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用
高女《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读后感
高女《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读后感《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是一部以真实故事改编的小说,讲述了高个子女子与矮个子男子相恋、结婚、生子的故事,在呈现一个普通家庭的幸福生活中,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爱情的伟大。
在今天这个道德观念越来越开放的时代,人们对于身高的看法变得越来越谨慎,甚至有些人会因为身高不同而产生偏见和歧视。
这和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
对于这一现状,小说通过高女人和矮丈夫的爱情,跨越了无法跨越的身高差异,呈现出人类独有的感性和理性的开放和包容。
它不仅让读者了解了身高的真正意义,更是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思想。
小说以高女人的视角为主线,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情感和人性的本质,同时也反映出家庭生活的兴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小说中的高女人从读书时期开始就对自己的身高感到自卑,但是在相遇爱情后,她逐渐认识到人类情感的完整和实质,同时也铭记着身高和爱情无关,更不能成为放大爱情的绊脚石。
然而,在婚后,一系列意外和生活问题接踵而至,她的感情起伏也因之而起伏,与此同时,她的爱情巨大光芒也在漫长的岁月中慢慢磨合,越走越耀眼。
这是真爱,没有偏见和悔恨,只有绝对的信念和坚定的信仰。
小说中的矮丈夫则是一个典型的“垫脚石”,他很早就感受到了身高对人们的影响,但是他并没有对此心存愤怒,而是更珍视人类感情的精华和原则。
他在追求高女人的过程中,从不放弃,不屈不挠地坚持,在外人不理解的情况下,争取到了自己爱情的最终胜利,展示出生命的意义和肉体的可贵。
这个人物丰富了小说的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情感的升华和人类价值的重要性。
通过全程地角色扮演和事件展示,小说描绘出了爱情的多种面貌和生活的真实内涵。
高女人和矮丈夫在面临生活压力和种种困难时,他们总能以爱为基础,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帮助。
这样的幸福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一种强烈的共鸣,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愿意尊重和领会情感和人类交往的情感斗争。
最后,小说以小孩子的出生为结尾,表现出人类家庭幸福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读书笔记
《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读书笔记小说写的是一对普通知识分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命运遭遇。
本文中对夫妇自始至终没有任何话语,没有任何心理描写,有的只是几个简单的动作,作者没有在本文中显露自己的主观态度,运用极其客观的描述。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简单描述中透露出这对夫妇对世俗态度的厌恶与鄙夷,同时露出悲伤的韵味。
第一次读这篇小说就感觉到悲伤但同时也夹杂着感动与悲愤,每一次似乎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如此短小的一篇小说却内含着如此深厚的感情意蕴,不觉令人震撼。
本文的题材是普通的,不新奇,然而作者的独具匠心,却使本文不落俗套,不在平淡无奇,作者抓住独特的视角,描述的是高女人和矮丈夫在世俗眼里的不俗从而引起的歧视。
表现出作者对世态炎凉,对传统文化积习的批判。
一幅幅含义深邃的画面,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动人,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悲惨遭遇展现出真实的世态描写和刻画。
同时表现这对夫妇主张精神至上,不愿落于俗套的境界。
本文结尾处“逢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可能由于习惯,仍旧半举着伞。
这是人们有种奇秒的感觉,觉得那雨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这是一种怎样的爱才能支撑住如此的痛苦,作者在这里平添了抒情的气氛,真切感人,富有深意。
小说中的裁缝老婆是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她是封建积习、世态丑陋与无聊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一个牺牲品。
或许她对高女人夫妇本无敌意,然而其根深蒂固的男高女低的婚姻观念,使人在高女人夫妇不幸的命运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本文作者运用最简单的描述,最朴素自然的语言,流畅的表达出最感人的感情和最高尚的境界,本文耳目一新,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每次读到这篇文章内心都不平静,既对这对夫妇的遭遇感到悲哀和同情,同时又佩服这对夫妇的高尚境界。
全文没有什么渲染感情色彩的词语,可读起来却让人有点淡淡的哀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便夹在这种哀痛之中。
