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建超高层建筑现状

合集下载

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难点与对策研究

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难点与对策研究

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难点与对策研究一、引言超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难点。

本文旨在分析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现状,总结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现状分析1. 超高层建筑特点超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复杂性和特殊性,具有一定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要求建筑结构更加坚固,防火、防震等安全性能要求更高;超高层建筑的空间利用率要求更高,对建筑物功能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超高层建筑的外墙保温、空调系统、电梯等配套设施要求更加精细和复杂。

2. 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难点(1)安全管理难点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大、灭火救援困难、消防设备维护复杂等问题使得安全管理成为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的重要难点之一。

(2)设备维护难点超高层建筑的设备维护涉及到大量的电梯、空调、供水、排水等系统,系统复杂,设备繁多,维护工作难度大,同时还需考虑人员安全和物业经济效益问题。

(3)人员管理难点超高层建筑的工作人员数量多,工作内容繁杂,管理起来复杂,且因工作环境特殊,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人员的流动性大,培训和引进难度较大。

(4)资源管理难点超高层建筑物业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物业管理面临的难题。

三、存在问题1. 安全管理问题(1)消防方面的不足,防火设备不完善,隐患较多。

(2)物业人员对应急处理不够熟悉,灭火救援效率不高。

2. 设备维护问题(1)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影响设备正常运转。

(2)设备维护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导致维护质量无法保证。

3. 人员管理问题(1)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无法科学合理组织人员工作。

(2)物业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不强,培训和引进成本大。

4. 资源管理问题(1)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2)缺乏科学的资源管理模式,无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对策建议1. 安全管理对策(1)完善防火设备,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和维修。

超高建筑排行-中国在建

超高建筑排行-中国在建

1 中国在建超高建筑排行上海中心大厦--632米设计总高度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将超过420.5米的金茂大厦和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也将成为完全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摩天大楼。

“上海中心”位于浦东小陆家嘴地区,其建筑设计方案由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完成,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高度632米,是目前中国国内规划中的第一高楼。

“上海中心”建筑外观呈螺旋式上升,建筑表面的开口由底部旋转贯穿至顶部,与金茂大厦经典隽永的塔形和环球金融中心简洁明快的立体造型形成鲜明对比。

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辉应,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的城市天际线。

“上海中心”总投入将达148亿元,预计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地下部分封顶,2012年结构封顶且部分投入运营,2014年竣工交付使用。

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由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沈阳国际金融中心--427米项目斥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楼高89层427米,当中包括甲级写字楼、商场、服务式公寓及五星级酒店,涉及楼面面积570万平方英尺,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多约100万平方英尺,预计于2012年落成。

大连中心裕景A座--403.9米大连中心裕景由菲律宾首富、著名侨领,被业界称为最具传奇色彩的工商巨子陈永栽博士旗下的裕景地产集团投资开发建设。

总占地约6.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约60多个亿元。

项目由五栋高层和部分商业裙楼构成。

地上建筑约62万平方米,其中,三栋43层的公寓面积约23万平方米,两栋超高层(一栋约60层和一栋约80层)的酒店式服务公寓和高档写字间及超5星级酒店,地下设有大型停车场约18万平方米。

拟建成集超5星级酒店、公寓式酒店、5A甲级写字间、豪华公寓、商业为一体的国际化大型综合性建筑,项目最高建筑体大连中心裕景A座建成后将成为市内目前最高建筑,81层403.9米,北可眺望壮丽的大连港和优美的大连湾,南可远瞻绵延的山峦。

高层建筑结构现状及发展

高层建筑结构现状及发展

高层建筑结构现状及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一种主要趋势,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各国对高层建筑的计算有着不同的规定,针对高层建筑,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高层建筑的结构以及我国高层建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阐述了我国高层建筑发展的特点,指出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层建筑;发展;结构;展望1我国高层建筑及其结构1.1高层建筑概述房屋的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屋面或屋面板的高度,不包括电梯房、水箱、框架等高度。

在我国,高层建筑的边界规则并不完全统一。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高层建筑是指10层以上、28m以上的钢筋混凝土民用建筑。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GB50045-1995),高层建筑是指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一楼有商业服务点的住宅)和24m以上的公共建筑。

