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d49be98762caaedd33d4ce.png)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3.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文中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的一件什么事情?(刺猬偷枣的事)过渡:刺猬究竟要偷的是什么样的枣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了解红枣,感悟诱人。
1.(课件出示)红枣图片,学生观察。
出示句子: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齐读。
问:这些枣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飘香的玛瑙”指什么?为什么要把枣子比作飘香的玛瑙呢?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出示图片,观察比较)3.指导朗读:这是怎样一种诱人的枣啊,连人都眼谗,更何况刺猬呢。
谁能把这种谗人的感觉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4.谈话过渡:正因为这些枣儿那样诱人,才引来了一个小家伙,那就是——刺猬,它偷枣儿来啦!三、学习“偷枣”,感悟聪明。
1.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呢?(2-11自然段)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吗?(高明)理解“高明”(技艺高超)2.那么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为什么说刺猬偷枣的本事很高明呢?(出示阅读提示)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按照顺序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并用“-----”划下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 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 第2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11e998be1e650e52ea99e9.png)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带刺的朋友》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本事高明,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
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生动地复述刺猬偷枣的事。
3.细心感悟文字中“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感受刺猬的动作,能生动地复述刺猬偷枣的事。
2.细心感悟文字中“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观察这位特殊的朋友。
齐读课题。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课文,体验感悟(一)感悟“爬树”过渡:作者第一次看到小刺猬偷枣,觉得很高明,心里不由得发出赞叹。
(出示第12小节)齐读。
小刺猬偷枣的本领高明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看看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1.出示2-5小节,自由读,思考:小刺猬有什么举动?2.交流小刺猬的举动:爬3.他是怎么爬的?为什么这样爬?理解“诡秘”4.指导朗读:这就是他高明的地方,一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了,指名读好句子。
学生齐读。
(二)感悟“摇枣”过渡:这个圆乎乎的东西爬上树要干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他又有什么举动?1.出示7-8小节,指名读2.交流小刺猬的举动。
(摇晃、掉下来)3.刺猬不是爬上去吗,为什么不爬下来呢?(引导想象)4.这段文字中,你觉得哪儿写得很有趣?(体会三个拟声词)5.指导朗读,齐读。
6.练习复述刺猬摇树情节,要求:能用上三个拟声词,加上动物想法,把故事说生动。
(三)感悟“收枣”过渡:小刺猬把枣子摇下来之后还做了什么事?1.默读课文第同10小节,看看小刺猬在收枣的过程中又有什么举动?用笔圈出小刺猬重要举动的词。
2.交流举动:爬、归拢、打滚、扎、驮、跑3.梳理动作,谁来把小刺猬做的事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4.你觉得收枣部分哪儿写得有趣?(交流语言生动的句子,体会引号的作用)(四)感悟作者情感1.小刺猬偷枣的本事果然高明,难怪作者会说---------(齐读第11自然段)2.这里作者称小刺猬是什么呢?之前称它什么?找找文中小刺猬的不同的称呼。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76935b67ec102de2bd899c.png)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方式,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重点:准确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方式及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难点: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1:谜语导入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准确朗读课题,注意读准“刺”的读音)二、复习词语1:复习词语。
2:强调刺与枣书写。
(生观察,并书写枣和刺。
小组相互检查)三、自主学习,感知课文1:带着问题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
(1)作者通过什么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文中哪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生齐读重点句子,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说说钦佩,本事的同义词。
(4)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呢?2:学习2-10自然段(1)用曲线画出刺猬偷枣本事高明的句子,师巡视。
(2)小组讨论。
(3)学习刺猬偷枣的过程。
a:刺猬偷枣最先做了什么?抓住关键字“爬”理解:刺猬怎么爬树?他是只怎样的刺猬?(生读,男生读,女生读)b:接下来刺猬有怎样做的?找出在第几自然段?6-7自然段,抓住关键字理解。
c:自学第10自然段:说说圈的动作的词语?你还读懂了什么?(4)师总结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
板书(5)有感情的读文。
(6)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3: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1)以排序的形式,检查学生掌握。
(2)学生试着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男女生赛读。
4:感受作者对刺猬的情感变化(1)生读这三句话。
(2)男女生赛读。
(3)读读体会三种称呼,你的体会?(4)有感情朗读。
5: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1)生齐读。
(2)男女生赛读。
四、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有懂得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五:作业六:板书带刺的朋友绘画一个刺猬和一棵树(刺猬爬树关键性的过程呈现出来)教学反思:《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32df01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3.png)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正确读写“枣树、忽然”等12个词语,理解“诡秘、钦佩”等词语的意思。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继续学习通过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情景模拟等方式,体会刺猬偷枣的有趣过程。
- 引导学生对比描写刺猬动作前后的语句,分析刺猬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刺猬的聪明、机灵,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体会刺猬的聪明、机灵。
