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5个典故
中国著名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历史典故有哪些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著名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折冲樽俎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
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
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
”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
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
”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
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为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
”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
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现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
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
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
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
因此,韩信首当其冲。
可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刘邦先是用计生擒了韩信。
此时的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和琢磨,沉淀下来的智慧和教训。
这些典故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引领着人们,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文学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1. 黄粱一梦《黄粱一梦》是指一个人失去了一切,只是在一个梦里享受美好生活。
这个典故出自《列子·黄粱》。
这个典故通常用于形容虚妄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警示人们要理性对待现实,不要迷失于虚构的美好。
2.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
刘备苦心寻找人才,最终在茅庐中找到了智勇过人的诸葛亮。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经过多次尝试和努力,终于达到目标的坚持不懈。
3. 横扫千军《横扫千军》是指一个人或一军队勇往直前,战胜众多强敌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率领大军,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战胜强敌的英勇气概。
4.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是指一个人过分焦虑和担心,对无关紧要的事情感到极度担忧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秋水》。
故事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空将塌下来,而杞国没有天空支撑的担心。
这个典故常被用来形容无事生非的思维。
5.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是指一个人只在纸面上讨论战争和战术,而没有实际经验和实践的典故。
这个典故常用于批评那些理论缺乏实践的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6.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指不思努力、固步自封,只等待机会主动来临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应帝王篇》。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不思努力,只守着株上的兔子,最终因为等待而失去了机会。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对待机会的消极态度。
7. 背水一战《背水一战》是指处境万分危险,只能通过拼死一战来求生存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平准书》。
故事讲述了汉朝将领汉阳侯参用计策抵挡了强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在绝境中坚持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典故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更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古代智慧的光芒。
1.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三顾茅庐请刘备出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典故之一。
刘备身居茅庐,诸葛亮三次上门拜访,最终说服刘备出山,成就了后来的三国时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努力不懈,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2. 望梅止渴。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蒲松龄的人,他在路上口渴得不行,看到一颗梅子树,就忍不住想吃梅子解渴。
然而,当他走到梅树下,发现梅子还没有成熟。
他不得不望着梅子,心想着梅子的酸甜,竟然觉得自己的口渴减轻了许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的感觉。
3. 愚公移山。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他决心挖山,终于感动了上天,上天派神仙来帮他,把山给挪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4.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搬家,直到找到一所适合孟子学习的地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
5. 指鹿为马。
秦始皇时期,有一个宰相叫赵高,他为了谋权夺利,故意颠倒黑白,把鹿说成马,以此来欺骗人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正直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
6. 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在划船的时候,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水里,他就用刀在船上刻了记号,准备回头再捞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不要一味地墨守成规。
