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牡丹的经典传说_牡丹花历史故事
牡丹花的文化背景和传说有哪些
牡丹花的文化背景和传说有哪些?
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传说。
以下是一些关于牡丹花的文化背景和传说:
1. 牡丹花在文化中的地位:牡丹花是中国的国花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和美好未来。
2. 传说中牡丹花的来历:相传很久以前,牡丹花是白色的,不艳丽也不芬芳。
在某次中,西王母娘娘的牡丹园失窃,惹怒了西王母。
而恰巧在此时,武则天醉酒后便在牡丹园中题了“明朝待诏归田日,愿抱琵琶做路人”的诗句,使得牡丹花瞬间变得火红芬芳。
西王母娘娘为牡丹花的美丽和芬芳所动,便把牡丹花赐给了人间。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牡丹花的经典故事之一。
3. 牡丹花的诗词歌赋: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与诗词歌赋紧密相连。
许多文人墨客都以牡丹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词和歌曲,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4. 民间传说中与牡丹花的吉祥象征有关:在一些民间传说中,有因子女不孝、忤逆父母而被罚下恶咒而变成牡丹花的情节,这反映了人们对孝道和家庭伦理的重视,也强调了牡丹花作为吉祥物的象征意义。
总之,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传说,不仅是一种观赏植物,更是一种代表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和美好未来的文化符号。
中国牡丹花传说故事
中国牡丹花传说故事牡丹为我国的特产名花,品种多,花姿美,富丽堂皇,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那你知道中国牡丹花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国牡丹花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相传光武帝刘秀起义时候,被王莽的王朗追杀。
一天,刘秀疲于奔命,逃到了北郝村。
此时天已过午,刘秀又饥又渴,两眼直冒金星,在村中处处寻找藏身之地。
兵荒马乱的,老黎民见到这个顶盔贯甲的,手提宝剑,满面血污,很是畏惧,纷纷关门闭户。
刘秀无奈,只好由东向西走去。
却说村西有一户姓郑的人家,只有父女二人。
这天郑老夫恰好去舅爷家帮忙劳作去了,家中只有十六岁的女儿颦颦。
颦颦生性好动,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怎么能耐得住性子呆在家里呢!于是带上房门,到村西弥陀寺去玩耍。
这弥陀寺年久失修,偌大的院子只有一个老僧人看护,香火日衰。
惟有后院一簇大牡丹,花大如盘。
颦颦走到院中,知道老僧人出去云游化缘,不在寺里,就一个人来到寺后的牡丹园中采摘牡丹花玩耍。
刘秀好不轻易也来到寺中,忽听得村庄里人声鼎沸,马嘶狗叫。
本来是王朗的追兵赶到了!刘秀暗叫:“不好!”急忙向寺后跑去。
到庙后一看,刘秀大叫“完了,完了”。
本来寺后空空旷旷,除了一簇牡丹,没有什么可以遮拦的。
此时现在,颦颦正在采摘牡丹花,见一个青年慌匆忙忙跑进来,很是畏惧。
刘秀慰藉道:“姑娘莫怕,我是落难之人。
外面贼人正在搜寻我,请你万万想办想法援救我才好!”颦颦惊魂未定,情急之下将刘秀一把拉入牡丹丛中,又把采摘的牡丹花撒在裂缝之中。
王朗率领兵丁一路赶来,见刘秀跑进村子,三拐两拐就不见了。
他们在村中搜查个遍,也没有找到刘秀,只好一直向前紧追,追到村外也没有发现刘秀的踪影。
突然,他们瞥见前面有一座寺院,王朗下令手下到寺中搜查。
兵丁们把寺院围了个水泄不通,在里面翻了个底朝天,仍未发现刘秀一根毫毛,只见到一个姑娘,就把她带到王朗眼前。
王朗问道:“你可曾看到一个顶盔贯甲的人从这里走过?”颦颦很是畏惧,面色惶恐,结结巴巴地说:“我只瞥见一个人向寺院西边跑过去,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人。
关于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新)
关于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一】古人把牡丹称为花中,又把“姚黄”称为牡丹,把“魏紫”称为牡丹王后。
“姚黄魏紫”几乎成了牡丹的代名词。
关于花王和王后,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故事:相传,唐朝时候,牡丹山里有一个小樵童,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父母早亡,一个靠打柴为生,小樵童酷爱牡丹,砍柴时遇到牡丹,总是要为它理理枝,浇浇水等,从没有毁坏过一株牡丹。
樵童每天上山砍柴,总要经过山坡上一个石人身边。
石人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就立在这里了,有模有样的,十分可爱。
上山时,樵童把干粮袋子往石人手脖上一挂,说:“石人哥,你吃吧!”下山时,又取下来,笑笑说:“石人哥,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在山中打柴,难得遇见生人,樵童对石人也感到很亲热,有时还对着它自言自语,诉说自己的心事,他感到,石人哥能听得懂。
转眼间,小樵童长成了十七八岁的年轻后生。
一天,他照例打完一担柴,下山时,到石人前,准备休息一会。
忽见一年轻女子从石人背后闪现出来,樵童感到异常惊讶。
樵童转身要走,那姑娘却拦住了他,告诉他她叫花女,孤身一人,愿与他结为百年之好。
樵童听后连连摇头,说道:“花女大姐,咱们俩素昧平生,一无媒,二无证,此事不妥。
再说,我很贫穷,跟了我,你会受苦的。
”花女说:“石人为媒,牡丹山作证,不行吗?若我们结为夫妻,凭我们的辛劳,我们会好起来的。
”樵童仍然不肯:“石人和牡丹山能作媒证吗?”话音未落,没想到石人竟开口说话了:“老弟,我就当媒人,你就答应吧!”说罢,石人手上现出一颗明晃晃的珠子:“拿去吧,这叫二花长生珠,可作为你们的媒证。
”樵童又惊又喜,从石人手中接过宝珠,对石人拜了又拜:“石人哥既肯作媒,这是上天有意,我答应了。
”花女高兴地笑了。
樵童和花女挽手正在离开,石人又告诉他们:“这颗宝珠,你们夫妻二人转换着,每天都要噙在口中一个时辰。
否则,你们夫妻就会拆散。
”樵童忙问:“为什么呢?”石人说:“一百年后再问我吧。
”说罢,便不再开口。
春去冬来,一百年过去了。
关于牡丹的故事
关于牡丹的故事
牡丹是中国的传统花卉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关于牡丹的故事:
