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课程
幼儿园牡丹花拓印美术教案反思
幼儿园牡丹花拓印美术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程,教材的章节为《美丽的花朵》。
详细内容为介绍牡丹花的形态特点,通过拓印的方式让幼儿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牡丹花的形态特点,知道拓印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牡丹花的形态特点和拓印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牡丹花实物或图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拓印模板、抹布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拓印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牡丹花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牡丹花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牡丹花的认识。
2. 新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牡丹花的形态特点,如花瓣、花蕊、颜色等。
演示拓印的基本方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牡丹花为例,展示拓印的过程。
分步骤讲解如何拓印牡丹花。
4. 随堂练习(10分钟)指导幼儿用拓印模板和颜料进行创作。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牡丹花作品。
5. 互动环节(5分钟)让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提出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牡丹花的形态特点:花瓣、花蕊、颜色等。
2. 拓印方法:拓印模板、颜料、画纸。
3. 作业要求: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创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拓印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牡丹花为主题的作品。
答案:略。
2. 拓展作业:尝试用其他材料(如彩泥、折纸等)创作一幅牡丹花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互动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牡丹花的形态特点和拓印技巧。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可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观察各种花卉的形态特点,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牡丹课程学期工作计划
一、课程概述牡丹课程是一门以牡丹为主题,结合艺术、文化、历史、生态等多方面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本学期牡丹课程将围绕牡丹的种植、养护、欣赏、创作等方面展开,使学生深入了解牡丹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的起源、分布、品种及特点,掌握牡丹的种植、养护方法。
2. 培养学生欣赏牡丹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创作牡丹绘画、摄影等作品。
4. 传承和弘扬牡丹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1. 牡丹概述:介绍牡丹的起源、分布、品种及特点。
2. 牡丹种植与养护:讲解牡丹的种植方法、土壤选择、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 牡丹欣赏:赏析牡丹的美丽形态、色彩搭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 牡丹创作:教授牡丹绘画、摄影等创作技巧,指导学生创作牡丹作品。
5. 牡丹文化传承:介绍牡丹在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周):牡丹概述,让学生了解牡丹的基本知识。
2. 第二阶段(第3-4周):牡丹种植与养护,讲解牡丹的种植方法和养护技巧。
3. 第三阶段(第5-6周):牡丹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4. 第四阶段(第7-8周):牡丹创作,教授牡丹绘画、摄影等创作技巧。
5. 第五阶段(第9-10周):牡丹文化传承,介绍牡丹在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地位。
6. 第六阶段(第11-12周):课程总结与作品展示,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展示学生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牡丹作品,评价其创意、技巧、美观等方面。
3. 期末考试:以牡丹为主题,进行知识竞赛或绘画、摄影等技能测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牡丹文化》、《牡丹种植与养护》等。
2. 教学课件:制作牡丹知识、种植养护、创作技巧等方面的课件。
3. 实践基地:学校牡丹园、周边牡丹种植基地。
学画牡丹花课程设计
学画牡丹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牡丹花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2. 学生掌握牡丹花的结构特征和绘画方法;3. 学生了解色彩搭配原则,并能够运用到牡丹花的绘画中。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准确表现牡丹花的形态;2. 学生掌握绘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提高绘画技巧;3. 学生通过实践,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美的创造,提升审美情趣;3. 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美术学科教学,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美术学科有浓厚兴趣,年龄阶段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和创新。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美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牡丹花文化背景:介绍牡丹花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寓意和艺术价值,使学生了解牡丹花的文化内涵。
2. 牡丹花结构特征:分析牡丹花的组成部分,如花瓣、花蕊、叶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掌握其结构特点。
3. 绘画方法与技巧:教授牡丹花的绘画步骤,包括勾勒轮廓、填充颜色、细化纹理等,让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4. 色彩搭配原则:讲解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等,指导学生在绘画中运用色彩。
