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分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1. 多样性和丰富性中国的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各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
这些音乐在形式、节奏、曲调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丰富多彩,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音乐享受和审美体验。
藏族音乐以其深沉悠远、高原清亮的特点而著名,壮族音乐则以其豪放激昂、富有民族特色而闻名。
2.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在发生着变化。
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开始融合了现代元素,加入了电子音乐、流行曲风等元素,使传统音乐焕发出新的活力。
蒙古族的长调、短调等传统曲调已经开始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产生了很多新的音乐作品,使传统音乐更加受到现代人的喜爱。
3. 世界音乐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化也对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方流行音乐、摇滚乐等风格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也有所体现,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人开始尝试融合不同的音乐元素,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新作品,推动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
1. 保护和传承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加强文化政策的支持、举办文化艺术节、开展少数民族音乐的培训等方式,大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设立了专门的音乐学校和艺术团体,致力于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和传承,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2. 成就和薪火相传近年来,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人在国内外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他们的音乐作品广受欢迎,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们也积极参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工作,通过举办音乐会、出版专辑、举办讲座等形式,传播和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宜宾民歌《绣荷包》的音乐及演唱特色

宜宾民歌《绣荷包》的音乐及演唱特色摘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魅力独特,其中民歌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祖先留给子子孙孙的一笔巨大财富,它的历史悠久、旋律优美、风格多样,折射出56个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川南、川北、川西、川东的音乐风格也各有各的味道,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从小在川南地区长大,记得外公每每劳作时,都会惬意的哼唱一首首小曲儿,如:《槐花几时开》、《绣荷包》都是耳熟能详的四川民歌,他们都出自四川宜宾,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觉得一方水土同时也孕育了一方文化,从这些宜宾民歌中,你能深深地感受到宜宾人民热情、开朗、直率、火辣的性格。
接下来,我们深入了解一首宜宾民歌《绣荷包》。
关键词:宜宾民歌、绣荷包、音乐一、创作背景、地域文化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东靠万里长江,西接大小凉山,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素为川南形胜,又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这里有秀丽温婉的旅游圣地“蜀南竹海”,也有醇厚浓郁的美酒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宜宾还形成了诸多古老的民族文化特色。
《绣荷包》是一首宜宾小调,“绣荷包”几乎是每个省份都会有的民歌题材,但又因各地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的差异,形成了曲调、韵味完全不一样的《绣荷包》,但《绣荷包》从题材上来讲,都是关于爱情的,“荷包”在古代被看作重要的定情信物之一,是传递爱情的重要媒介,所以大多采用小调的形式,这样的表现会更加的细腻,甜蜜。
川南民歌的《绣荷包》通过它旋律节奏、歌词语气,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宜宾姑娘火辣、热情、率真的性格。
二、方言的独特魅力本人经过长时间的演唱实践,查阅许多四川籍著名歌唱家演唱此歌的音响资料,以及去宜宾采风时记录下来的宜宾话,发现歌词中有几处非常重要的方言处理。
宜宾方言中“正”读“zen,“荷包”在当地习惯加上儿话音“荷包儿”,读“ho ber”,“绣起头”的意思是刚开始绣,当地人也习惯说“才起头”,“拿”字读“la”,“妹”字也要加上儿话音,连起来读“mer”,“仇”字读“cou”,“水”字读“sui”,“瞒到”就是普通话里“瞒着”的意思,“绣”读“siu”。
基于凉山彝族月琴音乐及其传承与发展研究