1. 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传说武则天在位时,曾下旨要求所有
的花都开放,惟独牡丹必须等到霜冻之后才能开放。
于是牡丹被贬到洛阳。
但洛阳的牡丹也争气,在寒冷冻僵了的情况下依然开放,因此洛阳成为了牡丹之都。
2. 牡丹与爱情的故事:唐代诗人元稹曾经写过一首《牡丹诗》,描述了一个女子与男子相爱,但因为男子要离开家乡而不能在一起,最后女子在男子的离去中悲痛欲绝,投身于池塘中的故事。
3. 牡丹与传说故事:牡丹也被融入了一些神话传说中。
例如,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名叫白牡丹,她因为厌倦天宫的枯燥生活而来到人间。
她在一座山上居住,用自己的仙气孕育出了一朵最美丽的牡丹。
这朵牡丹被一位名叫李洪彦的书生所得,两人因此相遇并相爱。
然而,因为白牡丹是仙女,无法与凡人长久相处,所以她最终不得不回到天宫。
李洪彦不舍地送给白牡丹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他送给她的一对耳环。
白牡丹感动不已,在和李洪彦分别之后,她将锦盒和耳环放在了一块大石头上,然后跳下石头,以身殉情。
后来,那块大石头就成为了牡丹石,而白牡丹的耳环则变成了珍贵的绿松石。
这些故事和传说使得牡丹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花卉之一,也增添了牡丹的神秘色彩和魅力。
关于牡丹的传说故事
关于牡丹的传说故事牡丹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赞美的花卉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有许多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故事与牡丹花紧密相连,下面我将为您讲解其中的一个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姜子牙的道士,他曾经辅佐周文王建立了西周王朝。
为了帮助周文王击败了暴虐的纣王,姜子牙前往东海神山寻求神仙的指导。
在山上,他遇见了一位手持花阵仙花的美丽仙女。
这位仙女告诉姜子牙,在纣王的阵营中,存在着一种能够催生士气、保护平安的神奇花朵。
这种花朵被称为“牡丹花”。
姜子牙非常感兴趣,并请求仙女将牡丹花交给他。
仙女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告诉他牡丹花只能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才能长得茁壮。
姜子牙依言回到了战场,他将牡丹花种植在周文王军营的四周。
可是,不幸的是,这片战场常年被阴云所遮蔽,阳光无法照射到牡丹花上。
姜子牙非常苦恼,他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让牡丹花茁壮成长。
就在他绝望之时,天空突然放晴了。
姜子牙欣喜若狂,他明白这是天神保佑、鼓励他们继续奋战的迹象。
而与此同时,周文王的军队也变得勇猛无比,士气高涨。
牡丹花因此成为了周文王的座上宾,它展示了胜利与繁荣的象征。
自那以后,牡丹花成为了华夏大地上的国花,象征着富贵、荣耀和吉祥。
人们对牡丹花赞美有加,以其为题材创作了无数的绘画、诗歌和音乐作品。
牡丹花的传说故事也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璀璨的风景。
牡丹花传说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困境,只要坚持不懈,也许就能够战胜困难、迎来好运。
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环境,因为只有在和谐的自然环境中,我们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美丽和祝福。
牡丹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让我们继承和传播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将牡丹花的美丽和它蕴含的文化意义传承下去。
关于牡丹花的传说故事
关于牡丹花的传说故事牡丹在中国是富贵之花,很多人都喜欢,关于牡丹花的传说也有很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一些牡丹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牡丹花的传说故事篇一传说,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天寒地冻。
武则天在殿内闲来无事,到后花园逛。
只见花园内一片凋零肃杀之状,毫无生机,心里十分苦恼。
她就像,要是一夜之间,百花齐放,岂不美哉。
并且自己又是一国之君,下一道圣旨,这花园的花谁敢抗旨不开放?于是她对白花下旨道:“明天朕还要到花园赏花,你们这些花马上准备开放,给你们一夜的时间,不要再等待春天到了再开啦”。
武则天下了圣旨之后,百花度十分焦急。
虽然现在是寒冬腊月,但是既然皇帝以及下旨,又有谁敢违抗?抗命的下场大家都能想象的到。
第二天,一场大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尽管狂风呼啸,滴水成冰,但众花仙还是不敢违命。
只见后苑中,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的顶风冒雪,绽开了花蕊。
武则天目睹此情此景,高兴极了。
突然,武则天发现有一片花圃还是凋零状,不但没开花,连绿叶都没有。
看到这种情景武则天十分生气,就问这是什么花,竟然敢违抗朕的旨意。
有人回答说这是牡丹。
武则天余气未消,下令把牡丹贬到洛阳去。
谁知,这牡丹刚到洛阳,便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武则天知道后更加生气了,下令火烧牡丹。
无情的大火映红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挣扎,呻吟,然而,人们却惊奇发现,牡丹虽枝干已焦黑,但那盛开的花朵却更加夺目。
这也是牡丹被称为“焦骨牡丹”的原因。
牡丹由于其凛然正气和对权贵不低头的傲骨被尊为百花之王。
慢慢的,洛阳牡丹闻名天下。
关于牡丹花的传说故事篇二相传,吕洞宾云游天下,来到山色奇秀,九峰回环,号称金庭洞天的桐柏山,发现大地抖动,房屋倒塌,九峰欲崩。
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穿山甲在作怪。
吕洞宾气恼之下,迅速召集各路山神,共商擒拿穿山甲拯救百姓的大计。
众山神纷纷说:“此怪有五千年的道行,炼就了翻山倒海之术,我们敌它不过,望大仙禀告玉帝,速派天兵天将捉拿此怪,拯救百姓,保护山林。