-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生动的描写,尤其是动词的准确运用,如“爬、摇、归拢、打滚、扎、驮、跑”等,学习作者如何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
- 引导学生从刺猬偷枣的行为中感悟到小动物的智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刺猬偷枣的场景中,更直观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有趣过程。
例如,在讲解刺猬爬树摇枣子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刺猬的动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朗读感悟法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刺猬的机灵和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 问题引导法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刺猬偷枣的过程中,哪些动作最能体现它的聪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谁能简单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忆刺猬偷枣的大致内容) -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一些词语,如“枣树、忽然、树枝、红枣、摆动、如同、无数、新月、后院、兴许、清楚、忽然”等,让学生认读。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7b0d327fc4ffe473268ab11.png)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生动,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篇课文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宗介华的作品。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
特别是细致描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这篇课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本节课的核心任务。
为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以“感悟语言的生动”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对比阅读、抓关键词语品读、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的学习中,品悟作者语言的生动。
把“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者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在阅读中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感悟语言的生动,体会刺猬的聪明。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自主阅读《带刺的朋友》一书中的另一个小故事,进一步体会刺猬的聪明可爱以及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及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
2、引导学生用比较阅读、默读、浏览、猜读等方式阅读文本,较快地获取信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板软件、学习单、拓展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师导言(媒体配上朦胧的月夜,刺猬偷偷爬进院子的画面):同学们,一个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瓜果的芳香。
此时,有一个小家伙悄悄地爬到了我家后院的枣树旁边,这位神秘的不速之客是谁呢?提示课题:带刺的朋友【设计意图: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描述了一个月光朦胧的宁静乡村夜晚的画面,为刺猬偷枣营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期待。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https://img.taocdn.com/s3/m/691872f5cc7931b764ce1540.png)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与方法分析:《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十分有趣的课文。
本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作者的所思所想,情趣盎然。
课文以“带刺的朋友”为题,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点出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关系。
全文的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条理清楚。
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注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刺猬的“高明”,感受语言的生动。
同时关注作者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体会不同称呼蕴含的情感,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带刺的朋友”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与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字词的能力,本课语言生动、明快,用词准确,是一篇很好的积累语言的课文。
此外,本课描写的是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孩子天生对小动物就有特别的喜爱之情。
因此,这篇文章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但刺猬这种小动物在生活中不常见,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难点: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情境激趣1.朗读复习,读出秋天枣子的诱人。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2.复习生词。
(二)学习“偷枣”,感悟小刺猬的高明。
1.学习“偷枣”过程。
小组合作,读课文2-11自然段。
思考: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0f769df18583d0496459c1.png)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用多种感官去观察生活,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用多种感官去观察生活,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复习词语,巩固旧知。
(1)我会读:看见注视监视哗哗作响噼里啪啦噗猜测恍然大悟钦佩扎在聪明高明。
(“扎”多音字复习,两个“明”的读音辨析)(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刺猬)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你觉得这是只怎样的刺猬?(聪明)2.“聪”原本是这样写的,右上边是窗户,右下边是心,表示内心有窗,心地明亮,加上左边的“耳”,强调耳朵灵敏,善于捕捉真相。
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聪”,它由哪些熟悉的字组成?(由耳、眼、口、心这些熟悉的字组成),我们平时用好这四件宝,就会变成聪明的人。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带刺的朋友》,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这几件宝来观察生活的。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9046d667ec102de3bd89aa.png)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南城阳光第五小学李丽君教学目标:1、复习“刺猬”等13个词语,会写“刺”和“枣”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同时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清楚刺猬偷枣的过程。