根据使用的结构材料,高层建筑可分为三种类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但由于国内钢材供应量大、造价高、施工精度高、防火性能差、舒适性差等原因,钢结构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

混凝土结构具有可塑性强、钢材消耗量小、材料使用方便、施工简单、造价低、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随着各种高效抗震墙组合结构的应用,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促进了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快速响应。

混凝土结构的缺点是自重、延性差、施工速度慢、构件占地面积大、占地面积大。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指由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组成的结构类型。

由于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形式多样,可形成混合结构体系。

该结构能有效发挥钢构件的作用。

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它们各自的特点。

与钢结构相比,混合结构具有以下优点:结构整体侧刚度明显提高,钢用量减少,成本低,耐火性能好。

与混凝土结构相比,混合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施工速度快等优点。

混合结构的缺点是钢结构构件的协同性能。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心得体会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心得体会参加超高层建筑消防学术会议心得体会6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防火技术分会、水工业分会组织的全国第一届超高层建筑消防学术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

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消防、建筑等行业的资深专家、学者的先进理论和新颖观点,感到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结合个人的一些感触和想法,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国超高层建筑现状和火灾特点我国现有22万栋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数量为世界第一,且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中,超高层建筑既有和在建项目均为世界第一,且占全球总量的80%以上,近年来,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建设大有蓬勃发展之势,成为新的城市建设高潮和亮点。

高层建筑具有火灾扑救难度大、火灾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困难、极易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等火灾特点,超高层建筑更是如此,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将难以进行控制,进而造成灾难性的损失,如:央视新楼、上海“11.15”和**“2.3”等火灾事故均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和影响。

二、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基本情况超高层建筑作为一种特殊建筑形式,在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第6章第6.1.13条中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第6.1.14条中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总则第1.0.5条中明确要求:“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米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可见,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具有特殊性,其内容也十分综合、复杂并难以用框架条文进行统一规定。

超高层建筑在消防设计上可以通过被动防火措施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限制其火灾过火面积和损失,通过防火构造防止火灾蔓延,通过耐火极限实现建筑结构基础防火安全,通过防排烟系统提高疏散安全性,通过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实现灭火、控制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通过电气安全设计减少火灾成灾数量,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提高自救的能力和减少财产、人员伤亡,通过系统可靠性和危险性分析提高和实现超高层建筑自救目标的实现。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发展与研究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发展与研究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发展与研究摘要:我国建筑行业更是步入了健康化发展的轨道,而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但在我国建筑行业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也在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广大建筑企业必须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有更加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要积极探索符合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有效技术,推动我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步入更加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钢结构;高层建筑的出现极大的减少了住宅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程度,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状态。

高层建筑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对市区环境的影响、对城市安全的影响等等。

高层建筑需要继续发展但安全隐患同样需要避免,需要建筑行业在设计施工时充分的做好建筑安全性能的考虑。

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特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与普遍建筑具有极大的不同,因而,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其技术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从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特点:1.具有设计基础性的特点。

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来说,在设计方面,不仅具有非同质化的特点,而且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因而对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来说,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因而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技术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特别是由于不同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不同的环节都需要采取不同的技术,这就使得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必须高度重视设计技术,否则就会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质量造成重要的影响。

2.具有动态创新性的特点。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化、大型化、复杂化等诸多特点,决定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技术必须具有动态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特别是从当前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各方面的建筑技术都已经日益成熟,但需要进行不断的融合,因而,必须进行技术的技术创新。

超高层建筑及其施工技术路线

超高层建筑及其施工技术路线

超高层建筑及其施工技术路线一、超高层建筑发展现状超高层建筑是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发展中国家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志。

我国超高层建筑研究及工程应用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目前世界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中,我国占有6 座排名靠前,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超高层建筑建造大国。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特点1、投资大,工期长,成本高超高层建筑体量巨大,建筑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所需投资往往达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业主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资金压力体现在工期成本高,工程延期往往显著提高投资成本,降低投资收益。

2、高度大,结构施工难度高超高层建筑较其他建筑最为显著的区别是高度大。

目前超高层建筑高度已经突破500m 大关,我国大陆超高层建筑高度也已经逼近500m(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m)。

有些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并不突出,但是为了产生独特的建筑效果,造型非常奇特,如北京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大厦。