牡丹花历史典故
牡丹花历史典故
牡丹花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名花之一,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典故。
传说早在汉朝时期,牡丹就已广泛种植,并被列为“国色天香”的代表之一。
在唐朝时期,牡丹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了皇家宫廷的宠儿。
唐代诗人杜甫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其中就提到了牡丹的美丽。
除此之外,牡丹花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当时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她不仅仪态万方,而且才情出众。
但是,她非常高傲自大,自认为无人可及。
于是,上天便惩罚了她,将她变成了一朵牡丹花,长在了深山之中,让她永远无法再次见到人间的美好。
总之,牡丹花虽然只是一种花卉,但它却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关于牡丹由来的神话故事
关于牡丹由来的神话故事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备受喜爱的花卉之一,不仅因为其绚丽多彩的花朵,还因为其与众多神话故事的渊源。
在古代,关于牡丹的神话传说在人们口中广泛传颂,为这个美丽的花卉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一、牡丹的起源关于牡丹的起源有很多种传说,其中最为流传且影响深远的神话故事是《牡丹争艳》。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西汉初年,牡丹和芙蓉两位花仙因为吃了仙丹,不禁降临凡尘,化为美丽的花朵。
牡丹花仙美丽动人,芳香扑鼻,因此被族人视为绝世珍宝。
而芙蓉花仙则被种植在皇宫的花园里。
据说,一日,牡丹花仙见到芙蓉花仙居然受到皇帝的宠爱,心生嫉妒之情。
为了证明自己的美丽,牡丹花仙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比赛。
比赛的规则是:凡是看到牡丹花与芙蓉花互相比较并赞美牡丹者,即可与牡丹花仙成为终身伴侣。
二、牡丹花仙的比赛牡丹花仙先是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散发出撩人的芳香,然后悄悄靠近皇宫花园。
芙蓉花仙见状,也立刻变成了无数朵芙蓉,将整个花园填满。
这时,在皇帝的关注下,牡丹花仙变成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场景。
在场的宾客们被牡丹花仙的美丽所吸引,纷纷陷入赞美之声。
然而,没人注意到躲在角落里的芙蓉花仙。
最后,一个普通的贵族青年看到了芙蓉花仙的无辜与美丽,并赞美了芙蓉花仙的真实本质。
在那一刻,芙蓉花仙化身为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与青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而牡丹花仙则成为了永远的花香之神,继续为人们带来美丽与芳香。
三、牡丹的象征意义这个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美艳花仙与平凡姑娘之间的爱情,也揭示了牡丹花作为一种花卉的追求和依恋。
故事中,牡丹花虽然因为自己的美丽而得到了众多的赞美,但最终却因为缺乏真实与纯粹的爱而失去了机会。
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牡丹花是美丽与傲慢并存的代表。
牡丹花虽然在外表上无人可敌,但无论是在爱情还是在人际关系中,真正的美丽和真实的情感是无法被外表所取代的。
牡丹的象征意义还有丰富多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被视为富贵、繁荣与吉祥的象征。
因为其花瓣饱满丰盛,色彩艳丽,被人们喻为“国色天香”。
关于牡丹花传说故事
关于牡丹花传说故事牡丹为我国的特产名花,品种多,花姿美,富丽堂皇,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那你知道关于牡丹花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牡丹花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牡丹花传说故事:毛泽东与牡丹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
”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才能担当起重任。
关于牡丹花传说故事:武则天贬牡丹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
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
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壮丽。
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
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
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禁不住吟诗一首,抒发她的喜悦情怀。
随同赏花的纪嫔们一看太后如此欢喜,都争相给她敬酒,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
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称心愿吗?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
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
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
”妃嫔们看她已有几分醉意,劝说道:“武后,时辰不早,快快回宫歇息了吧。
若还想观赏,待明日一早再来。
”武则天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
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
有关于牡丹的神话故事
有关于牡丹的神话故事牡丹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
