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一、引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未来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增长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本文将围绕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与方法展开研究。

二、教学策略1.问题导入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策略,让学生们思考“如果没有发生某件历史事件,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一般规律。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了解案例,通过分析、比较、总结等方式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

3.参观实地教学法历史是活生生的过去,让学生亲临历史事件发生过的地方,触摸历史的痕迹,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地教学,例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深刻,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增强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供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是利用多种多样的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音频等,使得历史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可以使历史知识更加直观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探究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探究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探究历史不仅是我们人类的记忆,也是我们赖以成长为智慧的一部分。

探究历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世界的认识,认识世界的变化和演进,以及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因此,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探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探究,下面将探讨以下几点:一、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探究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例如,提供不同类型的文本和资源,如故事、照片、地图甚至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确保他们理解历史事件中的多个方面。

此外,让学生阅读多个不同的资源,并学习如何鉴别事实和偏见,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让他们知道如何评估、分析和整合信息。

二、引导学生制定研究问题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

让他们思考行动的动机、宗教影响、环境影响以及时间和地点的联系。

引导学生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解决问题。

经过充分研究,学生将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并进一步发展思考。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探究需要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估。

学生需要能够评估不同来源的可信度,判断史料是否真实可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提出疑问,并鼓励他们探索不同的解释方式。

通过讨论和阐述不同的历史事件,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评估构建历史事件的不同材料。

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负责。

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指导学生如何查找有关于历史事件的可靠信息。

让学生自主分工和制定时间计划可以鼓励他们对探究的不同方面更加深入地发掘。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更好地理解现代世界。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引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别讨论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资源整合、评估与反思以及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评估教学策略的效果,并提出启示与展望。

通过系统研究和探讨,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更具实证支持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实证、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估、反思、案例分析、教学策略效果、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知识灌输,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存在不足。

在史料实证为引领的历史教学理念下,如何改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历史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学效果有限。

而史料实证教学则强调通过史料的解析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维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探索基于史料实证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研究实证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教学动力和使命感。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通过引入史料实证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目前对于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史料实证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从而为提升历史教学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史料实证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史料实证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通过探索史料实证教学策略,可以拓宽历史教学的视角,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对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成效,推动历史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细节。

通过让学生分析史料、比较不同史料的观点和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历史事件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史料实证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潜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的史料实证活动,如角色扮演、历史文献翻译等,让学生参与从而提升他们对历史的热情和主动性。

通过史料实证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在分析史料、解读历史事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推理和逻辑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和能力。

史料实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及思考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及思考

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及思考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

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但同时,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也就是说,有效的运用课堂教学应是在课堂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多的学会的是方法的运用和课后的反思与创新。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余文森教授(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如何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历史学科而言,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注重学科价值和学科特点外,还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1.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准确理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历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真正的含义。

他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特别重视三维目标中的后两项,对“知识与能力”目标却不敢深化,似乎强调了知识就不符合新课标要求,重视能力就会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

于是便有了一些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辩论、浅薄乏味的表白,看似华丽多彩,实则障眼烟云,完全是低效或无效的作秀。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历史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辩证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个体与小组的优势,开展活动探究,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才能构建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一、培养“探究性学习”的素养(1)培养合作与探究的意识。

子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引导,明白开展探究学习的目标,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想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讨论中竞争,积极开展组内合作、小组间讨论,解决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落实学习目标。

(2)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爱因斯坦说:“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水平、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较强这些特点,教师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个性品质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保守派、以李斯为首的革新派、秦始皇、站在现在的后世人。

保守派与革新派辩论:在当时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最后,秦始皇采纳的理由是什么?今天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加深对历史情境的理解。

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做到横向、纵向联系,拓展思维与知识视野。

二、创新思维的方式(1)“问题”意识是前提。

中国古代教育家说“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

”教师应当把自主质疑的学习舞台留给学生,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质疑的氛围一旦形成,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像鱼儿寻找食物一样去求知。

如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几个阶段的原因、表现?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探讨并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构建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策略

构建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策略

构建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策略构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历史老师认真的学习教育理论,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策略历史是高中课程里一门重要的课程。

学习历史,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情怀,可以熏陶他们的爱国意识,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改善不良状态,从而在成绩上有所上升。

高中历史课是向同学们讲授历史知识,构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历史老师认真的学习教育理论,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那么,我们应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呢?一、做好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

这种灌输知识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效率低下,不能调动高中生们对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

