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合集下载

糖尿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科普知识

糖尿病科普知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着越来越高的患病率。

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容易引发许多并发症。

为了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1. 糖尿病的分类和症状糖尿病根据其起因和机制的不同,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胰岛素产生不足导致,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2型糖尿病则与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妊娠期糖尿病则是孕期患上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和视力模糊。

尤其是2型糖尿病,常常不会引起明显的自觉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规律的体检是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2.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会对全身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损害。

首先,糖尿病会导致眼底血管病变,从而引发视网膜病变和失明。

其次,糖尿病会导致肾脏病变,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为尿毒症。

此外,糖尿病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风和高血压。

另外,神经系统受损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问题,这会导致感觉异常、消化系统问题和性功能障碍等。

最后,未控制的糖尿病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从而引发糖尿病足并最终需要截肢。

3. 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正确认识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是预防糖尿病的第一步。

遗传、肥胖、不良饮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都是患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保持合理的体重,减少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中的蔬菜和全谷类食物,进行规律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的患者,管理血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通常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

控制血糖的目标是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进行眼科、肾脏和心血管方面的专科检查,都是重要的防范措施。

国内外糖尿病防控现状

国内外糖尿病防控现状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2007-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开展糖尿病经济负担调查发现[1],糖尿病患者住院天数与就诊次数有相关性,即住院天数每增加1倍,就诊次数增加2.5倍,医疗花费相应增加2.4倍。

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与5年之内者相比,医疗费用增加了近3倍。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造成的危害刻不容缓。

国内外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1980年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67%[2-3],1994-1995年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患病率为2.5%。

1996年增加到3.21%[4],2000-2001年,升至5.5%[5]。

最近10年糖尿病流行情况有更严重的趋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版)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城市为12.3%,农村为8.4%。

糖尿病患者以2型糖尿病为主,占93.7%。

新诊断的20岁以下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显示,2013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4%[6],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2倍。

国外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根据《2017年IDF全球糖尿病概览》(第八版),全球20~79岁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4%,稍低于男性的9.1%。

在男性和女性中,65~79岁年龄组均具有最高糖尿病患病率。

在2017年,中国、印度和美国的20~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

在此年龄组中,糖尿病占全球全因死亡数量的10.7%。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糖尿病致死人数要多于男性,但北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是男性糖尿病致死人数多于女性的唯一地区。

国内外糖尿病防控情况国外糖尿病防控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糖尿病学会、世界糖尿病基金会等权威机构对遏制糖尿病流行的共识是:只有预防和干预才有可能减缓并逐步从根本上遏止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糖尿病分型和诊断

糖尿病分型和诊断

糖尿病分型和诊断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一组因胰岛功能不足、细胞葡萄糖摄取异常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高血糖症候群。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糖尿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本文将对这些糖尿病类型的特点和诊断方法进行介绍。

I.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特点是自身免疫性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严重缺乏。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其临床表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乏力等。

患者的血糖控制往往较差,需要持续使用胰岛素治疗。

II.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主要特点是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缺乏或胰岛素作用障碍。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可能正常或增加,但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尤其是中老年人。

其症状比1型糖尿病轻微,甚至无症状,因此常被忽略。

患者可通过改善饮食、锻炼和口服药物等方式进行治疗。

III. 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代谢紊乱,表现为妊娠期高血糖。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多发生在妊娠20周后,通常在妊娠后期达到高峰。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如果未能及时控制血糖,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妊娠糖尿病一般在孕期结束后会自行消退,但有患者有较高的风险在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

IV.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1. 血糖测定:糖尿病诊断的关键指标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以诊断糖尿病。

在采集血样时应注意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糖耐量试验:对于疑似糖尿病的患者,糖耐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

该试验通过给予患者口服75g葡萄糖,经过2小时后再次测定血糖水平。

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精选篇)

糖尿病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精选篇)

糖尿病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精选篇)糖尿病管理实施方案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4.16亿人。

尽管糖尿病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糖尿病管理方案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糖尿病管理的目标1. 控制血糖: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定期的血糖监测,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2. 预防并发症: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3. 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管理病情,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三、糖尿病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 饮食管理: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包括合理搭配三大营养素、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

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口味喜好,制定适合其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的饮食方案。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方案。