5. 教学实践:安排学生进行牡丹花的绘画实践,鼓励他们发挥创意,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品。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牡丹花文化背景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课时:牡丹花结构特征分析,进行观察与讨论;第三课时:绘画方法与技巧教授,进行实践操作;第四课时:色彩搭配原则讲解,进行色彩实践;第五课时:教学实践,完成牡丹花作品。
大写意牡丹画法课程设计
大写意牡丹画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大写意牡丹画的基本技法,包括构图、用笔、用墨、设色等方面。
2. 学生能够了解牡丹花的文化背景及其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
3. 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牡丹花的各种品种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大写意技法独立完成一幅牡丹画作品,展现牡丹的生动形象。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笔墨,表现出牡丹花的质感和层次感。
3. 学生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和表现牡丹花的形态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大写意牡丹画,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能够体验绘画过程中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学生能够学会尊重和欣赏自然界中的美,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美术学科,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表现自我。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 大写意牡丹画概述:介绍大写意牡丹画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使学生了解牡丹画的历史背景。
2. 牡丹花的结构与特点:分析牡丹花的形态结构、生长习性和品种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和把握牡丹花的形象。
3. 绘画工具与材料:讲解画牡丹所需的毛笔、宣纸、颜料等工具和材料,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和保养。
4. 大写意牡丹画技法:教授构图、用笔、用墨、设色等基本技法,包括牡丹花瓣、花蕊、枝干、叶子的画法,使学生掌握牡丹画的基本技巧。
5. 创作实践与展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牡丹画作品。
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
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教学主题: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教学目标:1. 了解牡丹的特点和意义;2. 学会使用国画颜料,掌握基础笔画;3. 运用所学技巧,画出自己的牡丹作品。
教学流程:1. 引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让幼儿了解牡丹的特点和含义。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展示牡丹,引起幼儿兴趣和好奇。
2. 介绍国画颜料及基础笔画(5分钟)讲解国画颜料的种类和用途,并示范如何使用毛笔掌握基础笔画。
提示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
3. 练习基础笔画(20分钟)通过分组练习基础笔画,让幼儿熟悉毛笔使用方法,并掌握基础笔画。
引导幼儿对每一个学习点进行反复练习。
4. 教学案例示范(15分钟)通过教学案例,让幼儿了解画一幅牡丹画的步骤和技巧。
“一心两瓣三黄金”、“九重牡丹”等画法示范,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技巧和突出画中的重点。
5. 画图实践(60分钟)给出素描,并让幼儿进行实际画图操作。
老师引导幼儿按照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技巧,自由创作属于自己的牡丹画。
引导幼儿多互动、多适应、多体验。
6. 课堂后讲解与交流(15分钟)当所有同学完成画图作业后,老师要求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画的作品,进行交流与点评。
让幼儿体验到分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7. 总结(5分钟)通过课程内容回顾,提醒幼儿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同时,鼓励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这种积极的态度,并持久的坚持努力。
教学工具:国画笔、墨汁、颜料、水、画笔洗涤盆、纸、作图板、牡丹实物、图片等。
课堂小结:通过此次国画教学,幼儿们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巧,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牡丹画作品。
同时,我们也通过互动交流,建立了幼儿间的互助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增强了幼儿的文化素养。
2024年牡丹国画教学教案中班
2024年牡丹国画教学教案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国画教学》教材第四章《花的描绘》,详细内容为“2024年牡丹国画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牡丹的国画基本画法、构图技巧以及色彩搭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牡丹国画的基本画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牡丹画作。
2. 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提高审美观念和绘画技巧。
3. 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牡丹花瓣的画法、构图以及色彩的搭配。
教学重点:牡丹国画的基本画法、构图技巧及色彩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牡丹国画范例、画笔、颜料、宣纸、毛毡、调色盘、多媒体设备。
学具:画笔、颜料、宣纸、毛毡、调色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牡丹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发表感想,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牡丹国画的基本画法、构图技巧及色彩搭配。
3. 示范(15分钟):现场演示牡丹的画法,边画边讲解。
4. 练习(2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画牡丹,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3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牡丹国画作品,教师个别辅导。
6. 展示评价(10分钟):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牡丹国画基本画法2. 构图技巧3. 色彩搭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完成一幅牡丹国画作品。
答案:1. 牡丹国画作品要求构图合理,画面饱满。
