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及泸州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及泸州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5.28•【字号】泸市府函[2015]128号•【施行日期】2015.05.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及泸州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泸市府函[2015]12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实现“六个突破、两个率先”战略目标,改进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经研究决定,将《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意见》及《泸州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遵照执行。
泸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5月28日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智慧城市建设,是泸州市加快实现“六个突破、两个率先”的重要手段,是“四化同步”的重要抓手,对我市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引领川南城市群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立足于泸州实际,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以人为本做好顶层设计;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编制《泸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概念性规划》;积极做好智慧城市涵盖的各模块的专项规划方案,高标准、高质量设计好规划实施的技术路线图。
按先易后难,实用优先安排实施时序,确保技术开放留有余地,为后续实施的项目充分预留接口和通道。
(二)需求主导,市场运作。
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低成本、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三)基础先行,惠及民生。
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逐步推进实施计划,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要把民生信息化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2024年度江苏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题库及答案
2024年度江苏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
A.义务教育B.中等教育C.中职教育D.高等教育2.广西深入实施()战略,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为全国市场提供更加多样、更高品质的供给。
①质量强桂;②品牌强桂;③产量强桂;④创意强桂。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④3.各级政府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A.谋划作用B.领导作用C.协同作用D.职能作用4.电影作品著作权由()者享有。
A.制片者B.编剧C.导演D.摄影5.工业产权中的商标权涉及()。
A.发明专利B.服务商标C.实用新型专利D.外观设计专利6.《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前提。
A.人才评价B.人才流动C.人才激励D.人才使用7.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现状在(),以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数据沙箱为主的新技术不断助力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A.技术融合层面B.区域发展层面C.技术发展层面D.区域融合层面8.知识产权法的表现形式不涉及?()A.宪法B.法律C.道德D.国际条约9.第二次信息革命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工厂B.公司C.产业链D.平台生态10.集成电路保护条例属于()。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11.《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作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重要方式之一。
A.国情研修B.智库建设C.实地调研D.专家咨询12.()是跨系统、跨企业、跨地域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A.标识解析B.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C.工业互联网平台D.安全态势感知平台13.闵采尔通常把贵族称为()。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8.25•【字号】豫政办〔2015〕109号•【施行日期】2015.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豫政办〔2015〕109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8月25日河南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工作方案(2015—2017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制度及2014—2015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4〕2652号),加快推进我省智慧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示范。
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衔接。
制定并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
制定河南省云计算大数据开放合作指导意见,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产业。
实施大数据工程,加快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推动建立河南省政府数据服务网,促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
推动郑州、洛阳、济源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郑州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等示范工程加快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二、贯彻落实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
根据国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相关要求以及总体框架(试行),研究建立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评价体系,指导相关部门建立各领域具体指标体系。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9 142019年2月1日各市(含定州㊁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㊁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㊁新模式㊁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网络强国㊁数字中国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㊂近年来,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不足㊁体制机制创新滞后㊁发展不平衡㊁在全国排名靠后等问题,亟待加强引导㊂为科学务实㊁健康有序地推进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㊂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㊁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抓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增强创新意识和社会协同意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我省城市规划㊁建设㊁管理㊁服务和产业发展的全面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㊁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感,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㊂(二)基本原则㊂坚持以人为本㊁惠民便民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㊁便民㊁惠民,推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构建覆盖全面㊁便捷高效的城市服务体系;逐步消除数字鸿沟,促进公共服务智慧化㊁均等化,使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百姓,增强公众的获得感㊁幸福感㊂坚持因地制宜㊁科学有序㊂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㊁历史文化㊁资源禀赋㊁产业特色㊁信息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分级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㊁重复建设㊂坚持政府引领㊁市场推动㊂强化政府规划指导㊁政策引领㊁监督监管作用,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㊁管理方式㊁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发展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创新建设和运营模式,催生社会各方协同建设㊁合作共赢㊁