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诊断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诊断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症状symptom: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表现。

2、体征sign:指医师或其它人客观检查到底表现。

3、症状学symptomatology: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

4、发热fever: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5、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6、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

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肺炎等。

7、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8、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可见于肺结核、风湿热、支气管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9、水肿edema: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

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呈局部水肿;发生于体腔称为积液。

10、咯血hemopytsis: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11、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2、便血hematochezia: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

13、柏油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亚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更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为柏油便。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诊断学名词解释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称为症状。

体征:是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发现的具有诊断意义的征候。

问诊(inquiry):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做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主诉(chief compla ints ) :是患者感受最主要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是本次就诊最主要原因和持续时间。

多于一项就按照发生的先后次序列出,并记录每个症状的持续时间。

主诉要简明精炼,不超过1—2句,20字左右。

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围绕主诉进行描写,记述患者患病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既往史(past history):包括患者以往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的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及输血史,预防接种、药物过敏,特别是与本病有关疾病。

病历记录:是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等资料经过医学的思维归纳、分析和整理,加工成书面记录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及喉一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

牵涉痛:是指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远离器官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的疼痛。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改三凹征:是指严重吸气性呼吸困难出现的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的体征。

心源性哮喘:是指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咳粉红色泡沫痰,重者可有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出汗、哮鸣音及肺底湿罗恶心:为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常为呕吐的前奏。

一般恶心后随之有呕吐,但也可仅有恶心而无呕吐,或仅有呕吐而无恶心。

呕吐:是通过胃的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而排出体外的现象。

呕血(Hematemesis):上消化道疾病(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诊断学名词解释80189

诊断学名词解释80189

诊断学名词解释1问诊:又称病史采集,是医生通过向病人及有关人员系统询问病情,借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现状、既往健康状况、有关生活经历等病史资料的过程。

2.主诉:是指病人感觉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包括症状的性质及持续的时间。

3.现病史:是指某一疾病自发生至就诊时的全过程,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

4.症状: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不适称为症状。

5.体征:检査病人后所获得的客观异常表现称为体征。

6.病历:医务人员对诊疗活动中收集的(包括文字、符号、图表、影像等在内的)全部资料进行逻辑思维、整理、排列形成的医疗工作的真实记录。

7.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C。

8.弛张热:体温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到2‘C以上,但最低温度仍高于正常水平。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39°C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经过数小时或数天后又突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10.牵涉痛、放射痛与扩散痛: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皮肤的疼痛称为牵涉痛;刺激中枢神经、神经根或神经干引起疼痛沿神经向远端或末梢放射称为放射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个分支称为扩散痛。

11.咳痰:肺或或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异物、坏死组织等经咳嗽动作排出体外。

12.咯血(大量、中等、小量):喉以下的呼吸道及肺实质出血,血液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每日咯血量少于100ml为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100~500ml之间为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大于500ml为大量咯血。

13.呼吸困难:病人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活动增强并伴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改变。

14.端坐呼吸:严重的呼吸困难时,病人被迫坐起呼吸,两手前撑,两肩耸起。

15.三凹征: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肌极度紧张,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锁骨下窝)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总结第一篇常见症状症状(symptom): 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眩晕、发热、黄疸、呼吸困难等。

体征(sign): 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如黏膜出血、腹部包块、心脏杂音等症状学(symptomatology):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发热(fever):发热是指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热型(fever type):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

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驰张热 (Remittent fever):又称为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回归热 (Recurrent fever):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完整版)诊断学名词解释精华版

(完整版)诊断学名词解释精华版

1.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2.热型:许多发热性疾病时,体温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规律性,称为热型.3.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4.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5.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布氏杆菌病。

6.间歇热:体温聚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7.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8.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9.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0.体征(sign):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11.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12.咯血(hemoptysis) :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13.牵涉痛(referred pain):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14.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15.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16.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17.三凹征:吸气性呼吸困难时,患者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1问诊:又称病史采集,是医生通过向病人及有关人员系统询问病情,借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现状、既往健康状况、有关生活经历等病史资料的过程。