自古以来,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在许多神话故事中都有它的身影。
它的美丽、高贵与神奇使人不禁为之倾倒。
下面,我们将一起探索牡丹的神话故事。
故事一:仙女化身牡丹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一位美丽的仙女降落到人间。
她以一朵花的形态出现,正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牡丹花。
因为她的出现如此美丽而妩媚动人,所以她被人们视为花神。
仙女在人间生活了很久,她每天都会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吸引了无数人的注目和赞美。
然而,就在她快要离开的时候,她告诉人们,只有那些真心热爱她的人,才能够看到她的真实面目。
于是,人们都慕名而来,纷纷想要见识一下牡丹仙女的真容。
结果,只有那些怀着真诚的人最终得以目睹仙女真面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爱和真诚是发现美丽背后的答案。
故事二:盛开的神州花还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关于洪洲洋东西两个妹妹相依为命的故事。
当时,盘古开天辟地,他的脑袋变成了青铜山,他的眼睛变成了钟山,他的鼻子变成了仙山,他的嘴巴变成了状元山,他的胡子变成了胶山,他的头发变成了九华山。
他用剩下的骨头造了河山,用剩下的肉造了神州大地。
两个妹妹洪洲洋和洪洲海,一个在眼睛边,一个在民间设定的北边,她们相依为命并呵护着神州大地。
有一天,她们俩约定一同开花,洪洲洋化为了盛开的牡丹,洪洲海化为了绽放的荷花。
她们的美丽令天地动容,众神们无不赞叹不已。
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牡丹与荷花的美丽与力量。
故事三:牡丹的仙境在古老的传说中,有一个有七座山峰的山谷,被称为“牡丹仙境”。
据说,这个地方的土壤富饶,阳光充足,气温适宜,是培养牡丹的绝佳环境。
每年春天,这个山谷中的牡丹花就会开放,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人们相信,只有在这个仙境中才能培育出最美丽、最艳丽的牡丹。
因此,很多人梦想能够亲眼目睹这片牡丹仙境,以及欣赏到牡丹花的美丽。
故事四:牡丹的爱情传说在中国的一些民间传说中,牡丹与爱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间故事】神奇牡丹花
【民间故事】神奇牡丹花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牡丹花被视为花中之王,常常被赋予神奇的力量和美丽的传说。
许多民间故事中都会出现牡丹花,而这些故事里的牡丹花都充满了神奇和传奇色彩。
故事一:牡丹仙子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牡丹的仙子,她是花仙子的化身。
牡丹仙子有着美丽的容颜和卓越的智慧,深受百姓的喜爱和尊敬。
她每年都会在春天的时候化身成为一朵美丽的牡丹花,与人间的花草一起展示她的美丽和神奇。
一年一度的花朝节上,人们都会在花海中寻找到牡丹仙子的身影,因为相信只要与她接触到,愿望就会得以实现。
传说中,有一个贫穷的年轻人在花海中遇到了牡丹仙子,并向她许下了成为富翁的愿望。
牡丹仙子听到了他的愿望后,化身成为一颗宝石交给了年轻人。
年轻人带着宝石回到家乡后,果然变得富有起来。
这个故事让人们相信牡丹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
在花朝节期间,人们会特意到花海中寻找牡丹花,期望获得仙子的庇佑和祝福。
故事二:牡丹的芬芳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户穷苦的农家,他们的孩子得了重病,生活陷入了困境。
一天,一位神秘的老妇人前来探望,她送来了一盆开满牡丹花的花盆。
老妇人说牡丹花的芬芳是治愈疾病的良药,只要孩子每天都能呼吸到牡丹花的芬芳,病情就会有所好转。
老妇人的话没有错,孩子每天都呼吸到了牡丹花的芬芳后,病情慢慢地得到了改善,最终痊愈了。
从此之后,村里的人们都开始种植牡丹花,以期望能够保佑自己家人的健康和平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牡丹花的芬芳可以拥有治愈疾病的功效。
在中国的古代,牡丹花被广泛用于医药和美容。
人们相信通过呼吸牡丹花的香气或者用牡丹花制成的药膏,可以带来健康和美丽。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名叫牡丹,她的容颜和才华令众人倾倒。
牡丹的美丽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为了得到她,让她进宫做了妃子。
而被牡丹嫉妒的其他妃子们,为了排挤牡丹,联合起来加害她。
他们以为可以通过这样让牡丹被皇帝所弃,没想到却激怒了天神。
天神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在宫殿附近降下了一场雷雨,惩罚那些妒忌牡丹的妃子们。
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
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牡丹为我国的特产名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那你知道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洛阳牡丹出邙山的传说古代洛阳附近有座北邙山,亦称牡丹山,满山都长着牡丹花。
当地农民年年秋冬滥伐牡丹,砍去作柴。
有一青年,却特爱牡丹。
每逢花开时节,即选最佳品种,移到自己家里精心培植,并在山上牡丹多的地方筑篱保护。
在他的精心保护下,那里的牡丹越长越好,名声也大了。
某年中秋之夜,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来到青年家送给他一床绣有牡丹花的被单和一方手帕,说特来表示一点谢意。
青年问她从何而来,姑娘却不见了。
手帕上有一首诗:芳名就叫洛阳花,邙山岭上是我家。
感君惜花情意厚,来年春天见奇葩。
果然第二春天,漫山遍野开出许多不同颜色不同花型雍容华丽的牡丹花。
从此再也没有人到邙山打柴了。
这个故事直到现在仍在洛阳民间流传着,各地也流传着,前辈回答为什么牡丹出洛阳,便说起这个故事。
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状元红的传说从前,曹州东北角离城八里赵家村,有一个姓赵的商人。
他从十几岁就常到外地做生意,村里人送他个雅号:赵老商。
赵老商四十多岁才有了个独生子,起名叫春宝。
