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高可用性技术

合集下载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与容灾方案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与容灾方案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与容灾方案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下,数据库高可用和容灾方案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需求。

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以及容灾方案备受关注。

因此,本文将讨论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方案,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案,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和稳定。

一、数据库高可用性高可用性是指系统在遇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仍然能够保持可用性和处理能力的能力。

对于数据库而言,高可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冗余通过使用冗余的硬件设备,如双电源、双网卡、双控制器等,以及硬件级别的阵列RAID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当一个硬件组件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转移到备用组件上,从而减少系统宕机的风险。

2. 数据库复制数据库复制是指将主数据库上的数据完全复制到备用数据库上,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备用数据库上。

此外,数据库复制还可以提高系统的读取能力和负载均衡能力,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

3. 数据库集群数据库集群是将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共同提供服务,以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

在数据库集群中,每个节点都可以独立的处理数据请求,并且可以实现动态扩容和缩容,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二、数据库容灾方案容灾方案是指系统遭受严重灾难时,如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情况下,能够尽快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

对于数据库而言,容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备份定期的数据库备份可以确保在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库。

备份可以在本地或者远程位置存储,以确保即使本地数据中心遭受损失,备份仍然可以在本地或者远程数据中心恢复。

2. 数据库复制数据库复制不仅可以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用性,还可以用于实现数据在不同数据中心之间的同步复制。

当一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并且数据不会丢失。

3. 数据库异地容灾数据库的异地容灾是通过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部署不同的数据库系统,以实现数据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的同步复制。

深度解析数据库高可用性:AlwaysOn技术

深度解析数据库高可用性:AlwaysOn技术

深度解析数据库高可用性:AlwaysOn技术为了实现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连续运行,保护关键数据免受计划内以及计划外停机的影响,在SQLServer早期版本中就已经提供了一系列的高可用性解决技术,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故障转移群集、数据库镜像、日志传递、复制,此四种可高用性技术也有各自的优缺点。

正因为现有高可用性技术的不足,SQLServer 2012中提出一种新的高可用性技术Always On, 它集现有高可用性技术的优点于一身,在介绍此技术之前,先对现有高可用性技术简单介绍。

SQL Server高可用技术简述故障转移群集故障转移群集又称为Failover Cluster 。

此技术使用的共享存储技术,不涉及到底层数据的同步问题,因此可以认为群集的最大好处就是性能较高。

正因为如此,存储将成为整个群集技术中的单点故障。

在短短的半年内,笔者遇到因为存储单点故障而进行的群集故障操作已有四个,平均一个多月就要处理一个。

群集技术的另一个弊端就是某一个时间点只有一个节点处于活动状态,其他节点处于闲置不可用状态,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浪费。

数据库镜像数据库镜像又称为Database Mirror。

此技术可提供几乎是瞬时的故障转移,以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

镜像基于单个数据库实现,数据库镜像会及时将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到镜像数据库。

此技术的最大弊端在于镜像数据库处于不可读状态,无形中也造成了硬件资料的浪费。

日志传送日志传送又称为Log Shipp ing 。

同数据库镜像技术一样,日志传送是数据库级操作。

可以使用日志传送来维护单个生产数据库(称为“主数据库”)的一个或多个热备用数据库(称为“辅助数据库”)。

此技术支持对辅助数据库在还原作业之间的间隔时间内的只读访问权限,可用做报表查询,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此技术一般用于远程的异步容灾,存在部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复制复制又称为Replication 。

此技术基于数据库对象级别,灵活性较高,可以很方便地将数据和数据库对象从一个数据库复制和分发到另一个数据库,然后在数据库之间进行同步以保持一致性。

MYSQL高可用方案大全

MYSQL高可用方案大全

MYSQL高可用方案大全MySQL是一个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Web应用程序中。

为了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高可用性,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解决数据库故障。

下面是一些MySQL高可用方案的介绍。

1. 数据库复制(Replication)数据库复制是MySQL提供的一种基本的高可用方案。

它使用了主从模式,将主数据库的更新操作异步地复制到一台或多台从数据库中。

主数据库负责处理写操作,而从数据库负责读操作。

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从数据库可以接管业务并提供读写服务。

2. 数据库镜像(Mirroring)数据库镜像是一种同步复制的方式,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它通常使用两台或多台服务器,在主库上进行写操作,然后将写操作同步到所有从库上。

这样,当主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从库并继续提供服务。

3. 数据库分片(Sharding)数据库分片是一种水平切分数据库的方式,可以将大型数据库分成多个较小的部分,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

每个分片都有自己的主从数据库,可以独立地处理读写请求。

这种方案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性能。

4. 数据库集群(Cluster)数据库集群是一种多节点共享存储的方式,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高性能。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完整的数据库服务器,它们共享存储,可以同时处理读写请求。

如果一个节点发生故障,其他节点可以接管工作并继续提供服务。

5.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Backup and Recovery)数据库备份是一种常见的高可用方案,可以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恢复数据。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库,可以保留历史数据,并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备份可以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种方式,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业务需求和复杂度。

