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典故

合集下载

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导语: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历史典故你们了解多少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0个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典故】:▲1、顾恺之东晋时期绘画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国早期绘画理论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2、隋统一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

杨坚登基后以“节俭”、“杀贪官污吏”稳定了政权,后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

公元587年,隋文帝举兵南下,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3、唐朝建立公元604年,杨坚次子杨广夺取皇位,是为隋炀帝,公元617年,晋阳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立代王侑为帝。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于江都,五月李渊在长安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隋朝灭亡。

▲4、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长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齐王元吉。

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惧怕李世民的势力,屡次设计谋杀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5、房谋杜断指唐太宗的两个得力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唐太宗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6、文成公主和亲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和亲,为加强藏、汉两族的友好作出了贡献。

▲7、玄奘西游取经公元627年,玄奘孤身西行取经,历经大小110个国家,到达佛教圣地——天竺。

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历时18年,带回佛经600余部,著《大唐西域记》。

▲8、贞观之治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间“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国力鼎盛,史称“贞观之治”。

孩子应该知道的50个中国历史典故

孩子应该知道的50个中国历史典故

孩子应该知道的50个中国历史典故1. 炎黄子孙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三个较大的氏族部落,分别是黄帝,炎帝,和蚩尤。

黄帝打败炎帝部落,炎帝投降,炎黄部落合并。

后来炎黄部落一起打败了蚩尤,蚩尤的臣民也融入炎黄部落里面,炎黄部落的子孙就世世代代地繁衍下来。

我们便开始把炎帝黄帝奉为始祖,以炎黄子孙自居。

2. 大禹治水续炎黄之后,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领袖,他们分别是尧,舜,和禹。

尧舜之时,洪水滔天,禹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

大禹常年在外与百姓共同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此舜晚年把首领位置禅让给禹以表彰他的治水之功。

3. 商汤灭夏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的朝代:夏朝。

夏朝末代国君桀是一个暴君,他骄奢淫逸,暴虐无道,对百姓和所属部落进行残酷压榨,引起很多诸侯国的憎恨与反感。

汤在商丘积蓄粮草,训练军队,在鸣条打败夏军并一举灭掉夏朝,建立商朝。

4. 武王伐纣商纣王沉湎酒色,横征暴敛,与夏桀并称“桀纣”。

周武王姬发联合各族部落一起讨伐纣王,于牧野打败殷商,纣王自焚于鹿台。

商朝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稿京(今陕西西安)。

5.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一妃子褒姒。

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虽然她生得如花似玉,性格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来周幽王从来没有见她笑过。

周幽王想尽一切办法但都无济于事,最后幽王悬赏求计,谁能逗笑褒姒,赏金千两,故“千金博一笑”。

有一大臣名叫虢石父提议让幽王平白无故点燃烽火台以逗褒姒一笑。

昏庸的幽王依计行事,各方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是犬戎进攻,纷纷带兵前来勤王。

当诸侯看到幽王和褒姒只是放烟火取乐,个个怀怨而回。

褒姒见千军万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禁嫣然一笑。

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又多点了几次烽火,但诸侯渐渐就不来了。

后来犬戎真的进攻稿京,周幽王连忙点燃烽火向诸侯求援,没有一个诸侯前来勤王。

不久犬戎攻破稿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并帮助周王室迁都洛邑,建立东周,自此周王在诸侯国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乱战的春秋战国开始了。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典故,这些典故往往与历史人物、文化传统或重要事件相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百个中国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1. 高山流水:出自唐代音乐家董庭谐的名篇,讲述了两位音乐家在高山流水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成为形容音乐技艺高超的典故。

2. 桃李满天下:出自《诗经·邶风·击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形容门徒出类拔萃,为人称道。

3. 刻舟求剑:出自《庄子·外物》篇,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剑滑入水中,他却错误地认为剑仍在船上,一再寻找的故事。

4. 鸿毛泰山: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鸿毛泰山,不足与偕也。

”形容不相配的事物之间的差距。

5. 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6. 纸上谈兵:形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7. 杯弓蛇影:出自晋代张华的《酉阳杂俎》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指因胆小而被自己的影子吓到。