【赏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 文学考研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主题思想《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巧妙地选取团结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描写了一对身高成反常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的生活命运,用他们的悲剧性遭遇,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谴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结构特色他们总是一同进出,雨天总是同撑一把伞,而因为两人高矮悬殊,伞下的情景既显得亲昵又可笑。
最后,因为政治风暴和病魔而失去了高女人的矮丈夫,在雨天独自打伞去上班,却仍高高地举着伞,一如高女人在世时一样,看惯了那幅不那么协调的“夫妇雨中出行图”的团结大楼的人们,突然被这个更不协调的情景打动了,“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上任何一件东西也填补不上。
”作者对空间的感叹,对这幅不协调的画面的创造暗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深刻同情和对造成这对夫妇命运悲剧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强烈谴责。
简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主题思想及其叙述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的艺术特色(文中提示)《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巧妙地选取团结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描写了一对身高成反常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的生活命运,用他们的悲剧性遭遇,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谴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他们总是一同进出,雨天总是同撑一把伞,而因为两人高矮悬殊,伞下的情景既显得亲昵又可笑。
最后,因为政治风暴和病魔而失去了高女人的矮丈夫,在雨天独自打伞去上班,却仍高高地举着伞,一如高女人在世时一样,看惯了那幅不那么协调的“夫妇雨中出行图”的团结大楼的人们,突然被这个更不协调的情景打动了,“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上任何一件东西也填补不上。
”(控诉)裁缝老婆她自私、嫉妒和无聊,有严重的窥视癖心理。
她是那对知识份子夫妇悲剧的推波助澜者之一,也是“文化大革命”那场民族大灾难的社会基础,同时,她本身也是一个被扭曲了的悲剧角色。
江苏名校 语文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目标:1、归纳高女人、矮丈夫和裁缝老婆的人物形象。
2、结合小说背景,分析其主题。
教学重难点:1、归纳高女人、矮丈夫和裁缝老婆的人物形象。
2、探究小说的主题。
活动过程:课前预习1.通读文本,勾画有关人物形象刻画的相关语句,并将你认为精彩的语段在课本空白处加以批注。
课堂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活动二、分析人物形象1.概括文中夫妻关系的特点2.概括裁缝老婆这一形象的特点3.塑造裁缝老婆这类小市民形象有何意义?活动三、把握小说的主旨1.试总结小说的主旨活动四、探究重点问题1. “撑伞”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活动五、学以致用本文的题目是“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如果换个题目,你觉得怎么拟,说说理由(字数不少于50字).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阅读答案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阅读答案①她比他高十七厘米。
②自从他俩搬进这大楼,楼里的老住户无不投以好奇莫解的目光。
尤其是下雨天气,他俩出门,总是那高女人打伞。
大楼里一些闲得没事儿的婆娘们,看到这可笑的情景,就在一旁指指画画。
③楼外门口小门房里住了一户裁缝,裁缝的老婆是个爱好说长道短的女人。
尽管裁缝老婆极有能耐,她却无法获知这对怪夫妻结合的缘由。
④人们惊奇也好,困惑也好,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孩子呱呱坠地了。
每逢大太阳或下雨天气出门,高女人抱着孩子,打伞的事就落到矮男人身上。
⑤后来,裁缝老婆做了街道居民代表。
她在协助户籍警察查对户口时,终于找到了多年来叫她费心的问题的答案。
原来高女人和她的矮文夫都在化学工业研究所工作。
矮男人是研究所总工程师,每月工资达一百八十元之多!高女人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化验员,收入不足六十元。
她怎么会嫁给一个比自己矮一头的男人?为了钱,为了地位,为了过好日子!⑥1966年的一天下午,来了一群人——研究所的,他们在院内外贴满大小标语,用十八张大白纸公布了这矮子的“罪状”——晚上回家把研究成果偷偷写成书,打算逃到国外。
人们围绕着那本“书稿”,你问,我问,他问;尖声叫,粗声吼,哑声喊;大声喝,厉声逼,紧声追……高女人却只是摇头,真诚恳切地摇头。
⑦裁缝老婆忽然跑到台前,指着高女人气冲冲地问:“你说,你为什么要嫁给他?”⑧这句问话使研究所的人一怔。
高女人也怔住了。
她抬起几个月来被折磨得如同一片皱巴巴的枯叶般的瘦脸,脸上满是诧异的神情。
高女人没有点头,也没摇头。
她好像忽然明白了裁缝老婆的话,眼里闪出一股嘲讽、倔犟、傲岸的光芒。
“好,你不服气!这家伙现在完蛋了,看你还靠得上不?”裁缝老婆一拍胸脯,手一挥,还有几个婆娘在旁边助威。