3、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发现作者对刺猬的不同称呼,体会作者对小刺猬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同时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清楚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发现作者对刺猬的不同称呼,体会作者对小刺猬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学习单、ppt、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导入课题 1-2’(一)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作者笔下的这位带刺的朋友--刺猬(张贴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1、(出示生字词)我们的额朋友也来了。
老师请每个小组的4、5、6号同学当小老师带读,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1遍;如果错了,请读出正确读音。
2、声音响亮、整齐。
看来,难不倒大家。
老师给每个小组“挂”上两颗红枣。
二、回顾课文,初感“高明” 2’(一)(出示图片,音乐起,设置情境,师读“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二)这么诱人的红枣,果然让人喜欢,难怪小刺猬要去偷枣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出示:在一个(),“我”在()观察时间地点到()(),谁干什么不禁感叹这真是一只()的小刺猬的故事。
)(随机出示:秋天,后院,小刺猬,偷枣,聪明、可爱、机灵、机警)(指2生说)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15’)1、从你们对小刺猬的评价中,我就知道你们一定很钦佩小刺猬,那么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里呢?下面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请每个小组的1号同学分发学习单。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 第二课时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bbe3e6fb52acfc789ebc9ec.png)
《带刺的朋友》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带刺的朋友》二、教材版本: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三、所在单元:第七单元四、所讲课时:第二课时五、教学设计意图:本课时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对中年级段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立足单元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体现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贯穿的教学思路,同时为了发展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讲一讲故事和自读自悟品词析句的形式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复述故事,将故事讲得具体、生动,老师通过提取关键词和利用图片创设情境的方式搭建支架帮助学生更好的复述故事,同时为了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注重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教师在课后向学生推荐宗介华的散文集《带刺的朋友》将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增加了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六、教学目标:1.教师再次指导书写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中容易混淆的“枣”、“刺”字,通过星级评价扎实落实写字教学;2.关注刺猬偷枣的内容,抓住表示环境、声音、动作的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并积累语言;3.能以“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七、教学重难点重点:1.关注刺猬偷枣的内容,抓住表示环境、声音、动作的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
2.能以“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难点:能以“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刺猬偷枣的故事。
八、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3课《带刺的朋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呢?2.书写指导“刺”字和“枣”字:(1)找不同:师:孩子们,在昨天的书写中反馈中,有两个字特别容易发生混淆,它们就藏在“刺猬偷枣”这个短语中,请大家仔细观察“刺”“枣”,这两个字有哪些不同呢?(2)师: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呢?在写字的时候我们不光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的避让,将字写正确,而且还要将字写得整洁、美观。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8e14218e3186bceb18e8bb2f.png)
《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会写“红枣、摆动”等26个词语。
2. 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重点: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教学难点: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流程:一、借助板书,回顾故事师:同学们还记得那只高明的刺猬吗?夜晚的后院,在那颗枣树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谁来讲讲?二、聚焦细节,详细复述1.走进故事,再读课文过渡:同学们真厉害,把这些动作的词串联起来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就说清楚了。
不过你们有没有发现和课文相比,作者把这个过程说得更生动更有趣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2.示范指导,体验生动那作者是怎么把小刺猬偷枣的动作写生动的呢?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
(1)哪些地方将它的动作写得更加生动了?(板贴:缓慢地、急火火地)(2)想象小刺猬的心理独白。
导语:采访一下小刺猬们,你们上树缓慢,跑走是急火火的,能换吗,为什么?请学生任选一句,想象刺猬的心理活动:如果不慢慢爬,就会……如果不快点跑,就会……(3)跑得很快,而且心里很着急。
这就叫做——(急火火)(4)在学生想象、表达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个别朗读、评价读、男女生合作读……3.由扶到放,感受“高明”导语:像“急火火地跑”、“缓慢地爬”……这样的词组还有很多。
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是怎么把小刺猬的其他动作写生动的,用“~~~~”画出来。
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贴。
预设:(1)诡秘是一种感觉,这篇文章的作者宗爷爷是音乐老师,他也常常用音乐来表达感受。
如果我们给这句话配一个音乐,你觉得选哪段音乐更合适。
请生听两段音乐,并做选择。
(2)说理由。
理解“诡秘”包含神秘,鬼鬼祟祟。
(3)音乐停止,请生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带刺的朋友 教学设计(二课时)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带刺的朋友 教学设计(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a5e3e147fd5360cbb1adb60.png)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xxx老师学习目标:1、通过对文中语言的感悟,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
