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对批判主义流派的分析
• 批判的社会理论的主要代表,在经典时代是马克思的历史唯 物主义和辩证主义,在现代则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 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从未将批判理论真正系统化 • 批判的社会理论的主要假定是认定事物的本质存在于对现实 的否定之中,因此,马克思着力于分析现代社会的矛盾,否 定现存世界的合理性,并通过这种否定或批判来改造世界, 为促进社会变迁提供某种行动方案 • 吉登斯认为,社会理论对社会的建构会有转化作用,在这个 意义下,社会理论具有批判作用 • 吉登斯的批判理论的含义是很宽泛的,是关注社会科学对实 践领域带来的影响这一层面上来说明社会科学的批判性的, 具体地讲,它涉及四个方面的批判:意识形态、技术、伦理 道德和知识
• 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也是功能主义的创造 人,借用生物学中的概念和术语; • 斯宾塞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发展了这种类 比,使之系统化; • 迪尔凯姆强调社会分析中的整体论原则,把系 统的组成部分看作是完成整体的基本功能,满 足整体需要和必要条件的部分,发展了功能主 义; • 帕森斯使功能主义达到了其最高峰,形成了一 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理论把社会视为一个系统,即视为由相互联系 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一个整体,帕森斯提出任何 社会系统都有四种基本的功能先决条件:适应、 目标获取、整合和模式维持
四、结构化理论与经验研究
• 结构化理论能够指导经验研究的任务,也就是说是经验 研究的一种方法论 • 吉登斯进一步指出了经验研究的一般内容: • 第一,用解释学的方式来阐明意义框架; • 第二,研究实践意识(无意识)的情景和形式; • 第三,识别认知能力的各种局限; • 第四,对制度秩序进行详细说明 • 个体在现代性情景中的自我认同机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实 践意识的表现,实践意识实际上是吉登斯的“结构化” 概念在层面的一种表达,是连接“结构”与“能动”的 一个关键的要素
(三)时间、空间与例行化和区 时间、 域化
• 场所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生活的具体环境, 场所总是内在地区域化了的空间 • 区域是物理空间中的具体定位,涉及与 各种常规化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时 间—空间的区域分化,区域化是空间中 社会互动的再生产 • 例行化是社会互动关系在时间流程中的 再生产
(四)社会再生产与系统再生产
• 批判1:实证主忽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各种认识构造 活动的态度,在社会理解论中必须做的是恢复具有认 知能力的人类行动着的概念 • 批判2:各种形式的实证社会学包含了一个关于何为自 然科学的错误模式。吉登斯认为,科学的本质是关于 理论框架的创造,构建意义的框架实在比规律的发现 更为根本,探求构成科学成分的规律在自然科学的传 统模式中被给予了不适当的首要地位,社会科学家却 接受了这种过分的重视 • 批判3:认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是可 能的,社会科学家错误的直接与自然科学中存在的那 些规律进行类比 • 对于吉登斯来说,功能主义的失败之处正是他的结构 化理论的特点所在
(二)对解释学流派的批判
• 吉登斯对韦伯及其以后的解释社会学,尤其是舒茨的 现象社会学、加芬克尔等人的常人方法学和符号互动 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得出他的“双重解释学” • 对解释学重要流派符号互动论给予了批评性的分析, 以此进一步的澄清他的“结构化理论” • 在美国社会理论中,米德的社会哲学和符号互动理论 之间的差别已经被普遍认为只不过是“微观社会学” 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分工 •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想要强调的是:在行动者对 社会的建构和社会对作为其成员得行动者建构之间的 关系问题与微观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区别完全无关
三、结构化理论
• 结构与能动的关系才是社会学应该认真思考的 问题 • (一)行动、行动者与反思性 行动、 • 吉登斯将社会的被创造与再创造过程视为一个 充满技能的行动过程,行动最根本的特征是非 决定性的 • 吉登斯关于时间意识的人是直接来自于本土方 法论与现象社会学,是指行动者的“自动化” 特征 • 吉登斯认为,互动形式产生的三个必不可少的 要素是交往、权力的运作和道德关系,它们相 对应于结构的三个特征:意义、支配和合法化
二、双重解释学
• 吉登斯在解决生活世界与社会科学专业性世界之间的关 系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与任务等问题上,提出了他的 “双重解释学”。重新阐明了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任 务及由此带给社会世界的深刻影响 • “双重解释学”意味着社会科学的逻辑必然包含着两套理 论框架:其一是普通行动者构成的充满意义的社会世界, 其二是由社会科学家创造出来的元语言 • 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在于它的“实践性”, 而批判尝试与内部自我批判构成了社会科学的内容 • 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的概括就其性质而言,是“历史 的”,概括得以成立的环境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是有一 定范围的
