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方向1.doc
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财务共享已经成为企业间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模式。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活动的复杂化,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的需求。
财务共享将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共享服务中心对财务业务的集中处理和管理,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成本的最小化。
财务共享模式的引入,为企业带来了诸多好处,如降低财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协作等。
随着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时,可能会面临财务信息安全性不足、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信息共享不透明等方面的困扰。
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还可能影响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财务共享背景下有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建议和决策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问题,分析财务共享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探讨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共享背景下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稳健。
本研究旨在为学术界和管理实践提供有关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新思路和方法,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力支持,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3 研究意义财务共享是当今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其能够带来诸多好处,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内部合作等。
在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风险。
对财务共享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企业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的优势,还能有效规避相关风险,保障企业的稳健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1)4.doc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1)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功能。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
所以,应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强化其实施,本文就此从四个方面实行阐述。
一、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原则1.相互牵制原则。
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
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
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
2.协调配合原则。
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
贯彻这个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升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序定位原则。
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对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
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升工作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
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层次效益原则。
准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和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
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对应层次的责任心,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
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陈瑞燕摘要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实施方式为管理层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途径,但同时也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带来了新问题。
本文在分析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企业信息系统风险控制内部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普遍成为企业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工具。
信息系统帮助我们处理大量繁杂的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错误发生率,使远程管理更为方便快捷。
但信息系统给企业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管理层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
例如,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控制措施是否合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及解决方案是否完整有效、信息系统之间是否相互兼容等。
所以,管理层应对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引起重视,这样才能使其更有效地为企业处理事务,帮助企业作出决策,从而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也随之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这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企业信息系统的适用性问题一种情况是企业在建立信息系统时根据用户部门的要求借鉴国外或国内成功企业的经验。
但是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管理要求,这可能导致引进的信息系统无法真正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需要企业不断完善甚至重新建立新的信息系统以弥补旧系统的不足,避免发生重复控制、浪费资源的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是企业聘请外部专门从事信息系统开发的机构或公司为企业量身定做企业需要的信息系统。
这种情况也会由于外部人员没有真正理解企业的需求,造成信息系统资源的重复建设、系统运行效率低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后果,而且往往长期需要依赖系统开发机构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系统才能正常运转。
(二)不同系统对数据的关注点不同有可能导致系统流转数据不准确信息技术的使用涉及企业的各个领域,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为各类业务服务的。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企业数据规模的不断增大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需求。
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分析手段,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了解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大数据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改进策略和应对挑战的措施,对于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从研究背景的角度出发,对大数据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改进策略,并为企业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质量,增强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研究也旨在为学术界提供关于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拓展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视野,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概述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和有效风险管理所建立的各种机制和措施。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样化风险和挑战,因此需要更加严格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来应对这些挑战。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主要包括信息量大、速度快、多元化数据来源等。
传统的内部控制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要进行更新和升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文1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文1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的好坏,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并强化其实施.一、企业内控制度建立原则1、相互牵制原则.企业每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向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兼容职务要相互分离控制.2、协调配合原则.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3、程序定位原则.企业应该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功能将其经营管理活动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性质相应地赋予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明确检查标准,责、权、利统一.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出奖罚制度,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4、成本效益原则.实行内部控制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层次效益原则.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防止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内控效果的现象.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二、企业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1、结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客观上需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以保障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董事会维护出资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文2一、问题的提出内部控制是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由此而建立起来的系统的内部管理规范就是内部控制制度.