6. 数据库热备份(Hot Backup)数据库热备份是一种可以在数据库运行时进行备份的方式。

不需要停止数据库服务,可以实时备份数据库的数据和日志。

这样可以减少备份对业务的影响,并提高备份的可用性。

数据库的高可用测试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数据库的高可用测试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数据库的高可用测试方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是指数据库系统在面临各种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依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访问和服务。

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是确保业务连续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

因此,针对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进行测试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测试主要通过模拟各种故障情况和极限负载条件来验证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容灾能力。

通过高可用性测试,可以发现数据库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弱点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提升数据库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测试方案。

首先,我们将介绍高可用性的概念和意义,阐述为什么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对企业和组织至关重要。

然后,我们将详细讨论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测试方法,包括常见的测试手段和技术。

最后,我们将重点介绍高可用性测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从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环境搭建到测试案例设计和执行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撰写这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数据库高可用性测试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可用性测试方案。

同时,本文也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和运维人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以提升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安全和稳定。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测试方案,为企业和组织的数据服务保驾护航。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测试方案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高可用性的概念进行概述,介绍高可用性在数据库领域的重要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在2.1节对高可用性的概念和意义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对高可用性的定义和其对数据库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紧接着,在2.2节,我们将介绍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测试方法。

这部分将涵盖常见的数据库高可用性测试手段,包括主备复制、双机热备、双机热备加异地灾备等,以及测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常见的测试指标。

数据库高可用性学习如何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

数据库高可用性学习如何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

数据库高可用性学习如何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对于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指的是数据库系统在遇到故障或意外情况时,仍能提供持续的服务,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容灾能力则是指数据库系统在遭受灾难性事件时,能够迅速恢复服务并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保证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

一、多机部署为了确保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多机部署架构。

多机部署将数据库系统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各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进行数据同步和备份,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将接管服务,保证数据库系统的连续性。

在多机部署架构中,可以使用主从复制或者集群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同步和备份。

主从复制通过一个主数据库和多个从数据库的方式进行数据复制,主数据库负责写入操作,从数据库负责读取操作。

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某个从数据库,确保业务的持续运行。

而集群技术则将多台数据库服务器组建成一个集群,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负载均衡,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二、自动故障切换除了多机部署,自动故障切换也是确保数据库高可用性的关键技术之一。

自动故障切换是指数据库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继续提供服务,降低业务中断的风险。

常见的自动故障切换技术包括心跳检测和虚拟IP技术。

心跳检测是通过定期发送心跳信号来监测数据库服务器的状态,一旦发现故障,系统会自动将请求切换到备用服务器。

而虚拟IP技术则是通过将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绑定到一个虚拟IP上,当主服务器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将虚拟IP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上,实现故障的无感知切换。

三、数据备份和恢复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容灾能力,必须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

数据备份是指将数据库的数据和日志文件进行复制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而数据恢复则是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通过备份文件重新构建数据库系统。

数据备份和恢复可以采用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种方式。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法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法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法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数据库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可用性一直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平稳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高可用性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法,以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

1. 数据库复制数据库复制是一种常用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法。

它通过将主库的数据复制到一个或多个备库来实现数据的冗余存储和高可用性。

当主库出现故障时,备库可以立即接管主库的工作,保证系统的可用性。

数据库复制可以采用同步复制或异步复制的方式。

同步复制要求备库必须与主库保持实时同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而异步复制则可以有一定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效率。

2. 数据库集群数据库集群是一种将多个数据库服务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上的整体,从而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的方法。

数据库集群通常由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组成。

主节点负责处理用户提交的写请求,而从节点则用来处理读请求。

当主节点发生故障时,从节点中的一个会自动晋升为新的主节点。

数据库集群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水平扩展的能力,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节点的数量,以适应不同规模的应用需求。

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一种保证数据安全和高可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可以在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快速恢复数据,减少系统停机时间。

在选择备份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数据库的大小、备份的频率和备份的存储位置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测试备份和恢复的过程,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 数据库监控和故障检测数据库监控是保证数据库高可用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对数据库系统的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问题。

数据库监控可以包括对数据库性能指标的监测、对数据库资源的监控和对数据库操作的审计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故障检测来及时发现数据库中的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复。

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与故障恢复策略

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与故障恢复策略

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与故障恢复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故障恢复策略成为了企业数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是指在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保证用户正常访问和使用数据的能力。

故障恢复策略则是指在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来恢复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为了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实现高可用性,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冗余和备份:冗余是通过将数据存储在多个位置或服务器上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备份是将数据库的副本存储在另一个位置或服务器上,以防止主数据库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冗余和备份可以在物理层面或软件层面实现,并采用排他或非排他控制方法。

2.故障检测和恢复:故障检测是指通过监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日志记录,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

恢复是指在故障发生后,通过数据库日志恢复、数据恢复等手段来恢复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常用的故障检测和恢复技术包括心跳检测、数据库实时监控、日志分析和故障自动修复等。

3.故障切换和故障转移:故障切换是指当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或手动将数据库从主节点切换到备节点,从而实现数据库的快速恢复。

故障转移是指将故障节点上的数据库迁移到其他节点上,从而实现数据库的平滑过渡和故障恢复。

常见的故障切换和故障转移技术包括主从复制、镜像等。

4.容错和恢复能力:容错是指数据库系统在发生故障后能够自动或手动调整和纠正错误,确保数据库系统继续正常工作。

恢复能力则是指数据库系统在发生故障后能够从故障中快速恢复并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容错和恢复能力可以通过故障容忍机制、备份恢复机制和事务处理技术来实现。