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运动干预:制定个性化、可行性强的运动方案,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适应运动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定期检查体能状况和运动效果,根据患者的反馈调整运动计划。

4. 血糖监测: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案,制定血糖监测的频率和方法。

鼓励患者掌握自我血糖监测技巧,并定期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教育指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困扰。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

6. 定期复查和评估:制定定期复查和评估的时间表,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血糖水平、并发症风险等。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

四、糖尿病管理的团队1. 糖尿病医生:负责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分类及管理

糖尿病的分类及管理

糖尿病的分类及管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上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已有4.65亿成年人患有此病。

由于高血糖对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损害,合理分类和管理成为控制和预防该病的关键。

一、分类根据国际标准(WHO标准和ADA标准),目前将糖尿病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第一型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或幼年型糖尿病,主要特征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完全缺乏。

该类型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但也可能在任何年龄出现。

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外源性注射胰岛素进行补充。

2.第二型糖尿第二型3.妊娠期超高血4.其他特定类型5二、管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因不同类型而异。

以下针对各个类型的糖尿病提出适合的管理方案。

1.第一型糖尿病的管理: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必须通过胰岛素注射来补充缺乏的胰岛素。

患者需要每天多次检测血糖水平,并根据情况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

此外,饮食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规划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同时增加膳食纤维、低脂高蛋白等营养元素的摄入。

2.第二型糖尿病的管理: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实现良好血糖控制,并可能需要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辅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体重控制。

限制高脂肪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提倡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同时,坚持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有助于血糖控制。

3.妊娠期超高血糖的管理:对于妊娠期患有超高血糖的女性,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管理以保障母婴健康。

饮食方面,孕妇应均衡地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并避免空腹或过度进食。

如果饮食控制无法满足需求,可能需要口服药物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此外,医生还会定期检查胎儿情况和个体化临床指导。

4.其他特定类型糖尿病的管理:针对其他特定类型的糖尿病(如遗传性糖尿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

《糖尿病机理》课件

《糖尿病机理》课件

糖尿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 素、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等。
糖尿病的分类
01
02
03
1型糖尿病
多发生在青少年和儿童期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 致,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
2型糖尿病
多发生在成年人,由于胰 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导致 ,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和 药物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
发生在妊娠期间,由于孕 妇体内激素变化导致胰岛 素抵抗,需要控制血糖水 平。
3
胰岛素使用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胰岛 素种类和使用方法。
05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体重
过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 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关注腰围
腹部肥胖与糖尿病风险密切相关,定期测量腰围并保持在一个健康 的范围内,对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视网膜出血和水肿
视网膜毛细血管破裂可引起视网膜出 血和水肿,严重时可导致视神经萎缩 和失明。
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可引起周围神经轴突萎缩和脱髓鞘改变,导致肢体疼痛、麻木和感觉异 常。
中枢神经病变
高血糖还可引起中枢神经元萎缩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抑 郁和焦虑等精神症状。
04
糖尿病的治疗
常用药物
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其中口服降糖药包括 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等。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定期监测血糖。
胰岛素治疗
1 2
胰岛素治疗原则
对于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有效的治 疗方法。
胰岛素种类
包括长效、中效和短效胰岛素,以及类似物和人 胰岛素。

糖尿病资料

糖尿病资料

糖尿病资料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和利用缺陷。

长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会导致多系统损害,包括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和衰竭。

在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能会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酣症酸中毒(DKA)和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流行病学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在不断攀升。

以2型糖尿病为例,根据2013年的全国调查数据,患病率为1.4%,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1.1%比9.6%)。

不同民族之间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满族、汉族、维吾尔族、壮族、回族和藏族的患病率分别为15.5%、14.7%、12.2%、12.0%、1.6%和4.3%。

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肥胖和超重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升高了2倍。

根据体质指数(BMI)分层显示,BMI<25kg/m^2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7.8%,25kg/m^2≤BMI<3kg/m^2的人群患病率为15.4%,BMI≥3kg/m^2的人群患病率为21.2%。

疾病分类目前我国采用XXX1999年的病因学分型体系,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四类:1.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可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无自身免疫证据);2.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随着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随着胰岛素抵抗;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病因学相对明确,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的一些高血糖状态;4.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不包括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的病人。

