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试验

合集下载

南美白对虾“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示范点案例分析

南美白对虾“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示范点案例分析

南美白对虾“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示范点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现状与问题 (5)2.1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现状 (6)2.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三、“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介绍 (8)3.1 模式概述 (10)3.2 各池功能与设计 (10)3.3 模式优势分析 (12)四、“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实施流程 (13)4.1 养殖尾水的收集与预处理 (14)4.2 污水处理环节 (15)4.3 污泥处理环节 (16)4.4 水质提升与回用环节 (17)4.5 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升级 (18)五、示范点案例分析 (19)5.1 示范点基本情况介绍 (21)5.2 模式应用效果评估 (22)5.3 成功经验总结 (23)5.4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4)六、结论与展望 (25)6.1 研究结论 (26)6.2 未来展望 (26)6.3 实际应用前景分析 (28)一、内容概述本案例分析旨在探讨南美白对虾在“四池一罐”养殖模式下的尾水处理示范点的实际应用与效果。

将简要介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背景及重要性,阐述“四池一罐”养殖模式的结构、原理和特点,包括养殖池、过滤池、曝气池和调节池的功能划分以及尾水处理罐的核心作用。

案例分析将重点关注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流程、技术要点以及取得的成效,包括水质改善、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还将分析示范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例如技术难点、成本控制、环境因素影响等。

通过总结示范点的经验教训,为类似养殖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该案例分析旨在促进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养殖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尾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

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

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一、前言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产品,因其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而温棚养殖则是目前对虾养殖业中的一种常见方式,其优点在于可以控制环境温度、降低病害发生率等。

但是,温棚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生态化处理。

本技术规程旨在介绍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

二、尾水产生及处理原理1. 尾水产生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水,主要包括虾体代谢废物、饲料残留物和虫卵等。

2. 处理原理尾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变成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常见的尾水处理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态法等。

本技术规程主要介绍采用生态法进行尾水处理的方法。

三、尾水处理方法1. 水草池法水草池法是一种常见的尾水生态化处理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将尾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吸收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建设水草池:选择适宜的场地,建设大小适中的水草池,并在底部铺设一层石子。

(2)选用适宜的植物:选择适宜生长于尾水中的植物,如香蒲、芦苇等。

(3)投放植物:将选好的植物种植在水草池中,并注意密度和间距。

(4)定期管理:定期对水草进行修剪和更新,保证其良好生长状态。

2. 好氧反应器法好氧反应器法是一种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尾水注入好氧反应器中,经过微生物降解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建设好氧反应器:选择适宜的场地,建设大小适中的好氧反应器,并在底部铺设一层石子。

(2)投放微生物:将适宜的微生物投放到反应器中,如硝化细菌、好氧菌等。

(3)注入尾水:将尾水注入到反应器中,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4)定期管理:定期对反应器进行清洗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状态。

四、注意事项1. 尾水处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尾水处理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全球对海鲜品种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

而南美白对虾以其肉质鲜美、口感独特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了水产养殖业的一大热门品种。

南美白对虾养殖所产生的尾水对周围水域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如何有效地处理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成为了该产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污染及其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是指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如果这些有害物质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水华现象;氨氮和硫化氢则可能对水中生物造成直接毒害,影响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生态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的尾水处理方法传统的尾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种方式。

在生物处理方面,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曝气法以及植物净化法等方式来去除水中有机物质和氨氮。

这些方法具有处理成本低、效果良好的特点,但在处理高浓度的尾水时往往效果不尽理想。

在物理化学处理方面,则主要采用絮凝沉淀、氧化还原、吸附等方法来去除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这些方法有时效果明显,但也存在着处理成本高、副产物难以处理的问题。

三、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尾水生态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尾水处理技术,如植物-微生物共生处理技术、生物膜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处理尾水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1. 植物-微生物共生处理技术植物-微生物共生处理技术是将特定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结合在一起,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处理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

该技术在处理尾水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具有处理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势。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养殖模式、养殖环境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养殖环境问题一直是南美白对虾养殖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主要是因为水质的日益恶劣引起的药物滥用,如果利用更加严格的水处理工艺似乎可以保证高品质水质环境,然而,由于养殖池塘底部淤泥过厚,不利于水质稳定,导致病原微生物和水体稳态时常波动。