除了上述策略,还可以通过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故障恢复测试和监控等措施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

负载均衡可以将数据库查询和事务分散到多个节点上,减轻单一节点的负载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故障恢复测试可以定期对数据库系统进行故障模拟和恢复测试,以及时修复和优化故障恢复策略。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可用性与容错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可用性与容错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高可用性与容错设计一、概述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现代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用户需求时,确保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错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DBMS 的高可用性和容错设计的关键概念、技术和实践。

二、高可用性设计高可用性是指数据库系统能够在面临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下保持持续运行,确保系统能够及时提供正常的服务。

下面是几个关键的高可用性设计要点:1. 冗余备份通过冗余备份来保障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是常见的做法。

冗余备份可以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两种方式。

物理备份是指将完整的数据库文件备份到另一个位置,可以通过硬件磁盘镜像或者数据复制实现。

逻辑备份是指按照数据的逻辑结构进行备份,通常使用数据库提供的备份工具。

2. 主备切换主备切换是指将主数据库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数据库的过程。

主备切换可以通过数据库复制技术实现,备数据库通过实时复制主数据库的数据,当主数据库不可用时,备数据库就可以立即切换成主数据库提供服务。

3. 集群技术利用数据库集群技术也是实现高可用性的重要方法。

数据库集群可以通过多台服务器组成,每个服务器上运行数据库实例,并通过共享存储或者分布式文件系统来提供共享数据存储。

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可以接管服务,保证系统的连续性。

三、容错设计容错设计是指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库系统运行正常状态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容错设计技术:1. 数据备份和还原定期进行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是常见的容错设计技术。

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还原备份数据来恢复数据库系统。

2. 事务日志恢复事务日志(transaction log)记录了数据库系统的所有操作,包括对数据的修改。

通过事务日志,可以在发生故障时将数据库还原到崩溃之前的状态。

3. 数据库镜像数据库镜像是指将数据实时复制到一个或多个镜像服务器上的技术。

当原始数据库故障时,可以使用镜像数据库来提供连续性的服务。

MySQL的高可用解决方案比较与选型指南

MySQL的高可用解决方案比较与选型指南

MySQL的高可用解决方案比较与选型指南引言:在当今互联网应用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环境下,数据库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MySQL作为一款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为了提高MySQL的高可用性,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MySQL高可用解决方案,并给出相应的选型指南,以供读者参考。

一、MySQL主从复制方案主从复制是MySQL最常见也最简单的高可用解决方案之一。

它通过将一台MySQL服务器(主服务器)的数据实时地复制到其他多台MySQL服务器(从服务器)上,实现数据的备份和冗余存储。

主从复制的好处是简单易用、实现成本低,适用于大部分中小型应用场景。

然而,主从复制也存在一些限制,如主服务器故障时会有较长时间的切换和数据一致性的问题。

二、MySQL主从复制+Keepalived的方案为了解决主从复制方案的切换延迟和数据一致性问题,一种常见的改进方案是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加入Keepalived。

Keepalived是一个IP故障切换工具,它能够在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快速将一个虚拟IP切换到备份服务器上,实现高可用性。

该方案简单易用,对应用程序透明,但配置和管理相对复杂。

三、MySQL主从复制+Heartbeat的方案Heartbeat是一个开源的高可用性软件,通过监控网络和主服务器的状态,实现服务器故障切换和自动切换。

与Keepalived相比,Heartbeat功能更为强大,可以实现更复杂的故障处理策略。

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复杂的配置和管理。

四、MySQL主从复制+MHA的方案MHA(MySQL Master High Availability)是由MySQL官方推出的一款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相较于前面提到的Keepalived和Heartbeat,MHA提供了更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自动监控、故障检测、自动切换等功能。

MHA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数据一致性,并支持在线切换和平滑的主从切换。

MySQL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与部署

MySQL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与部署

MySQL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与部署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据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而MySQL作为一种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数据库的单点故障可能导致业务中断,高可用性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MySQL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与部署。

一、高可用性的概念介绍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指的是系统具有持续稳定运行的能力,即在面对硬件故障、软件问题或计划外的维护等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提供服务。

对于MySQL数据库而言,实现高可用性的关键在于确保数据库的持久性和可用性。

二、MySQL高可用性解决方案1. 主从复制(Master-Slave Replication)主从复制是MySQL中最为常见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之一。

通过配置一个主数据库(Master)和一个或多个从数据库(Slave),将主数据库的写操作同步到从数据库上。

在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从数据库,从而实现数据库的高可用性。

2. 主主复制(Master-Master Replication)与主从复制相比,主主复制可以实现双向的数据同步。

即每个节点既可以接受写操作,又可以读取数据。

这种解决方案在分布式系统中广泛应用,能够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和容错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主主复制可能引发数据冲突和一致性问题,需要谨慎配置。

3. MHA(Master High Availability)MHA是由Mixi开发的一种自动化MySQL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它基于主从复制原理,通过监控主库的状态来实现主从切换。