就诊指南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就诊科室为内分泌科。

常用药品包括磺酰脲类、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

常用检查包括尿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中医预防糖尿病

中医预防糖尿病

中医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药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介绍中医预防糖尿病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疾病概述、中医预防糖尿病的原则、常用中药和中医养生方法等内容。

一、疾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高血糖病。

该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导致高血糖。

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

二、中医预防糖尿病的原则中医药预防糖尿病的原则是“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扶正祛邪”。

具体而言,中医预防糖尿病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饱食和暴饮暴食。

合理搭配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2. 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的方式。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山药、苦瓜等。

这些中药可以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3.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方法对于预防糖尿病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适当运动可以改善体内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功能。

良好的睡眠质量也对糖尿病的预防有一定的帮助。

三、常用中药中医药预防糖尿病常用的中药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1. 黄芪:黄芪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服用黄芪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 山药:山药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

3. 苦瓜:苦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苦瓜含有一种叫做苦瓜素的物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四、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养生方法对于预防糖尿病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1.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改善体内血液循环,增强机体代谢功能。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2)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2)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通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功能,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从而延长寿命。

标签:糖尿病护理治疗健康教育寿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发展,目前全世界有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1】。

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及对治疗经过的认知,对糖尿病控制有很大的影响。

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从而导致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

而有效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难以达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加强管理和健康教育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收到满意的效果。

1 方法1.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人员只有全面掌握糖尿病的专业知识,才能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学习培训和考试达到标准要求。

1.2健康教育方式将健康教育内容以文字形式、口头形式、电子媒介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反复讲解,讲解的内容要通俗易懂。

1.3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解除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心理,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了解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让患者对该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各种不良因素,正确对待疾病,控制并发症及诱发因素。

2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2.1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糖尿病的最有效、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2.2控制热量,均衡饮食总热量包括主食、零食、副食,糖尿病患者必须防止热量摄入过多,每天主食应控制在200-400g。

2.2.1少食多餐要做到每日不少于三餐,每餐主食不超过100g,若每日三餐,主食分配应为早1/5 、中2/5、晚2/5。

2.2.2保证各种营养比例适宜避免热量摄入过多,严格控制油脂摄入,少食油炸食品,尽量食用绿叶蔬菜、粗粮及辅以牛奶、蛋清、瘦肉、肉类,每日不超过3两。

2.2.3清淡饮食及高纤维饮食少食油腻和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及升糖指数高的食品,同时还要限制盐的摄入,多食豆类、蔬菜、粗粮等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含纤维素较多,有利降低血糖,保持大便通畅。

科普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科普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科普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是一种多发性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群体,其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

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我国古代的医学典籍中就对糖尿病的相关症状有着明确的记载。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疾病,其基本的特征是血糖水平比较高,且是由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导致的,或者是β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当人体内的血糖含量提升时,会出现以下症状,那就是吃得多,饮水量大,并伴随有体重降低的现象,但是大部分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当体检时才会发现体内的血糖含量比较高,这样就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本文对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进行科普。

一、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当人体内的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就不能及时被利用,此时患者的血糖就会升高,时间一久就会引起多种病变,如神经病变、心脏病变等,致使一些组织器官出现衰竭和功能减退,并最终导致代谢功能紊乱,当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达到了一亿多人,居世界前列,但是当前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我国糖尿病的诊断率仅仅在35%左右,一些患者不注重身体检查,自己患上糖尿病也不得而知,这就会给糖尿病的诊治带来困难。

二、如何发现早期的糖尿病糖尿病在早期不一定会出现多食多饮和多尿的情况,因此不容易分辨出来,当患者患病时间久了才会出现上述的典型症状,因此在早期要及时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比较多,其经常由其他病症的并发症演变而来,例如高血压患者、肥胖患者、高血脂患者都极易患上糖尿病,因此有上述几种疾病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此外当出现以下的症状表现时,应考虑是否换上了糖尿病,一是经常出现皮肤感染,二是女性出现有异常的分娩史,如流产等,三是男性的性功能出现了问题,四是患者出现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三、糖尿病患者的类型及症状表现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往往会经历这两个阶段,一是患者已经存在和糖尿病有关的一些病理性的特点,这个时候糖尿病往往在潜伏期,一般不容易察觉,患者体内的糖耐量基本上正常,但是已经有了升高的趋势,接着随着病情蔓延,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此时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已经出现了异常,其即将有高血糖的趋势,此时在空腹时血糖含量异常,且糖耐量也会出现受损。

