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4章(1节)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1节 第1课时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上精品教学课件 第4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1节 第1课时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https://img.taocdn.com/s3/m/35ee4aa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b.png)
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关闭
综合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运价和速度可以得出,①是航 空运输,②是公路运输,③是水路运输,④是铁路运输;从密云水库到北
关闭
B京城区距离较近,应选择公路运输。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5.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主力,主要原因是铁路运输( )
D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周转量构成表。
运输周转量
货运周转量 旅客周转量
铁路 公路 水运 管道 民用航空
%%% %
%
39.3 1.8 44.9 13.95 0.05
44.9 46.3 2.6 — 6.2
材料二 欧洲货物四种运输方式运费与运输距离相关曲线图。
关闭
C
解析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Hale Waihona Puke 2345
6
据下表,完成第3~4题。
交通运输方式
① ② ③ ④
运量
最小 较小 最大 较大
3.①所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铁路运输
运价
最高 较高 最低 较低
速度
最快 较慢 最慢 较快
B
关闭
答案
快乐预习感知
1
2
3
4
5
6
4.从密云水库运1吨活鱼到北京市区采用的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
答案: (1)公路 铁路 水运 铁路 运价高 (2)公路 水运 (3)航空 贵重、急需、数量不大、运输距离长 (4)①印度、澳大利亚、巴西铁矿丰富;②海运价格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1章 课时68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1章 课时68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935575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33.png)
据表格可知,川、陕、新、粤四省区的优势资源为:四川的水资源、天然气资源; 陕西的煤炭资源;新疆的太阳能、天然气资源;广东的水资源。结合表格分析, B选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右 表 反 映 了 我 国 四 个 省 省区资源种类 甲
√A.生态保护优先,点上开发、面上保护
B.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引导聚集 C.提高开采进入门槛,开发与保护结合 D.规模开采、集约利用,及时治理恢复
由材料可知,限制性开发区生态环境 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开发,应以生态 保护为主,限制开发规模,点上开发, 面上保护。故选A。
12345
课时精练
(2023·山东菏泽模拟)蓝水足迹是指在生产过
乙
丙
丁
区煤炭、太阳能、天然气、
川
★★
★ ★★★★ ★★★★
水 能 四 种 资 源 的 丰 歉 程 度 (★
陕
★★★★ ★★★ ★★ ★★★
号越多代表资源越丰富)。据
新
★★ ★★★★
★★★★
此回答4~6题。
粤
★
★★ ★★★★ ★
4.读表,从资源禀赋条件看,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甲—煤炭 乙—天然气 丙—水资源 丁—太阳能
明确 命题方向
2.不同省区禀赋效应对水足迹的影响程度差别 较大,是由于其 A.产业结构差别大,水资源配置状况不同 B.经济水平差别大,水资源限制程度不同 C.距海远近差别大,防洪风险差异明显
√D.人口压力差别大,节约用水力度差异大
12345
禀赋效应表示城镇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因此不同省区禀赋效应对水足迹的影响 程度差别较大,主要是因为人口压力差别大,节约用水力度差异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课程介绍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课程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0978d0bde80d4d8d15a4fd5.png)
李振泉. 中国经济地理.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 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课程介绍
课程结构
总论:中国区域地理格局 专论:中国区域地理过程
分论:区域综合分析
课程成绩
:60%;考试。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 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中国地理”是教育部地理教学委员会制定的 地理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属于地理学专业基础课。 是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52-1995年, 一直沿用苏联的教学计划模式,分设的“中国自 然地理”和“中国经济地理”两门课程。
课程目的
培养学生了解中国地理区位及其意义,掌握中国地 理环境特征与结构,认识中国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的 基本过程,理解中国土地退化与自然灾害等人地系统 不协调的原因,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重构中 国地理的区域划分,学会分析各个区域的人口、环境、 资源与区域发展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
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课程介绍
课程要求
配合完成各项任务;
加强预习、自学;提出质疑; 积极主动参与,开展问题研究、探讨,发现新的问题;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言; 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课程关键词
综合的思维 区域的视角
发展的眼光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一 章 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课程介绍
课程教材
王静爱. 中国地理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王静爱,左伟.中国地理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9
年。
赵济,陈传康. 中国地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自然地理》编写组. 中国自然地理. 高等教育出 版社,1979年。 吴传均. 中国经济地理. 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地理》第四章(华中师大考研笔记)
