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
中医赵强治疗各种头疼的验方
中医赵强治疗各种头疼的验方头疼(1)细辛3克、元胡10克、牛蒡子10克、半夏1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煎服,一天一副。
头蒙:佩兰、菖蒲、白芷各10克。
痰湿头疼:生山楂10克、茺蔚子6克、红花5克、决明子10克,煎服。
(2)疼痛统一方:细辛3克、元胡10克、牛蒡子10克、半夏1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煎服。
(3治疗各种疼痛的药方:党参9克、吴茱萸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切碎,煎服。
(4)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疼、偏头痛。
四物汤加减,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元胡、牛膝各10克、前额和眉棱骨疼加白芷10克、蔓荆子10克,后脑连颈疼加羌活10克、葛根10克,太阳穴疼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头顶疼加吴茱萸5克、藁本10克,说不清什么地方疼就全部加上。
煎服。
(5)各种头疼的表现:(一)风湿头疼头疼如裹而重(二)肝阳上亢头疼(实证)用天麻钩藤饮(三)痰浊头疼是头疼昏重(四)血瘀头疼,头疼加针刺,固定不移(五)气虚头疼,头疼绵绵上午重,遇劳加重(六)血虚头疼,头疼如细筋牵引头部刺痛。
(6)治疗头疼的中成药:芬必得、安乃近、元胡止痛片、头痛宁胶囊加盐酸洛美利嗪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加尼莫地平片、紧张性头痛吃黛力新、养血清脑胶囊、补中益气丸、防风通圣丸、大黄苏打平、谷维素、镇脑宁胶囊、天智颗粒、正天丸、天麻钩藤胶囊、头顶蒙疼用蒙药顺气安神丸黄连上清丸、穿心莲片、龙胆泻肝丸、脑灵素、百服宁、血府逐瘀丸、太极通天口服液、愈风宁心片、镇痛宁颗粒、通窍灵胶囊、辛香止痛吸入剂、速效救心丸、天麻素注射液、银杏叶片。
前额疼吃附子理中丸。
西药治疗头疼、偏头痛:尼莫地平片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7)偏头痛:(一)前额疼(胃经不通)白芷、木香、枳实各10克,三煮二。
(二)头两侧疼(胆经不通)脾气不好、性格内向、口干口苦,川芎、白芍、当归各10克,三煮二(三)头顶疼、头胀(肝经不通)葛根、羌活、独活各10克,三煮二(四)后脑勺疼(膀胱经不通,和肾有关系)葛根、桂枝、白芍各10克,三煮二。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头痛妙方
3头痛神效丹
【来源】陈宝田《时方的临床应用》
【歌诀】头痛神效头痛方,桃红四物鸡血藤,
防风白芷加二活,活血祛风效堪奇。
【组成】川芎15~20克,白芍10~2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6克,白芷10克,鸡血藤30克。
【功效】和血疏风,清热祛湿。
【方解】头为诸阳之会,其象应天,喻作清空,本方专治风湿热邪上壅头目而头痛年久不愈者,故名“清空膏”。方中川芎辛香善升,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为头痛之要药;羌活入足太阳经而疏风除湿;柴胡入足少阳经而升散解热,合川芎以止偏正头痛;黄芩、黄连苦寒泄热渗湿,酒炒而用,且与升散之品相配,则能上至巅顶而除头部湿热;甘草益气安中,缓痛和药;茶叶清利头目。诸药合用,可使清气上升,浊阴下降,风邪湿热俱去,则经年头痛可除。
【主治】头部刺痛或跳痛或胀痛、或有头部外伤史、或遇心情不快、或月经前、或遇风寒则头痛发作或加剧、舌质淡暗或有瘀斑,但不必悉具。可用于血管性头痛、外伤后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强直性脊柱炎、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病症。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症灵活【加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方解】凡风热上攻头目,头痛目赤之症,治宜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故方用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疏风解表;川芎养血祛风止痛;菊花、薄荷、甘草清利头目;再加僵蚕、蝉蜕,以增强搜风散热之效;羌活善祛上部之风湿,可引药上达;甘草调和诸药。
【主治】风热上攻,症见头晕目眩、偏正头痛、恶风发热、目赤流泪、视物模糊。可用于头痛、偏头痛及多种眼科病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风热,止头痛。
22种偏方调治头痛
22种偏方调治头痛偏方一、葱白姜汤配方:葱白7根,生姜9克。
制法:将葱白切段,生姜切丝,加适量水煎汤。
功效: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头痛,其症痛连项背,常伴恶意发热、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
用法:趁热饮服,覆被取汗,汗出则愈。
偏方二、白芷葱白绿茶、配方:绿茶10克、葱白3节、白芷10克。
制法:将三味煎水。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通窍。
主治风寒头痛。
用法:趁热饮服。
偏方三、菊花蜂蜜茶配方:绿茶1克,菊花9~15克,蜂蜜25克。
制法:菊花加水600毫升,煮沸5分钟,加入绿茶、蜂蜜即可。
功效:去风热、止头痛,主治风热头痛。
用法:日服1剂,分3次服完。
偏方四、杏仁菊花茶配方:杏仁、菊花3克。
制法:将杏仁捣碎,与菊花一起加水煎汤。
功效:去风热、止头痛,主治风热头痛。
用法:代茶饮。
偏方五、荷叶粳米粥配方:粳米50克,荷叶30克。
制法:将粳米洗净,荷叶切细丝,两者一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成粥。
功效:适用于湿邪引起的头痛。
用法:早晚温热服食。
偏方六、祛风胜湿剂配方:白蔻仁4.5克、羌活15克、苏叶12克、生姜9克。
制法:将以上四味水煎取汁。
功效:祛风散湿,适用于风湿头痛,其症常伴头重、肢体困重、胸闷、脘胀、食少便溏、苔白厚、脉濡缓等。
用法:分2次服,数日即效。
偏方七、芹菜粥配方:连根芹菜12克,粳米250克。
制法:粳米加适量的清水煮熟后,加入切好的芹菜,再煮5分钟左右即成。
功效:可清热止痛。
用法:此方每天吃一剂。
偏方八、葱白川芎茶配方:葱白两段,川芎、绿茶各10克。
制法:将葱白、川芎和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祛风止痛,缓解畏寒肢冷、鼻塞流涕等症状。
用法:可每日饮1剂。
偏方九、桑菊豆豉粥配方:桑叶10克,甘菊花15克,豆豉15克,粳米100克。
制法:桑叶、甘菊花、豆豉水煎取汁,放入粳米煮成稀粥,加入药汁,稍煮即成。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名目,缓解风热所致头痛,症见头痛而胀、口渴便秘者。
用法:可早晚食用。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中药是治疗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治疗头痛的中药:1. 川贝母:有清热止咳、润肺止逆之功,适用于风寒头痛、喉痹、哮喘等症状。
2. 丹参:有活血化瘀、缓解头痛、头晕的功效。
3. 当归:有养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气不足引起的头痛。
4. 神曲:能够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适用于由风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5. 白芍: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内外伤、痛经引起的头痛。
6. 独活寄生: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缺血、风湿病等症状。
7. 五倍子:有收敛止泻、止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膜炎、骨折等症状。
8. 红花: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瘀血肿痛等症状。
9. 川芎: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症状。
10. 防风:有祛风止痛、散寒解表、发汗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感冒、风寒等症状。
11. 薄荷:能够疏散风热、清凉解毒、解表散热,适用于头痛、头晕、风热感冒等症状。
12. 甘草:有调和各种药物、缓解副作用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心悸、胸痹等症状。
13. 忘药:有开窍明目、清凉神志、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昏迷、中风等症状。
14. 地黄:有滋阴补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
15. 斑蝥:有镇痛、止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眼痛等症状。
16. 龙胆草: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清目明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17. 桑叶:有清热润喉、解毒轻身、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高血压等症状。