我们想要打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就需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做好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自主、探究、合作这三个点。

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把师生互动放在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是为了活跃课堂,使学生们都可以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去,让学生学会思考、参与竞争、合作探究。

打造高效课堂,需要老师转变教学理念,做一个引导者而非传教者,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同学们从被动学转换到主动学。

历史,使一些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同学对这个学科不感兴趣,要想使学生感兴趣,就需要教师逐渐引导,组织好课堂教学。

历史教师要合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吸引同学们主动学习。

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很多种,最简便的一种是提问,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或者给同学们分成小组,小组内或各个小组之间相互提问,增加每个学生的存在感,使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独特性。

现在课堂上都用多媒体讲课,师生们可以好好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毕竟只有知识丰富了,才能刚开的开展高效历史课堂。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情境创设:
-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历史剧表演、模拟法庭、角色扮演等活动,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多元史料教学:
-利用文物、图片、地图、档案文献、影视资料等多种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研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问题导向学习:
-设计层次分明、指向性强的问题链,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他们自主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项目,通过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对某一历史课题的深入研究,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5.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相结合,运用电子白板、互动软件、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直观展示历史变迁、时空演变,增强课堂吸引力。

6.历史地图教学: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手段,可视化展现历史疆域变化、战争路线、人口迁移等地理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

7.反思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培养他们的历史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问题,形成历史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8.实践活动与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调研,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9.定期复习与考核反馈:
-定期组织单元复习和专题讲座,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巩固与内化。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方法。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建构,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下面我将从目标明确、情节化教学、案例引入和启发式问题四个方面,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目标明确是教学的前提。

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清晰地传达这一目标。

目标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场景。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呈现矛盾、设置启发性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思考和探索,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情节化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历史课涉及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情节化处理,通过讲故事、模拟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位考生的经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科举制度的整个过程。

情节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案例引入是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历史课堂可以通过引入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从实际的案例出发,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对当今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启发式问题是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启发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探讨封建制度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包括目标明确、情节化教学、案例引入和启发式问题。

有效分析,结合实际——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

有效分析,结合实际——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析
生、 军 队、 国家领导人 在服装 上 的变化 ) 通过 图 片可看 出改
律, 达到教学 目标 。④教学 方法 : 比较 法 。将 宋元 时期 的一 些少数 民族 首领 与努尔哈赤加 以对 比 , 分 析其共 同点 ; 比较
历代强化思想控 制的措施 。讨 论法 。 比较 、 交流、 讨 论清朝 强化君主集权 的有关 措施 的利 弊 , 让 学生 学会全 面 、 客观地
种教学手段与方式来 激 活学生 已有 的经 验与情 感体 验 , 拉 近知识与学生心灵 的距离 , 让学生 更乐 于学 习。 因此 , 在初 中历史教学中 , 教师需要 由学 生 自身实 际人手 , 选择学 生所 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 , 设计 丰富多样 的学生探 究活动 , 以唤

分析教材 学情 , 优化教 学设计 。 培养学 习动 机 ‘
动 中, 提高历史 学习热 情 , 并形 成合 作 意识 , 提 高获取 与整 理信 息的能力 。同时 , 引导学 生 由互联 网上搜 索有关 资料 , 并借助计算机将所 获取 的 图片、 文字 等资 源整合 成多 媒体
课件 , 动画演示改革前后人 们生活方 式 的变 化。另外 , 为 了 避免重 复 , 保 证能够 涉及 到衣 、 食、 住、 行各 方面 , 教师 可让 学生选择其中某一 项 内容 , 构建 探究 小组 , 展 开调 查研 究 ,
学生产 生学习动机 。同时 , 结合学 生实 际 , 精 心组织 自主探 究、 合作讨论等学 习 活动 , 增 强学 生情 绪 体验 , 激 发 学生学
习情感 , 提高学生 实践 能力 、 自学 能力。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情感 态度与价值 观也 是教 学 目标 的重要构 成部 分 。可 见 , 在教学过程中 , 教 师需要关 注学生情感 感受 , 并善 于利用多