![《中国地理》第四章(华中师大考研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be102fcfab069dc50220190.png)
第四章人口与经济的发展第一节人口及其问题一、人口过程和发展类型的基本概念(一)人口过程人口过程就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三种过程。
人口自然变动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变动的结果是人口数量的增长或减少;人口机械变动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即人口迁入和迁出,变动结果是人口数量在空间上变化,发生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改变。
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社会结构改变,如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行业结构等。
(二)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指总人口中各种年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
二、中国人口的发展(一)中国人口的增长概况人口增长具有继承性和惯性作用。
2000年,全国人口12.95亿人。
(二)新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原因的分析人口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二高(高潮期)一低(低谷期)一下降四个阶段。
第1次人口增长高潮是国民经济恢复和第1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1957年)。
人口出生率在30‰以上,平均每年净增1 311万人。
主要原因是解放后人民生活温饱而安定,受“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影响。
1958—1961年,是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低谷期,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的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人民生活困难,出生率18.02‰。
而死亡率却开始回升,1960年高达25.43‰,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4.6‰。
1962—1973年在我国产生了长达12年之久的第2个生育高潮。
人口从6.7亿增到8.9亿,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达到25.6‰,1962—1965年的出生高峰是对三年困难时期人口下降的补偿,而1966—1973年人口增长高潮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人口失控的必然恶果。
1973年以后,明确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人口自然增长率进入下降时期,1974—1984年10年中,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69‰。
(三)中国人口发展形势严峻人口增长具有强大的惯性。
我国控制人口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所造成的惯性有关。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056cca98271fe910ef9ea.png)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解析——适用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专业1、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的复习建议( 地学考研中心提供)《中国地理》( 1) 侧重于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因此平时复习要认真全面;( 2) 喜欢在某些领域出些综合性题目, 需要你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 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因此在看课本时候, 一定要理解其含义。
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 还应看其它相关书籍。
………………( 7) 中国地理方面, 华大出题并不完全来自该书, 这与地理科学导论方面不同。
因此, 建议大家有时间时, 还应参考李振泉版《中国经济地理》, 如各种经济地理区方面, 该书介绍更为详细。
( 8) 《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
8道题目中, 有5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
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 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 特别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规律、特征等内容。
另一方面, 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 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 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 其它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 特别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
, 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出台, 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
平时能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 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 归纳其中的要点, 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体上的认识。
总之, 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 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 而并不再是记忆力。
总之, 从基础开始, 在看书背诵的时候多多地思考, 要求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储备, 但并不是脱离课本, 而是要把热点知识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
报告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二课时课件(共28张PPT).pptx
![报告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第二课时课件(共28张PPT).pptx](https://img.taocdn.com/s3/m/878c5eeb0b1c59eef9c7b42f.png)
兰州
连云港
陇海线
精心整理
19
做一做
说出乘火车从
哈尔滨到广州,沿
途经过的铁路线和
北京
铁路枢纽。
郑州
京 广 线 株洲
哈尔滨
京哈线
广州
精心整理
20
思考
武汉和青岛同是交通枢纽,它们各自 有什么特点?
