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设计导则》的通知-市政办函〔2019〕71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设计导则》的通知-市政办函〔2019〕71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设计导则》的通知
2019.02.22
文号
市政办函〔2019〕71号
主题类别
城市轨道交通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结束——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设计导则》的通知
市政办函〔2019〕71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设计导则》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2月22日
附件:西安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设计导则

轨道站点一体化 导则

轨道站点一体化 导则

轨道站点一体化导则
轨道站点一体化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中,将轨道交
通站点与周边的城市规划、交通组织、土地利用等综合考虑,实现
站点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

这种一体化的规划和建设导则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规划,轨道站点一体化规划应该充分考虑站点周边的城
市规划,包括建筑布局、绿化景观、道路交通组织等,使得站点与
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便利的城市交通枢纽。

2. 交通组织,站点一体化规划需要与周边道路交通组织相协调,确保乘客在站点出行的便利性,同时避免因站点建设而引发的交通
拥堵问题。

3. 土地利用,站点一体化规划应该合理利用周边土地资源,促
进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提高土地价值,实现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 设施配套,站点一体化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居民日
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5. 环境保护,站点一体化规划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
少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综上所述,轨道站点一体化的导则需要从空间规划、交通组织、土地利用、设施配套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支撑。

基于西安都市圈的市域(郊)轨道交通需求及规划布局探究

基于西安都市圈的市域(郊)轨道交通需求及规划布局探究

基于西安都市圈的市域(郊)轨道交通需求及规划布局探究发布时间:2022-06-22T01:20:37.90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2月第4期作者:赵航文强[导读] 市域(郊)铁路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赵航文强单位: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专业:工商管理【摘要】市域(郊)铁路是连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区和周边城镇,并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大运量、公交化运输服务的轨道交通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居民的生活半径及通勤需求逐步增大,在都市圈层面构建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络对于提升城市交通运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西安都市圈空间结构、人口布局、出行特征和轨道交通建设情况,探索研究西安市市域(郊)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布局思路,为构建西安都市圈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提供借鉴。

【关键词】西安;都市圈;市域(郊);轨道交通1.市域(郊)轨道交通特点1.1 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概述市域(郊)铁路又称为通勤铁路,其中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的线路称为市域快线或市域快轨,其作用是服务于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外围组团、卫星城镇之间等相对较短范围(50km~100km)通勤、通学、通商的规律性客流,客流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向心联系,客流强度相对较高。

根据轨道交通分层理论,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范畴,但其在特征、载客量、列车运行速度等方面均与地铁线路有一定区别。

1.2 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功能定位与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市域(郊)轨道交通更适用于都市圈大规模范围内的通勤化服务。

从功能上看,市域(郊)轨道交通更突出同城化、公交化和一体化的特点,且其在设站间距和发车间隔上更加灵活,对于远郊组团内部的支撑带动能力更强,可以实现组团内部骨干线的功能。

此外,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在旅行速度上的优势也十分明显。

1.3 市域(郊)轨道交通模式选择按照运营特点,市域(郊)轨道交通模式可分为国铁模式和地铁模式两种。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1年)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1年)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1.18•【字号】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95号•【施行日期】2021.01.18•【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11年5月25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011年7月22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根据2016年12月22日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7年3月30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49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2018年10月30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2018年11月30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0月21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的《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西安市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等65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保护区及设施保护第四章运营第五章综合开发第六章安全应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综合开发、设施保护及其管理等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单轨、磁悬浮等城市快速轨道公共客运系统。

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安全运营、规范服务、综合开发的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导则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出行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缓解城
市交通压力,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捷、安全、环保的公共
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为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保障乘客利益,特制定本导则。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交通规划确定轨
道交通线路和站点,避免随意增加线路和站点,导致建设和运营成本
过高。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应以安全为首要考虑,必须在建设过
程中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施工,确保乘客出行的安全。

3.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应该根据不同区间、不同时间设置不同价格,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票价导致票价争议。

4.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站点的建设应考虑到乘客的实际需求,满
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同时,应建立无障碍设施,为老年人、残疾
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便利条件。

