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姓名肖建平性别男出生年月出生地四川省南婚姻状况
姓 名 肖建平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83/03/11出生地 国籍四川省南 充市 中国现工作单位及职位婚姻状况 已婚 政治面貌 党员从 事 专 业 理论催化;计算催化;电催化; 及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方法;多相催化;微动力学模型 西湖大学 研究员人事关系所在单位 西湖大学教育经历: (从本科开始按时间正序填写,内容包括时间、单位、学位、所学专业时间段要 连续,准确到月份,时间段不连续的需说明原因)学士 2003 年 09 月-2007 年 06 月 重庆大学 冶金工程 硕士 2007 年 09 月-2009 年 06 月 重庆大学 冶金工程 博士 2009 年 10 月-2013 年 08 月 德国布莱尔大学 计算材料科学工作经历: (请按照时间正序填写工作经历、从事专业、专业技术职务情况,时间段要连续, 准确到月份,时间段不连续的需说明原因)博士后 2013 年 10 月-2015 年 10 月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 2015 年 11 月-2017 年 10 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 2017 年 11 月-至今西湖大学如内容较多,本栏目填不下时,可另纸接续(下同)。
2主要学术成果、创新成果简介(主要阐述申请人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贡献):申请人通过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为手段,主要从事了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一方 面(博士阶段)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电子结构计算,并与实验合作研究了固体材料表面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博士后阶段)主要是研究了固体材料表面的催化性质(包括限域环境下的催化和电催 化 ) 。
累 积 发 表 学 术 论 文 近 47 篇 , 第 一 作 者 论 文 ( 包 括 同 等 贡 献 )17 篇 , 包 括 Nature Communications, Phys. Rev. Lett., J. Am. Chem. Soc., Angewandte Chemie 等,另外 JACS 和 Angewandte Chemie 这两篇论文分别被编辑评选为 spotlight 和 Inside-back-cover 文章,并且 JACS 和 Nature Communication 这两篇文章分别入选了 ACS 出版的专集”Nanoreactor”和 Nature Catalysis 专集之”Understanding Catalysis”。
“双碳”目标下推动能源技术区域综合示范的路径思考
*通信作者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 类)(XDA 21000000)修改稿收到日期:2022年3月30日专刊:科技支撑“双碳”目标实现S&T Supporting Realization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新技术综合示范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引用格式:朱汉雄, 王一, 茹加, 等. “双碳”目标下推动能源技术区域综合示范的路径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 37(4): 559-566.Zhu H X, Wang Y , Ru J, et al. Thoughts on regional path of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of 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y under “dualcarbon” goals.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37(4): 559-566. (in Chinese)“双碳”目标下推动能源技术区域综合示范的路径思考朱汉雄1 王 一1 茹 加2 曹大泉2 任晓光1 何京东2 陈海生2 蔡 睿1 刘中民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 1160242 中国科学院 重大科技任务局 北京 100864摘要 在典型区域推动面向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的能源技术(以下简称“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是中国科学院支撑“双碳”目标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文章从“技术集成示范”和“典型区域示范”2 个特征论述了开展“双碳”能源技术区域综合示范的意义,并基于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已有研究布局,提出了适合中国科学院推进“双碳”能源技术综合示范的多能融合理念及其 4 条主线,分别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非化石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工业低碳/零碳流程再造和数字化/智能化集成优化。
安全制氢储氢有了新思路
龙源期刊网
安全制氢储氢有了新思路
作者:
来源:《能源研究与信息》2015年第01期
氨具有较高的氢含量(17.7%)、较高的能量密度和易于储存的特点,它在运输及分解过程中还不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因此,氨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能源载体.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陈萍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锂的亚氨基化合物与氮化铁复合后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氨分解制氢活性.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如450 ℃时,该复合催化剂体系的活性(每g催化剂每h可转化9.7 g 氨)较负载型铁基催化剂(每g催化剂每h可转化0.74 g氨)或氮化铁(每g催化剂每h可转化0.4 g氨)高出1个数量级.