提示: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又位于我国中南部,所以 必是人流、货流的聚集地,再加上长江从这里经过, 因此成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 式的枢纽。
9
交通运输枢纽
作用:为旅客、货物办理中转、发 送、到达等业务。
单一枢纽:铁路枢纽
交通枢纽
综合枢纽:铁路—航运枢纽
精心整理
10
交通枢纽
北京
兰州
成都
郑州
徐州
天津 上海
昆明
株洲
精心整理
11
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
兰州
郑州
徐州 上海
株洲
精心整理
12
2.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
铁路枢纽 北京
所属省(市)
经过该枢纽的铁路干线
北京
哈尔滨
京包线
包头 北京
京哈线
京 沪 京线 广 京 上海 线九 线
广州 九龙
精心整理
15
徐州
兰州
陇海线
京 沪 北京 线
徐州 连云港
上海
精心整理
16
郑州
北京
兰州
陇海线
郑州
连云港
京 广 线
广州
精心整理
17
株洲
北京
京 广 线
杭州
贵阳
株洲 浙赣线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50425f1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8.png)
(1)1吨活鱼从北京郊区的水库运往城区。( 汽车 )
(2) 1吨葡萄从山东运到上海销售。( 汽车 )
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 公路运输 ) 。
(3) 5000吨钢材由上海运往济南。( 火车 )
(4) 1万吨大米从大连运往广州。( 轮船 )
铁路运输或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
)。
水路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水路运输 管道运输
运量 小 较大 小 大 大
运速 较慢 较快 快 慢 —
运费 较高 较低
高 低 —
(3)水路运输是现代运输方式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各种运输方式 中运费最低的,为什么?有哪些缺点?
【总结】 运费低的原因:①线路投资少,除运河外,江河湖海为天然航道,一般不会
因使用而损坏,基本无需修建、维护和保养。②运载量大, 由于水的浮力,在相同的牵引力作用下,水运比陆运有较大 的运载量。综上所述,水路运输的线路投资少,运载量大, 成本相对较低。 水运的缺点:送达速度慢;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冬季河流封冻枯水期水位 低,多大风、浓雾,某些河段多急流险滩等)。
行方案。
铁路运输(火车)
C. 周强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水路运输(轮船)
学以致用2 根据下列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方式,并说明理由。
【例】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有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 己的骨髓。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飞机)
运距远、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运输)。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 阅读课本第85页,通过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答案: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020版高中区域地理总复习课件:第4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1节
![2020版高中区域地理总复习课件:第4章 中国地理概况 第1节](https://img.taocdn.com/s3/m/f6f3767d87c24028915fc3bb.png)
• 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中心和简称一览表
行政单位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行政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行政中心 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太原
行政中心 呼和浩特
沈阳
简称 京 津 冀 晋
简称 内蒙古
辽
行政单位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行政中心 长春
哈尔滨 上海 南京 杭州 合肥 福州 南昌 济南
如与俄罗
斯、加拿大 等高纬度国 家和巴西等 热带国家相
最北部纬度 高,热量不 足,气温低
比
经度 位置
东西跨经度 国土面积大,资源丰富;疆界 超60°,跨 长,邻国多;自然条件多样, 五个时区 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作息时间不 一
• 2.我国疆域的优越性
• 【例题1】 如图所示,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 西、北、东、南端。读图,回答(1)~(2)题。
• 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 行政区。
• 对省级行政区的掌握关键是相对位置,例如省区和省区的相 对位置:河北的西侧是山西,山西的西侧是陕西;再如省区 和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如武夷山以东是福建省,以西 是江西省;四川省和云南省之间的省界与金沙江的关系等。 所以说省区不是简单背一个名字,而是落实在图上,建立起 脑中地图。
• 4.人口分布
• (1)特征:人口密度大;分布不均。
• (2)分布:以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为界,以 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黑人龙江口黑河稀—云疏南腾。冲
• 5.民族组成: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 _壮_族______人口最多。
中国地理(考研资料)华中师范大学(完整版)
![中国地理(考研资料)华中师范大学(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69cd1334b73f242336c5ff8.png)
重要考点: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地域分异规律、气候特征、人口、南水北调(中线)、旅游、城镇化、土地退化、灾害、胡焕庸线、海洋、能源、地理格局、植物土壤、土地利用、空气污染重点区域:青藏高原、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中部、新疆、内蒙古、黄土高原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第一节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1.大地构造格局显著特点一是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二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主要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
2.中国地势基本特征:地势高,高差巨大,地表起伏度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地势高大的地理意义①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的走向;便于东西航运②地形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热障碍③地势高及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
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第二节季风气候与水热结构1.中国气候基本特征:大陆性季风显著①冬夏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②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③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2.青藏高原的空间特征:面积大、高度大、中低纬度。
3.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1)对季风的分支作用青藏高原北部对冬季风分支的分点在95 E附近,冷空气堆积并分化为两支:一支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另一支则沿着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向河西走廊,顺地势南下,形成冬季风通道,加剧了冬季风向东南的势力。