当主库出现故障时,MHA可以自动将从库切换为新的主库,并通知其他从库更改复制源。

MHA具有自动切换、故障检测和自动配置等特点,能够提供高可用性的MySQL服务。

4. Galera ClusterGalera Cluster是一个基于同步复制原理的MySQL高可用性解决方案,通过多个节点之间的同步复制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库中数据迁移与同步的高可用性方案

数据库中数据迁移与同步的高可用性方案

数据库中数据迁移与同步的高可用性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量不断增大,数据库成为了企业重要的数据关键资源之一。

在数据库运维中,数据迁移和同步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关乎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中数据迁移和同步的高可用性方案,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

一、数据迁移的高可用性方案1. 选择合适的迁移工具在进行数据库迁移时,选择适合自己业务需求和数据库类型的迁移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迁移工具有MySQL的mysqldump和DataGuard、SQL Server的Log Shipping和Replication等。

在选择工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是否支持增量迁移:增量迁移可以减少对线上业务的影响,提高迁移效率。

- 是否支持数据压缩和加密:对于大规模的数据库迁移,数据压缩和加密可以缩短迁移时间,同时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 是否具备日志记录和错误重试机制:这对于迁移过程中的错误排查和迁移失败后的自动重试非常重要。

2. 分阶段迁移为了降低迁移对线上业务的影响,可以采用分阶段迁移的方式。

具体可以按照数据量、数据重要性和迁移时间等因素进行划分。

比如,可以先迁移部分业务不太关键的表或者不太活跃的数据,再逐步迁移其他表和数据。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迁移带来的线上业务压力。

3. 定期备份和复原测试在进行数据迁移前,一定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这样可以在迁移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时,及时恢复数据并继续迁移。

同时,在迁移完成后,也要定期进行数据复原测试,确保迁移后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同步的高可用性方案1. 实时同步实时同步是保证数据库数据一致性的关键。

可以通过开启数据库的事务日志(Redo Log)来记录所有的数据变更操作,并将这些操作实时同步到目标数据库。

这样可以实时保持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的数据一致性。

2. 容灾备份为了应对意外故障和灾难恢复的需求,可以设置主备数据库。

将主数据库的数据实时同步到备份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的主从复制与高可用性

数据库的主从复制与高可用性

数据库的主从复制与高可用性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数据库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数据存储工具。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系统的高可用性,数据库的主从复制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主从复制的定义、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提高数据库高可用性的相关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主从复制的定义主从复制是一种数据库同步机制,通过在数据库系统中设置主数据库和从数据库,实现将主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到从数据库的过程。

主数据库是负责处理读、写请求的数据库,而从数据库是用于备份和读操作的副本数据库。

主从复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数据的可靠备份和高可用性,当主数据库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从数据库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主从复制的工作原理主从复制的工作原理基于二进制日志(binlog)和复制线程的机制。

主数据库将所有的写操作记录到二进制日志中,并通过复制线程将二进制日志传输到从数据库。

从数据库接收到主数据库的二进制日志后,通过重新执行二进制日志中的操作来实现数据的同步。

主从复制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主数据库将写操作记录到二进制日志中;然后是从数据库将主数据库的二进制日志复制到本地;最后是从数据库根据主数据库的二进制日志重新执行操作,从而实现数据的同步。

三、配置主从复制的方法配置主从复制主要包括设置主数据库和从数据库、配置主数据库的二进制日志以及配置从数据库复制线程等几个步骤。

首先,在主数据库中开启二进制日志,并设置唯一的server-id。

然后,在从数据库中设置与主数据库相同的server-id,并配置复制线程的连接信息,以便从数据库可以连接到主数据库。

在主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复制账号,并授权给从数据库用于连接主数据库。

最后,在从数据库中配置复制线程,指定主数据库的IP地址、端口号、账号信息等。

通过以上配置步骤,就可以实现主数据库与从数据库的连接和数据同步。

四、提高数据库高可用性的策略除了主从复制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库的高可用性。

数据库高可用性的说明书

数据库高可用性的说明书

数据库高可用性的说明书1. 引言数据库作为现代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了大量的数据和应用。

在面对各种故障和意外情况时,确保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

本说明书将介绍数据库高可用性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最佳实践,以帮助您有效保障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数据库高可用性的概述数据库高可用性是指数据库系统在面对故障或意外情况时,能够提供持续的、不间断的数据存取和服务。

通过采用高可用性的架构和技术手段,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库系统的停机时间,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 高可用性的原理为实现数据库的高可用性,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原理:3.1 冗余备份:通过建立冗余的数据库备份,保证在主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备用数据库可以迅速接管服务,并确保数据的持续可用性。

3.2 自动故障切换:采用自动故障切换技术,当主数据库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将服务转移到备用数据库,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无缝切换,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中断。

3.3 数据同步机制:通过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或定期同步,确保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3.4 监控和告警: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监控和告警系统,实时监测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保障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4. 高可用性的实现技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技术:4.1 数据库复制技术:通过主备复制、主主复制等技术手段,将数据实时或定期地同步到备用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故障切换。