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感悟语言的生动,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
学习过程:一、导入:揭题导入1、复习生字词,按顺序简要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二、导学活动一:再读理解活动任务:思考“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或句子用的最好?为什么?”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成现在大屏幕上,请一个小组读一读2、自主学习:轻声读你喜欢的自然段,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分享,共同讨论,梳理成小组意见作简要的记录。
4、展示分享:请最先完成的小组展示分享5、梳理提升:整篇课文的句子都很美,用词也准确。
第一段比喻句用得好。
突出了树上的红枣又打又红。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写得好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安静的夜晚。
‘缓慢地惊讶诡秘地又慢慢弯下来噼里啪啦噗地一声匆匆地爬来爬去就地打滚急火火钦佩聪明驱使蹑手蹑脚没了踪影’这些词的使用不仅让我们在读过课文后犹如亲身经历一样,也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小刺猬偷枣的本领很高明。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
活动二:细读体会活动任务:尝试“有条理的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在大屏幕上,请学生读。
2、自主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该怎么复述呢?3、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思考的结果。
交流、补充、归纳完成活动任务。
4、展示分享:一个小组展示并组织分享。
5、梳理提升:先缓缓地往树上爬—爬向老树杈—爬向伸出的枝条—然后停住,摇晃树枝,抖落红枣—接着跳下树、把地上的红枣归拢一堆—最后在红枣对上打滚—红枣全都扎在背上—背着红枣走了。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导结:说说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致自己的励志语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拼搏向前的巨轮。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445b1cee06eff9aef807a8.png)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复习课文中的生词。
2.用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谁的一件什么事情?(刺猬偷枣的事)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带刺的朋友)二、细读课文,“亲近”刺猬。
(一)了解红枣,感悟诱人。
1.课件出示句子:(1)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2)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对比朗读,鼓励学生相比较,交流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
3.指导朗读:这是怎样一种诱人的枣啊,连人都眼谗,更何况刺猬呢。
谁能把这种谗人的感觉读出来呢?(二)学习“偷枣”,感悟聪明。
1.谈话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老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闻到了阵阵枣香。
小刺猬听见你们的朗读,它也忍不住来偷枣啦。
你们预习过了课文,你们可以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吗?2.那么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3.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4.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1)课件出示句子: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①引读2—5自然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604c323b3567ec102d8a9c.png)
品偷枣之高明习“语用”之生动——《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23课【教学目标】。
1.识记“聪”字,理解词语“高明”“缓慢”“诡秘”“逐个归拢”“急火火”,并借助这些词语感受小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通过借助修饰语,句子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能够学会运用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通过抓“非常惊讶”“暗暗猜测”等词语,感受作者内心的变化。
并能够从作者对小刺猬称呼上的改变,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4.初步学习并运用细心观察,边描写事物活动边表达自己心里感受的双线交叉表达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感受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学会将故事讲述完整,讲生动。
【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边描写事物活动边表达自己心里感受的双线交叉表达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带刺的朋友》。
2. 这里带刺的朋友是谁?(刺猬)课文讲了一件关于它的什么事呢?(刺猬偷枣。
)3.它偷枣的本事如何,文中哪一句最能表现它偷枣的本事?出示句子: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4.理解“高明”,指导朗读。
5.课文中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小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呢?趁着这朦胧的月光,我们一齐走进这个故事,走进这只可爱的小刺猬!【设计意图:鲜明的针对性的教学导入环节,先紧扣“朋友”是谁?接着请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最后启发学生思考:最能体现它偷枣本事的是哪一句?导入开门见山,由词语到课文主要内容,再到文章的中心句,层层递进,不枝不蔓,不仅针对了学生实际学情,也针对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导入,触及了学生思维,对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着眼修饰语,感受刺猬偷枣高明板块一:抓修饰语,感受高明师引读第一自然段: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就看见了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a.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1.小刺猬是怎样爬的啊?(板书:缓慢地爬)你们可以做做动作吗?2.师:小刺猬,你为什么这样爬啊?生:我担心被发现啊,所以小心翼翼。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418bfcb7360b4c2f3f6492.png)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长岭中心学校郑春燕教材分析:《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的语言生动,特别是把刺猬偷枣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教学目标:1.学习描写刺猬偷枣过程的语段,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3.体会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学习描写刺猬偷枣过程的语段,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复习词语2.这个带刺的朋友是谁呢?课文主要写了它的一件什么事?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偷枣的原因师:到底是什么样的枣,招引来了小刺猬?(课件出示)句子: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1.齐读2.引导体会语句的生动3.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谗人的感觉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三、学习“偷枣”,感悟“高明”。