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的确立和发展 》 时, 教师可 以为学生 预设 如下 问题 : 秦朝
中央集权制 度 的建立 有着 怎样 的历 史条 件?包含 哪些 内容 ?最终有 哪些 影 响?在历 年 的教 学 实践 中发 现学 生可 以处理好 中央集权制度 的 内容 , 但 是对条件 和影 响
却不能很好地进行 总结 。后 来 , 教师 引导学 生进行小组 合作学 习, 让 小组成 员 之 间互 相 展示 自己的学 习成果 ,
材 中的史料 , 通过丰富 的历史 资料 来提 高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通过具 有启 发 性 的史 料 素 材 , 培 养 学生 的分 析能 力, 但 也要避 免让 学生过 多地 去直接 分析 , 因为那 样 的 话, 不 仅没有 达 到培养 的 目的 , 还会让 学生 失去学 习 的 兴趣 , 从而适得其反 。三是将 时事新 闻和历史 资料联 系 起来 。很多高 中学生 对 重大新 闻以及社 会上 的热 点 问 题都 比较熟悉 , 而这些新 闻和问题与 历史又有 着一些联 系 。当然这些 联 系需要 我们 教师 去挖 掘 。但 是 只要教 师利用好这些 新 闻 , 让 学生 了解 到历史 与 现实 的联 系 , 就能提高他们 的学 习兴趣 。 比如 , 钓 鱼岛的归 属就是 一 个热 点 问题 , 也 是很多 学生非 常关 注 的, 教 师可 以结合 中国历史让学 生对钓 鱼岛的归属 问题进行论 述 , 学生 很 容易被激发兴趣 , 并会在探索 的过程 中学 习到很 多相关 历史知识 , 从 而提高历史学 习的效率 与质量 。
历史 ・ 学科视点
提 升 高 中历 史 课 堂教 学 有 效 性 策 略探 究
江 苏盐城 市文峰 中学 ( 2 2 4 0 0 5 ) 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

本次演示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提高高 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而,由于研究时 间和样本的限制,本次演示所提出的建议尚不够系统和全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 步拓展和深化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范围,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 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内容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这 个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 次演示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以期为未来的 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在过去的研究中,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 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等。优 点方面,已有研究提出了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如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 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3、进行有效的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手段,要制定合 理的评估标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谢谢观看
二、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 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满堂 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 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 文言文学习中。例如,在教授《游褒禅山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通过表演、讲解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 成果。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浅谈摘要: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教研中,教师都应明确所关注的内容,用六个字可以概括:“学生”、“发展”、“过程”。

一、心里要有“学生”;二、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三、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有效教学学生发展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从产生至今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焦点之一,频繁地出现在教育文献和实践者的视野之中。

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

从广泛意义上来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预设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能称之为“有效教学”。

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要。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全体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细致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活动。

因此,备好学生,在课堂中唤醒学生生命活力,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中的第一环节即备课环节的重心。

本文试从备学生应遵循的原则和备学生实施的行动策略两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备学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求知兴趣共同成长。

备学生的过程,就是深入研究学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过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的性原则。运用现代媒体教学 , . 不能只图形式上 的新颖热 闹, 而还要注意为教学 目的服务。 2实效性原则。运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 . 要力争达 到
最 佳 实 际 效 果 。在 该 用 之 处 要大 胆 使 用 , 需 要 用 的地 方 不
坚决不用 。
过程后 以饱满 的精神 , 良好 的情绪和真诚 的微笑面对每个
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 。但我们 也清晰地看到 , 在实 际的教学 过程中存在着种种误 区。 1 . 不注意学生的生理特 点。由于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普 遍存在着好奇心 , 他们的兴趣往往跟着好奇走, 自控能力不
是 很 好 , 果在 信 息 技 术 与课 程 整 合 中一 味 地追 求 形 式 的 如
意味无穷的 “ 曲” 使得课堂教学布局合理 、 终 , 结构完
美 , 到 前 后浑 然 一 体 的妙境 。 达
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提 高课堂教学效
率 , 善 教 学 效 果 , 多有 识 之 士 都进 行 了大 胆 的 尝试 , 改 许 也
1数字归纳 , . 便于记忆 。强化记忆是教学 的一项基 本 要求 。 用数字 归纳 , 即把所学知识归为几条 , 自然数来表 用 示, 这样方便学生记忆 。 如在讲完 《 隋的统一 与大运河》 时,
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激情 , 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
距离 。 3尊重 学生 。 与人相 处 , 就 需 要互 相 尊 重 , 生 也 . 人 本 学 是 具 有 独 立 意义 的个 体 , 只有 尊 重 学 生才 能发 展 学 生 。在
3综 合 性 原则 。 践证 明 , 课 堂 教学 中 , 代 媒体 教 . 实 在 现
学手段和传统手段各有所长, 我们应该使他们相互结合, 扬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应对策略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应对策略

