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过程与方法:1.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2.鼓励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设计:课内:抄写词语组织近义词填空课外:朗读课文四、教学课时: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情况。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2.简介作者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
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
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
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
请大家根据图想象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这篇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请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小女孩的命运。
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通过介绍安徒生的生平,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引出对本课的兴趣。
1.1.2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故事背景。
1.1.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贫困人民的命运。
二、知识点讲解2.1 故事情节理解2.1.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1.2 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强调重要事件。
2.1.3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检验理解程度。
2.2 人物分析2.2.1 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描述人物形象。
2.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2.3 学生举例说明人物在故事中的表现,进一步加深理解。
2.3 写作手法鉴赏2.3.1 学生发现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3.2 教师讲解这些写作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2.3.3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3.1.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停顿、语气等。
3.1.3 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朗读兴趣。
3.2 重点词句理解3.2.1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含义。
3.2.2 教师讲解难懂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2.3 学生运用词语造句,巩固学习成果。
3.3 课文讨论与思考3.3.1 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看法,交流心得。
3.3.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3.3 学生撰写心得体会,提升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1.2 学生能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写作手法。
4.1.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语文素养。
4.2.2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思维能力。
4.2.3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学生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如善良、爱心等。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适合六年级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故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掌握关键词汇和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3. 学会运用故事中的语言和文字技巧。
4. 培养学生爱劳动,关爱弱者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
2.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小黑板、图片等。
3. 学生用品: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展示和介绍《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入故事的氛围,并进行简单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故事的结局。
第二步:讲解主要词汇和词语(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和小黑板,依次呈现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词语。
2. 解释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练习:通过一些词语操练,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例如造句、对反义词等。
第三步:朗读课文(15分钟)1. 学生带着故事的背景和词语的理解,进行课文的朗读。
2. 分角色朗读:选取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小女孩和其他人物,进行课文的分角色朗读。
3. 提问:通过朗读后的课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步:分析文章结构(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结构,包括开始、发展和结尾。
2. 解释文章结构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五步:讨论故事的主题(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卖火柴的小女孩》所传达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思考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3. 班级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思维拓展。
第六步:活动与拓展(15分钟)1. 创作:要求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题材,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四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地合理想象。
3、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
课文有关课件。
【预习题纲】1、自由朗读课文,圈划出不懂的字、词或喜欢的词、句子,小组讨论解决不懂字词。
2、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课的作者是( )国作家( ),他的作品还有( )等。
(2)小女孩共几次擦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种事物?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年的大年夜你们是怎样过的?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虾等好菜,大家生活在这里是幸福的,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只要你认真学习,就知道小女孩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生字,师生正音。
2、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3、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完后完成一个练习:课文先写了小女孩_______,再写小女孩________,最后写小女孩_____。
课文就写了这样三部分内容,下面我请大家把课文分成三段,看谁分的又快又准确。
(1)悲惨生活(2)美好幻象(3)冻死街头三、重点研读课文第一段1、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课文第一段,下面我们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读后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2、我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第一大段,边读边思考,你是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并说说理由,前后桌之间可以讨论。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互动交流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讨论、分享、互助等方式,共同解决阅读和写作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写作实践,巩固提高
3.深入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果。