别看这些婆娘们离题千里地胡来,反而使会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没有这种气氛,批判会怎好收场?于是研究所的人也不阻拦,任凭婆娘们上阵发威。
会开得成功与否,全看气氛如何。
研究所主持批判会的人,看准时机,趁会场热闹,带领人们高声呼喊了一连串口号,然后赶紧收场散会,押着矮男人走了。
对《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简要分析
对《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简要分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讲述的是外貌十分不相称,经历了外人好奇的眼光、政治环境的压迫后依然相守的一对夫妻平凡却不平淡的生活。
小说是由环境、人物、情节三方面构成,依据俄国学者普洛普的31中叙事功能来说,是所有故事共性的个性存在。
小说的开篇是以一棵树笔直——曲折——笔直的变化告诉读者何为“习惯”,虽不是必需恪守的法定规条,但却会不知不觉地遵从它的规范进行自己的行为处事,一旦打破习惯,你将会备受各种异样的眼光为起点。
环境描写的导入,“你家院里有棵小树,树干光溜溜,早瞧惯了,可是有一天它忽然变得七扭八弯,愈看愈别扭。
但日子一久,你就看顺眼了,仿佛它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
如果某一天,它忽然重新变直,你又会觉得说不出多么不舒服。
它单调、乏味、简易,象根棍子!其实,它不过恢复最初的模样,你何以又别扭起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做铺垫。
届时,也以树的变化给予人的各样感受来说明小说中高个子女人与矮个子丈夫带给人们的异样感受。
在叙述人物时以时间顺序的发展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通过团结大楼里的居民对高女人与矮丈夫如何走到一起原因的好奇,以及种种猜测,而种种猜测却被推翻,其中裁缝的老婆这个精力充裕、走家串户、爱好说长道短、最喜欢刺探别人家里的私事和隐私的女人起了关键的作用。
她的存在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高女人与矮丈夫走到一起的好奇,另一方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再者,塑造了裁缝老婆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次者,从侧面突出了小说主人公高女人与矮丈夫平凡却不平淡的生活,展现了主人公与世无争、蓦然相守的处世态度。
本篇小说是以叙事性语言来表达文章的故事的内容,以各种场景的呈现让读者相信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将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事件等同于客观真实的事实来接受,忽略其本身的虚构性。
小说以裁缝老婆种种推断二人结为夫妻的原因,又被二人一次又一次的推翻为故事发展的助推器,营造种种场景去证实高女人与矮丈夫这对夫妻客观存在的现象。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高中阅读理解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这篇阅读理解主要讲述了一对夫妻的故事。
他们的身高差异引起了周围人的议论和嘲讽,但他们依然恩爱如初,不受外界影响。
最终,高女人因病去世,矮丈夫深感悲痛。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描绘夫妻二人的形象和处境。
首先,高女人和矮丈夫的身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和不被他人理解、接受的原因。
其次,围观者的议论嘲讽与夫妻二人的沉默形成对比,展现了夫妻二人的隐忍、弱势和生存环境的压抑。
此外,团结大楼住户前后不同的态度形成对比,表现了高女人夫妇超越世俗的爱情消除了邻里的偏见。
最后,高女人去世前后,矮丈夫打伞的两个场景也形成了对比,表达了矮丈夫对爱人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
综上所述,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这篇阅读理解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描绘夫妻二人的形象和处境,表现了他们坚定不移的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也反映了世俗对身高差异的偏见和对弱势群体的歧视。
《高女人》上课用
5、(文革)高女人却只是摇头。真诚恳切地摇 头。……都给她这恳切又断然的摇头拒绝了。……高 女人没有点头,也没摇头。她好像忽然明白了裁缝 老婆的一切。眼里闪出一股傲岸、嘲讽、倔犟的光 芒。P83
6、她默默过着寂寞又沉重的日子,不过三十多岁, 从容貌看上去很难说她还年轻。……过了一年,矮 男人还是没放出来,高女人依旧不声不响地生活。 上班下班,走进走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 如此……此后,他俩又是形影不离地一起上 班……P85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冯骥才
整体感知:概括每个部分大意
一、提出“习惯”问题,引出故事;(习惯)
二、不和谐的组合,饱受非议;(非议)
三、丈夫受批斗,夫妻同受屈;(批斗) 四、丈夫入狱,妻子等待 (扶持)
妻子中风,丈夫扶持;
五、妻子病故,丈夫鳏居。(鳏居)
浏览课文,思考: 高女人和矮丈夫是一对怎样的夫妻?请在 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并概括。
3、“伞下的空白”既喻示矮丈夫无法填补的生活 缺失、无法弥补的感情创伤,又给读者思考的空 间,反思悲剧的根源。
创设意境、塑造人物、深化主旨
探讨裁缝老婆的形象:
请同学们找出裁缝老婆的相关描写并分析人物形象.