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机42制㊂坚持改革创新㊁开放合作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服务创新㊁技术创新㊁模式创新㊁业态创新,营造城市智慧发展新生态,持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交流,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凝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更好地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发展㊂坚持安全运行㊁可管可控㊂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明确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严格遵循信息安全标准和管理制度,做到智慧城市全流程㊁全领域安全可控,确保网络应用市场主体各方面的权益㊁运营秩序和信息安全㊂(三)主要目标㊂到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智慧城市,筛选确定3个市主城区和10个县城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探索符合河北省情的市㊁县级智慧城市发展路径,打造具有河北特色㊁全国先进的智慧城市范例,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㊂到2025年,试点市㊁县进入全国智慧城市领先行列,带动全省设区的市主城区实现良性㊁可持续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全省县城智慧城市全面展开,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覆盖城乡的智慧社会初步形成,在保障和改善民生㊁创新社会管理㊁构建网络空间及安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㊂基本建成高速㊁移动㊁安全㊁泛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㊂电力㊁燃气㊁水务㊁交通㊁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㊂公共服务更加便捷㊂在教育文化㊁医疗卫生㊁劳动就业㊁社会保障㊁住房保障㊁环境保护㊁交通出行㊁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 互联网+ 行动,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㊂城市管理更加精细㊂在市政管理㊁人口管理㊁治安防控㊁交通管理㊁公共安全㊁应急管理㊁特种设备管理㊁食品药品安全㊁社会诚信等社会管理领域,着力构建数字化的智慧应用体系,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增强,政府行政效能和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㊂生态环境更加宜居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形成,污染治理进一步深化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㊁危险废物㊁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全程防控能力大幅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㊂产业体系更加优化㊂坚持以城市的智慧化推动产业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得到有效释放,数字经济新业态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资源利用效率㊁产业集群的生产效率以及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㊂发展机制更加完善㊂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政策㊁法规㊁标准㊁制度等软环境保障日益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社会化开发利用机制初步形成,新型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㊂二、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52(一)完善总体框架规范建设体系㊂明确省㊁市㊁县三级主体责任㊂省级层面加强统筹指导工作,按照适度超前原则,依托 冀云 大数据平台,统筹推进通用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形成数据资源池;各市是智慧城市规划㊁设计和建设的主体,市级层面要根据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㊁实际需求和长期发展,科学定位城市功能,设置有效的新型智慧城市管理机构,建设集约的市级数据资源池,部署地市专属智慧应用,建成较为完善㊁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县级层面要加强与省㊁市的衔接,完善基层信息化建设,聚焦应用领域发展特色智慧化应用,原则上应基于省㊁市两级数据资源池部署㊂省㊁市㊁县三级智慧城市数据通过省㊁市两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互联互通㊂各级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应征求上级智慧城市建设牵头部门意见㊂完善体系建设,规范技术架构㊂各市新型智慧城市原则上要按照 五横三纵四能力 技术架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㊂即:建设好基础设施层㊁平台服务层㊁数据服务层㊁应用服务层和智慧应用层等五个横向核心内容,落实好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㊁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㊁运行维护和运营推广等三个纵向保障措施,打造城市综合运营㊁智慧城市支撑㊁公众生活服务和产业创新发展等四大能力,实现信息全面透彻感知㊁数据开放共融共享㊁城市治理精准精细㊁为民服务便捷高效㊁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目标㊂(省发展改革委㊁省委网信办,各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大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力度㊂建立促进信息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㊂城市人民政府要将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充分释放大数据红利㊂落实‘河北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完善基于电子政务内㊁外网的全省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开展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㊁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㊂完善信息更新机制,探索数据交换机制,不断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㊂深化重点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㊂大力推动企业信用㊁产品质量㊁综合交通㊁环境质量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㊁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将教育㊁医疗㊁就业㊁旅游㊁生活等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㊂支持社会力量应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㊁惠民㊁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㊂鼓励发展以信息知识加工和创新为主的数据挖掘㊁商业分析等新型服务,加速信息知识向产品㊁资产及效益转化㊂建立数据资产登记㊁估值和交易规则㊂支持设立数据交易机构,推动资源㊁产品㊁服务等的交易,大力发展权属确认㊁价值评估㊁质量管理㊁责任保险㊁数据金融等数据贸易服务业,推动形成繁荣有序的数据交易市场㊂(省发展改革委㊁省委网信办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教育厅㊁省卫生健康委㊁省文化和旅游厅㊁省地方62金融监管局,各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持续推进学标贯标工作㊂深入落实有关智慧城市㊁电子政务㊁云计算及大数据㊁物联网等方面的国家标准㊁行业标准,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主体及承建㊁监理单位的国标授权认证,推广国家标准㊁行业标准在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㊂建立健全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咨询评估制度,建立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监督听证制度和问责机制,开展定期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㊂鼓励我省企业单位㊁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或承担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各项标准的制定工作㊂结合全省建设成功案例和经验,加快制定更契合我省实际的新型智慧城市地方标准并推广应用㊂(省发展改革委㊁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积极运用新技术㊁发展新业态㊂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㊂在教育㊁医疗卫生㊁劳动就业㊁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㊁高质量㊁广覆盖的 冀云 