早期的内部控制是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要求企业对交易实行授权与批准、对资产实行控制、财务记录的审核与经营保管职务分离.由于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重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呈上升趋势,如“巴林银行”、“安然事件”等,这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及国内银广夏、郑百文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会计做假事件,引起了中国会计学界对内部控制课题研究的重视.一年前成立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不久前在北京召开了全体会议,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和具体规范讨论稿进行了深入讨论,此举意味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二、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有待加强尽管财政部已颁布了多项内部控制规范,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适合于各种类型单位的内部控制框架,也缺乏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指南,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无法准确地适用已有规范进行操作.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而缺乏有效的内部评价机制,管理控制的弱化导致了经济犯罪案件的不断发生.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仍然停留在行政领导的角色上,没有真正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企业的公司制改造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董事会的作用相对弱化.(二)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动力不足且普遍存在由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在企业所有人即股东和企业管理层的委托关系不完善,企业高管人员兼职的现象比较普遍,由内部人控制企业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因为没有人愿意制定出束缚自己手脚的控制制度,所以管理层对建立约束自己的制度积极性并不高.另外,由于内部控制的成本是由企业自己承担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效益却是长远的、隐蔽的,这也导致了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动力不足.(三)风险意识差,企业内部控制依然薄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但是,从目前一些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风险控制的有效机制.能否搞好内部控制工作更多的是取决于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如果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就有可能错误地做出估计和判断,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董事会的核心地位由于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的集权管理,改制后的企业并未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经理层集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身,在这种状态下要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无异于纸上谈兵.解决的对策是理顺现有的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经理层执行的职责明确、岗位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制衡、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只有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所有员工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才会有动力去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发挥.董事会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执行负责.因为对于董事会来说,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为了保证企业有效运行,完成各项目标,保证企业各项政策及董事会决议得以贯彻执行,解决会计信息不对称,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手段,所以董事会责无旁贷.(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任何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都离不开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不例外.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提高中高层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对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管理人员的任用,我们可以实施经理人员代理制.代理制是指企业对决策的执行层人员实行公开的招聘,以录用具有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对本企业实施全面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采取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吸引那些善于经营与管理的人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可以对代理人实行灵活的激励与制衡措施.财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质任,因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最直接、最基础的环节.(1)积极推行基层财务负责人委派制.通过竞聘上岗,选拔德才兼备的财务人员走上业务领导岗位,制订基层财务负责人的工资薪酬考核奖励办法.专门成立考评小组,对他们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地考核,广泛听取工作单位相关人员对他们的评价.基层财务负责人对委派方全权负责.基层财务负责人实行任期两至三年,在同一单位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个委派期.在任职期间如发现不良行为,可以实行解聘,真正做到能上能下.(2)加强对全体财务人员的管理.要对企业系统内的财务人员的结构进行统计与分析,有计划地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整体素质,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制订一些合理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全体财务人员工作热情、学习热情及创新能力.(三)加强预算管理,做好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通过业务、资金、信息的整合,编制全面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投资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人力资源预算等等,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方面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严格执行.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预算执行情况差的单位进行惩处,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与有效性.(四)找准关键控制点,健全风险评估机制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受到效益—成本原则的制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有抓住关键的控制点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关键控制点是指业务流程和单位经济活动中那些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哪一个控制点能够最好地衡量业绩;哪一个控制点能够反映重要的偏差;哪一个控制点能够以最小的代价纠正偏差;哪一个控制点能够最为有效.内部控制的重点是防范风险、避免和减少差错和舞弊、效率低下、违法乱纪等行为的发生,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指分析和辨认实现有关目标可能发生的负面风险,以便形成确定应该如何对它们进行管理的依据,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必须制订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定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的相关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各种不同风险.例如,随着企业投资的增加,企业应特别关注资金使用上的风险,应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控制,评估重要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明确规定相关法律责任.要严格执行资金使用手续,防止资金使用随意支付,杜绝各种浪费行为.(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既是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又是控制有效性的确认者,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1、内部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并且是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审计人员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从目前来看,企业内审机构力量薄弱,素质不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内部审计力量.一方面,要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充实审计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套操作性强的考核奖惩制度,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2、要实现审计职能的转变.从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来看,还主要立足于基层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专项审计等,而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评价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因而,舞弊行为、违规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今后有必要逐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探索风险导向审计,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和延伸度,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四、几点思考(一)内部控制定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其内部涉及到法律、经济、利益调整等,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从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标准来看,大多将内部控制定位于标准方向,没有上升到强制规范的法律层面.在我国目前人们法律意识不强、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缺乏、人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的环境下,未来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的定位应上升到法律层面,使其具有法制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和在企业经营管理具体工作中加以运用.(二)内部控制的制定模式目前现行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定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分行业制定.这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模式,既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统一标准来管理.未来的内部控制规范标准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模式,由国家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主导制定,使其具有权威性.(四)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实施最近,财政部副部长、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主席王军同志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执行,是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的灵魂,这一论断揭示了内部控制的实质.从我国内部控制近几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发生大案要案的企业,实际上都有内部控制规范和标准,有的条条框框还很细,但就是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由此可见,切实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是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发挥最大效力的根本保证.。