高度的不断增加和造型的奇特都会增加结构施工难度:混凝土超高程泵送、安全高效的模板体系、重型钢结构吊装、结构施工控制等。

3、基础深埋置,混凝土基础底板厚为了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都比较深,如有的工程桩基础长达80 余米,无论采用现浇还是预制打入,桩基础施工难度都非常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桩基础沉降和提高桩基础承载力。

同时为了改善上部结构的受力,基础底板的厚度都比较大,混凝土的强度高,如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大厦的基础底板厚度达7.5m,电梯井部位基础底板更是厚达13.35m,底板混凝土标号达C40,水化热大,温差控制难度高。

这些都给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组织和裂缝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4、作业空间狭小,施工组织难度高超高层建筑是垂直向上发展的建筑,这一特点决定了超高层建筑的施工只能逐层向上进行,作业空间非常狭小,施工组织的难度非常高,对有效地利用作业时间和空间带来了难度。

5、场地狭小,平面布置困难超高层建筑多建于繁华地段,交通繁忙,施工场地狭小,环境保护要求高,这些给施工平面布置带来困难。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发布时间:2021-07-05T16:15:03.21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陈斌[导读] 摘要: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身份证号码:41100219900206XXXX 许昌恒达杭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摘要: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轻质高强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

本文针对不同高度的高层建筑,分析各种结构体系的适用性,研究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探讨超高层建筑抗风优化设计和长周期地震响应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介绍耗能减震新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介绍了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以及设计研究和标准规范工作,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我国高层建筑发展主要特点表现在建筑高度不断增加且结构体型日趋复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应用较多,同时由于我国高层建筑大多要考虑抗震、抗风的问题,设计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结构相关的规范标准及研究工作在高层建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现状;设计;新型材料;发展趋势引言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

它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地震强度、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电梯的设置标准以及防火的特殊要求等很多因素有关。

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使人口集中,可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部门之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效率;其次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大幅度缩小,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段选址;再是,可以减少市政建设投资和缩短建筑工期。

1 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1.1 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况随着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剧增,造成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房紧张,地价昂贵,迫使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由多层发展为高层。

我国高层建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层建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高层建筑现状及发展研究0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城市建筑特点无法满足人口聚集的需要,所以城市建筑向空间、纵向发展已成为必然。

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根本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减少、科技进步等。

随着钢结构技术的发展和多种高性能建筑材料的产生,对于高层建筑的要求已不仅限于满足使用,建筑形式和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重要。

1、我国高层建筑的历史及现状我国最早的高层建筑始源于公元524年,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嵩岳寺塔,高度约为50米,比它晚约500年的山西应县木塔(见下图)堪称世界木结构的奇迹。

近代我国高层建筑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上海,起初由于经济、技术水平有限,高层建筑发展较为缓慢。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建设用地紧缺,高层建筑迅速成为城市建筑的主体。

主要分以下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属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以20层以下的框架结构为主。

例如北京民族饭店、广州人民大厦等建筑。

第二阶段为70年代,以20-30层建筑为主,主要用于住宅、旅馆、办公楼等。

以北京饭店新址、广州白云宾馆为例。

第三阶段为80年代,仅1980~1983年所建的高层建筑就相当于建国年以来30多年中所建高层建筑的总和。

这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广州国际大厦。

第四阶段从90年代开始,高层建筑兴建速度加快,1990-1994年间,每年建成10层以上建筑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占全国已建成的高层建筑的40%。

同时,超高层建筑也在发展,其层数和高度增长更快,建成了多座2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共97层、高492米,是地标性建筑。

2、我国高层建筑特点我国高层建筑在不断崛起的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一下几点: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结构形式趋于复杂;组合或混合结构为主体;新型结构不断涌现。

2.1建筑高度不断增加起初,我国建筑的层数都不高,例如12层的北京民族饭店,高度为47.4米,1968年建成的广州宾馆高为27层,这主要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水平和建筑技术水平。

高层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讨论

高层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讨论

高层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讨论高层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讨论一、引言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情况。

二、高层建筑的定义和分类高层建筑一般指建筑物高度超过一定标准的建筑,常见的分类包括摩天大楼、超高层建筑和超级高层建筑。

其中,摩天大楼一般高度达到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高度达到300米以上,而超级高层建筑的高度则超过600米。

