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次干道Ⅲ级水泥路面-宽度24米设计总说明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三级公路设计方案说明书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三级公路设计方案说明书1 设计总说明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进行路面结构类型选择,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合理厚度。
1.2设计依据:根据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指导书》。
1.3公路设计概况: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年限:15年设计车速:60km/小时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5路线起讫点地形图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三级;起点桩号K0+700,坐标终点桩号K1+320,坐标起点高程:168.68米,终点高程:132.11米。
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设计方案- 2 -2 道路参数2.1 道路等级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4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8.5米。
设计使用年限15年。
Ⅲ级城市道路测量、勘察、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一概述本工程为****工业园C区道路测量、勘察及施工图设计,目前按照业主委托要求进行设计,本说明为该项目道路工程的设计总说明。
3号路(二段)位于****工业园C区,道路全长322.95米,红线宽16米。
设计内容包含:道路工程、排水工程。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一)设计依据1.本道路地勘资料及测量资料;2.道路竖向规划资料;3.本道路排水工程规划资料;4.本道路工程所在区域1:500地形图。
(二)采用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及1998年局部修订条文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3.《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7.《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三道路沿线概况(一)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貌及交通条件拟建项目位于泸州市泸县C区工业园,交通便利,场地地势复杂,起伏较大,钻孔孔口标高为285.44-317.57m,,最大高差32.13m 。
2、气象特征泸州市泸县全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
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二)区域地质概况泸州市泸县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
5.12汶川大地震对该区域未产生灾害性破坏,同时也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该区域属相对稳定地块。
(三)地层结构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Q4ml)和第四系全新系冲洪积层(Q4al+p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J2s),现对各地层特征描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层(Q4ml)①填筑土(Q4ml):灰褐色,黑褐色,松散,稍湿。
S-L-02道路工程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和设计内容1.1设计依据1、《三明生态新城虬江小学至三明驾校南侧道路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三明生态工贸区生态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三明生态新城虬江小学至三明驾校南侧道路工程勘察报告》(福建东辰综合勘察院编制)4、《新城第一小学·综合楼-总平面图》福建晟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5、委托方提供的1:1000地形图电子版;1.2现状及工程地质1.2.1、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拟建道路为新建道路,沿线为丘陵地貌,山坡坡度一般25-35度,山坡植被以灌木和杉木为主。
沿线为居民住宅区,测区交通便利。
1.2.2、地质构造根据勘察资料成果,场地内上覆杂填土Q ml、冲洪积淤泥质粉质粘土Q al+pl、残积粘性土Q e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沙县组粉砂岩(K2S)。
场地地表及钻探揭露未见活动性断裂及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构造相对稳定。
1.2.3、岩土层特征本报告岩土层定名是按堆积年代、成因类型等分类,故基本采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据钻探揭露,本测区的地层为:①素填土(Qml):黄褐、红褐、紫红色,新近堆填,未完成自重固结,填料以粘性土为主,碎石含量约20~35%,成分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呈强-中等风化程度,粒径15-60mm,个别可达100mm以上,局部富集,稍湿-很湿,松散~稍密状态。
分布在ZK23孔,揭示厚度:7.5~9.5m。
岩心采取率大于70%。
②粉砂岩残积粘性土(Qel):灰黄、紫红、灰红色,由粉砂岩和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局部可见原岩结构轮廓,无摇震反应,切面较粗糙,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局部夹有强风化母岩碎块,呈湿、可-硬塑状态,分布在ZK23、ZK25、ZK28、ZK29、ZK34孔,揭示层厚:0~2.4m。
岩芯采取率大于90%。
③强风化粉砂岩(K2s):紫褐色、紫红色,风化裂隙极发育,裂隙面具有铁锰质浸染,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夹有砂土状,可见原岩结构轮廓,属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岩芯出露面有进一步风化特征,未见软弱夹层、洞穴、岩核,破碎岩体,无临空面。
竣工决算编制说明
xxxxxxxxxxxxxxxxxx竣工决算编制说明一、工程概述1、原设计xxxx施工道路总长度为:4231.936米,总面积为162030.504m2,施工断面有两种:主干道与次干道。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基、路面的施工。
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Ⅲ级,城市次干道Ⅲ级。
城市主干道(xxx)道路总宽度为42米,分别为:3米宽人行道+2.25米宽非机动车道+2.5米宽绿化带+12.25米宽机动车道+2 米宽绿化带+12.25米宽机动车道+2.5米宽绿化带+2.25米宽非机动车道+3米宽人行道。
城市次干道(xxx)道路总宽度为30米,分别为:3米宽人行道+2.5米宽绿化带+19米宽机动车道+2.5米宽绿化带+3米宽人行道。
2、实际施工计划开工日期:20xx年x月x号,计划竣工日期:20xx年x月x 号;实际开工日期:20xx年x月x号,实际竣工日期:20xx年x月x 号。
由于xx施工里程为K0+000---K2+870道路总长减去两个路口长度200米为:2670米,面积112140m2,主要施工内容为:车行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路基、路面的施工。