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制,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因此 , 完善 中小企业 内 够 , 觉得 内部控制束缚过重 。某些企 业根本不设 置会计 部 控制 制度迫 在眉 睫 , 不仅是 《 会计 法》 的要 求 , 更是时 机构 , 或者根本没有配备专职会计 人员 。这些 中小企业 代 的要求。 往往是 老板一人掌权 , 忽 视建立 会计制 度 , 也没有 集体
二、 中小 企 业 内部 控 制 制 度 存 在 的 问 题 ( 一) 管理 层 对 内部 控 制 制 度 认 识 片 面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甚至有些业务经办人员利用财务监
督薄弱 的漏洞 , 侵吞公款 , 收受贿赂 , 甚至虚 开发 票报销
等手段 占用企业 资金 。
( 四) 内部控制制度 建设风 险意识 薄弱
一
、
建 立 中小 企 业 内部 控 制 制 度 的 重 要 性
决策的意识 。 甚 至相 当多 的中小企业不拥有完整 的企业
由于 中小企业是在市 场经济 中出生 和成长起来 的,
内部控制制度 的书面文件 , 尤其是企 业实物 资产 与原始
因此都具有很 强的生存意识 ,大多采用 了集 中一点 、 寻 记 录出入颇大 , 缺 乏控制 力 , 从 而导致 企业 的资金 流存 找空 白、 特色 经营、 关键环节突破等经 营策 略 , 从而具备 在重大隐患。
在 。这些 因素严 重影响到企业 的未来 发展 , 为 了保证企 偏差 。 特别是企业 负责人在 内部控制制度 的执行过程 中 业更快 、 更好 的发展 , 我们 应该 落实企业 的内部 控制管 存在不按规章办事 、 搞特殊化 的现象 , 缺乏约束 机制 , 使
浅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1.doc
浅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1山西财经大学自学考试论文题目:浅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专业:会计专业答辩序号:011117论文摘要主要是通过分析采购业务的内容、特点,论述编制存货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考虑职务分离制度、存货采购的请购单控制制度、存货采购审批控制制度、订货控制、货物验收控制、货款支付控制、结合会计稽核与对账制度总结出一套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对相应的采购业务凭证和凭证流转程序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本论文主要分五部分,第一部分采购业务的内容、基本要求及采购业务的基本特点,第二部分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第三部分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第四部分采购业务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第五部分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实施及影响。
文章分两部分论述,一是客观讨论采购业务中涉及的各个制度展开具体分析,二是通过分析总结出一套对于中小企业切实可行的采购的内部控制方案,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控制消耗,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设计目录一、采购业务的内容流程、基本要求及采购业务的基本特点(3)(一)采购业务的内容流程及基本要求(3)(二)采购业务的基本特点(4)二、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4)(一)相互牵制原则(4)(二)成本效益原则(4)(三)岗位责任原则(5)(四)协调配合原则(5)三、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5)(一)职务分离制度(6)(二)请购单控制制度(6)(三)审批控制制度(6)(四)订货控制制度(7)(五)货物验收控制制度(7)(六)货款支付控制制度(7)(七)会计稽核与对账制度(7)四、采购业务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8)(一)采购凭证的设计(8)(二)凭证流转程序的设计(8)五、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实施及影响(9)参考文献(9)浅谈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许多中小型的企业雨后春笋般萌发,从整体上提高了国民的经济收入,可是许多中小企业却因内部的经营不善而破产,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方面,相信有一点绝不可忽视,那就是关于采购的控制不得当,在此特简略地探讨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意义研究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意义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意义展开研究。
在明确了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在分别介绍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内部控制的分类、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以及内部控制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最后在对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意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内部控制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策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意义研究,重要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内控分类,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意义,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分类、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以及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全面了解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系统分析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探讨其对企业经营效率、风险防范、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进而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治理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对未来内部控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指导学者和从业者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企业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提供有益借鉴。
1.2 研究意义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意义,深入分析其在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和治理结构中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指导。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降低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加强企业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深入研究内部控制的意义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帮助企业建立更为完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特点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预设目标,保障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企业管理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益、防范风险,保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而建立的制度和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5000字.doc
企业内部控制5000字构建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有利于企业提高绩效,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5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企业内部控制5000字篇1试论企业内部控制摘要内部控制是一个管理概念,是指力图通过一系列措施,将企业发展处于可控围内,并争取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具体内容涉及企业内部控制基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货币资金控制、业务流程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固定资产控制、风险识别与评估、监督控制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本从建筑企业的角度,从现场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陈述,以求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对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做出合理的内部控制方案。
关键词内部控制;价值最大化;控制制度;控制环境;风险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一、一个理念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加强内部控制,规避风险,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和理念,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管理的总要求,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中。
这不仅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
作为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体系较为严密,但现场管理需要财务工作配合监控到位,否则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和材料管理的疏漏极易造成工程损失,内部控制尤其特殊。