三、高层建筑的现状1. 全球高层建筑的分布情况当前,世界上高层建筑的分布相对集中,以美国、中国、阿联酋等国家为主,这些国家在高层建筑数量和高度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2. 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扮演多重角色,例如:标志城市形象、提供办公和居住空间、改善地区交通流量等。

然而,高层建筑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资源浪费和土地压力等。

四、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1. 环境友好型高层建筑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未来高层建筑将更注重能源效率、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概念的引入将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节能材料等方式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智能化高层建筑未来,高层建筑将更加智能化,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提高建筑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和管理。

3. 建筑安全与抗震能力高层建筑的地震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因此未来高层建筑将更注重抗震能力的设计与构建。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提高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法律法规适用情况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其中包括建筑设计规范、消防安全标准、地震安全要求等。

本文附录中将涉及到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

六、结论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标志和推动力,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高层建筑将更加注重环境友好、智能化以及建筑安全与抗震能力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高层建筑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总结

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总结

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总结超高层住宅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调研主题是超高层住宅,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超高层住宅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下是对本次调研的总结报告。

一、现状分析1. 超高层住宅在国内的发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超高层住宅项目。

大部分超高层住宅位于一线城市,但近年来二线城市也开始兴建超高层住宅项目,表明这一住宅类型逐渐普及。

2. 超高层住宅的设计、建造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出现了更多的符合人居环境要求的优质超高层住宅项目。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住宅设计不合理、建造质量不达标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超高层住宅的规范和监管。

二、发展趋势分析1. 超高层住宅的建设规模将持续扩大。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求量逐渐增加,超高层住宅将成为解决城市居住问题的重要手段。

2. 超高层住宅将趋向多元化和智能化。

未来的超高层住宅项目将更加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设计更加人性化,配备智能化设备和服务,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3. 超高层住宅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超高层住宅将引入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政策因素是影响超高层住宅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土地政策和建筑标准等政策的制定对于超高层住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2. 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也是影响超高层住宅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的设计理念、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超高层住宅的品质得到提升。

3. 经济因素对超高层住宅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的繁荣和投资的增加会促使超高层住宅项目增多,但经济周期的波动也会对超高层住宅市场产生影响。

四、建议1. 加强对超高层住宅的规范和监管,确保超高层住宅的设计、建造和管理达到标准要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鼓励超高层住宅项目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高层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层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

高层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高层建筑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有史以来,人类就有脱离地面,接近苍穹的渴望。

现代房地产业发展中高层建筑占有逾益明显的地位,直插云霄的摩登大楼体现了现代人的远大抱负。

19世纪末,载客电梯的发明和使用,以一下子把楼层高度从人体能攀登高度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为高层建筑的问世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随着材料、结构、设备、消防等方面技术的发展,美国高层建筑的高度记录几乎已每10年提高10层左右的速度增长。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建筑大师莱特在20世纪初所设想的1英里高的摩登大楼方案,也许在20世纪末付诸实现。

1) 高层建筑的划分关于高层建筑层次的概念,一般以层数来确定,但各国标准不统一。

当然,用层数来定并不合理,因为每层的高度出入很大,从2.5米,4.5米(或5米),以至影响到总的高度差异很大。

不过目前国际上仍然以层数划分高层建筑。

1972年国际高层会议中作出了如下规定:第一类 9~16层(最高到50米);第二类 17~25层(最高到70米);第三类 26~40层(最高到100米);第四类超高层建筑,40层(100米)以上。

尽管国际高层会议有所规定,但是各国仍有自己的划分方法。

如欧洲国家把20层定为高层,而美国则以30~40层,甚至更高的层数才叫高层。

在北美,现在二十几层的建筑相当普遍,以至20层的建筑都不能叫做高层。

而日本对于办公楼、旅馆等建筑则以30层为界,住宅超过20层算是高层建筑。

目前,我国把超过10层的住宅,或超过24米高的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定为高层建筑。

2) 高层建筑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过程高层建筑真正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还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尤其是近30年来,由于一系列全新结构的出现以及电子计算机与先进技术的应用,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高层建筑得到推广与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城市人口高度集中,用地紧张,地价昂贵。