基于凉山彝族月琴音乐及其传承与发展研究作者:陈然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2期摘要:凉山彝族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当地人民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显示出来极大的民族特色。
凉山彝族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凉山彝族的月琴音乐是其音乐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因此,对凉山彝族月琴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文章就凉山彝族月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凉山彝族 ; 月琴音乐 ; 传承 ; 发展凉山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民族融合,在民族融合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凉山彝族音乐文化在民族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彝族音乐有着其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其中,月琴音乐已经成为凉山彝族人民的重要音乐代表,月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凉山彝族音乐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凉山彝族月琴音乐的主要特色(一)凉山彝族月琴音乐的节奏性较强月琴这个乐器是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常见的月琴中,四声和五声的音阶比较普遍和广泛。
月琴中也会常常使用到偏音。
凉山彝族月琴音乐是具有节奏的,节奏型主要分为“密集型”和“语言型”。
语言型的节奏是音乐的一种自然状态,彝族语言中,经常出现谓语和宾语倒置的现象,或者是将形容词放在后面。
彝族语言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后置”,在这种语言特色的基础上,也就形成了其独特的音乐“后附点”节奏型的特点。
密集型的节奏型,主要指的是月琴本身的发展空间。
月琴的密集型节奏的表达方式,恰恰增强了月琴的发展空间。
(二)凉山彝族月琴音乐的同音反复特点在凉山彝族人民演奏月琴的过程中,采用“同音反复”的手法来增强月琴音乐的旋律十分常见,也比较广泛。
例如:在《快乐的诺苏》中,开始就采用了大量的同音反复,这种同音反复的小节构成了乐曲的主题,并对凉山彝族地区人民的喜庆场面进行了描绘,增强了曲目的感染力。
同音反复在月琴演奏中的应用,不仅会在乐曲的开头部分有所体现,同时也会出现在乐曲的结尾部分,这是月琴演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贯穿在乐曲演奏的始终。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彝族民歌是中国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情感表达。
彝族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演唱的艺术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风格独特彝族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特有的音乐风格著称于世。
彝族人民生活在群山环绕的高原地带,受着神秘而古老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他们在长期的劳作和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彝族民歌的音乐风格多样,有些歌曲激昂豪放,有些歌曲柔美婉转,有些歌曲充满悲壮与豪情,有些歌曲则富于亲和力和感染力。
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使得彝族民歌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二、歌词意境深远彝族民歌的歌词多为民间老手编写,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思想情感、生活境况和社会风俗习惯。
歌词所描绘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歌词常常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民族语言,表达出了人们对生活和爱情的热切向往和美好祝愿。
彝族民歌的歌词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通过对自然、生活、爱情等主题的赞美和抒发,展现了彝族人民深厚的情感和人文精神。
三、声音表达生动彝族民歌的声音表达生动,充满激情和感染力。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民歌一直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因此演唱者在表达时往往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声中,使得歌曲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和情感的力量。
演唱者们的声音多为清亮、宽厚,经过他们的精心演绎和处理,歌曲的情感能够得到最充分的表达,使得民歌在演唱时更加生动和感人。
四、曲式富于变化彝族民歌的曲式非常富于变化和创新,多采用二重唱、三重唱的形式。
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们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变化,进行自由的演唱方式和技巧,从而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这种曲式的变化和创新使得民歌演唱更加具有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也更好地展现了彝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音乐创造才能。
五、传承与发展彝族民歌的演唱艺术特质不仅在于其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深刻的内涵,更在于彝族人民对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彝族人民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们通过世代相传、口耳相传的方式,将民歌文化传承下来,使得彝族民歌得以保存和传承。
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当地民俗的研究

叙永海崖彝族音乐与当地民俗的研究叙永海崖彝族是四川省南充市叙永县境内的一个重要民族。
他们生活在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被誉为“天然的音乐家”。
他们保留着古老的民俗和音乐传统,为我们呈现出一幅色彩斑斓、充满魅力的文化图景。
本文将以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与当地民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历史渊源、音乐特点及对当地民俗的影响,以期更好地了解并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一、叙永海崖彝族的历史渊源叙永海崖彝族是古代高氏部落的后裔,他们的祖先在千百年前便定居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据史料记载,他们在发展民族音乐方面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体系。
他们的音乐艺术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受到彝族民族宗教信仰的熏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二、叙永海崖彝族音乐特点1.器乐丰富多彩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中器乐是一大特色。
他们以竹制乐器为主,如竹笛、竹管、竹排、马铃等,还有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如木鱼、铜铃等。
这些器乐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功能,有助于彰显出他们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2.歌舞生动活泼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以歌舞为主,歌曲风格清新优美,歌词质朴真挚,多是以表达对家乡、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而舞蹈形式多样,动作简单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农家风情,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3.音乐节奏鲜明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节奏鲜明,多为三拍子或四拍子,富有节奏感,很容易让人跃动起来。
他们在音乐中大量运用变奏和重复等手法,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三、叙永海崖彝族音乐对当地民俗的影响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与当地民俗紧密相连,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
1.音乐在宗教信仰中的作用叙永海崖彝族音乐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的宗教仪式都离不开音乐的伴奏。
在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中,他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以此来祈求丰收和风调雨顺。
2.音乐在生活中的体现叙永海崖彝族的音乐贯穿于他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种田、劳作、祭祀还是在闲暇时光里,人们都离不开音乐的陪伴。
新时代川江号子的艺术特征