他的者伴王氏,体弱多病,赵老商想早日为儿子娶个媳妇,帮助操持家务,就是没找到如意的姑娘。
有一次,他去东京城经商,投宿在城郊张家客店,因天色尚早,他闲来无事,便到客店的花园里去赏花。
忽然,他看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在花丛中熟练地修剪着花枝儿。
赵老商一打听,原来,这姑娘名叫花姐,是个外出避难的女子。
花姐的父亲要把她嫁给一个有权有势的大官做妾,这个大官比花姐大三十岁,花姐誓死不从,就偷着逃了出来。
遇上张店东把她带回客店.叫她帮助管理花园。
张店东的妻子见花姐聪明伶俐,便认她做了干女儿。
赵老商听完店小二的话,心里想:我何不把花姐带回家去做我的儿媳妇。
于是,他买了好多礼物,又备了一桌丰盛的洒宴,请来张店东、店小二,还有两个和他一起经商的商人,举杯同饮起来。
关于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
【导语】牡丹花⾊泽艳丽,⽟笑珠⾹,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的美誉。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
欢迎阅读参考!关于牡丹花的民间传说故事【篇⼀】 古⼈把牡丹称为花中,⼜把“姚黄”称为牡丹,把“魏紫”称为牡丹王后。
“姚黄魏紫”⼏乎成了牡丹的代名词。
关于花王和王后,有这样⼀个民间传说故事: 相传,唐朝时候,牡丹⼭⾥有⼀个⼩樵童,是⼀个贫苦⼈家的孩⼦,⽗母早亡,⼀个靠打柴为⽣,⼩樵童酷爱牡丹,砍柴时遇到牡丹,总是要为它理理枝,浇浇⽔等,从没有毁坏过⼀株牡丹。
樵童每天上⼭砍柴,总要经过⼭坡上⼀个⽯⼈⾝边。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就⽴在这⾥了,有模有样的,⼗分可爱。
上⼭时,樵童把⼲粮袋⼦往⽯⼈⼿脖上⼀挂,说:“⽯⼈哥,你吃吧!”下⼭时,⼜取下来,笑笑说:“⽯⼈哥,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在⼭中打柴,难得遇见⽣⼈,樵童对⽯⼈也感到很亲热,有时还对着它⾃⾔⾃语,诉说⾃⼰的⼼事,他感到,⽯⼈哥能听得懂。
转眼间,⼩樵童长成了⼗七⼋岁的年轻后⽣。
⼀天,他照例打完⼀担柴,下⼭时,到⽯⼈前,准备休息⼀会。
忽见⼀年轻⼥⼦从⽯⼈背后闪现出来,樵童感到异常惊讶。
樵童转⾝要⾛,那姑娘却拦住了他,告诉他她叫花⼥,孤⾝⼀⼈,愿与他结为百年之好。
樵童听后连连摇头,说道:“花⼥⼤姐,咱们俩素昧平⽣,⼀⽆媒,⼆⽆证,此事不妥。
再说,我很贫穷,跟了我,你会受苦的。
”花⼥说:“⽯⼈为媒,牡丹⼭作证,不⾏吗?若我们结为夫妻,凭我们的⾟劳,我们会好起来的。
”樵童仍然不肯:“⽯⼈和牡丹⼭能作媒证吗?”话⾳未落,没想到⽯⼈竟开⼝说话了:“⽼弟,我就当媒⼈,你就答应吧!”说罢,⽯⼈⼿上现出⼀颗明晃晃的珠⼦:“拿去吧,这叫⼆花长⽣珠,可作为你们的媒证。
”樵童⼜惊⼜喜,从⽯⼈⼿中接过宝珠,对⽯⼈拜了⼜拜:“⽯⼈哥既肯作媒,这是上天有意,我答应了。
”花⼥⾼兴地笑了。
樵童和花⼥挽⼿正在离开,⽯⼈⼜告诉他们:“这颗宝珠,你们夫妻⼆⼈转换着,每天都要噙在⼝中⼀个时⾠。
有关牡丹的经典传说_牡丹花历史故事_传说
有关牡丹的经典传说_牡丹花历史故事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下面小编就要来介绍有关于牡丹花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牡丹花的传说从前有一个书生,姓魏名璞,自幼父母双亡,好学,天资聪明,琴棋书画,样样都精,尤其是喜爱花草,二十三岁了,还不曾成亲,他以花为伴,闲来无事时,对着奇花描丹青,向着群芳抚瑶琴。
大比之年,好心的亲戚邻居都有鼓励他进京赶考,来到京城,三场考过,名落孙山。
原来他本可考中探花,却被那太师偷梁换柱抹掉。
魏璞便离开京城,取道洛阳,洛阳牡丹烂漫的姿态,绚丽的色彩,魏璞看得眼花缭乱,突然被河边茅屋旁的一棵牡丹吸引住,只见这一棵牡丹花姿粉白清奇,可有点萎缩,叶子也不太茂盛,好象个残装旧衣的小女,缺水严重,于是魏璞就用双手捧起河水,一滴一滴地洒在花上,一气捧了十几次。
他嫌慢,于是嘴噙手捧,花经过水洒,叶展了,瓣伸了,显提格外鲜美。
不知不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他就靠在花附近的一棵树上,只见一个淡妆粉白的姑娘站在他面前,顿首叩拜说:“多谢君子救命之恩!”魏璞手忙脚乱,忙低下头,“梆”的一下,鼻子碰在了膝盖上。
原来是南柯一梦。
第二天,茅舍的主人,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回来了。
原来这老头年纪大了,才抽空回来看看。
老头说:“这棵牡丹也不知有多少年了,年年都长得很茂盛,花姿清雅,惹人喜爱。
可自己年纪大了,最近对这花儿没照顾好。
”说着不禁掉下几滴老泪。
魏璞一听,便向老人诉说自己自怎样爱花,提出愿用倾囊之物换回这棵牡丹。
老头见他是个实心花的人,就把这棵牡丹赠给了他。
魏璞买了个大花盆,把牡丹起出来载在盆里,他要这花带回家去。
但怎么运呢,用车拉用牲口驮他都不放心,就决定自己抱着花盆走。
他过去从没走过远路,这次又抱着花盆,走得很慢。
这一天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处,看看天色已晚,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只得硬着头皮走。
走了大半夜,实在很累,不小心绊着一块石头,“扑通”一声跌倒了,怀里的花盆摔得粉碎。
中国牡丹花的传说故事
中国牡丹花的传说故事牡丹因其雍容华贵,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我国的国花。
那你知道中国牡丹花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中国牡丹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牡丹花的传说故事篇【1】洛阳牡丹中,有一种花白如玉,形圆似月,香味特别浓的白牡丹,是个名贵品种。
传说它是一个苦命女子变的。
唐朝时候,洛阳城里有一家杂货店,掌柜的姓肖,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了,老伴先他离开了人世,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名叫贞子。
这一年,肖掌柜生了病,医治无效,他怕活不久了,想到自己一份家产没个儿子继承,非常痛心。
他家雇个伙计,名叫王成,是个乡下青年,腿勤,手勤,很会办事,深得肖掌柜喜欢。
这时他想把王成招为女婿,就先跟女儿商量。
贞子对王成也有好感,便点了头。
肖掌柜又对王成讲了自己的心事。
王成是人家的伙计,这磁的事做梦也没敢想过。
但他看掌柜的是真心实意,就答应了。
于是,王成和贞子便成了亲。
他俩成亲不久,肖掌柜就去世了。