在南美白对虾的池塘里搭配养殖其他的鱼虾等,用以降低主要产品的有效密度,能够及时控制疾病发生,稳定水质环境。

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近年来,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域经历了多年实践,探索出多种养殖模式,包括南美白对虾半咸水池塘养殖、淡水池塘养殖、稻田养殖、高位池养殖、大棚养殖等,并初具养殖规模。

另外,在苏州太仓市还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青虾、罗氏沼虾混养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缓冲成本压力,提高虾池整体成活率,以及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和技术。

二、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本文针对南美白对虾以下几种养殖模式,并对养殖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进行了分析,探讨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及养殖尾水的处理技术,实现南美白对虾的可持续发展。

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图1~图3。

表19月养殖水体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平均值)养殖模式ABCDE排放标准CODMn(毫克/升)41.6952.4113.7213.1513.7715.00TN(毫克/升)8.109.014.584.485.303.00TP(毫克/升)0.891.460.850.420.650.50注:A为苏北沿海地区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模式;B为苏北沿海地区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模式;C为苏南地区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模式;D为苏南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模式;E为苏南地区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混养模式图1不同养殖模式下9月养殖水体CODMn(平均值)图2不同养殖模式下9月养殖水体TN(平均值)图3不同养殖模式下9月养殖水体TP(平均值)从上述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分析结果来看,无论采取什么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主要污染物指标都不同程度超出了养殖水体规定的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其中,苏北沿海地区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模式的养殖水体水质超标尤为严重。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是一个新兴养殖业,在墨西哥、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得到广泛开展。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业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之一就是污染和环境影响问题。

为了降低对养殖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来处理养殖废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主要污染物质包括有机物、氨氮、硫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质对养殖环境和生物生长都有一定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在养殖废水处理中大量采用生态方法,例如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技术等。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将污水通过植物和土壤的生物处理方式,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一种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应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

在人工湿地中,养虾池排出的废水首先经过机械过滤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质,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沉淀池,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变为底泥,减少了溶解污染物的堆积和表层离子的混浊度。

接着将污水引入人工湿地中,人工湿地系统由垂直流和水平流两个部分组成。

在水平流人工湿地中,水流经过植物的根系和根茎,在其表面上有着足够的微生物生长,通过消耗或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和氮磷等养分,达到了净化水质的目的。

水生植物技术水生植物技术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废水生态处理技术。

通过合理的种植选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小水体中氮、磷等养分的含量,有效的改善水体环境。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处理中,水生植物技术被广泛运用。

睡莲、慈姑、菖蒲、香蒲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质,同时也能够降低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物质含量。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够消除臭味,改善水体透明度和颜色。

微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生物降解,将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废水处理中,微生物技术可以将有机污染物质、氨氮等物质降低到安全水平。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但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养殖废水难以直接排放,需要进行生态处理才能达到环保标准。

本文综述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生态处理方法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主要采用人工湿地、海洋浮筒等方法。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植物和微生物处理废水的生态系统。

常用的植物有芦苇、菖蒲、香蒲等,它们能够吸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并转化为生长需要的养分。

此外,人工湿地还要进行适当的通气、水位管理和生物调控。

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去除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和COD等污染物质,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处理技术。

海洋浮筒是一种固定在海面上的垂直管形结构,通过完整覆盖海洋表面形成一定面积的复合鲜海水体系,对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物理吸收。

研究表明,海洋浮筒能够较好地去除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的氨氮、总氮,且能够提高海区生产力,促进贝类、藻类等的生长。

二、处理效果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各种处理方法的具体效果如下:人工湿地:通常要运行几个月才能达到最佳去除效果,但之后能够稳定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COD等污染物质。

海洋浮筒:处理效果较为稳定,能够实现氨氮、总氮、总磷的消减,且对水体的营养循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发展趋势未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将继续发展并完善。

首先,处理技术将更加适用于不同的养殖场地和环境。

其次,处理效果将进一步提高,能够稳定处理更高浓度的废水。

最后,生态处理技术将与其他技术结合,形成更加完整的处理方案。

总之,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生态处理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将继续深入探索不同技术的适用性和优化策略,为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尾水处理成为了该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尾水处理不仅可以减少对虾养殖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水质,保证对虾的生长和健康。