(1)尽管裁缝老婆能耐,她却无法获知这对天天从眼前 走来走去的极不相称的怪夫妻结合的缘由。这使她很苦恼, 继而进行无休止的无端猜测的中伤。P80 (2)借以各种理由窥人隐私。P80\P81 (3)批斗会上的“热情参与”。P82\P83 (4)批斗会后的偷窥跟踪。P84 (5)高女人死,矮丈夫平反,裁缝老婆上门说媒。P86
裁缝老婆:
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光; 窥人隐私的奇异癖好; 搬弄是非的旺盛精力; 落井下石的市侩行径。
是个无聊庸俗、卑微猥琐、心理阴暗的小市 民。
【赏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 文学考研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主题思想《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巧妙地选取团结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描写了一对身高成反常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的生活命运,用他们的悲剧性遭遇,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谴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结构特色他们总是一同进出,雨天总是同撑一把伞,而因为两人高矮悬殊,伞下的情景既显得亲昵又可笑。
最后,因为政治风暴和病魔而失去了高女人的矮丈夫,在雨天独自打伞去上班,却仍高高地举着伞,一如高女人在世时一样,看惯了那幅不那么协调的“夫妇雨中出行图”的团结大楼的人们,突然被这个更不协调的情景打动了,“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上任何一件东西也填补不上。
”作者对空间的感叹,对这幅不协调的画面的创造暗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深刻同情和对造成这对夫妇命运悲剧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强烈谴责。
简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主题思想及其叙述结构和表现手法方面的艺术特色(文中提示)《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巧妙地选取团结大楼居民的眼光为视角,描写了一对身高成反常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的生活命运,用他们的悲剧性遭遇,以小见大地折射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谴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人性的严重摧残。
他们总是一同进出,雨天总是同撑一把伞,而因为两人高矮悬殊,伞下的情景既显得亲昵又可笑。
最后,因为政治风暴和病魔而失去了高女人的矮丈夫,在雨天独自打伞去上班,却仍高高地举着伞,一如高女人在世时一样,看惯了那幅不那么协调的“夫妇雨中出行图”的团结大楼的人们,突然被这个更不协调的情景打动了,“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上任何一件东西也填补不上。
”(控诉)裁缝老婆她自私、嫉妒和无聊,有严重的窥视癖心理。
她是那对知识份子夫妇悲剧的推波助澜者之一,也是“文化大革命”那场民族大灾难的社会基础,同时,她本身也是一个被扭曲了的悲剧角色。
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第1课时)
时代特点
那时,世道狂乱,人人失去常态,宁肯无知, 宁愿心狠,还有许多出奇的妄想,恨不得从身旁发 现希特勒。
大会依照流行的格式召开。宣布开会,呼口 号,随后是进入了角色的批判者们慷慨激昂的发 言,又是呼口号。
…… 会开得成功与否,全看气氛如何。研究所主 持批判会的人,看准时机。趁会场热闹,带领人 们高声呼喊了一连串口号,然后赶紧收场散会。
㉔高女人也怔住了。她也不知道裁缝老婆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这问题不是这个世界所关 心的。她抬起几个月来被折磨得如同一张皱巴巴枯叶的瘦脸,脸上满是诧异神情。
㉕“好呵!你不敢回答。我替你说吧!你是不是图这家伙有钱,才嫁给他的?没钱,谁要 这么个矮子!”裁缝老婆大声说。声调中有几分得意,似乎她才是最知道这高女人根底的
通过这些生活的细节描写,你能简要概括 一下团结大楼的环境特点吗?
团结大楼的环境
(1)住所:老旧、封闭的; (2)邻居:老住户、无聊、庸俗。他们 受“习惯” (世俗的文化心理)的影 响,还会用这种世俗的目光去衡量身边 的人,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去非议和猜 疑。
是什么推动人物的动作、决定人物的行为方 式呢?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伦理、宗教、道德等 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亦即一定的普遍力量。
再次聚焦21-27节,结合全文,思考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㉑裁缝老婆站在一旁听了半天,愈听愈没劲。她大字不识,既对什么“书稿”毫无兴趣, 又觉得研究所这帮人说话不解气。她忽地跑到台前,抬起戴红袖章的左胳膊,指着高女人 问:
㉒“你说,你为什么要嫁给他?”
㉓这句突如其来的问话使研究所的人一怔,不知道这位治保主任的问话与他们所关心的事 有什么奇妙的联系。
时代的动荡 人性的扭曲 黑白颠倒的世道 (身份的变化:街道积极分子、居民代表、治保 主任,可以使她公开逼问别人的隐私,肆意践踏别 人的尊严,非法侵占别人的财产……) 典型环境滋生了典型人物 典 型 人 物 恶 化了 社 会环 境
高中语文 第9课《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北师大版选修《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读》
语言描写
• 这两人准有见不得人的事。要不他们怎么不 肯接近别人?身上有脓早晚得冒出来,走着 瞧吧!
• 你说,你为什么要嫁给他?
• 好啊!你不敢回答,我替你说吧!你是不是图这 家伙有钱,才嫁给他的?没钱,谁要这么个矮 子!
• 好,好,你不服气!这家伙现在完蛋了,看你 还靠得上不!你心里是怎么回事,我知道!