18. 熟地黄:有补肾益气、滋阴补血、健脑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19. 葛根: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痛、润肺开音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胸痹等症状。
20. 白术:有健脾益胃、祛湿化痰、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中药治疗头痛主要有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偏方:1. 巴戟天安神饮将巴戟天、枸杞子、茯苓、白术、甘草、白芍、赤芍、木通、菊花等中药材煎成浓汁,加入枸杞、菊花、甘草等,定时饮用能减轻头痛症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头痛妙方
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头痛妙方名中医秘验方推荐——治头痛妙方1清上蠲痛汤【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歌诀】清上蠲痛芷归芎,二活细辛苍防风,菊蔓麦芩生甘草,祛风止痛兼清上。
【组成】当归、川芎、白芷各3克,细辛03克,羌活、防风各3克,菊花、蔓荆子各15克,苍术、麦冬、独活各3克,生甘草03克,黄芩45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散风热,止头痛。
【方解】凡风热上扰之头痛,治宜祛风止痛。
方用当归、川芎养血祛风,此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配以白芷、细辛、防风祛风止痛;菊花、蔓荆子清上而祛肝胆之风热;羌活、独活、苍术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麦冬养阴,甘草泻火,黄芩清热,以助清上之功。
合而用之,养血、祛风、清热三法共施,风热必除,诸症自愈。
【主治】一切偏正头痛。
可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上颌窦炎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
【加减】如证偏风寒,去黄芩、麦冬、苍术,加荆芥;热甚,去独活、羌活、细辛,加桑叶、连翘、银花;鼻流浊涕量多,加苍耳子、露蜂房、辛夷花。
【附记】方中多辛燥升散之品,因此,凡属肝肾阴虚而风阳上扰之头痛以及气血虚弱之头痛,均非本方所宜。
2菊花茶调散【来源】宋·《银海精微》【歌诀】菊花茶调芷荆芎,羌防细辛甘薄荷,风热上攻加僵蝉,头痛眼疾多可医。
【组成】川芎、荆芥各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60克,细辛30克,防风、菊花各45克,僵蚕60克,蝉蜕90克,薄荷24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每服6克,日服2次,茶水调服。
也改可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可用常规剂量酌定。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方解】凡风热上攻头目,头痛目赤之症,治宜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故方用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疏风解表;川芎养血祛风止痛;菊花、薄荷、甘草清利头目;再加僵蚕、蝉蜕,以增强搜风散热之效;羌活善祛上部之风湿,可引药上达;甘草调和诸药。
【主治】风热上攻,症见头晕目眩、偏正头痛、恶风发热、目赤流泪、视物模糊。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西医认为,偏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某些体液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常因情绪紧张或风寒刺激,使调节血管运动的神经功能失调,反射的引起头部某些小动脉痉挛或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
方一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5个月以上,间隔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且大多有偏头痛家庭史,排除颅内炎症、占位病变、高血压、脑外伤、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所致各种头痛。
【方药】:法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云茯苓10g,甘草5g,红花10g,川芎10g,僵蚕10g,葛根15g,蔓荆子10g,蜈蚣1条。
【加减】:呕吐、恶心明显者加竹茹6g、苏叶8g,觉全身火热者加石膏15g、知母10g,有头痛先兆者加胆南星8g,忧郁眠差者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与月经有关者加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
【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5天为一疗程。
【编按】:方中天麻、法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解痉祛风;红花、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僵蚕、蜈蚣化痰通络;葛根升清阳,使清浊得分。
本方能化痰引瘀,气血兼治,故能取得明显疗效。
84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5天内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4例,好转(5天内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偶有发作,再应用本方症状迅速控制者)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
方二穴位埋线【主治】: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偏于一侧,再遇紧张或风寒刺激而诱发。
【方法】:将1号铬制免煮型医用外科羊肠线,剪成1cm或2cm 长线段。
主穴取外关、合谷。
配穴:伴心烦郁怒,脉弦数加太冲;胸闷,恶心,脉弦滑加丰隆;面色晦暗,脉弦细加阿是穴;少气懒言,心悸,少寐,脉细者加足三里。
使用自制埋线针,万福金安液浸泡消毒,选好穴位,做好标记,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表皮局麻,取一段羊肠线,用埋线针将肠线顶入穴内,埋入肌层,查看针孔,无线头外露,立即贴上创可贴,保护针孔。
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
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
在《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所致的头痛。
2.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所致的头痛。
3. 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升津舒经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所致的头痛。
4. 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所致的头痛。
5.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阳病所致的头痛。
这些方剂都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头痛进行治疗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治疗头晕头痛的中药配方
治疗头晕头痛的中药配方
1. 川芎熟地汤,主要成分包括川芎、熟地黄、白芍、当归等。
这个配方适用于因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具有活血调经、滋补
益气的功效。
2. 天麻钩藤饮,由天麻、钩藤、菊花、白芷等药物组成,适用
于因风热外袭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具有清热平肝、祛风止
痛的作用。
3. 当归四逆汤,包括当归、熟地、白芍、生姜等,适用于因寒
湿痰阻引起的头晕头痛,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4.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白芍、枳壳、生姜等组成,适用于因
肝郁气滞引起的头痛眩晕,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配方的使用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中药的使用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理,患者需要耐心配合医
生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中药。
另外,对于头晕头痛症状,如
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传秘方)