7. 狐假虎威。
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最后被认出真面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张声势是不可取的,真诚和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它们不仅仅是古代的传说,更是历史的见证,智慧的结晶,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理,启发着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故事10篇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故事10篇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方便大家学习。
《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6个典故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6个典故1.知恩图报: 感激他人的恩惠并设法报答。
秦穆公外出巡视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战马弄丢了,等他找到的时候,一伙人已经把马杀掉正在吃肉。
秦穆公看到爱马身死,虽然心中不忍,但是不知者无罪,马死已经无可挽回,再追究也没有意义,反而会失去民心。
于是,秦穆公便对杀马的众人说:“吃马肉怎么可以不喝酒?”又命随从给他们斟酒喝。
国君不罚反赐酒,挽救他们的性命,让这一伙杀马人心中惭愧不已,秦穆公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几年后晋国攻打秦国,秦穆公被晋军包围,危在旦夕。
当时吃秦穆公马肉的那伙人听说了此事,决定报答秦穆公的恩德,他们在危急时刻冲破晋军包围救出秦穆公。
秦穆公的大军來援,大败晋军,还俘虏了晋惠公。
这就是知恩图报的典故。
2.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东吴大将吕蒙因为读书少,被称为吴下阿蒙。
孙权看不下去,就对吕蒙说:“你之仗军务,不读书怎么行?”吕蒙感觉军务繁忙,无暇读书。
孙权批评吕蒙:“不要求你学富五车,涉猎一些历史罢了,你难道比我还忙吗?”吕蒙为了不再挨批,就开始读书,学识渐长。
有次鲁肃跟吕蒙商议国事非常吃惊:“世人都说将军不过一介武夫,没想到今日一叙学识渊博,已非吴下阿蒙。
”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日,就应当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他。
”3.勾心斗角:被世人误会最多的词语。
只要说起勾心斗角,大家马上联想到阴谋诡计,其实这个典故最初不过是形容建筑构造的精美,与明争暗斗没有任何关系。
阿房宫还没有建成秦朝就灭亡了,后来被项羽一把火烧个干净,世人对这所雄奇的宫殿心向往之,不少文人骚客对其缅怀,杜牧就写出《阿房宫赋》,警醒晚唐的统治者。
其中有这样几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大意是说: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
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
这就是“勾心斗角”的来历。
4.天经地义:天地间亘古不变的规则,理所当然的事情。
中国历史典故故事

中国历史典故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典故故事,下面将为你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每个故事简要叙述,总字数约为1200字。
1. 秦始皇巡游除奸:秦始皇巡游天下时,在一处宴会上观察到一名官员的鼻子特别大,在询问时官员却回答说只有他的鼻子是正常的,其他人的鼻子才不正常。
秦始皇感到吃惊,怀疑这名官员贪污公款。
于是,秦始皇命令手下将这名官员拘捕审讯,果然查出他的贪污事实。
2. 马踏飞燕: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孟尝君齐国准备攻打越国。
孟尝君遣使者向越国国君勾践示好,表达愿意和平解决争端。
然而,使者却遭到越国国君辱骂、驱逐。
孟尝君感到愤怒和羞辱,于是派遣使者跟随越国使节回越国。
当使者到达时,越国国君正举办宴会,会场上摆放着一副鞍马踏着三只飞燕的壁画,这给了孟尝君一点启发。
他向越国国君表示自己只是为了争夺资源而来,不想扩大矛盾。
孟尝君在战前做出和解姿态,成功地避免了齐越之战。
3. 屈原投汨罗江:战国时期,楚国政治腐败,楚怀王身边的权臣盛典胜贪图私利,引起了楚国的民愤。
屈原作为楚国爱国诗人,多次劝谏楚怀王,希望他能采纳良言改变政治风气。
然而,楚怀王却置之不理,屈原的忠诚和爱国之心令他感到失望和绝望。
最终,屈原决定投汨罗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屈原的举动震惊了楚国民众,后来游魂不散的屈原成为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的重要形象。
4. 孟母三迁:春秋时期,曾子的母亲决定搬家,为了给曾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先搬到离学校更近的地方,但曾子还是总是玩耍不读书。
于是,孟母再次搬家,搬到学校的旁边,希望能给曾子带来更多学习的机会。
然而,曾子还是没有改变,仍然懒散不务正业。
最后,孟母再次搬家,将家搬到学校的正门口。
这样一来,曾子每天都能看到学校里学习刻苦的同学,逼迫他也开始努力学习。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生。
5. 齐桓公巧断两妻: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很有智慧和胆识。
他有两个妻子,一个是贤淑善良的妻子娥皇,一个是美丽而妒忌心强的妻子女阴。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八大典故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八大典故以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八大典故:- 破镜重圆:指的是南北朝时期陈国的驸马徐德言和妻子乐昌公主的故事。
在陈国灭亡时,徐德言将一面铜镜一破两半,一半给公主一半自己拿着。
他们约好一旦遭遇不幸两人离散了,就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拿着自己的半面铜镜到街上来卖,以便有机会见面。
徐德言如约拿着半面铜镜到街上来卖,仆人将题诗的半面镜子带回给乐昌公主看,公主看后知是徐德言诗,心里非常难过,一连哭了好几天。
杨素得知此事后派人找来徐德言,把公主还给了他,并设宴祝贺他们夫妻团圆。
- 四面楚歌: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
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刘邦命人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项羽以为刘邦已经攻占了楚地,士兵们也没有了战斗的意志,于是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 投笔从戎:指的是东汉时期的班超。
班超年轻时以抄书为生,后来投身于军旅,为东汉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 卧薪尝胆:指的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王勾践。
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在吴国为奴三年,回国后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打败了吴国。