2. 牡丹花瓣画法正确,线条流畅。
3. 色彩搭配和谐,富有层次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花卉的国画作品进行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不断提高绘画技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牡丹花瓣的画法、构图以及色彩的搭配。
2. 教学过程:知识讲解、示范、练习、展示评价。
3. 作业设计:牡丹国画作品的要求及答案。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牡丹花瓣的画法(1)花瓣的线条要流畅,用笔要轻松自然。
牡丹国画教案幼儿园中班
牡丹国画教案幼儿园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课程,主要围绕牡丹国画的绘制进行。
教材的章节为《美丽的花朵》,详细内容包括牡丹花的基本结构、画法以及色彩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牡丹花的基本结构,掌握牡丹国画的绘制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色彩搭配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牡丹花的基本结构、画法以及色彩的搭配。
教学重点:掌握牡丹国画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牡丹国画范画、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毛巾。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水桶、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牡丹国画范画,引导幼儿观察牡丹花的外形、色彩,让幼儿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牡丹花。
2. 讲解牡丹花的基本结构(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讲解牡丹花的花瓣、花蕊、叶子等基本结构,让幼儿了解并记住。
3. 示范牡丹国画的绘制方法(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牡丹国画的绘制步骤,包括线稿、上色、细节处理等,边示范边讲解。
4. 课堂实践(15分钟)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绘制牡丹国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牡丹花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进行现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牡丹花的基本结构:花瓣、花蕊、叶子。
2. 牡丹国画的绘制步骤:线稿、上色、细节处理。
3. 色彩搭配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牡丹国画。
答案:参照课堂所学,完成一幅牡丹国画的绘制。
2. 作业要求:注意牡丹花的基本结构、色彩搭配,画面整洁、美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观察其他花卉,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大班科学活动国花牡丹花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国花牡丹花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能够辨认国花牡丹花的形态特征;
•能够描述牡丹花的种类、颜色等基本特征;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导入
向幼儿们展示牡丹花的图片,让幼儿们感受牡丹花的美丽,并引导幼儿们认出牡丹花。
2. 学习
通过幼儿们的感官体验,让幼儿们观察牡丹花的形态和花瓣的颜色,引导幼儿们发现牡丹花的不同种类,让幼儿归类整理,描述不同种类间的差异。
3. 实践
通过手工制作牡丹花,让幼儿们深度体验牡丹花的形态特征,并加强对牡丹花的认识。
4. 反思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所学习内容,让幼儿们分享制作牡丹花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反思
此次科学活动主题为国花牡丹花,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引导幼儿们了解、认识和描述牡丹花的形态和颜色差异。
在制作牡丹花的过程中,幼儿们更深刻地认识了牡丹花的形态特征,培养了幼儿们
对大自然的热爱意识。
在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幼儿们主动思考和回答
问题,让幼儿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在反思中,幼儿们对牡丹花制作过程的感想和体验,也加深了他们对课程的认识
和理解。
此次课程针对大班幼儿,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认知、兴趣等
方面,经过实施效果明显,幼儿们对课程的学习表示认可,教学效果
良好。
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反思环节,让幼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本
次活动所学到的知识。
洛阳牡丹记(教案)
洛阳牡丹记(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讲解《洛阳牡丹记》,使学生了解洛阳牡丹的历史、品种、花期、赏花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洛阳牡丹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内容概要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第二章:洛阳牡丹的历史2.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的起源、发展历程及与其他花卉的对比。
2.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洛阳牡丹的起源、历史演变、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展示洛阳牡丹的历史。
第三章:洛阳牡丹的品种3.1 教学目标掌握洛阳牡丹的主要品种及其特点。
3.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洛阳牡丹的品种分类、特点、花色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洛阳牡丹的品种特点。
第四章:洛阳牡丹的花期4.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的花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洛阳牡丹的花期、开花时间、花期影响因素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表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洛阳牡丹的花期特点。
第五章:洛阳牡丹的赏花习俗5.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观赏的文化习俗及其背后的意义。
5.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洛阳牡丹观赏的习俗、活动、文化内涵等。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洛阳牡丹观赏的文化习俗。