4.2 数据库集群技术:通过在多台服务器上部署数据库实例,并将其组成集群,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负载均衡,提高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4.3 虚拟化技术: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数据库的快速备份、快速恢复和故障迁移,提高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4 容器化技术:通过将数据库容器化,实现快速部署、动态扩缩容和服务隔离,提高数据库的弹性和可用性。

5. 数据库高可用性的最佳实践为了确保数据库的高可用性,以下是几个值得注意的最佳实践:5.1 定期备份和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并进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MYSQL数据库高可用性方案

MYSQL数据库高可用性方案

MYSQL数据库高可用性方案MySQL数据库高可用性是指数据库系统在硬件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等各种异常情况下,能够保持持续运行,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为了实现MySQL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主从复制(Master-Slave Replication):主从复制是最常用的MySQL高可用性方案之一、主数据库负责写操作,而从数据库负责读操作。

主数据库会将更新的数据传输到从数据库,从数据库则会自动同步数据。

一旦主数据库发生故障,可以将从数据库提升为主数据库,实现无缝切换。

2. 主主复制(Master-Master Replication):主主复制是指两台MySQL服务器同时扮演主数据库的角色,实现数据的双向同步。

主主复制适用于读写请求相对均衡的场景。

当一台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另一台主数据库可以接管服务,从而实现高可用性。

3. 数据库集群(Database Cluster):数据库集群是将多个数据库节点组成一个逻辑集群,每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数据。

数据库集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以提高吞吐量和可用性。

数据库集群还可以通过分片技术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以避免单点故障。

4. 数据库镜像(Database Mirroring):数据库镜像是将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完全复制到另一台服务器上,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

镜像服务器可以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接管服务,并提供高可用性保障。

5. 快照复制(Snapshot Replication):快照复制是通过在不同的时间点创建数据库快照来实现高可用性。

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可以使用快照将从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

6. 数据库自动故障转移(Automatic Failover):数据库自动故障转移是指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到数据库故障,并在故障发生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数据库。

自动故障转移可以大大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供高可用性。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MySQL数据库高可用性方案,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案来实现高可用性。

数据库容灾与高可用性中的主备切换与故障转移

数据库容灾与高可用性中的主备切换与故障转移

数据库容灾与高可用性中的主备切换与故障转移数据库容灾与高可用性是企业保障数据安全和服务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库管理中,主备切换与故障转移是实现容灾与高可用性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探讨主备切换与故障转移的原理、技术、实施过程以及常见的容灾与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一、主备切换的原理与技术主备切换是指在数据库系统中,当主库发生故障或需要维护时,将备库切换为新的主库,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主备切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手动切换:由数据库管理员手动发起切换操作,包括停止主库服务、启动备库服务、修改客户端连接指向等步骤。

手动切换的优点是灵活、可控,但需要管理员具备较高的操作经验和技术水平。

2. 自动切换: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或专门的切换软件实现自动切换。

自动切换相比手动切换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减少切换所需的时间和人工干预,提高故障恢复的效率。

在主备切换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点:1. 数据同步:在主备切换前,确保备库完全同步主库中的数据。

可以使用物理备份、逻辑复制等方式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

2. 连接重定向:及时将客户端的连接指向新的主库,以确保业务的无缝切换。

可以通过DNS解析、VIP地址等方式实现连接的快速切换。

3. 事务一致性:在进行主备切换时,需要保证正在进行的事务能够正常完成,已提交的事务能够正确地应用到新的主库中。

二、故障转移的原理与技术故障转移是指在数据库系统中,当主库发生故障时,将业务自动切换到备库,以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可用性。

故障转移与主备切换相似,但主备切换更多地注重于数据库层面的切换,而故障转移则更加综合性,包括了数据库、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器等多个方面。

故障转移常用的技术包括:1. 心跳检测:通过心跳机制实时检测主库的状态,一旦发现主库故障,立即启动故障转移流程。

2. 网络浮动IP:通过浮动IP技术,将原主库的IP地址自动转移到备库上,实现业务的快速切换。

3. 会话保持:当客户端与主库建立的会话在故障转移时需要保持,可采用会话中转或会话复制等技术来实现。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

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一、简介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库承担着各种应用系统中重要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

而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成为了企业和组织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旨在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参考。

二、数据库的高可用性需求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是指数据库能够在遇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保持系统的持续可用性,确保数据库和数据的可靠性、可用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现代化的应用系统中,数据库的停机和数据丢失都将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高可用性已成为企业和组织的重要需求。

三、主备复制(Master-Slave Replication)方案主备复制方案是实现数据库高可用性的常见解决方案之一。

该方案通过将主数据库和一个或多个备数据库进行数据同步,保证备数据库中的数据与主数据库保持一致,当主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备数据库将自动切换为主数据库继续提供服务。

主备复制方案主要步骤如下:1. 配置主备数据库:在主数据库和备数据库上安装数据库软件,配置主库和从库的相关参数。

2. 启动主备复制:主数据库将日志记录发送到备数据库,备数据库进行日志重放,确保数据同步。

3. 监测主数据库故障:通过心跳机制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主数据库的状态,一旦主数据库发生故障,将自动启动备数据库。

4. 切换为主数据库:备数据库接管主数据库的角色,成为新的主数据库,提供服务。

四、数据库集群(Database Cluster)方案数据库集群方案也是常见的实现高可用性的方案之一。

该方案通过在多个节点上运行数据库软件,将数据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和负载均衡,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数据库集群方案主要步骤如下:1. 配置数据库集群:安装数据库软件并配置集群节点,确保节点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和同步数据。