2.精讲细读,深入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关注学生对重点词语、成语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3.由此引入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简要介绍作者安徒生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成语和修辞手法,如“火光冲天”、“颤抖”、“拟人”等,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修辞技巧。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冷漠的过路人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并学会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进行叙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0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10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及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设计:一、导入:(大屏幕出示图片丑小鸭、拇指姑娘)它们是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它们吗?知道是谁笔下的形象吗?学生答。
那谁能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安徒生?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今天我们就随着这位童话大师的笔,走近这样的一位小姑娘,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在字准句顺的基础上,想一想安徒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读文,思考、汇报。
师:孩子,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答:可怜、悲惨等。
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啊,孩子,你从哪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快速浏览课文的14自然段,有了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举手说。
学生汇报:重点抓住大年夜:孩子,对于你来说大年夜意味着什么?可对于这个可怜的女孩来说呢?冷:从哪体会出了小女孩冷?学生答。
孩子,你感受到冷了吗?来,把这种冷读出来。
学生读。
饿。
家:是什么让这个小女孩有家不能回?学生答。
师:是的,现在,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只能蜷缩在墙角,伴着她的只有那一把没有卖出去的火柴。
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学生回答。
三、研读,情感升华:师:浏览下文,小女孩和你想要的一样吗?学生答。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对她的同情,再次走近这个小女孩,走进课文的余下部分,动笔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可以和小驵内的人交流交流。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14)_人教新课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能正确读生字、新词。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掌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凄惨,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3、认识虚实联合写法的表达方法,领会这样写的利处。
重难点: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掌握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凄惨,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二、教课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有关资料。
三、教课方法:1、情境教课法2、小组合作研究沟通法四、教课过程: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春节刚才过去,那么同学们的除夕夜是如何度过的?(生积极讲话)同学的除夕夜都很高兴,但是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女孩却在除夕夜冻死了。
今日,我们一同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作者。
丹麦作家,被誉为“童话之王”。
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海的女儿》。
2、字词。
指名读。
并重申要点字“兜”。
生察看构造,如何写的雅观正确。
师师范,生书控。
点名学生登台书写,其余在练习本书写。
你、并评论。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时间、地址、人物、因由、经过、结果)课文先写了小女孩,再写小女孩,最后写小女孩。
(明确:卖火柴,擦火柴,冻死了。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请同学们迅速阅读,并思虑:小女孩一共擦然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原由是什么?明确:第一次火炉严寒第二次烤鹅饥饿第三次圣诞树难过第四次奶奶孤单第五次飞走了难过、孤单师:这几个同学对全文把控能力不错,每人加一分。
谁联合板书谈谈小女孩是如何的一个人?(生各抒几见)(明确:悲惨、可怜)四、合作沟通,感觉可怜,唤起怜悯。
1、那文中的小女孩究竟如何可怜?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她的可怜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来研读“擦火柴”部分,边读边勾划要点句子,写一写你的领会。
(约 3 分钟)2、同桌沟通感觉。
3、小组报告。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并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关心。
4.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2. 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到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关心。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2. 相关背景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安徒生及其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
2.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生词和语句。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回顾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二、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关心。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穷苦人民。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穷苦人民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穷苦人民的作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3、认识贫富悬殊,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穷苦人民的不幸遭遇。
教学过程:一、启发激趣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的体裁是什么?学习的重点又是什么?2、介绍作者简况: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丹麦的安徒生及其他的一部经典之作――《卖火柴的小女孩》3、审题激趣: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启发激趣,让学生回忆本单元的学习方法――抓住关键的句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好本课作准备,同时向学生介绍作者简况,审题激趣,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新”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二、自读质疑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课文。
(精选学生的问题)小孩子为何去卖火柴?其遭遇又是如何?2、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3、注重指导阅读常用的阅读符号。
用“==”划出中心句,用“――”划出重点句,用“~~”划出佳句,用“。
”划出中心词,用“...”划出重点词等。
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让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圈划批注,质疑问难,学会自主操作,培养迁移能力。
三、重点深探1、小组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精讲关键的语句及重要的问题。
例:①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②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地方去了。
③小孩子坐在墙角里,两肋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本环节是围绕教学重点――小女孩的五次幻想,通过读、划、思、议的学习方法,精讲第一次幻想,其余四次幻想,引导学生自觉深探,突出以指导朗读,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恶,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自我回顾1、你是如何理解掌握本篇课文的?运用了哪些方法?2、师小结,在阅读教学中有许多方法可以运用,如:旁批,发现问题等。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习第一部分,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课题。
1、孩子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2、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
3、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有拿不准的字词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1)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习读写。