王成感恩不尽,不仅用心经营店里的生意,对贞子的关心体贴也算薄地里的芝麻—没说(蒴)了!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兴隆,时常需要贞招呼门市,这就缺少一个烧锅燎灶的人。
王成对贞子说:“看来需要雇个人操持家务呀!”贞子说:“我喜欢乡下人,你去找个吧!”这时,王成想起了乡下的老娘。
原来,王成十四五岁时死了父亲,又没田没地,他小小年纪给人家扛不了活,靠母亲纺花卖钱顾不了俩人的生活,便到洛阳城里,想给人家当个抹桌扫地的小伙计,但他穿得破烂,象个讨饭的叫花子,人家不放心,没人肯雇佣。
后来他说自己是个无亲无故的孤儿,只图找个活干干,混碗饭吃就行,找到肖掌柜的店中。
肖掌柜出于好心,把他收下了。
现在王成有心把老娘接进城来,想想说过无亲无故的谎话,不好开口,也只好作罢。
他想等慢慢把话说透了,妻子若不计较,再将老娘接来也不迟。
说也真巧,王成要下乡,刚走出门,就碰上他娘从乡下找来了,领到屋里才把招赘的话说完。
贞子从后屋来店房,问道:“这是谁呀?”王成本想以实相告,又怕猛然说出来不好,顺口说道:“这是王妈,乡下人,来城里找个活的,恰好让我碰上啦。
关于牡丹花的典故_鲜花礼仪_
关于牡丹花的典故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下面小编就来告诉你关于牡丹花的典故。
牡丹花的典故之武则天与牡丹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
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
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
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
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
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
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
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
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牡丹花的典故之隋炀帝与牡丹公元620xx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
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
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
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
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
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牡丹花的典故之杨贵妃与牡丹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
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
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
”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牡丹花的典故之欧阳修与牡丹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
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
牡丹花的神话传说
牡丹花的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对后世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文就神话故事对诗歌、、小说三个方面创作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神话是远古人类的发展史,也是文学的起源史,那么关于牡丹花的传说你了解的有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牡丹花的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牡丹花的神话传说篇一:荷包牡丹古时,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
这里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
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的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
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婉言谢绝。
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
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己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
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
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牡丹花的神话传说篇二:金黄牡丹在云南省大理的洱海边,有座点苍山。
在这深山之中,生长着一种世界着名的金黄牡丹,色如黄金,形似元宝,非常惹人喜欢。
据当地的白族兄弟讲,它是由金子变成的。
元朝末年,山中常闹土匪。
一位当地的白族老汉以卖柴为生,一天进山砍柴遭土匪绑架,并限其家人三日之内,带上黄金百两,进山来赎。
老汉家中只有一个相依为命的独生女阿青,她闻讯后十分伤心,家中贫寒如洗,哪有金银?异常聪颖的她转念一想,有了主意。
第三天,她只身带了一袋染了金色的石块和一把利剑上山。
她把金色的石块抛在地上,地匪们蜂拥来抢,她乘机一剑杀了土匪头目,其余人顿作鸟兽散。
阿青救出了父亲。
后来,就在她抛“金“之地,长出了金黄牡丹。
牡丹花的神话传说篇三:紫斑牡丹明末,有位清贫之士,学识渊博,且擅长琴棋书画,只因看破“红尘“,隐居于太白山白云寺,易寿在寺院中闲暇之时,几乎都用来研墨作画。
关于牡丹传说故事