夏季,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碰到青藏高原,即分为东、西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转为东风向西吹去;另一支则沿着山脉的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加剧藏东南水汽通道作用,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并进而因雨影作用使高原内部干旱加剧。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4f57f02f78a6529647d5312.png)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辅导资料湖北武汉V10.1辅导资料之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http://目录前言 (1)上篇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中国地理区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我国的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简述我国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试述我国地貌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简述我国气候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简述我国气候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简述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试述长江水道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试述黄河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1章 课时69 中国的能源安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1章 课时69 中国的能源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629fe3b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4.png)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新 能源供给能力,降低能源供需矛盾。 ③拓展国际合作,加强能源供给多元化;建设国际能源运输通道,运输方式、途径 多元化。 ④加大技术革新力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⑤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等。 ⑦建立并完善石油储备体系,有效应对能源市场波动。
3.雅砻江中下游流域在季节尺度上具有互补性的两
类能源是
√A.夏季:水能 冬季:太阳能
B.夏季:太阳能 冬季:水能
C.夏季:风能 冬季:太阳能
D.夏季:太阳能 冬季:风能
12345
雅砻江中下游流域夏季降水量大,雅砻江径流量大, 水能资源丰富;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 富。所以夏季的水能与冬季的太阳能在季节尺度上具 有互补性,A正确、B错误; 低空急流在日落之后开始形成,从午夜到清晨最强, 在日出后开始减弱,说明风能季节变化稳定,C、D 错误。
关键信息点拨 由“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可知,石油净进口量=
石油消耗总量×对外依存度。图中显示石油消耗总量逐年 增加 ,对外依存度也逐 年 增加 ,石油净进口量必然也逐年增加。
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核心是尽量 减少 净进口量, 增加 国内的产量;从 根本上说是压低 消费 需求数量,提高 供给 能力。可行性措施包括改善能源消 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可以减少石油的消耗,减小石油净进口量;加大 国内石油开发力度可以减少石油净进口量。
时间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
原因及特点 石油资源 储量 和产量不足
大庆 油田等大油田的开发,提供了 自给有余阶段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充足的能源和化工原料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4684550b4e767f5acfce4a.png)
第一节交通运输答案:(1)密集(2)稀疏(3)京九线(4)陇海—兰新线(5)京沪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业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现代运输①含义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②现代运输方式我国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谈重点交通运输经历了由人力到畜力,最后到以能源为动力的现代交通的发展过程。
释疑点交通运输业对环境的影响①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大多使用燃料作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现代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最大。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有植树造林、使用新能源等。
②管道运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管道运输的国家,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①客运方式的选择人们在选择交通方式时,会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等方面。
客运⎩⎪⎨⎪⎧ 远距离、收入高的旅客→航空运输远距离、收入低的旅客→铁路运输近距离的旅客→公路运输游览河岸风光宜乘轮船→水路运输②货运方式的选择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速 运价 运量水路运输 船舶 最慢 最低 最大铁路运输 火车 较快 较低 较大公路运输 汽车 较慢 较高 较小航空运输 飞机 最快 最高 最小析规律 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口诀贵重急需数量少,航空运送为最好。
易腐变质鲜活货,短程公路最可靠。
远程量少飞机运,量大专用火车跑。
大宗笨重远不急,铁路、水运均可到。
谈重点 选择合理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量、运送距离、运费高低、运输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人们的运输需求与某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相符合时,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真题 中国地理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考试真题 中国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9c60942b7375a417866f8f59.png)
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地理试题一.简答题(共60分)1.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6分)2.中国气候特征。
(6分)3.中国五大湖区及成因。
(5分)4.中国海岸类型及分布。
(6分)5.中国森林资源分布及主要林区。
(8分)6.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
(6分)7.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
(8分)8.西北地区区域开发和整治的主要方向。
(4分)9.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4分)10.我国近海的主要油气盆地。
(7分)二.论述题(共40分)1.论述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基本特征。
(20分)2.论述我国第四纪以来自然地理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20分)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地理试题一.简答题(共67分)1.中国的气候特征(9分) 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9分)3.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6分)4.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9分) 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4分)6.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9分)7.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8分)8.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4分)9.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9分)二.论述题(33分)1.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18分)2.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15分)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地理试题一、简答1.我国人文景观地理分布规律。