教育新探新时代川江号子的艺术特征■赵琼摘要:四川号子是我国民歌中独特的音乐形式,其创作和演唱汇聚了四川地区的人文特色。
《古老的歌》作为四川号子中川江号子的代表作品,不仅呈现了巴渝地区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承载了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本文主要对四川号子的形成背景、概述进行了总结,并以《古老的歌》为例,分别从背景特征、歌词特征、旋律节奏特征及情感特征四方面对其艺术特征进行了概括,旨在更好地推广和传承四川号子。
关键词:四川号子;艺术特征;风格一、四川号子的形成背景四川本身属于多民族的大省,四川民歌在多元化因素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下,在各类型民歌中形成了独特的一派,其中以四川号子流传最广。
二、四川号子的概述四川号子主要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呼吸调节、动作协调而发出的呼号。
三、《古老的歌》的艺术特征(一)《古老的歌》的背景特征《古老的歌》是一首劳动赞歌,它以质朴直白的歌词,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生活劳动风情的画面。
正如:“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所以,《古老的歌》作为一首船工号子,记录了船工们的劳动过程,赋予了歌曲生命。
而《古老的歌》也正是凭着这样的艺术魅力,获得了世界音乐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二)《古老的歌》的歌词特征《古老的歌》的歌词非常简单,但意境却非常深远。
在以往的歌曲中,部分歌词采取了开门见山的处理方式,甚至看歌名就能够了解所要表达的主题,但《古老的歌》的主题并未直接呈现,从题目并不能够对其所要表达内涵进行明确。
但若对整首歌的歌词进行通读,就能够发现其蕴含的深意、所潜藏的主题。
在《古老的歌》的歌词中使用了“古老的歌”“熟悉的歌”“要找到歌”及“想唱的歌”这四个不同的同时有“歌”字的歌词。
在《古老的歌》中,其通过歌词讲述了一个巴渝地区祖祖辈辈的生活,传达着他们带给我们的精神。
在这些熟悉的血脉和情调中,从“古老的歌”到“熟悉的歌”;同时,《古老的歌》中记载了我们祖辈们在辛苦劳作中顽强的精神,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我们需要传承的精髓,是我们“要找的歌”;巴渝的祖辈们的劳动生活痕迹,是我们“想唱的歌”。
四川扬琴名词解释

四川扬琴,是一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说唱表演形式,也被称为四川曲艺。
它是由坐唱形式的曲艺清曲和当地小调结合而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具体来说,四川扬琴的特点包括:
1. 唱腔:四川扬琴的唱腔丰富,包括小调、曲牌、大调等,每种唱腔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旋律。
2. 乐器:四川扬琴通常使用三弦、扬琴等乐器伴奏,其中扬琴是主要的伴奏乐器,也是四川扬琴的代表性乐器之一。
3. 表演形式:四川扬琴的表演形式包括坐唱、站唱和说唱结合等,其中说唱结合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演员通过说、唱、演等形式,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四川扬琴的名词解释也可以理解为关于四川扬琴的定义、特点、形式等方面的解释。
首先,四川扬琴是一种源于四川地区的说唱表演形式,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四川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四川扬琴的唱腔、乐器和表演形式等都具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四川扬琴在当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再者,四川扬琴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地方文化和历史记忆的艺术载体。
最后,四川扬琴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食粮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四川扬琴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地域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彝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民歌是最为突出丰富的表现形式之一。
彝族民歌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劳动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其艺术特质独特而深厚,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彝族民歌演唱的艺术特质。
彝族民歌演唱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
彝族民歌的音乐特点非常明显,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活泼。
彝族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他们以歌曲为自己的精神食粮,因此民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彝族民歌的旋律多样化,有的悠扬缓慢,如泉水流淌,有的激昂高亢,如雄狮咆哮。
在音乐节奏上,彝族民歌更是变化多端,有的歌曲轻快活泼,有的歌曲节奏凝重稳健,如同山川河流的奔腾澎湃。
这些独特的音乐特色使得彝族民歌在全国范围内备受人们喜爱。
彝族民歌演唱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其民歌演唱更是承载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歌曲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价值观的传达方式。
彝族民歌中的歌词多是表达一些感慨、情感和心情,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歌曲歌颂美好生活,有的歌曲讲述英雄壮丽的故事,有的歌曲抒发深情的爱意,有的歌曲反映社会生活,有的歌曲祈求风调雨顺。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每一个民歌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彝族民歌演唱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
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的民族,他们热爱歌唱,喜欢以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彝族民歌演唱中融入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
彝族人在演唱民歌时往往会伴随手舞足蹈,跳起欢快的舞蹈,以展现出自己的热情和豪放。
在彝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中,民歌演唱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逢节日或喜庆场合,彝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歌舞晚会,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彝族民歌演唱具有丰富的创新能力。
论四川号子的艺术特征

论四川号子的艺术特征
四川号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种,它源于四川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征。
下面将对四川号子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1.独特的音乐特色
四川号子的音乐特点是以高亢、豪放、热烈为主,其音乐节奏快速而富有节奏感,支配着整首曲子。
鼓板和打击乐器在编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号子在演奏时一个不可或缺部分。
此外号子在演奏时还经常使用调弦,给音乐带来强烈的节奏感和震撼力。
2.舞蹈特点
四川号子在民间已经成为了贴近生活、家喻户晓的文艺形式,它的舞蹈特点也是非常独特的。
号子演奏时需要配合独特的舞蹈,所以在演奏过程中,舞者需要根据节奏感和氛围去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内涵。
舞蹈动作大多具有象征和独有的韵律感,它们如此的融合和呈现出的文化内涵,让四川号子演奏时不仅仅是音乐,更多的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体现和传承。
3.丰富的表达形式
4.文化内涵
四川号子在其曲目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印记,这些都是现代文化中已经很难寻找到的痕迹。
号子探究了当地文化的精髓,展示了丰富的人文艺术及自然之美。
以纪念和唤起人们对历史人物、文化事件、生活情感和自然之美的联想和回忆。
在总体上,四川号子的音乐和舞蹈高亢奔放,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它既是四川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分支。
同时,四川号子也是一个从某种程度来说延续了当地文化和观念的代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爱戴。
中国各地区民歌特点及代表作