- 三顾茅庐: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的故事。
刘备为了邀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茅庐,终于打动了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
- 高山流水:指的是春秋时期的音乐家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两人结为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以为再也没有人能够听懂自己的琴声,于是绝弦破琴。
- 破釜沉舟:指的是秦朝末年的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他率领军队渡过黄河后,下令将所有的船只凿沉,将锅碗瓢盆等炊具全部砸碎,只带三天的口粮,表达了他决一死战的决心。
这个典故后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望梅止渴:指的是出自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时,天气炎热,士兵们都很口渴。
曹操为了鼓舞士气,告诉士兵们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又大又酸又解渴,士兵们听了之后,口水都流下来了,最后曹操虽然没有找到梅林,却找到了水源,帮助士兵们解了渴。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1. 《负荆请罪》廉颇气呼呼地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蔺相如凭什么比我职位高!”就好像我和我的好朋友,有一次我觉得老师对他更好,心里那个气呀,就像廉颇一样。
但后来知道了朋友的优点,我才明白自己错啦,要是我也能像廉颇那样去认错就好了。
2. 《三顾茅庐》刘备恭敬地说:“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这就像我求哥哥教我玩游戏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去请他,多诚恳呀,哈哈。
诸葛亮能遇到这样真诚的刘备,真幸运呢。
3. 《完璧归赵》蔺相如坚定地说:“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感觉就像我答应了朋友要帮他保管好东西,一定要说到做到。
蔺相如可真厉害,面对那么大的压力也不怕。
4. 《草船借箭》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哎呀,这多像我有了一个好主意,胸有成竹的样子呀。
诸葛亮真是太聪明啦,巧用天时地利。
5. 《卧薪尝胆》勾践咬着牙说:“我一定要报仇雪恨!”这就好像我考试没考好,心里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考好一样,勾践的决心可真大呀。
6. 《画龙点睛》张僧繇自信地说:“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哇,这好像我画画的时候,觉得自己画的某个地方特别棒,特别得意呢。
张僧繇真神呀!7. 《凿壁偷光》匡衡坚定地说:“我一定要读书!”这就好像我特别想玩某个游戏,就会想尽办法去玩一样,匡衡为了读书也是想尽办法呢,真佩服他。
8. 《闻鸡起舞》祖逖激昂地说:“我们要抓紧时间练武!”就像我和小伙伴约好了早起跑步,要互相鼓励一样,祖逖他们好有毅力呀。
9. 《程门立雪》杨时诚恳地说:“我们就在这儿等先生吧。
”这和我等喜欢的老师来上课有点像呢,不过我可没在雪地里等过,杨时他们可真有耐心。
10. 《指鹿为马》赵高得意地说:“这明明是马呀!”哎呀,这赵高也太坏了吧,就像有人故意颠倒黑白一样让人讨厌。
这种人可不能学呀!我觉得做人还是要诚实正直。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典故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还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和教训。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
1. 蚩尤治水。
相传在古代,中国大地遭受了连年的水灾,百姓们生活困苦。
于是,有一位名叫蚩尤的英雄挺身而出,他带领人们修筑堤坝,治理洪水,最终解除了水患。
蚩尤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人们齐心协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
2. 三顾茅庐。
三国时期,诸葛亮三顾茅庐请刘备出山辅佐,最终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心诚意待人,有时候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3.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三次迁居,孟子也因此成为了后来的大儒。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愿意做出的牺牲。
4. 赤壁之战。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在赤壁大战中打败了曹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一致,就能够战胜强敌。
5. 伍子胥报仇。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为了报父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讨伐了越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报恩雪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 愚公移山。
愚公是一个老翁,他为了让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不再阻挡他的生活,决定自己动手挖山。
虽然有人嘲笑他愚蠢,但他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上天,得到了神仙的帮助,成功移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
7. 孙膑和庞涓。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是两位著名的军事家,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智慧的较量。
最终,孙膑以智慧取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名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胜过武力,智者能够化解危机。
8. 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刘备在赤壁之战中,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骗取了大量的箭矢,为后续战斗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的运用,可以事半功倍。
以上这些历史典故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更是对我们今天生活和工作的启示和教训。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著名的历史典故

著名的历史典故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教会大家许多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著名的历史典故,欢迎浏览。
