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即人道,道德经中商业智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标题]
篇一:商道即人道
商道即人道
一、商道即人道,学好经商要先学会做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对商道的认识,是一个企业、一个人对商业行为的根本看法,一个企业或个人持什么样的商道观念,也就决定了他在商场上的的商业行为。

“商道即人道”是中国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经商之名言,是谓从商首先是人与人打交道,从商先做人,做人先
讲诚与信,讲诚信才可以从商立事,所谓和气生财、诚信经营既是人性也是商道,以做人的方式做生意,是一种信念,一种责任,互为因果。

一个企业要在现如今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得以长久的生存,必须要恪守商道,以人为本、诚信经商,做生意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人心,一个企业、一个商场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可,自然也不愁利润,如此就良性循环,持续发展;如若一心只为赚钱,丧失人性、丢掉人心,最终是无钱可赚,无疾而终。

对于一个商场而言,面对硝烟弥漫的商战场面,要想取得胜出,首先要做好商道,端正做生意的态度,以人为本、诚信为本、文明经商,以真诚的心态获取人心,这样才能够得以生存。

在商场内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在管理环节中处处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的集体,共同的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对外经商中,要诚信为本,以人为本,真正的将每一位顾客当做上帝,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获取人心,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为每个人服务以至满意,让商场的品牌深入人心,让顾客信任商场、选择商场、推荐商场,这样不愁业务的增加,不愁利润的增长。

二、品质即价值,抓住利润先抓住品质。

商品的品质是指商品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态的综合,前者包括商品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和生物的物性等自然属性,后者包括商品的外形,色泽,款式或者透明度等。

提高商品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它是决定商品使用效能和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条件下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商品的品质,力争以质取胜,作为非价格竞争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决定了生产者和商家在竞争中的地位,也是营销的重要手段。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我们关注的品质不仅仅是商品本身的质量,更多的是对服务质量、消费环境的要求,产品质量能够带来高价格,服务质量也能够带来高价格,有时甚至比产品本身更重要即。

消费者都期望在消费过程中能得到热情对待,期望任何地方都有令人舒适的消费环境。

服务热情,环境洁静,诚信无欺,是消费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的提高商场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才能够将消费者留下,才能够让消费者再次光临。

商场在不断提高服务品质的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品牌,将现有品牌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断的研究新问题,捕捉新趋势,引进新产品,始终站在高品质、新品种的前沿,才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才能够提高利润,才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三、文化促发展,谋求发展先建设文化。

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只要一天存在,企业文化就一定同时存在。

因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有人员得思想、行为和行动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功能是鼓舞士气,陶冶情操,培育奉献精神,为提高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而要实现这一功能,就必须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是因为,文化的功能是能否发挥的程序最好,最终取决于文化是否能够吸引人和感召人,能否为广大职工所接受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企业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为企业打造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这支优秀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解决好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为职工服务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把他们凝聚到先进文化建设上来,企业的经营,最终经营的是人的思想,最终的落脚点是武装人,塑造人,鼓舞人,实现企业和谐,促进企业发展,一个正气的、团结的、向上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企业软实力的代表,它能够凝聚全体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同生共
死。

所以一个企业要想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建设一个先进的、积极的企业文化。

四、创新促管理,加强管理先注重创新这里的创新指的不是产品创新,而是在管理中的理念创新,以新的管理理念来管理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是充满了责任和挑战的经营群体,他们承上启下、协调资源,为组织的长久发展而尽职尽责,管理者需要能准确的理解上层领导的计划意图,并运用各种素质确保下属和自己共同完成任务的管理人员。

作为管理者,既要严格贯彻组织高层的战略意图,又需要结合本部门具体状况合理配置资源,充分调动下属积极性,发挥团队的合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坚定地执行计划,进行具体的操作运营。

管理是一门艺术,要结合不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目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将会带来不一样的管理效果。

老师用水性来隐喻领导,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新的管理方式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将水性应用到管理中,就是要在管理中提升管理的领导弹性,帮助其创造出一个高效率的团队。

老子说“大道无形,大道似水” ,懂得了水性,才能把握住为人处世的原则,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从人性出发,因人而异的处理各项事务,但同时又带领大家达到奋斗的目标,这就需要领导者要像水一样灵活,无论高山还是平原都无法阻挡前进的进步。

篇二:商道即人道
商道即人道
陶朱五字商训: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期限要约定,切勿延迟,延迟则信用失。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

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用。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新安商训
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 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 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 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斯贷,不以牟取为贷,以义为贷; 斯典,不以情念为典,以正为典。

