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说明
初中地理教案: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初中地理教案: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自然界所提供给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一切物质和能源。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与此同时,人类活动也对自然资源产生着影响,有时甚至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处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支持1.1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上蕴藏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包括水、土壤、矿产等。
这些资源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衣物、住房等基本生活所需。
例如,水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没有水,就没有农业生产,就没有粮食保障;土壤是植物成长的营养基质,没有土壤,就无法进行农林牧渔业;矿藏则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材料。
1.2 能源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能源是现代社会运转和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核心要素。
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作为主要能源形式,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家庭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动力。
此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的开发利用也对减缓非可再生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1 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枯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出现了部分资源过度开采的情况。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追求经济发展而大量捕捞海洋鱼类,导致渔业资源减少;过度伐木使得森林面积减少,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这种过度开采行为威胁着自然资源的持续供应,并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工业化进程带来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
大量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造成了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损害了自然资源的质量。
三、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3.1 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人类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在农业领域,引入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精准施肥手段,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和土地,并减少农药使用。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核心素养1.通过典型案例的图片、表格及新闻报道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作用及发展变化,学会判断自然资源的方法,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通过典型案例的视频和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资源安全的概念、核心和地位,理解并掌握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利用并产生价值的自然环境要素的总称。
[温馨提示]自然资源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
这就决定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二是能够用于生产和生活。
2.作用:为人类提供物质、能量和空间。
3.发展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
4.分类按照自然资源是否可以更新或再生,将其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温馨提示]矿产资源并不是绝对不可再生的,只是由于它的更新时间太漫长,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的。
5.战略性矿产资源:某些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被称为战略性矿产资源。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1.自然资源的数量与人类活动——以矿产资源为例(1)自然资源的数量(2)案例——矿产资源的数量:影响着资源的开采利用规模、生产年限和资金投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矿产资源丰富→发展开采和加工工业――→资源枯竭2.自然资源的质量与人类活动——以土地资源为例(1)自然资源的质量①含义: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和社会环境需要的优劣程度,或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少和价值高低的表征。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难点: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
3. 讨论法: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合理利用、节约优先、循环利用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政策调控等。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
4.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1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延安)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他从中受到启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用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效果更好,且可以减少松树砍伐,于是广泛推广使用。
与北宋时期相比,现代社会石油的主要用途和用量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讲授新课】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导入】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自然资源的服务功能,还记得都包括什么功能么?学生: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撑功能。
教师:那同学们还记得供给功能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北宋时,由于技术力量、市场(需求)、知识水平等的限制,石油被用来点灯照明和制墨等,需求量较小。
到了现在,陕北的石油被大规模工业化开采,陕北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之一。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导入】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你们说会有什么特性呢?学生:有限性。
教师:因为是有限的,所以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往往东西越少更会引起人们的疯抢,所以还具有什么特性?学生:稀缺性。
教师:我们已经想出来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为有限性和稀缺性。
现在我们具体说一下有限性,你们觉得有限性只是指的资源的有限么,还包括什么有限呢?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1.有限性。
表现:①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有一定的数量限制;②由于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限制,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③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
教师:现在我们来说一下稀缺性。
“物以稀为贵”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具有什么影响?学生: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进步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良性的响应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弥补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限制。
《第一单元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鲁教19选择性必修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重要性;2. 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及保护意义;3. 形成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第一课时展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自学与理解:学生需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自然资源案例(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分析其分布、利用现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不利影响及保护措施,每组需准备发言提纲。
4. 作业报告:学生需根据讨论结果,撰写一份关于“如何保护自然资源”的报告,报告需包括现状分析、问题识别及保护建议。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率,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抄袭,应独立思考和总结。
2. 案例分析应具体到实际地域和实例,说明自然资源的实际分布和利用情况。
3. 课堂讨论需积极参与,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讨论内容应紧扣主题,言之有据。