关于牡丹传说故事我国以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那你知道关于牡丹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牡丹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牡丹传说故事:常大用记不清是哪朝哪代了,洛阳有个名叫常大用的小青年。
此人貌似书生,实乃“花痴”——他自幼喜好牡丹,平生最大梦想,乃是赏遍天下牡丹。
一次,常大用无意中听人提及曹州牡丹甲齐鲁,于是他跋山涉水来到曹州(今山东荷泽),想看看这里的牡丹是怎么个“甲”法。
有感于他的热诚,好心人给了他一个情报:曹州城有个姓徐的达官贵人,家中后花园里种着许多稀罕牡丹。
常大用很高兴,马上找到这位达官贵人,要求借住在他家的后花园里。
当时正值早春,天气乍暖还寒,牡丹花时未到,枝叶刚刚吐绿。
常大用天天在花园里徘徊,迟迟不愿离开。
过了段日子,牡丹长出了饱满的花苞,可常大用的荷包却瘪下来了。
为了糊口,他不得不把衣服典当出去,换钱度日。
即便如此,常大用仍然乐呵呵地在花园里转悠,静待牡丹吐芳。
只爱牡丹不爱钱,常“花痴”实在精神可嘉。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天清晨,常大用又到花园中探视牡丹,忽见花丛边站着一位美貌姑娘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
呀!徐府的小姐来赏花了,我得赶紧躲回书斋!常大用是个知书达理的好青年,谨记圣人教诲——非礼勿视,因此不敢多做滞留,迅速跑回了住处。
傍晚,估摸着小姐该走了,常大用又来到了花园,却见这一老一少仍在。
难道这小姐也是个爱花之人?常大用忍不住躲在树后,偷偷地看了看那个姑娘,只见她雪肤花貌,嫣然含笑,如同仙女一般。
这下,常大用的魂儿都被勾没了!见那美女彩裙飘飘,不见了踪影,急切的他快步追上去,想再看上一眼。
转过一个假山,刚与那位美女对上眼,话还没说上半句,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那个老太婆凶神恶煞地拦住了他:“狂生大胆!竟敢戏弄名门闺秀,待我回去禀告大人,拿你官府问罪!”常大用惊慌失措,连连赔礼。
哪知那姑娘却嫣然一笑,帮他解围,对老太婆说:“让他走吧!”回到书斋后,常大用越想越怕,生怕那老太婆真的找官府的人来捉他。
牡丹的历史典故
牡丹的历史典故牡丹的历史典故牡丹,国色天香,一直被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
从唐代起,牡丹就被推崇为“国色天香”。
牡丹统领群芳,地位尊贵。
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牡丹的历史典故。
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
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
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荷包牡丹的传说: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
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
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
玉女芳年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
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
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
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已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
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
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刘师阁”的传说: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
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弟,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
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
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牡丹的故事
牡丹故事自古以来,牡丹一直被誉为“花中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牡丹的美丽、高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倾心描绘的对象。
本文将通过讲述一些关于牡丹的故事,来展现这种花卉的魅力。
一、牡丹的起源关于牡丹的起源,有很多传说。
其中最广泛流传的一个传说是关于牡丹的两位始祖——芍药和菊花的。
据说,在远古时期,大地上的花草树木繁茂,但没有一种花能够与芍药、菊花相提并论。
为了使大地更加繁荣美丽,玉皇大帝决定让这两种花合并成一种新的花卉。
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诞生了牡丹这朵美丽的花朵。
这个传说虽然并非确凿无疑,但却为牡丹的历史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二、牡丹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牡丹代表着富贵、荣华和高贵。
这是因为牡丹花朵繁茂、色彩艳丽,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
古人常用牡丹来比喻高官显贵,如“金枝玉叶”、“花开富贵”等。
此外,牡丹还象征着美好、吉祥和团圆。
在春节等重要节日里,人们喜欢用牡丹花来装饰家中,以祈求美好的寓意。
同时,牡丹花也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因为它的花朵饱满、鲜艳,寓意着爱情的美满和幸福。
三、牡丹的艺术价值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牡丹为题材进行创作。
在中国画中,牡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材。
宋代画家郭熙的《牡丹图》、明代画家徐渭的《牡丹仙子图》等都是传世之作。
在诗歌中,牡丹也是诗人钟爱的题材。