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Ⅲ级,道路总宽度为42米,分别为:3米宽人行道,+2.25米宽非机动车道,+2. 5米宽绿化带,+12.25米宽机动车道,+2米宽绿化带,+12.25米宽机动车道,+2.5米宽绿化带,+2.25米宽非机动车道,+3米宽人行道。
由于军垦路施工里程为K0+070---K1+401.579道路总长减去路口长度70米为:1261.579米,由于设计变更实际施工面积为33735.463m2城市次干道(军垦路)道路总宽度为30米,分别为:3米宽人行道+2.5米宽绿化带+19米宽机动车道+2.5米宽绿化带+3米宽人行道。
xx路面结构设计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至上而下依次为: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6);7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25);1cm厚下封层;20cm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40cm厚级配砂砾底基层;总厚度为73cm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至上而下依次为:4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3);1cm厚下封层;20cm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厚级配砂砾底基层;总厚度为45cm人行道路面结构层至上而下依次为:2.5cm厚火烧板;1cm厚素混凝土砂浆4cm厚C20一级配素砼;15cm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厚级配砂砾底基层;总厚度为42.5cmxxx路面结构设计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至上而下依次为: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6);7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25);1cm厚下封层;20cm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30cm厚级配砂砾底基层;总厚度为63cm人行道路面结构层至上而下依次为:2.5cm厚火烧板;1cm厚素混凝土砂浆4cm厚C20一级配素砼;15cm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厚级配砂砾底基层;总厚度为42.5cm二、变更后实际施工工程量(包括:机动车道、人行道、平交道口、新增路口)。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次干路、二级)
第一章绪论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我国目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
其中: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
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
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道路四级划分表: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 机动车道宽度(m) 道路总宽(m) 分隔带设置一级 60~80 >=4 3.75 40~70 (必须设)二级 40~60 >=4 3.5 30~60 (应设)三级 30~40 >=2 3.5 20~40 (可设)四级 30 >=2 3.5 16~30 (不设)道路是交通的枢纽,它对一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使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地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
它培养了我独立工作、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来源于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
这对于我来说,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次设计对我帮助很大。
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3.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1工程概述1.1项目区位重庆市大足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距重庆77.5公里,成都263公里。
东北接重庆市铜梁区,东南邻重庆市永川区,西南界重庆市荣昌区,西北连四川省安岳县,北毗重庆市潼南区。
项目区域位度图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
本次设计的水峰片区城中村改造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含两条道路,•条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两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615.938m。
一条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4m,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30km∕h,道路长度311.365m。
13设计主要内容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和照明工程,设计内容如下:道路工程:包括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结构、路基处理等;交通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设计。
管网工程:主要包括排水、电力、海绵城市设计:照明工程:道路照明设计;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共分为六册,分别为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照明工程》:第三《交通工程》;第四册《排水工程》;第五册《海绵城市设计程》;第六册《电力工程讥本册为第五册《海绵城市工程》.本次道路2、道路1仅布置人行道透水稀。
3、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和规范3.1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3.2 设计规范、标准第五册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3.2.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3.2.3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Γ51345-20183.2.4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I4-2021)3.2.5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3.2.6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3.2.7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2.