据国外资料分析,9~10层的建筑要比5层节约用地23%~38%,16~17层的建筑要比5层节约用地32%~49%,如果从5层增加到9层,建筑密度可提高35%,从而能使整个区域市政设施投资降低32%。

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及发展摘要:超高层建筑一般是指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土地价格越来越昂贵,促使人们不断向高空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超高层建筑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影响因素;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率的不断提升,人口越来越多、土地供应越来越紧张、土地价格越来越昂贵,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总体上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1中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1.1数量非常多。

结合高楼迷网站的数据和笔者日常详细统计,截止到2020年5月底,我国共有建成、封顶的200米以上的建筑1126栋,分布在全国80个城市,数量超过20栋的城市有19个,深圳市以130栋的数量排名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一,全国排名前五名的城市是深圳、香港、上海、重庆、广州;我国有400米以上建筑22栋,300米以上建筑123栋,100米以上的超高层由于数量太多难以准确统计,国内最高建筑是632米上海中心。

世界其余国家的200米以上超高层加起来不如我国多,世界200米以上高楼第二多的国家是美国,摩天都市纽约经历了一段时间沉寂以后,目前重新开始了大规模开发;国外超高层发展最快的是阿联酋,迪拜2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世界第二多、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世界第一多。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迅猛,数量上领先于外国。

1.2大多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从表1可以看出,4个一线城市200米以上超高层数量共有275栋,占全国总数的24.4%;15个新一线城市200米以上超高层数量共有403栋,占全国总数的35.8%;合计19个城市共占全国总数的60.2%,其余61个有200米以上超高层的城市拥有的数量只占全国总数的39.8%。

这也说明经济越发达、人口数越多的城市越容易催生超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引言概述: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化,高层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沿发展方向。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1.1 现有高层建筑结构类型现有的高层建筑结构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低层和中层高层建筑,钢结构主要用于超高层建筑,而混合结构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结合,用于特殊高层建筑。

1.2 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趋向于轻量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结构系统的创新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1.3 结构安全性与抗震性的提升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现代结构设计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技术,如基础抗震设计、结构减震设计和振动控制技术等,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和结构安全性。

二、高层建筑结构的前沿发展方向2.1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稀缺,超高层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建造更高、更稳定、更经济、更环保的超高层建筑。

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结构系统的创新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将推动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2.2 绿色建筑的应用绿色建筑是未来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材料和环保技术,高层建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绿色建筑还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2.3 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将推动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

例如,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和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新型材料的轻量化特性还可以减轻建筑自重,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结论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是多样化的,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一、引言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不仅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城市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前沿发展方向。

二、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现状1. 钢结构钢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施工周期短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建筑形式。

例如,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钢结构,成为中国最高建筑之一。

2.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是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其具有抗震性能好、耐久性强等特点。

例如,迪拜塔采用了混凝土结构,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高建筑。

3.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高层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

其结合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

例如,中国的国家大剧院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4. 新型结构材料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多。

例如,碳纤维加固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陶瓷材料可以增强建筑的耐火性能。

这些新型结构材料的应用将会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高层建筑结构前沿发展方向1. 超高层建筑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成为未来的趋势。

超高层建筑不仅需要具备更高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还需要考虑到风压、温度变化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2. 轻质结构轻质结构是未来高层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轻质结构具有重量轻、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并且有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3. 智能化结构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结构将成为高层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智能化结构可以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建筑结构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未来高层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最新摩天大楼数量排名:谁是中国商务第一城?

最新摩天大楼数量排名:谁是中国商务第一城?

最新摩天大楼数量排名:谁是中国商务第一城?展开全文摩天大楼被认为是都市繁荣的象征,因为它直观地反映了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然而,不同国家对摩天大楼的定义不同,在中国,建筑规范规定100米以上即为超高层建筑。

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则把60米视为超高层。

在美国,则普遍认为152米(500英尺)以上才能叫超高层。

也有人指出,根据目前世界超高层建筑学会的新标准规定,300米以上才能列为超高层建筑。

今天的中国,100米乃至200米作左右的高楼已经沦为“普通房子”,只有300米以上的楼宇才勉强配有姓名。

以下是湾区高楼迷最新统计的各大城市200米以上高楼排行榜:01深圳、香港、上海、重庆高楼最多200到300米这个区间的高楼,深圳遥遥领先,全市共有115栋高楼上榜,接近上海的2倍、广州的3倍。