2. 数据分片:将数据按照某种规则分散到不同的节点上,确保数据的冗余和负载均衡。

3. 故障检测与容错:通过心跳检测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节点的状态,一旦节点发生故障,自动将其从集群中剔除。

高可用性数据库系统中的故障恢复与容错技术研究

高可用性数据库系统中的故障恢复与容错技术研究

高可用性数据库系统中的故障恢复与容错技术研究摘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数据库系统来说,故障恢复和容错技术对于保障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高可用性数据库系统中的故障恢复与容错技术,包括故障诊断、故障切换、数据备份与恢复以及冗余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的一些挑战与进展。

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数据库系统的故障恢复与容错技术是保障数据可用性的关键。

故障恢复与容错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性,减少系统停机时间,并保证数据在故障发生后的完整性。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是高可用性数据库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及时准确地识别故障原因,可以更快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故障恢复。

目前,常见的故障诊断技术包括日志分析、监控工具和自动化故障诊断系统等。

其中,自动化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进展较为显著,它可以通过对系统状态和性能数据进行分析,自动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3. 故障切换故障切换是另一个关键的故障恢复技术。

当数据库系统发生故障时,故障切换可以将故障节点的工作转移到备用节点上,以保持业务的连续运行。

常见的故障切换技术包括主备切换、主从切换和多主切换等。

主备切换是一种常用的故障切换技术,它通过备用节点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

而主从切换和多主切换则更适用于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4. 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是高可用性数据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库的数据,可以在系统故障时快速地恢复数据。

常用的数据备份技术包括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

完全备份是将整个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备份,而增量备份则只备份发生变动的部分数据。

数据恢复则是将备份数据恢复到数据库系统中,使其回到故障前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备份技术逐渐成为备份与恢复的新趋势,其具有可扩展性强、存储成本低等优势。

数据库管理中的高可用机制是什么

数据库管理中的高可用机制是什么

数据库管理中的高可用机制是什么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的重要资产。

数据库作为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核心系统,其可用性至关重要。

一旦数据库出现故障或不可用,可能会导致业务中断、数据丢失、客户满意度下降等严重后果。

为了确保数据库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高可用机制应运而生。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据库管理中的高可用机制呢?简单来说,高可用机制就是一系列技术和策略的组合,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库的停机时间,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要理解高可用机制,我们首先需要明白数据库可能面临的故障类型。

这些故障可以大致分为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网络故障以及人为错误等。

硬件故障包括服务器宕机、硬盘损坏、电源故障等;软件故障可能是数据库系统本身的漏洞、错误配置或者应用程序的错误导致;网络故障如网络延迟、丢包甚至网络中断;而人为错误可能是误操作、数据误删除等。

为了应对这些可能的故障,高可用机制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冗余技术。

冗余可以在多个层面实现,比如硬件冗余,通过使用多台服务器、多个硬盘等来避免单点故障。

如果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其他服务器可以立即接管工作,确保业务不受影响。

还有数据冗余,通过数据备份和复制技术,将数据存储在多个位置,这样即使某个存储设备损坏,数据也不会丢失。

数据库复制是实现高可用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可以将数据从一个数据库实例同步到另一个或多个数据库实例。

常见的复制方式有主从复制、主主复制等。

在主从复制中,主数据库负责处理写操作,并将数据变更同步到从数据库,从数据库主要用于读操作。

这种方式既能提高系统的读性能,又能在主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快速将从数据库提升为主数据库,继续提供服务。

除了复制,集群技术也是高可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库集群是由多个数据库节点组成的一个整体,它们协同工作,共同处理数据库请求。

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自动接管其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

达梦数据库介绍(二)

达梦数据库介绍(二)

达梦数据库介绍(二)引言概述:达梦数据库是一种高性能、可靠性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介绍达梦数据库的相关特点和功能。

本次介绍将主要涵盖以下五个大点:高可用性技术、数据安全措施、可扩展性、性能优化以及应用案例。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方面,您将更好地理解达梦数据库的价值和适用场景。

正文内容:1. 高可用性技术- 异地灾备:通过异地多中心架构,实现数据库的异地备份和容灾,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可用性。

- 自动故障恢复:通过系统监控和自动故障切换机制,实现对数据库故障的自动检测和快速恢复。

- 负载均衡与容错: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和容错机制,实现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服务的高可用性。

2. 数据安全措施- 数据加密:提供数据加密功能,保护敏感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 用户权限管理:支持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和修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 审计与监控:提供全面的审计功能和监控报告,帮助管理员监测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并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3. 可扩展性- 分布式架构:支持分布式部署,在集群环境中实现数据的分布和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 弹性伸缩: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数据库的资源配置,实现系统的弹性伸缩和容量扩展。

4. 性能优化- 查询优化:通过支持索引、分区表和并行查询等技术,提高查询性能和响应速度。

- 缓存机制:通过数据缓存和查询缓存等技术,有效减少磁盘IO和网络开销,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