生字:A:自读生字,注意字型,借助工具书或问老师同学,读准字音。
B:指名读或教读,并用生字组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鼓励其他同学正音、老师正音。
C:现场练习书写生字。
师:大家已经会读词语,让我们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吧!(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生读文,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指名反馈,适当鼓励评价。
)师:这个童话故事内容很丰富,学习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分几部分来理解。
请同学们再次快速的浏览课文,想一想,本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2、学生浏览课文交流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明确:故事先写大年夜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种种幻象;最后写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3、根据以上学习,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学生自由划分层次,鼓励汇报。
(划分、汇报层次)4、师:本节课你愿意先学习哪部分?能说说理由吗?(同桌先互相说说,再自由发言。
)引导体会:第一部分是后面内容的铺垫,扎实学习第一部分,才能为重点内容打好基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通用1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要是以“童话故事”为专题,《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本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美故事。
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像: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像,是理解的重点。
感悟含义深刻的语句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本课的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感悟能力,以读促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为教学重点,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为教学难点。
课下,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已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在课堂上对本课的学习会有更大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部分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学习课文1——4自然段,并理解其内容,了解小女孩生活的穷苦、悲惨与可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在读中质疑、释疑,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引导学生把读、思、议、想结合起来,想象出画面,议出感悟,读出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以及作者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2、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教学重难点(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寒冷、饥饿、人情冷漠九、教学预反思(一)亮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13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选13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篇1学习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光亮中看到的种种幻象。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大家喜欢过年吗?为什么?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知道在遥远而古老的丹麦王国,安徒生的故乡,有一个小女孩,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小女孩的处境吗?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读第一部分表现小女孩悲惨可怜的句子。
2、想象这一整天,小女孩是怎么求别人买她一根火柴的?3、感情朗读三、四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想一想,小女孩几次划火柴,她看到了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
a、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b、自读、互读。
c、交流汇报。
四、总结升华《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篇2【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2、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句段体会到当年的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
3、初步感悟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以诗歌导入课文1、师:(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2、了解作者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丹麦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语句,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背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技能,完成阅读理解、作文等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涉及到的重要思想、情节和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本文长篇阅读理解的难点、作文训练的要点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提出、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境。
2.授课:通过讲解、分析课文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文中的生词和语句,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3.练习:通过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技能,促进知识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知。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采用口头提问、小组讨论、即兴表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和改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参考书:提供给学生参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涉及的知识点和相关背景。
2.工具:提供给学生使用,包括学习卡片、电子词典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知识点。
七、结论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的知识点和语文技能,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感受作者对穷苦人民生活的描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认识到社会的不公,树立正义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卖火柴吗?你们听说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导学生关注小女孩的遭遇,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社会现象。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课文所传达的社会信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小女孩遭遇的同情和关注。
2. 引导学生树立正义感,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课文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女孩的遭遇,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让学生分享了解到的关于贫困儿童的生活状况和遭遇。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何帮助贫困儿童,培养学生的关爱意识和行动力。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14.《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设计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的要求,本课教学采用“以读为主”、“尊重差异”、“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关注了个体差异,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意思。
(1)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的幸福中去。
(二)能力训练点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以及所有受苦受难的穷苦人的同情,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让学生们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从而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课文的第二段,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