而在南美洲,尤其是巴西,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产业也迅速发展,并且在尾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第一位要考虑的是如何有效地处理废水中的氮化物。

氮化物作为对虾养殖废水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对对虾的生长和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在南美洲,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利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来消除氮化物。

硝化过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而反硝化过程则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目前,南美洲的研究者已经通过控制硝化反应速率和反硝化反应速率的比例来有效地降低废水中氮化物的浓度,从而改善养殖水质。

除了氮化物的处理外,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的悬浮物和生物化学需氧量(BOD)也是需要关注的。

悬浮物不仅会导致水质浑浊,还会对养殖设备和对虾产生机械性损害。

而BOD则直接反映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高BOD值会导致水质劣化、富营养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南美洲的研究者已经尝试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和生物处理等。

通过使用合适的过滤介质和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

还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降低BOD值。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的无机污染物也是需要考虑的。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磷、钾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

过量的营养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等问题,而重金属对对虾和水生生物有毒性影响。

南美洲的研究者通过合理调控饲料配方和养殖水质,来控制废水中营养物质的浓度。

他们还尝试了一些吸附剂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从而保证水质安全。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这些技术包括氮化物的硝化和反硝化处理、悬浮物和BOD的过滤、沉淀和生物处理,以及无机污染物的调控和吸附等。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如东县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个典型的滨海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兴起,尾水处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针对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本文将从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微藻养殖和藻类生物技术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与光合作用去除养殖尾水中氮、磷和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通过培养一定量的水质中的藻类和其他微生物,使其代谢过程中吸收有害物质。

在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生物滤池可以有效降低尾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质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滤池存在一定的使用成本,需要定期维护和运营。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过程的人工系统,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

在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人工湿地可以适当减少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物质,改善养殖环境。

但是人工湿地需要大量的占地空间,并且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技术问题。

微藻养殖是一种利用微藻对光能的利用和对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进行净化的方法。

在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微藻养殖可以有效地利用养殖尾水中的无机盐、氨氮等有害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净化。

但是微藻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光照和温度,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各有优劣。

生物滤池和人工湿地可以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有效地降低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质,但是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维护成本。

微藻养殖和藻类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藻类吸收能力改善养殖尾水质量,但是需要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技术调控和稳定性问题。

在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养殖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实际情况,选取最适合本地养殖需求的处理模式。

也需要加强科研力量,不断研发新的处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尾水处理效率,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如东县位于江苏省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适宜进行南美白对虾的养殖。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尾水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殖尾水处理的方式会直接关系到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水域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比较四种常见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以期为养殖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分别是“生物法处理模式”、“植物法处理模式”、“物理法处理模式”和“化学法处理模式”。

生物法处理模式: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水草和水生动物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废物,水草和水生动物吸收和沉淀有害物质,最终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化学法处理模式:化学法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养殖尾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添加氯化铁、硫酸铁、聚合氯化铝等化学药剂,将有机废物和颗粒物固定、沉淀、凝聚,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这四种处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包括处理效果、成本、操作难度等方面。

首先是处理效果方面,生物法处理模式和植物法处理模式在处理有机废物和无机物质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将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也可以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对水质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

物理法处理模式和化学法处理模式在去除有机物质和固体颗粒物质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快速去除废物中的杂质,提高水质的澄清度。

在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其次是成本方面,生物法处理模式和植物法处理模式相对来说成本较低,因为它们利用的是天然的生物和植物资源进行处理,不需要额外的投入。

而物理法处理模式和化学法处理模式的成本相对来说较高,需要购买设备和药剂,并且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和维护。

生物法处理模式和植物法处理模式在养殖尾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成本低、操作简单,但是处理效率相对较低;物理法处理模式和化学法处理模式在处理效率和速度上具有优势,但是成本较高、操作复杂,而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物种,但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尾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硫化物等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养殖水质的控制和处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对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目前,对于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和综合治理等方面。

生物法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包括利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对尾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降解和转化。