8.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以形容人仍然沉迷于过去的经验,不愿去发展自己。

9. 刮骨疗毒:出自《庄子·外篇·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治疗疾病必须除掉病根。

10. 志同道合:指志趣相投、追求相同目标的人们。

11. 瓜田李下:比喻做事不慎重,给人以可疑之处。

12. 悬梁刺股:指为学习刻苦努力,不辞辛劳。

13. 三顾茅庐:形容对人才的重视和坚持,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拜访诸葛亮三次的典故。

14. 卧薪尝胆:形容坚决报复敌人,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15. 妄自菲薄:形容自卑、自贱。

16.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不恰当,反而弄巧成拙。

17. 刍荛之见:指零碎的见解,不能全面把握事物本质。

18. 金口木舌: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故事10篇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故事10篇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故事10篇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方便大家学习。

《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一、神话传说类1. 后羿射日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后羿是一个著名的神射手。

后羿的妻子嫦娥误食仙丹后,飞升到了月宫。

为了解救妻子,后羿决定射下太阳,以期地球变得黑暗,让妻子返回人间。

后羿成功射下了9个太阳,使得人间得到了宝贵的阴凉,但同时也因为缺少阳光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这个典故主要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爱情的忠诚。

2.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中国最著名的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牛郎是一个人兽合体,而织女是天上的仙女,两人因为牛郎对织女的善良而相爱。

然而,由于他们之间的身份差异,他们被天帝分开,只能在每年的七夕相会一次。

在这一天,喜鹊会形成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再度相聚。

这个典故反映了中国人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和对相聚离别的无奈。

二、历史事件类1.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创建者。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下令焚毁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并迫害儒家学者。

这个事件被称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中国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个事件被视为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一个典型例证,也引发了对文化保护和知识传承的深思。

2. 司马迁的报仇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父亲曾受到王阳明的迫害而被杀。

为了为父报仇,司马迁坚持写下了《史记》,并加以广泛流传。

《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巨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司马迁的坚持和报仇行为反映了中国人民以家国情怀和卓越成就来铭记先人。

三、名人轶事类1. 孔子见齐梁王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传孔子曾被齐梁王招为官,可是齐梁王并不重视孔子,将他安排在马厩中住宿。

孔子为了表达自己的坚持和态度,毅然离开了齐国。

这个轶事展示了孔子崇高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帝王对于思想家和知识分子的态度。

2. 岳飞的精忠报国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以其忠诚、聪明和勇敢而著称。

岳飞多次抵抗金军的进攻,但最终被宋徽宗所陷害,被处死。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历史典故故事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吧!1.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解救濒临灭亡的蜀汉,三次前去拜访荆州名士刘备。

刘备初次见到诸葛亮时,他的才华和胸怀就深深地打动了刘备,从而成为了他的重要谋士,最终一起建立了蜀汉。

2.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三次迁居,是为了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她的母爱和对孩子的教育重视,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3. 韩信点兵。

韩信在战争中,面对敌方的强大兵力,他巧妙地利用了点兵的策略,让敌方产生了恐慌,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4. 白蛇传。

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它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美好而纯洁的。

5. 狄青抗金。

狄青是宋朝的名将,他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6. 孙膑兵法。

孙膑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他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兵法,被后人称为“孙子兵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军事智慧和战略谋划对战争的重要性。

7. 诸葛亮的空城计。

诸葛亮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利用了空城计,成功地迷惑了敌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8. 鲁班造船。

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工匠人,他在制造船只方面有着非凡的技艺,被后人称为“鲁班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技艺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9. 岳飞抗金。

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抗金名将,他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0. 铁杵磨成针。

这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典故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还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和教训。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

1. 蚩尤治水。

相传在古代,中国大地遭受了连年的水灾,百姓们生活困苦。

于是,有一位名叫蚩尤的英雄挺身而出,他带领人们修筑堤坝,治理洪水,最终解除了水患。

蚩尤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人们齐心协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