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传秘方)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传秘方)此方出自京师名医之手,本人在北京进修时偶得,临床使用多年,在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及三叉神经痛尤其是使用各种止痛剂麻醉剂无效的患者疗效神奇,屡试不爽。
现忍痛奉献给广大同仁,强烈要求顶起!川穹28g 当归18g 细辛5g(后下)大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g生石膏25g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后头痛加羌活20g前头痛加白芷18g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头顶痛加藁本18g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
止痛散治偏头痛处方:川芎30g,赤芍30g,天麻20g,全蝎10g,蜈蚣2条,石决明30g,白芍30g,钩藤20g,龙齿20g,白芷15g,甘草10g。
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胶囊含0.3g生药,每次服4粒,每日3次。
方解: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风”范畴,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但不外由瘀、风、痰、火、寒、虚导致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或脉络失养,不荣则痛。
本人用自拟消痛散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较佳。
其中川芎辛温入少阳、厥阴经,其性升散,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下达血海,既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又可助清阳之气而利窍,还可引诸药上行头目,直达病所;赤芍凉血活血,祛瘀止痛;天麻平肝熄风止痛;钩藤、石决明熄风平肝清热;全蝎、蜈蚣搜风通络,解痉止痛,解毒散结;龙齿镇静安神;白芷辛温芳香,上达通窍,散风寒,化湿浊,祛风通络止痛;白芍平肝敛阴养血,缓急止痛,既可柔肝解郁除烦,又能防止川芎等辛散之品升散太过伤阴,甘草调和诸药配白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全方奏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平肝潜阳之功。
献一家传秘方专治各种痛的,可以说是马上就止痛了但不是治病用的,就是说不能根治,我自亲试过的,小时候牙痛的厉害爷爷就去药铺弄些药回来弄碎了然后让我用鼻子吸一下,我记得当时吸了二下的,没半分钟牙都不痛了。
20种治疗发热头痛的中药方
20种治疗发热头痛的中药方1. 防风通圣散:防风9克、桂枝6克、甘草3克、芍药6克、生姜3克、大枣5克、黄芩9克、黄连9克、葛根9克。
2. 五神散:人参6克、黄芩6克、甘草3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3. 桑杏汤:桑叶9克、杏仁6克、甘草3克、炙甘草3克。
4. 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
5. 葛根汤:葛根9克、生姜3克、黄芩9克、甘草3克。
6. 逍遥散: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9克、柴胡9克、知母6克、黄芩6克、桂枝3克、生姜3克、甘草3克。
7. 三花饮:金银花9克、连翘9克、薄荷3克。
8. 少阳散:桂枝3克、黄芩6克、黄连6克、半夏6克、干姜3克、甘草3克、大枣3克。
9. 石膏汤:石膏9克、甘草3克。
10. 柴胡加芍药汤:柴胡9克、黄芩6克、白芍9克、生姜3克、大枣3克、甘草3克。
11. 辛夷汤:辛夷9克、桂枝3克、炙甘草3克、半夏6克、生姜3克。
12. 女贞子汤:女贞子9克、连翘9克、薄荷3克。
13. 益智仁丸:益智仁9克、红枣6克、龙眼肉3克、甘草3克。
14. 枸杞炖土鸡:枸杞30克、土鸡1只。
15. 七星茶:柴胡9克、白芷6克、薄荷3克、生姜3克、黄芩6克、桂枝6克、甘草3克。
16. 赤芍加生地煎:赤芍9克、生地9克。
17. 苍耳子饮:苍耳子9克、法半夏9克、生姜3克、甘草3克、黄芩6克、白芷6克。
18. 金银花龙骨牡蛎汤:金银花6克、连翘6克、龙骨6克、牡蛎6克。
19. 白虎加人参汤:人参6克、石膏9克、知母6克、甘草3克。
20. 甘草泻心汤:甘草3克、大枣5克、芒硝9克。
治疗发热头痛的中药方有很多种,以上列举了其中的20种常用方剂及其克数,但具体使用哪种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情况综合考虑,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性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
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
1 风寒头痛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喜用被物裹头,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中药治疗治则:疏风散寒。
处方:川芎、荆芥、薄荷、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茯苓、甘草。
针刺疗法主穴:百会、风池、大椎、四渎。
配穴:攒竹、神庭、合谷、太阳。
方法: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用弧度刮针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痛止针停。
2 风热头痛头痛头胀,其疼剧裂,面目热赤,口渴饮饮,溺赤,发热或恶风,大便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
中药疗法治法:清散风热。
处方:桑叶、菊花、川芎、白芷、银花、连翘、山桅子、生石膏、石斛、牛蒡子、甘草。
头颈部按摩疗法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扶持患者后头颈部,右手展平,虎口分开。
从一侧眉弓上方开始,用全掌平推法,由前额→头顶→枕向颈部推摩至大椎穴处,反复进行5~6次,另一侧相同,推摩后以五指抓揉法沿上述部位反复操作5~6次,然后在太阳穴、头维穴、完骨穴、风池穴、新设穴部位揉压3~5分钟,再按第一次操作从前头到后颈推摩数次,术止。
3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酸楚沉重,胸闷,乏力,少食,自饱,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濡。
中药疗法治法:祛风胜湿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云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白术、甘草。
火罐疗法穴位:肺俞,三焦俞,结核点。
方法:每次左右交叉取两个穴位,用无菌三棱针于预取穴位部消毒后点刺2~3处出血,以10厘米口径以上火罐,用精酒闪火法扣罐,置罐10~20分钟,隔日一次,痛止罐停。
4 肝阳上亢头痛头痛而眩,两侧尤重,心烦急躁,善怒,夜寐不安,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质红,中心苔黄,脉弦有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辩证分型】1)风寒头痛:症状: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恶风畏寒,口不渴。
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袭,循太阳经上犯巅顶,清阳之气被遏,故头痛乃作;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其经脉上性巅顶,循项背,故其痛连及项背;风寒束于肌表,卫阳被遏,不得宣达,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苔薄白,脉浮均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疗:疏散风寒;代表方剂:消风散加减。
处方:人参10克、川芎10克、羌活10 克、茯苓20、僵蚕10、藿香10、荆芥10、防风10、陈皮10、蝉蜕5克、厚朴10克、甘草10克。
加减:头晕者加钩藤25克、天麻10克;畏风自汗者加黄芪25克。
2)风热头痛: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渡黄。
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风热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故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炎之征;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邪盛之象。
治疗:疏风清热: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加减。
处方:川芎15克、白芷15克、石膏50克、羌活15克、菊花15克、藁本15克。
加减:咳嗽身热者加桑叶15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身大热加石膏30克、知母15克,脉洪大者重用石膏。
3)风湿头痛: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塘。
苔白腻,脉儒。
证候分析:风湿外邪,上犯巅顶,清空为邪阻遏,故头痛如裹;脾司运化而主四肢,湿浊中阻,脾阳为湿所困,故见肢体困重,纳呆胸闷;湿邪内蕴,不能分清泌浊,故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均为湿浊中阻之象。