4. 作业报告需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内容的准确性:报告中的信息是否准确,是否正确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分析的深度:对案例的分析是否深入,是否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 语言的表达能力:报告的写作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逻辑是否严密。
4. 参与度: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也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1. 对报告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进行指正,并提供修改建议。
2.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报告中的亮点进行表扬和鼓励。
3.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下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教学设计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影响方式和后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密切关系,增强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各类自然资源的影响。
理解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影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为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如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某种自然资源的影响,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广袤的森林、清澈的河流、肥沃的农田等,然后展示一些遭受破坏的自然景观,如荒漠、污染的河流、被开采后的矿山等。
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2、知识讲解(20 分钟)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讲解自然资源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分类介绍: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用于建设工厂、住宅和道路。
过度开垦和放牧造成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自然与人类》课堂教学案
自然之美,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也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水、空气和土壤等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
《自然与人类》这门课程,旨在教育我们在生活、工作和生产中,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
一、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更深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及其对自然的伤害或破坏。
2.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学会用自己的密切关注和爱护去保护各种自然生态系统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
学会如何为慢性气候变化制定策略。
二、教育方法在教学时,采用如下的教育方法:采用互动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为了提高学生对自然和人类的科技问题的敏感度,及其重要性。
采用案例分析方式,比如,例如,2004年的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2010年海地大地震,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采取的一些非常规手段的影响和危害。
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锰、水质等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1.概念: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等。
2.自然的价值与利用:自然的贡献;自然资源的开发使用。
3.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边界;生态系统的变化。
4.生物多样性: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什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5.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模式1.通识教育模式。
《自然与人类》作为通识教育中的课程,透过其中铭刻着人类发展的阶段性,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了解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现状及价值。
这个过程,是一个通识教育的目标。
2.实践教育模式。
《自然与人类》课程对学生进行了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并提供了能够改善现实的解决方案。
学生的学习不仅限于书本知识,更是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和研究。
五、教学评价1.课堂考察:评估学生的基本知识。
小学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小学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范畴及其重要性;- 分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分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子板书。
2. 教材与学具:小学地理课本,地理模型。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地理模型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Step 2 学习自然环境要素(15分钟)- 教师: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如天气、气候、地形、水源等。
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Step 3 探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城市扩张等。
学生可分组进行讨论,并记录下各组的发现。
Step 4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2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发展人类活动。
Step 5 小组活动(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案例进行研究。
学生可利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资源进行资料查找,并在小组展示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Step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教学设计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不同类型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
学生能够掌握主要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森林、矿产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具体表现和后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影响。
理解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
2、教学难点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影响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资源保护。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影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展示具体的案例,如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工业污染对水资源的破坏等,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后果。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呈现自然资源的现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美丽自然风光的视频,如广袤的森林、清澈的河流、肥沃的土地等,然后展示一些受到人类活动破坏的自然资源的图片,如荒漠中的土地、被污染的河流、被砍伐的森林等,形成鲜明对比。
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知识讲解(20 分钟)土地资源讲解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城市化建设等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耕地减少。
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说明土地资源受损的严重程度。
水资源介绍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如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生活污水排放等导致水资源污染和短缺。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案例与启示
二 、案 例呈 现
片段l :课前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新课。
一
上课 ,教师就拿 出一瓶喝过但剩下有三分之一 ( 教师手持纯净水瓶 )
的 纯净水 。
师 :这 是 我 在 一 个 角 落里 捡 到 的 一瓶 纯 净水 。你
( 生讨 论 ) 学
算过吗?今年夏季,你饮用过 多少瓶装饮料?
≯2 1年 曩豳 垒 麓 0 第 1期 1
高 中地理
自
R 。
渐江省绍
一
中学: (
自来水 的形 象 ,告 诉人们 巴黎 的 自来水是 绝对 安全 的 ,
而且产 生垃
、
案例 背景描 述
“ 自然资源 与人类活动”这一节 ,通览其知识 目 标 “ 了解 自然资源的概念 、分类及其基本屙 陛;了解随
片段2 :课 中合作讨论,激励 自主探究 。
( 问题 设 置 ,小组 讨 论 )随 着 社会 经 济 的不 断 发 展 ,我 国能源供 不应 求 ,依 赖 国外进 口越 来越 严重 ,能
源安 全 问题 也越 来越 凸现 ,你认 为 用什 么办法 解决 这个
问题 ?
我 国能 源 供 求 面 临 的 五 大挑 战 挑战一 人 均资源量 少 挑战二 人均 能源消费量低 挑战三 单位产值的能耗 高 挑战 四 以煤炭为主的能 源消 费结构 挑 战 五 能 源安 全 受到 威 胁
1 问题 是探 究 的动 力之 源 . 对 课 堂 教 学 来说 ,提 出 问题 的 目的不 仅 仅 是 为 了
师 :大瓶 的 纯净 水我们 常 常喝 不 完 ,怎 么做 ?