在此发现的基础上,该研究团队进一步发展了一新型氨分解催化剂体系,即亚氨基锂与第三周期过渡金属或其氮化物的复合催化材料体系,不仅从新的角度阐释了碱金属助剂的作用,也为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尤其是替代贵金属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科技成果——丙烷、异丁烷脱氢技术
科技成果——丙烷、异丁烷脱氢技术技术开发单位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学科领域精细化工
项目阶段实验室开发
成果简介
丙烯和异丁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在经聚合、烷基化、水合、氧化、氯化、氨氧化以及羰基化等过程可生产诸多下游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丙烯和异丁烯下游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传统的蒸汽裂解和催化裂化副产丙烯、异丁烯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
低碳烷烃脱氢是一种低碳烯烃的专产技术,具有设备投资费用低、副产物少、烯烃总收率高等诸多优点,是一种重要的丙烯、异丁烯增产途径。
目前,国内已经投产的丙烷、异丁烷脱氢装置(包括UOP Oleflex和ABB Catofin工艺)已超过15套,总产能超过600万吨,此外还有十数套装置正在计划新建或扩建,市场十分广阔。
本课题组致力于实现低碳烷烃脱氢催化剂的国产化,长期开展丙烷、异丁烷脱氢催化剂研发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目前,本课题组已具备丙烷、异丁烷脱氢的氧化铝载体、Pt基催化剂生产的整套技术,催化剂脱氢性能达到或优于UOP等国外催化剂的水平,具有替代国外催化剂的可行性。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资规模小于20万。
大连化物所2011年度冠名奖推荐表(个人)
姓名
郭建平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3年7月
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称
助理研究员
部门
DNL1901
申报冠名奖奖项名称
青年优秀奖(个人)
主要事迹:
申请人近期致力于新型高效氨合成与分解催化剂的研究。目前主要负责研究团队中“氨的催化合成与分解”研究方向。
申请人及其所在研究团队在前期对过渡金属-碱金属(亚)氨基化物催化氨分解反应的研究基础(Angew. Chem. Int. Ed.,2015)上,创新性的将此类材料应用于工业上意义更为重要的合成氨反应中。研究发现碱金属(亚)氨基化物在合成氨反应条件下转变为相应的氢化物形式,而碱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锂(LiH)与过渡金属形成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使得N2和H2的活化及表面N和NH/NH2物种吸附在不同的活性中心上,从而打破了合成氨反应中反应能垒与吸附能之间的限制关系(Scaling Relations),使得低温合成氨成为可能。实验结果证实,由于LiH的介入,3d过渡金属(从V到Ni)均显示出普遍的、前所未有的高活性。尤其是Cr-、Mn-、Fe-和Co-LiH,在300℃下其催化活性显著优于现有的工业Fe基和贵金属Ru基催化剂。更为重要的是Fe-和Co-LiH在150℃即表现出了一定的氨合成催化活性。相关研究结果以共同通讯作者形式发表于Nature Chemistry(2017,9,64-70)上。
这项研究结果一方面为低温、高活性和低成本的氨合成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另一方面对多相催化研究领域中长期具争议的碱金属助剂作用机制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2016年至2017年初,申请人在Nature Chemistry、ChemSusChem、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等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共同通讯作者文章4篇;申请中文专利一件,并有一件专利于今年获得授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及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各一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连化物所DMTO创新基金、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基金。2016年入选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iChEM Fellow。
硒催化下COH2O还原硝基苯制苯胺
生的硒化氢而不需要进行分离处理,由此开辟了一
条利用一氧化碳和水来进行还原的新途径
&随后,
F2J1M1等[!]报道了在三乙胺存在下,
D+>
<=>
?!=体
系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制芳香胺的反应,反应条
件为
!(D+)>
!(底物)
C
"E"!,
$%#&’!%(
)!*&!++,&!*
-+.+%,/0
1+!#+,
2’,
1%#%(3.&.,4%(&%!
5!.##+
’2
10+7&/%(
803.&/.,
90+
10&!+.+
:/%;+73
’2
</&+!/+.;4%(&%!
10+7=803
"#压力
较低时,导致
"#分压急剧降低,对硒化氢的生成产
生很大的影响,使硝基苯还原生成苯胺的收率很低
!