1.少数不爱管闲事的人,上下班碰到他们时,最多也
只是点点人头,性打在一下挣招扎呼,而已在。复苏
2.第二天一早……大院里没人敢和她说话,却都看见 了她红肿的眼皮。特别是昨晚参加过批斗会的人
们脸,,心躲里开主微她微的题有目3种 光:异 。呼样的唤、善亏良心似、的同感觉,扭过 3.这情景奇情异、、可宽怜,容又的颇市为壮民观文,使化团。结大楼的人
动作描写
• 带着一股冲动劲儿扭着肩上的两块肉,从家里抱 来一个肥皂箱子,倒扣过来,叫矮男人站上去。
• 裁缝老婆一拍胸脯,手一挥,还有几个婆娘在旁 边助威,她真是得意到达极点。
• 裁缝老婆却一直守在窗口盯着她的动静。见她出 去,就紧紧尾随在后边,出了院门,向西走了两 个路口,只见高女人穿过街在一家门前停住,轻 轻敲几下门板。裁缝老婆躲在街道面的电线杆后 面,屏住气,瞪大眼,好象等着捕捉出洞的兔儿。 她要捉人,自己反而比要捉的人更紧张。
僵直,臀部瘪下去,活 质地优良的薄皮子。过剩
象一块硬挺挺的搓板。
的油脂就在这皮肤下闪出 光亮,充分的血液就从这
• 眼睛可就象一对糊里糊 皮肤里透出鲜美微红的血
涂的玻璃球儿了。
色。他的眼睛简直象一对 电压充足的小灯泡。
周围的人怎样看待这对夫妇的结合?请用一 个词或短语概括。
• 不谐调 • 不相称 • 不般配
喧宾夺主 咄咄逼人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赏析
一出历史的悲剧——《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赏析冯骥才善于记录现实的风云,表现“文革”中令人颤栗的生活,又擅于描写近代历史,表达对传统文化积淀的思考。
写法不拘一格,富有探索精神。
而他在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就是文革题材小说中的力作。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里讲的不是一个普通的文革故事,而是一对身高悬殊的夫妇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这样一对身高成反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身高超群的女人嫁给了矮她很多的男人,但悲剧随之也就开始了。
关注与忽略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高女人是一个普通的化验员,而她的矮丈夫是研究所的研究员,拿着不菲的工资。
邻里的窃窃私语愈演愈烈,也愈加恶毒起来,一切皆因他们俩那引人注目的身高对比,人们只关注他们不和谐的外表,却忽略他们平静的相爱。
作品中有一个“下雨天矮丈夫拼命踮起脚跟为妻子撑伞”的细节描写,但很遗憾,文中的邻居们却忽略了,或者说视而不见。
流言从开始的嘲笑讥讽向攻击发展,团结大楼,也就是他们居住的地方(挺具讽刺性的名字),里面平庸的人们揣测高女人一定是为了钱才嫁给矮丈夫的,而且凭空捏造,说他们夫妻与海外私通,在那个年代,这一项罪名砸下来是会出人命的呀!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终于被隔离批斗了。
批斗会在团结大楼那些心理极不平衡的女人们的叫嚣声中开始,可是她们所抛出的问题却离革委会的意思越来越远。
“矮子一个月给你多少钱?”“他拿那么多工资,不是和海外私通怎么可能?”瞧瞧,这就是打着堂而皇之的旗号的正义者们所关注的,他们忽略了人性深处最感人的东西———爱情,同情,善良。
悲剧与闹剧在这篇小说里展示的不仅是主角人物的命运悲剧,而且是配角的荒唐闹剧。
不知为什么,六十年代以来,处处居民住地,都有这样一类人被吸收为“街道积极分子”。
使得他们对别人的干涉欲望合法化,能力和兴趣也得到发挥。
作为这一荒唐闹剧的发起者裁缝老婆是小说重点叙述的对象,她就是“这一类的积极分子”。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PPT课件2
和她的
矮丈夫
冯骥才
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小说的”引子”
提出”习惯”问题
“世界万事万物中,它无所不在。别 看它不是必需恪守的法定规条,惹上 它照旧叫你麻烦和倒霉。不过,你也 别埋怨给它死死捆着,有时你也会不 知不觉地遵从它的规范。”
高女人与矮丈夫
身高:她比他高十七厘米。 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们中间
•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
13、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以后不要停止;不管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以后不要后悔。
•
14、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
30、时间,带不走真正的朋友;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时光转换,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
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
•
31、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去改变的。
•
1966年,矮男人被抄家,那些人 批斗的理由是什么? 把国家科技情报献给外国。
那个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世道狂乱,人人失去常态。
“大会依照流行的格式召开”中“流行”一 词说明什么?
