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范文之劳模工作室经验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模工作室经验材料
【篇一: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纪
实】
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国网上饶供电分公司余接永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国网上饶供电分公司,活跃着这
样一支以“敢于创新,善于攻关”闻名于公司系统的队伍,有人说这
是一支年青的队伍,30名成员平均年龄35岁,有人说这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其中有研究生5名、本科生16名、专科生6名,有人说
这是一支硕果累累的队伍,几年来,他们共研发创新成果116项,
获国家专利项目15项,这就是“余接永劳模创新工作室”。
自2012
年9月工作室成立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岗位标兵、创新能手和专业
技术人才。
如今的“余接永劳模创新工作室”代表的不仅是精湛技术、创新精品、应用成果,更是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
劳模精神。
勇挑重担,亮剑技术创新
作为工作室带头人的余接永,1990年毕业于上海电力学院。
二十多
年来,他从一名基层班员做起,凭借着勤奋好学、刻苦钻研,逐步
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并担任了运维检修部主任的职务,与电力生
产结下了不解之缘。
熟悉余接永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双善于从工作中发现
创新亮点的眼睛,几年来,他组织实施创新项目达10余项,个人获
得国家专利7项。
其中变电站装拆接地线升降机荣获“国家电网公司
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三等奖”和江西省电力公司群众创新“一等奖”;折叠式绝缘杆耐压试验支架的研制荣获“江西省第三十三次
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qc成果一等奖”。
而他本人也在经过层层筛
选和考试,他成功入选,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
余
接永同志在创新管理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本着“发现问题就
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理念,把科研创新与安全生产、解决
事故隐患、工器具改进、工艺流程改善、技术攻关等公司生产焦点
难点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班组“五小”创新和qc活动,2010-
2013年度,他所在变电检修分公司,共有92项五小创新项目荣获
国网上饶供电分公司创新项目优秀成果奖。
建章立制,夯实创新基石
在开展创新工作中,上饶公司把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职工“五小”创
新活动相结合,用“五有”引领规范运作,即“有先进人物领衔,由劳
模担任工作室负责人;有固定工作场所,具备创新活动所需的设备
设施;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约束和规范创新工作;有创新团队,吸
收各级专业技术人才;有攻关项目,定期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有创新成果,每年至少有1项得到上级单位奖励的成果”。
由此,工
作室开始围绕电网运行、供电服务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为企业发
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建立了“公司统一领导、劳模引领负责、成员分组实施”的运行机制
和“一、二、三、四、五”工作格局,实现了创新活动的稳步、有序
推进。
一是完善一套机制。
进一步完善了职工“五小”创新成果管理办法、
评审办法、奖励办法的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并从激励职工的角
度出发,对优秀创新成果予以重奖。
二是成立两个组织。
成立“五小”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和“五小”成果评
审小组,做好创新活动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成果评审、表彰推广。
三是做好三层审查。
通过班组、基层单位和公司三个层面的严格审查,使一大批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职工创新成果脱颖而出。
四是突出四大节点。
首先由上到下,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为“五小”
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后盾;紧接着由内到外,通过抓骨干来
带动全员参与;再是由表到里,重心下移、变被动征集为职工自觉
主动地挖掘;最后是由点到面,选树先进典型,促进各专业齐头并进、整体发展。
五是把好五个关口。
把好“宣传发动关”,利用内部网站、横幅、宣
传画的形式营造创造发明的良好氛围。
把好“经济价值确认关”,改
进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成果转化。
把好“项目评奖关”,
严格创新成果评比过程,遵循申报、评价、命名、推广、应用、表彰、奖励的长效管理机制。
把好“公开表彰关”,对获奖的创新成果
编印了三本《江西上饶供电公司职工“五小”创新成果汇编》,并按
照公司“五小”创新管理办法进行奖励。
把好“快速激励关”。
做好成
果的跟踪、转化等工作,实现创新成果的资源共享和推广,达到工
作创意与工作实践良性互动。
创新培训,激活员工技能
工作室成立之初,就把人才战略放在首位,在余接永的观念里,
工作室不仅是创新的平台,更是一个提升全员素质的舞台。
他提出
了“人人当能手、个个做专家”的倡议,通过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
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qc小组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
技术活动,并运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创新学习手段,激活员
工技能。
利用建设实训基地的机会,多批次组织班组进行强化技能训练,通
过采取以师带徒,一带一的方式进行现场讲解来提高员工的理论及
实践操作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这一信息平台,结合公司开发的
培训管理系统软件,让每个员工在工作之余随时在线学习,完成模
拟考试任务;开展轮流授课,让每个人都轮流当老师,根据明确的
课题,自己制作讲义,然后当众给其他班员授课,变“被动学”为“主
动学”。
同时,充分利用每周政治学习的时间,组织班员认真学习技