与此同时,生成二苯脲的竞争反应也受到影响,从而
导致硝基苯转化率很低
!由于竞争反应的存在,使
得苯胺选择性也不高
!随着
"#初始压力的升高,
"#的消耗对其分压带来的影响变小
彭爱东,陆世维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凯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水滑石基臭氧分解催化剂性能研究
DOI: 10.1016/S1872-5813(23)60337-8水滑石基臭氧分解催化剂性能研究马嘉川1,2,郭明星1,* ,王 胜2,* ,王树东2(1. 大连海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116026;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 辽宁 大连116023)摘 要:居室环境内臭氧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催化分解法是最有效的臭氧净化技术之一。
高活性和稳定性臭氧分解催化剂的开发是关键,特别是在高湿度大空速下,臭氧的低温催化分解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 )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具有灵活的结构可调控性。
本实验通过共沉淀法用过渡金属制得Ni 3Fe 、Ni 3Co 、Ni 3Mn 与Co 3Fe 水滑石结构催化剂,在30 ℃、600000 mL/(g·h)、低湿度RH < 5%和高湿度RH > 90%条件下,测试了其臭氧催化分解性能。
结果表明,Ni 3Co-LDH 在低湿度和高湿度下,都表现出优良的臭氧分解性能,臭氧转化率分别为88%和77%。
结合XRD 、BET 、SEM 、XPS 、Raman 、FT-IR 、TG 等表征手段,揭示了LDH 催化剂优良臭氧分解性能的内在原因机理。
本实验的研究为过渡金属臭氧分解催化剂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臭氧分解;层状双氢氧化物;二维层状结构;催化剂;抗水性中图分类号: X511 文献标识码: A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hydrotalcite-based ozone decomposition catalystMA Jia-chuan 1,2,GUO Ming-xing 1,*,WANG Sheng 2,*,WANG Shu-dong2(1.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 Dalian 116026, China ;2. Dalia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Clean Energy ,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Dalian 116023, China )Abstract: Ozone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is seriously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ozone purif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development of ozone decomposition catalyst with superior activity and stability is the bottleneck, especially under high humidity, high space velocity,and ambient temperatur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LDH) has a unique two-dimensional layered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water resistance. In the paper, Ni 3Fe, Ni 3Co, Ni 3Mn, and Co 3Fe hydrotalcite-structured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their ozone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performance was tested under 30 ℃, 600000 mL/(g·h), low humidity (RH< 5%), and high humidity (RH > 9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 3Co-LDH exhibited excellent ozone decomposi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ozone conversion was 88% and 77% under low humidity and high humidity, respectively. Combined with XRD, BET, SEM, XPS, Raman, FT-IR, TG and other characterizations,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of the excellent ozone decomposition performance of LDH catalysts was revealed. The paper provided new ideas for developing transition metal ozone decomposition catalysts.Key words: ozone decompositio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two-dimensional layered structure ;catalyst ;waterresistance臭氧(O 3),由三个氧原子构成,O–O 键的距离为0.128 nm ,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平流层,可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及生存环境。
一种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的制备[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的制备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惠麟,李悟崇,于振远,郑卓,谢威杨,韩梅,郭和夫申请号:CN91106085.5
申请日:19910424
公开号:CN1066055A
公开日:
1992111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2,2,3,3-四甲基丙烷羧酸的制备,方法是 采用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使反应物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酯与氢氧化钠 发生皂化反应,再按通常方法进行酸化制成产品。
利 用这种制备方法,皂反应产率高可达96%以上,反应 速度快6小时即可完成皂化过程。
此外,采用这种技 术反应后催化剂勿需分离,可以作为产品回收没有损 失,同时对副产品分离方便,回收率高,降低生产成 本,因此该方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地址:116011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16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汪惠民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醛和醇的多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醛和醇的多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丁云杰,董文达,朱何俊,裴彦鹏,王涛,严丽
申请号:CN201310538936.5
申请日:20131031
公开号:CN104588057A
公开日:
201505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合成醛和醇的多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多相催化剂并且由主活性组分、载体和任选的助剂组成,其中主活性组分为CoC或CoC和金属Co的复合物,复合物中CoC的重量含量为40~100%,载体为活性炭,助剂为选自Cu、La、Ce、Li 和Sr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烯烃为C-C的α烯烃;该催化剂制备如下:采用浸渍法将主活性组分和任选的助剂的可溶性无机盐水溶液浸渍在活性炭载体上并进行烘干、焙烧、还原和碳化,从而得到所述多相催化剂。