治疗:祛风胜湿: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处方:羌活15克、独活15克、藁本10克、荆芥10克、川芎15克、防风15克、甘草10克、蔓荆子15克。
加减:风邪胜者加威灵仙30克、湿邪胜者加苍术20克、白术15克;肢倦体重、浮肿者加茯苓50克、泽泻25克。
中医头痛治疗妙方
一、头痛病概述头痛是人们常见的自我感觉到的一种病症,头痛既可以是单独出现,为病;也可以并发于其他的疾病中,为症。
这个病症,它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中老年人的头痛,一旦发作起来,就更加难搞得好,所以也设专门的节来论述。
中医认为,头痛一症,急性的为“头痛”,慢性的为“头风”。
根据临床的表现,一般又可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
急性头痛多为外感,慢性头痛多为内伤。
中医认为,头痛的病因多因为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所致。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顶之上,唯风可到”。
所以,外感头痛,以风邪为多,因“风为百病之长”。
为病每多兼挟,故又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之分。
内伤头痛多因七情内伤,脏腑失调、气血不足所致,故又有肝火头痛、血瘀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阴虚头痛、阳虚头痛和痰浊头痛之分。
二、头痛病的“人体大药”(一)近端穴位1、攒竹,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禁灸)。
2、眉冲,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配太阳治头痛。
3、曲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主治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
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4、五处,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
[配伍] 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
5、承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热病。
配百会治头痛。
6、通天,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7、玉枕,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
配伍配大椎治头项痛。
8、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全国名医经验方
颈椎骨质增生方粉葛15 银花藤15 鸡血藤15 黄芪15 熟地15 鹿含草10 大云10 脆朴15秦艽10 淫羊藿10 莱菔子10 白术10 防风10随症加减;水煎服,一日一剂,一日三次,每次20毫升顽固性头痛秘方:通络头风汤此方出自京师名医之手,本人在北京进修时偶得,临床使用多年,在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及三叉神经痛尤其是使用各种止痛剂麻醉剂无效的患者疗效神奇,屡试不爽.现忍痛奉献给广大同仁,强烈要求加分川穹28g 当归18g 细辛5g后下大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g生石膏25g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后头痛加羌活20g前头痛加白芷18g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头顶痛加藁本18g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师传心授“红云风”□王毓昌银翘二紫荆防萍,赤丹蝉藓地肤藤;先师授我灵丹药,芳名唤作红云风;己巳年初秋,妻子陡患风团瘙痒,类似荨麻疹;奇痒难忍,烦躁不安;目肿如线,唇肿如努;诣之先师张子衡先生,先生笑曰:“此证乃红云风是也,易治耳;”遂疏方:双花15g,连翘12g,紫草15g,紫花地丁15g,荆芥6g,防风6g, 浮萍9g,赤芍10g,丹皮10g,蝉蜕6g,白鲜皮12g,地肤子12g,忍冬藤12g;3剂,水煎服;上药煎成,当晚服下,瘙痒顿减;一觉醒来颜面唇肿全消,心烦亦安,继服一剂全愈;真可谓“一剂止,二剂已”者也;数日后长女亦患红云风证,其病突然, 红成片瘙痒难忍;遂将所剩一剂急煎服,竟一剂霍然;余审其方,告知先生,先生遂将红云风一方传授于我,并授以加减之法:舌红者加生地,苔厚腻加藿朴,苔黄腻加川连,血瘀者加桃红,便秘者加生大黄,随其所偏而调之;先生曰:“红云风一方乃当年广饶邵绳武先生所传,迄今已四十年矣,凡辨证确凿,投之无不应手;”后每遇是证,投之果然;红云风一证多由禀赋不足,腠理不实,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搏于血分所致,使其脉络瘀阻,气血失和而病作;方中赤芍、丹皮、紫草、忍冬藤凉血通络;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蝉蜕、荆芥、防风、浮萍、地肤子、白藓皮散风祛邪,利湿止痒;诸药相辅为用,疏其气血,令其调达则营卫和,气血平,邪无所居而病愈;马钱乌头汤治疗颈椎病治疗方法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涤痰,通络止痛,补肝肾,调气血;马钱乌头汤药用制马钱子2g研细分6份,每次1份兑药汁服,1日3次,服2日,制川乌12g,麻黄15g,北细辛10g,白芷、羌活、川芎、当归、白芥子、防风、桂枝、海桐皮、姜黄、寻骨风、桃仁、红花各20g,乌梢蛇、豨莶草各30g;寒甚痛者加制草乌、附片;风重者加全蝎、蜈蚣、僵蚕;瘀血重者加土鳖虫、水蛭、虻虫;痰重者加胆南星、天麻;气血虚者加人参、炙黄芪、制首乌、炙甘草;肝肾虚者加鹿角胶、龟板胶、熟地、山茱萸、杜仲、枸杞、桑寄生;2日1剂,水煎,温服,每日服3次;忌食生冷,停服其他药物;典型病例卢某,女,38岁,于2004年1月13日诊;颈、肩、背痛,双手麻木酸胀8个多月,曾服大量中、西药药名不详无效;近1个月疼痛加剧,入夜更甚,坐卧不安,颈部活动受限;查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肩胛骨内上角压痛明显,扪及索条状硬结,舌质淡有瘀斑、苔白腻,脉濡缓涩;X光摄片示2~4颈椎骨质增生;辨为风寒湿邪入侵,脉络瘀阻;投马钱乌头汤;制马钱子2g研细分6份兑药汁,每次1份,每日3次,服2日,制川乌12g,麻黄15g,北细辛10g,白芷、羌活、川芎、当归、白芥子、防风、桂枝、海桐皮、姜黄、寻骨风、桃仁、红花各20g,乌梢蛇、豨莶草各30g,水蛭、虻虫、全蝎各10g,蜈蚣3条研细分6份兑药汁,每次1份,每日3次,服2日;2日1剂,水煎,每日服3次;服药2剂后疼痛症状减轻,后随症加减连服20剂症状消失,2005年6月4日随访无复发;体会马钱乌头汤方中制马钱子、防风、羌活、白芷、乌梢蛇、寻骨风、海桐皮、豨莶草祛风除湿;制川乌、麻黄、桂枝、北细辛温经散寒;川芎、姜黄、桃仁、红花、白芥子活血涤痰通络;诸药合用可使寒湿除、脉络通、气血畅、疼痛止;临床治疗当视其病程长短,个体差异,疼痛的性质、时间,兼症的不同,灵活辨证加减用药,方能获得满意疗效;治疗颈椎病的偏验方威灵苁蓉汤丸组成:威灵仙15克,肉苁蓉15克,熟地15克,青风藤15克,丹参15克;主治:颈椎,腰椎及足跟骨质增生,老年骨关炎疼痛等;用法:每日1剂,煎2遍和匀,日2次分服;或研末炼蜜为丸,每粒10克,每服1粒,日2次;筋骨止痛酒组成:生草乌10克,细辛10克,洋金花6克,冰片16克;主治:同威灵苁蓉汤;用法:先将前三味药研末,用50%酒精300毫升浸入,冰片另用50%酒精200毫升浸入,每日搅拌1次,约1周全部溶化,滤去渣,将二药液和匀,用有色玻璃贮藏;每次用棉球蘸药液少许涂痛处或放痛处片刻,痛止取下,每天2-3次;白芍木瓜汤组成: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10克,甘草10克;功效:舒筋活血,滋阴止痛;主治:颈椎痛;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眩晕停组成:熟地15克,山茱萸30克,山药30克,茯神30克,丹参30克,五味子1 2克,白术30克,天麻12克,钩藤30克,菊花30克,防风15克,玉竹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30克,蚤休10克;功效: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佐以熄风;主治:颈椎骨质增生性眩晕;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除痹逐淤汤组成:当归15克,川芎12克,红花9克,刘寄奴15克,姜黄12克,路路通30克,羌活9克,白芷12克,威灵仙12克,桑枝30克,胆星9克,白芥子9克;功效:活血化淤,行气通络,除湿涤痰;主治:颈椎病;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服;服6剂停一天,12天为一个疗程;加味葛根汤组成:葛根20克,桂枝15克,酒芍15克,麻黄5克,甘草15克,生姜5克,大枣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申姜15克,狗脊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鹿角胶15克捣碎冲服;功效:祛风散寒,养血和血,补肝益肾,强筋壮骨,蠲痹止痛;主治:颈椎病;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虚喘特效人参30牛膝10熟地15山于肉12枸杞子5麦冬15五味子5胡桃三个柴胡5白芍15生姜五片水煎服;此是我实习时跟个老中医学的,确有效果;方中人参可用红参;原创作品要求加分;各型痔疮特效一用螺蛳撒白矾面,一会螺蛳肉变成一壳清水,用这水抹患处,十分凉爽,连抹三天即显效;二内服:全虫6克,僵蚕6克二味瓦上焙黄,研粉末,分为15份,每份每天用一个鸡蛋破一小孔放进去摇匀封好蒸熟于每晚睡前空腹吃;注:一般三天及显效十五天愈;案例:男、31岁二年前患痔疮,手术后愈;今又复发;用上法内外治疗三天血止十五天而愈,随防至今未复发;此方对多型痔疮均有特效;咽喉肿痛方:吹喉散主治:咽喉红肿疼痛,甚至溃烂或者复盖白膜,致饮食不能下咽,或堵塞呼吸等症.