微生物法主要采用活性污泥法、高效微生物滤池等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而水生植物法则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和根系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和硫化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生物法在降解效果、运行稳定性和工艺复杂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和优化。

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吸附法、沉淀法、氧化法等,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分离和降解。

吸附法主要利用活性炭、生活垃圾和生物炭等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沉淀法则通过加入化学沉淀剂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沉淀下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

氧化法主要采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和紫外光等进行氧化处理,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害物质。

物理化学法存在运行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设备要求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

综合治理是一种将多种处理技术相结合,以提高处理效果和减少投入的方法。

常见的综合治理技术包括生物-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氧化法等。

通过将不同的处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的优势,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运行成本。

综合治理技术在工艺流程设计、操作控制和技术协调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南美白对虾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喜爱,因此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养殖。

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虾养殖所产生的尾水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影响水体生态平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研究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生态处理技术,以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养殖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尾水特性分析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机物负荷高:养殖过程中,对虾粪便、残饵、未消化的饲料等有机物质会大量输入到尾水中,使得尾水中的有机物负荷较高。

2. 氮磷含量高:对虾粪便和残饵中富含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尾水中的氮磷含量较高,容易引发富营养化问题。

3. pH值波动大:由于对虾养殖水体存在着大量的有机废物和新陈代谢产物,使得水质pH值较为不稳定。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较高,pH值波动大,这些特性为尾水生态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尾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特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和植物法等。

1.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生物吸附等作用进行处理的方法,常见的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微生物生态滤池法等。

活性污泥法是目前尾水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在活性污泥容器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对尾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进行降解和转化。

微生物生态滤池法是将微生物附着在滤材表面,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实现对水质中的颗粒物和有色物质等的去除,是一种较为综合的生物法处理技术。

2. 物理化学法物理化学法是指利用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对尾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包括絮凝沉淀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摘要】本文通过对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不同处理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介绍了常规处理模式,其简单易行但存在处理效果有限的问题。

接着对湿地处理模式、植物处理模式、水草滤池处理模式和生物膜处理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

湿地处理模式能有效净化水质,植物处理模式具有生态友好性,水草滤池处理模式则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生物膜处理模式在处理效果和成本方面均表现优异。

最后对这些处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各自适用的情况,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研究对于提升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如东县、常规处理模式、湿地处理模式、植物处理模式、水草滤池处理模式、生物膜处理模式、优缺点比较、适用情况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研究背景、研究目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废水。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废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如东县作为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废水处理问题尤为突出。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往往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急需研究出更加高效、低成本的废水处理模式。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将对如东县常用的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养殖废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优缺点,为养殖废水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废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和优化。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比较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效果和适用情况,以便为养殖业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通过对这四种不同处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帮助养殖户选择合适的尾水处理方式,提高对虾养殖的环保性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未来这些尾水处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

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

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引言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需求增加,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业逐渐兴起。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就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展开探讨。

一、小题型温棚养殖的介绍1.1 小题型温棚养殖的概述小题型温棚养殖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养殖方式。

它结合了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既能够保持水体温度的稳定性,又能够提供食物供给和庇护空间。

它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2 小题型温棚养殖的特点 - 温度控制能力强,可适应不同水温要求; - 养殖周期短,养殖密度高; - 防病能力强,减少药物使用; - 养殖效益高。

二、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的必要性2.1 养殖尾水的特点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含有大量的氨氮、硫化物等有机物和无机盐。

直接排放尾水会对周边水域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化处理。

2.2 生态化处理的意义 -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 利用养殖尾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 降低对外界环境的压力。

三、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3.1 尾水处理的基本原则 - 生物处理与物理处理相结合; - 以微生物为核心,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 - 多种技术相互协作,提高处理效果。

3.2 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方法 - 生物过滤技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对养殖尾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分解和转化,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曝气技术:通过气泵对养殖尾水进行曝气,增加溶解氧含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微生物处理技术:选择适当的微生物菌株,建立稳定的微生物群落,加速养殖尾水的降解过程; - 流化床生物膜技术:利用流化床技术和生物膜技术,提高生物降解效率。

四、南美白对虾小题型温棚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技术规程4.1 尾水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 确定处理系统的规模和布局; - 测定养殖尾水的水质参数; - 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摘要】本文主要对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在传统尾水处理模式中,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去除污染物,效果有限。