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2.9 《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3.2.10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3.2.11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3.2.12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3.2.13 《砂基透水破》(JG"376∙2012)3.2.14 《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3.2.1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l35-2009)3.2.16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445-2012)3.2.17 《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集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3.2.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3.2.19 《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年12月)3.2.20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016年11月3.2.21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rΓ∙365∙2020)3.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大足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Hll-OlZOk Hl1-03/01地块控规修改图。
三级公路路基设计说明
一、设计规范设计说明(路基部分)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强度及压实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TD33-2012);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 D32-2012);以及其他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程、标准。
二、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一)、路基横断面设计新建山区三级公路现状路基宽度7.5米:由0.5米(土路肩)+2X3.25米(行车道)+0.5米(土路肩)组成。
路线设计线位于路中桩,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位于路中桩。
二)、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原则路基必须做到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回弹模量值应不小于40MP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土基强度。
路基填筑材料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当地材料或工业废料。
路基设计应经济、耐用,满足设计年限的使用需求。
路基设计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同时注意工程景观效果。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路线中心路面顶标高。
新建山区三级公路路面横坡为双向2%。
3、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并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并注意不同填料的填筑顺序。
路本项目立交区土石方中,挖除的I 类土不得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可作为绿化及边坡培土。
其余非膨胀性挖方土(或经过改良后的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方用土,尽量做到土石方就地利用。
填方高度大于2m的填方路基和土质或全、强风化泥岩段的挖方路基,于路面下1.5m范围内(路床+上路堤),进行砂砾石填筑(换填)处理。
施工次干道施工设计说明
施工次干道施工设计说明1.概述1.1工程概况略1.2设计依据1.3采用规范、主要技术标准及设计原则1.3.1采用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6)《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1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4月;11)《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标准》(DB/T29-142-2005);以及现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和行业标准。
1.3.2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在进行本工程施工图设计时未见初步设计批复,待初设批复下达后进行图纸复核,如有问题与甲方协商解决。
1.3.3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设计速度:30km/h;3)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4)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
5)路拱横坡:车行道双向外坡1.5%,人行道为单向内坡1.0%;6)抗震烈度:基本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7)停车视距:30m。
1.3.4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做到景观上优美,功能上适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2)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红线控制范围;3)车行道、人行道路面结构均按新建考虑;4)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无障碍设计。
尽可能增大道路绿化面积,以提高道路绿化率,改善环境质量;5)选用适当的技术标准,同时兼顾节约投资的精神;6)工程建设以交通功能为基础,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交通功能与环境功能相结合,为地区的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S3-1路基路面说明(水泥路面)
第三篇路基、路面一、设计依据本标段路基设计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结合方案设计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依据以下规范、规程及相关指导性意见等进行设计。
主要依据有: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10-2007)8、《招标文件》、《中标通知书》等现行规范、规程为设计依据。
二、原有旧公路情况本项目路线起于昭平县大陆村,主要利用大陆村至至同古水库段林地,荒地新建道路,与原有旧路线型走向不一致,未有旧路利用。
旧路技术状况表对于旧路的利用,根据路线走向;全路段按新建路面结构填筑。
