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示例-溶液的配制和分析(3)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溶液配制及分析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溶液配制及分析的教学设计

溶液配制及分析的教学设计身为一名刚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力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溶液配制及分析的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期望对您有所挂念! 溶液配制及分析的教学设计1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的教案缓冲溶液及其作用机制(教学教案)授课时间:20分钟【教学目标】:通过缓冲溶液的定义、作用、组成及作用机制的介绍,使同学对缓冲体系有一个根本的了解,为以后学习人体缓冲体系打下理论根底,缓冲溶液教学设计。

【教学方式】:多媒体结合板书进行讲解式教学【教学内容】:1、缓冲溶液的定义2、缓冲溶液的作用3、缓冲溶液的组成4、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教学重点及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医学常识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7.35 ~ 7.45,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

为什么血液的pH的范围能保持在7.35 ~ 7.45学问预备: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2.盐类水解一、缓冲溶液的概念(由试验引出)缓冲溶液:能抵制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维持pH根本不发生变化的溶液。

缓冲作用:缓冲溶液所具有的抵制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的作用。

【提问】:1.缓冲溶液的组成是怎样的2.缓冲溶液为什么能对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二、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1.缓冲溶液的组成依据缓冲对不同,缓冲溶液分为三种: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多元弱酸的酸式盐与其次级盐12.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以HAc — NaAc为例HAc、NaAc足量HAc+H23O++Ac-+左移3O+ 抗酸成分+抗碱成分右移-2H2O共轭酸— 抗碱成分共轭碱— 抗酸成分三、争辩:NH3—NH4Cl的缓冲原理四、练习:五、小结:概念: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组成和缓冲作用缓冲原理六、作业:搜集资料:缓冲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篇2:缓冲溶液职高理化组化学教学案课题:缓冲溶液备课人:赵改玲课时:2 时间:一、学习目标:1、能说出缓冲作用、缓冲溶液的概念2、知道3种类型缓冲溶液3、学会推断构成缓冲溶液的条件4、试讲解缓冲原理二、学习重点:缓冲溶液及其组成学习难点: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三、教法、学法指导:通过阅读课本再结合学案的导学问题进行学问梳理,小组探究最终完成课内探究局部题目及相关问题四、导学过程:〖激趣导入:我们知道正常人的血液pH范围为7.35 ~ 7.45,pH值不因代谢过程中产生酸、碱性物质而变化。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实验名称: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
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主要是将固体溶质或液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种稀薄的溶液,其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材料:
- 硫酸铜
- 硝酸钠
- 稀盐酸
- 蒸馏水
- 容量瓶
- 烧杯
- 搅拌棒
- 量筒
- 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
刻度线。

2. 取一定质量的硝酸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
刻度线。

3. 取一定体积的硝酸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
度线。

4. 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
度线。

实验注意事项:
- 溶质的称量要准确,尽量避免浪费。

- 搅拌溶液时要均匀,以保证溶质充分溶解。

-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分析:
1. 观察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硝酸钠溶液为无色,硝酸为无色,盐酸为无色。

2. 实验成功配制了各种溶液,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延伸:
1. 按一定比例混合两种不同的溶液,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和性质的变化。

2. 调节浓度配制溶液,了解不同浓度溶液的性质变化。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化学实验打下基础。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解答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解答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2.了解生产和研究中经常要用中和滴定和沉淀法等方法定量测定。

能力目标1.通过精确配制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2.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主研究、自主总结和提炼,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结合学生操作练习中出现的现象来分析误差,增强学生感受性。

二、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展示不同商品的标签,如牛奶、矿泉水、啤酒等,引导学生关注上面浓度的表示方法。

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在初中我们学过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提问] 1.、某饱和溶液的溶解度为25g,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 %,其溶解度为___________。

3、欲配制100g7%NaCl溶液,怎么配制呢?引入新课九、十月正是流感高发期,严重时医生会要求患者验血。

请看验血报告单。

报告单上出现的这个单位mol/L在化学实验室我们也能经常看到。

它是怎样的一个物理量的单位呢?让学生观察单位,来猜想公式,单核细胞比率13.7(3.0-8.0%)中性粒细胞比率31.1(40.0-60.0%)血红蛋白111(120-160g/l)白蛋白51.6(35.0-55.0g/l)•总胆红素: 正常情况(5.1-17.1)umol/L•间接胆红素: 正常情况(1.7-13.7)umol/L•直接胆红素: 正常情况(0-3.4)umol/L(n/v)这个物理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浓度”,用字母c来表示。