2. 三顾茅庐。

三国时期,诸葛亮三顾茅庐请刘备出山辅佐,最终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心诚意待人,有时候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3.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三次迁居,孟子也因此成为了后来的大儒。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愿意做出的牺牲。

4. 赤壁之战。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在赤壁大战中打败了曹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一致,就能够战胜强敌。

5. 伍子胥报仇。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为了报父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讨伐了越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报恩雪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 愚公移山。

愚公是一个老翁,他为了让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不再阻挡他的生活,决定自己动手挖山。

虽然有人嘲笑他愚蠢,但他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上天,得到了神仙的帮助,成功移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

7. 孙膑和庞涓。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是两位著名的军事家,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智慧的较量。

最终,孙膑以智慧取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名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胜过武力,智者能够化解危机。

8. 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刘备在赤壁之战中,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骗取了大量的箭矢,为后续战斗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的运用,可以事半功倍。

以上这些历史典故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更是对我们今天生活和工作的启示和教训。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1. 樊哙献诸葛亮:指人愿意默默为他人做贡献的精神。

2. 共病之君:指君主的错误政策导致民众受苦。

3. 指鹿为马:指刻意歪曲事实,颠倒黑白。

4. 杯弓蛇影:指因为过度恐惧而想象出来的虚幻危险。

5. 梦蝶:指人的梦幻和现实的感觉相混淆。

6. 雷声大,雨点小:形容声势浩大但实际效果微小的事物。

7. 数九寒天:形容极端寒冷的冬天。

8. 纸上谈兵:指只在纸面上空谈而缺乏实际行动。

9. 一箭双雕:形容一举两得或一次解决多个问题。

10. 闭月羞花:形容女性容貌极美,人所难及。

11. 三纲五常:指儒家的伦理观,主要包括君臣、父子、夫妻三纲和孝悌忠信节义五常。

12.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形容一个人得势之后,连带着周围的人也得到好的待遇。

13. 虎父无犬子:形容子女继承父辈的品质或才能。

14. 画蛇添足:指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

15. 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说话或行动表面上与本意无关,实际是有所深意。

16. 纸包不住火:比喻事情的真相无法掩盖。

17. 功亏一篑:指做事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最后因为一点小疏忽而功亏一篑。

18. 拔一切不平之事:指人为消除不公平现象而行动。

19. 众望所归:指某人获得了人民的普遍支持。

20.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指人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是最大的善行。

21. 井底之蛙:比喻眼界狭窄,见识浅薄的人。

22. 老骥伏枥:比喻年老体衰而仍有所作为。

23. 浑水摸鱼:比喻在混乱的局面中捞取私利。

24. 抛砖引玉:指故意丢出一块砖头,引来别人给予更好的意见、观点。

25. 天作之合:形容两个人天生就是一对的婚配。

26. 悬梁刺股:形容为学习或工作而废寝忘食、毫不松懈的精神状态。

27. 察己知人:表示人要时刻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正确地判断别人。

28. 亡羊补牢:比喻事后废后悔是没有用的,必须及时补救错误。

29. 改邪归正:指人能够从错误、邪恶的道路上回头向善。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历史是一座厚重的文化殿堂,留下了许多典故让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典故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智慧和道德的象征。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1. 夸父逐日夸父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英勇的猎人,他非常傲慢自负,曾经追逐太阳,结果因过度疲劳而死去。

这个典故告诉了人们虽然追求梦想很重要,但也不能放弃对自身能力的理性评估。

2.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记载山川地理和神话传说的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描述了许多神奇的山川和奇异的生物。

这部古籍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3. 曹操与诸葛亮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聪明、机智而且善于用兵。

而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才智过人,被誉为“卧龙”。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智谋在中国史书上被广泛讲述,成为了聪明才智的象征。

4. 李白醉酒李白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喜欢饮酒。

他的诗歌常常描绘了醉后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被后世誉为“诗仙”。

5.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三国时期效力于刘备。

他以身经百战、武勇过人而闻名,所以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于他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6. 赵云单骑救主赵云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他勇猛善战,武艺高强。

在赤壁之战中,他曾一人穿越敌阵,奋不顾身地救出了刘备,被尊称为“龙的传人”。

7.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一则教育故事。

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以期望他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8. 范蠡与西施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谋士,非常聪明机智。