说明那个时代经常搞这种所谓的批 斗,而且流于形式,并不一定是源 于事实。
人们围绕着那本“书稿”,对高女人变着 方式追问,并且挥动拳头或者工于心计的 套问,高女人的回应只有一个:
摇头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后感
备 课参 考
贫 贱夫 妻百 事哀 , 为什 么天 不遂 人愿 , 让这 对 夫妻 遭遇 如此 的命运 坎坷 ?我 们不 得不 回到
“ 文革 ” 的 时代 背 景 。 “ 团结 大 楼 ”中的人 物 之
盛精 力 , 落 井下 石 的市侩行 径 , 非常无 聊 、 卑微 、 庸俗 、 猥琐 又令 人 生厌 的小 市 民 。在 “ 文革” 这
样一个 特 殊 的历 史 时 期 , 裁缝 老婆 的这 种 心 理
变得 更加 扭 曲和疯 狂 。
所 以会 有那 样 的表 现 , 因为他 们 处 在 一 个 荒 唐
的岁 月 , 一 个变 异 的年代 。 “ 团结 大楼 ” 取 名 本
超越 了老师 “ 预设 ” 的答 案 , 我们 也 会 因课 前 大 量的“ 预设 ” 而不 会手 足无措 , 造 成 尴 尬 的 失 语 。而 评 价 这 些 有 创 意 的 答 案 , 依 然 是 要 有 “ 语 文 味” 。对 于 学 生 的答 案 是 否 从 语 言 文 字 中来 , 或貌 似 标新 立异 而 实则 有理 有据 的答 案 , 教 师应 给予 积极 正 面 的评 价 。 在 教学 关 系 中 , “ 预设 ” 与“ 生成” 是 既 对 立
一
、
坚 贞爱情 之挽 歌
小 说 叙述 了团结 大楼 中一 对高 妻矮 夫 的悲 剧, 自始 至终 我 们 看 到 的是 这对 夫 妇 的坚 贞 爱
情: “ 他俩 还 总 在 一 起 , 形影不离 ” , “ 尤 其 是 下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是心心相 印的理解 、 默默 的坚 守与 扶持 。文 中的那 把伞是 他们 夫 妻坚 贞 爱情 的见 证 , 伞 下 的温情 弥补 了两 人 身 高 的 不
语文苏教选修短篇小说选读学案专题四第8课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Word含解析
第8课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记得一位很男子汉的大个子作家,写过一则很温馨的故事:《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我至今能记住的只是一个凄美的情节:每次雨季,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都依偎于一把伞下,都是丈夫举臂高擎着那把伞。
然而命运多舛,高女人不幸辞世。
以后的日子,每逢雨季,矮丈夫仍把那伞举得高高。
我以为,人世上最美妙的男女之爱,也尽可以容于这伞之下的尺寸之间了。
(邓康延《热爱》)一、字音识记(一)单音字1.恪.守(k è) 2.确凿.(z áo ) 3.慷慨.(k ǎi ) 4.倔犟.(ji àn ɡ) 5.枯槁.(ɡǎo ) 6.鳏.居(ɡu ān ) (二)多音字1.屏⎩⎪⎨⎪⎧ 屏.气(b ǐng ) 屏.风(p íng ) 2.横⎩⎪⎨⎪⎧ 横.祸(h èng )横.竖(h éng )3.呱⎩⎪⎨⎪⎧ 呱.呱坠地(ɡū)呱.呱叫(ɡu ā)拉呱.(ɡu ǎ) 4.哄⎩⎪⎨⎪⎧ 哄.闹(h ōn ɡ)哄.骗(h ǒn ɡ)起哄.(h òn ɡ) 二、字形辨识1.⎩⎪⎨⎪⎧ ji ān ɡ(僵)直ji ān ɡ(缰)绳 2.⎩⎪⎨⎪⎧ cu ō(搓)板cu ō(蹉)跎 3.⎩⎪⎨⎪⎧ 洗y ù(浴)山y ù(峪) 4.⎩⎪⎨⎪⎧暴z ào (躁)干z ào (燥) 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1.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2.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3.喧宾夺主: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还要大。
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4.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5.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理。
6.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一你家院里有棵小树,树干光溜溜,早瞧惯了,可是有一天它忽然变得七扭八弯,愈看愈别扭。
但日子一久,你就看顺眼了,仿佛它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
如果某一天,它忽然重新变直,你又会觉得说不出多么不舒服。
它单调、乏味、简易,象根棍子!其实,它不过恢复最初的模样,你何以又别扭起来?这是习惯吗?嘿,你可别小看了“习惯”!世界万事万物中,它无所不在。
别看它不是必需恪守的法定规条,惹上它照旧叫你麻烦和倒霉。
不过,你也别埋怨给它死死捆着,有时你也会不知不觉地遵从它的规范。
比如说:你敢在上级面前喧宾夺主地大声大气说话吗?你能在老者面前放肆地发表自己的主见吗?在合影时,你能叫名人站在一旁,你却大模大样站在中间放开笑颜?不能,当然不能。
甭说这些,你娶老婆,敢娶一个比你年长十岁,比你块头大,或者比你高一头的吗?你先别拿空话呛火,眼前就有这么一对——二她比他高十七厘米。
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们中间算做鹤立鸡群了;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上大学时绰号“武大郎”。
他和她的耳垂儿一般齐,看上去却好像差两斗!再说他俩的模样:这女人长得又干、又瘦、又扁,脸盘象没上漆的乒乓球拍儿。
五官还算勉强看得过去,却又小又平,好似浅浮雕;胸脯毫不隆起,腰板细长僵直,臀部瘪下去,活象一块硬挺挺的搓板。
她的丈夫却像一根短粗的橡皮辊儿;饱满,轴实,发亮;身上的一切——小腿啦,嘴巴啦,鼻头啦,手指肚儿啦,好象都是些溜圆而有弹性的小肉球。
他的皮肤柔细光滑,有如质地优良的薄皮子。