活性污泥法处理模式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效果较好但运营成本较高。

植物净化法处理模式利用植物吸收和降解有机物,具有环保和经济的优势。

人工湿地处理模式使用湿地植被和微生物共同处理尾水,效果稳定且成本适中。

生物滤池处理模式结合生物降解和过滤机理,既能去除有机物又能净化水质。

根据对比分析,不同模式各有优缺点,适用场景也各有所长。

未来发展趋势将是结合多种处理模式,实现尾水处理的高效、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如东县,比较,传统模式,活性污泥法,植物净化法,人工湿地,生物滤池,优缺点,适用场景,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如东县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县,位于江苏省境内。

近年来,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尾水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氮磷元素,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污染,影响周围环境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尾水处理模式主要采用沉淀池和生物滤池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其处理效果有限,存在着处理时间长、占地面积大、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寻找更加高效、节能、环保的尾水处理模式,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应用活性污泥法、植物净化法、人工湿地法和生物滤池等新型处理技术。

本研究旨在比较四种不同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分析它们的优缺点,探讨适用场景,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探讨各种处理方式的优缺点,分析其适用场景,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尾水处理方法选择。

通过对这些尾水处理模式的研究,可以为相关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方向,促进对虾养殖行业的环境友好和生态健康发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物种,但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养殖废水和养殖底泥,这些废水和底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生态问题。

因此,尾水处理技术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必不可少的环保措施。

目前,南美白对虾尾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三类。

物理处理是通过过滤和沉淀等方式,将污染物质从水体中分离出来。

过滤器、网罩等设备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而沉淀池可以用于去除大颗粒物和泥沙。

物理处理相对简单,但只能处理一部分有机物和颗粒物。

生物处理是通过利用微生物作用降解有机质和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质。

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植物处理等。

其中,好氧处理是将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与自由氧反应,通过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厌氧处理是将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在不完全缺氧条件下分解。

植物处理则是通过植物的吸收、转化和解吸作用来去除污染物质。

生物处理技术可处理大部分有机物和污染物质,但处理效率较为缓慢,同时设备成本较高。

化学处理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达到去除污染物质的目的。

常见的药剂包括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除去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

化学处理速度快,去除率高,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同时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

综合来看,南美白对虾尾水处理技术应选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根据不同的水质状况、处理设备的成本和处理效率等因素进行合理化的选型和设计。

同时,能够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如藻类种植和沼气发电技术等,也应得到重视和推广,从而降低南美白对虾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养殖品种,其养殖业发展迅速。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尾水排放对周边水体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尾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成分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尾水生态处理技术成为了当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尾水处理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水质,增加养殖效益。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就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污染特点1. 有机物污染: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饲料残余、粪便等有机物会大量积累在尾水中,导致尾水浊度较高、水色较混浊,有机物含量也较高。

2. 氮、磷污染: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饲料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通过排泄物等方式大量输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较高,易造成富营养化现象。

3. 其他污染: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还会伴随着一定量的残药、细菌等微生物性污染物的排放,这些污染物也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上污染特点使得养殖尾水中存在着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等指标超标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尾水的生态处理,以净化水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 生物滤池技术:生物滤池是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等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吸收、降解的技术。

通过在生物滤池中培养大量的硝化细菌、好氧菌、厌氧菌等微生物,可以有效降解有机物和氮、磷等物质,提高水质。

2.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处理技术,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对水质进行净化。

人工湿地技术对于处理尾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同时还能提高尾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3. 光合微生物膜技术:光合微生物膜技术是利用光合微生物在膜表面生长形成薄膜,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净化水质的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养殖经济动物,由于其生长周期短、成长快、肉质鲜美等特点,近年来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对虾养殖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严重影响水质,破坏生态环境,对于保护水生态环境和促进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针对对虾养殖中产生的废水进行生态处理,是目前对虾养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尾水生态处理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和植物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对污水进行自然降解,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优点在于处理效果好、安全、无污染、低投入等。

近年来,尾水生态处理技术在对虾养殖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人工湿地、沉积池、生物滤池、曝气池等。