2.主诉:是指病人感觉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包括症状的性质及持续的时间。

3.现病史:是指某一疾病自发生至就诊时的全过程,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

4.症状: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不适称为症状。

5.体征:检査病人后所获得的客观异常表现称为体征。

6.病历:医务人员对诊疗活动中收集的(包括文字、符号、图表、影像等在内的)全部资料进行逻辑思维、整理、排列形成的医疗工作的真实记录。

7.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C。

8.弛张热:体温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到2‘C以上,但最低温度仍高于正常水平。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39°C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经过数小时或数天后又突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10.牵涉痛、放射痛与扩散痛: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皮肤的疼痛称为牵涉痛;刺激中枢神经、神经根或神经干引起疼痛沿神经向远端或末梢放射称为放射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个分支称为扩散痛。

11.咳痰:肺或或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异物、坏死组织等经咳嗽动作排出体外。

12.咯血(大量、中等、小量):喉以下的呼吸道及肺实质出血,血液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每日咯血量少于100ml为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100~500ml之间为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大于500ml为大量咯血。

13.呼吸困难:病人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活动增强并伴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改变。

14.端坐呼吸:严重的呼吸困难时,病人被迫坐起呼吸,两手前撑,两肩耸起。

15.三凹征: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肌极度紧张,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锁骨下窝)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

诊断学各类名解

诊断学各类名解
的月经期,也可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7.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至耻 骨的水平线。 8.条纹--又称腹纹, 多分布在下腹部.白纹可见 于肥胖患者; 妊娠纹呈淡蓝色或粉 红色,产后则呈银白色, 紫纹是皮质醇增多症 的一个常见的征象, 除下腹和髂部 外还出现于大
腿上部,臂外侧和髂嵴下部。佳美文印整理 9.Grey-Turner症--左腰部呈蓝色, 为血液自腹 膜间隙渗到侧腹壁的腹膜外组织 间隙所致, 常见
整的住院病历。
8。病程记录:是病人在住院期间全部病情变 化及诊断治疗过程的记录。 9。病历:病历(case history)是记载病的发 生,发展,诊断以过及转归的医疗记录,是临床医
师对病人进行调查了解,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归
纳,整理后书后的文字记录。 问诊名解 1.问诊--为临床基本诊断方法之一, 是医师通 过科学的询问达到了解疾病的起因 , 发展, 经
气吸入困难,吸气时发生一种高调的音响,称为蝉
鸣样呼吸。常伴有“三凹征”。多见于喉头水肿,痉
挛或喉癌、气管异物等。也可见于百日咳病人阵发
性咳嗽之后。 10。触觉语颤:被检查者发音时产生声波, 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引志共鸣振动,
可用手掌在胸壁触到,这种振动称为触觉语颤
(vocal tactile fremitus)。 11。空瓮音(amphoric note):是鼓音的一 种,叩诊时具有金属性回响, 颇似以手指弹击充
折处形成一个突腔,称为肋膈突(sinus
phrenicocostalis)。该突有2~3个肋间距离,当
深吸气时也不能被肺组织完全充满。 26。胸膜摩擦感:当胸膜有炎症时,脏层与 壁层胸膜之间因纤维蛋白沉着而使接触面变粗糙,
呼吸运动时相玛摩擦,用手可触到似皮革互相摩擦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病史采集:即问诊,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和回答了解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体格检查: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检体诊断:医师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

实验室检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核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问诊: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做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法。

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既往史: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特别是与目前所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情况。

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提问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热型: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伤寒高热期。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结核、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高度,可持续数天,而且每天的温差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1℃。

2.预后良好:是指估计不仅能被完全治愈,而且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

3.胸式呼吸:呼吸时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的运动极弱。

4.干罗音:由于支气管粘膜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堵塞及粘液腺肿大等)、支气管痉挛及支气管受压迫(如肿瘤压迫),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当气流通过狭窄部时产生一种狭窄音5.强迫运动:是指由于大脑,中脑和小脑的病变引起的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强制发生的有规律的运动。