- 数据压缩与存储:提供数据压缩和存储优化的功能,有效减少存储空间和提高系统性能。

5. 应用案例- 金融行业:达梦数据库在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中广泛应用,满足高并发、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需求。

- 电商平台:达梦数据库在电商平台中支持海量数据处理,保证快速响应和可靠的订单管理。

- 大数据分析:达梦数据库提供对大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能力,应用于大数据领域的业务场景。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达梦数据库在高可用性技术、数据安全措施、可扩展性、性能优化和应用案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高度可用性数据库管理

高度可用性数据库管理

高度可用性数据库管理对于大型企业和组织,如银行、医院、电信等,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是至关重要的。

出现数据库故障或停机将对他们的业务和服务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因此,高度可用性数据库管理已经成为许多组织和企业重要的IT策略。

什么是高可用性数据库管理?高可用性数据库是指在出现故障时,数据库系统能够无感知地继续运行,以确保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基本上,高可用性数据库系统是通过创造一个复杂的、冗余的网络架构和集群技术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它与传统的主从复制有所区别,主从复制可能会在主节点故障时出现数据丢失,而高可用性数据库可以保证零数据丢失,因为系统会在多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同步。

高可用性数据库管理技术高可用性数据库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中,有许多非常流行的管理技术。

1. 集群技术集群技术是指许多数据库服务器相互关联,一起工作,用作同一数据源。

当其中一个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立即切换过来,以确保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集群技术还可以提供负载均衡,使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不会占用更多的负载。

2. 基于云技术的高可用性数据库高可用性数据库技术的另一个领域是基于云技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云技术技术给了企业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需求和企业预算选择符合要求的数据库服务。

公有云数据库管理服务可以通过云端硬件提供稳定的服务,减少硬件压力。

私有云数据库则有更多的安全选项,使用独立的硬件架构和拥有最高的数据安全保障。

3.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企业的高可用性数据库管理也包括复杂的备份和恢复过程。

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库服务使其再次运行。

此外,备份和恢复过程还可以用来恢复因灾害而丢失的数据。

通常,每个备份都有多个副本,以防任何一份备份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高可用性数据库管理的必要性数据库服务器的停机是企业和组织不愿看到的。

如果发生问题,不仅会影响业务和客户,还会导致企业声誉受损、信任被破坏。

因此,保持高可用性是企业IT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高可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数据库高可用的基本技术:HADR、HACMP、数据复制,存储层容灾和DPF高可用。

并结合实践实际,分别论述了它们的适用场景和技术特征。

在不同场景,不同的业务连续性级别下,我们可以组合使用这几种技术,以实现从存储,网络,系统,数据库到应用的高可用技术。

一. DB2 HADR
HADR全称为High Availability Disaster Recovery ,是IBM DB2数据库上的数据库级别的高可用性数据复制机制,最初被应用于Informix数据库系统中,称为High Availability Data Replication(HDR),IBM收购Informix之后,这项技术就应用到了新的DB2发行版中。

HADR有一主一备数据库,在9.7之前备机不可读,9.7之后备机可读可以降低主数据库的负担。

(这个Oracle的DataGuard逻辑备机可读做的就很好,但是为什么IBM会落后呢?)
在数据专线带宽足且稳定的情况下,在要求主备完全数据无损的时候,推荐用同步方式传送,或者能容忍一定少量的损失,可以用准同步,但是推荐在在生产中心和同城的灾备中心之间(LAN或者MAN),如果在1000公里以上带宽和时延都没什么保障的话,比如北京和上海,最好还是用异步的方式,如果更差或者对OLTP 的实时性要求较高还可以用超级异步,当然这对流水的损失要有一定的容忍度。

HADR一个很不好的特点是不能用于DPF,只能适合单分区数据库,这就限制了数据库在高可用下的规模以及并发性。

HADR从一些实际应用来看,切换速度要比DG要快,而且切换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要小些。

谈到HADR绝对不能离开DataGuard,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对两地三中心的规定就非常适合DataGuard 的两个备用数据库的方式,生产中心用主数据库,同城灾备中心用物理备用,异地灾备中心用逻辑备用。

Oracle 的DataGuard在网络故障恢复之后可以自动同步。

HADR有一个弱点就是不能进行数据压缩和加密,如果没有VPN就麻烦了,但是HADR可以集成第三方的SSH软件。

而DG本身就集成了SSH进行压缩和加密功能。

HADR最要命的是不能支持异构数据库的复制,
当然这个也不是他的主要场景。

DB2异地灾备用HADR的比较多,在9.7之前用HADR的话备机不可读很麻烦,所以有的时候就要用Q 复制,这样主备都可读,如果要零容忍和短切换时间的话,用HADR比较靠谱。