第六章:文学作品中的洛阳牡丹6.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洛阳牡丹,加深对洛阳牡丹文化内涵的理解。
6.2 教学内容本章选取部分涉及洛阳牡丹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进行分析解读。
采用文本解析、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洛阳牡丹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第七章:洛阳牡丹的绘画艺术7.1 教学目标了解洛阳牡丹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少儿国画课件PPT-牡丹花
范画欣赏
范画欣赏
范画欣赏
范画 欣赏
范画欣赏
范 画 欣 赏
范画 欣赏
感谢您的关注
教学对象和课时:
•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年 龄段是8——14岁国 画班的孩子
• 设计学时为四次课12 课时,主要讲课时间 为一个课时
• 教学目的:1、了解牡丹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 2、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牡丹的形态和结构,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
• 3、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 中国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笔肚调浓的曙红,笔尖调一点浓胭脂,侧锋画外围的花瓣, 颜色以浓衬淡,中间的花心部分就显得鲜润而突出。用较 浓的曙红和胭脂调整一下花的外形,最浓的部分,也可在 胭脂中调进少量的花青或墨。花头的外形不要对称。缺口 要有大有小、参差不齐、用笔不能太碎,要画出花的神韵。
• 有整有碎,飘逸灵动,自然舒展,妩媚可人。最 后画下边的大花瓣,用笔要大而整,体现牡丹花
两朵以上花的注意事项:
• 1.注意花头的方向变化,浓淡变化,虚实关 系,主次关系。
• 2.注意花头的年龄变化,一幅画中要有花苞, 含苞待放,半开的花,大开的花
• 3.注意位置不可在一条直线上,组成的型是 参差不齐的。
• 中等墨色,中锋行笔画茎,线条曲中有 直,注意取势,茎画好后适当画些叶柄, 为画叶子做草稿。花的复萼顺手画出, 用中等墨色,笔尖略调些浓墨侧锋画叶, 叶子三笔一组,先画浓叶后画淡叶
的雍容华贵。花朵的形态不可太圆,要圆中见方, 边缘富有凹凸变化,以尽显自然之美。
• 中心部分的花瓣要画出层次,外围花瓣不要齐圆 对称,要有疏密变化和参差缺口。要有花苞和花 萼。花萼分大萼和复萼两部分。大蕚三片紧贴花 瓣,形如扣盘。复萼大片环生其下如带状,雌蕊 一枚,石绿色,形如小石榴,雌蕊数枚多为黄色 {也有白、红、紫等色}(用藤黄,花青,赭石)
洛阳牡丹 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课 程 设 计题 目安防监控系统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班 级姓名指导教师 2013 年 01 月 09 日1简单安防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的搭建安防监控系统是一门被人们日益重视的新兴专业,就目前发展看,应用普及越来越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几乎所有高新科技都可促进其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来临,更为该专业发展提供契机。
但就监控业界而言,系统组成一直没得到明确的划分,这使工程商和用户之间谈到安防监控系统时沟通很不方便。
1.1安防监控系统的组成对于安防监控系统,根据系统各部分功能的不同,我们将整个安防监控系统划分为七层——表现层、控制层、处理层、传输层、执行层、支撑层、采集层。
当然,由于设备集成化越来越高,对于部分系统而言,某些设备可能会同时以多个层的身份存在于系统中。
(一)表现层表现层是我们最直观感受到的,它展现了整个安防监控系统的品质。
如监控电视墙、监视器、高音报警喇叭、报警自动驳接电话等等都属于这一层。
(二)控制层控制层是整个安防监控系统的核心,它是系统科技水平的最明确体现。
通常我们的控制方式有两种——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
模拟控制是早期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台通常由控制器或者模拟控制矩阵构成,适用于小型局部安防监控系统,这种控制方式成本较低,故障率较小。
但对于中大型安防监控系统而言,这种方式就显得操作复杂且无任何价格优势了,这时我们更为明智的选择应该是数字控制。
数字控制是将工控计算机作为监控系统的控制核心,它将复杂的模拟控制操作变为简单的鼠标点击操作,将巨大的模拟控制器堆叠缩小为一个工控计算机,将复杂而数量庞大的控制电缆变为一根串行电话线。
它将中远程监控变为事实、为Internet远程监控提供可能。
但数字控制也不是那么十全十美,控制主机的价格十分昂贵、模块浪费的情况、系统可能出现全线崩溃的危机、控制较为滞后等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处理层处理层或许该称为音视频处理层,它将有传输层送过来的音视频信号加以分配、放大、分割等等处理,有机的将表现层与控制层加以连接。
牡丹创意绘画线描教案中班
牡丹创意绘画线描教案中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课程,教材为《幼儿美术教育指导手册》。
主要围绕第四章“线条与形状”展开,详细内容为第二节“线描画的创意表现”,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牡丹花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牡丹线描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运用线条表现牡丹花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创作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牡丹花的特点,运用线条进行创意表现。
重点:线描画的技巧,牡丹花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牡丹花实物或图片、画纸、彩笔、黑板、粉笔。
学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牡丹花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牡丹花的外形、色彩等特点。
(2)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牡丹花美在哪里?它的线条有什么特点?”让幼儿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线描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
(2)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线条表现牡丹花的特点,边画边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在画纸上尝试用线条描绘牡丹花。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1)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2)教师组织幼儿相互评价,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一幅牡丹线描作品,标注线条特点。
2. 在旁边列出线描画的技巧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牡丹花”为主题,创作一幅线描画。
2. 答案要求:作品需体现出牡丹花的特点,线条流畅,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其他花卉,尝试运用线描画进行创作。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的作品。