1.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闻到了阵阵枣香。
难怪小刺猬也忍不住来偷枣呢。
(1)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10小节,按照顺序划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生读圈出的有关动词:爬、摇、归、打滚、扎、驮、跑。
)同学们能否试着用这些词概括一下刺猬偷枣的过程呢?(老师提示可以用上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刺猬先“爬树”,接着“摇枣”,然后“扎枣”,最后“驮枣跑去”。
2.再读悟“高明”对于刺猬偷枣,课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我的钦佩之情,你们找到了吗?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理解“高明”(技艺高超))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再读句子,感悟刺猬偷枣“高明”。
统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统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d1a8aa3da38376baf1faeec.png)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带刺的朋友》讲述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本事高明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作者的所思所想,情趣盎然。
课文以“带刺的朋友”为题,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点出了作者与写作对象的关系。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
特别是细致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本事高明,整篇文章都洋溢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能引起读者共鸣。
教学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昭示着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
在教学设计中,强调“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角色体验,感悟实践”这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紧扣“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这一中心句,品味细节,从偷枣、运枣来开展合乐课堂,在这环节中引导学生乐思、乐讲、乐演,采用各种方式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与它的技术高明,在品味词语和演读中激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入情入境。
接着引导利用在课堂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课外拓展,拓宽视野,并进行习作练笔,实现跨越式课堂教学,学生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将知识内化吸收。
教学目标:1. 随文学习并指导书写2个生字“暗”“聪”。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动作的内容,积累课文生动的语言。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刺猬偷枣的过程。
4. 结合小刺猬的不同称呼,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清楚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复习回顾(一)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活动一抓动作说过程1.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找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2. 学生贴“爬树、摇枣、掉地、归拢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并连起来说故事。
活动二抓称呼悟感情1.朗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刺猬的称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简介:陆进,文学学士学位,金安区语文学科带头人,六安市骨干教师,省级普通话测试员,“王先如名师工作室”成员。
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投身语文教育教研活动,勤恳敬业、博采众长、开拓进取。
2014年10月,执教《石榴》一课获金安区第四届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特等奖。
同年,执教《九色鹿》一课获六安市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多次在省、市级教职工演讲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市、区级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词句。
3.理解文中两条线索,体会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以及作者对刺猬的情感变化。
4.能用自己的话把刺猬偷枣的过程讲清楚。
教学重难点:
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文中两条线索,体会刺猬的聪明及其本事的高明,以及作者对刺猬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一、概述故事,导入新课
1.出示表格,完善信息。
2.根据表格概述故事,了解概括写事文章内容的方法。
二.品词析句,感悟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
(一)爬树
1.请学生分自然段读2~6自然段。
2.抓关键词“缓慢”“诡秘”,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3.指导学生读出画面感。
(二)摇枝
1.请生分自然段读7~9自然段。
2.抓“哗哗”“噼里啪啦”“噗”,在读中感悟拟声词的作用,以及用词的准确,指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
3. 理解“恍然大悟”,齐读。
4.这三个自然段主要是在写刺猬什么举动呢?(板书:摇枝)
(三)收枣
1.默读第十自然段,并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2.抓“逐个归拢”“长大了一圈”“急火火”等词语,感悟小刺猬聪明、可爱的形象,激发学生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指导学生按“首先,然后,接着,最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说话练习。
4.齐读第11自然段,读出喜爱与钦佩。
三.推敲称呼,体会作者情感的内在变化
1.理解“小”字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学生发现作者对小刺猬称呼的变化“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去感悟作者对小刺猬的情感也是
由浅及深的发生着变化。
四.指导复述,促进语言的积累与表达
1.学生练习复述。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五.激发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1.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引读,学生接读,齐读。
2.推荐阅读宗介华《带刺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