二. SQL复制和Q复制
SQL复制主要应用于相同局域网内。

Q复制远程好一点,因为在网络比较差的时候,WebSphere MQ可以缓存一段时间数据。

Q复制一般结合HADR比较多,用于实现数据远程异地复制(比如中国烟草总公司容灾中心)。

Q复制可以通过分析事务日志来获取系统变化,对系统的性能影响比较小。

是高效率的复制方案。

但是Q复制只是对DB2支持的比较好,对Oracle嘛就那样,其他的数据库支持的都不好。

Q复制也支持表级别的复制。

Inforsphere CDC(原来叫data mirror)支持多种数据库的表复制。

Oracle也有GoldenGate,这个熟悉的人也知道,支持ORACLE最好,其他的嘛不好说。

但是CDC在表依赖上有些复杂,会有点问题,需要具体处理。

三、HACMP
HACMP Cascading模式中,有主又备,节点有优先级,资源组在优先级搞的节点运行,高优先级节点故障恢复之后,资源组重新归位。

Cascading用于主备机硬件性能有较大差别的环境,节约成本,这个对于不差钱的运营商、航空、银行、政府绝对不会采用。

Rotating模式中,有主有备,节点优先级相同,资源组在先启动节点运行,节点故障恢复后,资源组不会前移。

Rotating适用于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电信行业的数据业务,增值业务,彩铃等产
品多采用这种方式。

Concurrent模式无主备,节点优先级同,资源组在所有节点运行,节点故障不会导致资源组切换,故障节点恢复后,资源组恢复可用,不发生前移,适合大容量据点。

Concurrent模式一般和Oracle的RAC或者并行服务器(OPS)合用较多。

电信业务中,增值特服大容量据点采用,智能网、BOSS也有应用,这种模式的结合和PureScale十分类似。

但是HACMP中数据库只有一份,如果数据库被破坏,主机和操作系统还好也没毛用,所以还要结合HADR 才更安全。

HACMP一般是由网卡和机器Down机所触发的,软件改动不知道是否能够触发呢?我也不是很清楚。

其实HADR,HACMP在本地数据中心的效果最好,如果是异地的话最好是使用HAGEO,或者在存储层的做,因为软件层面效率并不是很高而且还很占主机的系统资源和网络带宽,当然不同公司的选择和考虑是不一样的。

四、DPF的高可用方案
关于DPF,其实DPF本身并没有高可用性的方案。

但是由于多节点技术,在某些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有一定程度上的容灾。

要求Catalog节点不能Down,如果非关键节点Down,DPF数据库还是可以访问的。

但是如果你要某些表可访问,只有在该表所在表空间所覆盖的分区节点没有Down。

DPF节点Down有几种情况,如果是操作系统或者网络故障,可以通过HACMP恢复,如果是节点数据库损坏,就没有办法了。

其实DPF这么多节点也是引入了故障点的概率,所以OLTP在没有HA保障的话,是不敢建在DPF上的。

DPF在建库的时候,最好规划好关键节点的HA和备份工作,定期检查表,表空间的分布,并记录下来,有问题可以迅速定位和恢复。

表空间级别的备份在DPF还是很重要的。

如果资金保障比较充足的话,建议给所有几点都做HA,因为一般数据库本身导致的可用性问题要比OS
和硬件网络导致的要少很多。

DPF跨节点表和表空间特别多,千万不要因为节点本身的问题造成表空间不可用那个。

五、存储层的容灾
谈到高可用,不能离开存储层的容灾,比如磁盘镜像技术,和第三方的备份技术。

当然,everyone都知道,存储层的技术避免不了宕机的,要有一段切换时间。

SRDF一种比较复杂技术。

SRDF在国外应用的非常多,国内银行也开始应用。

SRDF可以实现分层的数据备份和恢复。

可以跨大楼,可以实现全球的数据复制。

同样的,和HADR和DG类似,也有同步,准同步和异步的模式。

覆盖的距离可以多达几千公里,但是因为无需考虑类似于HADR的实时性交易问题,另外SRDF 支持所有的主机和数据库系统。

这个一般在数据中心搬迁的时候用的比较多。

如果在距离比较近的时候比如数公里的距离,可以使用裸光纤,如果较远的话,就要用华为或者Cisco的DWDM进行光纤延伸,根据数据传输的需求制定线路的速率。

SRDF非常昂贵,如果我们的数据和客户交易不强相关的话,就可以使用笨笨的磁带拷贝搬迁方法,建立应用系统,然后再用SRDF传输实时要求高的数据,启动新数据中心的系统,切换网络。

Veritas大家也非常了解了,论坛上用过的人该很多。

通过Veritas的BMR技术,可以直接连操作系统带数据全部备份到数据中心。

更为强悍的是,无需LAN的SAN多磁盘并发备份,减少对网络带宽的影响。

通过BMR可以制作启动光盘,进行系统恢复。

针对于不同的数据库还提供相应的agent,提供在线热备份技术。

六、高可用的网络、电力和制度方面
网络就不用说了,网卡漂移,多子网,冗余光纤等。

一般来说,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要有四个交换机,以及四个存储层主机实现高可用,并配备多路光纤。

电力的话,要有UPS备用电源和发电机。

数据中心的电力和网络一定要求运营商提供第一流的保障级别,否则谁都付不起责任。

当然还有自来水、便利的交通等等方面。

大规模的电信运营商、银行都有非常成熟的制度和流程。

中国人民银行也有非常详尽的规范。

各银行也制定自己的一些细节规定。

制度一定要控制滥用权限、各种误操作、以及指明应急时候的操作。

前面的兄弟也有一些阐述,比如双保险,及时进行灾备切换演练,整体级别的,应用软件级别的都要有。

数据中心建成的时候,要各种切换和场景都要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