人工湿地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处理工艺,它主要靠土壤和植物对废水的吸附和分解作用实现水质净化。

人工湿地适用于处理低污染水质,其处理效果取决于湿地土壤和植物的生态功能。

目前,人工湿地已经应用于对虾养殖废水的处理,其处理效果较好,消除了悬浮物和有机物等对虾养殖废水的主要污染成分。

沉积池则是一种利用重力作用将悬浮物沉降到池底的废水处理设备。

它主要通过减缓水流速度,让悬浮态的固体、泥沙和有机物等沉淀到池底,从而实现对虾养殖废水处理的目的。

与其他生态处理技术相比,沉积池的投资和运营成本较低,并且只需要较小的面积就能完成较好的处理效果。

生物滤池是一种利用生物作用降解有机物的废水处理技术。

它将废水通过厌氧和好氧的处理方式,让其中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被细菌、藻类等微生物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生物滤池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情况,比如对虾养殖饲料加强之后所产生的废水。

生物滤池可以有效去除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保持水质稳定,同时,生物滤池环境温度低,不会影响对虾生长。

曝气池又称草池或者好氧池。

它是通过向水体中通入空气,使废水中的溶解氧增加,从而刺激有氧微生物生长,进一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殖白虾种类之一,其产值居全球养殖水产品的前列。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也日益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尾水处理技术逐渐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对尾水进行生态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对周围水体的污染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养殖现状和尾水污染现状,总结尾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展望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并强调尾水生态处理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1.2 研究意义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尾水排放对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研究尾水生态处理技术对于解决养殖业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尾水中的废水和废料含有大量氮、磷等养分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环境问题。

通过研究尾水生态处理技术,可以将养分物质有效利用,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尾水生态处理技术还可以促进水质净化,改善水体生态环境,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意义在于保护水体生态环境,提高养殖业的环境可持续性,为实现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南美白对虾养殖是南美洲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随着对虾消费量的增加,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耐高温、适应性强的虾类,具有高产、肉质鲜美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尾水处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以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尾水处理模式对水质的影响、养殖效果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比较法,以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以下尾水处理模式:模式一为传统尾水处理模式,直接排入河流中;模式二为采用水生态系统处理的尾水处理模式;模式三为采用微生态技术处理尾水的处理模式;模式四为采用生物陶粒过滤处理尾水的处理模式。

通过比较、观察、分析对比了四种处理方式对水质、对虾养殖效果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

研究结果1. 对水质的影响四种尾水处理模式对水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

模式一为传统处理模式,对水质影响较为显著,对虾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模式二为采用水生态系统处理尾水,对水质的改变较小,能够减少对虾的损伤,但因为一些水生物无法消耗有害物质,水质并不能完全得到净化。

模式三为采用微生态技术处理尾水,对水质的改善效果比较显著,对虾的影响很小,但耗费成本较高。

模式四为采用生物陶粒过滤处理尾水,对水质改善效果较好,对虾养殖效果也很显著,但也需要一定的投资成本。

2. 对虾养殖效果的影响四种尾水处理模式对对虾养殖效果的影响表现较为明显。

在模式一的传统模式下,对虾的养殖效果较差,生长速度较慢且成活率较低。

模式二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减轻对虾生长的损伤,但对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模式三采用的微生态处理方法对虾的成长较为有益,能明显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模式四采用的是生物陶粒过滤处理尾水,能够有利于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

3. 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尾水处理模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的各不相同。

模式一是传统尾水处理方式,虽然经济成本低,但对虾养殖效果影响较大。

模式二和三采用的是高效的尾水处理技术,虽然投资成本高,但对虾养殖效果的提升能够使得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2019年第3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既是推动水产养殖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该文通过对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建设生态沟、沉淀池、生物滤池、生物净化池等设施,运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建立尾水处理系统,实现养殖尾水净化,取得了良好效益。

现将试验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与条件试验在平湖市高新天华水产专业合作社进行,该基地水源充足,进排水通畅,远离工农业污染,供电充足,通讯、交通便捷,面积60×667m 2。

1.2处理原理养殖尾水依次流经生态沟、沉淀池、生物滤池、生物净化池,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沉淀吸附、微生物降解等作用,降低COD 、氨氮、总磷、总氮等含量,实现净化处理。