西施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被誉为“四大美女”之一。

范蠡因了解西施的美丽,而借机帮助越国建立了强大的实力。

这个典故展示了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

9. 孔子与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

他的弟子们认真学习他的思想,传承其道德伦理观念,并广为传播。

50条经典历史典故

50条经典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50条经典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主要以中国古典文学、神话中的典故为内容。

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50条经典历史典故,欢迎阅读!【1】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2】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

岁出使西域,岁回洛阳,历经年,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3】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

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4】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5】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6】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7】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8】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

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8篇

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8篇

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8篇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8篇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篇1【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

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

”典见《李太白集》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篇21.魏道武帝拓跋入选理由:爱吃羊肉汤一碗羊肉汤成就了毛修之。

拓跋跬打败夏国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

后来他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

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荐给了拓跋焘。

拓跋焘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点头称赞,便命毛修之为太官令,成了皇帝的私人厨师。

从此,毛修之平步青云,仕途上一帆风顺,后又做尚书、光禄大夫,直到南郡公。

2.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入选理由:爱吃柑橘宋文帝病重,便让弟弟刘义康做代理皇帝。

故送礼的,把礼品一分为二,上品给刘义康,次品留给文帝。

文帝有次吃柑,见其又小又涩。

刘义康见后,给文帝从家里拿了些又大又甜的。

3.齐明帝萧鸾入选理由:爱吃粽子太官端上的有粽子,齐明帝萧鸾便说:“这么多饭食,我一顿吃不了。

粽子四个角都破了,我打包行不,留下来当晚饭吃吧。

”4.周宣帝宇文S入选理由:爱吃羊肋宇文S在吃饭时,吃了一个羊肋,把肉吃完后,把骨头送给了傅伏,并说道:“这骨头,你要好好保存。

这可是我啃过的骨头。

”傅伏连忙把骨头收藏起来,后与宇文邕共同进餐。

5.唐肃宗李亨入选理由:爱吃熟肉唐肃宗还是太子时,经常陪着老爹玄宗吃饭。

一次御膳房准备了熟肉。

其中有熟羊腿。

皇帝让肃宗把羊腿分割开来,肃宗便将羊腿割开,然后他用饼将手上沾满的羊油擦下去,皇帝看了很不高兴。

肃宗擦完手将饼吃了,唐玄宗又很满意了,对肃宗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理应珍惜。

”6.宋太祖赵匡胤入选理由:爱吃羊肝赵匡胤半夜突然起来。

他此时非常想吃羊肝,却犹豫不决,不肯下令。

中国历史典故10篇

中国历史典故10篇

中国历史典故10篇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

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典故大全,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典故(一)侨札之分《左传.襄公二九年》:“(吴公子札)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紵衣焉。

”春秋郑国公孙侨(子产)与吴国公子季札在外交事务中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以表友情。

后因以此譬如挚友之交的典故。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故得将士欢心。

”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

”依样画葫芦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谷自以久次旧人,意希大用。

建隆(宋太祖年号)以后为宰相者,往往不由文翰,而闻望皆出谷下。

谷不能平,乃俾其党与,因事荐引,以为久在词禁,宣力实多,亦以微伺上旨。

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

何宣力(致力,用力)之有?’谷闻之,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曰:‘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太祖亦薄其怨望,遂决意不用矣。

”(见《稗海》第三函)此事又见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四,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内容大概同。

陶谷以自己是翰林苑老臣,盼望得到提拔。

但宋太祖认为,翰苑之人,没有创新,只是效仿照搬,故不用。

后常用以譬如照式效仿,毫无创新的作法。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那么经生之案也。

”历史典故(二)使船如使马晋.崔豹《古今注》下卷《杂注》第七:“孙权时名舸为赤马,言如马之走陆也,又以船名驰马。

”三国时,孙权以舟行喻奔马,故以各类船只命名为赤马、驰马之称。

后因用“使船如使马”指南人惯使舟行水中之典。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中国历史典故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丰富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还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智慧和启示。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历史典故,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思考。