其次是香港(94栋)、上海(61栋)、重庆(53栋)、广州(46栋)、武汉(40栋)。

如果看300米以上高楼,深圳仍然排名第一,共有17栋楼上榜。

其次是广州,共有10栋高楼上榜。

紧随广州是香港(7栋)、南京(7栋)、武汉(7栋)、沈阳(6栋)、南宁(6栋)。

北京和上海的300米以上高楼分别只有2栋和5栋。

但如果看600米以上高楼,全国只有一栋,那就是上海中心大厦。

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最高的11栋楼分别是:1、上海中心大厦632米2、天津117大厦596.5米3、深圳平安金融中心592.5米4、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4、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530米5、北京中信大厦528米6、台北101大厦508米7、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8、香港环球贸易广场484米9、武汉绿地中心475米10、长沙九龙仓金融中心452米02重庆摩天住宅数量,全国第一值得一说的是,重庆200米以上摩天大楼数量在国内排名第四,仅次于深圳、香港、上海,但300米和400米上的高楼数量,重庆的数量不及广州、武汉、南京等城市。

值得一说的是,城市天际线并非仅由写字楼勾勒,超高层住宅楼群,同样也是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现状;趋势
引言 超高层建筑指 40 层以上,高度 100 米以上的建筑物。由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出现,使建
筑结构日新月异,迅速发展。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已接近国际水平,未来发展值得期待、关注。
1 超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超高层的基础建设采用的是深基础处理。对于高层地基的强度要求高,保证其能支持起建筑的足够高、体量
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已研发了 -CFT 结构体系,这是 S、SRC、RC 结构后的创新体系。实际上是 S 升级,主要用多边形、圆形钢管,向里填充混凝土柱及 S 结构,是钢 - 混凝土成的结构体系,其优势在于强变 形力、耐久力、刚度大等,所以当前在超高层建筑中,多采用这一结构,其最大优点是因为混凝土填入其中, 在受弯、压作用下,混凝土向横面扩散,此时受钢箍影响,其强度、变形力增加,而且局部受曲得到了一定的 控制,因此 CFT 柱可以最大程度利用高张力强度。伴随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在未来实现 1000 米超高层建筑, 让 CFT 柱的作用可以更充分发挥。
我国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钱志伟 / 攀枝花市盐边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局 四川攀枝花 617100
摘 要:在城市发展趋势中,超高层项目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结构需求,而是要成为真正多功能建筑,是城市商业化、工业化形势。科学技 术发展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本文主要论述了我 国超高层建筑结构 , 现状及发展趋势。
2 我国超高层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计划在 2013-2018 年建成 250m 以上的超高层建筑 164 栋,当前超高层建筑 300-400m 左右的明显增
加,约占总数的 43% 左右;香港、台湾、澳门共有 2 栋,占总数的 1% 左右。 除数量增加,高度也在不断突破极限。500m 高度不再罕见,还有建筑高度达到了 600m。如上海,已完工的

中国目前高楼排行榜

中国目前高楼排行榜

中国的高楼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1985年,150多米高的深圳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的深圳速度首开大陆超高层建筑先河;1990年,北京京广中心突破200米;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以“九天四层楼”的新深圳速度将楼高拔高到384米;随后上海金茂大厦以420米的高度排名世界第三。

专家告诉记者,在世界排名前十的摩天大楼中,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就占了4个。

如果仅仅按照楼高为标准,深圳地王、广州中信都应该列入前十名,深圳地王甚至应在前四名之列。

观察记者获取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世界超高层建筑排名前十名是:一、台湾101大厦,高度480米,位于台北;二、佩重纳斯大厦,高度452米,位于吉隆坡;三、西尔斯大厦,高度443米,位于芝加哥;四、金茂大厦,高度420米,位于上海;五、世界贸易中心大厦,高度417米,位于纽约(在9.11恐怖事件中倒塌);六、帝国大厦,高度381米,位于纽约;七、中环广场大厦,高度374米,位于香港;八、中国银行大厦,高度369米,位于香港;九、T /C大厦,高度374米,位于高雄;十、阿摩珂大厦,高度346米,位于芝加哥。