糖尿病宣传主题活动

糖尿病宣传主题活动

糖尿病宣传主题活动第一部分:活动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一种以高胰岛素为特征的高血糖症,是一种常见、多发、严重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4.65亿糖尿病患者,约占全球成年人口的8.8%。

在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不断攀升,已成为我国慢性病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糖尿病的严重性,我们决定举办一场糖尿病宣传主题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促进糖尿病防治意识的提高,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危害,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助力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第二部分: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糖尿病专家进行讲座,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方法和治疗进展。

通过专家的科学知识传播,使人们加深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2. 免费糖尿病筛查组织免费的糖尿病筛查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血糖检测服务,帮助有需求的人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及早发现潜在的糖尿病危险。

3. 糖尿病知识宣传在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不同场所设置宣传点,通过宣传展板、宣传单页等方式,向群众传播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糖尿病防治意识。

4. 糖尿病健康讲座邀请医护人员进行糖尿病健康讲座,讲解糖尿病管理和日常护理的知识,向患者和家属传授科学的糖尿病管理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 互动交流组织糖尿病健康知识竞赛、健康俱乐部成立等活动,鼓励人们通过互动交流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第三部分:活动目标1. 提高糖尿病防治意识通过活动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关注程度。

2. 提高人们的糖尿病风险意识通过免费的糖尿病筛查活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糖尿病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 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通过健康讲座和交流活动,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科学的糖尿病管理方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 增进社会对糖尿病的关注通过活动的宣传,增加社会对糖尿病的了解,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关爱度和社会支持度。

糖尿病科普小常识

糖尿病科普小常识

糖尿病科普小常识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指的是以血糖慢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合并免疫、遗传、抵抗以及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

当前临床上将糖尿病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后者比较常见,症状表现有体重下降、多尿、多食、多饮以及乏力等。

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胰岛细胞功能障碍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可减少胰岛素分泌,并且合并作用缺陷。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高血糖代谢紊乱,损伤多器官功能,严重的情况下,还会诱发诸多并发症如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1.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通常情况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两种,分别是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具体如下:(1)可控因素,包括环境、药物、轻体力活动、高热量饮食、抑郁、肥胖、超重、代谢综合征以及糖耐量异常(餐后血糖升高和空腹血糖损伤);(2)不可控因素,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巨大胎儿生产史、妊娠糖尿病、早产、宫内发育迟缓、遗传倾向、家族史、种族以及年龄等。

1.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有哪些?3.1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当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通常服用时间为饭前15min,其与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能够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但是与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不同,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具有半衰期短、起效快的特点,在进餐后可以快速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对于一些患者来说,也能调整用药时间至餐前即可。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药物也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主,偶见体重增加、短暂性视力障碍以及轻微低血糖等。

3.2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在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格列美脲、格列喹酮、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本脲以及甲苯磺丁脲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一般服药时间为餐前20-30min。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

中医对糖尿病的解释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4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虚弱、肝肾阴虚、气血运行不畅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对糖尿病进行解释。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的脾胃功能有关。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如果脾胃功能弱,就会导致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进而影响到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的代谢。

同时,脾胃功能弱还会导致湿气和痰湿的滞留,进一步影响到血液的循环和代谢。

因此,中医认为调理脾胃功能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

中医还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即以多饮、多尿、口干咽渴等为主要症状。

中医认为,消渴是由于体内的津液无法正常运行而引起的。

津液在人体中起着润泽和滋养组织的作用,如果津液运行不畅,就会导致水液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出现多饮多尿的现象。

因此,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调理津液。

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针灸等综合手段。

在药物治疗方面,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降血糖药、补脾益气药和清热解毒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脾胃功能、促进津液运行和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来治疗糖尿病。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强调“饮食为先”,即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来调理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应该少吃高糖、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此外,中医还提倡适量进食一些具有降血糖作用的食物,如苦瓜、山药、黄豆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脾胃功能和津液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糖尿病具有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理和针灸等手段外,中医还强调调节情志和锻炼身体对于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

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到脾胃功能和津液运行。

仝小林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临证经验总结的开题报告

仝小林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临证经验总结的开题报告

仝小林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临证经验总结的开题报告题目:仝小林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临证经验总结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上经常伴随着多系统或脏器受损,对患者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影响。