.2.高新技术产业分布规律以及我国高兴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特点。
3.内蒙古区土地沙化的原因以及对策。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策略。
二、论述1.什么是两型社会,结合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谈两型社会。
2.我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特点。
.3.黄淮海平原农田建设的核心问题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方法与思路。
4.结合西北自然特征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注意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2006——2008中国地理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地理》一、简答题:(共30分)1、简述青藏区的气候特点(15分)2、华北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华北区的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案(新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96bc5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60.png)
第一节农业【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及解读:进行野外考察并利用图文资料,描述家乡典型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物和现象,归纳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形成过程及原因。
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农业知识有调整,将2011年课标中“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和“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两节的内容调整为“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因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1]。
根据以上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对农业的知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将重点放在了家乡典型的气候、地形、湖泊、农业的生产条件和脱贫攻坚的成功之路上。
通过问题为情境,设计地区脱贫致富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思考区域农业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脱贫为目标导向,达到增强家国情怀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家乡所在地区的大量图文资料,对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地理特征建立起初步的区域认知。
2.构建生活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气候与农业、农业与生产生活方式、农业与国家政策、农业与科学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思维。
3.通过问卷调查的图文资料,了解家乡地理事物和现象,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渗透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用信息技术软件记录行程的能力、现场问卷调查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难点】1.通过充分挖掘图文信息,归纳出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提出脱贫方案,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根据图文资料判断香山村的纬度位置和气候类型,根据图片判断该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什么?包括哪些农业部门?材料二:香山村地处娄底市双峰县沙塘乡,经度约东经112.28°,纬度北纬27.45°。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https://img.taocdn.com/s3/m/30550ee44431b90d6d85c740.png)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3.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地理条件阅读教材P60至P62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正误判断:(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是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中最难改造的。
()(2)热量不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提示】(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教材整理2农业布局特点阅读教材P62最后一个自然段至P64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2022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第1课时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课件鲁教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4afba43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9.png)
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输,所以春节一批
鲜花从昆明运往北京的最佳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
2.“花开人来,花落人走”。蜂农为了“追花夺蜜”,
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为了充分利用外地蜜源,
蜂农需要灵活、频繁转场放蜂。追花夺蜜应选择的最
佳交通运输方式是( B )
A.航空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佳的运输方式是( B )
A.油罐列车
B.管道运输
C.汽车装运
D.火车与汽车联运
1.网购已成为新的商业形态,春节一批鲜花从昆明
运往北京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B )
A.内河运输
B.航空运输
C.管道运输
D.公路运输
【点拨】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
价格、时效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一般来说,贵重或急
LJ版七年级上(五四制)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
第1课时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现代交通运输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 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2)作用:“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依据:人们在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会根据旅客出 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等,考虑运输价格的高 低、运输速度的快慢、运量的多少等方面。
D.京张两地间联系会更紧密 不可能完全取代其他运输
方式。
7.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所采用的方式与其
他运输方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 A )
A.连续性强
B.设备投资少
C.运量大
D.机动灵活
【点拨】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所采用的运输方