药品:黄连15克.青黛15克.薄荷15克.僵蚕15克.白矾15克芒硝15克.制法:上六味研为细末,另取腊月猪胆五至六个,将胆剪口倾出少许胆汁,将药末均分五至六份,均匀装入胆内,用黑纸将胆裹严,在土地掘二尺深坑,以横竹竿悬胆在内,用土埋好,埋至立春取出,将药胆悬风处,待风将黑纸吹去后,全胆共研为细面,愈细越好,收贮磁瓶.用法:每症用药面4.5克到9克,临时用时再加好冰片1.2克到2.4克,共研细,先用压舌板压舌,使玻璃管吹布咽喉,五分钟吹一次,共吹十致十五次,至达述反应为止.反应:将药吹至咽喉后,患者即能吐出痰涎,减轻症状,并感觉至喉向下发凉,由咽而胸,由胸而胃脘而腹而股而两膝.....,俟凉达足部,病即愈.自己私藏的治疗腰腿痛的秘方当归30,川芎20,牛膝20,红花15,灵仙30,元胡15,小茴盐炙20路路通60,制川乌煎透10.独活30,桂枝12,川断30,杜仲30,狗脊30,狗骨黑狗前茎骨50,对个种顽固腰腿痛都有效.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药泥疗伤,由来已久,古今伤科医书均有记载;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系凤阳门派先辈在祖国中医学药泥疗法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一种疗伤方法,它对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等骨伤疾病均有显着疗效;由于社会的变革及现代医学的发展,药泥布法已濒临失传;为使广大读者认识这一疗法,现作一介绍;1、药物组成药粉:生川乌18克,生草乌18克,生南星18克,生半夏18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细辛20克,元胡18克,鸡骨香25克,九里香25克,小罗伞30克,九节茶30克,梅片12克,上述药物研成细粉备用;2、药液配制:取三寸钉150克三寸钉即小松树苗,三寸以下者;没有可用松树二层皮代,将其捣烂后冲米醋500毫升,搅拌后挤汁装瓶备用;3、红色粘土选制:1取常年浸没于水中的红肉耕土潮汕地区对水下一种红色粘土的俗称3-5公斤,将其捣搓至膏状备用;2取山坡向阳红色粘土3-5公斤,晒干后磨成细粉过筛装袋备用;红色粘土最好是取向阳山坡松树下,略带菜花黄色样者;4、药泥制作:1取红肉耕土500克,加入药粉250克,捣搓均匀后再加入药液适量,调成软膏状,敷涂患处,外用纱布包扎固定;敷药面积应稍大于伤处面积,厚度0.5-0.7厘米左右,每天1-2次,每次6-8小时,3天更换药泥一次;药泥用量可根据伤处面积确定使用量;本方法适应于损伤初期或风湿热痹,证见患处红肿发热疼痛者;2取红色粘土细粉500克,配药粉250克,搅拌均匀后加入煮沸的药液适量,调成软膏状敷涂患处,外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固定;同时为了保持药泥有较长时间的热量,可用塑料布在绷布外围包扎保温;但不得每天进行,以免邪毒无法外排;本法适应于损伤中后期或风寒湿痹,症见关节僵硬,肌肉挛缩,活动不便者;用法用量同15、临床体会: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中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北细辛、九里香有祛风燥湿、除痰、逐寒通络止痛之功;当归、赤芍、川芎、甘松、元胡、小罗伞、鸡骨香、九节茶有活血化瘀、理气行气、消肿止痛的作用;米醋入血分,消肿利水祛湿,软坚散结止痛,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梅片则芳香走窜、通窍透肤;诸药与红泥加热合用,可使热源长时间持续稳定,把药力和热力这两种不同的作用融为一体,在温热的作用下,借助米醋较强的穿透力,把中草药物中各种有效成分和红泥的各微量元素带到病灶,使药力在患部直接产生作用,迅速消除瘀血滞气,并在温热的作用下,促进体内邪毒排泄,从而达到显着疗效;而应用于治疗损伤初期或风湿热痹的药泥中,红肉耕土则有清热退火、凉血止血、消肿定痛、滋润肌肤的作用,故特别适应于患处红肿发热疼痛者的治疗;附后: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一直以来都是沿用红肉耕土作基质;后来,笔者多次到野生动物保护区参观,三度见到群猴因抢争食物或争占地盘而互相厮斗,胜负决定之后,双方伤猴各自窜到山坡向阳之处挖掘红色粘土进食,或者尿湿粘土后捣成泥浆状涂敷伤处,进行自我疗伤;由此,笔者联想到凤阳门药泥布法,并对红泥的选择、配制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故此,本文多了一句“向阳之处红色粘土”,与祖传凤阳门药泥布法中记载不同;治鼻炎效方鹅不食草10g 白芷10g 辛夷5g 黄芩10g研成粉吸鼻我的治鼻炎效方辛夷心20克鱼脑石40克,冰片1克. 共末,每次取少许吸入鼻腔.头痛歌诀---方便即将考试的同仁头痛之症要分经,外感内伤有轻重;后项头痛为太阳,眉棱骨痛阳明经;两侧头痛为少阳,颠顶头痛为厥阴;头痛连齿少阴肾,头痛晕沉湿困脾;头痛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而且有很多人还分不清楚其归经,治疗方面是头痛医头希望我的歌诀对你们有用岔气一般我不用药,只要是新发的,嘱患者吸口气屏住,然后在背上相应的部位用力击上一拳掌,一般即可愈.因为岔气主要是因为胸肋关节轻微错缝及软组织嵌顿形成的,用以上方法可一有效的解决错位和嵌顿,因此有好的疗效.的确如此,也可令患侧上肢上举,医者沿肋间按揉理顺可即愈;如不行可在患处加拔一火罐;罕有不愈;积德行善,公开我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秘方疗效百分之百;万氏消癜方:黄芪20 党参20 白芍10 当归10 茯苓12熟地20 白术10 防风10 生甘草40生地榆25五剂水煎服每次加服茶花牌云南白药半瓶,每日两次;五剂服完,全部症状消逝,但为了防止复发,可以再加服五剂;后五剂云南白药减半;老汉我半生用此方治疗紫癜不计其数,效如桴鼓;对方理不明的同行,可以商榷;献一家传处方爱爱医确实高手云集在此学了好多知识,有来无往非君子,今俺也献一家传方,此方在我家保留至少百年以上,但遗憾的是此方并未注明主治何病,愿此方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全虫8个蜈蚣4条乌蛇4钱蝉蜕30个当归6钱陈皮4钱山甲4钱皂刺3钱银花5钱地丁4钱大黄4钱甘草3钱明流酒引本方活血疏风解毒,应是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的方子;请说明什么是“明流酒”皮肤病,疮阳肿毒,银雪病为主,.好方像是治疗中医外科、皮肤病的方子,有机会用一用;我觉得是疗脉管炎中风一类的活血方皮肤病,疮阳肿毒,银雪病为主,.好方有同感,此方实为四虫散和去毒消风之药及活血破血药.内服须慎用,外用应该安全一点儿.家传带状疱疹特效方生马钱子去皮以酸醋磨成糊壮,用毛笔,把药涂上,等药糊自然干燥,200多例;一办30分钟痛减轻消除一天水泡干枯,红肿和皮疹消退,7-10天全愈,有神婆用它来在病人身上画符治带状疱疹全靠它.用这治面神精炎也很好带状泡疹后遗症疼痛可用青蛙皮外数良效新型蜡药疗法------这点活有个地方技术转让费竟然要收3800元哦蜡药疗法简介:蜡疗是以石蜡为主要原料来治病的一种方法,由于石蜡的热容量高,导热系数小,散热时间长,是传导热疗中最好的一种介质,且能与身体各部位紧密接触,因此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引起的疼痛; 石蜡加热后敷贴于患处,能使局部组织受热、血管扩张、循环加快、细胞通透性增加,由于热能持续时间较长,故有利于深部组织水肿消散、消炎、镇痛;传统的石蜡疗法缺点是太脆、易碎,用在大面积较平的部位尚可,若用在凹凸的关节面上,里面未凝固的石蜡则容易流出来,烫伤皮肤;而且对一些疑难病的治疗效果见效缓慢;新型蜡药疗法克服了以上缺点,巧妙地将中药止痛散与加热后的石蜡混合于一体;新式蜡疗采用的独特配方能使其贴敷于患部后不呈对流现象,而且基础蜡的配制也有改进,加入了防止烫伤的中药入内,故皮肤能耐受较高的温度 60 ℃—70 ℃而不会烫伤皮肤;经特殊工艺处理过的介质不易破碎,再将药物的有效成份强渗入人体的患病部位,起到了双重治疗作用,通过多年临床治疗中不断研究改善,其治疗效果、治疗范围更有了突破性进展,对风湿类疾病有奇效并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软组织损伤 , 腱鞘炎、肩周炎、术后粘连、关节强直等各类风寒湿痹痛症有特效;此法简便易行,家庭亦可采用,在医疗费用日益昂贵,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的今天,此方犹其值得广泛推广;现将新型蜡疗制作介绍于下:新型蜡药疗法特点:1 、具有很强柔韧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2 、疗效好,见效快,具有活血、抗炎、祛风除湿的多重功效,能迅速打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逼出体外,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的目的,如轻症一次可治愈;3 、安全、对皮肤无任何副作用,4 、操作方便,治疗成本极低,是搞风湿疼痛专科人员新的经济增长点;5 、标本兼治、对一些病情严重,病程长的疑难症有专用内服药物,可达标本同治之功效;1:基础蜡的配制为改变传统石蜡易碎的缺点,使之变得柔韧,我们在石蜡中配入适量黄蜡及香油,具体比例可参考10斤石蜡配入1斤医用黄蜡0.5斤香油;2:溶蜡将所需用量基础蜡石蜡和黄蜡视治疗部位而定,一般腰部用3斤左右即可放入铝锅内,置于文火上加热一定用文火防止石蜡起烟燃烧,待蜡完全溶化后,加入香油,边加加搅拌,继续加热,直到啪啪声或泡沫水分消失为止;3:加药配方:①紫草15克②红花10克③威灵仙15克④羌活10克⑤川芎10克⑥白芷15克⑦生马钱子15克⑧三分三10克⑨雪上一枝蒿6克上药各自研细粉,先将①③④⑤⑥⑦⑧⑨放入溶化的蜡锅内炸1分钟左右,放药时要缓,防止石蜡沸溢流出,再放②炸20秒钟即关火,待下一步骤:4:浇注模具预先另备长30cm宽20cm深4cm左右不锈钢盘一个,先在方盘内均匀涂抹点香油,此是为方便蜡药脱模;将上述制好之蜡药缓缓倒入盘里,待其自然降温至表面凝固,此时双手端不锈钢盘略作摇动,要待蜡药表面基本没有波动感才可进行治疗;5:治疗先清洁治序部位,然后涂抹猪油在皮肤上;蜡药盘用小刀顺着蜡与盘接合边沿划开,并向上轻轻挑动一下,使药蜡四周均与盘四角脱离开,对准治疗部位,向下翻转不锈钢盘,蜡药饼即落于患处,然后用一层塑料布包住蜡药和患处,外边再用厚毛巾被或棉被包裹,以保温;一般治疗时间约60分钟左右;注意事项:1.