服务,鼓励企业及公众充分利用公共云资源㊂在电子商务㊁工业设计㊁科学研究㊁交通运输等领域,创新大数据商业模式,加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㊂加快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㊂加快物联网在城市管理㊁交通运输㊁节能减排㊁社会保障㊁医疗卫生㊁民生服务㊁公共安全㊁应急管理㊁产品质量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构建全面感知物理社会和网络空间运行态势的感知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㊂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㊂面向公众实际需要,重点在物流㊁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置㊁智能家居㊁智慧社区㊁智慧养老㊁旅游娱乐等领域,加强移动互联网㊁遥感遥测㊁北斗导航㊁地理信息㊁人工智能㊁深度学习㊁区块链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服务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㊁实用的新型服务㊂(省委网信办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科技厅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㊁省教育厅㊁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三、重点任务(一)打造一体化智慧政务㊂推进电子政务规范化㊁标准化㊁集约化建设,完善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规范网上政务服务事项,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建设与国家平台互联,覆盖全省的统一规范㊁业务协同㊁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体系㊂加快建设河北 冀云 大数据平台,推进省直部门业务系统(非涉密)逐步上云部署㊂建设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汇聚整合人口㊁法人㊁信用㊁空间地理㊁电子证照等相关数据㊂建设政府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推动政府数据综合利用和向社会开放㊂到2020年,依托 一网(电子政务外网)㊁一库(政府服务大数据库)㊁一平台(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全省政务服务事项标准统一㊁整体联动㊁业务协同,做到 应上尽上 ,全面实现 一网通办 ,大幅提升网上办事服务能力和智能化水平㊂(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㊁省委网信办,省有关部门,72各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推进精细化社会治理㊂建立全面设防㊁一体运作㊁精确定位㊁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㊂加快 综治云 平台建设,实施 雪亮护城河 工程,推进 雪亮工程 重点支持城市项目建设,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㊂深入推进智慧平安社区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㊂加快 应急云 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应急管理㊁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支撑㊁应用服务体系㊂加快 市场监管云建设,实现市场监管数据资源共享,提升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㊁监管执法能力㊂加快建设全省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促进政务㊁商务㊁社会㊁司法等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共建共享㊂(省委政法委㊁省公安厅㊁省应急管理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生态环境厅㊁省发展改革委,各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推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㊂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宽带网络,建设高速㊁移动㊁安全㊁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㊂到2020年,城镇地区实现千兆㊁有条件的农村实现百兆宽带接入能力,实现4G网络100%覆盖城乡,推动5G试商用㊂推动城市公用设施㊁建筑等智能化改造㊂建设交通诱导㊁出行信息服务㊁公共交通㊁综合客运枢纽等智能系统,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智能交通服务㊂建设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仓储式物流平台枢纽,加强港口㊁航运㊁陆运等物流信息的开发共享和社会化应用㊂(省通信管理局㊁省委网信办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㊁省公安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促进宜居化环境建设㊂加快 环保云 建设,实现环境要素监测监控全覆盖,全面提高环境数据资源共享能力㊂加快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现对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系统远程智能监控㊂推进智慧气象发展,为社会和相关行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数据和产品㊂健全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大气㊁水㊁土壤和自然植被等环境智能监测体系,改善提升城市人居环境㊂依托城市统一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㊁养老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等便捷信息服务㊂建立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居民意见反馈与在线交流渠道,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㊂推广智慧家庭,提升家庭信息化服务水平㊂(省生态环境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应急管理厅㊁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五)构建便捷化智慧民生㊂加快河北 教育云 建设,完善教育信息 三通两平台 体系,推进省㊁市㊁县各类优质教学资源联网共享,大力发展互动教育㊁个性定制等在线教育服务,培育数字教育新业态㊂搭建综合性数字内容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图书馆㊁在线博物馆等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㊂发展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和新媒体业务,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㊂统筹省㊁市㊁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等数据库建设,推82进智慧医院㊁远程医疗㊁智慧养老发展㊂建设完善体育生活云平台,推动 互联网+体育 发展㊂推进省㊁市㊁县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全省智慧景区建设,推动5A级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示范,大力提升全省景区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㊂(省教育厅㊁省新闻出版局㊁省卫生健康委㊁省文化和旅游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㊂加强省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力量,建立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的指导和监督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㊂各级要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确立牵头部门,切实发挥建设主体作用㊂发挥省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㊁省智慧城市建设联盟作用,更好服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㊂(二)加强考核评价㊂充分发挥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㊂参照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适时制定出台河北省地方标准㊂通过开展国家和省两级评价,及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优秀案例,总结提炼一批可复制㊁可推广的最佳实践,推动共享交流㊂(三)强化要素保障㊂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金融机构㊁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投融资模式㊂按照市场规律,辅助政策手段,用好外地领军企业,引导智慧城市产业在我省落地,做强本地龙头企业,做大我省智慧城市产业规模㊂谋划筹建河北省智慧城市研究院,聚合我省科研院所㊁高校及科技企业力量,联合省外国际研发力量,逐步打造我省新型智慧城市自主关键技术和核心支撑系统,为各地各部门规划建设提供咨询服务㊁方案指导和评审评价㊂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㊁引进㊁使用机制,建设常态化培训体系,培养一支既具备信息技术又精通智慧城市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㊂每年组织举办河北省智慧城市博览会,提升我省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扩大我省影响力㊂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全方位㊁多渠道加大对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报道,增强公众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㊂(四)保障信息安全㊂加强智慧城市网络安全规划㊁建设㊁运维管理,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㊂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严格落实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保障各项工作,保障基础网络㊁重要信息系统㊁大数据㊁公共服务平台等城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依法查处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㊂建立打防管控一体化的智慧城市网络安全防控体系㊂研究制定网络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年度网络安全评价工作㊂各市政府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充分认识促进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92健全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为载体,大胆改革和创新,统筹推进云计算㊁物联网㊁大数据㊁ 