著名的历史典故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蠢坚持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已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
文种见剑鞘上有“属楼”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
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著名的历史典故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释义] 师:借鉴。
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语出]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近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奢淫谄慢,鲜不夷戮,~也。
”[成语故事]鲍元前379年,齐国公子因齐即位,自称为王,他就是齐威王。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

中国著名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后人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吧。
1. 伍子胥复国。
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夫差因嫉妒伍子胥而将其流放,伍子胥却心系故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越国得到了重用。
他带领越国军队攻打吴国,最终夺回了失去的故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爱国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2. 岳飞抗金。
岳飞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抗金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带领宋军多次击退了金国的进攻,但最终却因遭到朝廷的猜忌而被害。
岳飞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勇敢和不畏强敌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3. 孟姜女哭长城。
相传,春秋时期,秦国修筑长城,其中一段正好穿过了孟姜女的家乡。
孟姜女的丈夫被迫参与修长城的工作,最终死在了工地上。
孟姜女悲痛欲绝,她的悲泣感动了上天,长城塌陷,露出了她丈夫的遗骸。
这个故事让人们明白了爱情和家国情怀的伟大力量。
4. 范蠡与西施。
范蠡是春秋时期吴国的贤臣,他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
范蠡为了国家利益,将美丽的西施送给了吴王勾践,最终帮助吴国实现了复国大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舍小家顾大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5.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等英雄豪杰之间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风云,也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历史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上这些中国著名的历史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了后人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无论是伍子胥、岳飞,还是范蠡和孟姜女,他们的精神和品德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优秀的传统,让这些著名的历史故事永远在我们心中发光发热。
中国历史著名的捧杀典故

中国历史著名的捧杀典故
中国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捧杀典故,其中一些包括:
1. 吕洞宾磨杵成针:吕洞宾是道教中的一位仙人,传说他年幼时曾经磨杵成针,意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最终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2. 项羽擒韩信:项羽和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将领,项羽曾经捧杀过韩信,意为对原先一起并肩作战的人背叛和伤害。
3. 杨贵妃下凡:杨贵妃是唐朝时期著名的美女,据说她为了帮助唐玄宗解决政治问题,下凡成为凡人。
这个典故用来形容某些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4. 淮南王放鹰:淮南王刘安是西汉时期的王子,他在赌鹰比赛中放飞自己的鹰鸟。
这个典故用来形容有些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出卖朋友。
5. 曹操斩华佗: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权臣,华佗是当时著名的医学家。
曹操因为怀疑华佗学医救人只是为了挣钱,最终将华佗处死。
这个典故用来形容眼光短浅和不重视人才。
这些典故都是中国历史中著名的捧杀故事,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达某些事物或行为的隐喻。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历史是一座厚重的文化殿堂,留下了许多典故让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典故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智慧和道德的象征。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1. 夸父逐日夸父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英勇的猎人,他非常傲慢自负,曾经追逐太阳,结果因过度疲劳而死去。
这个典故告诉了人们虽然追求梦想很重要,但也不能放弃对自身能力的理性评估。
2.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记载山川地理和神话传说的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描述了许多神奇的山川和奇异的生物。
这部古籍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3. 曹操与诸葛亮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聪明、机智而且善于用兵。
而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才智过人,被誉为“卧龙”。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智谋在中国史书上被广泛讲述,成为了聪明才智的象征。
4. 李白醉酒李白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喜欢饮酒。
他的诗歌常常描绘了醉后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被后世誉为“诗仙”。