6.共济失调:在运动时肌群动作相互不协调所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现,称为共济失调7.心杂音:心脏杂音是与心脏活动相联系,在心音以外的附加声音8.陈—施二氏呼吸:呼吸开始逐渐加强、加深、加快直达高峰,然后又逐渐变弱、变浅、变慢,最后呼吸中断,又以上述方式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出现波浪式的呼吸节律,9.里急后重:病畜不断作排粪姿势并强度努责,呻吟(马,牛),呜叫(犬,猪),而仅排出少量粪便或粘液.10.尿淋漓:是指排尿不畅,尿液呈点滴状或细流状排出。

11、前驱症状:在某些疾病的初期,主要症状尚未出现以前,最早出现的症状。

12、局部症状:在主要患病器官或组织所表现的明显的局部性反应。

13、弛张热:指体温升高后一昼夜内变动范围,需要超过1度以上,但又不降常温。

14、里急后重:家畜频频摆出排粪姿势,并强力努责,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带粘液的粪便,这是直肠炎的特征15、排尿失禁:家畜不经采取固有的排粪姿势,不由自主地排出粪便16、三联律:心肌跳动很有规律地经过二次正常博动后出现一次早博动现象17、症状:在疾病过程中,病畜表现出来的病理性异常现象18、预后:对疾病发展的趋势及其可能的结局的估计19、反刍:反刍动物采食以后,周期性的将胃内的食物排至口聚葬焦咀嚼在咽下的过程20、后遗症:主要的临床症状消失以后某功能尚未恢复的现象21、示病性症状:在某些疾病过程中表现其特有的,而且其它疾病不出现的症状,根据这一症状可以确诊疾病22、恶病质:动物高度消叟,全身营养及其内脏器官处于极度衰竭的状态23、尿闭:指肾脏泌尿功能正常,但膀胱充满尿液不能排出体外24、全身症状:整个机体不协调现象25、稽留热:家畜体温升高,持续数天不退,而且每天的温差在1度以内26、特殊症状:可反映某种病理过程的特异性症状27、心悸:心博动的过度增强,可随心博动而引起全身的震动28、痉挛:肌肉的不随意收缩29、瘫痪:由于神精损伤导致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30、二联律:家畜心跳经过有规律每一次正常博动之后出现一次早博31、综合症候群:某些症状相互联系而又同时或相继出现,这些症状的相互联合1、视诊是用肉眼直接观察被检动物的状态和从群体中发现病畜的有效方法。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抽搐: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或强直。

惊厥:惊厥是指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或阵挛性。

惊厥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发热(fever):是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衡,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稽留热(continued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在39~40℃或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高热期。

弛张热(remittentfever):又称败血症热、消耗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波状热(undulant fever):指体温逐步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步下降至正常程度,延续数天后又逐步升高,XXX重复多次。

回来热(recurrentfever):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延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程度,高热期与无热期各延续若干天后纪律性瓜代一次。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心源性哮喘:重度呼吸困难。

呼吸有哮鸣声,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

两肺底部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

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施展阐发为夜间就寝中突感胸闷气短、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轻者数分钟至数非常钟后症状逐步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白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完整)《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仅供参考

(完整)《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仅供参考

二、名词解释1。

症状: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2。

管样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3。

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有关。

4.三凹征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升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

5。

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部徐缓有力的搏动,可将手指指尖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的较大范围的外向运动,是左心室肥厚的指征。

6.脑膜刺激征: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

常见于颅内感染和珠血等。

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克匿格征(+)、布辛斯基征(+).7.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8。

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9.窦性P波: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余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10。

文氏现象: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R—P间期逐步缩短,直到QRS波群脱漏,脱漏后的第一个P—R间期最短,然后逐渐延长,直到QRS波群再脱漏,如此周而反复1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1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参考值男:0~15 mm/1h末,女:0~20 mm/1h末13。

高蛋白血症:指血浆中的CM、VLDL、LDL、HDL等脂蛋白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14。

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15。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三、简答题1。

诊断学名词解释大全

诊断学名词解释大全

诊断学名词解释大全
疾病诊断学是研究疾病的诊断的一门学科,包括疾病名称、诊断标准、诊断方法和诊断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疾病诊断学的常见名词解释:
1. 疾病名称:指描述某种疾病的术语,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2. 诊断标准:指用于确定某种疾病的诊断的行业标准或指南,如ICD-10诊断标准。

