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第四章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人口与经济发展

人口定义: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三种过程。1、人口自然变动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变动的结果人口数量的增长或减少。2、人口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即人口迁入迁出,变动结果是人口数量在空间上变化,发生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改变。3、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结构改变,如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行业结构等。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总人口中各种年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高出生,高死亡,幼儿和青少年比重大,总人口具有不断增长趋势。幼儿和青少年比重缩小,成年人和老人比重扩大,总人口有衰减趋势。低出生低死亡,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稳定。人口老龄化指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上升的现象。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那么该人口就属于老年型。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53亿,占到总人口的11.6% ;上海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0.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显。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巨大: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尽快完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在适当降低企业和个人缴费比例的同时,着力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尽可能做到应保尽保。要提高统筹层次,在暂时做不到中央一级统筹的情况下,应实行省级统筹。还要改变目前存在的“企业依赖政府”和“地方依赖中央”两种情况,强化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责任,让他们切实负担起应尽的责任。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我国农村养老一靠家庭、二靠土地,然而,目前这两种养老方式的功能都在快速削弱,有的地方已不能让农村老人生活有保障。一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在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二是加快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低保水平;三是引导农民进行养老保险储蓄,探索储蓄积累式养老保险模式;四是发挥土地养老的保障作用,探索“土地养老”模式。可实施退回承包地以换取“年金”计划,解决部分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在农民工养老保险上,不管是农民工还是企业主,都持消极态度。主要原因在于保费过高、缴纳期限过长、不能有效对接和转移,农民工无法真正从中受益。一是实行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相对自由,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如收入多少)自由决定缴费数额;二是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连续性相对自由。应允许其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决定缴费接续,可设计分段计保,而不能形成“断保”现象;三是实行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放全国流通的养老保险卡;四是农民工养老保险城乡衔接。当农民工因各种原因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后,应保证其在城市参加的的养老保险与农村养老保险相衔接。

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主导作用:家庭养老不仅仅是经济供养问题,还有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多方面问题,因此,仍然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主导作用。

加大老年人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力度:我国老年人医疗费用负担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老年人

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较严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

发挥中医药在养老和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积极发展为老服务产业: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要加快构建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包括基本生活需求、卫生保健需求、休闲娱乐需求和终生学习需求等)。尽快研究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的生育调整政策其它人口问题:人口素质特别是出生人口素质堪忧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度加大。

中国人口发展历程分析:人口发展历程分二高一低一下降四个阶段:1. 1945-1957年:年平均年增长为1311万,封建的“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2. 1958-1961年: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低谷期,“人民公社”“大跃进”等政策的失误及自然灾害的影响。3.1962-1973年:12年的人口出生高峰。因“文化大革命”的失控。4.1973年以后:计划生育的实施,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

界线:东北黑龙江的爱辉县,向西南云南腾冲县作一直线将中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城镇化速度虚高,特别是“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太快;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水平及就业岗位增加不能适应冒进式城镇化;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破坏例如: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和“大XXX市”。城镇化虚高的影响:第一、数量巨大的农民工形成相当数量的虚假城镇化和贫困的城镇化。第二、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第三、造成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地方政府牺牲耕地剥夺农民,发展经济之道,大规模圈占耕地,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第四、带来城乡对立,社会冲突,危害社会安全和社会发展。

民族人口分布特点:1.汉族人口最多2.人口在100万的少数民族共18个:蒙回藏,维苗彝壮,布衣朝鲜满更上,哈尼土家侗白瑶,傣黎哈萨克.3.人口不足1万的有7个:高山.独龙.门巴.赫哲.珞巴.塔塔尔.鄂伦春。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

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一) 人口的增长对衣食住行的巨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二) 人口城镇化对城市住房和交通等产生巨大需求,对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产生的巨大压力。1. 住房由于历史上住宅建设欠帐过多和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等原因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居民住房依然相当困难。2. 交通运输紧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进”因素。交通是城市生活的脉搏。

中国土地利用基本特点

一分布:耕地分布:在沿海东部季风区,即大约在年均降水量400mm等值线以东的湿润地区,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以上。水田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即年降水量800mm等值线以南广大南方丰水地区,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林地分布:东半部的山地地区草地分布:西半部的内陆地区旱地分布: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约占全国旱耕地总量的85%。(二)农业开发的区域差异及其开发的重点类型区。

东北区:内蒙古地区、及长城沿线地区:本区平原宽广,土地资源丰富,农林牧用地数量大、质量好。本区以内蒙古高原中温带半干旱草原为主,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过度性特征;气候温和,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耕地、林地比例少,土壤肥力低;草原季节不平衡,冬春草场严重不足。

黄淮海区: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比较高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季风气候,光热组合较好,雨热同期,但降水变率大,春旱夏涝频率高。水资源相对不足,河川径流丰枯变化大,大部分地区缺水严重。平原辽阔,耕地比重高,但盐碱土、风沙土等具有严重限制因素的低产土壤面积较大

黄土高原区:本区地貌复杂,地势高亢,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今后本区农业的发展必须采取“治理与开发并重”的方针。晋陕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与建设、渭北陇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