过剩的油脂就在这皮肤下闪出光亮,充分的血液就从这皮肤里透出鲜美微红的血色。
他的眼睛简直象一对电压充足的小灯泡。
他妻子的眼睛可就象一对乌乌涂涂的玻璃球儿了。
两人在一起,没有谐调,只有对比。
可是他俩还好象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邻居一家吃团圆饭时,这家的老爷子酒喝多了,乘兴把桌上的一个细长的空酒瓶和一罐矮礅礅的猪肉罐头摆在一起,问全家人:“你们猜这象嘛?”他不等别人猜破就公布谜底,“就是楼下那高女人和她的短爷儿们!”全家人轰然大笑,一直笑到饭后闲谈时。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否则谁也不会找一个比自己身高逆差一头的对象。她的根据很可靠:这对夫妻结婚
三年还没有孩子呢!于是团结大楼的人都相信裁缝老婆这一聪明的判断。
事实向来不给任何人留情面,它打败了裁缝老婆!高女人怀孕了。人们的眼睛
不断地瞥向高女人渐渐凸出来的肚子。这肚子由于离地面较高而十分明显。不管人
人命运的好坏不能看一时,可得走着瞧。
一九六六年,团结大楼就象缩小了的世界,灾难降世,各有祸福,楼里的所有
居民都到了“转运”时机。生活处处都是巨变和急变。矮男人是总工程师,迎头遭
到横祸,家被抄,家具被搬得一空,人挨过斗,关进牛棚。祸事并不因此了结,有
人说他多年来,白天在研究所工作,晚上回家把研究成果偷偷写成书,打算逃出国,
使得他们对别人的干涉欲望合法化,能力和兴趣也得到发挥。看来,造物者真的不
会荒废每一个人才的。
尽管裁缝老婆能耐,她却无法获知这对天天从眼前走来走去的极不相称的怪夫
妻结合的缘由。这使她很苦恼。好象她的才干遇到了有力的挑战。但她凭着经验,
苦苦琢磨,终于想出一条最能说服人的道理:夫妻俩中,必定一方有某种生理缺陷。
天,它忽然重新变直,你又会觉得说不出多么不舒服。它单调、乏味、简易,象根
棍子!其实,它不过恢复最初的模样,你何以又别扭起来?
这是习惯吗?嘿,你可别小看了“习惯”!世界万事万物中,它无所不在。别
看它不是必需恪守的法定规条,惹上它照旧叫你麻烦和倒霉。不过,你也别埋怨给
它死死捆着,有时你也会不知不觉地遵从它的规范。比如说:你敢在上级面前喧宾
她比他高十七厘米。
她身高一米七五,在女人们中间算做鹤立鸡群了;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上大
学时绰号“武大郎”。他和她的耳垂儿一般齐,看上去却好像差两斗!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描写手法。
(3)能够欣赏并评价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性、爱情、婚姻的深刻思考,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2)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己的道德观念。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描写手法。
(3)欣赏并评价小说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人物描写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评价:(1)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访谈评价: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后感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后感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写于“文革”之后的1982年,讲述的是主人公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两个普通人的爱情悲剧,属于“伤痕文学”。
按照单元目标要求,笔者把小说的人物与环境要素进行糅合,避开简单意义上的“文革”这一特殊的环境影响人物及人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深入探究人物、人性的变化,对文本的问题探究向纵深处挖掘,体现出教学者对文本的研读分析及感悟。
一、坚贞爱情之挽歌小说叙述了团结大楼中一对高妻矮夫的悲剧,自始至终我们看到的是这对夫妇的坚贞爱情:“他俩还总在一起,形影不离”,“尤其是下雨天气,他俩出门,总是那高女人打伞”。
面对别人的嘲笑挖苦,他俩闻如未闻,从不发火,也不搭理;“文革”中挨批斗,妻子没有离开丈夫并一直等他回来;妻子生病了,丈夫认真照顾她;妻子死后,丈夫没有续弦,还保持着原来打伞的习惯。
特别是对两个细节的描述,更是让人既难以忘却又十分感动。
一是丈夫平反回来,夫妻俩的反常举动:“两人相互看一会儿,一个跑进屋半天没出来,一个蹲在地上拾起斧头劈木材,直把两大筐木块劈成细木条。
”二是高女人生病后丈夫用麻绳帮她抬脚康复锻炼。
所有这些情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爱情绝非简单的“朝朝暮暮”,而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心心相印的理解、默默的坚守与扶持。
文中的那把伞是他们夫妻坚贞爱情的见证,伞下的温情弥补了两人身高的不和谐。
这对外表上极不协调,而感情上却极为和谐。
他们爱得真挚,爱得坚贞,爱得执著,真诚的爱情平衡了两人的身高差距,坎坷的命运升华了他们的精神和人格。
而他们在“文革”前对众人的评价是宽容,在“文革”时面对众人的赤裸裸的质疑,他们无力改变,只有选择沉默应对。
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什么天不遂人愿,让这对夫妻遭遇如此的命运坎坷?我们不得不回到“文革”的时代背景。
“团结大楼”中的人物之所以会有那样的表现,因为他们处在一个荒唐的岁月,一个变异的年代。
“团结大楼”取名本身就极具讽刺意义,它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的比喻:一个细长的空酒瓶和一个矮敦敦 的猪肉罐头;长扁担嫁给了矮板凳。
“执着的看客”
快乐着别人的痛苦,源于自己灵魂的空 虚、无聊!
