品。
结语:虽然各个国家的节日不尽相同,但人们庆祝节日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 希望通过喜庆和传统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中美传统节日差异总结介绍
中美节日风俗以旖旎的风情和独特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美传统节日差异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一、中美文化节日风俗以旖旎的风情和独特的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着民族的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它包涵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养的结果和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
节日习俗浅显易见,易于表现,而民族精神则深嵌于各种表象之下。
二、中美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1中国传统节日时序构成规律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中农耕文明的主导地位,较清晰地记录了历史轨迹;而美国节日时序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性的回归。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
美国的节日主要有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以及马丁路德日、华盛顿诞辰日、林肯诞辰日、烈士日、国庆节、哥伦布日、退伍军人节等。
一方面主要为纪念基督教中的神,另一方面为纪念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至尊人物,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艺复兴之后对人性的回归。
美国工业、畜牧业发达,喜好迁移的生活使他们追寻内心的安宁,注重宗教活动,尤其是基督教。
基督教的节日几乎贯穿一年的始终,基督教文化将美国节庆连为一体。
2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而美国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一元神论宗教文化特征。
中国早期的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以自然崇拜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习惯势力的基础之上,有异于西方古代的神本主义及近代的人本主义,其基本的哲学理念与理想的希望值是主张神灵与人二者之间相互的协调与平衡,即所谓“天人合一”。
如七夕节观星,人在宇宙中,企盼天上人间共美好;中秋节观天赏月,天上人间共享团圆;重阳登高望远,天高地厚,秋高气爽,天人和谐。
中西方节日分析对比
中西方节日分析对比首先,中西方节日的历史背景不同。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农耕时代,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这个节日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和祭祖文化色彩。
而圣诞节则是西方基督教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庆祝耶稣基督的出生。
圣诞节起源于公元4世纪的罗马帝国,通过基督教的传播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庆祝活动。
情人节起源于古罗马时代,8世纪时圣瓦伦丁被认为是它的守护神,因此被称为圣瓦伦丁节。
而感恩节则是美国的传统节日,纪念并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和祝福。
其次,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不同。
春节通常会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包括放鞭炮、挂红灯笼、贴年画、舞龙舞狮、亲朋好友相聚共进年夜饭等。
除夕夜的除夕晚会也是春节期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则包括装饰圣诞树、互赠礼物、唱圣诞颂歌以及参加宗教仪式等。
情人节主要是情侣之间的节日,人们会互赠礼物、送花、走亲近的互动以及晚餐约会等。
感恩节则是与家人团聚,共进丰盛的感恩大餐,并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激之情。
第三,中西方节日的象征物和寓意不同。
在春节中,红色被视为吉祥和幸运的颜色,代表了热闹、喜庆和团圆。
红包和福字都是常见的春节象征物,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而在圣诞节中,圣诞树被认为是节日的象征,代表着繁荣和希望。
装饰物如圣诞袜、铃铛、雪花和星星等也是常见的象征物。
情人节的象征物主要是花朵,尤其是玫瑰花,象征着爱情和浪漫。
感恩节则以丰收的食物和火鸡为象征,强调感谢和分享的精神。
最后,中西方节日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不同。
春节强调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人们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同度过佳节。
圣诞节则更加注重友情和慈善,人们会互赠礼物,并关注弱势群体的福利。
情人节则突出爱情和浪漫,是情侣之间的重要日子。
感恩节则是让人们反思和感谢,学会珍惜并分享身边的一切。
综上所述,中西方节日有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历史背景、庆祝方式、象征物和寓意还是价值取向上都存在不同。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增加了人们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交流的机会。
中西方传统节日
中西方传统节日节日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松身心,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更是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展示。
中西方传统节日各具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中国传统节日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此时,亲人们会聚在一起,并共同享受美食,如饺子、鱼和年糕等。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贴春联,挂红灯笼,舞龙舞狮和放烟花爆竹等。
2. 中秋节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人对于丰收的庆祝。
在这一天,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并欣赏传统舞蹈表演,如花灯和龙舞等等。
中秋节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时刻,人们会许下心愿,祈求幸福和团圆。
3. 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
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进行比赛,并且参与许多体育活动,如踏青和登山等。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活动,就是挂菖蒲和艾叶,以驱除邪恶的精灵。
二、西方传统节日1. 圣诞节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盛大的节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在这一天,家庭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并享受美食,如烤火鸡和布丁等。