多彩的民歌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性所致的发挥,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的结晶。
故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点。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的音乐特征: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②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
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不同的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风格相互交融。
民歌的八块色彩区:东北、西北、华北、西南、江浙、江淮、闽粤台、湘鄂。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丰富。
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如陕北《黄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号子》等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①歌词多与劳动有关②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限制,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性③曲调多样,视工种而异④歌唱形式视劳动者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⑤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影响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山歌主要有:陕北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按歌唱的场合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按唱腔分,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山歌音乐特征:①歌词具有即兴性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小调:是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分为:谣曲、时调、吟唱调。
内江"沱江船工号子"音乐的艺术魅力及地域文化特色一

“ 沱江船工号子 ”是我 国众多劳动号子的一种 。 “ 号 ”者大呼也 ,有召唤 、号召之意 。汉代 《 淮南子 . 应 道训 》中说道 “ 号子 ”乃 “ 举重劝力歌 ”, 是指在干重活时给 自己加油鼓劲 的歌曲。 “ 沱江船工 号子 ”是流传于 四川沱江流域的船工劳动 号子 ,厚重地承载 了沱江流域 的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 自然和 民风 民俗等 ,它是沱江流域人文 自然浓缩体。 内江 “ 沱江船工号子 ”的历史背景 沱江船工号子起源于 明朝万历年 间,沱江船运发达 ,两岸许多人都是靠拉纤为生 。由于沱江河 床不平坦 ,岭壑相 交,崎 岖起伏,可见极不利于航运 ,但是在 陆路不发达 的时代 ,内江 的蔗糖 ,自贡 的盐等物 资都 需要经沱江水路运出去。陆路交通 运营成本较大,在运输 的过程 中常有土匪 出没 ,极为不安全。河运 不但 安全且运输成本较低 ,沿途有少许驿站可供运输船队 休息和食宿,因此 人们在长期 的运输过程 中哼唱出具有 内江地区特色的 “ 沱江 船工号子 ”。 内江市母亲河 “ 沱江河 ”,又名 “ 甜城湖 ”,是沱江 的支流之 一,位于城市的中央,在沱江航运鼎盛时期,仅 简阳、资 阳、资 中、内江等 四县就有纤夫 1万 4 千余人 。沱江 发源 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的茶坪 山脉九顶 山,出汉旺入成都平原,穿龙 泉 山后 经 资 中 进入 内江 ,全 长 6 2 9 k m , 流 域 面积 2 7 9 0 0 k I I l 2 , 拉 纤地 段 大 都滩 多水 急 , 一旦 配 合 不 好 ,纤 夫 们 就 有 被 卷 入沱 江丧命的危险 。为避免悲剧 发生 ,大家很 自然 的采着节拍 ,跟着领号人和着 “ 嘿 、嘿 ”的吆喝声 ,一步一步拉着满载蔗糖和 盐 巴的船只前行,后来领号人的吆喝声逐渐变成了歌声。河运 的繁荣催生 了内江独特 的号子,于 是便形成 了流传至今的沱江 船工号子 。 二、 内江 “ 沱江 船工号子 ”的艺术魅力 1 . 内江 “ 沱 江 船 工 号子 ”音 乐 的独 特 文 化 标 记 内江沱江号子根据 其劳动生产 的分工不 同, 形成了结构类型短小, 演唱形式灵活 的特点 。 音乐的曲式大 多以 “ 一部 曲式 ” 为主 ,多段咏唱的结构形式。其主要 目的是 为了统一 口号 、统一步伐 ,便于大家齐 心协力搬运船 只,内容 多反映 内江本地的 劳动场面 。号子歌词内容多为劳动呼号用语 ,大都无 固定唱词 ,唱词都是在劳动进行中领号人见景生情 ,即兴编 出的。 “ 沱江船工号子”是船 工们在放滩和上摊时演唱 的歌 曲, 也叫 “ 船工调 ”。是运输船队的船 工们齐心协力与水流和险滩 做斗争 , 在行驶 的过程 中以各滩为名即兴编唱的曲调。看 到什么就唱什么 ,想到什么就唱什 么是 “ 沱江船工号子 ”的特点之 号子歌 曲风格中,既有 轻松舒缓 的慢板 ,又有近似 山歌 的高腔 。在节奏较缓的劳动中, 曲调 高亢奋进 ,节奏沉稳有力 , 调式调性变化不大 。一人领唱,众人应和 ,以统一步调减轻疲劳 ,在节奏较缓 的劳动 中, “ 领句 ”相对较长 , “ 合 ”句稍短 些 。在较为紧张 的劳动中 ,领句和合句都非常的短促 。在多数情况下 ,领句唱完之后 ,合句再接 唱,这种 劳动号子虽然也 有 曲调 ,但主要还是强调节奏 以便人们在 同一 的有规则 的节奏 中进行劳动 。紧张的劳动工作、沉重 的体 力负荷 ,使得 “ 沱江 船工号子 ”的演唱特点为吆喝和 呐喊,民间俗称它为 : “ 吆号子 ”和 “ 喊号子 ”等 。在船工们 的劳动过程 中, “ 号子 ”除 了 在船在行进过程中起到起到统一思想 、协调动作、减轻疲 劳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抒发他们与险滩 的斗争中取得胜利 的喜悦之
论四川号子的艺术特征