互联网+ 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融合应用,支撑城市发展和管理模式变革,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造福城市和人民㊂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河北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2019 162019年2月11日各市(含定州㊁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根据机构设置和工作需要,经省政府研究确定,对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名单通知如下:主任:徐建培副省长副主任:李璞省政府副秘书长梁占凯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委员:贾敬刚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刘永志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李建勋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张少华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廷山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永强省科技厅副厅长郝莉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李红芳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李国忠省公安厅副厅长赵丽省民政厅副厅长刘剑民省司法厅副厅长㊁省监狱管理局局长马学省财政厅副厅长赵爱平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宋书强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飚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扉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江建明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冯学平石家庄海关副关长范红潮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李胜群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刘波省科学院副院长闻建波省委党校副校长许彦增省药品监管局局长郭若定省扶贫办副主任王志亮团省委副书记薛寒省妇联副主席03。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件全文
(十三)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在教育、医疗卫生、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充 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加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在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科 学研究、交通运输等领域,创新大数据商业模式,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十四)推动信息技术集成应用。面向公众实际需要,重点在交通运输联程联运、城市共同配送、 灾害防范与应急处置、家居智能管理、居家看护与健康管理、集中养老与远程医疗、智能建筑与 智慧社区、室内外统一位置服务、旅游娱乐消费等领域,加强移动互联、遥感遥测、北斗导航、 地理信息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服务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新型服务。 五、着力加强络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 (十五)严格全流程络安全管理。
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
(十二)加快重点领域物联应用。支持物联在高耗能行业的应用,促进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能源 利用智能化。鼓励物联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领域应用。加快物联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输、节能减 排、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生服务、公共安全、产品质量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逐步形成全面感知、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体系。
文件全文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 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公共服务便捷化。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 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农民工及其随迁 家属的信息服务体系,公众获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方便、及时、流平台枢纽,加强港口、航运、陆运等物流信息的开发共享和 社会化应用。
2024年度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度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练习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
A.数据B.教育C.科技D.人才2.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A.高层次人才引进B.人力资源配置C.人才结构优化D.人才自主培养3.()年12月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A.2008B.2012C.2015D.20194.新华书店自己不复制任何书籍,再卖出去,它的行为仅仅是()。
A.发行行为B.购买行为C.中转行为D.储藏行为5.()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
A.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B.生态系统多样性C.科技创新D.科技成果转化6.大数据“4V”特征中()是表示数据量大A.规模性B.多样性C.价值性D.高速性7.下列选项中仅属于对自然规律结识的是()。
A.科学发现B.产品发明C.方法发明D.实用新型8.根据《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对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突出()。
A.创新质量B.综合绩效C.支撑服务能力D.使命完成情况9.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中的)由各种私有网络、就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等组成,在物联网中起到信围传输的作用,该层主要用于对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的数据进行传递,它是连接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桥梁。
A.访问层B.网络层C.感知层D.应用层10.电影作品著作权由()者享有。
A.制片者B.编剧C.导演D.摄影11.美术作品不涉及?()A.电影B.雕塑C.绘画D.书法12.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中的积极作用。
A.培养B.引进C.使用D.以上均是13.关于知识产权的主要特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闽政[2014]14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闽政〔2014〕1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科学务实、健康有序地推进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目标经过努力,到2016年,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政务活动普遍实现全流程网络化办理;基本建成智慧城市感知、支撑、服务三大基础平台;交通、环保、安全、旅游、市政等重点领域核心业务实现智慧化应用。
到2018年,主要管理对象和服务事项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50%。
到2020年,全省智慧化应用体系建成,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新政务、新经济、新生活、新城市,我省成为两岸电商合作重要基地、区域国际化智能物流中心、国际信息通信枢纽。
(一)基础设施更加智能。
能源、交通、水务、环保、应急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运行管理精准化、一体化。
(二)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建成包含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领域、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信息服务体系,群众获取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三)社会管理更加精细。