仝小林教授拥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本文将对其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

关键词:仝小林,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饮食,运动,心理调节。

正文: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性的流行病。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一。

而2型糖尿病则是糖尿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

2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常常同时伴有多系统或脏器受损。

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也具有很高的难度和挑战性。

二、仝小林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经验总结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通过脉诊、舌诊等方法,辅以针灸、中药治疗等技术手段,可以很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调节机体内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仝小林教授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原则,这一方法可以取长补短,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2.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每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治疗方案也应该因人而异。

仝小林教授强调,治疗2型糖尿病需要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用药、剂量、疗程等,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饮食饮食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仝小林教授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以低糖低脂的饮食为主,适当增加高纤维、低热量的食物摄入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食物。

4.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血糖的代谢效率,控制体重,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仝小林教授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每日坚持适量的运动,例如散步、跳绳、游泳等。

糖尿病诊断及分类的主要标准

糖尿病诊断及分类的主要标准

糖尿病诊断及分类的主要标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

为了准确诊断糖尿病并进行有效的分类,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下面将介绍糖尿病诊断及分类的主要标准。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主要基于血糖水平的测量。

通常,医生会进行两次血糖测试,以确认是否患有糖尿病。

1. 空腹血糖(FPG):这是最常用的诊断糖尿病的方法之一。

患者在至少8个小时的空腹后进行血糖测量。

如果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 mmol/L(126 mg/d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这是一种进一步评估血糖控制的方法。

患者在空腹后饮用含有75克葡萄糖的水溶液,随后在2小时内进行血糖测量。

如果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 mmol/L(200 mg/d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3. 随机血糖(RBG):这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急诊情况下的糖尿病诊断。

如果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11.1 mmol/L(200 mg/d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如多尿、多食、多渴、体重下降等),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诊断标准适用于成人。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稍有不同。

二、糖尿病的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糖尿病可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糖尿病的主要分类标准:1. 1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引起的。

患者通常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身上。

2. 2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这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通常与生活方式因素(如肥胖和缺乏运动)密切相关。

3. 妊娠糖尿病(GDM):这是妊娠期间发生的一种暂时性糖尿病。

它主要由激素变化和胎盘产生的胰岛素抗性引起。

GDM的治疗通常包括改变饮食和增加运动。

4. 特殊类型糖尿病:这些类型的糖尿病主要由疾病、药物或其他因素引起,如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分泌异常和糖尿病性肾病等。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小结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小结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小结一、糖尿病定义与类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足,导致血糖过高。

糖尿病分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其中I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II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二、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角色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角色。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可发挥调理作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用等。

中药内服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治法,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平衡。

外用方法包括中药泡脚、中药灌肠等,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活血化瘀、祛邪扶正的效果。

四、中医药预防糖尿病的措施中医药预防糖尿病的措施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畅等方面。

饮食方面应避免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多吃清淡易消化之品;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情志方面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五、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同时,应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影响。

六、糖尿病患者心理调适与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应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病情的影响。

同时,应学会自我管理,掌握病情监测的方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糖尿病的监测与随访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尿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应定期随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八、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肾功能检查等,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可发挥一定作用,如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等。

九、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型糖尿病诊断护理措施

二型糖尿病诊断护理措施

二型糖尿病诊断护理措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分为一型和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多发生在中年及老年人身上。

一旦患上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首先,对于诊断为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他们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限制饮酒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度,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其次,如果患者需要药物治疗,他们需要按医嘱规范用药。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同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用量。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

最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心理护理。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学会接受和调整自己的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总而言之,对于诊断为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和心理护理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二型糖尿病患者还需要特别注意饮食方面。

他们应该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选择更多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控制饮食总热量,适量摄入蛋白质,保持饮食均衡。

此外,规律进餐也很重要,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针对运动方面,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体内胰岛素敏感度,促进血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患者可以选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此外,患者还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体重变化、饮食和运动情况等,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用药情况,保持良好的病情控制状态。

最后,患者需要与医生和护士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他们咨询问题,汇报病情变化,接受医生的指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和管理。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课件