论四川号子的艺术特征四川号子是四川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是在四川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常常以实际生活为题材,表达人民的感情和思想。
下面将从音乐性特征、节奏特征和表演特征三个方面,介绍四川号子的艺术特征。
四川号子的音乐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亢激昂的情感表达。
四川号子通常表达豪情壮志、悲壮抒情等情感,并以其独特而激烈的形式进行表演。
它的音乐风格大胆奔放,让人感到激动和振奋。
2. 丰富的音乐结构。
四川号子的音乐结构通常分为序曲、幕间、乐曲和舞蹈等不同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音乐表达形式和音乐元素。
3. 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四川号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大锣、大鼓、小锣、小鼓等,这些乐器演奏起来声音洪亮,有力度感。
演奏者常常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如滚、抹、打、叩等,增加音乐的层次和变化。
1. 强烈的节奏感。
四川号子的节奏感非常强烈,以迅猛有力的节奏为特点。
演奏者常常通过快速的节奏变化和强烈的打击力度,使音乐更加有张力。
2. 独特的鼓点和鼓式。
四川号子鼓点采用的是四川地方传统的打击方式,其特点是音乐韵律切分清晰,鼓点明确有力。
四川号子还有一些独特的鼓式,如火辣、层次、补充等。
1. 精彩的表演形式。
四川号子以其精彩的表演形式而闻名,舞蹈、歌唱和乐器演奏等相互配合,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效果。
演员们通常以高亢激昂的姿态、精神焕发的表情和独特的动作,展现出四川民间的朴实和豪情。
2. 丰富的舞台布景和服饰。
四川号子的表演舞台通常布景丰富多样,常常使用特色建筑物和象征性道具,以增加视觉效果。
演员的服饰也非常有特色,常常穿着传统的四川民族服装,或是使用特色道具,如锣鼓等,以增强表演效果。
四川号子以其高亢激昂的情感表达、丰富的音乐结构、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以及强烈的节奏感、鼓点和鼓式,以及精彩的表演形式、丰富的舞台布景和服饰,展现出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
音乐民间音乐的地域特色与演奏形式解析

音乐民间音乐的地域特色与演奏形式解析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存在于世界各地。
民间音乐作为一种源于人民生活的音乐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音乐民间音乐的地域特色以及其常见的演奏形式。
1. 中国地域特色民间音乐与演奏形式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
不同地区的音乐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1.1 四川川剧的锣鼓伴奏四川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剧种之一,其演唱方式独特,音乐伴奏中以锣鼓为主。
锣鼓的韵律明快有力,与演员的舞台动作相呼应,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节奏感。
1.2 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族器乐新疆维吾尔族是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一支,他们的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民间器乐如“丹吉尔”、“麦加里”等,使用传统乐器,如“塔木”和“鼓”等,展现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2. 外国地域特色民间音乐与演奏形式除了中国,世界各国也拥有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2.1 爱尔兰民间音乐的小提琴演奏爱尔兰民间音乐以其欢快的旋律和悠扬的情感而闻名。
小提琴是爱尔兰民间音乐重要的演奏乐器之一,演奏者通过快速的指法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来传递整个乐曲的氛围。
2.2 印度的卡纳鲁克演唱印度的卡纳鲁克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音乐形式,以其复杂的旋律和唱腔独特而闻名。
演唱者通过喉音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使音乐充满魅力和感染力。
3. 民间音乐的跨国交流与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各国民间音乐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不同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在演奏形式中相互借鉴,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
3.1 中国与西方音乐的融合近年来,中西方音乐的融合在中国的音乐圈中逐渐兴起。
通过融入西方的乐器和演奏方式,中国民间音乐得以创造出更加多元化和独特的风格。
3.2 拉丁音乐的全球传播拉丁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韵律和节奏的民间音乐形式,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
浅谈四川地区羌族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特征