术创新和政治文化理论书籍,培养主人翁意识。
现在,检修分公司的职工们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理论知识和操
作技能持续提高,为技术创新和电网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革新,攻坚中追寻快乐
谈到技术革新,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说不尽的辛苦与快乐,每
一项创新成果研发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
余接
永向我们介绍起了多功能巡线铲的研发,原来,在电力线路的巡线
过程中,职工们经常会发现接地外露、树木阻碍通道等,发现后又
必须及时消除,这样,就要求巡线员工携带的工具较多,如望远境、急救包、工器具包、巡线棒、铁锹、砍刀等。
但是线路的所在地一
般地形
都较复杂,有时需要翻山越岭,有时需要下田涉水,工具数量的增
多不仅不方便员工携带,更加大了其劳动强度,偶而因为少带其中
一项工具,就导致了不能及时地、一次性地进行消缺,只好第二次
再派人派车去维护,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二次返工也易使人员身
心俱疲。
于是,工作室提出了这一攻关课题,经广大职工们集思广益,研发出了多功能巡线铲,解决了巡视人员携带工具多,劳动强
度大,提高现场消缺率等难题。
就是这把集刀、锯、镐、铲、巡线棒、套筒、指南针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巡线工具,在2007年国家电网
公司举办的“科技创新展览”中,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总经理
的关注,高度评价其为真正的来自基层的群众性创新成果,并荣获
省总工会第二十九届质量协会qc创新小组一等奖和江西省电力公司
科学进步创新一等奖。
目前,这把小小的铲子已在全省公司系统推
广应用。
针对近年来输电线路走廊日趋紧张狭小,而同塔双回路架设的线路
越来越多,220kv同塔双回垂直排列中、上层导线的缺陷需要停电
消除或得不到及时消除,必将给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隐患的
状况,工作室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分析调研得知,如需检修,就
必须停电进行,但由于无法翻越下层带电导线进入中间及上层导线
进行作业,对中间及上层导线无法进行带电作业。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开发研制出了“导轨式绝缘护网人字挂梯”,并通过现场试验,
顺利完成线路带电检修,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
效率。
这一创新项目被省公司专家组认为可在我省220kv输电线路
垂直排列的线路上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篇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实践与思考】
劳模创新工作室总结
为了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2008年以来,市总
工会紧紧围绕我市沿海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弘扬劳模
时代精神,发挥劳模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全市各行各业广泛
开展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团结带动广大职工紧紧围绕提
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为推动全市发展创新
型经济、推动港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开展情况,9月份以来,我带领经技部的同志,结合工作对全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创
新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情况
“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市总工会高度重视,有关领
导和部门多次深入全市重点企事业单位,鼓励支持各级劳模结合各
自岗位和业务特点成立创新团队,对创建活动加强帮助指导,并列
入市总工会年度目标责任,有效地促进了工作落实。
目前,市级命
名劳模创新工作室28个,基层企业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148个,拥
有成员近2000人,确立创新课题326项(针对提高职工业务技能水平的课题122个;优化作业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的课题131个;科
技开发的课题73个),其中已完成课题278项。
2010年,市总工
会授予顾宁峰、王军、庞士梅、陈建斌、周银莲、白文作等六个“劳
模创新工作室”为“金牌工人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全市各级劳
模创
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积
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工作理念,注重因人制宜、发挥专长,最大限
度地发挥每个劳模的潜能和智慧,有力地推动了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
题2400多项,申报发明专利46,创经济效益近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认真抓好提质覆面,劳模创新工作室队伍不断壮大
为促进创新工作室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市总工会对全市劳模先进
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社区劳模服务工作站的意见》(连工发[2008] 42号),在获得市级
以上劳动模范荣誉、省级以上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的一线岗位职工和
少数社会影响较大的离退休劳模、先进人物中确定。
对全市劳模创
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提出了四个基本要求:一是“高”,起点高、标准高;二是“实”,内容实、措施实;三是“亮”,“亮”出行业、企业特点、特色,要有新意;四是“沉”,沉到生产一线——到车间、到班组。
并在连云港碱厂召开全市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场推进会,总
结推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部劳模田恒余和市劳模徐传伟等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经验做法。
每年根据各单位实际,确立创建数量,不断扩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覆盖面,使工作室数量不断扩大、质