综合实践美丽的牡丹花教案
综合实践-美丽的牡丹花教案第一章:认识牡丹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牡丹花的基本特征,包括花形、花色、花香等。
让学生了解牡丹花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牡丹花的外貌特征,如花瓣数量、形状等。
介绍牡丹花的颜色和香气。
讲述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1.3 教学活动:展示牡丹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引导学生闻牡丹花的香气,并描述其味道。
讲解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富贵、荣誉等。
第二章:牡丹花的种植与养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牡丹花的种植条件和生长习性。
让学生学会牡丹花的养护方法,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
2.2 教学内容:介绍牡丹花的生长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
讲述牡丹花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种植时间、种植深度等。
介绍牡丹花的养护方法,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
2.3 教学活动:展示牡丹花的种植过程,让学生了解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牡丹花的养护方法,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如浇水、施肥等。
讨论如何照顾牡丹花,并制定养护计划。
第三章:牡丹花的绘画与创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牡丹花的细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学生掌握牡丹花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观察牡丹花的方法,如注意花瓣的形状、颜色变化等。
教授学生牡丹花的绘画技巧,包括线条、色彩搭配等。
提供绘画材料,让学生动手绘制牡丹花作品。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牡丹花的细节,并记录下来。
教授学生绘画牡丹花的基本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践。
学生自由创作牡丹花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第四章:牡丹花的欣赏与赏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牡丹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了解牡丹花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2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欣赏牡丹花的方法,如观察花瓣、花蕊、花型等。
讲述牡丹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表现。
提供牡丹花的诗词、绘画等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
牡丹与牡丹文化PPT课件
4、牡丹之美食
• 牡丹馅饼
• 牡丹酿酒
5、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赏牡丹
结束语
• 通过花文化课程的学 习,我有了许多收获。 了解了中国各种名花, 花卉与中国艺术,花 卉与宗教,花卉与中 国名俗,花卉与园林 等等。
• 个人觉得牡丹文化在 我国源远流长,十分 喜爱,因此选择牡丹 做了这份ppt。有不足 之处愿老师指正。
•可怜颜色经年别,
收取朱阑一片红。
2.4、牡丹画
2.5、牡丹瓷
• 牡丹瓷来自古都洛阳,他把瓷器烧制、粉 彩涂抹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在传统工艺的 基础上,研制出形象逼真、花色自然、花 叶薄如纸张、叶脉清晰可见的牡丹瓷,它 的诞生为中原大地又增添了一束多彩艳丽 的文化奇葩。牡丹瓷博中国雕塑艺术众家 之优长,集中国陶瓷技艺诸派之精髓,是 中国悠久的瓷文化与瓷工艺延续发展过程 中的创意成果。牡丹瓷是继中国"五大官窑" 之后出现的独具洛阳文化特色的新派陶瓷
2.3、牡丹诗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 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2.2、牡丹花语与传说---------------------------9
1.1、牡丹简介
•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 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 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中班牡丹花教案及反思
中班牡丹花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美术课程,教材为《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
教学内容为第二章第五节《美丽的牡丹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牡丹花的外形特点、色彩搭配,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绘制牡丹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牡丹花的外形特点,认识牡丹花的颜色和形状。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幼儿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绘制牡丹花。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牡丹花的色彩搭配和形状表现。
教学重点:观察牡丹花的特点,学会用线条和色彩绘制牡丹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牡丹花实物或图片、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课件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1)展示牡丹花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牡丹花的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牡丹花,讨论其颜色、形状等特点。
2. 实践操作(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和色彩绘制牡丹花,讲解绘画技巧。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绘制牡丹花,教师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方面的优点。
(2)针对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根据所学知识,自行绘制一幅牡丹花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绘画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牡丹花的外形特点:花瓣、花蕊、颜色等。
2. 绘画步骤:勾勒轮廓、填充颜色、调整细节。