糖尿病病理生理学课件

04
C肽释放试验异常
治疗原则
控制饮食
限制糖分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保持营养均衡。
增加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进行 治疗。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便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1 2
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分泌不足
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活性降低,导致血糖升高。
葡萄糖耐量异常
血糖调节受损,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升高。
脂代谢紊乱
高甘油三酯血症
脂肪分解加速,导致血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胆固醇异常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适用于轻 中度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
适用于重度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3
其他新型药物
如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等,具有新 型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05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饮食
保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
01
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
控制总热量摄入
02 合理安排每餐的食物份量,避免过饱,有助于控制体
重和血糖。
规律饮食
03
保持每日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适量运动
要点一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

糖尿病科普知识文章

糖尿病科普知识文章

糖尿病科普知识文章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引起的高血糖症。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而2型糖尿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坚持适度的运动和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和进行视网膜、肾脏等的检查,以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点之一,应采用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运动,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提高身体代谢率和促进血糖的消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主要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晚期患者。

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包括双胍类、磺酰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等。

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所产生的各种疾病。

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水平,合理使用药物和定期体检。

总之,控制血糖水平、坚持饮食控制、适度运动、合理使用药物和定期体检都是糖尿病患者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Ca2+-ATP酶和糖尿病

Ca2+-ATP酶和糖尿病

Ca2+-ATP酶和糖尿病
晋瑞;王惠芳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5(011)008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不足形成持续性高血糖的病症.继而导致一些组织器官的代谢异常功能障碍及形态学上改变。

最新资料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正以每年500万例数量增长,糖尿病的治疗刻不容缓。

虽然糖尿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学者们从基因调控,细胞生物学等不同领域探索其发展过程、致病机制,以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人类的危害。

【总页数】3页(P728-730)
【作者】晋瑞;王惠芳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干三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干三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大豆球蛋白对小肠Ca2+吸收相关酶Ca2+-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J], 李兴起;汪秀志;陈晶;秦学功
2.血脂康对糖尿病大鼠心功能不全及肌浆网Ca2+-ATP酶的影响 [J], 高静;何红;
赖东武;尹鲁强;吴坚;林玎
3.培养人眼小梁细胞水通道蛋白1与Na +-K +-ATP酶、Ca2+-ATP酶的相关研究 [J], 彭洁;张虹
4.益气活血复方对慢性心衰大鼠Na+-K+-ATP酶、Ca2+-ATP酶及线粒体蛋白的影响 [J], 宁鑫; 张艳
5.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质膜Ca2+-ATP酶1基因多态性研究 [J], 高佳儿; 魏文娟; 黄建振; 彭俊; 张静; 陆云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最严重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据资料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在国内占糖尿病的0.9%-36%[1]。

其早期肾脏病理改变大多是可逆的,但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5年生存率小于20%[7]。

因此及早预防及诊治DN至关重要[2]。

以往,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常用指标有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NAG、α1-微球蛋白等,这些指标虽有助于DN的诊断,但缺乏特异性和灵敏性。

而早期肾小球微穿刺又因为操作复杂,过程痛苦等原因不易被患者接受[8]。

因此,寻找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诊断指标迫在眉睫。

本文测定了31例糖尿病早期肾脏功能受损患者、33例糖尿病非早期肾脏功能受损患者和25例健康人血清抵抗素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病房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20~80岁,所有研究对象在取样前均排除大血管病变, 排除患有急慢性感染、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排除使用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者。

各组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根据AM/Cre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AM/Cre在30~300之间31例,男22例,女9例。

AM/Cre<30的患者33例,男13例,女30例。

另设健康对照组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均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人员中筛选,排除糖尿病、高血压病、肾病等其他相关疾病。

血样要求:所有实验对象均在空腹12h以上于清晨抽取肘静脉血2ml加于肝素抗凝管中,离心分离,取抗凝血清置于-70°C低温冰箱中待测定抵抗素和血清胱抑素C。

所有血样均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尿样要求:取晨尿10ml,3500r/ml,离心10min,取上清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

1.2主要试剂1.2.1ELISA试剂盒:北京奇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11002B。

1.3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1)瑞士Tecan Sunrise酶标仪:早稻田(北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办生产。

(2)洗板机:早稻田(北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办生产。

(3)高精度加样器及枪头:0.5-10ul、2-20ul、20-200ul、200-1000ul(4)37°C恒温箱(5)BNⅡ免疫特种蛋白分析仪:上海SIEMENS公司生产。