量不断提高,把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有胆识、有能力的优秀人
才汇集在一起,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了更多的“一线创新人才”,推动
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各级工会注重加强对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建工作指导,创造工作条件,初步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
会组织、劳模
挂帅、广大职工踊跃参与的创建格局,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新时期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放大劳模效应,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
成为激励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加油站”。
(二)不断规范运行机制,劳模创新工作室运行逐步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我们明确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三有”原则,即有一个冠名、有一块牌子、有一支团队;要求达到
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组建团队、制度完善、经费到位、台帐详实、成效明显等8项标准;要求劳模工作室应明确专人牵头
负责,有一名或几名在技术、业务、服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
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作为核心,每个工作室成
员不低于3人,组成工作型团队,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制度、
活动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任务是结合生产实践,以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落
实职工合理化建议、审查技术方案、培养后备技术力量,引导和带
领广大职工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企业生产技术上的重点难点等
开展达标竞赛、技能竞赛、专题合理化建议、“六小”活动等。
同时,要求各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创新立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逐步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外出考察报告会制度、半年工作室推进会、年度总结会等,力求运作不断规范化,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学术
研究讨论经常化。
企业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单位科技创新的重要
力量和职工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予以重点培育和支持,结合单位生产、经营、科研创新的实际要求,每年确定一个以上的创新项目,
并以单位与劳模工作室签约的形式进行明确和要求,同时在创新实
践的经费、设备等方面给
予充分保证,所在单位工会定期对劳模工作室(劳模示范岗)进行
检查指导。
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和吸引力,我们将劳模创新工
作室创建活动与劳模宣传工作有机结合、科学对接,通过多层次、
全方位的宣传,有效扩大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影响,促进了企业发
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
(三)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日益凸显
我们把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技能比武、
劳动竞赛等活动有机结合,努力在服务沿海开发大局、劳动竞赛、
素质提升、科技创新的火热实践中,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实践,促进
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一是在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中发挥尖兵作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一批
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引领下,破解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全国劳动模范凌娅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潜心钻研中药高新技术的应用,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3项,国
家计委高技术示范工程2项,国家经贸委重大专项2项,完成中成
药指纹图谱13个(其中注射剂8个)、中药材指纹图谱47个、中
间体指纹图谱25个,获得国家经贸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成为全市科技人才学习的榜样。
“田恒余劳模创新工作室”
成立后,加大科技革新力度,先后探索出“碳化七字操作法”、“碳化
尾气排放操作法”、“木塞堵漏法”、“黄泥堵漏法”、“田恒余快速处
理故障方法”等先进操作法,“碳化七字操作法”、“碳化尾气操作法”
先后被省市评为十大先进操作法,田恒余还把20多年来积累的操作
技术经验和心得归纳汇集出版了《碳滤问题解答及事故案例分析》
一书。
二是在技能比武劳动竞赛中发挥示范作用。
在每年开展的职工技能
比武、重点工程劳模竞赛、群众性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劳
模创新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表率作用,提高了职工技术素质和创
新能力,搭建了技术创新、技术交流的良好平台。
省劳动模范唐艳
带领“唐艳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苦练操作技术,精心总结出“叉车作
业氧化铝先进操作法”、“叉车作业胶合板先进操作法”、“一铲准”、“二确认”、“五必要”系列操作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
在唐艳的
影响和带动下,机械一队形成了钻研业务苦练技术的良好风气,班
组成员多次在各级比武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其本人也连云港市“节能