人们也会参加教堂举办的庆祝活动,合唱圣诞颂歌,传统的圣诞老人也会带着礼物拜访孩子们。
2. 感恩节感恩节是西方国家的家庭和团圆的节日,庆祝丰收的季节。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一起准备丰盛的晚餐,并向亲朋好友表示感激之情。
感恩节还有一个传统活动,就是看橄榄球比赛,这被视为家庭成员欢聚一堂的标志。
3. 复活节复活节是庆祝耶稣基督复活的节日,被认为是西方最重要的基督教节日之一。
在复活节期间,人们会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并且赠送彩蛋和兔子形状的巧克力。
复活节还是家庭聚餐的时刻,传统的食物有烤羊肉和彩蛋等。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中西方传统节日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是庆祝特定的历史或宗教事件,都是家庭欢聚的时刻,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和享用美食。
然而,它们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庆的异同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庆的异同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庆是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庆祝活动,它们在时间、习俗、意义以及庆祝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异同。
本文将从时间、习俗、意义和庆祝方式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庆进行比较。
一、时间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根据农历来确定的。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的,因此农历的时间和阳历的时间会有差异。
而西方节庆则是按照阳历日期来确定的,比如圣诞节就是在每年的12月25日。
二、习俗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
以春节为例,庙会、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习俗都是不可或缺的。
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往往和历史、宗教或传说相关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西方节庆的习俗则更加多元化,比如圣诞节会有圣诞树、圣诞老人、礼物交换等习俗。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西方节庆习俗也有所不同。
三、意义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庆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与家庭团聚、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等传统价值观念相关联。
比如中秋节是为了庆祝丰收和团圆,清明节是为了祭祀祖先和纪念逝去的亲人。
西方节庆的意义更加多样化,有的是宗教节日,比如复活节和圣诞节,有的是民俗节庆,比如万圣节和情人节,还有一些是国家纪念日,比如美国的独立日。
四、庆祝方式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庆的庆祝方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往往注重家庭聚会,家人团聚是重要的庆祝方式。
此外,还有一些文化活动,如舞龙舞狮和焰火表演等。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特别的饮食和穿着,如吃汤圆、腊肉和穿着新衣服等。
而西方节庆强调社交和互动,人们会举办派对、送礼物和进行街头游行等活动。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庆在时间、习俗、意义和庆祝方式方面有许多异同。
两种传统文化在庆祝活动中都体现了人们追求团结、祈福和表达情感的需求,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它们在细节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无论是传统的中国节日还是西方的节庆活动,它们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存的传统文化精神。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
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的区别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与西方国家的节日以及庆典有着很大的不同。
虽然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庆典方式和习俗,但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在内容、庆祝方式和意义上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与农历联系在一起,它们采用的是中国的农历日历,而不是西方国家所使用的阳历。
这导致中国的节日日期在阳历上会有所浮动,而西方国家的节日则固定在阳历上的特定日期。
这是中国节日与西方国家节日第一个显著的区别之一。
其次,中国的节日庆祝活动通常与家庭聚会和亲情有关。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回到他们的家乡与家人团圆,并共进团圆饭。
而西方的节日则更加强调社交活动和庆典,例如圣诞节,人们会与朋友和亲人一起庆祝,举行派对和交换礼物。
这代表了中国节日与西方国家节日第二个区别。
第三,中国节日的传统庆祝活动通常与特定的习俗和仪式相关。
例如,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和挂菖蒲等,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而西方国家的节日庆祝活动则更加多样化,没有特定的仪式和习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文化背景来庆祝节日。
此外,中国的节日通常会有一定的宗教或文化意义。
例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业节日,也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团聚日,同时也与嫦娥奔月的传说相关。
然而,西方国家的节日通常不具备宗教或文化背景,它们更多地与历史事件或特定的人物相关。
例如,美国的独立日是为了庆祝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
最后,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与农耕文化和自然周期有关。
比如,春节庆祝的是新年和春耕的到来,而且庆祝活动通常与农业劳动的开始和结束相关。
而在西方国家,节日庆典往往与季节和天气变化有关,例如感恩节通常在秋季,庆祝丰收和对上天的感谢。
综上所述,中国的节日和西方国家的节日在内容、庆祝方式和意义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节日与农历相关,注重家庭聚会和亲情,有特定的习俗和宗教或文化意义。
中西方节日差异
• 历史学家根据《圣经》和先进以色列人逾 越节的日期,推算出在春分日(3月21日) 之后月满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就是《圣经》 中讲到耶稣复活的日子。由于每年的春分 日都不固定,所以每年的复活节的具体日 期也是不确定的。但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 4月25日之间。
你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 还是外国的呢?