上海是个以高度著名的城市,不仅有目前国内最高的建筑,其高层建筑之多也是国内之最。

最新统计表明,上海高层建筑达到2100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有140余幢。

有统计数据显示,陆家嘴金融区启动十几年来,平均每12天就崛起一幢约30层高的大楼。

高层建筑群是体现商务中心区核心地位的标志之一。

据了解,上海市政府在小陆家嘴地区的设计规划是“山”字形,即中心地带定为建设400——500米的超高大厦,外面一圈是300米左右高度的大厦,最外面一圈是200米及以下高度的办公楼。

对此,日本的《产经新闻》说,日本游客来到上海,对摩天大楼之高、之多,无不感到惊讶。

自20世纪九十年代开发浦东以来,上海中心城区发展很快,从1993年开始,8层以上的建筑几乎每天建成一幢。

建“世界第一高楼”似乎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

国内外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国内外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国内外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在人类建筑的历史长河中,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崛起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们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更代表着人类在工程技术和建筑设计领域的巨大成就。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

在古代,世界各地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高层特征的建筑,比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宝塔等。

然而,这些建筑更多地是出于宗教、纪念等目的,与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有着本质的区别。

直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开始在欧美国家崭露头角。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出现,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路易斯·沙利文为代表的建筑师们,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主张建筑的外观应该反映其内部的功能和结构。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芝加哥诞生了一批早期的高层建筑,如家庭保险大楼。

20 世纪中期,钢铁和混凝土技术的进步,以及电梯技术的不断完善,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成为了当时高层建筑的代表作品。

这些建筑不仅在高度上取得了突破,而且在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上也各具特色。

在欧洲,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由于历史文化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原因,欧洲城市对于高层建筑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欧洲城市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如英国伦敦的“碎片大厦”。

在亚洲,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崛起,高层建筑也随之蓬勃发展。

东京的新宿、涩谷等地出现了众多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群。

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

上海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以及广州的中信广场等,都是中国高层建筑发展的杰出代表。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它们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高层建筑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和功能,减少城市的扩张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超高层建筑调研分析报告

超高层建筑调研分析报告

超高层建筑调研分析报告有人说,中国人的梦想很多。

在这许多梦想之中,有一个不灭的梦想,那就是“高楼之梦”。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自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建造超高层建筑以来,我国各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相继建成大量的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其所以如此之快,除了有的城市为了有一个高大的形象建筑之外,主要还是超高层建筑能在有效面积的土地上,得以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也尽管建造超高层需要的费用比一般高层建筑高出很多,但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随着日益快速发展的需要,为土地使用率的提高,必然会使超高层建筑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图表1:世界前35名超高层建筑(CTBUH 2010年5月统计)一、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就我国来说,没有严格的超高层概念界定,但从目前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看,一般将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统称为超高层建筑。

当然,这种分类方法是否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以及是否符合国际一般标准还有待商榷,因为目前超过100米的建筑已经越来越多。

事实上,在100米的高度,建筑物无论从结构还是设备及施工等方面均无明显的质的变化。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巧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

所谓“敏感”,是指在这一高度以上,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绝对高度以及巨大规模)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的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商业繁荣、人口聚集带来生机与活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超高层建筑相对于普通多层建筑来说超高层建筑有它独特的优点:1) 容量大。

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住房紧张问题。

2) 节约用地。

高层建筑土地利用率高、容积率大。

3) 适宜居住。

高层建筑光线明媚,与普通多层建筑相比,超高层住宅视线无遮挡,景观效果好;而且高处的湿度小,远离汽车尾气、尘埃,空气质量优良,受干扰程度小,远离空气和噪音污染,是比较理想的居住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在建超高层建筑
虽然关于中国是否需要建这么多超高层建筑的争议一直在进行中,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中国超高层的发展速度。

目前中国最高的几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渐入佳境。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660米)
2014年3月,中国第一高楼66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建筑标高已突破330米。

而据2014年4月的最新消息称,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已施工至82层,建筑高度达到389.2米,超过深圳地王大厦383.95米的总高度。

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总用地面积18931.7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0665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12305.63平方米。

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三种方案增大巨型
框架所承担的剪力:方案一,将8根巨型柱从底到顶倾斜;方案二,在带状桁架间设置单斜撑;方案三,在带状桁架间设置X形支撑。