我们应做到第一,项目部财务人员配合好预决算、施工、技术、资料和材料等部门,总公司财务部门服务好公司各职能部门,尤其是招投标过程中的预决算部门和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管理部门加强横向联系,做好服务工作;第二,在全体人员中贯彻全员参与管理,完善内控体系的思想,积极参与工程管理中,通过数据分析和总结,反馈给施工和预算等人员,及时发现和弥补管理的漏洞,做到防患于未然;严格要求财务管理质量,与时俱进,加强对建筑业现场材料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和管理要求。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1.doc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1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
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
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
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它是通过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一、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
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
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G公司为例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结果与讨论
05 结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未来研究方向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 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保障资产安全。 G公司作为一家知名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但其内部控制体系是 否完善值得深入研究。本次演示以G公司为例,探讨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并提 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内部 控制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目标、评价方法等方面。尽 管前人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对内 部控制的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较少;二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 三是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内部控制研究尚不充分。
3、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药品质量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等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引入先进技术: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药品库存管理的效 率和精确度,降低库存成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论
本次演示以制药公司为例,探讨了存货管理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制度、加强执行力度、提高风险 意识等方面的改进措施。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制药公司的存货管理水平, 降低药品库存成本和质量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结果与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发现G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G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导致部门 之间协调不顺畅,工作效率低下。
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标准简介-大纲1.doc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介-大纲1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意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1、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制定并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3、《coso内部控制框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达到下列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的程序,目标包括: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律法规的遵循性。
4、内部控制作用:内部控制能使管理层能够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和竞争环境,客户不断变换的需求和偏好,并进行重组以利于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资产损失风险,有助于保证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
●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决策层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管理经营企业,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因此,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保证生产和经管活动顺利进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偏差,纠正失误和弊端,保证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优化方案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也在持续进行,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制改革、实现结构性转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然而,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显著不足,这一问题可能会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加强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优化策略一、引言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力量,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行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避免经济损失,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概述及内部控制要素1.概述内部控制是一种旨在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内控制度,利用公司现有的各种资源来改善其生产经营状况,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并实现公司的总体目标的管理方法。
这种管理方法不仅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能够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确保公司的健康发展并提升内部经营管理水平。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竞争力,还能够增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和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2.内部控制要素(1)控制环境:这包括公司的组织结构、权力和责任分配、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和态度。
控制环境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它为公司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使公司的运作更加有序和高效。
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该清晰明了,权力和责任分配应该合理,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应该得到维护,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和态度应该积极向上,以树立良好的榜样。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j t h ei iecn o i s m i o e r s f euaos pl e adpoeue m d ytem ng m n u e .T s ot ln s t vl s si gltn , oi s n r drs aeb a ae et — c nd rlg y e n v a ee o r i c c h a
维普资讯
2 0 / 5 总第 3 3期 0 8 0 7
文章编 号 :10 —18 (08 5— 05— 4 0 1 4 X 20 )0 0 6 0
商 业 研 究
C MME I L R S A H O RC A E E RC
关 于 企 业 内部 控制 制 度 的研 究
内部 控 制制 度概 念 的演 进过 程 第 一阶段 : 生阶段 。内部 控制 的最初形 式是 内部 产
一
牵 制 ,即为维护企业财 产物 资 的安 全性 、 整性 , 证 完 保 会 汁资料及 其他有关资 料的正 确性 ,确 保各项 财 务收支 的合理性 、合法性而建立起 来 的业 务分管 责任制 。随着 社会经 济的发展和现代科 学管 理方 法的产 生和运 用 ,内 部牵制 范围得到扩大 ,逐步 发展 到经 营决策 目标 的建 立
刘 大 勇 李翠霞 ,
( 北农 业大 学 1 人 文社 会科 学学 院 ; . 经 济管 理 学院 ,黑 龙 江 哈尔滨 10 3 ) 东 . 2 50 0 摘 要 :现代 企业 管N O度 的核 心是 完善公 司治理 结构 ,良好 的公 司治理 结构是 提 高企 业经 营管 理效 率 的 , , 1 基本要素。而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则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 目 标的有力保证。内部控制作 为由管理 当局 为履 行管理 目标 而建立 的一 系列规 则 、政 策和程 序 ,与公 司治理及公 司管理 密不 可分。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途径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途径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很好的适应市场,企业还需要对内部控制投入更细致的工作。
因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决定着企业组织的兴衰和工作的成败。
本文先是讲解了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其问题提出了完善企业内控控制制度的应对途径。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应对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处理好目前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很好的带动我国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下面分析了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问题1.内控环境差,内控重视不够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指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虽然目前有的企业具备完整的组织结构,但在实际执行时却执行不到位,导致许多组织机构的职责不能充分的进行发挥。
内控制度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理解和认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时,习惯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汇总的各种规章制度。
他们往往在实际的工作中虽然有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控制程序或检查监督,难以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应有的效果,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漏洞,个别经办人员违法违规违纪的问题也时有发生,教训深刻。