5.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应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及时为乘客提供
服务。

同时,应严格监督运营车辆的安全和设备的维修情况,确保轨
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6.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应保障环境的友好性,使用清洁能源,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应加强沿线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处理,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形象。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各地应当结合实
际情况,根据本导则进行详细制定,并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加以落实。

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思路与实践——以西安高铁新城项目为例

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思路与实践——以西安高铁新城项目为例

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思路与实践——以西安高铁新城项目为例摘要城市设计项目由于未被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不具备约束力与指引性,在规划实施阶段难以按照城市设计空间方案落地。

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可能成为推动城市设计落地,将空间方案的亮点纳入法定规划的切入点,或成为规划管控部门的“工具箱”。

本文以西安北站高铁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项目为例,对规划导则的编制思路及导则作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分享。

0.引言近年,城市设计在规划项目中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规划主管部门希望通过城市设计项目更直接的看到与项目定位、目标愿景相匹配的空间蓝图。

而现实中,大量的城市设计项目最终都停留在概念蓝图阶段难以落地。

如何将城市设计的方案亮点转译为可指引实施的导则条文,如何让导则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针对各类空间要素具有管控效力,成为指引片区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发展关键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本文基于西安高铁新城启动区城市设计项目中的经验,通过研究城市设计导则的管控方式及管控要素,探索城市设计导则与法定规划体系的衔接路径,从而最大化的达到空间方案的预期目标。

1.基于示范目标下的高铁新城起步区空间方案在西安全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下,高铁新城片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高铁站且位于城北万亿产业发展走廊与主城发展轴的十字中心的核心区位上,具备发展成为西安北部重要的门户窗口、城市新中心的条件。

在此形势下,高铁新城起步区的发展被寄予厚望,需要以国际化的标准进行统筹谋划及综合开发工作。

高铁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将1.39平方公里范围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重点区域:一是沿中央公园两侧的国际活力多元商务片区,二是北站站前的产研商务区,以及涵盖多元文化的中央公园公共服务轴。

片区目标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标准建设区域,通过构建三大特色空间,创造活力丰富、复合多元的公共空间,打造立体化都市典范,营造开放、创新城市核心形象。

起步区范围内的三大特色空间包括:①创新多元空间,借西安传统院落式的空间加以现代镂空的形式进行创新,将传统街区依靠塔楼及裙房围合的模式进行转变,通过创新的空间布局模式打造多样化开放空间,实现空间功能的灵活组合,并在主要城市界面强调连续的城市界面,塑造现代化国际商务区形象。

西安地铁规划

西安地铁规划

西安地铁规划一、背景介绍西安地铁是西安市重要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西安市政府决定进行地铁规划,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和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地铁规划,实现西安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2. 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安全可靠、环境友好。

三、规划范围1. 西安地铁一期规划:包括1号线、2号线和3号线。

- 1号线:起点为西安火车站,终点为北客站,全长约30公里,设站数量约20座。

- 2号线:起点为大雁塔,终点为北客站,全长约25公里,设站数量约15座。

- 3号线:起点为西安北站,终点为曲江新区,全长约35公里,设站数量约25座。

四、规划原则1. 线网布局:以市中心为核心,辐射连接各主要城区和重要交通枢纽,形成合理的线网布局。

2. 车站设置:合理设置车站,使地铁站点与市民居住区、商业中心、学校等主要出行需求点相连接。

3. 设计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地铁设计标准进行规划,确保地铁线路的运行安全和乘客的舒适度。

4. 环保节能:在地铁规划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采用节能环保的建设材料和技术。

5. 智能化建设:地铁规划中考虑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提高地铁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五、规划进展和成果1. 规划进展:目前,西安地铁一期规划已经完成,1号线、2号线和3号线的建设正在进行中,预计在2022年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

2. 规划成果:- 提高交通效率:地铁的建设将大大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 便利出行: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广,将方便市民的出行,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