采用上述方法均能有效地提高巨型框架承担的剪力,经各专业协调最终采用了在带状桁架间设置单斜撑的方案二。

建筑设计单位:美国KPF
结构设计单位:美国TT与CCDI悉地国际
苏州中南中心(729米)
苏州将建高达729米的苏州第一地标性建筑——苏州中南中心,该项目年初已进入桩基阶段。

苏州中南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湖西CBD(中央商务区)商务区F地块,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地上138层,地下5层,檐口高度598米,塔冠最高点将达729米。

塔楼采用“巨型框架—核心筒—外伸臂”结构,裙楼为大跨度钢结构桁架上悬结构。

该项目由苏州中南中心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建设,其塔楼的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在承载力及正常使用情况下为50年,耐久性重要构建为100年,次要构件为50年,裙楼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建筑设计单位:美国Gensler建筑事务所
结构设计单位:美国TT
国内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117大厦(597米).
随着地上38层钢板剪力墙的最后一个区段混凝土浇筑完毕,中国结构第一高楼——117大厦主塔楼结构标高达200.94米,顺利突破200米。

117大厦主塔楼核心筒施工至38层,外框水平楼板施工至18层,巨柱施工至36层。

今年,117大厦施工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最快可达三天一个结构层的施工速度,预计今年下半年,117大厦主塔楼将超越总高度为415.2米的天津广播电视塔,届时117大厦将成为天津城市的制高点。

建筑设计单位:巴马丹拿建筑设计咨询(香港)有限公司(P&T Group)
结构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奥雅纳工程顾问
上海中心大厦(632米)
今年伊始,上海中心大厦正在加紧建设,按照原计划将在2015年全部完工。

2014年1月其外幕墙玻璃已经安装至95层,而外幕墙的钢结构也已经建设到了128层,整栋大厦的能源、电梯、照明等机电系统工程都在按计划全面推进,上海中心大厦将如期完工。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区,与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相邻,为一栋多功能的摩天大楼,塔楼结构高度580米,建筑总高度632米。

塔楼主体结构采用“巨
型框架—伸臂—核心筒”结构体系。

远离主体结构且扭转收缩向上的外幕墙系统是这座建筑区别于其他超高层建筑的显著特点之一。

建筑设计单位:美国Gensler建筑事务所
方案及初设结构设计顾问单位:美国TT
北京“中国尊”(Z15)(528米)
在建北京“中国尊”6.5万立方米超大混凝土底板已于4月开始水泥浇筑,为保证项目如期进行,中建钢构北方大区邵新宇突击队仅用10天就完成了2138根大底板锚栓及400余吨钢筋支撑架安装,创同类施工速度纪录。

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及所属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联合体承建的“中国尊”项目已完成工程桩施工,创造了北京基坑最深,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三个之最。

整栋大楼的使用功能以办公为主,顶区设有商务会所和城市观光大厅。

位于北京市CBD(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建成后将成为北京第一高楼。

总体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
建筑设计单位:美国 KPF
武汉绿地中心(606米)
2014年1月4日,华中在建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工地举行钢结构工程吊装仪式,300吨履带吊将重达70吨的钢柱缓缓吊起,滑移,精准就位。

该工程主体结构为钢结构,此次仪式意味着该工程将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武汉绿地中心项目自2011年7月31日全面开工以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现已完成地连墙、工程桩、土方和支撑等工程节点,并于日前完成了华中最大的3万立方米混凝土底板浇筑及养护,现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17年完工。

设计单位:美国AS+GG设计事务所、美国JERDE设计事务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
广州东塔(530米)
4月初,广州东塔以441米刷新了广州的城市高度,超越西塔成为广州目前第一高楼,不仅如此,东塔“长高”的速度还在加快,建筑高度从441米提升到470米,约10层楼,只花了不到20天的时间。

广州东塔工程进入92层酒店层施工以来,项目深入推行绿色施工,东塔项目施工总承包方中国建筑公司中建四局采用BIM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了两天一层的施工速度,并朝着530米的封顶目标进行最后的冲刺。

项目预计于2014年5月主体结构封顶,2015年底完工,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

设计单位:美国KPF、奥雅纳(ARUP)工程顾问、广州市设计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