式是管道运输,该运输方式与其他运输方式相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4056cca98271fe910ef9ea.png)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解析——适用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专业1、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的复习建议( 地学考研中心提供)《中国地理》( 1) 侧重于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因此平时复习要认真全面;( 2) 喜欢在某些领域出些综合性题目, 需要你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 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因此在看课本时候, 一定要理解其含义。
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 还应看其它相关书籍。
………………( 7) 中国地理方面, 华大出题并不完全来自该书, 这与地理科学导论方面不同。
因此, 建议大家有时间时, 还应参考李振泉版《中国经济地理》, 如各种经济地理区方面, 该书介绍更为详细。
( 8) 《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
8道题目中, 有5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
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 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 特别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规律、特征等内容。
另一方面, 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 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 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 其它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 特别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
, 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出台, 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
平时能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 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 归纳其中的要点, 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体上的认识。
总之, 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 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 而并不再是记忆力。
总之, 从基础开始, 在看书背诵的时候多多地思考, 要求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储备, 但并不是脱离课本, 而是要把热点知识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PPT课件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709112cf84b9d528ea7ac4.png)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林地
全国森林面积变化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林地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2004-2008年)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LUCC,land use/cover change)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一、土地利用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第一节 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第二节 季风气候与水热结构 第三节 自然地带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第五节 地理景观格局演变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 二、土地覆盖 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四、土地利用/覆盖与碳储量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本章前言
区域地理景观格局是区域地理过程的产物。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由构造运动、大气环流及土地利 用的共同作用形成,突出表现为地貌格局、水热格局、 植被土壤格局与城乡格局的镶嵌与交织。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组成的三大 自然区域以及由东部沿海带、中部带和西部带组成的 三大经济区域,是中国最大尺度的地理景观格局。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的演变在地球内外动力和人类活 动的作用下,经历了海陆变迁和自然地带更替、区域 开发中心的转移、城乡格局调整等。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是中国区域开发布局与国土整治 规划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国国土开发
中国的自然资源 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 能源与开发 矿产资源与开发
第五节 人类遗产资源与开发 第六节 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特点
二、自然资源的分布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特点
(一)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二)总量大,人均量少 (三)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四)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五)可更新自然资源质量降低,影响生态环境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一)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总量大。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四)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水资源 河中泥沙多,水质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平均每年从山地、丘陵挟带的泥沙约35×108 t,其中:外流 河的输沙量约33×108 t,占全国总输沙量的94%;内陆河的输沙 量约2×108 t,占全国的6%。外流河的大部分泥沙(占56%)是 由我国直接入海,12×108 t(约占36%)沉积在中下游平原河道 、湖泊水库和灌区内。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 t ;长江的输沙量达5×108 t。 根据2005年水质监测资料,我国受污染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 40%左右。
(四)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土地资源 草地资源质量普遍较差 我国草地资源约4×108 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约3.92×108 hm2,可利用草地3.12×108 hm2。 中下等草地合计占87.15%,我国天然草地质量不高。一等草 地仅占13%,以中下等草地为主,生产力较低,载畜量低。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关键词
自然资源 (natural resources) 农业开发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工业化 (industrialization)
交通建设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产业结构 (industrial structure)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四)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矿产资源 煤炭资源质量较高,品种齐全、分布集中;但开采条件较差 ,可露天开采的仅占7.5%,煤矿中含瓦斯比例高。 钨、锑、稀土及一些建材非金属矿质量较好,规模大、品位
高。但相当多的矿种质量不佳,中小型矿、贫矿、难选矿和综合 矿多,开采难度大。 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含硫量低,易于加工, 但不宜输送与炼制;铁矿贫矿占95%以上;铜矿品位大于1%的富 矿仅占30%。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四)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土地资源