皮肤有创面或溃疡不可用;2.体质衰弱和高热病人,急性化脓性炎症,肿瘤,结核,脑动脉硬化、心肾功能衰竭有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有温热感觉障碍以及婴幼儿童禁用本疗法;3.蜡药经反复使用后,如蜡有减少,可按比例加入一定的新蜡;重复使用四次后,需在冷却后刮去旧药 ,重新溶化加入新药物;4.治疗结束后,穿衣休息半小时再出门,防敞风受寒;献上几则伤科骨折秘方供各位参考真东西以下秘方来自民间中医,偶得之,尝验证其中一二方确有特效,曾有双足腓胫骨粉碎骨折恢复未出三个星期,远非西医术所能比及;共十一则,均为骨伤科外用方,基本概括了治伤科各种骨折秘方,计有黑膏方、红膏方、药醋方、地龙散、破伤风御风膏、复骨散、南星散、逐瘀消肿散、羊胆接骨丹、五色散、粉碎骨折壹天接合方;秘方本非余所创,不敢私藏独享,特献于此供诸君参阅:一:黑膏方槐花、乳香、没药、儿茶、龙骨、檀香、山慈菇、血珀、血余、陀僧、煅然铜、川白蜡、生地、赤芍、土别、当归、血竭、钩藤、防丰、加皮、红花、川芎、樟脑、续断、牛夕各二钱,为细末,白芨末一两五;将上药末搅匀,用猪油四两拌和装入有盖瓷盅封口后,用炭火煮约半小时,出白烟后再慢火煎十分钟,待凉后放至潮湿地方十天,启用时加梅片一两五拌匀;二:红膏方降香、白芨、灵仙、血竭、乳香、没药、儿茶各二两为末,白蜡四两、松香二两、猪油二斤;将白蜡松香猪油同熔化,待冻后搅成糊状,加入上药末和梅片一两、樟脑三两拌匀;如白蜡一时找不到可用凡士林和蜜蜡代替;三:药醋方山甲、南星、白蔹、白凡、细辛、赤芍、桔梗、续断、碎补、红花、归尾、加皮、生地、防丰、地骨皮、花粉、甘草、牛夕、桂枝、白芷、姜黄、白芨、钩藤各二钱,加黑米醋同煎上药;四:地龙散地龙十条、琥珀一钱、象皮煅一钱、梅片一钱、珍珠粉一钱、金蚂蟥十条、土别一钱、田七一钱、乳香一钱共为末,用蛋清调药适量敷之,每三天换一次;五:破伤风御风膏内服方之一生地、荆芥、当归、吴于、银花、蔓荆子各二钱,白芷一钱、川芎一钱、石膏一钱煎服;六:复骨散松节二两研末、生鸡仔一只半斤至一斤,把松节炒焦,再将生鸡仔干,勿粘水去净毛捣烂,然后与松节炒用,加酒三四两煮滚饮酒,然后将渣与白芨末一两和匀敷伤处二天小儿不饮酒只敷药; 主治双脚粉碎性骨折即双足腓胫骨折一次见效,后用其它消肿接骨药至全愈;七:南星散南星二钱、枝子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姜黄二钱、大黄二钱、生半下一钱、田七五分、黄连三钱、川芎一钱、梅片三分、驳骨丹三钱各药生研为末,水调煮热敷之;治鹰嘴骨折即肘关节;八:逐瘀消肿散虎骨、骨碎补、蝼蛄、土别、红花、生地、黄芩、黄柏、归尾、赤芍各三钱,白芨一两、苏子二钱共为末酒调煮熟敷之;九:羊胆接骨丹黄连一钱、象皮煅二钱、朱砂二钱、大黄二钱、红花三钱、碎补三钱、田七二钱、血珀一钱、降香三钱、白芨四钱、珍珠粉一分、煅然铜一钱、羊胆四个后入共为末,用灰面与酒煮熟敷之;注意此药敷一夜,天明即除,不宜太久十:五色散内服药之二人中白一两、肉桂二钱、防杞二钱、羌黄一两、当归二两,陈皮、白芷、桃仁、赤芍、乌药、独活、秦艽、单叶蔓荆叶、百草双、生地、丹皮、廷胡、碎补、紫荆花、蔓荆子各五钱共为末,每日二钱,水酒冲服均可;十一:粉碎骨折壹日接合粉碎性骨折,用下方一般二十四小时接合:千锤打一两、入地金牛一两、天上云七一两、榕树寄生一两、节节花一两、散血丹五钱、过江龙一两,共捣烂晒干研为细未,用时取水酒各半及面粉少许煮沸后,再加入生鸡血适量和匀热敷于伤骨处;用药前可在伤处先涂上一些猪油,防止肌肉过敏发炎;一天后解除即X线透视,如碎骨接合不够理想时,可照法再用一次;然后改换黑膏方后附方定能奏效;使用方法:1. 锁骨骨折:多见于幼儿,大多在床上不小心跌下,手掌和肩部着地,外力传至锁骨而引起;横断骨折多,粉碎骨折少,重叠也少;如果没有移位,一般仍能活动不觉什么痛苦,故很难发现骨折;对这类骨折治疗固定比较简便,有移位的先行整复,无移位的则先用黑膏方一敷患处并固定保护,敷药后切忌牵引患肢,以免引起断骨再度移位,敷黑膏后二天,解开诊视伤处有无红肿皮损感染,如无则改用红膏方二至痊愈止;红膏敷三天,一般用药五天断骨多可愈合,以后用药醋熏洗方三每日三次;我们只用黑膏接骨,是因该药药性强且用量少,冷敷涂上伤骨后见效快,无不良反应,对小儿骨折有较好疗效;至于改用红膏,是作消炎消肿用,巩固已接好的伤骨,使其更善美;用药醋是活血此瘀,无后遗症;二:胫腓骨折此类骨折一般多在以儿童为多,一般整复较易;如成凹形或凸形,应顺序轻力按平至骨没有响声为止,复位后先敷方七南星散消肿止痛,敷药时用厚纸固定,外用绷带扎紧不可太松,以免造成移位;二天后改用方六复骨散,水酒各半和药末煮熟敷之,连敷五天骨痂可愈合;继用大力王、田草、钻浪风、金不换、杜仲、钩滕、过江龙、豆豉羌各五钱,丢了棒一两、牛夕四钱共煎水熏洗,每日三次,至功能完全恢复为止;内服“八珍汤”隔二天服一次;如属开放性骨折,外敷方四地龙散内服方五破伤风御风膏以防感染外邪入里,接骨后继用方二红膏生肌愈合;三:双足粉碎性骨折腓胫骨。
名中医治偏头痛十一个秘方
名中医治偏头痛十一个秘方治偏头痛秘方(11首)7.1三生祛痛方【来源】蒲辅周,《蒲辅周医疗经验》【组成】生乌头、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备用。
每次服用30克,以连须葱白7茎,生姜15克,切碎共捣烂如泥,入药未和匀,用软布包好蒸热,包敷在痛处,每1〜2日换药1次。
【功用】祛寒止痛。
【方解】本方原名“三生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有木香而无葱白,内服治卒中不识人,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
蒲老另辟新径,改内服为外敷,以治偏风头痛, 收效颇捷。
方中“三生”不经炮制,药力迅猛,有较强的祛寒止痛作用;葱姜辛辣、温经通络,不仅有散寒之功,而且能助“三生”药效的发挥。
热敷患处,药力直达病所,故能解除患者头痛之苦,获效于顷刻之间。
【主治】偏风头痛,久治不愈者。
【疗效】屡用效捷,多1次痛止。
7.2陈氏头痛散【来源】陈维国,《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天麻、当归尾、白菊花、白芷、川芎、丹参各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白芍、蔓荆子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血祛瘀,驱风镇痛。
【方解】方中当归尾、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芍药、生地活血祛瘀;天麻、白菊花、蔓荆子、白芷驱风止痛;茯苓安正气,合而用之共奏活血祛瘀、驱风镇痛之功,因药对病机,故用之效若浮鼓。
【主治】偏头痛,痛有定处。
【疗效】治疗62例,痊愈24例,显效28例、有效10例。
有效率达100%。
服药最多为25 剂、最少为5剂。
7.3养血祛风汤【来源】王育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川芎各30克,细辛5克,蔓荆子、辛夷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养血祛风。
【方解】方用当归、川芎养血祛风,重用取其强效为主药、辅以细辛、蔓荆子、辛夷花治头痛之专药,载药上行,以增强祛风止痛之功。
诸药相配,相得益彰,故用之多效。
【主治】偏头痛。
【加减】血虚生风头痛加白芷10克,生甘草5克,钩藤、潼蒺藜各15克,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血虚风疹头痛加云苓15克,生甘草5克,钩藤15克,白芷、蝉蜕、白术、木香、防风、丹皮各10克,白蒺藜15克;血虚挟湿头痛加白芷、苍术、荷顶、升麻、木香、苏梗各10克,生甘草5克,中风之渐头痛加白芷、炙甘草各10克,枣仁20克,钩藤15克,僵蚕、地龙、黄芪各10克,白蒺藜、川牛膝各15克;瘀血头痛加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自然铜30克,白芍10克,枣仁15克,莪术,僵蚕各10克,生甘草5克,焦山楂30克。
头痛的治疗偏方
头痛的治疗偏方篇一:18个治疗头痛的偏方18种治疗头痛的民间药方1、治头痛发汗。
用萆解、旋复花、虎头骨(酥、炙)等分为末。
将发病时,以温酒送服二钱,暖卧取汗即愈。
2.突发性头痛。
用肥皂角研磨粉末,然后吹到鼻子里打喷嚏。
另一个公式是:以白色僵硬的蚕丝为末端,每次取两块钱,用煮熟的水送下去。
3、风痰头痛。
取苦瓠膜汁,以苇管灌入鼻中,有气上冲脑门,不久恶涎流下,病即愈。
如在治疔过程中出现头晕现象,不用疑忌。
有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末,入鼻中亦有效。
又方: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4.它不仅能治头痛。
用杨梅作为结尾,朝鼻子里打一点喷嚏,这很有效。
5、呕吐、胸满、头疼。
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6.在阳光下(体温、头痛、轻微脉搏)。
用十四个瓜杆,加一公升水,煮成五种组合,一次服用,呕吐后驱除。
7、胸胃积痰头疼,不思饮食。
矾石一两,入水二升中煮成一升,加蜜半合。
频频取饮,不久即大吐积痰。
如不吐,可喝一点开水引吐。
8.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良)。
用半斤白附子(大炮、去皮肚脐)、22.5元朱砂和1元冰片将其碾碎。
加入小米和大米做成球,大小如小豆。
每次吃30片,饭后,送茶或葡萄酒。
9、头痛偏方及用法:天麻15克白芷30克元胡30克菊花30克。
加减:伴恶寒者菊花减至10克发热、咽痛、口苦者减白芷为10克。
日1剂水煎2次服。
杜氏介绍以此方治各种头痛疗效满意。