一、子牙三尺又何妨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周本纪》。

相传周朝有一位名叫燃灯古佐的大臣,他才华横溢,深得周文王赏识。

有一次,燃灯求学于射圣子牙,子牙看出燃灯的才华非凡,对他说:“三尺之童又何妨?”这句话意味着人的才华应该以实际表现为准,而不应被年龄所限制,年龄不是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被别人的眼光所束缚。

二、刻舟求剑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

相传有一位叫庄子的哲学家,他的一个朋友游到一座河边,不小心将剑掉入了河中。

朋友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下记号,想要以船的位置来记忆剑的位置。

庄子笑着说:“你以为剑还在船上吗?在水底,你的刻舟求剑是无用的。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生中有时候我们会固守一些已经过时的观念或者行为方式,而不愿意改变。

三、殊途同归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列御寇》。

相传古代有两个人分别从山东和山西两地去往楚地,他们在路上相遇并一同迈出了上山的脚步。

但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一个沿着空旷的草原走,另一个则沿着陡峭的山岩攀爬。

最终,他们都到达了山脚下。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不同,但最终都能达到成功。

四、愚公移山这个典故出自《列子·汤问》。

相传有一个叫愚公的老翁,家门前的两座大山挡住了他通往家门口的路。

愚公决心要搬走这两座大山,尽管周围的人嘲笑他无知的决定。

但是愚公坚持不懈,最终得到了神仙的帮助,成功搬走了两座大山。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五、管鲍之交这个典故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相传管仲和鲍叔是春秋时期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管仲和鲍叔互相帮助,共同致力于国家的发展。

40个中国历史典故

40个中国历史典故

四十个中国历史典故目录一、炎黄子孙二、周公吐哺三、管鲍之交四、秦晋之好五、楚王问鼎六、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七、合纵连横八、车同轨、书同文九、鸿门宴十、霸王别姬十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十二、投笔从戎十三、三顾茅庐十四、三国鼎立十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十六、八王之乱十七、淝水之战十八、南北朝十九、杨坚建隋二十、玄武门之变二十一、玄奘西行二十二、房谋杜断二十三、日月同天二十四、桃李满天下二十五、开元盛世二十六、安史之乱二十七、五代十国二十八、杯酒释兵权二十九、南唐后主三十、杨家将三十一、澶(chán)渊之盟三十二、靖康之耻三十三、精忠报国三十四、一代天骄三十五、靖难之役三十六、郑和下西洋三十七、土木之变三十八、东林党三十九、清兵入关四十、三藩之乱一、炎黄子孙(三皇五帝时期)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神农)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整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二、周公吐哺(周朝时期)周公吐哺,成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

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封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周公也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三、管鲍之交(春秋时期)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朋友之情。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鲍叔牙甘居管仲之下,情谊不减。

后来,管仲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中国常用历史典故优秀篇(优秀9篇)

中国常用历史典故优秀篇(优秀9篇)

中国常用历史典故优秀篇(优秀9篇)人面桃花篇一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置锁无人。

惆怅之余,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因常以喻男子邂逅一女子,后不复再见的怅惘心情。

白仁甫、尚仲贤均有《崔护谒浆》杂剧演此事,明清传奇中亦有《题门记》、《人面桃花》等剧,皆本此。

(典见《本事诗》、《唐诗纪事》及《全唐诗话》等)驿寄梅花篇二三国吴名将陆逊的族子陆凯,与范晔(非《后汉书》作者)是好友。

两人一处江南,一居长安,山川阻隔,常怀思念。

冬日适有传递公文的驿吏南来,陆凯便折了一枝寒梅,命驿吏携往长安赠与范晔,并作《赠范晔》诗一首。

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后因以“驿寄梅花”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如宋秦观《踏莎行》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舒亶《虞美人?寄公度》词“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一枝梅”等,都用此典。

(典见《太平御览》卷九七零所引《荆州记》)历史典故篇三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状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明白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

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

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倒绷孩儿篇四宋人苗振考取进士后,出仕多年,将参加馆阁考试。