然而,暴政禁止不了爱情。就在暴君的国都里, 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Valentine。 他不忍看到一对对伴侣就这样生离死别,于是为 前来请求帮助的情侣秘密地主持上帝的结婚典礼。 一时间,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整个国度传开, 更多的情侣秘密地赶来请求修士的帮助。但是, 事情很快还是被暴君知晓了,于是他再一次显示 了残暴面目——将修士打进大牢,最终折磨致死。 修士死的那一天是2月14日.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敢 于与暴君斗争的人,渐渐地使得2月14日成为一 个节日---Valentine’s day,是情人节
寒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 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 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 有墓祭。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 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 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 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 衣”。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 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国重要 的“时年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 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 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 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 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 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 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
祭灶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摆设灶糖,送老灶爷上天,并让其“上天言好事,下 界保平安。”以求来年合家平安。正月初一早上请回灶爷,“腊月二十三日 去,新春初一五更来。”
除夕
全家团聚守岁,又称“熬福”,睡得越晚,来年越有福。
重阳节
在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 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 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 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 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 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夕。正月十五晚上观灯,十五、十六两天有各项 民间娱乐活动。家中用白面蒸出形似长虫、刺猬、口袋和枣山等 大型蒸馍,象征来年好收成。
清明节
群众性的祭扫祖坟的活动。在坟头烧纸,挂白纸条,以招幡扬魂。
端午节
俗称五月端午。家家门头插艾草,儿童戴香囊,脖子、手脖、脚脖系五彩线。 日出前取河水洗脸,吃粽子。
Halloween 万圣节
西方传统节日——鬼节。传说中所有的鬼在当天会来到人间…人们 为吓唬大鬼小鬼,把自己也打扮成各种鬼模样,以避免被鬼抓走。 万圣节是国外的习俗庆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家会挨家挨户 要糖吃,不给糖吃就捣蛋,这个最受孩子们喜爱。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每逢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国人民便迎来了自己最重要的传统民俗 节日——感恩节。这个节日始于1621年秋天,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 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 这一习俗就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 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届时,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 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节日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共同的文化遗产,也是彰显文化特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在于其文化传承的不同背景,因此在形式、内容、庆祝方式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庆祝方式、习俗传承等三个方面谈一下它们的差异。
一、历史背景的差异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不同,反映了各自特定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东方文化中,节日起源于祭祀活动,传统的节日与人们的精神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时候,中国人民主要信仰儒教、道教、佛教三大宗教,其中的一些重要节日就形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西方节日的起源主要是基督教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节日,后来随着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农业时代节令不同,每年的季节变化所带来的不同风貌逐渐形成了西方的一些传统节日,如情人节、万圣节等。
二、庆祝方式的差异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主要有祭祀祖先、赛龙舟、放烟火、掉颗糖花等活动。
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就是看花灯、吃汤圆等。
看灯会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代表性的节日庆祝方式,灯会有纸灯、玻璃灯、花灯、河灯等等。
吃汤圆则是对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完整体现。
而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则主要是家庭团聚、互赠礼物、舞蹈表演等。
例如圣诞节,人们会在家里装饰圣诞树、吃火鸡宴、交换礼物等活动。
很多西方节日也会有花店、甜品店的促销活动,让各个年龄层的人们欢度节日,增强人际关系。
三、习俗传承的差异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传承方式也不尽相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传承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传承来培养后代,父母会传给孩子包饺子、挂红灯、放鞭炮、串门、看龙舟赛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习俗。
而在西方,由于家庭文化的转变、群体的流动及知识的积累,传统节日的习俗传承方式就较少依靠家庭而转向学校和社会机构了。
而传承节日的媒介也有所不同,中国的传统节日广泛地应用于影视、文艺、绘画等文化领域,经久不衰。
而西方节日的习俗则积极运用于制作卡片、采购礼物、赠送花束等,通过市场等途径来推广。
中西方节日习俗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节日习俗的对比分析节日是人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习俗也有着巨大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方节日习俗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首先,中西方在节日的追求上有所不同。
在西方,节日通常强调个人的快乐与享受,强调个体主义。
例如圣诞节,西方人会通过给亲友送礼物、享用美食以及举行派对来庆祝。
而在中国,传统节日更加注重家庭与社区的团聚,强调集体意识与亲情。
例如春节,中国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一起吃饭、互相赠送红包。
这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模式。
其次,中西方在节日的庆祝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西方,节日通常会有具体的日期和仪式。
例如,圣诞节会在12月25日,人们会在这一天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等。
而在中国,传统节日通常有固定的日期,但庆祝的时间却较长。