(6)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4试验方法1.4.1ELISA法测血清抵抗素含量从室温平衡20min后的铝箔袋中取出所需板条,剩余板条用自封袋密封放回4°C。

分别设空白孔、标准孔、待测样品孔。

将浓度依次为0 ng/ml,3 ng/ml,6ng/ml,12 ng/ml,24ng/ml,48ng/ml,的标准品50ul分别加入标准孔,将待测血清10ul分别加入待测样品孔,再加样品稀释液40ul,空白孔不加。

除空白孔外,标准品和样本孔中每孔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检测抗体100ul,用封板膜封住反应孔,,37°C恒温箱温浴60分钟。

弃去液体,吸水纸上拍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1min,甩去洗涤液,吸水纸上排干,如此重复洗板5次。

依序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ml, 37°C避光孵育15min。

依序每孔加终止溶液50μl,15min内,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OD值。

终止液的加入顺序应尽量与底物液的加入顺序相同。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底物反应时间到后应尽快加入终止液。

用酶联仪在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光密度(OD值)。

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检测。

1.5高灵敏度的动态散射免疫比浊原理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使用SIEMENS公司BNⅡ免疫特种蛋白分析仪分析测定,试剂采用上海SIMENS医学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液体试剂,质控品、定标品均由西门子公司提供,检测方法:散射免疫比浊法。

1.6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血清胱抑素C测定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测定,试剂采用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双液体试剂,质控品,校准品由该公司提供。

检测方法: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 x±s 表示,两组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阳性率比较用……….二、结果2.1血清抵抗素的检测结果酶标仪分析得出的标准曲线见图1,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M1)与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害组(M2)的血清抵抗素含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三组血清抵抗素含量平均值的直观分布图见图2。

2.2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阳性率比较离群值?健康者(M3)的血清抵抗素含量为27.1±6.5,包含95%健康者(M3)的范围视为本次试验血清抵抗素含量的正常值范围。

下限是14.36,上限是40.63。

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抵抗素含量与正常值范围比较,高于上限值为阳性结果。

经计算,血清抵抗素阳性率为67.7%。

又测得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害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73.9%,血清胱抑素C 阳性率60.9%。

因此,肾脏功能早期损害的诊断指标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尿微量白蛋白、血清抵抗素、血清胱抑素C。

图1:经过酶标仪分析得标准曲线表1:各组抵抗素含量测定结果(n=89,⎺x ±s )组别例数 血清抵抗素 (ng/ml ) 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M1)33 34.4±8.64 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组(M2)31 43.57±8.47* 健康对照组(M3)25 27.1±6.5注:?与M1组比较,*P<0.01图2:各组抵抗素含量测定三、讨 论抵抗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有研究显示抵抗素是一种与肥胖、糖尿病有关的重要激素,其作用是对抗胰岛素,促使血糖水平升高、脂肪细胞增生而导致肥胖。

新近研究显示,抵抗素主要表达在单核细胞上,能增加其他致炎因子和粘附因子的表达,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13-15]。

有研究显示循环中的抵抗素水平与炎症标记物相关,而低度的炎症反应在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抵抗素可增加内皮素、粘附分子、和他内皮活性物质和炎症介质的表达。

这些通过抵抗素诱导的体液性介质可促进全身性血管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尿蛋白排泄率[2-4]。

糖尿病肾病,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且耗资巨大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早期的并发症,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

在我国糖尿病性肾病已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5%左右,且以每年8%-10%速率递增[16,17]。

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竭的第3位疾病,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5%,是由糖尿病肾病所致。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和其他慢性并发症一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多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炎性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相关。

Verma等及Kawanami 等在体外实验发现,人抵抗素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促进内皮素-1分泌,提示抵抗素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其功能紊乱[5,6]。

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病理改变大多是可逆的,因此及早预防和诊治是至关重要的。

以往,我们常用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NAG等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常用指标,但是尿微量白蛋白缺乏特异性。

血清胱抑素C特异性和灵敏性较差。

而NAG在服用某些药物(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镇痛剂)或合并感染时尿NAG也会增高。

目前临床常将MA/Cre作为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的监测指标。

虽然其稳定性好,测量不受时间限制,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有早期诊断价值,但此检测方法一般需要检测连续三天患者的晨尿中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含量,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使门诊患者不易做到以上要求,使得患者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和精神痛苦,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