馆阁为文学儒臣所处之地,录取者皆为饱学多才之士。

丞相晏殊谓苗振曰:“君久从吏事,必疏笔砚,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

”苗振不以为意,曰:“岂有三十年老娘而倒绷孩儿者乎?”晏殊俯首笑而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典故
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得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得祖先,因为黄帝与炎帝就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因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完成了治水得大业。

3、桀骜不驯: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就是历史上著名得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4、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得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5、春秋五霸: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第一个称霸得齐桓公,与后来得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后两位也有说就是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
6、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得两位贤臣管仲与鲍子牙之交。

7、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得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得女儿文嬴(yí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8、问鼎中原:鼎就是古代国家权力得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9、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0、商鞅变法:商鞅(yā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
“作茧自缚”。

11、围魏救赵:孙膑与庞涓本就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得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得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得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就是此事给后人得启示。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13、屈原与《楚辞》:屈原投江,屈原就是我国伟大得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瞧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mì)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后演化为端午节。

她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14、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长平之战成为历史上得一大惨案。

15、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得柄。

16、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她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得精神永垂青史。

17、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得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得称号,自称“始皇帝”。

18、霸王别姬:大将韩信计将项羽困在垓(gā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

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
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得生命。

19、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

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说得就就是李广。

20、司马迁《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ò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历时十余年终于完成了《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1、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就是战争史上得创举。

22、班超弃笔从戎:班超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

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àn)善、于阗(tiá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23、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sì)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许昌为都,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24、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得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却被曹操打败,它就是历史上著名得以少胜多得战例。

而后曹操继续征战,统一了北方。

25、华佗:汉末注明医学家,外科技术尤为精湛,首次将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应用于外科手术。

并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创编了“五禽戏”。

26、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hu ī)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
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与夷越,北抗曹操”得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得大业。

27、建安七子:在曹操统治集团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幹(gàn)、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zhēn)主导文坛发展。

28、关羽大意失荆州:公元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出兵三峡,进攻东吴,在彝(yí)陵猇(xiāo)亭被陆逊打败,于次年病逝。

2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蜀汉建兴5年起,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sh àn),六次出兵北伐,史称“六出祁山”。

在最后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终因心力交瘁(cuì),病逝,年仅54岁。

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得愿望,但她得智慧与品格万古流芳,她为蜀汉得巩固与发展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0、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áo),曹丕之孙,公元260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帝位,声称司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huàn)为帝,即魏元帝,自己独揽大权。

31、淝水之战:十六国时期,前秦苻(fú)坚讨伐东晋,其先锋部队被晋军击溃,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

晋军要求秦军后撤,以便渡河一决胜负,在秦军撤退之际,秦军中有人疾呼“秦军败了”,导致秦军大乱,晋军乘胜出击,大获全胜。

侥幸逃脱者丢盔弃甲,连听到“风声鹤唳(lì)”也以为就是晋军到了。

这就就是史上有名得“淝水之战”。

32、顾恺之:东晋时期绘画卓越得代表人物,就是我国早期绘画理论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33、房谋杜断:指唐太宗得两个得力得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唐太宗将她们视为左膀右臂。

34、玄奘(zàng)西游取经:公元627年,陈玄奘孤身西行取经,历经大小110各国家,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历时18年,带回佛经600余部,著有《大
唐西域记》。

35、贞观之治: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间“偃(yǎ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国力鼎盛,史称“贞观之治”。

36、女皇武则天:公元690年,武则天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下,登临大宝,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其掌理朝政得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得“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37、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与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她得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得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得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38、李白与杜甫就是历史上最杰出得诗人,李白,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就是继屈原后最伟大得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后人称为“诗圣”,就是伟大得现实主义诗人。

公元744年,两位文学巨匠在洛阳相遇,成为历史佳话,闻一多曾把二人得相遇比喻成太阳与月亮得相碰。

39、唐代两位著名得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后人并称“颜筋柳骨”来形容书法风格。

40、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就是北宋时期著名得政治家、文学家。

宋神宗即位,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开始变法,并收到一定成效。

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旧派执政,新法全部被废除。

王安石一生著述颇多,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