例如春节,一般从除夕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包括放鞭炮、贴春联、舞狮子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时间的认知和重视的不同。
此外,中西方在食物方面的节日习俗也有所差异。
在西方,节日通常会有特定的食物与之相关。
例如,圣诞节时,人们会吃火鸡、布丁等传统美食。
而在中国,传统节日也有特定的食物,例如春节时会吃饺子、年糕等。
但与西方不同的是,在中国,食物更加注重象征意义,如饺子寓意团圆,年糕寓意步步高升。
而在西方,食物更多的是一种享受和庆祝的方式,较少涉及象征意义。
此外,中西方在节日礼仪方面也有所差异。
在西方,节日礼仪通常较为庄重和谨慎。
例如,过圣诞节时,人们会互寄贺卡,庆祝新年时,会互相祝福。
而在中国,节日礼仪更加热烈随意。
例如春节期间,中国人会亲口互相祝福,互相道贺。
这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中对待他人的态度与礼仪的不同。
最后,中西方在节日习俗的起源上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节日通常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宗教意义。
例如,圣诞节作为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庆祝的是耶稣的诞生。
而在中国,节日习俗的起源更多与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相关。
例如,中秋节庆祝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端午节庆祝的是屈原的爱国精神。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节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带来欢乐和喜悦,也是传承文化的
重要方式。
但是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中
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
一、节日的起源
中西方的节日起源不同。
中国的节日源于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如春节、清明节、端
午节、中秋节等都与农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西方节日则大多源于宗教信仰,如圣诞节、
复活节、感恩节等。
二、节日的时间
中西方的节日时间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日期来确定的,例如春节
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点。
而西方节日则大多是以公历日期来确定的,如圣诞节是在每年
的12月25日。
三、节日的庆祝方式
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重视家庭为主,大多数人都
会回家团聚,并进行一些传统活动,例如贴春联、包饺子、放烟花等。
而西方人则更注重
社交方面,一些节日如万圣节、情人节等则更多是为了和朋友聚会、交流感情。
四、节日的文化意义
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有着不同的意义体现。
中国的节日文化中更多的是强调家庭和谐、
亲情友情、感恩和传统文化等方面。
在西方,节日文化也承载了宗教信仰的内容,例如圣
诞节的重要含义是庆祝耶稣的诞生。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在起源、时间、庆祝方式和文化意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但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坚持传统文化同时也融合新文化,让节日文化更加多
元化和丰富化,体现出我们丰富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节日方面文化差异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其中节日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方面。
节日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文化,反映了其价值观、信
仰体系、历史传统等。
中西方在节日方面有许多差异,以下是其中一些主
要差异的比较。
首先,中西方的节日起源不同。
中西方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不同的文化
和历史背景。
中国的节日多与农业社会相关,例如春节、清明节等,这些
节日与农历和农作息息息相关。
而西方的节日则更多基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例如圣诞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与基督教的重要事件相关。
其次,中西方的节日庆祝方式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注重家
庭团聚,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享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此外,人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打糍粑球等。
而
西方的节日庆祝方式更加个人化和社交化,例如圣诞节期间,人们会互赠
礼物、进行家庭聚餐,还有圣诞老人的形象出现。
此外,还有许多公共活动,如圣诞市场、音乐会等。
最后,中西方的节日氛围不同。
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更加热闹喜庆,
通常伴随着舞狮、放鞭炮、赏花灯等庆祝活动。
而西方的节日氛围更加温
馨浪漫,例如在圣诞节期间,人们会点亮圣诞树,装饰房屋,并在家中播
放节日音乐。
综上所述,中西方在节日方面存在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
化在价值观、信仰体系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不同。
通过了解和比较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文化交流
与理解。
浅谈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节日的起源、内涵、庆祝形式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出了不同文化中对时间和生活的理解与态度,也体现了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宗教、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元宵节、圣诞节、感恩节和万圣节等节日入手,就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首先,元宵节和圣诞节是中西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在中国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在中国,人们会举行赏灯、猜灯谜等庆祝活动,还有元宵汤圆、舞狮子等传统习俗。
而在西方,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纪念耶稣的诞生。
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包括送礼物、装饰圣诞树、举办合唱团和舞会等。
这两个节日的不同之处在于元宵节更加注重传统的家庭团聚和寓意深远,而圣诞节强调更多的是商业化和欢庆的氛围。
其次,感恩节和万圣节是中西方文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感恩节早在17世纪就由美国的早期移民所建立,是一种感谢上天的节日。
美国人会在感恩节这一天与家人聚餐,分享感恩的心情。
而在中国,没有类似的传统节日,但是有类似的文化活动,例如,双11国际购物节,人们会购买物品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
相比之下,万圣节在西方更具有独特的特色。
源自于古代凯尔特人的庆祝祭典,万圣节在现代被赋予了鬼怪、骷髅和南瓜灯等元素,人们会化妆成各种各样的鬼怪形象,进行“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
这一节日在西方被广泛庆祝,而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普及。
此外,中西方节日庆祝形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中国,节日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尊重,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重视亲情和家庭团聚。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会尽可能回家与家人团聚,感受亲情和浓厚的人情味。
而在西方,节日更加注重社交和欢庆,许多节日的庆祝活动都是社区性的,人们可以与邻居和朋友一起庆祝节日,增进友谊和社交活动。
例如,美国的独立日,人们会在公园举办烟火表演和集会,人们可以在这一天一起享受户外活动和美食,增加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其它社交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鬼节习俗
西方国家的万圣节