《陶朱公经商十二则》 能识人。

知人善恶,账目不负。

能接纳。

礼文相待,交往者众。

能安业。

厌故喜新,商贾大病。

能整顿。

货物整齐,夺人心目。

能敏捷。

犹豫不决,终归无成。

能讨账。

勤谨不怠,取行 自多。

能用人。

因才四用,任事有赖。

能辩论。

生财有道,阐发愚蒙。

能办货。

置货不苛,蚀本便经。

能知机。

售贮随时,可称名哲。

能倡率。

躬行必律,亲感 自生。

能运数。

多寡宽紧,酌中而行。

陶朱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辨,勿懒惰,勿固执, 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

商圣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一、《三谋》:
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

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

账目要清,糊涂弊端生。

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三略》:
《货略》、《价略》、《市略》 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范蠡说的“三略”是聚财的原理,他归纳为三点:务 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 停止流动。

务完物是 《货略》 的核心, 他说:“以物相贸易, 腐败而食之货勿留, 无敢居贵。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价格问题颇为复杂。

范蠡主要强调: “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 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 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 “贵出如粪土, 贱取如珠玉” 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

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 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

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

”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 乃至大汇。

大商之道!
大商与小商的区别:
于已有利而于人无利者,小商也;于已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于人有利,于已无 利者,非商也;损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

大商之经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国;孙子,吴起之于用兵;商鞅之于变法;其学问 之精深, 道法之玄奥, 意气之宏远, 境界之高明, 岂是空想妄论之辈, 俚谚俗语所能达到的。

大凡天下之学问,万事成败,皆不出道与术这两大范畴。

道是河,术是舟;道是舵,术是 桨。

无河无以载舟,无舟难以渡河。

无舵则无方向,无桨则无动力。

所以,道是方向,术是 方法;道是法则,术是谋略。

谋者,韬略也,汉书艺文志云:谋略,以正守国,以奇用兵, 先计而后战,天下之谋略,无论应用于何时何事,时谋,地谋,人谋这三则。

陶朱公著有, 陶朱商经十八法,分为三谋和三略,是为:人谋,事谋,物谋;货略,价略,市略;这三谋 三略,乃陶朱商经十八法之要义。

“两权相害取其轻! ” “无事时如有事般提防,方可弥意外之变;有事时如无事般镇定, 才能消局中之危。

《人谋》 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托受
大害。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事
谋》
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


易要速,拖延失良机。

《物
谋》
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

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

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

在经商的过程中,或是日常生活中,如果利益双方得不到平衡,那么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矛盾和冲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办法,那么最终谁的目的都达不到。

予,就是合理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最好办法。

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利益各方之间的平衡,最后达到了取的目的。

逞强蛮干是绝不行的,一个成功的商人,首先要懂得商道之本,还要善于审时度势,沟通权变,要善于联系各色人物,调和各种矛盾,明辨祸福利弊,也要善于转输货物,商略价格,拓展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在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下棋的最高境界是和棋!利缘义取,大商无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与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孟洛川的经营理念,所展示的为人之道、用人之道和经营之道,演绎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以道家的大爱无疆、以儒家的仁德为核心;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以见利思义为富重仁的理念;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得的博大胸怀。

驰骋商场,叱咤风云,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商道的有机结合。

1、地到天边山为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2、生意做独市,买卖抱先行。

三分利吃利,七分利吃本。

同本不同利,差别在算计。

百里不贩樵,千里能贩枣。

小店买个便,大店买个全。

不怕店门破,就怕店无货。

货到街头死,人到市中活。

3、何谓大商者:大商笑看书生。

胸存四海之志,怀抱吞宇宙之气;其学通于大道,其功接于社稷;其势籴入惊风雨,粜出泣鬼神;
3、懂得商道之本,善于审时度势;懂得沟通权变,善于联系各色人物;调和各种矛盾,明辨祸福利弊;善于转输货物,商略价格拓在市场。

4、做生意的目的:取利。

取利要先予后取,予是解决矛盾的方法,结论:保持平衡。

3、陶朱经商石中玉,鬼谷兵法壁有瑕。

大商之道何处寻,半部论语治天下。

4、圣人亦求达,达则兼济天下;君子不畏穷,穷则独善其身。

5、子贡经商,取利不忘义;孟轲传教,欲富必先仁。

6、羊群逐草,商人驱利。

核心;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以见利思义为富重仁的理
念;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得的博大胸怀。