市政管理、人口管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特种设备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诚信等社会管理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增强,政府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环境智能监测和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全程防控能力大幅提升,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2018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类
2018年上海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类一、注意事项1.监考老师发给你的测试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答题纸。
2.测试开始前,请在试题本和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内容,然后再开始答题。
3.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4.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答题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5.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将试题本和答题纸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
不得将试题本带出考场。
特别提醒:a.本试卷科目代码为“21”,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卡“科目代码”栏内对应数字涂黑,否则无法评分。
b.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所有试题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必须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严禁折叠答题纸!给定材料材料 12014 年 3 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大数据”,时隔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要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
同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应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政府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能力,推动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9 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这是我国促进大数据发展的第一份权威性、系统性文件,是我国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6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国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指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是推进政务阳光透明的内容之一。
3 月,“十三五”规划出台,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
接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推荐“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了要打通政务数据部门孤岛的措施,鼓励政企合作。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为了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逐渐展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包括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共享。
1.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支撑的基础设施。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首先是宽带网络覆盖和提速改造,确保城市内各个区域都能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
其次是智慧能源与智慧交通的建设,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交通系统运行效率。
此外,智慧安防系统的完善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检测、应急预警等方面。
2. 信息化应用创新智慧城市试点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信息化应用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对信息化应用创新给予了重视。
在市政管理方面,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
在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和智慧交通等应用,提供更高效、方便、智能的公共服务。
此外,还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信息安全保护,确保信息化应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3. 数据资源共享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将数据资源共享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在数据共享方面,要加强对数据开放的管理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同时,还要建立智慧城市的数据共享平台,提供便利的数据接入和交换机制。
总结: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和指导手段。
通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数据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然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技术标准的制定、隐私保护和公众参与等问题。
智慧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构建及标准化建议
标准化研究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编辑:刘新霞标准化研究Standardization Research形成一个智能化人机结合的巨系统,将城市运行经验从定性演化到定量阶段,从而对城市管理复杂巨系统进行描述和分析。
这是提高城市综合运行管理能力的主要方法。
钱学森将城市管理划分为时间、逻辑和知识三个维度,见图1。
城市管理阶段分为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城市运行是各阶段中最复杂的过程,应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为指导,充分重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的应用,从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市容景观、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众多领域,结合各类学科知识,以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和科学知识为指引,达到城市管理的最佳目标。
3 智慧城市运行指标体系设计智慧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是城市运行和管理范围内相互关联的领域特征数据的逻辑组合。
指标体系内部的各项指标要按照合理的分类进行梳理。
城市运行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复杂科学视野下的城市管理模型为指导,以我国智慧城市运行管理的内涵、特征及价值导向等为根据,充分考虑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和现实情况,结合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参考国际、国内城市管理的创新观点、理念基础,采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指标体系设计。
智慧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框架如图2。
图2 智慧城市运行指标体系框架图1 复杂科学视野下的城市管理模型标准化研究Standardization Research3.1 城市基本概况基本概况应反映城市全貌,包括城市特征、要素、自然资源禀赋、结构和历史概况,能够综合展示和反映城市特点。
城市的基本情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通过对基本情况的掌握,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运行的异同点。
三级及以上更深层级指标说明如下:(1) 行政区划:行政区域面积和隶属关系等;(2) 自然资源:地貌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环境等;(3) 生态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4) 人口民族:人口概况、民族组成等;(5) 风景名胜:各级景区、旅游资源等;(6) 城区历史:历史名人、大事记、城市荣誉等;(7) 组织机构:行政机构及组成等;(8) 城市变迁:城市面貌变迁、城市规划等。
住建部智慧城市管理办法及指标