一般服3~10剂。
10.【白萝卜治疗偏头痛】仰卧,用白萝卜汁滴鼻,滴左、右疼痛。
每次3-4滴,每天2-3次可以治愈偏头痛。
11、【冷敷治偏头痛法】偏头痛发作时取湿毛巾敷在痛处毛巾捂热后就随时更换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减轻疼痛。
12.【头痛穴位疗法】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按压两侧的太阳穴,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揉捏颈部的颈窝。
13、【荞麦治头痛法】将250克荞麦面和适量米醋制成面饼放入铁锅烘热包在毛巾内趁热包扎患处可治头痛。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偏头痛以年轻女性较易患,是一种阵发性、发作性的头痛。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欢迎阅读。
偏头痛中医偏方和药方一偏头痛表现为头部一侧疼痛。
藁本、苦丁茶各6克,鲜荷叶15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细辛3克,白芷6克,菊花10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全蝎、生地龙、甘草各10克。
共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以开水送服。
肝阳头痛表现为心烦喜怒、口苦咽干、眩晕恶心、小便黄、头胀痛。
天麻10克,钩藤6克,石决明15克。
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
龙胆草10克,炒栀子、炒黄芩各6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夏枯草30克(编者注:夏枯草的常用量为10~15克),水煎,当茶饮。
菊花、决明子各10克。
开水冲泡,每日当茶饮。
气血虚头痛表现为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唇甲无华、饮食无味。
黄芪30克,当归10克,白芷6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川芎3克,白附子1个,葱白15克。
先将川芎、白附子研成细末,然后将葱白捣烂,与药粉调成糊状,贴在太阳穴上。
二专家介绍,大多数偏头痛患者脑组织中的镁含量偏低。
镁是人体细胞内液中一种重要的离子成分,能抑制神经兴奋,调整血管张力等,所以偏头痛患者平时应多吃些含镁丰富的蔬菜、水果;小麦、荞麦面等谷类;黄豆、蚕豆、豌豆等豆类;以及雪里红菜、香菇、紫菜、核桃、桂圆、桃子、花生等。
下面介绍几则偏头痛食疗。
1、姜桔汤生姜、桔皮各。
将生姜切片,桔皮研末,放入砂罐,加适量水,文火煎煮15分钟,滤去药渣,早、中、晚饭前分三次服用。
能化浊祛痰,温胃、止痛、止呕。
2、枸杞蒸蛋鸡蛋2个,枸杞,熟猪油,精盐,酱油等。
将鸡蛋放入碗中打散成蛋糊,加入用热水浸泡过的枸杞,蒸10~15分钟,加猪油食用。
3、葱豉茶淡豆豉、薄荷、栀子仁各,葱白(去须),荆芥,生石膏(捣碎)。
放砂罐内,加水两大碗,煎取1碗,滤去药渣,再下茶叶,煮沸,分2次温服。
可解表清里,疏风清热。
治疗神经性头痛的偏方
治疗神经性头痛的偏方偏方一处方:川芎6克,白芷6克,细辛3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黄芩10克,菊花1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蜈蚣2条。
水煎服,一日一剂。
7剂1疗程,服用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功效:散风清热,通络止痛,平肝熄风,用于风热上扰清窍,清阳被遏之各种头痛,不论头痛新旧部位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可获良效。
偏方二、芹菜根汤组成:芹菜根60g用法:芹菜根加水煎煮,早晚各一次。
主治:适用与高血压头痛,高血脂。
偏方三、白菊花汤组成:取白菊花200g用法:加水2000ml,煎沸后,倒入脸盆内,趁热熏蒸头部。
将头部置于离水面适宜的高度,蒙盖毛巾以防盆内热气外泄,至药汁温度降至体温以下为宜。
薰蒸后防止受凉,一般1次就可见效。
主治:此方可治神经性头痛。
偏方四、远志大枣汤组成:远志15g用法:每天煎1次,每次需加大枣7个,像煎中药一样早晚煎服,晚上服药时把7个大枣吃掉。
主治:此方可治神经性头痛。
偏方五、枣仁煎百合组成:鲜百合500克酸枣仁 15克用法:将百合用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洗干净,枣仁炒后水煎去渣再加入百合煮熟,随意饮服。
主治:对失眠头痛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偏方六、丹地粥组成:丹皮10g 丹参5g 山茱萸肉5g 熟地黄10g 大米50g用法:先将上述所有材料清洗干净,锅内加水取汁,去渣备用,大米放入锅内,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药汁,可以分次食用。
主治:对各类头痛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1、神经性头痛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
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
2、病人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
3、头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或影响日常生活。
4、有的病人可有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头痛,有的病人的症状甚至可回溯10-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治头痛秘方(12首)6.1加味乌星散【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组成】制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研细,分2次冲服)。
【用法】先煎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四味,后入菊花,稍煎即成,分2次服。
冰片临服时分2份各冲入1份。
服后稍事休息,头痛即止。
【功用】升清阳,化浊气,止头痛。
【方解】方中川乌、南星、细辛祛风散寒止痛;地龙通络镇痉;菊花疏风、清头目;冰片开窍散瘀,清热止痛。
诸药合用,有通络止痛、疏风散邪之功。
药专力宏,取效颇佳。
【主治】慢性头痛。
悠悠戚戚,迁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巅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天气变化都能引起发作。
脉象往往沉细微弦。
可用于神经性头痛。
【疗效】屡用屡效,多1剂痛止而愈。
6.2柔肝熄风方【来源】潘兰坪,《新编经验方》【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研细,分2次冲服),苦丁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方解】方用鲜莲叶、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黄、天冬、玉竹、黑芝麻滋肝益肾。
“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
即偏正头风亦可治。
叶案所谓育阴和亢阳,柔润熄内风者以也”。
【主治】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
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6.3头痛汤【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组成】连翘、菊花、霜桑叶、黄芩各9克,苏薄荷3克,苦丁茶6克,夏枯草12克,藁本、白芷各3克,荷叶边半张,鲜白茅根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2次。
【功用】祛风散热,通窍止痛。
【方解】方中连翘轻浮,为解热清气分之炒品;菊花、薄荷消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桑叶搜肝络之风邪;黄芩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头部之热邪;夏枯草解散结热;荷叶边舒散邪热;鲜茅根消除痰热,更使以白芷通窍散发表邪,引以藁本上升直达头顶。
共成祛风散热之方,以治风热上攻的偏正头痛,效果颇佳。
【主治】风热上攻引起的偏正头痛。
【疗效】屡用治正偏头痛,均获捷效。
【附记】本方记载罗芷园《医话》云:“治偏头痛极效,屡试屡验也。
”岳氏医治一例,每一感冒,即出现剧烈性头痛,面红发热,多方治疗,均不过暂时缓解,不能根除,颇为苦恼。
即投上方疗之,果1剂痛减大半,3剂痊愈,迄今5年未犯。
后用治各种正偏头痛,亦均获捷效。
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若寒厥或痰厥之头痛,不可滥投。
6.4止痛散【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组成】瓜蒌根(即天花粉)、柴胡、甘草各10克,生地12克,黄芩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清热,滋阴润燥,生津止痛。
【方解】方用柴胡疏肝解郁,配合黄芩能清肝火而止痛;生地、天花粉滋阴生津而润燥;大枣和脾健中;生姜散寒止痛,诸药配伍,共奏疏肝清热,滋阴润燥,生津止痛之功。
【主治】凡因肝郁气滞,久而化火,伤阴生燥;或肝火上炎,而犯清窍所致的头额部痛,眼胀痛,或目赤疼痛之虹膜睫状体炎,巩膜炎等症者均可用之。
【疗效】屡用屡验,效佳。