3. 色彩搭配:红、橙、黄、紫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为家人绘制一幅牡丹花作品。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运用线条和色彩绘制一幅牡丹花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示范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牡丹花的绘画技巧。
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艺术创作活动
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案《牡丹》艺术创作活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国画教材第四章《花卉的认识与表现》,详细内容为“国色天香——牡丹”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牡丹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学会运用国画技法表现牡丹的美丽形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知牡丹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文化寓意,提高幼儿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运用国画技法进行绘画表现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艺术创作水平。
3. 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牡丹的绘画技法,尤其是花朵、叶子、枝干的表现。
教学重点:牡丹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文化寓意以及国画基本技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牡丹实物或图片、国画教材、示范画、画笔、颜料、调色盘、毛毡、清水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毛毡、清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牡丹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牡丹的形态特征,引导幼儿讨论牡丹的生长习性和文化寓意。
2. 讲解牡丹绘画技法(15分钟)(1)介绍牡丹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文化寓意。
(2)讲解国画基本技法,如勾、皴、点、染等。
(3)示范牡丹绘画过程,讲解花朵、叶子、枝干的表现方法。
3. 课堂练习(15分钟)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牡丹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互动交流(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幼儿继续探索艺术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牡丹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文化寓意。
2. 国画基本技法:勾、皴、点、染。
3. 牡丹绘画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国画技法,创作一幅牡丹作品。
2. 答案:参照课堂示范,结合自己的创作思路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发现美好事物,将所学艺术技法运用到创作中,不断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牡丹的绘画技法。
如何学好牡丹诗词课程设计
如何学好牡丹诗词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至少五首关于牡丹的诗词。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牡丹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学生掌握牡丹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牡丹诗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创作一首以牡丹为主题的诗词或短文,展示对文学创作的理解。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与牡丹相关的文化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牡丹诗词,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
3. 学生通过感悟诗人赞美牡丹的情感,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牡丹诗词,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对美好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表达。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牡丹诗词选读:选取课本中《赏牡丹》、《牡丹亭》、《洛神赋》等经典牡丹诗词,进行课堂诵读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 知识点:诗词背景、作者简介、诗词鉴赏方法。
2. 牡丹文化知识:介绍牡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帮助学生了解牡丹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知识点:牡丹的起源、牡丹与诗词的关系、牡丹的寓意。
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牡丹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提高学生对文学表达技巧的认识。
-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定义、作用和运用。
4.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诗词知识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牡丹为主题的诗词或短文。
- 实践环节:创作指导、讨论修改、作品展示。
5. 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牡丹相关的文化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牡丹嫁接课程设计
牡丹嫁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牡丹嫁接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牡丹嫁接的主要方法,了解不同嫁接方法的优缺点。