3. 诊断方法:指用于确定疾病诊断的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4. 诊断技巧:指用于疾病诊断的技能和知识,包括病史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分析和影像学分析等。

5. 临床思维:指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因素,得出准确诊断的能力。

6. 敏感性和特异性:指用于确定某种疾病诊断的指标,即能够正确诊断该疾病的患者比例和患者就诊时对该疾病作出正确诊断的比例。

7. 阳性诊断率:指在诊断某种疾病时,能够被正确诊断的患者中,被明确诊断的人数与就诊人数之比。

8. 阴性诊断率:指在诊断某种疾病时,未被明确诊断的患者中,
能够被排除该疾病的人群与就诊人数之比。

9. 疾病分期:指用于描述某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尺度,如急性心肌梗塞的分期。

10. 流行病学:指研究疾病发生和传播规律的学科,包括疾病的起源、传播、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科学。

诊断学内容:病史采集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的过程又称病史采集问诊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发热: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稽留热:恒定在39~40以上高水平,数天或数周。

24小时波动范围不大于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上。

间歇热:聚升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到数天,高热和低热反复交替出现!见于捏积。

波状热:逐渐39以上,数天逐渐下降到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声高,反复!见于布鲁病。

回归热:聚升到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聚然下降到正常。

高热器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件于回归热病。

霍奇金病,周期热。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分类:心,肾,肝源性,营养不良性,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如粘液性水肿和特发性水肿.因素:1纳税出溜2毛犀血管绿国压增高3毛犀血管通透性增高4血浆交替渗透压降低5淋巴汇流受阻,心源性水肿,右心衰竭的表现。

机制是有效循环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储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

毛舌:也称黑舌.舌面敷有黑色或黄褐色毛,故称毛舌,此为丝状乳头缠绕了真菌丝以及其上皮细胞角化所形成.见于久病衰弱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地图舌:舌面上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隆起部分,状如地图称为地图舌.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除。

(呕血上消化道疾病后全深省疾病所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1 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样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2 体征(Sign):医生通过客观检查到的患者身体方面的异常改变。

3 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4 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气管内异物。

5 咳痰:痰是气管和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渗出液,通过咳嗽将其排出称为咳痰。

6 稽留热(Continus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0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的波动范围不超过1℃。

7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常在390C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0C 以上,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12 水肿(Edema):水肿是指皮下组织的细胞及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所致皮下组织肿胀。

由于引起原因不同,分为凹陷性水肿和非凹陷性水肿。

13 咯血(hemoptysis):指喉及喉部以下呼吸道和肺的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咯出。

14 .呼吸困难(Dyspnea):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伴随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改变或发绀。

15 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 sign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16 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指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急性左心衰或左心衰加重期,患者在熟睡中突感胸闷憋气惊醒,被迫坐位,气喘、呼吸有哮鸣音,咳浆液性血痰或粉红色泡沫样痰,双下肺湿性罗音、心率快、舒张期奔马律。

17 Kussmaul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慢的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此种深长的呼吸又称为Kussmaul呼吸。

20 发绀(Cyanosis):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表紫色。

诊断学名词解释汇总

诊断学名词解释汇总

诊断学名词解释汇总1. 问诊(inquiry):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 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3. 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4.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解释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5.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的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6. 主诉(chief complaints)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7. 现病史: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8. 系统回顾:指各系统疾病均有其各自的特有症状,初学者必须按系统逐一询问,以便了解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病。

9. 婚姻史:指询问未婚或已婚,结婚或离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如何,若已故要询问死因。

10. 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

11. 中枢性发热:炙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源而直接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使体温升高,称为。

12.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13.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学名词解释(物理诊断部分)发布时间:2007-05-30 浏览次数: 3951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科学。

诊断学内容:病史采集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的过程又称病史采集问诊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发热:正常人体温因受大脑皮层及下部体温中枢的控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与散热过程,而保持相对恒定,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稽留热:恒定在39~40以上高水平,数天或数周。