本的条件 。本文结合教学 实践谈谈对有效教 学的一 点思考 并就如何进行有效教 学作 了以下尝试 , 敬请指导。
对 课 改理 念 的 思 考 与 运 用 对 “ 会 学 生 学 习” 教 的理 解 今天 。 新课程理念 日益普及和深入人 心 , 对新课程理 念


的攀 习、 思考和 实践促成我们反思意识 的增 多 , 于是我们分 明地察觉到我们 曾经实践 着的并津津 乐道的 “ 教会 学生 学 习” 的缺憾和不足 , 们也愈益 明确 了“ 我 教会 学生学 习” 的应 有之意。其一 , 即便是 学生在课 堂 中的学习也绝非只是教材 内容的 学习, 生在课 堂上的 交往 、 师 交流 、 对话和合 作 中不 断地生成着新 的知识 , 学生从 同学身上 、 教师身上 学到的 东 西远 比从教科 书 中学到 的多。其二 , 我们丝毫没有理 由要 求 学生用整 齐 猢一的方法去 学习。将这种学习“ 式化 ”教师 . 格 , 理应鼓励 学生按 照 自己喜 欢的方式去学习 ,促进学生富有
过程 , 学会知识 , 培养 自己的能力。 在新理念的 支配下 , 学生的这种 自主学 习、 自主探 究的 例子很 多, 随处可见。而且 因为学习方式的转 变, “ 与 在 教”
文理 导 航 2 L/2 OO 1
观念上 着眼 , 学生形成一种 学习的需要 和意识 , 使 以确 立终 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其四 , 即便是 “ 方法”也要 明确掌 教 , 握方 法不能只靠“ ” 而应 该设 法让 学生多体验 、 教 , 多感悟。
经 过 自己的 体验 和 感 悟 掌握 的 学 习方 法 对 学 习者 来说 才是 管 用 的 , 用 的 。其 五 ,教 会 学 生 学 习 ” 能 停 留在 只是 使 好 “ 不 学生接 受教 材提 供 的 现 成 知识 的 水 平 上 ,不 能过 多地 局 限 在知识 、 技能 目标的层次上 , 不能片面地 简单化地理解过程 与方法方面的 目标 , 应该促使学 生发现 、 出、 究、 决问 提 研 解 题, “ 使 教会 学生 学习” 的过 程伴 随着情 感方 面 目标 的真正

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探究活动策略的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探究活动策略的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探究活动策略的研究一、历史有效探究活动研究策略提出的背景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它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

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为贯彻《决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培养等各方面规定作了定性描述,形成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诸方面的一次大力调整和彻底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

其中,教学改革是整个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是贯彻《纲要(试行)》精神,达成课改目标,落实课改理念,体现课程功能(课程体现课改理念)的必然途径。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因此,课堂教学变革就成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变革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来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以课堂教学变革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作者:张云霞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4期一、精心设计是历史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前提1. 设计要有针对性。

整个探究活动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去设计问题、设计程序、设计结果。

在学生误区处设疑,在疑惑处设问,在困难处设计。

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去生成新知识。

学生的学情和能力水平不同,探究的内容选择、方法选用、结果预设等必然会有明显的区别。

2. 设计要有可行性。

探究活动应该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部署下,课堂探究活动应该控制一定数量。

一节课以1~2个探究活动为宜,探究过多会造成探究活动时间短,使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开展,达不到探究效果。

探究的材料要贴近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学生也不可能真正交流,探究也不可能达到其目的。

3. 设计要有科学性。

课堂的探究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探究问题的选择应该把握学习内容的精华,在具体设计时,材料表述要简洁,设问要清楚。

如果材料拖沓,直接影响探究进程;如果设问用词不清,学生就会失去探究的方向和思路,就难以取得理想的解答。

二、精致管理是历史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关键1. 要建立合作机制。

课堂探究大都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课前分组和管理很有必要。

历史教师要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心理素质等进行组合,形成一定数量的学习合作小组。

对活动过程要有管理并形成制度:组长负责、专人记录、轮流发言、竞争发言、总结反馈等。

科学的管理机制必然促进课堂探究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有效的成果。

2. 要重视氛围营造。

在课堂教学中和日常活动中要注意营造一定的民主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参加活动、认真思考问题、踊跃回答问题。

3. 要学会耐心等待。

探究活动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思考时间,要学会等待,要给予学生完整地表达。

而教师“提出问题、激励解答”的方式只能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走向低效和无效。

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聚焦于“初中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研究”。