(c =n/v)请类比摩尔质量的概念自己在心里给“物质的量浓度”下个定义。

•总结归纳:[板书]物质的量浓度PPT: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第一章:溶液的基本概念1.1 溶液的定义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强调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1.2 溶液的组成介绍溶剂和溶质的概念,解释它们在溶液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溶剂和溶质。

1.3 溶液的浓度解释溶液的浓度概念,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介绍浓度表示方法及其计算方法。

第二章:溶液的配制方法2.1 配制溶液的步骤介绍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包括称量、量取、溶解等。

强调注意事项,如准确称量、避免溶液污染等。

2.2 常用配制方法介绍常用的配制方法,如直接溶解、稀释、转移等。

示范具体的配制操作,并解释其原理。

2.3 配制溶液的技巧介绍一些配制溶液的技巧,如使用玻璃棒搅拌、避免气泡产生等。

强调这些技巧对于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的重要性。

第三章:溶液的分析方法介绍溶液的酸碱性质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工具进行酸碱分析。

3.2 溶液的沉淀分析介绍溶液中沉淀的形成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沉淀试剂进行沉淀分析,并解释结果。

3.3 溶液的滴定分析介绍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示范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并解释结果。

第四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综合练习4.1 练习配制溶液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配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溶液的配制。

检查学生配制溶液的准确性和操作技巧。

4.2 练习分析溶液给定一定酸碱性的溶液,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酸碱分析。

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分析。

4.3 综合练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配制和分析方法,完成一个实际的溶液配制和分析任务。

第五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实验5.1 实验一: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溶液的浓度。

5.2 实验二:酸碱分析实验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对给定的溶液进行酸碱分析。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解释实验结果。

5.3 实验三:滴定分析实验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对给定的溶液进行浓度分析。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方法;3.能够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教学重点: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四、教学准备:化学实验室,草稿纸,计算器,实验器材,实验原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溶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Step 2:配制溶液的方法1. 重量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然后将溶质称取称量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2. 浓度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摩尔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摩尔数,然后将溶质称取称量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3. 体积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摩尔数,然后将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Step 3:配制溶液的计算方法1. 重量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2)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溶质质量/溶质摩尔数)(3)根据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4)根据所需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5)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6)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2. 浓度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摩尔质量=溶质质量/溶质摩尔数)(2)根据所需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3)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4)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3. 体积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2)根据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3)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4)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案例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案例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学案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马啸波【设计思路】设计问题情景,学生通过讨论回答溶液的配制方案,以及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过渡到物质的量浓度之后,通过分析已知量器的优缺点进行引导探究,让学生设计并认识容量瓶,最终学习使用容量瓶的方法;接下来学生分组进行配制实验,亲自体验溶液的配制以及误差的分析。

【学习目标】(1)学生能说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计算,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认识一种新的仪器容量瓶。

(2)学生能体会在实际中发现问题的方法。

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合作精神。

【课堂实录】[新课导入]今天来学习溶液的配制,(两个鸡蛋迅速放入两烧杯溶液中)。

这一杯是普通水,鸡蛋沉下去;这一杯是老师课前配制好的跟死海中NaCl浓度相同的盐溶液,鸡蛋浮起来了,(投影死海不死照片)溶液盐分很高,每100mL溶液约含NaCl 0.4mol,鸡蛋可以浮起来,甚至人也可以浮起来,很神奇吧……这一杯溶液是老师配制的,若是要你来配制100mL约含NaCl 0.4 mol的溶液,应该如何配制?[设置问题情景一]投影——模拟“死海”中NaCl浓度,粗略配制100mL约含NaCl 0.4 mol的溶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预设一:在烧杯中称量23.4gNaCl加入100mL蒸馏水预设二:在烧杯中称量23.4gNaCl加入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预设三:在量筒中称量23.4gNaCl加入蒸馏水配成100mL溶液[过渡]溶液配制好以后应该贴上标签,标签上应该写些什么呢?[设置问题情景二]设计溶液标签,引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我们知道浓度等于溶质比上溶液,对于溶液,在实验室中,量取液体的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方便的多;溶质在这里我们用物质的量表示,使用起来更方便,这样得到的浓度表示方式跟初中的质量分数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溶度。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2. 学会使用常见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3. 能够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溶液的定义及特点2. 溶液的配制方法3. 溶液的分析方法4. 溶液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溶液的配制操作,溶液的分析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的概念、特点及配制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溶液的配制和分析过程。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册、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溶液的定义、特点及配制方法。

3. 演示:展示溶液的配制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动手进行溶液的配制,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归纳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课堂练习1. 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溶液概念、特点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记录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结果。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分析技巧。