裁缝老婆是一个怎样的人?怎样体现 出来的?
小 市 民
说长道短 搬弄是非 窥人隐私 落井下石
自以为是 趋炎附势 无聊庸俗 愚昧无知
• 团结院的人们和这对夫妻有过节吗?
情节简介:
一个特殊的人生故事!
一对夫妻由于身高差异,他们的结合饱 受非议。后丈夫遭受批判,夫妻同受屈 辱。
丈夫入狱,妻子等待; 妻子中风,丈夫扶持; 妻子病故,丈夫鰥居。
习惯
• 你家院里有棵小树,树干光溜溜,早瞧惯 了,可是有一天它忽然变得七扭八弯,愈 看愈别扭。但日子一久,你就看顺眼了,仿 佛它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子。如果某一天, 它忽然重新变直,你又会觉得说不出多么 不舒服。它单调、乏味、简易,像根棍子! 其实,它不过恢复最初的模样,你何以又 别扭起来?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冯骥才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 著名作家和画家。 • “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工 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主要作 品有《啊》《 雕花烟斗 》、 《神 鞭》、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 《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 全国文学奖。 • 风格:善于记录现实的风云,表现 “文革”中令人颤栗的生活,又擅 于描写近代历史,表达对传统文化 积淀的思考。
• 变异的年代,荒唐的岁月,掩盖了多少善良,泯灭了多 少人性,对整个社会的伤害有多大。
这对夫妻的悲剧结局和“团结大楼”、那些人们、 那个时代有什么关系? 参考: “团结大楼”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团结大楼”中的人物之所以会有那样的表现,因为他 们处在一个荒唐的岁月,一个变异的年代。 特殊时代的社会环境,掩盖了善良,泯灭了人性。 时代的混乱、暴戾或不合理在“团结大楼”中得到体现。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悲剧正是发生在这幢“团结 大楼”内的,没有团结大楼这特殊的环境,他们的悲剧 未必会如此醒目,如此凄凉,如此具有代表性。
• • • •
习惯认为: 美丽的爱情应该是这样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花前月下,才子佳人„„
这对夫妻看起来让人们很不习惯,因为他们 外表上太不和谐了,请大家找一找,书中 那些地方写出了他们的不和谐?
女人:高(1.75米)、干、瘦、扁、胸平、臀 瘪、身体像搓衣板、眼无神。 丈夫:矮(1.58米)、粗短、饱满、 结实红润、圆滚溜球、像橡皮滚、眼有神。
这里的“习惯”指的是大多数人心中的标准,指符 合众人欣赏目光的事情。在这篇小说中,大多数人 心目中美丽的爱情故事往往是有许多限制的,因为 只有这样的美丽才符合众人希望的目光,才是完美 的故事,用冯骥才的话讲这就是“习惯”。习惯是 一件可怕的东西,在一个人无知无觉的时候,悄无 声息地影响着他的生活,每个人都必须承认它。高 女人和矮丈夫的婚姻正是受到了这种“习惯”的影 响,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波折,他们身边 的许多人怀着难解的甚至是带着敌意的目光来看待 他们,也是因为“习惯”。
探究小说主题
• 赞美 :高尚、纯洁、真挚的爱情 • 批判:卑微、污浊、丑陋的世俗心 理 • 呼唤:善良、同情、宽容的市民文 化
• 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人们有种奇 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 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何的东 西也填补不上。”其中“伞”和“空 间”分别有何寓意?
(1)“伞”是遮风挡雨的,如同 “家”,但在污浊的社 会环境和恶劣的政治环境下,这把伞显得多么弱小,乏 力。 (2)文中伞是他们夫妻坚贞爱情的见证,伞下的温情弥 补了两人身高的不和谐。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 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 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 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一大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任什 么东西也填补不上。 (3)“伞”下的空白有着极深的寓意:对矮丈夫,那是 无法填补的生活亏空,是对妻子深情的爱,是人性中最 美好的一部分;对读者,是充分思考的广阔余地,让人 了解情节 们反思悲剧的根源,思考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