1.3处理设施建设1.3.1生态沟对原有排水渠道进行改造,在沟内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对养殖尾水进行初步处理,并将养殖尾水汇集至沉淀池。

生态沟长×宽为587m ×2.5m ,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占比约为50%。

1.3.2沉淀池生态沟出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在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分离,并在沉淀池中种植菱、睡莲、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盐。

沉淀池长宽高为50m ×50m ×3m ,水生植物种植面积500m 2。

1.3.3生物滤池生物滤池由沉淀池和生物净化池之间的塘埂改造而成,在池体内填充碎石、卵石、焦炭、煤渣、塑料蜂窝等滤料。

通过滤池过滤及附着在滤料表面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尾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

生物滤池长宽高为22.50m ×4.50m ×2.35m 。

1.3.4生物净化池在生物净化池内移植轮叶黑藻、空心菜、野茭白等水生植物800m 2,进一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同时每667m 2配备0.5kW 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放养规格为15尾/kg 的花鲢20尾、白鲢80尾,滤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

生物净化池长宽高为70m ×50m ×3m 。

1.4养殖生产1.4.1第一茬养殖2018年4月20日,引进体长约0.5cm 的南美白对虾苗150万尾,在大棚内进行淡化培育,30d 后疏养到各池塘进行养殖,养殖面积35×667m 2。

养殖过程中,投喂优质全价配合饲料,坚持定质、定点、定量、定时“四定”投饲原则。

定期监测池塘水质,科学使用生石灰、沸石粉、有益微生物制剂等消毒水体、调节底质水质。

坚持“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综合防治”的病害防控原则,定期添加维生素C 、大蒜素、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提高虾体抵抗力。

7月11日起用地笼网分批起捕,8月10日第一茬养殖结束。

1.4.2第二茬养殖7月18日起,放养南美白对虾苗250万尾,养殖面积49.5×667m 2。

养殖过程中的投饲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控等日常操作同第一茬养殖。

根据市场情况和生长规格,9月21月起陆续起捕,至10月30日全部起捕上市。

1.5尾水监测1.5.1监测水质指标养殖过程中只添水、不排水,第一茬南美白对虾养殖结束后经原位水质调控处理后用于第二茬养殖;第二茬养殖结束后产生的部分尾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其余留存在沉淀池、蓄水池可用作下一年度养殖用水。

外排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试验王甘翔,彭頔,杨庆,赵建平,宋之琦,马荭,沈佳健(平湖市渔业技术推广与海洋资源服务中心,浙江平湖314200)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9.03.009技术与经验《水产养殖》2019年第3期(下转第29页)要指标达到SC/T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中的二级标准方可排放,具体监测指标见表1。

1.5.2监测方法在养殖末期、尾水排放期,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养殖塘水质和经净化处理后的养殖尾水开展检测2次。

水样的采集、贮存、运输及测定方法按照SC/T9101-2007标准中相关要求进行。

检测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Mn )、氨氮、总磷、总氮等。

2试验结果2.1养殖效益分析除去用于尾水处理的沉淀池、生物滤池、生物净化池总面积10.5×667m 2,实际养殖面积49.5×667m 2,总产南美白对虾22050kg ,单位面积平均产量445.45kg/667m 2;总产值88.39万元、平均产值17856.57元/667m 2;去除总成本43.82万元,总利润44.57万元,平均利润9004.04元/667m 2。

详见表2、表3。

表1养殖尾水主要监测指标序号指标/(mg/L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1化学需氧量(COD Mn )≦15≦252总磷≦0.5≦1.03总氮≦3.0≦5.0注:尾水处理设施改造投入6万元,按5年折旧,另水生植物管护每年投入0.2万元,合计1.4万元。

表2养殖成本组成成本支出/元总成本/元平均成本/(元/667m 2)塘租苗种饲料电费渔药消毒剂设施改造62400858002227003100022300140004382008852.53表3经济效益分析养殖面积/×667m 2总产量/kg 平均产量/(kg/667m 2)总产值/元平均产值/(元/667m 2)总利润/元平均利润/(元/667m 2)49.522050445.4588390017856.574457009004.042.2尾水净化效果通过净化处理,外排尾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 Mn )、氨氮、总磷、总氮平均浓度为6.29、0.0985、0.0855、1.134mg/L ,完全符合养殖尾水排放要求,且接近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COD Mn 6.29mg/L ,略超Ⅲ类水标准限值6mg/L ),各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46.88%、45.58%、73.24%、70.2%,净化效果突出。