本发明的多相催化剂具有高的氢甲酰化活性和选择性,与产品分离容易,避免了常规采用均相催化剂所存在的催化剂和产品分离以及循环使用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地址: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吴胜周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cu sb 合金 co2 电 还原
cu sb 合金 co2 电还原
我不太清楚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但为你找到了一些关于“cu-sb合金催化co2电还原”的相关研究。
研究发现,铜锑双金属合金在提高CO2还原产物选择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当Cu/Sb 比例为10/1(Cu10-Sb1)时,可有效提高乙烯的法拉第效率及电流密度。
实验结果表明,Cu-Sb双金属合金催化剂优异的催化性能主要源于适宜的电子态、良好的CO2吸附性能、较大的电化学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电子传输速率。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团队、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夏川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转化制一氧化碳(CO)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该工作研发出单原子合金催化剂Sb1Cu,实现了CO2高活性、高选择性还原制备CO,并探究了这一过程的理论机理。
如果你对“cu-sb合金催化co2电还原”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SAPO-34和MeAPSO-34在氯甲烷转化制烯烃中的应用
SAPO-34和MeAPSO-34在氯甲烷转化制烯烃中的应用魏迎旭;张大治;许磊;何艳丽;Su Bao-lian;刘中民【期刊名称】《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年(卷),期】2006(022)0z1【摘要】合成了具有CHA结构的SAP-334和具有金属杂原子的MeAPSO-34(Me=Mn,Co和Mg)分子筛.采用XRD、XRF和NMR等方法表征了杂原子引入对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和骨架配位的影响.合成的分子筛除去模板剂后用于氯甲烷转化制备低碳烯烃的反应,结果发现,杂原子引入的修饰作用对反应的稳定性和产物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总页数】3页(P110-112)【作者】魏迎旭;张大治;许磊;何艳丽;Su Bao-lian;刘中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应用催化研究室,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应用催化研究室,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应用催化研究室,辽宁,大连,1160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应用催化研究室,辽宁,大连,116023;Laboratory de chemie des Materiaux Inorganique (CMI), University of Namur, B-5000 Namur, Belgium;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应用催化研究室,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相关文献】1.SAPO-34晶粒形貌对甲醇转化制低碳烯烃反应的影响 [J], 吴磊;刘子玉;夏林;丘明煌;刘旭;朱浩佳;孙予罕2.SAPO-34催化剂上C4烯烃催化裂解与甲醇转化制烯烃反应耦合 [J], 王洪涛;齐国祯;李晓红;王莉3.SAPO-34和纳米ZSM-5分子筛在甲醇转化制烯烃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J], 张鹏飞;李玉平;张海荣;张卿;窦涛4.SAPO-34和MeAPSO-34在氯甲烷转化制烯烃中的应用 [J], 魏迎旭;张大治;许磊;何艳丽;Su;Bao-lian;刘中民5.甲醇制烯烃催化剂SAPO-34制备中异丙醇铝的应用对甲醇转化率及三烯选择性的影响 [J], 赵文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科院实现一步法高效制备石墨烯/黑磷烯平面超级电容器
中科院实现一步法高效制备石墨烯/黑磷烯平面超级电容器佚名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7(0)13
【摘要】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采用掩膜版协助一步过滤法制备出了具有叠层结构的二维黑磷烯与石墨烯复合微电极。
该电极可直接转移到柔性基底上作为平面超级电容器,在离子液体中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机械柔韧性。
【总页数】1页(P36-36)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高效制备;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平面;磷烯;石墨;一步法;中科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82.2
【相关文献】
1.国际研究团队发现超导态新特性/中科院研究实现AB堆垛双层石墨烯快速生长/新型石墨烯纳米带环氧涂层可融化飞机机翼覆冰/中科院石墨纤维制备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J],
2.一步法制备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NiO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J], 曾燕飞;辛国祥;布林朝克;张邦文
3.Ni2CoS4/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孔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J], 刘纪雷; 朱裔荣; 易文洁; 袁文芳; 陈宪宏
4.我国科学家实现一步法高效制备石墨烯,黑磷烯平面超级电容器 [J],
5.一步法制备石墨烯/黑磷烯超级电容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Outstanding Postdoctoral Award by DICP, CAS.
2.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参加的会议:
1. The 17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talysis of China, Hangzhou, China (oral);
2. Willian Mong Nano Seminar Series, HKUST, Hong Kong, China (oral);
3. The 12th National Conference of Quantum Chemistry, Taiyuan, China.
发表的论文:
J. Xiao, X. Pan*, S. Guo, P. Ren, X. Bao*, J. Am. Chem. Soc., 2014, accepted. (IF = 11.4) (Spotlight by Editor).
P. Ren, A. Zheng,J. Xiao, X. Pan, X. Bao*, Chem. Sci., 2014, accepted (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8.6).
F. Zhang, F. Jiao, X. Pan*, K. Gao,J. Xiao, S. Zhang, X. Bao*, ACS Catalysis., 2014, revision (IF = 7.6).
大连化物所2014年度优秀博士后公示材料
姓名
肖建平
性别
男
所在部门
502组
合作导师
包信和
流动站
化学
进站时间
2013年11月
本年度工作成绩:(总述获奖、专利、基金、论文等情况,限300字)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我采用金属Fe, Ru, FeCo, RhMn和Re的大量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我们发现在碳纳米管限域的作用下,在管内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的结合能总是要弱于在碳纳米管外壁担载的情况。因此我们定义了限域能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基于这个新的概念,我们可以解释现有所有的实验现象。这一方面证实了限域能是一个很普适的概念,并且对于其他限域条件下反应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这个全新的概念也很好的预测了课题组最新的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