2.缺乏外部治理机制的约束企业的外部治理机制没有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外部约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以及合理性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
政府组织是企业外部管理机构的最主要力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治理约束有限。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1.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在人员素质方面,需要提高企业内控人员的相关素质,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方向1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文章来源:文章作者:发布时间:2004-10-06字体:[大中小]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1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指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目标,大致包括:①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②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
③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④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
⑤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⑥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
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应预先确立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并将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针对偏离目标和标准的现象,提出纠正的措施予以补救。
还应注意一些特定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持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和试算表,核准与控制各种凭证,同外部资料比较,将现金、有价证券和记录核对预算与执行结果比较等。
2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主要表现在: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业务授权(管理职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业务记录(会计职能)、业绩检查(监督职能)兼容现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财产清查没有制度,“家底”不明确;内部审计没有制度,该设的内审机构不设,该配的内审人员不配等,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3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3.1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2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
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
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帐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
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
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
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
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3.3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通常认为企业内部控制仅仅是审计部门关注的问题。
其实,从企业的角度或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更应关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因为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
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抓好关键人,如分支结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②把握关键部位,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③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④控制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
3.4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切实加强企业对内控的认识。
企业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对其并不十分重视,这一观念应立即更新,并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3.5关注新形势,不断创新内部控制制度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将发生明显变化,内部控制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内部控制既有国际化问题,也有国家问题,内部控制应当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等,需要认真研究。
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应当关注并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应当关注观念的变革与创新,在新经济条件下,主导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已经不取决于有形资源,而更取决于企业能否拥有和控制无形资源。
我国企业不仅要主动向新经济学习,还应当向世界上先进的网络公司学习,向其他类型的高科技企业学习,甚至向这些企业投资,通过投资买创新、买经验、买管理办法。
内部控制更应当有全球经济意识,要能敏感地认识到各类新生事物的价值,如品牌的价值、域名的价值、互联网的价值、生物工程的价值、纳米技术的价值等。
可以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对资金的需求,要对有市场价值的一切创新活动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但是创新活动具有很大风险,因此,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将更加多元化,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
可以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
面向未来,要做到产学研政良性互动。
可以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
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
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
可以建立新型的分配控制制度,大胆改革创新。
对员工的分配,对创新的分配,对无形资产的分配,对资本的分配,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分配,都应当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新经济的运行,更加有利于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国城市经济网] 2005年6月30日14:12文/乔凤英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要生存、发展更离不开内部控制。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只是局限在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些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这种观念就是大错特错的。
因此,我们在这里有必要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做进一步地探讨,以便更好地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主要内容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会计法》把“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作为首要的立法宗旨,并明确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负责是科学的、合理的,是一大进步。
作为《会计法》配套规章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所确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目标也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2、财产安全控制制度该制度是为了确保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规定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资产的安全、完整是单位各部门共同的内部控制目标和职责。
3、书面文件控制书面文件控制是指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把企业对于经营管理的要求,有关注意事项等制成书面文件、规章制度,下发给各级工作人员,或悬挂在办公室、仓库等公众场合。
4、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
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计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
三、企业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
就是指企业必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国家的规章制度范围内,制定本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
这是企业建立内控制度体系的基础。
2、整体性原则。
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充分涉及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业的长期规划,又要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还要与企业的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
3、针对性原则。
是指内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针对企业容易出现错误的细节,制定企业切实有效的内控制度,将各个环节和细节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
4、一贯性原则。
就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致,随时变动,否则就无法贯彻执行。
我们在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时,要高度重视这一点,要力求制度尽可能连续,保证会计工作的严肃性。
5、适应性原则。
指企业财务内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变化了的情况及财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补充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制定适时适用的财务内控制度,并将企业财务会计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6、经济性原则。
是指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说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看必须是合理的。
7、发展性原则。
制定企业财务内控制度要充分考虑宏观政策和企业的发展,密切洞察竞争者的动向,制定出具有发展性或未来着眼点的规章制度。
四、必须解决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四大难点1、如何把握授权的度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