三、路基设计原则、路基横断面布臵及加宽、超高方案的说明1、路基设计原则1、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2、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学参数据;4、从地基处理、路基填料选择、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防护工程、排水系统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5、尽量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6、受水淹没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雍水高、波浪侵袭高,以及0.5m的安全高度;7、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路基设计最小填土高度不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潮状态的临界高度;当路基设计标高受到限制时,应对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土基回弹模量不应小于路面设计规范规定的要求;8、陡坡路堤、挖方高边坡、滑坡、软件地区路基等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动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适用于路基施工阶段,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作出校核、修改和补充;9、提倡采用成熟的技术、结构、材料和工艺。
三级公路工程设计方案说明
三级公路工程设计方案说明三级公路工程设计方案是指在城市道路中,道路等级为三级的公路设计方案。
三级公路是连接城市与乡镇、村庄的重要交通干线,承担着大量的交通流量和货物运输任务。
设计一条合理、安全、便捷的三级公路对于城乡交通的畅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三级公路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交通需求分析:首先,要对该地区的交通需求进行分析,包括交通流量、交通组织方式、交通出行方式等。
通过了解交通需求,可以明确设计的目标和重点。
二、道路线路选择:在确定了交通需求后,需要进行道路线路选择。
要考虑地形地貌、交通流向、周边环境等因素,选择最佳的道路线路。
同时,要充分考虑道路的连通性和便捷性,确保道路能够顺利连接起来。
三、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是指道路的几何形状和结构设计。
其中包括道路的宽度、坡度、超高、路肩、路缘石等。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确保道路能够适应预期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
四、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流的组织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交叉口时,要根据交通需求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当的交叉口类型,如十字路口、环形交叉口、Y型交叉口等。
同时,要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交叉口标志和标线,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顺畅。
五、边坡设计:边坡是指道路两侧的土方边坡。
在设计边坡时,要考虑土壤力学特性、降雨等自然因素,合理选择边坡的坡度和防护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排水设计:排水设计是指对道路的雨水进行排除和处理。
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考虑道路的纵横坡、降雨量等因素,合理设置雨水口、雨水管道和雨水箱等设施,确保道路在雨天能够顺利排水,避免积水导致的交通事故。
七、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指对道路进行照明设施的设置。
在设计照明系统时,要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夜间能见度等因素,合理设置路灯和照明设备,确保道路在夜间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保障交通安全。
总之,三级公路工程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交通需求、道路线路、横断面、交叉口、边坡、排水和照明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三级公路标准宽度
三级公路标准宽度
三级公路是指车辆日通行量在5000辆以上、设计时速大于60千米/小时的公路。
在三级公路建设中,标准宽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根据规定,三级公路的标准宽度为24米,其中包括4条行车道、中央分隔带、以及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这样的标准宽度可以确保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也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了安全无障碍的通行条件。
但是,实际上,标准宽度在具体的建设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
比如,在城市市区,由于地形和城市规划的特点,可能需要缩小标准宽度,而在山区和高速公路,标准宽度可能需要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级公路建设中,标准宽度只是一个基础要求,具体的道路设计还需要根据路况、流量、车速等众多因素进行精细化调整,以保障道路的安全性、通行效率和舒适性。
总之,三级公路的标准宽度是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标准,它可以为行人、非机动车和车辆提供安全无障碍的通行条件,同时也是保障道
路交通安全和流通效率的基础。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调整,以确保道路建设的科学性和人性化。
05MR202 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cad版本
最新24米宽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弈谷大道(航河线-庙源溪西侧段)工程编号:填报说明: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弈谷大道(航河线-庙源溪西侧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 职务: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人: 职务:项目负责人批准人: 职务:企业技术负责人浙江府都建设有限公司2016年3月第一章编制依据和说明1.1编制依据l、业主提供的施工图(施工说明)。
2、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弈谷大道(航河线-庙源溪西侧段)工程有关政策和文件规定。
3、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弈谷大道(航河线-庙源溪西侧段)工程工程招标文件。
4、现场踏勘情况。
1.2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时,本着力创一流质量,为业主争效益,为企业争声誉的指导思想,从施工部署各项技术措施的提出及应用,施工方法及设备材料的投入等各个方面着手,结合我公司积累多年的市政工程施工经验,力求做到措施具体,方法实用,以达到建成一流的工程为宗旨。
本工程主要规范: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2、《室外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弈谷大道(航河线-庙源溪西侧段)工程,本工程为新建工程,位于衢州市万田乡范围。
西起航河线(万九段),东至庙源溪西侧,横穿正开发中的弈谷文化产业园区内,全长500米,道路红线宽度为24米。
2.2工程范围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弈谷大道(航河线-庙源溪西侧段)工程的范围包括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弈谷大道(航河线-庙源溪西侧段)工程设计的施工图纸,包括的道路、排水、综合管线工程等图纸范围内的全部内容。
还包括文明施工措施费及《工程量清单》注明的其它内容。