- 促进城市发展:地铁线路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地铁的建设将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方式,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六、未来展望1. 继续规划:随着西安市的不断发展,将继续进行地铁规划,扩大地铁线网覆盖范围,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规划设计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网络规划设计

目录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西安市线网规划设计分析报告 (2)0 摘要 (2)1.西安基本情况 (2)1.1自然地理状况 (2)1.2人口状况 (2)1.3 GDP与财政收入状况 (2)1.4交通总体发展状况 (3)1.5客运交通发展状况 (3)2西安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规划方案 (4)2.1近期规划 (4)2.2远期规划 (4)3西安市居民交通出行特征 (5)3.1 出行时间 (5)3.2居民出行方式结构 (6)3.3居民出行距离 (7)3.4 居民出行目的 (8)4西安市地铁网络规划情况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与分析 (8)4.1 西安市地铁网络规划情况与公交系统的关系 (8)4.2西安市地铁网络规划情况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 (9)5西安市地铁网络规划情况与对外交通的衔接情况 (9)5.1西安市地铁网络规划情况与公交系统的衔接情况 (9)5.2西安市地铁网络规划情况与铁路系统的衔接情况 (10)6 国外大城市典型轨道交通规划分析和参考经验 (12)6.1国外大城市典型轨道交通规划分析 (12)6.2对西安轨道交通规划的参考经验 (13)7改进意见及修改后的地铁线规划设计图 (13)8总结 (17)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西安市线网规划设计分析报告0 摘要本文查找了西安市的自然地理情况、人口、经济发展、交通发展情况等资料,结合西安市居民交通出行特征,基于西安市近期轨道规划,分析其与他交通方式的关系与分析以及与对外交通的衔接情况,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最后得出现有规划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1.西安基本情况1.1自然地理状况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地处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

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

10【第十册交通及市政设施设计导则】

10【第十册交通及市政设施设计导则】

西安市城市规划导则【城市市政设施设计导则】【交通及市政设施设计导则】西安市规划设计导则前言交通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等。

常见的交通市政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及路边常见的箱式市政设施等。

本导则所涉及的交通市政设施分为五个部分:城市桥梁,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地铁出入口及风亭,人行道铺装,箱式市政设施。

为了统一指导交通市政设施规划设计,使其达到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特制定本导则。

前言西安市城市规划导则【城市市政设施设计导则】【交通及市政设施设计导则】西安市规划设计导则Contents目录一、设计思路二、设计分类三、总体设计通则(一)城市桥梁设计(二)人行立体过街设施设计(三)地铁出入口及风亭设计(四)人行道铺装设计(五)箱式市政设施设计【交通及市政设施设计导则】P02P03P04P04P19P31P45P57交通市政设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品位展现和文化延伸的平台,伴随着西安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市民城市环境意识的增强,市民对城市市容市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的过程中,交通市政设施的建设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在设置方式、外观形象上应考虑融入城市整体环境特色中,与城市环境风貌相协调,体现西安不同风貌分区的文化、生态内涵。

结合西安城市特色及建设管理实施要求,城市交通市政设施设计导则优先考虑对:城市桥梁、人行立体过街设施、地铁出入口及风亭、人行道铺装、箱式市政设施等内容设计管控。

三、总体设计通则(一)城市桥梁设计城市桥梁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有效缓解了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

但是,作为一种形体巨大、造型独特的构筑物,其关注度往往局限于交通功能的优化上,将城市桥梁地段空间作为工程实体而非城市公共空间来看待,较少考虑人的心理和社会生活需求,桥体墩柱、侧面挡墙的突兀笨重,对城市风貌造成分割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其立面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进行美化,使之与城市景观良好协调。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导则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导则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导则一、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的意义1. 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通过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整合城市内部和城市周边的空间资源,使得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合理,生活和工作等各类场所之间的距离更加合适,有效促进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

2. 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减少人们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城市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3. 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入城市,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4. 优化城市土地利用。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可以使得城市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和合理的利用,推动城市土地开发和建设,实现土地的多功能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设计理念,保证各方面因素的协调和统一。