浅谈四川地区羌族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特征四川省阿坝州是四川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地。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许多关于羌人的记栽。
他们善于以歌舞抒发情感,凡祭祀祈福、节日庆典、丧葬等活动都要歌舞相伴。
羌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传承了民间日常生活、节庆、婚丧嫁娶等仪式中的诗、歌、舞三位一体的乐舞文化。
本文拟以羌族音乐舞蹈的类型作为切入点,探索羌族艺术的文化特征,在认知传统民族乐舞艺术的基础之上,了解其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文化内涵,更深刻的理解使羌族音乐舞蹈文化所特有的风貌。
标签:羌族音乐;羌族舞蹈;文化特征羌族歌舞艺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蕴含并承载着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羌族歌舞素有“唱什么歌,就跳什么舞,有歌有酒必有舞,歌助酒兴群起舞”的传统习俗。
音乐同舞蹈是同时出现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也是延续数千年的,它伴随着羌族劳动人民的生活、斗争,是羌族人民劳动智慧创作的结晶,是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
一、羌族音乐的独特魅力羌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它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而历史悠久的羌族民歌在羌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悠久的历史、封闭的生活环境,使羌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古朴、深厚、独特的民歌。
这些民歌使羌族民间传统文化,以口耳相传的传承形式代代相传。
羌族民间歌曲种类繁多、曲目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古朴、保留了较多传统风貌,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风格,因而经久不衰保存至今。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山歌,羌语称“拉那”,是山野间唱得多声部歌曲。
山里人最喜爱唱山歌,歌者“兴起而歌,兴尽而至”,有较强的抒情性。
羌族山歌语言简练、节拍自由、音调高亢,演唱形式多样,曲调起伏有较大强弱变化,具有典型的山歌音乐特征。
如《哈依哈拉》。
(2)劳动歌,是羌族历史上最早的民歌,有耕地歌、收割歌、打场歌、撕玉米皮歌等。
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
特点是与劳动紧密结合,其中有的节拍规整、节奏明快、气氛热烈,接近歌舞曲;有的节拍自由、节奏舒缓,曲调悠扬,近似山歌。
论四川号子的艺术特征

论四川号子的艺术特征
四川号子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旋律风格丰富多样。
四川号子的曲调多样,包括草原风、水乡风、山地风、节令风等不同类型的旋律。
这些旋律风格各具特色,有的旋律奔放豪放,有些则柔美婉转,从而呈现出极强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二、唱腔独特。
四川号子的唱腔独特,反映了川民族的语言特色和文化传统。
四川方言的发音特点,在号子演唱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其唱腔具有连续性和流畅性,有时吐字宛转回旋,有时又响亮有力,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独特风格。
三、鼓点节奏有力。
四川号子的鼓点节奏很有力,具有浓厚的节奏感和动感。
号子和鼓分别独立演奏或合奏,形成了强烈的声响效果和节奏韵律。
四、吹奏技巧精湛。
在吹奏技巧方面,四川号子强调唇音、舌音和气息调控的结合,吹奏技巧独具特色。
演奏者通过娴熟的技巧处理,使号子在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方面达到高峰。
五、音乐富有民族特色。
四川号子在音乐节奏和旋律变化中融入了不同的民族音乐元素,表达出川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气息。
号子演奏中不同地方的演奏者,在地方音乐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这些音乐元素使得号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总的来说,四川号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它代表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音乐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间性价值。
四川民歌探析

四川民歌探析作者:周箐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07期摘要:四川浓郁的地域特色孕育着多种风格的民歌。
广为流传并为大众所熟悉的《康定情歌》有着生动有趣、朴实坦白的歌词、自由流动的节奏,加之优美的旋律,都反应着四川民歌独特的风格特点。
本文着手于歌曲的本体进行剖析,挖掘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四川民歌风格特点《康定情歌》艺术魅力一、四川民歌文化特征四川民歌是众多民族民间传统音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民歌的产生,流传和发展以及四川民歌的创作体裁,都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
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音乐艺术特点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这些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充分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
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
我国西南地区多丘陵,许多地方山险路难,交通很不方便。
这里的一般山歌几乎到处可闻。
再加上许多地方与西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文艺有密切的交往,因此西南地区的一般山歌基本旋律丰富多样,其中有不少特色鲜明、非常优美动人。
从发生学意义层面上考察,四川民歌与其他兄弟民族的民歌一样,都是人类智慧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为了满足呼朋引伴、传情达意等心理所需,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中产生的一种以人声为客观物质基础的音乐体裁形式。
因此四川民歌文化的研究,便应该建立在关于四川民歌发生理念与其具体传承方式及其题材类别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基础之上。
四川民歌中大多民歌曲风都是既大方有热情奔放的,它们向人们展示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也抒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积极乐观态度。
也向人们展示着本民族的深厚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四川,了解四川的民歌。
二、四川西南区域民歌特点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在四川,大名鼎鼎的《康定情歌》就是源来于这个地方。
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康定藏语叫达者都,意为三山相峙,两水交汇的地方。
这里是藏汉文化的结合部,也是是历史上南北民族频繁迁徙的“民族走廊核心地带”(费孝通语)和藏汉民族“茶马户市”的中心;风景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是民族风情绚烂的圣洁之地。
川江号子的音乐文化价值探究