历史课堂的问题设置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任务主要包括: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历史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同时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任务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七年级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课程充满好奇,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分散、思考问题深度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历史课堂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如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年表、图片等资料,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能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4)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为解答问题提供依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3)运用问题驱动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协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历史教学与有效课堂管理策略探究

历史教学与有效课堂管理策略探究

历史教学与有效课堂管理策略探究摘要:课堂具有公开性、不可预料性等特征,要调控学生的行为,平衡个体与集体之间的需求,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

教师如果没有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策略,课堂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历史教师在把握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要善于探究有效策略以应对课堂管理问题。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课堂管理策略多样性课堂具有多面性、公开性、不可预料性等特征,教师如果没有积极地态度和有效地策略,许多课堂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如何实现有效地课堂管理?下面结合历史课堂教学,谈几点体会:一、教学和管理紧密相连课堂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许多问题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而课堂管理与教学过程是紧密相连的,良好、有趣的课堂教学是课堂管理问题出现的有效防线。

历史教学有其独特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凸显其“人文性”“创造性”,把呆板的课堂变成活跃的舞台,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引导。

如何让课堂教学做到既不“死板”又“有序”的?这就要求教师把更多精力花费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上。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引诗词,巧编歌谣,多搜集历史人物故事,多与当前热点联系,多引用乡土教材,多设计探究性的活动,让历史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一旦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课堂问题出现的概率就会降低,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形成有效的自我管理。

此外,教师还要多反思,认真书写教后记,把课堂上的亮点和问题记载下来,研究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逐渐使历史课堂走上高效之路。

教师应该明白:教学影响课堂管理,课堂管理问题影响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教学密切相关。

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时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教师除了要有序安排教学任务外,还要有序安排非教学任务(如:发作业本、收作业本、擦黑板、投影仪的准备、宣布事情等),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以历史教学课堂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利用时间:1.细化环节,标注时间。

备课时,每个环节尽量细化,并标明时间控制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江苏省溧阳市第五中学汪建华在减负增效的新形势下,如何拥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笔者认为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预先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重形式而轻实质,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应试教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大部分历史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上课被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被压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以及一个历史教师应有的素养外,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至关重要。

一、有效的重新组合教材认真备教材,重新组合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因此,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符合班情、学情,在教学中更具有条理性、逻辑性,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这一课时,首先用投影仪打出汉武帝的人物图像,简单介绍汉武帝的生平,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

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进汉武帝的内心世界,知晓他的烦恼,感受他的忧愁,并期待大家能为他老人家排忧解难,用我们的智慧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大一统格局!课件推出课题“汉武帝的烦恼——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让学生就课件的背景展开讨论,领会老师选择此图片作为背景的用意。

一、削弱封国势力课件展示:公元前202年,在“四面楚歌”声中,西楚霸王项羽痛别虞姬,走上了不归路。

PPT课件展示:而项羽的对手——汉王刘邦却踩着庆祝胜利的鼓点,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

引用“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诗句,让学生去体味刘邦的情绪。

问题落在最后一句上,刘邦的忧虑是什么?(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提问: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动作?学生作答略。

(引导学生答出: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

)(讲述刘邦分封同姓王。

)刘邦自己后来也认识到,这些诸侯王的存在对他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经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以确保刘姓江山的稳定。

可他哪里料到,被他寄予厚望的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骄奢淫逸,渐成隐患。

PPT课件展示:“西汉金缕玉衣”插图。

教师:此乃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这件金缕玉衣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展开讨论作答:(用金缕玉衣作葬品,说明诸侯很富有,生活上奢侈腐化。

)事实是,汉朝自建国以来直至汉武帝时期,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刘姓诸侯王势力过大,不易控制的问题。

多媒体播放剪辑好的音像资料。

(讲述七国之乱。

时间约1分钟。

)汉景帝时期的晁错曾经试图用武力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是吴、楚七国联合叛乱,叛乱各国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使得晁错被诛,但叛乱的诸侯国并没有因此收兵,汉景帝这才明白诸侯叛乱并不是因为晁错削藩,而是要夺取汉朝的政权。

最后,汉景帝倾尽全国之力,才勉强把叛乱镇压下去。

汉武帝继位以后,因乃祖乃父的“文景之治”,使得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

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内心里总在盘算着如何彻底清除自高祖刘邦遗留下来的心腹大患。