24米路基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1 设计标准、技术规范1.1 设计标准1.1.1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1.1.2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度24.50m、46.00m。
1.1.3 桥面宽度:24.50m宽:0.5m(防撞护栏)+11m(桥面净宽)+0.5m(防撞护栏) +0.5m( 中间带) +0.5m(防撞护栏)+11m(桥面净宽)+0.5m(防撞护栏)。
46.00m宽:6m(人行道)+16m(桥面净宽)+2m(中央带)+ 16m(桥面净宽) +6m(人行道)。
1.1.4 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1.1.5 环境类别:Ⅰ类。
1.2 技术标准及规范本设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行业标准和规范:1.2.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1.2.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2.3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2.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2.5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2.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1.2.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T D81—20061.2.8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1.2.9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 663—20061.2.10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20041.2.11 《单元式多向变位梳形板桥梁伸缩缝装置》(JT/T 723-2008)1.2.12 《路桥用水性沥青基防水涂料》JT/T 535—20041.2.13 《钢板网》GB/T 3896—19991.2.14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2.1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2.16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规范》JTG /T B07-01—20061.2.17 《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JC/T 974-20051.2.18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 1499.3-20022 桥面铺装2.1本设计图桥面铺装底层为9厘米厚钢筋混凝土,10厘米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厚度为路面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中面层厚度之和),两层之间设置1cm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次干路路面设计说明(新规范)
XX次干路路面设计说明1路面设计1.1路面设计原则根据项目区气象、水文条件、路基土质、筑路材料供应情况,当地同类道路建设及管理经验进行路面设计,采用沥青路面结构型式。
1.2路面设计参数依据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路面结构设计如下,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0年标准轴载:100KN单轴双轮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分区:1-4-1区(即夏炎热冬温潮湿区)。
1.3路面结构设计新建车行道路面结构形式:上面层为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5cm布洒粘层油中面层为AC-20中粒式沥青砼厚7m布洒透层油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BC-1型乳化沥青,ES-2型矿料级配)厚0.5cm基层为5%水泥稳定碎石厚35cm底基层为级配碎石厚20cm路面结构厚度共计67.5cm人行道结构设计:透水性步砖30cm*15cm*5cm面板(其中盲道30cm*30cm*6cm) 5cmM10水泥砂浆粘合找平层 5cmC15砼基层 15cm中砂垫层 5cm人行道总厚度为:30cm 1.4路面用原材料的技术质量要求1.4.1材料要求1.4.1.1沥青对沥青材料具有以下要求:(1)沥青砼路面面层应平整、密实、抗滑、耐久、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以及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具体要求见《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第4章规定;(2)一般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采用5cm细粒式沥青砼+7cm厚中粒式沥青砼,均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3)在两沥青面层之间设粘层沥青,在基层顶面设透层沥青,均不计厚度,透层沥青可采用液体沥青或乳化沥青;(4)在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0.5cm厚的稀浆封层,防止雨水下渗;(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水泥材料应满足水泥稳定类材料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2.5~3.0MPa,集料压实度不小于96%,水泥稳定碎石抗压回弹模量应大于1500MPa;(6)级配碎石基层宜采用几种粒径不同的碎石和石屑掺配拌制而成,集料级配组成可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附录D表D.1确定。
市政工程建筑设计总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书1.概述1.1.工程概述本次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圩镇市政道路升级改造项目位于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呈南北走向,本次改造北起本项目与忠和大道交叉口处,南至忠信镇高速连接线交叉口处,设计总长约3.95km;道路控制红线为23m,现状主车行道宽度为15m,两侧主要为居民住房,路面情况良好,主车道为新建沥青路面;人行道、排水、交通、绿化、照明等配套设施未完善。
1.2.任务依据1)忠信镇政府控制性详细规划2)国家及住建部和交通运输部交通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等3)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及测量资料1.3.设计标准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技术标准表1.4.工程概况1.4.1.项目概况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主车行道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整体情况良好,为近年新建道路,人行道、排水、绿化设施均未完善,人行道多为居民自建砼铺装,但整体状况一般,铺装高低不平,存在局部下沉、破损情况;本项目两侧路段均为现状排水明沟,明沟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存在局部堵塞的现象;道路沿线电力通信线路大部分为沿道路两侧建筑挂壁布设,部分路段线路已下地;现状道路沿线有配套的照明系统,但路灯多已损坏;缺少消防设施。
本次项目主要是在现有道路基础上进行提质改造,以改善现有道路品质为目标,将本项目打造为符合新时代小镇品质的城市道路。