而早期肾小球微穿刺又因为操作复杂、过程痛苦等原因不易被患者接受。

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早期肾功能改变的诊断指标迫在眉睫。

本实验发现,糖尿病肾早期损害患者血清抵抗素含量明显高于糖尿病肾功能正常患者(P<0.01,见表1),这说明随着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发展,血清抵抗素水平逐渐增高。

抵抗素可能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其功能紊乱并参与2型糖尿病肾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形成与恶化。

因此可尝试通过降低抵抗素水平减轻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来保护肾组织,从而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微量白蛋白在M2组的阳性率为73.9%,高于血清胱抑素C阳性率和血清抵抗素阳性率。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血管功能受损的标志,其阳性率高,即能预测真正患病的正确率高(结果不稳定)。

血清抵抗素在M2组的阳性率为67.7%,其在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害患者中预测真正患病的百分数低于尿微量白蛋白但高于血清胱抑素C。

虽然血清抵抗素在M2组阳性率低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但是血清抵抗素含量测定能克服尿MA特异性低,门诊患者不易多次检测求证等弊端。

因此,血清抵抗素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具有积极的诊断价值。

文中没有证实因为本次试验人抵抗素ELISA检测试剂盒微孔酶标板96孔配置有限,约三分之二微孔用于检测M1组和M2组血清抵抗素含量,因此健康对照者数量有限,可能会对正常参考值范围有一定影响。

今后待补充健康对照者血清抵抗素含量,完善试验结果。

四、结论1.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加深血清抵抗素水平逐渐增高。

文中没有证实2.糖尿病肾早期损害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肾功能正常者,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做为糖尿病肾功早期损害的诊断依据。

3.血清抵抗素含量测定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尿微量白蛋白、血清抵抗素、血清胱抑素C。

血清抵抗素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脏早期损害具有积极地诊断价值。

此话有问题参考文献1.吴学飞,巣国祥,杨立坤.尿微量清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7.2.Vcrma S, Li SH ,Wang CH, ct al. Resistin promotes endothelial cell activation: further evidence of adipokine-endothelial interaction.Circulation,2003,108:736-7403.Kawanami D, Maemura K, Takeda N, et al. Direct reciprocal effects of resistin and adiponectin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 new insight into adipocytokine-endothelial cell interaction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4,314:415-419.4.Kougias P, Chai H, Lin PH, et al. Effects of adipocyte derived cytokines on endothelial functions: implica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J Surg Rse, 2005,126:121-129.5.胡丽叶,朱旅云,李晓玲,等.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意义.临床误诊误治,2010,23(4):309.6. 向光大. 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5, 13( 5) : 321- 323.7. 李志臻, 黎锋, 严励, 等. 抵抗素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异常.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 2006, 27 ( 3) : 258 – 261.8.宋义.尿NAG 检测的临床应用.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10.6(19):70~71.7.汤玮, 刘志民. 糖尿病微血管病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7, 23( 2 ) : 189- 1912.9.江彤,薛海波,卢承德.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关系.临床荟萃,2008,23(2):88-90.10.王涛,陈晓琴.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实用医技杂志,2011,18(3):281-282.11.Steppan CM,Bailey ST,Bhat S,et al.The hormone resistin links obesity to diabetes.Natere,2001,409:307-312.12.Steppan M,Brown EJ,Wright CM.A family of tissue-specific resistin-like molecules.Embol,2000,19:4046-4055.13.Mcternan CL ,McternanPG, HarteAL,etal. Resistin, central obesity, and type 2 ncet,2002,359:46-4714.Kim KH,Lee K,Moon YS,et al. A Cysteine-rich adipose tissue-specific secretory factor inhibits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Biol Chem,2001,276:11252-11256.15.steppan CM,Bailey ST,Bhat S,et al. The hormone resistin links obesity to diabetes.Natere,2001,409:307-312.16.Holcomb IN,Kabakoff RC,Chan B,et al.FIZZ1,a novel Cysteine-rich secreted protein associated with pulmonary inflammation,defines a new gene family.Embol J,2000,19:4046-4055.17.Steppan M,Brown EJ,Wright CM.A family of tissue-specific resistin-like molecules.Embol J,2000,19:4046-4955.抵抗素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的研究进展李丝冰综述张翠玲审校糖尿病是常见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目前我国约有3000多万糖尿病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