5.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三国时期效力于刘备。
他以身经百战、武勇过人而闻名,所以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于他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6. 赵云单骑救主赵云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他勇猛善战,武艺高强。
在赤壁之战中,他曾一人穿越敌阵,奋不顾身地救出了刘备,被尊称为“龙的传人”。
7.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一则教育故事。
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以期望他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8. 范蠡与西施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谋士,非常聪明机智。
西施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被誉为“四大美女”之一。
范蠡因了解西施的美丽,而借机帮助越国建立了强大的实力。
这个典故展示了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
9. 孔子与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
他的弟子们认真学习他的思想,传承其道德伦理观念,并广为传播。
50条经典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50条经典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主要以中国古典文学、神话中的典故为内容。
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50条经典历史典故,欢迎阅读!【1】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2】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
岁出使西域,岁回洛阳,历经年,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3】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
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4】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5】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6】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7】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8】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
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8篇

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8篇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8篇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篇1【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
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
”典见《李太白集》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篇21.魏道武帝拓跋入选理由:爱吃羊肉汤一碗羊肉汤成就了毛修之。
拓跋跬打败夏国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
后来他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
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荐给了拓跋焘。
拓跋焘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点头称赞,便命毛修之为太官令,成了皇帝的私人厨师。
从此,毛修之平步青云,仕途上一帆风顺,后又做尚书、光禄大夫,直到南郡公。
2.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入选理由:爱吃柑橘宋文帝病重,便让弟弟刘义康做代理皇帝。
故送礼的,把礼品一分为二,上品给刘义康,次品留给文帝。
文帝有次吃柑,见其又小又涩。
刘义康见后,给文帝从家里拿了些又大又甜的。
3.齐明帝萧鸾入选理由:爱吃粽子太官端上的有粽子,齐明帝萧鸾便说:“这么多饭食,我一顿吃不了。
粽子四个角都破了,我打包行不,留下来当晚饭吃吧。
”4.周宣帝宇文S入选理由:爱吃羊肋宇文S在吃饭时,吃了一个羊肋,把肉吃完后,把骨头送给了傅伏,并说道:“这骨头,你要好好保存。
这可是我啃过的骨头。
”傅伏连忙把骨头收藏起来,后与宇文邕共同进餐。
5.唐肃宗李亨入选理由:爱吃熟肉唐肃宗还是太子时,经常陪着老爹玄宗吃饭。
一次御膳房准备了熟肉。
其中有熟羊腿。
皇帝让肃宗把羊腿分割开来,肃宗便将羊腿割开,然后他用饼将手上沾满的羊油擦下去,皇帝看了很不高兴。
肃宗擦完手将饼吃了,唐玄宗又很满意了,对肃宗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理应珍惜。
”6.宋太祖赵匡胤入选理由:爱吃羊肝赵匡胤半夜突然起来。
他此时非常想吃羊肝,却犹豫不决,不肯下令。
中国经典典故

中国经典典故
中国有许多经典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和启示。
以下是一些中国经典的典故:
1. 盘古开天辟地:描述了盘古创造宇宙的场景,突显出中国人民对创新的赞美和崇敬。
2. 女娲补天:讲述了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故事,表达了人类对拯救和贡献的精神。
3. 夸父逐日:夸父为了追求光明而追逐太阳,展现出人类不屈不挠、勇敢向前的精神。
4. 精卫填海:精卫坚持不懈地填海,代表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
5. 嫦娥奔月:嫦娥因误食仙丹而奔向月亮,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纯真、贞洁和牺牲的赞美。
6. 牛郎织女:描述了牛郎和织女这对恋人因身份差异而无法相聚的故事,突显出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7. 愚公移山:愚公和他的家人坚持不懈地移开阻挡道路的两座大山,象征着坚韧不拔和毅力。
8. 孔融让梨:孔融选择把大梨让给哥哥,自己选择小梨,这个故事弘扬了谦让和尊重长辈的美德。
9.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这个典故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10.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上门拜访诸葛亮,表达了对贤才的尊重和渴求,这个典故也代表了坚持和真诚的态度。
这些典故都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不仅在文学、艺术和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通过了解这些典故,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核。
最著名的历史典故