技术比武”中获得实践操作第一名,在港口氧化铝、胶合板等多项装
卸作业中创下全国最高纪录。
三是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不少“劳模创新工作室”
将先进工艺和方法,以电子文档和资料文稿的形式记载在案,供每
一名成员参考学习,还创造出“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等培训方式,使团队迅
速得到成长。
多数“劳模创新工作室”制定了“师带徒”制度,技术带
头人与他们的徒弟签订了《名师带徒协议书》,通过“师带徒”这一
新形式,明确了师徒职责,通过名师传授知识、绝招,提高了职工
们的技术素质。
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聚集了一批业务和技术骨干,
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难题,动脑筋、想办法,攻坚克难,成果频出,提高了职工们的创新能力。
三、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篇三:刘杰劳模创新工作室事迹交流材料】
扬帆拼搏竞百舸青春铸就光明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工友(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刘杰,是煤制油化工安装检修分公司的一名焊工班长。
今天,站在这里我很荣幸,从一名青工逐步成长为焊工技术“大拿”,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焊工班长,我是幸福的!感谢集团公司工会
搭建这样的平台,也感谢安检公司领导给我这个机会。
在此,我结
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怎样立足岗位创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一
点领悟与体会。
若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当工人,就要当技术过硬的好工人
焊工是用焊花映衬伟大,用身躯编织奇迹的人!每一个焊工的成长
都是建立在汗水的付出中。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师傅就告
诉我:“当工人,就要当技术过硬的好工人”!为了尽快独立工作,
书成了我最好的老师,我每月的工资除了吃饭,剩下的都买了书。
有些书比较贵,买不起,我就到书店去抄有用的东西。
学习换回了
收获,知识显示了价值。
我在学习笔记上记载了十万字的“检修焊工
经验秘诀”。
为了尽快提升技能,焊条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工作服上
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小洞,胳膊腿上留下了数不清的烫泡。
有一年冬天,我把身上穿的小棉袄带回家洗了洗,晾在阳台上,被我
的岳父看到了,便问我媳妇:“这是谁的棉袄还不扔了,都被虫子咬
成马蜂窝了”。
媳妇笑着说:“刘杰的胳膊更像马蜂窝!为了报答单
位的知遇之恩、培育之情,他是豁出去了,可苦了我了!”,妻子的
理解使我很感动,兢兢业业苦练本领,践行师傅的教诲,不忘初心!付出总有回报!我没有辜负师傅对我的期望,很快成为班组的技术
能手,获得了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神华宁煤集团“技术能手”荣誉称
号等荣誉。
啃骨头,就要啃最难啃的“硬骨头”
煤制油安装检修分公司主要负责化工园区各设备的安装和检修任务。
气化炉的干煤粉气化技术是德国西门子技术,长期以来,检修这些
设备很依赖国外的焊接专家,造成检修费用高、周期长,属于技术
垄断。
为了摆脱困境,打破焊接技术封锁,2013年12月成立了刘
杰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一次气化炉检修中,德国西门子公司负责对气化炉水冷壁维修,
我心想这是绝佳的“偷师”机会,“蹲点”到晚上他们下班,悄悄的摸
进了检修工棚,结果傻眼了,全是英文,一个都不认识。
为了摸清
老外“底细”,我和德国佬打起了游击战,期间拍下了焊机、氩弧焊枪、打磨工具等设备的照片,就连焊丝头、钨极头和焊渣我也没放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后来气化炉水冷壁修复课题研究中,这些照片都派上了大用场。
它让我发现了焊丝头上的秘密——德
国人用剩下的焊丝头都是经过断丝钳剪过的。
整两个月的检修,朝
九晚五,我们的领导急的团团转,可是人家不管,八小时工作,吃
好的,住好的,还不让看。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就想一定要啃下气
化炉水冷壁修复这块硬骨头,让他们看看,神宁人能行!那次检修
完的气化炉投用仅仅1个月后,又出现水冷壁盘管烧穿问题,严重
影响了气化炉长周期稳定运行,水冷壁的修复成了烯烃装置的“红线”项目。
创新工作室决定对gsp气化炉水冷壁修复技术进行研究。
没
有经验借鉴,我们上百度,没有特种焊接工具,我们自己制作!我
们有的是骨气和力量!通过总结经验,反复焊接操作,发现在气化
炉水冷壁检修过程中,采用将损坏盘管整体割除,错口切割的方法
将其取出,焊口焊接时采用全氩弧焊接方法,小电流,焊前预热,
高频脉冲引弧,控制层间温度。
锚固钉修复采用从锚固钉中部切割,至根部保留1-2mm确保不伤及母材的方式进行锚固钉的焊接,能够
有效地提高焊接质量。
气化炉先后五次采用此修复方案,实际应用效
果良好,连续a类运行时间超过3个月,很好的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
这样的焊接工艺比西门子专家的检修工期缩短了35天,增加了
气化炉的使用周期,按一台炉子一天产出1000吨甲醇,每吨甲醇2000元计算,直接经济效益7000万元左右,间接效益更加明显,
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力和材料的浪费,提高了检修工作效率,更快的
保证了气化炉的正常备用。
解难题,就要解提效创收的“大”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工作室才能不断地发挥作用。
在检
修气化炉的工作中,发现烧嘴地不停修复也是个“大问题”,它是气
化炉能否正常燃烧的核心部件。
气化炉烧嘴体长且偏心,车床无法
加工,而烧嘴的日常修复工作主要在于控制水夹套与主氧分布器端
面间隙在0.25-0.30mm之间,焊接时,应进行精确定位,保证新水
夹套与烧嘴的同心度在0.45-0.55mm之间。
同时主氧分布器焊接时
必须保证分布器与点火烧嘴的同心度在0.05-0.15mm之间,以保证
点火烧嘴能够顺利装入主烧嘴中。
由于烧嘴的主要材质是德国进口
钢材(egrni-3)不锈钢的一种,要解决焊接变形,首先就要了解钢材
的特性。
利用业余时间我查阅了不锈钢的焊接特性,钢材性能,控
制措施等资料,对检修方法和焊接工艺进行焊接试验,最终确定了
一套独立完善的气化炉烧嘴修复工艺。
重点制造了烧嘴转动器,实
现了烧嘴的自由转动,省去了行车、倒链等辅助工具,以前5个人
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2个人就能轻松应对,创造经济效益约3万元/年。
在节约公司检修成本的同时,也有力地保证了气化炉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建队伍,就要建精业务创效益的好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