附件1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智慧城市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为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中的综合应用,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型,指导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实施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智慧城市试点的围包括设市城市、区、镇。
第三条住房城乡建设部成立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第四条试点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是完成当地试点任务的责任主体,负责试点申报、组织实施、落实配套条件等工作。
二、申报第五条由申报城市(区、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申报由城市人民政府直接报送住房城乡建设部。
第六条申报智慧城市试点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或相关专项规划;(二)已完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三)已有明确的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案和保障渠道,如已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四)责任主体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创建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和组织管理。
第七条申报智慧城市试点需提供下列材料:(一)申请文件及所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推荐意见(签章)。
(二)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
纲要应体现以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理念,明确提出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等面的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和重点项目。
(三)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案。
具体容:1.基本概况。
包括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现状,社会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情况等。
2.可行性分析。
包括创建智慧城市的需求分析、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及风险分析等。
3.创建目标和任务。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照《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提出合理可行的创建目标和建设任务,以及建设期限和工作计划。
4.技术案。
支撑创建目标的实现和服务功能的技术路线、措施和平台建设案。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朝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转型。
为了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了智慧城市的标准,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套新型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估一个城市的智慧程度。
一、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包括通信网络、电力网络、交通网络、水电气等公共设施。
评价一座城市是否为智慧城市,需要考虑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程度和覆盖面积。
比如,一个拥有高速宽带网络、配备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拥有充足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城市,智慧程度显然要高于没有这些设施的城市。
二、数字化数字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数字化城市必须有完备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城市内部各个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同时,城市还需要开发出各种智能应用程序,以提高城市生产力、社会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水平。
数字化还包括城市数字化的管理和行政管理体系,使城市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和分析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
三、环境保护智慧城市不仅要数字化,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评价一个城市的智慧程度,需要考虑这座城市的污染程度、环境保护措施、垃圾处理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
一个全面实现环保、降低能耗的城市智慧程度肯定比没有这些措施的城市高。
四、社会服务智慧城市的目标是为市民提供便利、高效、贴心的社会服务。
为此,一个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先进的社会服务体系,如智能医疗、智能互联等方面的设施和应用。
同时,智慧城市还要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文化、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服务,以推动城市的全面人文发展。
五、创新和创业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创新和创业,为此,一个智慧城市必须具备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城市要加大对创新和创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研究机构、高科技企业等在城市内创新创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六、交流、协作和治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评估城市社会交流、协作和治理水平。
这个方面包括城市内部各个层级的协作、区域间的协调、产业间的联动等方面。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10•【字号】浙政发[2012]41号•【施行日期】2012.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2〕4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自《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1〕107号)下发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和宣传工作,着力构建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国家有关业务主管部门“3+X”指导推进模式,明确首批试点项目,建立组织推进体系,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参与,形成了较好的思想基础、工作基础和社会氛围。
为科学务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重要意义建设智慧城市,是我省抓住新一代网络技术、新一代智能制造产业、新一代服务业和城市化发展的机遇,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赢得先发优势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事关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工作。
科学务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有利于集中各方资源,凝聚合力,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有利于探索和创新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经验,谋求先发优势;有利于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逐步推动智慧化应用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保护各地、各有关单位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入,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清醒认识科学务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统筹协调,勇于创新,务实推进,努力在我省形成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总体要求。
按照“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3+X”指导推进模式的优势,科学务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
2023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2023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全面应用,新型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文章写手,我将根据你提供的主题,撰写一篇关于“2023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章。
1. 引言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和监测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模型。