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本次本项目改造红线宽度为23m,现状为双向四车道断面,改造后断面形式为23m=4m 人行道(新增)+15m车行道+4m人行道(新增),具体改造内容如下;①现状道路两侧增设各4m宽人行道,缘石采用水泥砼缘石,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面层,同时完善路面、人行道与建筑前铺装地的高程衔接;②新建道路两侧雨水口及雨水连接管;将其打造成能体现客家特色的小景观,同时保证周边居民正常的生活生产需求及安全;③完善道路沿线交通标线及标识;④提升道路绿化设计,完善道路的照明设施;项目地理位置图1.4.2.主要控制点、相交道路河道及主要建筑物、主要市政管线等1、主要控制点:本项目;2、相交道路:忠和大道、忠信高速连接线;3、主要建筑物:本项目两侧居民住房;4、主要市政管线:本项目有现状电力线路,两侧有排水沟,局部段有市政污管道。
三级路面工程施工方案
三级路面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概况、施工安排、施工方法及工艺、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环保措施等。
以下是一个三级路面工程施工方案的范例: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三级路面工程,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面层、基层和垫层施工。
工程范围包括道路的路基、路面、排水、交通设施等工程。
工程全长约5公里,路面宽度为12米,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
二、施工安排1. 人员安排:组建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设立质量技术部、施工部、安全部等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 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工程总量和施工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 材料供应安排:与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确保材料质量和供应时间。
4. 设备安排:根据施工需求,配置足够的施工设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三、施工方法及工艺1. 路基施工:采用原状土填筑,对路基进行压实,达到设计要求的路基压实度。
2. 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按照设计厚度分层施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垫层施工:根据地质条件,设置相应的垫层,提高路面的整体性能。
4.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采用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照设计厚度分层施工,确保面层的平整度和耐磨性。
5. 排水设施施工: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排水沟、雨水井等排水设施,确保路面排水畅通。
6. 交通设施施工:施工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设施,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四、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合格。
2.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3. 做好施工记录,及时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培训,提高施工质量意识。
五、安全文明施工1. 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明确安全文明施工责任。
2. 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3. 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保法规,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城市次干路的路基宽度
城市次干路的路基宽度城市次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城市主干道和居民区的重要交通功能。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次干路的路基宽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交通流量、道路通行能力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
次干路的路基宽度对于交通流量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路基宽度越大,道路的横向空间就越宽敞,能够容纳更多的车辆同时通行。
这对于繁忙的城市次干路来说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次干路的路基宽度也与道路的安全性息息相关。
路基宽度的合理设计可以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充裕的通行空间,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例如,对于机动车辆来说,路基宽度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多的超车空间,减少因超车不当而引发的事故。
而对于非机动车和行人来说,路基宽度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宽敞的人行道,增加行人通行的安全性。
次干路的路基宽度还与道路的景观效果和城市形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良好规划和设计的次干路,不仅要保证交通功能的顺畅,还要注重道路景观的美观。
通过合理设置绿化带、人行道、景观设施等,可以提升次干路的整体形象,使之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在实际设计中,次干路的路基宽度应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和功能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一般而言,城市次干路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10米,以满足日常交通需求。
在交通流量较大、车辆类型复杂的路段,路基宽度应进一步增加,以提供更为安全和顺畅的通行条件。
次干路的路基宽度还应考虑到道路两侧的停车需求。
停车位的设置对于城市次干路的交通秩序和通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路基宽度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停车位的合理布局和数量,以保证道路两侧的停车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不影响交通的正常通行。
在总结上述内容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城市次干路的路基宽度是影响交通流量、道路安全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
合理设计的路基宽度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同时也能够提升城市次干路的景观效果和整体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委托业主******签订的关于《******B区国邦至三友二期工程道路建设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补充设计合同》。
2、我公司完成的《******B区国邦至三友二期工程道路建设工程一阶段施工图》.