3. 学生能够了解牡丹嫁接后的管理及养护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牡丹嫁接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牡丹嫁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牡丹嫁接,培养对植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嫁接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观察牡丹嫁接后的生长变化,培养观察、思考和探究的科学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植物学科课程,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牡丹嫁接技术。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其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牡丹嫁接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牡丹嫁接的定义、作用及分类- 嫁接原理:植物愈合组织的形成与嫁接成活率的关系2. 牡丹嫁接方法及操作技巧- 常见的牡丹嫁接方法:劈接、切接、插接等- 各嫁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 牡丹嫁接后的管理与养护- 嫁接后的环境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 嫁接苗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修剪4. 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 学生分组进行牡丹嫁接实践,体验不同嫁接方法- 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牡丹嫁接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课时:牡丹嫁接方法及操作技巧第三课时:牡丹嫁接后的管理与养护第四课时: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教材章节:参照植物学教材中关于嫁接技术的相关章节,结合牡丹嫁接的特点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牡丹嫁接技术。
牡丹公开课教案
牡丹公开课教案目标本文档旨在为牡丹公开课设计一份教案,确保课程内容的教学准备和组织有条不紊。
课程概述牡丹公开课是一门面向广大学生的公开课程,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牡丹花。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研究牡丹的起源、特点、栽培技巧以及文化象征意义。
教学目标- 了解牡丹的历史和起源- 掌握牡丹的特征和栽培技巧- 理解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培养学生的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 牡丹的起源:介绍牡丹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2. 牡丹的特点:讲解牡丹的外貌特征、花期、品种分类等。
3. 牡丹的栽培技巧:教授牡丹的栽培和养护技巧,包括土壤条件、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4. 牡丹的象征意义:探讨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富贵、美丽、崇高等。
5. 牡丹的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品味和欣赏牡丹,提高他们对自然景物的美的感知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介绍牡丹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观察牡丹的生长环境和特征。
-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牡丹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评估- 课堂问答:设计问题,检验学生对于牡丹的研究理解程度。
- 实地考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参观牡丹园的观察报告,并评估其对牡丹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 课件:准备丰富的图片和图表,用于讲解和示范。
- 文献资料:收集关于牡丹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和扩展阅读。
时间安排本课程设计为四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一节课:牡丹的起源和特点(2课时)第二节课:牡丹的栽培和养护(1课时)第三节课:牡丹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1课时)第四节课:牡丹的观察和欣赏(1课时)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牡丹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欣赏能力。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能够爱上牡丹,也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手工牡丹花制作幼儿园教案
手工牡丹花制作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牡丹花的特点与形态;
2.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牡丹花,提高其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耐心与毅力;
4.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了解牡丹花的特点与形态;
2.手工制作牡丹花。
三、教学步骤
1. 了解牡丹花
1.在幼儿园的室外教学环境中,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牡丹花。
2.询问幼儿对牡丹花的认识与了解,引导幼儿对牡丹花的颜色、形态、香味等方面进行描述。
3.通过多媒体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具,让幼儿初步了解牡丹花的特点与形态。
2. 手工制作牡丹花
1.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工牡丹花制作的材料和工具:颜料、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2.分发彩纸和剪刀,向幼儿示范如何将彩纸剪成五瓣花瓣,每一个花瓣的形状是类似“心”的形状,再剪一个绿色的小圆片做花蕊。
3.教师带领幼儿将五个花瓣粘在一起,形成一朵花,并将花蕊粘在花心上。
4.花朵的花瓣疏密有致,可根据幼儿自己的喜好来调整花瓣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辅助幼儿进行创意设计。
3. 示范展示和作品展示
1.教师进行手工牡丹花的现场示范、展示,让幼儿更好的体验制作过程和细节。
2.幼儿可以在展示以后向其他小伙伴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牡丹花,提高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效果及评估
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牡丹花的特点和形态,培养了其耐心、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水平。
2.教学评估:教师根据幼儿的手工牡丹花的制作过程和作品的质量、幼儿对课程的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赏析与牡丹相关的诗词、歌曲;、
6、了解牡丹现今的状况;
7、制作牡丹花、叶标本、书签等;
8、到老城金街古玩市场去欣赏国画中的牡丹,模拟画牡 丹;
9、了解画牡丹的名家(如:王绣),谈名画作品给自己 带来的感受。 10、牡丹花会能为洛阳经济带来的影响; 11、文化:饮食(水席中的、牡丹饼)、茶、药用、服饰、 装饰品(瓷片)。
12、绘制洛阳赏牡丹的地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