2. 人性化原则。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应该充分尊重人们的需求和习惯,设计出更加人性化和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提高人们的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3. 绿色环保原则。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采用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创新性原则。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采用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独特性和先进性的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5. 可操作性原则。

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三、市郊铁路ToD一体化设计的方法1. 综合分析法。

对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等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类问题和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设计建议。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城市道路命名导则》的通知-市政发〔2019〕22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城市道路命名导则》的通知-市政发〔2019〕22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城市道路命名导则》的通知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安市城市道路命名导则》的通知市政发〔2019〕2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城市道路命名导则》已经2019年6月26日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2019年7月23日西安市城市道路命名导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道路命名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能和道路命名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陕西省实施〈地名管理条例〉办法》、《西安市地名管理实施细则》,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市辖区内各类城市道路(包括地下道路、地面高架路)名称的命名、更名,适用本导则。

第三条市、区县和开发区地名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道路命名、更名的申报及标准道路名称使用的监管工作。

第四条道路名称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专名应健康简洁,符合汉语使用习惯;通名应反映所指称道路的功能类别属性。

第五条道路命名,其专名应当遵守以下规则:(一)坚持相对稳定、名副其实、雅俗共赏、规范有序、易记好找的原则,反映道路特征和路网关系,突出指向指位功能。

(二)采词应坚持与时俱进,服务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体现时代精神风貌。

为保护、传承历史地名,应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地名历史文化内涵。

(三)禁止采用损害国家尊严、妨碍民族团结、违背社会公德、格调低俗、宣扬封建权贵色彩以及易产生误解和歧义的词语。

(四)禁止使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姓名命名。

(五)一般不以外国人名、地名或者汉译外语词语命名。

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以大西安城市轨道第3轮建设规划为例 王思颖

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以大西安城市轨道第3轮建设规划为例 王思颖

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以大西安城市轨道第3轮建设规划为例王思颖发表时间:2019-11-12T15:04:33.7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作者:王思颖宋瑞涛[导读] 摘要:为了更好的完善公共交通一体化,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骨干运输作用,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进行研究。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省西安市 710082摘要:为了更好的完善公共交通一体化,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骨干运输作用,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进行研究。

本文提出了“抓住网络—线路—站点三个层次,运用三级导则、两向模型、一本台账的前沿方法”来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并以大西安城市轨道第3轮建设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0前言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轨道建设如火如荼。

但是目前轨道交通衔接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大运量运输系统的骨干作用:(1)城市轨道与沿线部分用地协调度低,无法引导城市用地发展;(2)与沿线部分道路体系协调度低:部分轨道站点周边路网密度较低,且多与线路平行,不利于步行体系和交通组织等。

部分轨道廊道与城市快速路重合,立交节点设计与站点在高程上矛盾。

(3)部分地铁线与常规公交互补性难以发挥:与公交走廊重复,存在客流竞争;部分大型社区与地铁站点之间无接驳公交。

(4)部分轨道衔接交通方式以步行、非机动车为主,方式单一,设施不足,无法发挥轨道作为城市主要交通方式的作用。

因此需要改变现状,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

应根据轨道交通站点的交通功能和服务范围,确定地面交通衔接的主要方式,做好城市轨道与公交车、出租车、小汽车、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和自有自行车、步行的换乘衔接,实现交通组织有序、换乘便捷高效的轨道换乘网络,是我们交通一体化专题所需重点研究的内容。

1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方法1.1网络—线路—站点三层次规划一体化设计重点是对与轨道衔接的6种交通方式通过路网、公交线网、公交场站、停车场、人行通道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

轨道交通对西安城市结构优化的引导作用分析精

轨道交通对西安城市结构优化的引导作用分析精

轨道交通对西安城市结构优化的引导作用分析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发展也日益面临种种问题,如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增多、环境污染严重等。

在对城市进行改造和优化的过程中,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共交通方式,往往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分析轨道交通对西安城市结构优化的引导作用,希望能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参考。

轨道交通对城市结构的影响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可靠、舒适、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对城市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它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缩短人们在城市中的通勤时间,同时也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等等。