3.65 一等耕地 20.47 41.33
一等耕地:无限制,质量好
易耕土地资源比重低,难利用土地资源比重 大。
二等耕地 三等耕地
二等耕地:有一定限制,质量中等
34.55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四)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土地资源 林地总体质量较好
我国大陆有林地面积约1.95亿 hm2,森林覆盖率为20.36%。 有林地的90%以上分布在东半部,东北、西南、东南、华南 地区的丘陵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内蒙古与西藏的
三等耕地:有较大限制,质量差
不宜农耕地:不宜耕种
不宜农耕地
受各种因素限制的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59.6%。 其中:以土壤侵蚀为主要威胁的耕地占8.6%; 坡度限制而有潜在侵蚀威胁的耕地占11.38%; 受洪涝限制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9.19%; 盐碱限制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62%; 土质过粘、过砂的限制占耕地总面积的10.07%; 薄土层耕地占3.46%; 裸岩出露的耕地约占0.36%。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中国水资源公报》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三)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中国后备资源不足,开源余地小 后备耕地资源约735 ×104 hm2,集中分布在人口稀少、经济欠发 达、生态环境较脆弱地区,质量较差,开发利用难度大、投资大。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后备耕地集中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少数民族 聚居、开发历史短、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尤其牧业比重大的地 区。 从热量条件看,后备耕地大部分分布在北纬40°~50°的温带地区,约占 全国总量的62%。暖温带地区次之,占21%。 从水分条件看,后备耕地主要集中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干燥度大于 1.5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中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 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 家之一。石墨、磷、硫、 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1种, 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 产3种。全国现有探明储 量的非金属矿产产地5000 多处。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为 240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
天然草地的质量从东向西逐渐变差,东部草甸草原产草量是西 部荒漠草原的10倍以上。
一等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2.85%,以草甸草原与草原 为主; 二等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38.93%,以荒漠草原类型为 主; 三等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47.86%,以荒漠、沙生、盐 生、沼泽和南方灌丛草地等类型为主。 不宜牧草地约占0.36%。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种类多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陆栖脊椎 动物就有20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9.8%,其中鸟类所占比 例最高,兽类次之。 现已发现鸟类有1189种,兽类500种,两栖类210种,爬行类320 种。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一)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和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已查明天然地下水资源8700亿立方米/年,可采资源量 2900亿立方米/年,地下微咸水天然资源约为200亿立方米/年。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缺水的北方地区除了松辽河流域外,其他流域地表水利用程度在 55% 以上,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率几乎100%,超出合理开发阈值,开 源的余地已经很小。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三)数量减少,后备不足
中国后备资源不足,开源余地小 除大多数非金属、 部分有色金属矿产资 源外,一些大宗矿产 ,如铁、铜、石油的 资源储量或富矿资源 相对不足,这些矿产 品的供应已经出现短 缺;钾盐、铂族金属 、金刚石、铬铁矿等 资源一直严重短缺。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本章前言
国土开发是人与自然资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国国土开发从农 业开发、工业开发与伴之而来的城市与交通建设开始,进一步发 展为国土的综合开发,即形成若干具有明显特征的国土开发区域 。 从区域地理的角度,分析国土开发,其目的就是正确认识区域 开发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以及由于区域开发格局变化所产生的生 态与环境效应,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区域开发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国土开发与国家的区域开发政策有密切关系,如“东部沿海开 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西部大开发 ”等。 国土开发还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密切相关,如建设“三西”能 源基地、发展“重化工”产业、振兴“装备工业”等。
资源种类 农用地面积 永久性草场 耕地(2003) 矿产资源 河流年径流量 淡水资源 28000亿立方米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总量 554万平方km 4亿公顷 13004万公顷
世界排名 人均量 1 2 4 6 3 6 2300立方米 0.422公顷 0.304公顷 0.109 公顷 0.125公顷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四)质量差异较大,优质自然资源比重小
水资源 江河的天然水质良好,水的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类分布最广, 约占78%以上,氯化物和硫酸盐水占全国不到22%。大部分地区 河水的总硬度不高,适于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各主要江河干流的河水矿化度和总硬度都比较低,分布趋 势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变差。高矿化水及极硬水均 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及黄土高原西北部的局部地区。 河水矿化度和总硬度最大的是黄河,矿化度为300~500 mg/L,总硬度一般为85~110 mg/L。 矿化度超过1000mg/L的高矿化度河水分布的面积占全国总 面积的13%;总硬度超过200mg/L的极硬河水分布面积也仅占 全国的12%。
(一)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 现已发现171种矿 产资源,查明资源储 量的有158种,其中 石油、天然气、煤、 铀、地热等能源矿产 10种。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一)类型齐全,分布广泛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 中国属于世界上金 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的国家之一。铁、锰 、铜、铝、铅、锌等 金属矿产54种。
中国地理教程 第四章 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 中国的自然资源
(二)总量大,人均量少
土地面积及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面积都居世界前列; 可开发水能占世界的16.7%,居世界第一位; 大陆架渔场占世界优良渔场总面积的1/4,淡水鱼种属丰富; 钨、锑、钛、钒、稀土等1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锡、 锌、钼等居世界第二、三位;按照45种主要矿产储量计算的潜在价 值占世界的15%左右,居世界第三。 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人均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