驰骋商场,叱咤风云,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商道的有机结合。

7、大象无形,大爱无言,大道无名,大商无算⋯
8、三千三百西江水,风天气色求商人。

9、人的一生不出六个对论!此六个对论是:道与术,取与予,利与害,常与变,方与圆,生与死。

10、胸存纵横四海之志,怀抱吞吐宇宙之气;其学通于大道,其功接于社稷;其势籴入惊风雨,粜出泣鬼神;正所谓,良贾何负名臣,大商笑看书生。

11、疆域无边,商机无限,关山重重路万千,仁爱在心,达江通海,帆影从接九天,诚信在胸,走北闯南,君子爱财道不偏,经天纬地,利民为先,展我中华大商风范,大象无形,大爱无言,大道无名,大商无算!
大商无算、
大商无算,商为商道,商之价值观及准则取向,无算为捭阖韬略之于智慧的信手拈来之算,即无所谓算计而无所不算。

直译为:宏大的商道没有算计而又无所不算。

通俗的解释是:当生意做的非常大的时候,或经商理念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商业价值观就会发生变化,和个人的修为一样,不会去算计如何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因为这时候赢利已经不是第一位的问题,而是在于商业之法,商业责任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所谓问题,也即无所谓算计,当然就无所不算了。

就如同不争之人,反而获利最大,不算之人,反倒得的最多。

故大商之道在于境界,大商之道在于“无算” 。

“踏莎行,疆域辽阔,商机无限。

关山重重路三千,驼铃不辞塞北雪,帆影流连江南烟。

粜东籴西,汇北兑南,经世济民两肩担。


有人可能会认为李嘉诚称得上大商,其富可敌国。

但是,又有谁能够道出李嘉诚靠什么取得了巨额财富?是做出了三星、索尼,还是丰田、微软?香港的房价举世闻名,国内的房价直追香港,民众的幸福指数降低了,李嘉诚富了。

想起孟洛川一直认为“投资田产等不动产回报太慢、太低” ,我笑了,心里想百年前的孟洛川你真out 了。

靠投资重组巨富、靠房地产投资巨富的李嘉诚,未给社会带来实质性进步,中饱私囊而已,不符合“利缘义取”的大商原则,这样的人,也远远称不上大商。

大商之道,造就大商,大商之道,造就有竞争力的真正的大企业。

这点,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我利相当,则客可久存,我可久利。

何谓“大商之道”?一句话,“商道”即“人道” 。

人生数载,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事儿,一个人的性格,品质,修行决定了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方式,策略。

实际上,一个人的一切行为表现都归结为一个人人性的暴露。

做事即做人,一切文化也都是做人的文化。

故而商人有大商巨亨小商小贩之分,亦又光明磊落的真商人与奸邪狡诈的假商人之别。

篇三:商道即人道
仁道网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2011-01-15 07:39:21 来源:甘肃日报浏览:314 次——访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崇琛
人物简介:张崇琛,中国古代文学及古代文化研究专家。

山东诸城人。

现任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学科点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系《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文学卷》撰稿人之一,同时兼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文学组副组长。

擅长大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主要著作有《楚辞文化探微》、《中华家教宝库》、《简明中国古代文化史》、《名赋百篇评注》等。

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崇琛,是这次全省青少年国学道德经典诵读大赛的评委之一。

作为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古代文学会副会长,张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

他非常支持青少年国学经典诵读,并认为“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青少年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对于什么是国学,张崇琛说学术界会有各种不同的理解。

他认为,国学就是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的核心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

而所谓经学,最早是指《诗》《书》《易》《礼》《春秋》五部经书,到宋代又扩大为《十三经》,即《诗经》《尚书》《周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时由朱熹单独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

这些就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

除此而外,还有老子、庄子、荀子、管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以及古典诗词、书法、中医、京剧等等,也可以纳入到“大国学”的范畴。

“其实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学'或‘国学代表人物' ,比如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康德,伊斯兰国家的《古兰经》,也都是一种民族之魂。

”张崇琛说,正是这种民族之魂,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特质,从而使整个民族得以维系和发展。

中国的国学实际上已存
在几千年了,在孔子以前就有经学,到孔子时把经学变成儒学,经师变为儒师,从此经儒不分家。

再到西汉董仲舒,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此后儒学便长期影响中国思想界,成为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中,张崇琛将国学的核心精神概括为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将国学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孝悌、仁义、诚信、礼仪。

纵为孝,横为悌,孝悌做到了,家庭上下左右关系也就处理好了,家庭就和谐了。

把孝悌推广到社会上去,就叫“仁”。

“仁者爱人” ,大家
都做到仁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与仁相联系的是义,即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是讲人与物的关系,也是做人的根本。

第三是诚信,这是法乎自然,如日、月、星是坦诚的,日食、月食也是人皆可见的,因此人只有像天体一样坦诚,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万物。