二、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
1、技术标准:
①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Ⅲ级
②路基宽度:24.0米
③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
④抗震烈度:Ⅵ度
⑤工程荷载等级:公路-Ⅱ级,设计使用年限:20年。
2、技术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2.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034—2000
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9.《城市道路设计手册》(交通出版社)
10.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1. 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
12.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评审意见执行情况
(一)道路专业
1.补充工程荷载等级,及设计使用年限。
执行情况:己在设计总说明技术标准中补充完善。
2.明确墙背及道路路基填料的力学指标要求。
执行情况:己在设计总说明方案设计中补充完善。
2.桩基应嵌入中风化基岩层不小于2.5倍桩径。
执行情况:己在施工图中补充完善。
四、工程概况
项目场地位于******B区国邦至三友二期工程道路建设工程K0+009~K0+063右侧人行道处,该段路基右侧外约5~7米,长约60米范围为既有建筑,按照原道路设计,既有建筑将被拆除,现应业主要求,保留既有建筑,我公司对该段道路进行补充设计。
五、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特征
拟建场地位于丘陵斜坡沟谷地带,地面高程在273~282米间,最大相对高
差约9米。
2、地层岩性
场地地层可分三层,即人工素填碎石土层、粉质粘土层和基岩层,现将岩性特征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①人工填土层:暗紫色,棕色,为人工填土,填筑时间为1年左右,主要成分为砂岩块石、碎石夹少量粘性土等,干燥~稍湿,稍密状为主,主要分布在拟建道路填方部位,厚薄不一,层厚3.0~7.5米。
②粉质粘土层(Q4dl+p l):
该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由坡洪积物为主构成,灰黑色、棕紫色等,其成分由粉粒及粘粒为主组成,软塑状,含少量砂泥岩砾石,位于场区地表或者素填土层之下,分布不均匀,层厚5.0~7.0米不等;具高压缩性,由标贯试验得知:其承载力标准值为80~100Kpa不等。
③基岩(J2sn):
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遂宁组地层组成,属内陆河湖相红色碎屑沉积的砂岩和泥岩,它们互层而生,与其呈过度相变关系的泥质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具透镜体、尖灭等构造特征,本次多揭露泥岩,现分析如下:
暗紫红色、紫红色,由粘土矿物为主组成,含砂质较少,可见少量白云母碎片,含钙质结核,粉砂泥状结构,层状构造,在场区位于覆盖层下表层3.00~4.90米岩心破碎,裂隙发育,岩心软,为强风化层;该层之下岩心较完整、新鲜,裂隙不大发育,为中风化层,层位稳定。
3、场地地下水
纳溪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8℃,年平均降雨量1040~1200mm,降雨多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70%以上,12~4月雨量很少。
场区位于丘前斜坡-沟谷地段,基岩剥蚀面变化也与之相似,地表水、地下水由北东面向西南面排泄,场区内排泄不畅通,地下水位较高。
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雨和人类生活污水;整个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覆盖层中孔隙潜水,其次为基岩风化裂隙水,整个场区内地下水位变化较大,且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地表人工排水和大气降雨为其主要补给来源;场地内素填土层为强透水层,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为弱透水~不透水层,场地环境为Ⅱ类。
在当前情况下,拟建道路工程施工受地下水影响较大。
场地内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雨和人类生活污水,无其它工业废水等,根据相邻工程钻孔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场地内地下水属HCO3-Ca型水,地下水水质对钢筋混凝土及其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微腐蚀性;根据地质调查,该场区环境无污染水源,土体未受环境和渗透性水污染,场地土对钢筋混凝土及其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4、地震情况
场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中东部,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断裂区,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比较微弱,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
根据区历史资料记载,场区内未发生过大的地震,仅受邻区地震的微弱波及;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知,场区地震基本烈度属Ⅵ度区。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附录A划分,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动峰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根据钻探结果,依《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有关规定评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