24小时波动范围不大于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上。

间歇热:聚升到高峰后持续数小时,迅速下降到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到数天,高热和低热反复交替出现!见于捏积。

波状热:逐渐39以上,数天逐渐下降到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声高,反复!见于布鲁病。

回归热:聚升到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聚然下降到正常。

高热器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件于回归热病。

霍奇金病,周期热。

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分类:心,肾,肝源性,营养不良性,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如粘液性水肿和特发性水肿.因素:1纳税出溜2毛犀血管绿国压增高3毛犀血管通透性增高4血浆交替渗透压降低5淋巴汇流受阻,心源性水肿,右心衰竭的表现。

机制是有效循环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储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

毛舌:也称黑舌.舌面敷有黑色或黄褐色毛,故称毛舌,此为丝状乳头缠绕了真菌丝以及其上皮细胞角化所形成.见于久病衰弱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病人.地图舌:舌面上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隆起部分,状如地图称为地图舌.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除。

(呕血上消化道疾病后全深省疾病所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机制:1支气管疾病2肺部疾病3心血管疾病4其他。

胸痛:1.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气胸、胸膜炎(干性或少量渗出液)及胸膜粘连、肺梗塞、胸膜肿瘤2.心脏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绞痛、主动脉瘤、心肌炎及心包炎4.纵隔纵隔肿瘤纵隔炎5其他阁下浓重,干浓重,脾梗塞。

牵涉痛:病变内脏雨分布提表的穿如神经进入脊髓同一节段并在后角发生联系,故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提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提表区域痛感。

(疼痛程度强烈,部位明确,局部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摸呈青紫色表现,即紫甘。

毛犀血管血液的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时就出现。

呼吸困难:主要原因为1呼吸系统疾病2心血管疾病3中毒4血液病5神经精神因素。

临床表现:肺源性~,心~,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液病。

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右左心或右心衰竭引起,两者机制不同,左较为严重,左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重要原因是肺淤血和肺泡弹性降低,其机制为1肺淤血,使气体弥散功能降低2肺泡张力增高,刺激牵张感受器,通过米走神经反射兴奋呼吸中枢3肺泡弹性减退,其扩张与收缩能力降低,肺活量减少4肺循环压力升高对呼吸中枢的反射性刺激。

意识障碍: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的障碍。

病因:1重症记性感染2颅骨内飞感染性疾病3内分泌及代谢障碍4心血管疾病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6外源性中毒7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

体格检查是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来了解病人身体状况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基本检查方法有5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闻诊(嗅诊)。

直接感触法:以手掌或手指直接轻置于体表被查部位,以感触被检查部位的温度高低、有无细震颤或搏动感等,主要用于体表检查浅部触诊法:将右手放在被检查部位,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运动,进行滑动按摸以触知被检查部位有无触痛或异常感觉。

常用以检查皮下结节、肌肉中的包块、关节腔积液、肿大的表浅淋巴结、胸腹壁的病变等。

检查时除注意手法轻柔外还应观察有无压痛、抵抗感及搏动,如有肿块应注意其大小有与邻近脏器之间的关系等深部触诊法:运用一手或双手重叠在被检查部位逐渐加压向深层触摸,借以了解被检查部位深部组织及脏器状况。

常用于腹部位检查,了解腹腔及盆腔脏器的病变(深部滑行。

双手。

深压,冲击)叩诊方法: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检查着以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清音鼓音浊音实音过清音。

一般检查:性别,年龄,生命正(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质量的指标),发育与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和淋巴结。

体形无力,正力,超力(瘦长匀称矮胖)贫血面容: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亢。

粘液性水肿:面色苍黄,颜面浮肿,硷厚面宽,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系数,舌色淡,肥大。

二尖版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

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长半痤疮和小须,见于Cushing综合正征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

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竭患者。

体位:自主,被动,强迫(仰卧位,记性腹膜炎,侧卧位,大量胸腔积液,俯卧位,脊柱病,强迫坐位即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上,以两手放于膝盖或扶持床边。