(二)难点课文结尾部分,课文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
(三)疑点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她真的能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四)解决方法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来加以深入理解。
三、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感情朗读。
(二)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同桌讨论,感情朗读。
四、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分析词句,领悟中心思想,引导有感情的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五、学生活动设计讨论重难点问题,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
六、教学准备媒体课件七、教学课时两课时八、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童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目标:1、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体会小女孩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景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领悟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法及表达的效果。
教学难点:从含义亲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引主题孩子们,你们幸福吗?你能谈一谈你对幸福的认识吗?学生谈幸福。
老师从你们的脸上,语言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幸福,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认识一位小女孩,去品味她的幸福。
(板书课题)二、走进教材品味道1、快速读文,感知内容。
(出示课件)2、品读课文,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
A. ?抽生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片段,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B.?抓住重点词“敢”、“终于”,句子“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品读课文,并指导朗读。
C.?利用学习第一个片段的方法,自学下面内容,完成读书卡。
学生自学,完成读书卡。
小组内交流,班内展示。
3、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幸福” o (出示课件)三、回顾课文谈写法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
请同学们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件出示句子:A.?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B.?这时候,火柴又灭了。
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
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学生朗读,谈写法。
小结:现实的残酷,幻想的虚假,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四、拓展延伸谈感受播放音乐《天鹅》(出示课件)这节课我们一起品味着幸福,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请你写一写,说一说。
2024年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2024年六年级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够分析并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及其社会背景。
学生能够掌握故事的主题思想,认识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深入探究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尊重多元解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课文中小女孩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珍惜现有幸福,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小女孩的形象和她在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作者通过小女孩的遭遇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优越环境,激发其感恩之心。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卖火柴相关的生活场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简要介绍课文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帮助。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引导学生感受文本。
学生自主朗读,通过多遍阅读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情节,包括小女孩卖火柴的经过、她的心理变化和周围环境的描绘等。
小组合作,绘制情节流程图或制作时间线,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模拟情境表演,体会小女孩的孤独、无助和渴望。
引导学生讨论小女孩的遭遇,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主题探究: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段,探讨作者通过小女孩的遭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组织小组讨论,探究课文所传递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珍惜现有幸福,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024最新-《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里是美丽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优秀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遭遇,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含义的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件播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导入。
二、播放课件,简介作者。
三、学习生字词课件播出,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读生字词。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快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课文主要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按故事情节的变化把课文分成三段,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五、讲解第一段(1—4自然段)请四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万家团圆的大年夜,小女孩却要在街上卖火柴,忍受着寒冷与饥饿的煎熬,你们觉得她可怜吗?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女孩非常可怜?把这些句子用“——”划出来。
再把这些句子分成四类,填入表格。
看看哪些句子分别说明小女孩的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寒冷饥饿贫穷没人疼爱3、指导感情朗读1—4自然段,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深深体会到了卖火柴小女孩的不幸。
接下来,还有什么事情将会发生在我们可怜的小女孩身上呢?七、作业设置预习第二、三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的幻象?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回忆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大段,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二、深入品读,反思幸福,感悟不幸(一)体会幸福浏览课文第二段,找出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出现了什么幻象?展示多媒体图片和描写小女孩幸福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的幸福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感受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
以下是出guo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供您参考,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积累优美词语。
(3)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写一写自己对小姑娘的心里话,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西方的圣诞节,及西方人的信仰。
(2)通过研读重点句子,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