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小品。

某天。

武帝后花园。

汉武帝(以下简称“帝”)为掩人耳目,密诏主父偃后花园议事。

主父偃(以下简称“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偃:为先帝削藩而死。

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

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

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慢,做出淫乱的事来,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帝:依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偃:如果用法律来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很容易产生。

晁错正是实行的强行削藩政策,其结果使得吴、楚七国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覆的大祸。

帝:削藩未成,朕寝食难安哪!……偃:陛下,今臣倒有一计。

帝:(做急不可待状)爱卿快讲!偃: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了,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

正所谓: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帝:(喜不自禁)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剧终)教师:哪位同学能说出“推恩令”的主要内容?学生(从课本可找出):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还可以把王国封地分给自己的各个子弟,皇帝又加封这些弟子为诸侯。

新封的诸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进行管理。

教师:汉武帝说“此计甚妙”,妙在何处?学生展开讨论作答:(“削藩”政策遭到诸侯起兵反对,而“推恩令”不但没遭到诸侯的反对,却使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个小诸侯国,实力大大减弱,从此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又对皇帝感恩戴德。

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PPT课件展示:汉武帝还颁布法令,禁止读书人与诸侯王交往,防止他们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又借口诸侯王所献酎金的斤两、成色不合规定,废诸侯106人,此后,还以种种罪名废去一些诸侯,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藩国的威胁自此消除。

藩国这座火山熄灭了,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汉武帝就能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了吗?如果各地有不服从命令的官员,汉武帝怎么知道呢?学生展开讨论作答:(强化监察制度)二、强化监察制度(略)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略)通过以上这样对教材的重新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效的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模式必须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模式必须由传统教学模式向新课程教学模式转变。

下面谈谈两种较贴近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两种教学模式:1、“导学--自悟”教学模式“导学--自悟”教学模式采用激励、竞争、合作等机制,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形成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交融,激发了每个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但当前很多教师普遍认为学历史只要“死记硬背”就够了,他们让学生没完没了地背课本里的事件、人物、时间、地点、背景、影响等等,有的甚至还要默写。

这种方法不值得效仿:一方面,太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学生虽然“死记硬背”了无数的知识点,可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的能力却很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的导入方法就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势,它往往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五四爱国运动》一节导入新课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较恐怖的漫画:《山东青岛》。

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受到醒目而新奇的材料刺激,他们或惊叹或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设问:(1)画面上有“太阳”标记的骷髅象征哪个国家?(2)它口中衔着“山东”、“青岛”企图往下吞,是指什么?(3)画面上中国的“国民”正用绳索套着“山东”“青岛”奋力往外拉,不让日寇吞下肚去,又指什么事件?音乐材料的合理运用,同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与兴趣的效果。

在《九一八事变》一节的“引导”环节,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其曲调悲怆凄惨,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使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为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中国人历来是把中华民族的安危看作是最主要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体现了这种认识,1931年9月18日,中国又一次来到民族危亡的关头,日本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东北,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

这就给每个阶层的中国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么办?请同学们结合这个问题自学本课内容。

”在《红军的长征》新课导入时采用媒体画面:长二丙运载火箭搭载神舟五号腾空而起。

媒体音乐:歌曲《十送红军》悠扬响起。

媒体同期声:当长二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时,全世界都看到了乳白色的火箭上两个红彤彤的大字——长征!发生在7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对于大家可能是一个遥远的故事。

但长征的火种仍在繁衍,长征孕育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留下的接力棒仍在传递,长征铸就的民族之魂生生不息、烁烁闪光。

然后,请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讲一个有关长征的故事或质疑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或不确切的问题带入本课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主体参与意识。

这样既可以避免死记硬背,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而采用“导学--自悟”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2、“任务—目标”教学模式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

明确教学目的,就是教师把本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公示于众,让每个学生都知道。

教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先把教学的目标分解成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类目标,作为自己教学的遵循,再把教学目标中学生应该到达的单列出来,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或者板书在黑板上,或者用口头语言交代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这一课时要学习什么?学习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心理学家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部分,对一部分学生说:“大家明天八点到校集合,跟着我出去一下。

”对另一部分学生说:“明天我们到烈士陵园扫墓,祭奠英烈,九点准时开始。

”第二天,当心理学家领着学生到烈士陵园时,看到另一部分学生已经在烈士陵园等候了。

试验表明:目的明确的活动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历史教学也一样,把学习的目的交给学生,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听老师讲,往往是事倍功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