在2023年,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评价指标体系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2023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和发展趋势。
2. 整体评估在文章中,我将会全面评估2023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城市治理、智能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智慧能源等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3. 以浅入深我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主题。
我会简要介绍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分别从城市治理、智能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智慧能源等方面展开阐述,深入剖析每一项指标的内涵和作用。
4. 主题文字在文章中,我将多次提及“2023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把这一主题贯穿于全文,以强调其重要性和关联性。
5. 总结与个人观点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将对全文进行总结与回顾,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我相信这样的总结能够让你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6. 文章格式根据你的要求,我将按照知识的文章格式进行撰写,使用序号标注,并确保文章内容丰富、有深度。
以上是对本篇文章的整体规划和写作思路,我将会尽心撰写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如果您有任何额外的要求或修改意见,请随时告诉我。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2023年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数字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生产、流通、消费和管理的经济活动。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集成应用,改进城市管理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全面评价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础设施指标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石。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基础设施:评估城市信息化水平,包括互联网接入速度、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各类传感器的分布等。
2. 运输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拥堵程度、公共交通的智能化程度、停车位管理等。
3. 能源基础设施:评估城市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
4.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医疗、教育、公安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二、治理能力指标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是保障城市运转和改进的核心。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管理:评估城市对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
2. 决策支持:评估城市决策机构的决策制定和执行能力,包括数据驱动的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等。
3. 服务效率:评估城市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
4. 城市安全:评估城市的安全保障能力,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应急管理等。
三、创新能力指标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城市环境。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创新:评估城市科技创新的水平,包括研发投入、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等。
2. 创新环境:评估城市的创新氛围和创新载体建设,包括科研机构和孵化器的数量和质量。
3. 创新应用:评估城市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情况,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
四、可持续发展指标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评估城市的环境质量、废物处理和资源利用情况。
2. 社会公平与包容:评估城市的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平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展改革委、网信主管部门,各有关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各有关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我国各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是推进我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障。
为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精神,落实《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办高技〔2014〕1770号),加快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重点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和评价对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引导支撑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核心,坚持以实效为导向、标准为基础、创新为动力、评价为抓手,着力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工作,强化标准应用实施,形成并不断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智慧城市评价工作的引导与规范作用,指导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建设质量,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科学有序。
突出国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整体规划的科学性,协调各方资源,统筹管理,充分发挥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集中研究机构、企业和专家的力量,推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实施。
合理安排,分步实施。
建立健全开放发展、动态更新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支持核心关键急需标准、基础通用标准、重点领域国际标准的研制。
鼓励成熟的部门及地方率先开展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验证及试评价工作,总结经验,为在全国范围智慧城市评价标准应用推广的全面推开形成样板。
示范推动,标杆引领。
鼓励地方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应用实施工作,支持标准应用实施的试点、示范。
充分结合地方特色,集中优势资源,科学准确评价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形成标杆,以点带面,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在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应用水平。
三、主要目标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核心和急需标准,确保智慧城市涉及的总体、支撑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标准基本健全,到2017年完成20项急需的智慧城市标准制订工作,到2020年累计共完成50项左右的智慧城市领域标准制订工作,同步推进现有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和应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大力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推动智慧城市标准应用及试点示范。
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城市发展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成城市智慧化水平的提升。
2015起至2016年同步开展整体指标及成熟领域分项试评价,2018年初步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实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实施和应用。
四、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一)标准体系框架根据《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在梳理现有相关标准和研究标准需求的基础上,初步提出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包括总体、支撑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等七个大类。
标准体系框架详见图1。
(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能力类指标和成效类指标组成一级指标。
每个一级指标下包含若干二级指标评价要素。