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教学生如何批注,超越既往的咬文嚼字,读出文字背后的信息,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思考,从而从多种角度读出故事的不同味道。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研读重点句子,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形象,体会作者对弱小穷苦的同情,对苦难人生的关注,对美好追求的赞颂的真挚情感。
2、教学难点:从童话创作的角度,深入体会经典创作的内涵。
通过对小女孩的“小”,发觉对应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一个个的“大”,以及内心包蕴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追求的“大”,从而体会童话永恒的魅力。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受小女孩的形象,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人文的熏陶。
2、使用朗读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评价学习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2、资源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圣诞节”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词句,解读小女孩儿的不幸,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做批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新课。
1、(师生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背景音乐为卡农钢琴曲)2、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
学生读一读)。
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3、那么卖火柴的(板书:小。
至此补充完整课题)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打开书浏览全文,谈一谈。
(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二、品读重点词句,汇报交流感受,解读小女孩儿的不幸(一)寒冷读第一自然段,重点品读第一句: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从三个黑体字中,引导学生读出天气、季节、故事发生的时间信息,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小女孩儿的处境,慢慢教给孩子品读课文的方法。
(板书:寒冷)(二)恐惧(2)品读小女孩的穿着:光着头赤着脚,虽开始还穿着一双原属于妈妈的拖鞋,但也因为躲避马车和调皮小男孩而丢掉了。
光着头赤着脚,虽开始还穿着一双原属于妈妈的拖鞋,预示着家庭的贫困。
小女孩已经够可怜的了,“她在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从这个“吓”字看出小女孩当时一定很害怕,所以她拼命地跑,把鞋都跑掉了。
感受小女孩的内心是恐惧的。
(板书:“恐惧”)(3)品读第二自然段就在这样寒冷环境里,小女孩心中充满恐惧,没有办法(出示第二自然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
想象这里的谁,都会是哪些人?体会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人世间的冷漠无情。
自然环境的寒冷,加上社会环境的冷漠恐惧,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对小女孩来说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三)饥饿学生自学品读三自然段,体会小女孩儿的饥饿(1)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哆哆嗦嗦”就是因为她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光着头,赤着脚”走,“又冷又饿”。
小女孩整个是“饥寒交迫”。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图片展示:小女孩儿走在大街上)联系学生自己对衣着、外貌的看法,分析小女孩的处境,黑体字的对比,显示出小女孩的可怜和不幸。
(板书:饥饿)(四)孤独学生自学品读三自然段,体会小女孩儿的孤独(1)“她找了房子的一角坐下,蜷着腿,缩成一团,可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爸爸又会打她。
”这个冷首先指天气非常寒冷恶劣,第二我觉得她的内心非常寒冷。
自然环境的寒冷,社会环境的冷漠,我们还读到了家庭环境的冷淡。
可以说,整个世界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冷酷的。
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安徒生作品的语言美。
2、品读课文重点语句,理解交流小女孩儿的“幸福”,小姑娘“幸福”的死去中,我们如何面对苦难,汲取怎样活着的勇气和力量。
3、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4、写一写自己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话,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激情导入新课(一)新课导入《卖火柴的小女孩》给我们讲述了在合家欢乐的大年夜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小女孩儿的寒冷、饥饿、恐惧、孤独和痛苦,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来继续探索小女孩儿内心深处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
(播放纯音乐配音伴读)(二)引出“幸福”(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
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
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
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
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思考——(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诸多疑问)教师总结: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
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
(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
)二、品读重点词句,汇报交流感受,解读小女孩儿的“幸福”(一)温暖(第一次憧憬)“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配上大火炉的图片)交流西方家居火炉的摆设。
开头一个温暖对应后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对应后面的“旺旺的”。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照应后面的“多么舒服”。
(板书:温暖)多美的对称语言。
你看,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注意句子的对立的一面,还要注意句子照应的一面,体会得会更丰富。
再来读出这温暖的感受吧!(女生读第一句话,老师读中间的部分,男生读最后一句话,师生合作完成。
)(二)满足(第二次憧憬)“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配上插图)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
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女孩那么饥饿,可烤鹅是主动走上来的。
那可是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啊,该怎么从盘子里跳下来,怎么摇摇摆摆地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呢?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吧!(学生朗读,配以形体的动作,体会“摇摇摆摆”的样子。
) 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
(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并板书“满足”。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配上插图)圣诞树上那许许多多美丽的画片,不就是圣诞节时候我们送给别人祝福的贺卡吗?瞧!它们正向小女孩眨眼睛。
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每张画片都写满了祝福,你们就是那一张张的贺卡,你们在向小女孩眨眼睛,想送给小女孩怎样的祝福呢?(找到一个女同学扮演小女孩,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学生送祝福,扮演小女孩的女同学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小女孩儿在听到祝福的话语后感受到的片刻心灵上的满足。
(板书:安宁)(四)疼爱(第四次憧憬)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
所以,她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
(出示句子,生读)“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板书:慈爱)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该怎么呼喊——(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心情,朗读课文)(配乐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当时情境宁静而感人。
)(五)快乐(第五次憧憬)“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有感情朗读,配上插图)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们俩是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板书:快乐)三、梳理“幸福”故事又结束了。
现在再回顾一下课文,然后回过头来再看题目中的“小”。
通过朗读讨论,原来小中还包蕴着这些我们读到的,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得见的“大”(出示刚才学生朗读过的那五次“幻想”的内容)——大大的火炉、大大的圣诞树、大大的烤鹅,还有高大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