详见表4。

检测日期/(年.月.日)水质指标养殖塘尾水/(mg/L )外排尾水/(mg/L )去除率/%地表水标准(GB3838—2002)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2018.9.29COD Mn 16.500 6.25062.12Ⅳ类一级标准氨氮0.1840.11338.59Ⅰ类未设定标准总磷0.4080.08279.90Ⅱ类一级标准总氮 5.360 1.59070.34Ⅴ类一级标准2018.10.11COD Mn 7.180 6.33011.84Ⅳ类一级标准氨氮0.1780.08452.81Ⅰ类未设定标准总磷0.2310.08961.47Ⅱ类一级标准总氮 2.2500.67869.87Ⅲ类一级标准平均值COD Mn 11.840 6.29046.88Ⅳ类一级标准氨氮0.1810.098545.58Ⅰ类未设定标准总磷0.31950.085573.24Ⅱ类一级标准总氮3.8051.13470.20Ⅲ类一级标准对比结果表4养殖尾水检测情况技术与经验《水产养殖》2019年第3期3讨论该试验通过建设尾水处理设施,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避免了尾水直排,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同时,配套实施水质综合调控等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养殖效益突出,实现了水产养殖转型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促共进。

在治理养殖尾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主要污染物为营养性物质这一特点,集成应用鱼菜共生、多品种生态混养等技术,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性鱼类,变尾水为可利用的“肥水”。

同时,应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喂饲料和使用渔药,从源头上控制养殖尾水的营养性物质浓度。

鉴于封闭式池塘养殖模式(养殖期间只添水不排水)环境调控能力较弱,为提高养殖成功率,建议苗种放养密度不超过5万尾/667m 2。

该试验尾水处理设施面积10.5×667m 2,占养殖场总面积17.5%,从净化效果来看,尾水处理的模式工艺、处理设施面积占比等参数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模式技术,如何选取最优的尾水处理模式、最大程度减小处理设施面积占比,将是今后尾水治理工作的研究方向。

(收稿日期:2019-01-02)注:养殖小区面积按网围实际面积4×667m 2统计。

表2小龙虾仿生态人工繁殖产量及产出情况表放养模式放养量/kg 总产量/kg 存塘虾/kg 平均产量/(kg/m 2)销售价格/(元/kg )平均产值/(元/667m 2)苗种100584480206367416亲本200514480188.56786667m 2。

3分析与讨论该试验根据小龙虾的生物学习性,通过环境营造等方式开展小龙虾仿生态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苗种放养模式的放养密度虽然仅为亲本放养模式的一半,但苗种放养模式的繁殖产量要高于亲本放养模式,高出产量达17.5kg/667m 2,这其中原因可能是苗种放养模式的苗种较早地适应池塘环境,有利于促进其生长、性腺成熟和交配产卵,从而提高了产苗率和成活率。

从单位面积效益分析来看,苗种放养模式为3916元/667m 2,远高于亲本放养模式,平均效益高出1600多元/667m 2。

因此,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与亲本放养模式相比,苗种放养模式人工繁殖效果较好。

泗洪位于淮河中下游,受气候条件影响,出苗时间较晚,虾苗一般在4月中旬以后开始大量出现。

该试验是一种小龙虾仿生态高密度人工繁殖方式,与早期的水泥池工厂化繁殖相比,该试验通过模拟小龙虾的生长生殖环境,4月中旬小龙虾苗种的平均规格在300尾以上/kg ,直至7月初一直可以出售苗种,按人工繁殖试验小区的面积计算,苗种的产量达10万尾以上/667m 2,尤其是苗种放养模式,效果极其显著,可以在苗种专池繁育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收稿日期:2018-12-31)(上接第26页)!!!!!!!!!!!!!!!!!!!!!!!!!!!!!!!!!!!!!!!!!!!!!技术与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