否则诚信缺失,谁的话都不信,这个社会就乱套了。

第四是礼仪,这是外在的形式,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是前三者的外现。

假如一个人做不到仁义,便用礼来规范他;礼还做不到,便只好用法、刑来强制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我们学国学,就是学做人。

只有人做好了,社会才能和谐。

张崇琛同时强调说,国学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我们提倡青少年学习国学经典,就是学习国学中关于哲学的、思想的、文化的精华部分,能对人的教育和人类进步有意义的部分。

近年来,国学为什么会在全世界范围“热”起来?张崇琛认为,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很浓,积淀很深,虽在有些时候低迷,但在适当的时候会高扬起来,实际上从未间断过。

二是在现实的社会状况下,一方面由于过分追求物质的东西,很多人出现了精神真空,人们渴望在传统文化中重新找回精神的寄托;另一方面是在全球化浪潮下,西方文化逐渐渗透中国,不少有识之士担心中国传统文化会削弱,从而提倡振兴国学,弘扬国学。

三是国学可以抑制和解决世界范围内的一些“通病” ,比如人际关系、国家关系的紧张以及生态失衡等。

四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基本品格和民族精神之所需。

中华民族(包括世界华人)就是靠中华文化来维系的,如果我们“全盘西化” ,下一代就会变成外黄、内白的所谓“香蕉人”。

“这是关乎千秋万代的大事,应引起高度重视” ,张教授如是说。

那么,如何搞好青少年的国学教育?张教授认为,要把国学贯穿到从幼儿、小学、中学再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国学精神得以完整地传承、吸收和应用。

学习内容可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诵读到理解。

学习国学,还应联系孩子的品德教育,像小学生的行为守则一样,让他们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团结、学会谦让、学会彬彬有礼,从而塑造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这方面做好了,就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全可以促进学习。

张崇琛告诉记者,这次全省青少年国学道德经典诵读大赛基础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大赛总体办得很成功,是个良好的开端,为今后举办此类大赛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他希望全省青少年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今后能继续办下去,让国学的种子在陇原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杨华:走进古人的生态智慧
2012-04-07 08:42:57 来源:光明日报浏览:16 次中国古人向来尊重自然,形成了“敬天畏天”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种思想承认人类与自然合为一体,承认人类社会是自然这个大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与西方将人与自然对立的“天人二分法”截然不同。

其实,除了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古人还进行了大量实践:循环利用、轮耕休作、禁食奇禽异兽、维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古代中国是如此亲近而健康。

这些宝贵“遗产”已经触及了生态伦理的根本实质,如果能够深入挖掘、诠释转化,不失为改善当今人地关系、缓解生态危机的智慧源泉,也是我们在思想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 ,重回“敬畏自然”之境的一条通路。

顺应天时,尊自然节律而行
在《吕氏春秋》里,记载了上古葛天氏部族提着牛尾踏足而跳的八支歌舞名称:“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可见,敬畏天地的思想很早就已形成。

既然要“以人合天” ,人类就不能违反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而是要“顺应天时” 。

什么是“天时” ?即四季变化、昼夜长短、作物生长快慢、日月星辰移位等种种规律。

人们根据“天时”来安排农业生产、生活节律、社会事务,这叫作“奉天时” 。

中国古代有专门记载天时规律的文献,叫作“月令” ,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例如《礼记·月令》篇的第一部分,详述了正月的日月星辰变化、动植物物候特征,由之引申出人们在这个月应当做什么事、禁忌做什么事,等等。

在今天看来,其中不乏迷信的内容,但合理的成分也极明显,例如,为了不影响动植物的繁殖,春天禁止猎杀幼小动物、雌性动物,禁止采伐林木,禁止大兴土木,要掩埋露野的腐尸以防瘟疫传染??这些规定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必要的。

《汉书·货殖列传》谓: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獭未祭,罝网不布于野泽;鹰隼未击,矰弋不施于徯隧。

这也是要求人们“顺时而取物” ,按照四季的循环规律和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加以采获。

种种记载告诉我们:儒家强调“使民以时” ,即不因征发民力而耽误农时,影响耕作;道家提倡“有法无法,因时为业” ,老子强调“动善时” ,庄子强调“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 ;墨家“顺四时而行” ;阴阳家“顺时而发”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时令变化,并将根据时令变化而形成的生产生活节律纳入其统治方略之中,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国运长久的重要手段。

“中和有度”的礼制规定礼制是儒家最重要的文化主张和政治主张,它规定饮食、舆服、宫室、车旗、畜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