可达性与可达半径的扩大轨道交通的一个显著作用就是扩大城市的可达性,即人们可以更迅速地到达城市各个角落。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增多,城市的可达半径也在逐渐扩大。

例如,在西安地铁建设初期,地铁1号线将达到几个世纪城南、西咸新区北部、丰庆工业园区等地,为城市整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交通瓶颈的缓解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轨道交通可以大大缓解交通瓶颈,促进城市的流动。

西安市地铁的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深度融合。

城市空间的重新布局轨道交通线路结构和规划也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布局。

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各个站点周边的商业配套,这就会促进城市发展区域单元的分级和布局,这种局面可以有效地实现城市的功能分区,促进城市的合理宏观布局。

西安市轨道交通的优势西安市地铁建设从2006年启动以来,已经开通了4条地铁线,共76个车站,总里程超过150公里。

西安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对于优化城市结构,推动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交通瓶颈的缓解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西安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建成以后,地铁系统将有效地缓解城市的交通瓶颈,方便居民出行,减少排放物质,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发展区域单元分级和布局西安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保证了城市发展的区域单元分级和布局,加速西安市的城市化进程。

西安地铁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西安地铁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西安地铁建设总体规划方案1. 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问题成为西安市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西安市决定制定一份全面的地铁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以规划和推进西安地铁的建设。

2. 背景分析2.1 城市发展需求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人才。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压力加大,出行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西安已有几条地铁线路投入使用,但仍然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2.2 地铁建设的优势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能够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因此,继续推进地铁建设是西安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3. 总体规划目标本地铁建设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建设完善的地铁网络,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便利性。

具体目标如下:- 建设密集的地铁线网,覆盖城市主要区域和重要交通枢纽;- 提高地铁的运输能力,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提高地铁的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提高出行效率;- 完善地铁与公交、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形成多元化的综合交通网络;- 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地铁站点和线路。

4. 规划内容4.1 线路规划根据西安市城市规划和发展需求,将制定一份具体的地铁线路规划。

该规划将包括地铁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经过的主要区域和各个车站的位置等。

4.2 站点布局根据城市的交通需求和人口分布,将合理设置地铁站点的位置。

每个站点应该具有良好的交通连接,方便乘客的出行,并考虑到周边环境的影响。

4.3 运营方案制定合理的地铁运营方案,包括列车的起止时间、频率等。

同时,应该加强对地铁安全运营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

4.4 技术支持加强对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技术支持。

引进先进的地铁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西安地铁建设标准

西安地铁建设标准

西安地铁建设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西安地铁建设标准西安地铁建设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地铁建设涉及到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

只有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建设,才能保证地铁的安全和可靠性。

西安地铁建设要考虑到城市规划的整体布局。

地铁线路的规划要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不能独立开发,导致资源浪费或者交通拥堵。

地铁站点的设置要考虑到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方便市民的出行和生活。

西安地铁建设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地铁建设会对城市的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地铁建设和运营中要注重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西安地铁建设要注重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

地铁工程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西安地铁建设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包括法规标准、规划指导、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才能够保证地铁建设的质量和安全,为城市的交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西安地铁建设能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西安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选择。

【本文共计416字】第二篇示例:西安地铁建设标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西安地铁得到了迅猛发展。

地铁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为了保证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可靠,制定了一系列的地铁建设标准。

地铁建设标准是指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出的用于地铁工程全过程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地铁建设标准具有质量要求高、安全性强、技术含量大等特点,是地铁建设的重要依据。