见于心功能不全者。

强迫停立位,见于心绞痛)皮疹:斑疹玫瑰疹(为一种鲜红圆形斑疹,直径2~3MM,因病灶周围血管扩张所致,检查时拉紧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送开时又复出现,多见于胸腹不。

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丘疹斑丘疹(在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既有皮肤颜色改变又降起于皮面)称为斑丘疹)荀麻疹(为稍隆起皮面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是速发的皮肤变态反应,常见于各种异常蛋白性食物或药物过敏)皮下出血<2MM瘀点,3~5紫癜>5瘀斑,片状出血拌有皮肤显著隆起称血肿。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帜,称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未端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见于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退色,称为肝掌。

见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潮式呼吸又称Cheyne-Stokes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反过来,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

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也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头颅①小头:常伴有智力发育障碍;②尖颅:见于先天性疾患尖颅并指(趾)畸形;③方颅见于小儿佝偻病;④巨颅:见于脑积水;⑤长颅:见于Marfan综合征及肢端肥大症。

扁桃体增大一般分为3度:超过舌腭弓者,不超过咽腭弓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三凹征是指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早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吸气时锁骨上窝、肋间隙和胸骨上窝凹陷,这是呼吸困难的表现现病史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问诊的内容一般检查(姓名年龄名组婚姻地址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称述者及可靠程度等)主诉(最痛苦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问诊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提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有称病史采集。

体温口36.3~37.2肛36.5~37.7腋36~37桶状胸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装见于严重肺气肿的患者,也可发生于老年或矮胖体形者。

扁平胸为胸廓呈扁平状,其前后径不及左右的一半。

见于瘦长体形者,也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

正常人脉率为60~100平均为72女性稍快,儿童平均约90,婴儿130老人平均55~60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听诊特点为:①心律绝对不齐;②第一心音强弱不等;③心率快于脉率,这种脉搏脱漏现象称为脉搏短绌或短绌脉。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三者称为腹膜刺激征(,为腹膜受各种因素刺激的表现)蛙腹:当腹腔内大量积液时,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呈扁而宽状,称为蛙腹.杵状指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爪形手是指手关节呈鸟爪样变形,见于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等。

Babinski征取位与检查趾反射一样,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Chaddock征用竹签在外踝下方族背外缘,有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同Babinski征. Hoffmann征以拇指迅速弹刮被检者的中指指甲,引起期于四指轻度掌屈反应则为阳性,较多见于颈髓病变.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1血流加速2瓣膜开放口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3瓣膜关闭不全4异常血流通道5心腔异物或异常结构6大血管瘤样扩张.周围血管征:1枪击音2Duroziez双重杂音3水冲脉。

胸膜摩擦感:急性腹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为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故称为胸膜摩擦感.胸腔积液的视触叩听:少量积液者,常无明显体征,或仅见患侧胸阔呼吸动度减弱.中至大量积液时,可见呼吸浅慢,患侧呼吸运动受限,肋间隙丰满,心尖搏动及气管移向健侧,语音震颤和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在积液区可叩得浊音.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增厚粘连的患者则叩为实音.积液区呼吸音和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积液区上方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纤维素性胸膜炎的患者可听到胸膜摩擦感。

怎样判断气管是否移位:让病人头居中位、用右手中指沿胸骨切迹向后触摸气管,食指与无名指分别在左、右两侧胸锁关节处,看中指是否与其它两指等距离,或将中指触摸气管,观察中指与两侧胸乳突肌所构成间隙的大小,以判断气管是否移位.气管移位对诊断胸部疾病有重要意义。

(当一侧胸腔积液、积气或有占位性新生物时,由于患侧胸内压力增高而将气管推向健侧;当一侧肺不张、胸膜增厚及粘连时,气管被牵拉向患侧。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比较:分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原因,外观及透明度,比重及凝固,粘蛋白定性及定量,GS定量,C计数,C分类,细菌学检查→非炎症,淡黄浆液性透明或微混,<1.018 不,- <2.5g/L,近似血糖,<100*10r6/L,淋巴C 间皮细胞为主,无→炎症肿瘤化学物理刺激,可为血脓乳糜性多混浊,>1.018 能,+ >30g/L,低于,>500*10r6/L,中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可见病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