【附记】本方用治头痛、偏头痛、证属肝火上犯清窍者,用之每收良效。
6.5头痛方【来源】陈绪纶,《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组成】黄芩(酒炒)8克,白芍、菊花各10克,蔓荆子6克,生地黄15克,当归10克,川芎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滋阴降火,清热祛风。
【方解】方中黄芩、白芍清降少阳、厥阴的热邪,为本方的主药;辅以菊花、蔓荆子的清宣风热以治标;生地黄、当归的滋阴活血以治本;以川芎的辛散以治风,甘草的甘缓治上,以充任本方的佐使。
诸药配伍,组合成方,共奏滋阴降火、清热祛风的效用。
【主治】风热头痛,特别是对长期头痛、久治不愈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加减】两眼、巅顶胀痛加石决明15克;前额胀痛并见脉大、苔黄加生石膏30克;中焦有湿、脘闷腹胀,或肝旺风热犯胃作呕,去生地黄、甘草加法半夏8克,化橘红6克,茯苓10克;风热邪气宣降不解,加生龙骨15克,生牡蛎25克;风邪顽扰,头痛难忍加全蝎末6克(冲服);风邪、实火循胆脉逆冲,颈侧、耳后筋脉胀痛,去生地黄、川芎、甘草、加胆南星6克,僵蚕、钩藤各10克。
【疗效】屡用均获捷效。
6.6头痛散【来源】章次公,《章次公医案》【组成】淡附子、当归各30克,大川芎、甘枸杞、明天麻、藁本各18克,大蜈蚣10条,炙全蝎、制半夏各18克,绵黄芪30克,炒枣仁、茯苓、生白术各18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服3克,一日3次,饭后用白开水冲服。
【功用】搜风通络,散寒止痛,健脾化瘀,扶正固本。
【方解】久痛多因寒瘀气滞,瘀痰互结,经隧阻闭所致。
故方中用淡附子大辛大热,其性善走,能祛表里之沉寒,通络脉之瘀闭,并能止痛;当归、川芎活血祛瘀;藁本香散,入巅顶,散风寒;黄芪、白术益气补脾以升阳;天麻配藁本以增强祛风止痛之功;枣仁、枸杞补肾安神;蜈蚣、全蝎搜风剔邪、开瘀通络,镇痉镇痛;半夏、茯苓化痰和胃,止呕逆。
配伍丝丝入扣,故奏效颇捷。
【主治】顽固性头痛,痛剧则呕吐频作,痛苦异常。
【疗效】屡用屡验。
坚持服用,多能根治。
6.7曙光血管性头痛方【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7)1983年【组成】生石决30克(先下),大川芎9克,香白芷、北细辛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血通络、祛风散寒、平肝镇痛。
【方解】方用生石决平肝镇痛,川芎辛温、入肝经,能活血止痛,近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含挥发油及油状生物碱,能抑制大脑皮层活动及扩张周围血管,故有良好的镇静止痛作用;白芷能祛风散寒止痛,可兴奋血管运动中枢,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细辛散寒止痛,并有局部麻痹、镇痛作用。
药仅四味,配伍相得益彰,力宏效捷。
【主治】血管性头痛。
【加减】如病程长的慢性头痛,可加枸杞子12克,青陈皮各4.5克,以养肝扶正,保护胃气、利于久服。
【疗效】治疗100例,其中典型血管性头痛40例,普通血管性头痛52例,群集性头痛8 例,结果近期治愈53例,好转4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9.8%。
【附记】本方为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
马瑞寅氏云:20多年临床应用于大批头痛病人,确实效果好,而且无副作用。
本方不但对血管性头痛有良效,而且对高血压性、脑瘤性及炎症性头痛也均有良效。
个别病人服药期间出现舌麻现象,可继续服药,不必停用,未见不良后果。
6.8通窍蜈蚣汤【来源】蔡奇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9克,老葱3根(切碎),鲜生姜、红枣各9克,麝香0.5克,蜈蚣1条。
【用法】上药除麝香外,先用水煎成一碗,加黄酒半斤,再煎成1碗,用纱布包麝香入药汁中再煎,待麝香溶化后温服(或用药汁冲服麝香亦可)。
无麝香也可用田七6~9克捣细,分3次冲服,每日1剂。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解】瘀血头痛多由外感风寒,风热或风挟湿邪而致。
外邪自表侵袭经脉,以致气血壅滞,瘀血内停,阻滞脉络,故其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
当以活血化瘀通窍为治,方中红花、桃仁、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大枣、青葱、生姜散达升腾,使行血之品达于巅顶,彻于皮肤孔窍中瘀血;蜈蚣搜剔络中之伏邪,熄风通络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窍之功。
【主治】瘀血头痛。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证伍以羌活、防风、苍术、白芷共奏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功。
【疗效】治疗25例(全部病例均有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女性患者常伴有经前腹痛,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或暗红或边光有瘀点,脉弦细或细涩),痊愈9 例,显效11例,好转2例,无效3例。
随访(1月~2年)14例,痊愈9例,显效4例,无效1例。
【附记】本方对内伤阴虚阳亢及湿热酒毒挟痰之头痛,均不宜应用。
6.9三石头痛汤【来源】关幼波,《名方汇录》【组成】首乌藤30克,旋覆花10克,生赭石15克,生石膏30克,钩藤15克,生地10克,白芍30克,当归、川芎、香附、木瓜、佩兰各10克,藕节、牛膝、石斛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养血平肝,熄风止痛。
【方解】方中用生石膏于内伤头痛,旨在有热可清,无热可平,与生地、川芎、当归、白芍配伍相反相成。
香附、木瓜等诸药合用缓中有通,通中有充,体现了“若欲通之,必先充之”的治疗特点。
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平肝、熄风止痛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顽固性头痛、神经性头痛。
【疗效】治疗多例,一般服14~30剂后诸症消失而痊愈。
对血管性头痛效果尤佳。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6.10养血平肝汤【来源】关幼波,《名医名方录》(第一辑)【组成】旋覆花、生赭石、生石膏各10克,首乌藤30克,当归、杭白芍、川芎、生地、杭菊花、木瓜、香附、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分2次服。
【功用】养血平肝,散风止痛。
【方解】“顽固性头痛”多以头痛时作时止,缠绵日久,经过各种治疗收效不大而名之。
其病机是虚、滞、痰、瘀。
故以补血而又活血的四物汤为主,取旋覆代赭汤的主药旋覆花、代赭石以平肝、降逆、理气、化痰;佐以酸涩而温的木瓜以调和肝脾,且与白芍、甘草配伍,酸甘化阴,育阴缓急止痛;方中加入生石膏旨在有热可清,无热可平可降,与四物汤配伍相反相成;另遣香附行气解郁;配以川芎气血双调;用首乌藤以养阴安神;菊花清肝平肝,共奏养血平肝、活血化痰之效。
【主治】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头痛,包括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疾患。
【加减】血脉壅滞明显而见刺痛者,加红花10克,通血脉消瘀滞;属肝气上冲之头痛头晕者,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各30克,以镇潜之;面红目赤昏花等肝火较旺者,加钩藤30 克,配合杭菊花、旋覆花以清利头目;若腰膝酸软加川断、枸杞子、牛膝各10克以补肾气;阴虚明显而见五心烦热、口干者,加北沙参30克,石斛10克以滋养阴液。
【疗效】经临床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确为治疗顽固性头痛之良方。
6.11头痛舒煎剂【来源】孟澍江,《名医名方录》第一辑【组成】细辛4克,吴茱萸3克,炙全蝎5克,白僵蚕10克,制南星4克,白附子6克,石决明15克,天麻9克,生石膏20克,红花10克,川芎5克,苦丁茶、生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平肝潜阳,搜风镇痉,清化痰热,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血管性头痛。
其特点是头痛常开始于颞部、眼部或前额部,逐渐扩展至半侧头部。
疼痛呈搏动性钻痛、钝痛或刺痛,在1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后转为持续性疼痛。
痛剧时常伴恶心、呕吐等症。
此病缠绵、颇难治疗。
【加减】应依据病情变化及轻重情况进行加减:痛作时情绪不畅,烦躁易怒、口苦、胁痛者,加丹皮9克,柴胡6克,香附12克;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左头胀痛明显者,加白芍12克,白蒺藜15克,钩藤9克(后下);痰热壅盛、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者,加夏枯草10克,川黄连3克或天竹黄10克,竹茹9~12克;湿浊偏甚、头重痛、呕吐作恶,舌苔白厚腻者,加泽泻、制半夏各9克;病久瘀甚,痛为针刺,难以忍受,舌有紫气或瘀点瘀斑,脉弦涩者,加桃仁、赤芍、丹皮各9克;气血亏虚、失眠、眩晕、低血压、思虑则痛作者,加当归10克,白芍12克,生黄芪9~12克;伴外感风寒、头痛、恶寒明显、鼻塞流涕者,加荆芥9克,葱白3根,苏叶9克;伴风热侵袭、头痛、发热明显、咽痛者,加蔓荆子10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3~6克(后下);老年体虚者,改用制大黄5~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