2. 思考题:探讨溶液在实际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和思考深度。

十、教学拓展1. 溶液的浓度计算:学习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2. 溶液的稀释: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溶液的分离与提纯:学习溶液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馏等。

六、溶液的浓度计算1. 学习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

2. 学习溶液的摩尔浓度计算方法。

3. 练习计算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七、溶液的稀释1. 学习溶液的稀释原理。

2. 掌握溶液稀释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稀释不同浓度的溶液。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配置讲解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溶液的配置方法。

3. 能够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溶液的配置方法。

教学难点:
1. 溶液的配置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课件。

2. 实验用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提问: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讲解溶液的配置方法(15分钟)
1. 讲解溶液的配置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2. 举例说明溶液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
1. 演示如何使用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等实验用品。

2. 演示如何进行溶液的配置。

四、学生实验操作练习(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溶液的配置。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总结溶液的配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提问: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溶液配置的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了溶液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操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溶液的配置,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解决。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溶液配置的计算步骤中出现错误,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解答
分析实验误差时,要注意从cB=nB/V
的角度分析:注意操作导致nB和V的何者发生变化。
板书设计
溶液的配制和分析
一、实验所用的仪器
二、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的碳酸钠的质量;
2、称量:准确称量碳酸钠的固体的质量;
3、溶解:把碳酸钠固体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而后冷却到室温;
4、转移:小心转移并润洗2~3次,把洗涤液转移
6、摇匀:把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摇。
(以上的操作过程教师边讲边演示操作的方法,强调操作的要点)
布置:让2个学生上台为大家演示碳酸钠溶液的配制。
(学生演示完成后,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分析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合理,强调重点细节,细细点评)
思考
观察,注意容量瓶上有哪些内容?
注意体会
思考:
1、为什么要用玻璃棒导流;
板书:(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介绍:一、实验所用的仪器
1、容量瓶
展示:不同规格的容量瓶
引导观察:容量瓶上的标注有哪些呢?
板书:①容量瓶的容量(50mL、100mL、250mL、500mL等)
②温度:20℃
③标线(刻度线)
介绍: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玻璃棒导流
(2)液体不可洒到容量瓶的外面
5、定容:1~2cm处,胶头滴管定容;
6、摇匀:把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摇。
布置作业
1、完成《世纪金榜》相关模块练习
2、P26 T4
教学探讨与反思:
(3)配制碳酸钠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4)下列操作会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填序号)
A、没有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经过干燥处理;
C、转移液体过程中有少量的溶液溅出;
D、加水时水的凹液面超过刻度线;
E、定容时,俯视液面操作;
F、定容正确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G、在最初固体溶解搅拌时,有少量的液体溅出烧杯外
(3)液体的温度需在常温时(20℃)才可加入到容量瓶中
(4)液体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时即可
演示: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的方法
板书:其他仪器:
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
烧杯——溶解溶质及加水
玻璃棒——导流
胶头滴管——定容
活动与探究:根据下列实验步骤配制100mL 0.1mol/L的Na2CO3溶液,试分析要经过哪些步骤。
2、液体如果洒到外面会有什么影响;
3、在配制溶液的最后关头,如何做才可以使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讨论探究
计算;
m(Na2CO3)=c×V×M
=0.1×0.1×106
=1.06g
回忆天平的使用方法
为什么要冷却到室温
为什么要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呢?
为什么要改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如果水超过刻度线,该如何做?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
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
教具准备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碳酸钠粉末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修改、备注
引入:什么叫物质的量浓度?
如果让我们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该如何配制呢?
师生共同:二、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的碳酸钠的质量;
2、称量:准确称量碳酸钠的固体的质量;
3、溶解:把碳酸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而后冷却到室温;
4、转移:把冷却后的溶液小心转移到容量瓶中,并润洗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震荡容量瓶;
5、定容:用蒸馏水注入容量瓶至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教学课题
【必修Ⅰ】§1-2-3.溶液的配制和分析(3)
教学课时
共3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认识配制溶液的仪器-——容量瓶
3、学会通过配制溶液来分析不当操作对于结果的影响
能力目标
1、学生动手实验的综合技能训练
注意摇匀的方法
2人上台演示,其余的观察他们操作的过程是否正确规法。有无错误操作。
过度:三、关于溶液的配制实验及误差分析:
例题:配制500mL 0.1mol/L的碳酸钠溶液。
(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十水和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g。(设5g以下使用游码)
(2)若称量时砝码与晶体位置颠倒,则平衡后实际称量得到的固体的质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