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中有“簪菊两行泪,插花千树春”之句,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此外,牡丹还是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重要元素。
如京剧《牡丹亭》、昆曲《牡丹亭》等,都是以牡丹为主题的经典剧目。
四、牡丹的文化传承在中国历史上,牡丹曾经是皇家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长安城中的兴庆宫、沉香亭等地都有牡丹园。
宋代的开封府更是以种植牡丹而闻名于世。
当时的开封市民们热衷于观赏牡丹,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
如今,虽然皇宫已经不在,但人们对牡丹的喜爱依然不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牡丹花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书生,姓魏名璞,自幼父母双亡,勤奋好学,天资聪明,琴棋书画,样样都精,尤其是喜爱花草,二十三岁了,还不曾成亲,他以花为伴,闲来无事时,对着奇花描丹青,向着群芳抚瑶琴。大比之年,好心的亲戚邻居都有鼓励他进京赶考,来到京城,三场考过,名落孙山。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蒲松龄与牡丹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居焉。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
毛泽东与牡丹
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
再看那牡丹祝告说:“牡丹啊牡丹,你想住下吗?那我陪着你。”就拖着伤腿搭了个草棚,长期住下了。度过了盛夏,迎来了金秋,送走了寒冬,草长莺飞的春天又来到了。那牡丹在魏璞的精心护理下,舒叶了,含苞了,绽蕾了,怒放了。啊,那花儿竟是紫红紫红,妖妍无比。人们都说是魏璞的鲜血滋润了这牡丹,所以它的花才变成了紫红色,因此人们就把这牡丹起名叫魏紫。至今,这洛阳的魏紫牡丹还名扬中外呢。
鹦哥回到邙山,果然看到满山遍野都是鲜花。他想起仙翁说的话,把根挖出来煎成药汤,分给乡亲们喝。之后,乡亲们的病全都好了,他母亲的病也逐渐康复了。因为这种救命花是王母娘娘的金丹变的,于是邙山人给这种花取名“母丹”后又改名为“牡丹”。牡丹的根也成了重要的中草药。
有关牡丹的典故
武则天与牡丹
魏璞买了个大花盆,把牡丹起出来载在盆里,他要这花带回家去。但怎么运呢,用车拉用牲口驮他都不放心,就决定自己抱着花盆走。他过去从没走过远路,这次又抱着花盆,走得很慢。这一天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处,看看天色已晚,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只得硬着头皮走。走了大半夜,实在很累,不小心绊着一块石头,“扑通”一声跌倒了,怀里的花盆摔得粉碎。
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欧阳修与牡丹
隋炀帝与牡丹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人,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回来了。原来这老头年纪大了,才抽空回来看看。老头说:“这棵牡丹也不知有多少年了,年年都长得很茂盛,花姿清雅,惹人喜爱。可自己年纪大了,最近对这花儿没照顾好。”说着不禁掉下几滴老泪。魏璞一听,便向老人诉说自己自怎样爱花,提出愿用倾囊之物换回这棵牡丹。老头见他是个实心花的人,就把这棵牡丹赠给了他。
原来他本可考中探花,却被那太师偷梁换柱抹掉。魏璞便离开京城,取道洛阳,洛阳牡丹烂漫的姿态,绚丽的色彩,魏璞看得眼花缭乱,突然被河边茅屋旁的一棵牡丹吸引住,只见这一棵牡丹花姿粉白清奇,可有点萎缩,叶子也不太茂盛,好象个残装旧衣的小女,缺水严重,于是魏璞就用双手捧起河水,一滴一滴地洒在花上,一气捧了十几次。他嫌慢,于是嘴噙手捧,花经过水洒,叶展了,瓣伸了,显提格外鲜美。不知不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他就靠在花附近的一棵树上,只见一个淡妆粉白的姑娘站在他面前,顿首叩拜说:“多谢君子救命之恩!”魏璞手忙脚乱,忙低下头,“梆”的一下,鼻子碰在了膝盖上。原来是南柯一梦。
牡丹名字的传说
从前,在洛阳北邙山住着一对善良的夫妇。小两口男耕女织,恩恩爱爱,但有一样不顺心,成亲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这天,夫妇俩从一只凶猛的老鹰爪下救下一只鹦鹉。鹦鹉知道他们的心事,便从邙山仙人台衔来了灵芝草。妻子吃下灵芝草后不久就生下个胖小子,取名鹦哥。
鹦哥10岁那年,邙山流行一种怪病,好多人染病不起,鹦哥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也奄奄一息。鹦哥决心找到仙人台,挖来灵芝草为母亲治病。他不畏艰难,翻山越岭,眼看就快要走不动了,迎面来了一位白胡子老者。老者问鹦哥为何出远门?鹦哥说要找灵芝草给母亲治病。老者摇头说:“你母亲得的是冷热病,灵芝草治不好。”他交给鹦哥一块石头,说:“你把这块石头磨成钥匙,你母亲的病就好了。”说完,老者不见了。
魏璞急忙爬起来,摸着牡丹大哭了起来。泪水顺着花心滴了进去。哭呀哭呀,他感到浑身无力,喉咙发痒,嘴巴发燥。想想没有办法,为保这花儿不死,只好就地载下。他用手往地上一摸,地湿漉漉的,心想,天肋我也,此地正适宜载花。就用手在地上挖了个坑,把花载上。不一会天就亮了。魏璞感到腿有点疼,仔细一看,是被划了个大口子,再往地上一看,那儿是湿润的土地,原来是他腿上流的血。
由于耽误了时间,鹦哥还没走出多远,就被王母娘娘发现,并派人追了出来。鹦哥驾云拼命跑,眼看就要追上了,情急之下,他不顾一切把金丹撒向人家,而这里正好是他的家乡邙山。
王母娘娘抓住鹦哥,想要将他处死。这时白胡子老者又出现了,原来他就是南极仙翁。他对王母娘娘说:“难得这孩子为乡亲们治病,就饶他一死吧。”王母娘娘听了,点头应允。仙翁告诉鹦哥:“你撒下的金丹会长出一种奇花,可用它的根煎药治病。”
鹦哥来到河边,找到一块大青石开始磨钥匙。磨了三天三夜,钥匙终于磨成了。这时,白胡子老者又出现了,他告诉鹦哥,“这把钥匙可以打开王母娘娘瑶池的门,那里边放着金丹,一粒就可救你母亲的命。”说完,老者吹了口气把鹦哥送到了天宫。
来到天上,鹦哥用石头钥匙打开了瑶池的门,找到了金丹葫芦,倒出一粒金丹。他刚要出门,又想起邙山的乡亲们也需要金丹救命,于是他把葫芦里的所有金丹都带在了身上。
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牡丹的繁殖方式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