西安地铁建设标准主要包括设计标准、施工标准、验收标准等内容,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西安地铁建设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设计指导原则及标准....................................................8 4.2 高架线路规划的关系、路中路侧的选择原则........... 9 4.3 地下线和高架线过渡区(敞口段)的标准及原则 10 4.4 高架线减振降噪的标准与措施.................................11 4.5 高架区间景观设计原则及标准.................................11 4.6 高架车站..................................................................... 12 5.车站附属工程设计................................................................ 19 5.1 一般规定...................................................................... 19 5.2 车站附属设计与周边道路衔接..................................20 5.3 车站附属设计与周边用地及建筑衔接..................... 23 5.4 车站附属设计与周边公共空间衔接..........................25 6.轨道交通车站与市政过街系统的统筹................................27 6.1 设计指导原则及标准..................................................27 6.2 轨道交通车站应兼做市政过街的具体方式............. 28 7.站点周边交通接驳................................................................ 32 7.1 总体设置要求.............................................................. 32
6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GB/T16900—2008) 《图形符号术语第 1 部分:通用》(GB/T15565—2008)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GB/T15566—2007)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计原则》(GB/T 16903.1-2008) 3.术语和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 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 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高架站:站台等车站设施架设于高架构造物上的铁路车 站。 声屏障: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地面和高架区间和其它噪声 源的隔声降噪。分为纯隔声的反射型声屏障,和吸声与隔声 相结合的复合型声屏障。 城市红线:城市主次干道路幅的边界控制线。 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的边界控制线。 城市蓝线:城市水域的边界控制线。 城市紫线: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及文保单位的 边界控制线。 城市黄线:对发展全局有影响、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 施用地的边界控制线。 车站附属工程:指除轨道交通车站主体外的车站出入 口、风亭、垂直电梯、冷却塔等附属设施。 站点周边交通接驳设施:为轨道交通站点乘客与其他交
《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建规函〔2015〕276 号)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 104-2008)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 51298-2018) 《西安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第二版)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市人发〔2011〕23 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规范》(GB/T 51234-2017)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 10002-201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50061-2010)
1
西安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设计导则 目录
1.范围..........................................................................................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术语和定义.............................................................................. 7 4.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区间设计................................................ 8
2
7.2 设施组成及设置要求..................................................33 7.3 综合交通枢纽接驳设施..............................................33 7.4 行人接驳设施.............................................................. 34 7.5 非机动车接驳设施......................................................36 7.6 公交接驳设施.............................................................. 37 7.7 出租车接驳设施.......................................................... 38 7.8 P+R 接驳设施.............................................................. 39 8.车站公共区装修与导向标识................................................ 39 8.1 公共区装修................................................................. 39 8.2 公共区导向标识......................................................... 41 9.车站本体物业开发................................................................ 49 9.1 开发原则...................................................................... 49 9.2 开发策略...................................................................... 49 9.3 开发形式...................................................................... 50 9.4 公共区内部便民设施用房..........................................50 9.5 夹土体开发利用.......................................................... 51 9.6 配线上方空间与多层明挖车站站厅层上部空间..... 53 9.7 与周边拆迁还建项目结合..........................................57 10.轨道交通场段综合开发...................................................... 58 10.1 场段开发布局设计原则...........................................58 10.2 场段开发的规划原则................................................59 10.3 满足城市发展和地方政策.......................................60 10.4 场段开发的策划研究................................................60 10.5 场段开发与生产设施投资分解................................61
4
西安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设计导则
1.范围 本设计导则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区间设计、车站附属工程设计、轨道交 通车站与市政过街系统的统筹、站点周边交通接驳、车站公 共区装修与导向标识、车站本体物业开发、轨道交通场段综 合开发、轨道交通与公共设施、设计导则的效用和管理机制 十二个章节。导则还包括一个附则,主要对编制基础、指导 设计范围、导则内容、导则管理进行了说明。 2.规范性引用文件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 《100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665-2011)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 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 170-2009)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8-200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GJ108-109-20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程》(CJJ 152-2010)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站 、 场 、 厂 工 程 设 计 规 范 》( CJJ T15-2011) 《 建 筑 内 部 装 修 设 计 防 火 规 范 》( 2001 年 版 )( GB 50222-2001) 《 室 内 装 饰 装 修 材 料 内 墙 涂 料 中 有 害 物 质 限 量 》( GB 18582-2008) 《 室 内 装 饰 装 修 材 料 胶 黏 剂 中 有 害 物 质 限 量 》( GB 18583-2008)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第 2 部 分:位置标志》 (GB/T 20501.2-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