万圣节: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 “万 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 一夜,所以也叫“鬼节”。据说,早在公元前,住在英伦三岛、爱尔兰、法 国一带的凯尔特人每逢10月31日都要为残废和黑暗之神举行庆祝活动。这一 天晚上,他们预备了许多美味佳肴,让善良的鬼来吃,还有旷野的山丘上燃 起篝火,让明亮的火焰招来善鬼,驱走恶魔。这可能是鬼节的最早形式了。 后来,“鬼节”又与基督教相结合,成为圣徒们的一个传统节日,并改称为 “万圣节”,时间定于每年的11月1日。以后,这一节日逐渐从欧洲传入北 美及世界其他一些地区。这一天不论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尽其所能的作怪, 而不会招致异样的眼光。大部份的家庭会在院子里摆上几棵南瓜或是和真人 一般高的稻草人,并且在窗户上装饰小小的南瓜灯或是挂上一副骷髅;有些 人也会在前门上方挂些蜘蛛网。爱热闹或是有年轻人在家的家庭则会举办化 妆舞会,或是将家里装饰成鬼屋!当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 颜六色的衣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他们有的披上漆黑的长衫,骑着魔帚, 扮作女巫;有的裹上白床单装鬼;有的戴上画有骷髅旗的帽子扮成海盗;不 少孩子手中还提有一盏南瓜做成的灯在月光照耀下,他们来到邻居家门前, 威吓般地喊着"Trick or Treat"(恶作剧还是请客),如果有人不用糖果、零 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有时就把人家门上的拉手涂上东西,或把别人 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都非常乐 於款待这些天真浪漫的小客人。所以当夜色消逝时,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 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回到家里。
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圣诞节: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彌撒”的缩写。彌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 式。耶诞节是一个宗节我们把它当作耶苏的诞辰來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交 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与春节一样圣 诞节也表示新的一年即将到来。12月25日这一天,各教会都会分别举行崇拜仪 式。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撤,新教举行圣诞礼拜。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 从午夜零点就开始。除崇拜仪式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如 圣诞PARTY: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种 歌样PARTY。一种友情,亲情,爱情聚会的好时光。戴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 说说大家的圣诞愿望。圣诞大餐:圣诞节作为一个隆重庆祝节日,不能少了好 吃美味食品。圣诞节火鸡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当然还有姜饼、糖果等等了。 圣诞卡: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 “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的祝愿的话。报佳音:圣诞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 晨。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 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 降生的喜讯。圣诞树: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 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 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 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圣诞老人:当然是圣诞节的 主角了。据说他原是小亚细亚每拉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 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 方面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 前。所以,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父母把给孩子的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圣诞夜 时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第二天,孩子们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头上寻找 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如今,圣诞老人已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不仅是过圣诞
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 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 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年 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 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 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 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 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 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 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 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 次形成高潮。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 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
节时不可缺少的人物,而且也是欢庆新年时不可缺少的人物。
圣诞节习俗
中国的鬼节与西方国家的万圣节
• 鬼节:中国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 清明,又称鬼节,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
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 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 •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 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 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 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 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西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日差异
中国的春节与西方国家的圣诞节
春节: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 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 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 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盆意是解放倒悬,来 自目莲救母的故事。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七月初一是“鬼门关”大开 的日子,从七月初一鬼门关开启起,到三十日鬼门关关闭这段日子里,阴间的无 主孤魂都会涌到阳间,徘徊于任何人迹可到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 七月里以诵经作法等事举行「普渡」以普遍超渡孤魂,恐防它们为祸社区,又 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 寒衣节(十月初一),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 烧。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