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着并快乐着
温州市实验中学黄慧
波斯纳(G.J.Posner,1989)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得出这样一条公式:热爱+反思=快乐成长
从小有很多梦想,只是从来没想过当老师,尤其是当政治老师,因为在我心目中,政治课就是“背多分”,政治老师就是“散讲”(专讲空话、大道理)老师,阴差阳错我却成了政治老师(思想品德老师)。
幸运的是我93年本科毕业后分到了温州实验中学,这里云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跟着他们耕耘着三尺讲台,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快乐,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老师这个职业。在我看来老师这个工作的每个环节几乎都充满乐趣:备课(不是指为了完成检查任务在那“挤牙膏”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因为它极具挑战性和创造性,自主对教材进行消化、分解,结合学生实际设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寻找各种有实效又有新意的教学方法,百般思索设计出一个有创意的方案,那种成就感可以让我激动上好几天;办公室、食堂、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见我和同事在探讨,评一节课、讨论一个知识点的把握、分享一个好的IDER------我最喜欢和别人去讨论课堂的设计,一个个环节细细地讨论,这是一种很好的反思和创作的方式,在讨论过程中我经常可以冒出很多思想的火花,有种灵机一动的快乐,也有很多的收获;激情澎湃地上课更让我享受到教学的无穷魅力,无论多疲劳,一上讲台我肯定意气风发,眉飞色舞。在当老师没多久我就患上了职业病——严重的咽喉炎,最严重的时候只要开口大声讲话我的喉咙会撕开来一样的痛,可一上课我就忘了痛,沙哑的声音仍旧可以发挥和学生互动的良好功效,课堂不断动态生成很多精彩,上完课往往意犹未尽,回味无穷。更让我开心的是享受到课堂快乐的人不仅仅是我还有学生,他们经常对我说:“老师,你上课的时候,时间总过得非常快。”“你的嗓子虽然沙哑,可我还是最爱听你的课。”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使得以上种种满足感成为我成长的快乐源动力,我暗下决心决不当一个只会教学生“背多分”的教书匠,要使政治课成为受学生喜欢,又对学生有所启发、有所激励、有所帮助的课。这一目标成了我自我评价的一把尺子,也是我探索教学规律、尝试着进行教学改革的成长动力。
我开始摸索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既受学生欢迎又能对学生有所启发,当时懵懂中记得自己当学生时最讨厌老师照本宣科,脱离实际讲大道理,所以我首先着力于探索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把“大道理”深入浅出的分析给他们听。当时的“一
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盛行,所以当我能够对教材有比较独特的处理方式,又能辅之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那时我曾采用过很多当时自认为蛮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法律案例分析、辩论赛、搭积木、续编故事、歌曲等),我的课开始深受学生欢迎。在学生的赞扬声中我当时曾经有过错觉,以为不用再学理论,只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可以。1998年市政治年会,我接到任务,开一节课《正确认识自我》,我采用寓言故事《小蝴蝶花》贯穿整课始终,运用录音机、漫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一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也很热闹,一切按预设顺利进行,尤其是我个人在课堂上几乎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加以点评和总结,感觉把自己上课有激情的优点和课堂的驾御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我所料评课时听到不少赞美的话,但有一个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个人就是当时温州市政治教研员麻晓春老师,他当时提出两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是否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学生已经回答完整的问题,老师有没有必要再重复点评和总结?”他的两个问题引起我的反思,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发现教学中真的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要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我必须继续充电,不断反思。
我参加了市课题“主体参与课堂模式”的研究,在研究课题过程中我学会了在反思中快速成长。每一节课后我都反思本节课:我的预设与现实效果有哪些差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距?课堂中有哪些环节效果很好?自我分析之所以会有好的效果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环节我没有处理好?如果重新设计我可以如何调整?当遇到有的问题有困惑时我就去寻找一些相关理论和知识,我发现读大学时虽学了很多理论但当时缺乏实践,理论几乎一知半解,而且这些年恰逢教育改革,很多新的理论和观点纷纷涌现,必须及时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积累,才能有效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我发现很多课堂都存在和我的《正确认识自我》一课同样的现象:虽然学生回答问题很活跃或者活动热闹,但问题、活动的设计有效性很差,其实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活动了并不能成为课堂学生主体参与了没有的标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应该侧重于学生思想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体现“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新课程理念。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参与。我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站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了更好了解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我们班每一个学生之间都有一本聊天本(也有学生称它为心情日记),学生在上面说着自己的快乐、烦恼、困惑、理想、看法,想到什么谈什么,我以朋友的身份每天分享他们想法,也说着我的想法、意见。我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使我在课堂设计上能够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根据反思中所思所想,我开始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在2000年上《承受挫折,战胜逆境》这一课时,我就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了情境《小乙烦恼记事本》。
九月二十二日开学第一次语文考试我就不及格,我对自己失望至极,我真笨、真没用,我觉得我的前途一片黑暗。而且今天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他们一定都在说我笨,我该怎么办?
十月十日今天学校要组建校足球队,我也想报名参加,实现我的“马拉多纳”之梦,可老师残酷地拒绝了。我的梦想就此破灭,我痛恨他,我再也不踢球了。可恶的体育委员还嘲笑我又矮又胖,象个矮冬瓜,我火冒三丈冲上去拿起凳子就砸过去-------我是一个特别不幸的人,但愿从此以后我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围绕小乙的烦恼,通过“畅所欲言”“自由论坛”“想一想、说一说”“即兴辩论”“出谋划策”“榜样效应”,几个环节展开教学。日记中小乙所遇到的烦恼真实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解决了小乙的烦恼也就是解决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不仅积极性更高,而且可以学以致用。这节课获浙江省首届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说课、课件、教案)评比一等奖第一名,当时省教研员就认为这节课很有新意,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每个环节活动、问题设计实效性强,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广为推广这节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的课堂模式层出不穷,但现在很多课又走入另一个误区:课堂花样众多却无新意,总是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然后是设计情景,分组讨论,再穿插各种流于形式的活动,一堂堂热热闹闹的课看在眼里好像高潮迭起,但一节课上完后,到底学到了什么,学生经常稀理糊涂,省教研员楼江红老师对这些问题高度概括为二十四个字:“理论不在,盲目进行;快乐有余,体验不足;学习浮躁,思维肤浅。”实际上这些课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而只造成学生信息接受的疲劳,产生倦怠感。我开始反思什么样的课才真正符合新课程理念?我发现我反思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过去对课堂模式的反思转向教师做出教学决策的基础,包括情感体验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等成分,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等方面反思。
我觉得目前很多课堂之所以流于形式,主要是课堂教育目标虚化,学生想
一套,说一套,做一套,根本没有把品德教育转变为内心的一种愿望、一种动机。如何走进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灵世界,触动他们情感,通过情感的内化提高
思想道德水平,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目标的落脚点。我认为在课堂上不一定让学
生说得振振有辞,大道理一套接着一套,而应该在平等的、开放的和安全的气
氛下,创设真实的情境,打开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领悟,产生情感共鸣,化“我知道这个道理”为“我领悟到这个道理”,在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