2015到2020年通过试评价工作逐步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试行稿见图2,2020年正式发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图1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试行稿)图2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试行稿)五、重点任务(一)建立并完善标准体系基于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制定智慧城市术语、参考模型、评价指标、顶层设计、数据融合、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网络安全等基础性、关键性标准。
进一步征集地方、产业的智慧城市标准化需求,深入分析智慧城市相关现有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优先支持急需的智慧城市基础性、共性标准立项和研制。
同时,收集标准示范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和新需求,促进标准制定与实际应用结合,不断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框架,尽快建立健全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
(二)建立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评价指标制定的总体要求》(详见附件1、2),开展各领域分项评价指标的研制工作,鼓励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评价指标较为成熟的部门于2015年底发布第一批3-5个领域的分项评价指标,并逐年扩展其他领域的分项评价指标研制工作,加快形成我国整体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和完善智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工作机制和手段,鼓励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工作平台,提升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工作成效。
(三)推动标准体系应用实施宣传贯彻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工作思路,开展重点及核心标准应用示范,促进地方和城市知晓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和方向,了解智慧城市目前可用的标准资源。
结合地方标准化需求,编制智慧城市标准应用指南,开发智慧城市标准咨询培训和标准服务支撑工具,支撑地方实施智慧城市国家标准。
(四)推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实施结合分项评价指标和相关标准制定,同步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落实评价指标的应用实施,鼓励地方依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开展自评价工作,促进地方智慧化水平的提升。
2015年至2018年,由相关部门依据所制定的分项指标,组织开展年度智慧城市分领域评价工作。
2019年至2020年,国家统筹开展智慧城市综合评价工作。
(五)开展宣贯培训工作加强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宣贯工作,积极开展智慧城市标准的培训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宣传培训活动、高峰论坛、研讨会等,加大智慧城市标准及评价指标的宣传力度和范围,提高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
(六)大力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继续培养国际标准化人才,结合我国已取得的国际标准化地位、国际标准研究等成果,发现并吸纳地方标准化领域的人才,向国际输送我国专家力量,使国家标准化工作与地方紧密结合。
将我国智慧城市取得实效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和优秀案例推向国际,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顺利接轨,进一步夯实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六、保障措施(一)强化工作机制按照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国家“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充分发挥“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及“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专家咨询组”的作用,加强智慧城市标准化综合协调,形成从标准研制、宣贯、评价、认证的长期长效机制。
鼓励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及管理手段配合完成标准应用实施的推进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有关部门及地方在各类专项中给予智慧城市标准的配套资金支持,促进形成多渠道资金投入、多主体参与的格局。
(三)重视人才培养地方积极配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实施宣贯培训工作,选拔一批地方标准化工作人才参与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研制工作。
(四)推进国际交流支持有关单位参与和主导智慧城市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推进国际城市间标准化合作机制的建立,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附件: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项制定的总体要求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10月22日附件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试行稿)按照《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各分项制定提供统一依据和参考。
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工作总则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能够体现智慧城市特点和特征,符合我国国情,经济适用、导向清晰,体现各部门管理及服务重点,满足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需求,并能适度与国际接轨,可用于合理、客观地评价智慧城市建设现实水平与未来方向,引导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原则应包括:人本性: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强调以人为本,从城市主体-人的需求和感受出发,评价民生服务的便捷化、公共治理的精准化、生活环境的宜居化和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反映智慧城市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科学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应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反映出智慧城市中最主要、最本质与最有代表性的元素。
指标体现市民、企业等用户主观感受,评价方法和技术角度应尽量创新,以能获取有关数据为导向,尽量避免非科学性和非合理性的因素。
系统性: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系统全面,从多角度、多层次描述智慧城市发展程度。
各指标之间具有逻辑关系,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反映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每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可操作性: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广泛代表性,方便操作,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与我国的社会背景、物质基础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与文化相适应,易于实践推广。
可扩展性: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开放的和可扩展的。
对于原有其它领域内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技术可以融合到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同时,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技术也可以向其它领域或评价对象开放,在公开的使用环境中不断的成熟与完善。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为指导和推进我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具体评价工作的开展,提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该模型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能力类指标和成效类指标组成;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既包括来自不同分领域的、带有领域特色的指标项,也包括适用于城市整体评价、不属于特定领域的通用指标项。
图1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模型其中,能力类指标往往是客观性的指标,体现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发展机制、网络安全、创新能力共四个方面的保障水平;成效类指标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体现给市民、企业、政府等用户带来的实际影响和用户的主观感受,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及产业体系现代化共五个方面的城市建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