四、传承与保护
4.与现代音乐融合:将川江号子与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创作出更多具有川江 号子元素的现代音乐作品。这既有利于川江号子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中 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
五、结语
五、结语
川江号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加强对川江号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多样 性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让这一民间音乐文化在民众中代代相传, 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四、传承与保护
四、传承与保护
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川江号子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不让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采取积极措施, 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教育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川江号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四、传承与保护
1.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川江号子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给予支 持。例如,设立川江号子保护专项基金,为传承人提供资金支持;将川江号子列 入学校音乐教育课程,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
川江号子:四川地区珍贵的文化瑰宝
其次,重视川江号子的传承工作,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将川江号子纳入学 校教育体系,组织专业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让年轻人亲身感受和学习这一文化 遗产。
川江号子:四川地区珍贵的文化瑰宝
最后,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对川江号子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存储。利用 音频、视频等数字化技术对川江号子进行完整记录和保存,以便于后人进行研究 和欣赏。
内容摘要
此外,川江号子还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长江流域的音乐明珠。
内容摘要
然而,川江号子的保护传承问题日益严峻。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逐渐逝去, 后继无人已成为这一艺术形式面临的主要危机。此外,资金不足、政策法规不完 善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川江号子传承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 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浅析南充地区各县民歌的音乐形态

0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1又烂。
要想吃干饭,等到腊月三十天。
”还有控诉长工受虐待的,如:“太阳落坡飘了西,回去拜上管家的,人人屋里喊吃饭,我们也是艰生的。
”小调大多有固定曲调,歌词可按曲调配上,形式上有一调多段式,有叙述式,有问答式,在南充流行的小调歌唱男女爱情的为多,反映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生活,渴望婚姻自由的情感需求。
代表歌曲有《晾衣裳》《十把扇儿》《十想》《十指尖尖做双鞋》《从前男女都可怜》等,这些小调,旋律优美,歌词内容丰富。
《晾衣裳》中“清早起来嘛哥呃,去上梁嘛妹儿呀,摘片树叶玩耍,叫吹响响,花花扇儿摇。
清早起来嘛哥呃,去上梁嘛妹儿呀,摘片树叶玩耍,叫叫吹响响,花花扇儿摇。
”就采用的男女对唱的形式,反映当地姑娘情窦初开,通过晾衣裳这个生活场面,向心上人表达爱慕之情。
民间流传的风俗音乐分为哭嫁歌(坐堂歌)和哭丧歌。
“哭嫁”名为“哭”实为乐。
清末和民国时期,凡是姑娘出嫁均要举行这种活动。
姑娘在出嫁前タ,先由两个姐妹手执银灯,把头顶红帕的新姑娘从闺房中扶到中堂,众姐妹边走边唱,称为“迎灯”。
坐定后,由新姑娘开唱,叫“开声”。
再由众姐妹中人领先唱歌,称起头歌,然后由众姐妹轮流接唱。
歌词内容有劝慰新姑娘的,有诉说姐妹感情的,有夸新女婿的,有骂媒的。
其中穿插着新姑娘感恩爹妈、兄妹及三亲六眷的等,凡所唱对象都要给新姑娘掏喜钱,媒人将男方带去的歌堂礼用红纸包着放在歌堂桌上。
待坐歌堂结束时,由主人给坐歌堂的姐妹散发手绢、糖果及歌堂礼。
最后,还要由众姐妹唱散堂歌和送新姑娘回闺房的送灯歌。
“哭丧”则如其名,是用于丧礼仪式的歌曲。
这两种风俗歌在南充六县中多见于西充和南部两地。
代表歌曲有西充的《菜籽开花遍地黄》和《我妈当门搭的坪》等。
二、调式调性与音列特征民歌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
不仅在体裁内容、表现形式有自己的特点,在各种表现手段上面(音阶、调式、曲调、节奏)也有不同。
论四川扬琴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