生 :买小瓶 的 。
师 :喝 完纯净 水瓶 子 ,随手 一 扔 ,应 怎 么做 ?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导学案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认识人类活动对各类自然资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人类活动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知识链接(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资源等,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前提下,可以不断再生和更新。
2、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形成过程极为漫长,用一点就少一点。
三、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一)耕地的开垦与保护1、积极影响人类通过开垦荒地,扩大了耕地面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土地资源,满足了不断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2、消极影响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降低了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
(二)城市化与土地利用1、积极影响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城市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优质土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四、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一)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积极影响修建水利工程,如水库、大坝等,实现了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为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2、消极影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导致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湿地萎缩等问题。
(二)水污染1、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2、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随着雨水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
3、生活污水排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五、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一)森林的砍伐与造林1、积极影响合理的砍伐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㈠、理解自然资源该节内容分三个层次,由概念-分类-共性特征,重点突出共性特征。
教材中资源特征的第一、二两点分别阐述了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和整体性。
关于地域差异性,教材从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个方面说明,水热条件的区域分异,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不可再生资源即使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具有一定规律性。
不同地区资源的分布各不相同,而在一定地域的各种资源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当一种资源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资源发生变化。
教材以热带雨林和荒漠地区的自然资源为例实行说明。
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对资源的利用要有因地制宜、整体的综合的观点。
资源特点的第三、四点讲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资源的数量是在限的,但随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展。
通过度析使学生明确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惜和爱护自然资源的观点。
㈡土地资源与人类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力条件下,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同的。
教材从多个方面对比三个历史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
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教材重点在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该节学习,使学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1.引导学生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理解自然资源数量的奶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三、教学重点: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四、教学难点:①自然资源的特征②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学方法:主体分析法学生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能够构建仅仅网络形成好的体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资源争夺与冲突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资源争夺与冲突《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资源争夺与冲突》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自然资源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最初的狩猎采集,到农业文明的兴起,再到工业革命的爆发,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争夺紧密相连。
然而,这种对资源的需求和争夺,在很多时候也引发了激烈的冲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自然资源,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中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这包括了土地、水、矿产、森林、能源等等。
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活将无法维持,社会的进步也将无从谈起。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由于人口数量较少,技术水平低下,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相对有限。
人们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简单的农业生产来获取生活所需。
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开始急剧增加。
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
为了开垦更多的农田,人们砍伐森林,排干沼泽,这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在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不同的部落或社群之间甚至会因为争夺水源而发生冲突。
工业革命的到来,更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争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成为了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为了获取这些资源,各国纷纷展开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开采活动。
同时,为了争夺资源丰富的地区,国家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
例如,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列强为了争夺非洲的矿产资源和市场,对非洲进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这不仅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引发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现代社会,资源争夺和冲突的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除了传统的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新兴的资源如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等也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水资源的争夺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长,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在一些河流流域,上下游国家之间因为水资源的分配问题经常产生纠纷。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途径,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意识;(2)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3)提高学生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2)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你们了解哪些自然资源?(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2)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总结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2. 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个人建议;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教学设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湘教版必修地理Ⅰ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谢海波(315800)【设计思想】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学科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归纳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论,本课程教学采用事例教学法、知识构建法和图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新课学习和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以煤炭资源为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进而能够以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物质财富,又使自然资源具有社会属性。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属于历史范畴,表现为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历史阶段)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要素成为自然资源,对同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越来越深化,其根本原因是在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自然资源来自于自然地理环境,而地理Ⅰ第二章到第三章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组成、形成和特征,而地理Ⅱ则主要讲述人类活动的具体表现,所以自然资源和能源成为了联系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纽带,也就造就了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建议以本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组学生和交流。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以前已经学习了一部分自然资源的知识,并且对生产生活中资源的利用过程也不乏感性认识,而作为理性的知识距学生的生活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距离,需师生对知识进行重新构建,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挖究学习中理解知识,并转化为能力。
【三维目标】1、通过知识的事例化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导学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分析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4、认识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策略。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1)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2)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按照能否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在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前提下,可以不断更新和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能再生。
(三)自然资源的特点1、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
2、区域性:自然资源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3、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的资源系统。
4、多用性:同一种自然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
(四)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气候资源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水资源是农业灌溉的重要保障。
2、工业社会阶段进入工业社会,矿产资源成为影响工业布局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了工业的大规模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3、后工业化阶段在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自然资源的质量和生态环境成为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
高新技术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但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较高。
(五)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1、开采和利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导致许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
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课件: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32张)
学习 目标
【环节一】自然资源概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P6,并通过观看视频,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有何属性特点? (3)自然资源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根据不同标准,自然资源可 以分为哪些类型?
【环节一】自然资源概述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P6,并通过观看视频,回答以下问题。
1.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 位置有哪些共同点?
• 都处于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 • 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活农动业社会阶段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条件。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 形成和发展。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大都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并形成了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依托尼罗河, 古巴比伦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国依托黄河和 长江,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2.议一议,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都具备哪些 优越的自然条件?
• 都处于大江大河流域; • 都地处冲积平原,适合居住行动,交通自由; • 都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适宜人类居住生活; • 都不是位于大陆内部,受季风气候影响,雨
热同期,适宜发展农业。
(二)工业社会阶段
在工业社会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对其经济发 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澳大利亚水文图
澳大利亚农牧分布图
活动 农业社会阶段
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 展的重要条件。在一部分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 形成和发展。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大都孕育了发达的农业,并形成了较大的城市。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依托尼罗河, 古巴比伦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依托恒河和印度河,中国依托黄河和 长江,都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说课稿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要内容。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活动又对自然资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为后续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自然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自然资源的分类、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直观的图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2)掌握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3)学会分析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运用图表和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2)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以及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
2、了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3、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掌握阅读、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阅读和分析,学会相关的读图分析方法,提高定量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分析,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辨证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中国能源结构特点的分析探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以历史发展的观念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法和学法
多媒体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课前准备
为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4-5人)。
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有效地引导学生团结协作。
教师则宏观调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提高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利用一些地理图文,帮助学生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五、教学容分析
本节教材的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概述,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第二部分是一煤炭为案例分析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第三部分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于自然资源的属性、特点,因教材理论性和概括性都教强,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老师要结合举实例分析说明。
自然资源的分类方式很多,指导学生明确按自然属性和再生性质分类即可,并重点剖析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关于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材改变了以前高中地理课程系统讲述每一种自然资源的状况,而是以煤炭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