最著名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指历史上广为流传、且有故事性、寓意深刻的故事或事件。
这些典故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历史典故中,有些更加著名,可以说是历史典故的代表作。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最著名的历史典故。
1. 英雄豪杰铜像英雄豪杰铜像是埋藏在秦始皇陵后面的兵马俑中的一件文物。
这个铜像的造型生动逼真,传说中它是秦始皇手下的一位将领,带着大刀,威风凛凛。
每当我们看到这个铜像时,都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武将的豪迈气概和勇猛精神。
2. 山河图山河图是中国古代的一张地图,被称为中国地理文化的瑰宝。
传说山河图是黄帝的女儿辞海所绘,它展示了中国的地理情况和山川水路。
中华民族在看山河图时,可以感受到自古以来中国的节省文化和华夏民族独有的地理环境。
3.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传说始于西周时期,讲述了一个穷苦老汉的奋斗故事。
老汉和他的一家人住在两座大山之间,每日饮食不足,苦不堪言。
没有办法,他决定动手移山,为后代留下平坦的道路。
愚公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4.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一个壮举。
大禹是一位出色的水利工程师和领袖,他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消灭了常年发生的水灾,并遏制了洪水的发生。
大禹的忠诚、勤奋、聪明、创造精神,一直被后世人尊崇和传承。
5.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名家罗贯中创作的小说,描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这本小说是中国文学精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典故之一。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豪杰,英明胆略的形象,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典型英雄。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述爱情和家庭责任对后代的影响。
这个故事描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蛇精与白娘子之间的爱情,既温馨又充满悲伤,让人热泪盈眶。
白蛇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7.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是一句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的是壮士哭泣甚至会让大地震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5个典故:这辈子必须要读一次,受益终身!
明哲保身:功成身退,祸福归于一念间
人生在世,总是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原则,或是真诚,或是正直,或是独立……无论是哪一种原则,都有一个统一的前提,那就是你必须保全你的性命。
没有人赞同苟延残喘、苟且偷生,但人们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正所谓:有人就有一切。
其他的事物都可以在人的努力之下,逐渐地创造或恢复,但人的生命失去了,便不会再有第二次。
以一种明智但不猥琐的方式,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义务。
所以,请务必珍爱生命!
请君入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
当你遇到一个蛮不讲理的人时,对他讲道理,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最好的办法便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一种看来似不君子的做法,解决面前的难题。
这也是君子的一种治人之道。
来俊臣知道以一种对付普通人的方法,是无法让周兴认罪的,所以,他用周兴自己的办法,来使之俯首认罪。
来俊臣虽然算不上一个君子,但他的这一招“请君入瓮”却是绝妙之极。
“请君入瓮”,其实与我们平常所讲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同样的道理。
虽然这些与我们讲究宽宏大量的理念并不相符,但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我们有些时候也需要做一个“恶的善良人”。
高山流水:琴音好弹,知音难觅
琴音好弹,知音难觅,这就是在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弹的原因。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行为在社会上是需要回应的。
一个人弹琴弹得好,还得有人能够欣赏,如果没有人能够欣赏,则无异于对牛弹琴。
人有时候确实是为别人而活着的,为知己而活。
知己,能彼此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能明白对方每句话的含义;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他们无须花言巧语,也无须朝夕相处;他们不在乎对方的相貌,也不在乎对方的贫陋;他们从来都不刻意隐瞒自己,因为在知己面前自己无所遁形。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狡兔三窟:做事要留有余地
破釜沉舟,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魄力,但它并不适合所有人,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当自己被逼无奈的时候,起码还可以有一个藏身之所,这便是“狡兔三窟”的智慧。
对我们平常人来说,凡事要学会留有余地。
话不可说满,事不能做绝。
留有余地,才有回旋的空间;
留有余地,才能做到均衡、对称、和谐;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从容、屈伸自如。
重复是学习之母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
同时,人的大脑记忆功能有一个遗忘的过程与规律,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的话,很快便会忘记。
所以,学习中不断地重复是必不可少的。
读书学习还有一个把书变薄再变厚的过程,抓住重点,加以联想、引申、升华,掌握其中的精髓,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与理论。
在多次重复之后,我们便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个知识点或者是这项技能了。
江郎才尽
江淹早年为当官,拼命用功读书,有了学识,能写出好文章,动人的诗篇。
但当了大官,名利皆有,心满意足,尽享荣华富贵,不再刻苦用功,常年不看书、写诗,这样,他的才怎能不尽呢?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古往今来,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在这方面留下的美谈也是举不胜举。
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有勤奋学习才能精于学业,反之,贪玩懒惰就会荒废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