论四川扬琴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作者:蒋炳熙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04期摘要:中国文化孕育千年,四川扬琴诞生和生长在这历史悠久的祖国大地上,四川扬琴属于中国扬琴流派的分支,曾经是一种说唱艺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
然而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四川扬琴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冲击,发展停滞不前,为了使四川扬琴保持永久生命力,应对这门艺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其继续焕发光芒。
关键词:四川扬琴;艺术特征;创新一、四川扬琴的起源及其流传四川扬琴与四川其他的曲艺形式相同,如川剧、清唱剧,是在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后,与各区域的剧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四川扬琴作为四川曲艺最重要的一个曲种,一直是中国曲艺界关注的焦点。
(一)四川扬琴的起源四川扬琴这一地方曲艺艺术,作为外来文化艺术曾在清末民初风靡于四川境内。
关于四川扬琴的起源说法不一,需要参考相应的历史文献、记载做出合乎史实的结论。
首先,从《锦城竹枝词》一书中这首最早出现的有确切文字描述的“竹枝词”,为考证四川扬琴的传入的时间、地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而后,《四川扬琴音乐》中记载了“清道光年间邹壮棒由重庆把洋琴带来成都,与一打道琴的林姓盲人同唱。
”接着是《四川洋琴的传说》一书中记载了“清乾隆年间,有郝姓的满族二品大员从广东贬官到重庆,他喜爱洋琴,常奏唱解忧,徐光听后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照样仿做一张来献唱,徐光的随从傅全也一旁观看偷学。
(二)四川扬琴的流传四川扬琴主要流行于川渝地区,在四川地区传统的著名说唱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道光年间,成都的扬琴艺人已有行会组织三皇会,定期在茶社集会演唱。
在2008年四川扬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四川扬琴的艺术特征四川扬琴在四大扬琴流派中别具一格,有着浓浓的地方特点和独特的音乐魅力,它打破常规的演奏技法进行创新,有着刚劲豪壮的音乐情绪、浓郁的戏剧性色彩的风格特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地区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与发展
作者:单南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4期
【摘要】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大国,民族多样化与文化多样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特色。
不同的民族音乐都有其不同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四川地区民族音乐和其各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艺术特色;地域;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73-01
一、艺术特色多样化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辽阔的地域,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地貌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同,使得各民族音乐表现出不同的地域色彩和情感基调。
民族音乐是最大众化、最贴近大众生活的音乐,也是各民族在生活生产中广泛流传,不断吸收时代特色对其加以丰富和演变的一种集体智慧的结晶。
所谓的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是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
在音乐创作中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音乐创作风格的不同。
音乐的创作在风格上包括雄浑、豪放、沉郁、婉约等。
不同地区各民族的音乐创作风格和艺术体现都有所不同,地方音乐艺术特色的形成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
因为生活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不同,各民族在语言、风俗与审美心理和艺术传统形式上都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等因素充分影响并作用于各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歌形式,因而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音乐色彩差异。
二、四川地区民族音乐的种类与地方艺术特色
四川地区音乐文化主要包括重庆市、四川省两地,该地区的发展据可参考文献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四川地区除汉族外,还生活着苗族、彝族、壮族、傈僳族、佤族、藏族等四十多个少数民族。
不但少数民族多样化,其地区的民歌也很丰富并且各有其艺术特色,如《槐花几时开》,此民歌是一首川南山歌,其词言质朴曲调动听情感真诚动人,歌曲由四句体乐段组成,旋律随着歌曲的情感发展跌宕起伏极富表现性,充分地将其想要传达的情感表现出来;《康定情歌》其旋律朗朗上口,情感真挚,线条性强。
每段都由两乐句和衬词重尾组成,前两句在中高声区,情绪激昂热情;后两句在中低声区,情感深沉婉转。
这首歌不仅是藏汉先民的集体作品,也是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积淀;《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商调式民歌,旋律轻快自由又简洁,节奏灵动中又能抒发感情,将歌者的愉快心情充分表达出来;《川江号子》的曲目种类众多,大多流传于四川沿江地区,这一带山势险要水流湍急,船工们举步艰难,川江号子正是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孕育产生的。
其曲调高亢激昂,充分体现出船工们面对艰难困苦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川地区的民族音乐还有很多,其艺术特点都很鲜明艺术特色也各有不同。
四川地区音乐的整体艺术特征在歌词上,大多描写人们在艰苦生活中的繁重劳动。
其民族音乐曲调悠远优美、慷慨激昂,其情感表达丰富。
音阶调式上也大多以五声为其共性,以宫、商、徵、羽调式进行交替与转换使用。
节奏上大多以散板和固定节奏为主,演唱形式上注重字头的重音唱法,突出乐句的小节重音,标点分明,节奏抑扬顿挫表述清晰,在跳跃与语气修饰词处大多采用花腔唱法的形式。
三、四川地区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
四川地区民族音乐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社会实践中创作出的成果,不只是反映人民的劳动生活,更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和民族习俗文化的体现。
为了让四川地区的音乐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走出去,让其走向世界的舞台。
创作传统音乐的时代已经不在,再加上西方音乐的流入和影响,使得我国自身的民族音乐风格被淡化,促使世界音乐的发展都已经走到了极限,只能靠在技法、技术的突破中突破所谓的音乐极限。
西方音乐在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时,中国音乐却并没有,且不能在西方社会中产生相同的影响力。
对这一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将我们的民族音乐传出去,并没有让它走出去走向世界。
我们学习外国音乐其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接受它的长处来提高我们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照抄照搬一味地模仿别国的音乐而抛弃自己的音乐。
为了四川地区民族音乐的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吸收西方音乐的长处,同时,利用有效途径将四川地区的音乐传播出去,将其传播到其他国家,并能对其他国家的音乐产生影响,从而在推动我国音乐发展的同时,也推动对其他国家和世界音乐的发展。
四、结语
四川地区民族音乐的风格色彩在各民族的相互交流和人们迁移等过程中不断变异,其音乐艺术特色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
四川地区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之一,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继承、创新,将其传播弘扬出国门。
这是四川地区音乐发展的唯一途径,也是我们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朝晖,彭子文,景志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民间歌曲精选[M].四川人学出版社,2007.
[2]夏白.民谣与民乐[J].新音乐,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