• 解放政治是指一种力图将个体和群体从对其生活机遇 有不良影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一种观点,它包含了 两个主要的因素: • 一是力图打破过去的枷锁; • 二是力图克服某些个人或群体支配另一些个人或群体 的非合法性统治 • 解放政治是一种生活机遇的政治,而生活政治是一种 生活方式的政治 • 生活政治思考那些受现代性的核心制度所压制的道德 和存在问题 • 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是相联结的,比如妇女运动 • 吉登斯规划生活政治和解放政治目的是超越现代性的 乌托邦的现实主义——后现代性。 • 在此基础上,吉登斯进一步规划了一种全球化的超越 模式:协调化的全球秩序、社会化的经济组织、对战 争的超越和关注生态的体系
• 社会整合主要指的是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即 双方都在场的交互作用,也就是面对面的互动, 而系统整合则是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 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所 要给出的最终答案之一,即社会和系统的再生产 是如何可能的,而他的“结构化理论”的形成无 非是他的“双重解释学”的具体运用,即用“敏 感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世界,而不是寻找永 不退色的规则和定律
(二)结构、结构化与结构二重性 结构、
• 结构指的是规则和资源 • 规则指行为的规范和表意性符码,其中规范包括政治、经 济和法律制度,表意性符码则是具有意义的符号,如语言, 一个手势,一声尖叫等 • 资源也分两种,配置性资源(物质性的资源)和权威性的 资源(非物质性的资源) • 规则是实践活动与再生产以及系统的再生产的条件和中介 • 资源是权力的基础,资源所构成的是结构的支配方面 • 社会理论所要解决的,是行动是如何在日常的环境条件下 被结构化的,同时行动的这种结构化特征又是如何由于行 动本身的作用而被再生产出来的,这里体现的结构二重性 原理,即结构一方面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 类行动的中介,而在这种社会实践中,结构实现了生产和 再生产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 • 吉登斯试图重新界定结构的概念,以“二元化”代替“二 元论”
• 吉登斯对舒茨的现象学也有几点批评意见: • 第一,由于现象学的还原色彩,舒茨无法将社会现实重构 为客观世界,吉登斯关于“实践”概念的表述解决了现象 学面对纯主观世界所带来的解释上的困难; • 第二,舒茨著作的整体取向只是说明行动的条件,而对行 动的后果很少论及,吉登斯强调了行动的意外后果,以此 来克服现象学的纯主观性色彩; • 第三,舒茨对关于社会学概念的“适当性假设”的解释很 模糊,吉登斯的“双重解释学”恰恰是在舒茨关于“两极 构造”的基础上完善而形成的,他回答了日常生活世界与 社会科学的专业领域的关系问题 • 对常人方法论的批判在于,常人方法论没有考虑到结构性 因素和无意识因素的影响 • 吉登斯对解释社会学的批判有三个方面: • 第一,解释社会学在强调行动意义的同时,却忽略实践; • 第二,忽视了权力问题; • 第三,忽视了对观念系统的不同解释与利益争斗的关系
• 吉登斯批判功能主义的核心:功能主义存在“唯 社会论”问题,功能主义理论预设的社会整体相 对于没有自主性的个人的优先性 • 吉登斯认为这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 吉登斯对功能主义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批判: • 第一,功能主义将人的能动性为化约为“价值内 化”; • 第二,没有将社会生活看作其成员行为动机及建 构; • 第三,它将权力看作是附属现象,并将处于孤立 状态的规范或“价值”看作是社会活动的并因此 也是社会理论的最基本特征; • 第四,没有从概念上重视规范的可协商性 • 吉登斯对功能主义的“进化论”进行了重点的批 判
双重解释学” 第一节 “双重解释学”与结构化 理论
• 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这包括两种基本的取向: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取向 • 一、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批判 • (一)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 科学观念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的目标对外部世界获得预见性 和解释性的了解 • 把科学看作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理性的和客观的事业 • 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孔德、迪尔凯姆和韦伯以及帕森斯和 他的学生默顿,实证主义在当代出现了很多分流,最新的代 表是: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和交换理论 • 实证主义把社会学的使命理解为解释被认为是统治社会世界 的客观“法则”或因果关系,他们希望严格依据科学方法论 进行的足够数量的经验研究,最终能够生产出或发现这些法 则,实证主义的社会理论力图真实的解释社会世界
全球化: 第三节 全球化:现代性制度的延 伸过程
• 总结出全球化的四种维度:世界资本主义 经济、民族国家体系、世界军事秩序和国 际劳动分工,他们与现代性的维度相对应 • 将民族国家体系的主权存在理解成某一受 反思性监控的东西 • 现代性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吉登斯 主张通过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来克服现代 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第二节 对现代性的分析
• 古典阶段的社会学理论都是与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 动力机制联系在一起的,如马克思从生产方式、迪 尔凯姆从劳动分工、韦伯从理性化的多样性。 • 他们的方法论与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是社会关系、 涂尔干是社会事实、韦伯是社会行动 • 吉登斯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 —反思性和现代性。他将反思性看作晚期现代性的 一个内在特征 • 现代资本主义的诞生并没有达到社会发展渐进模式 中的制高点,相反它是一种与以前的社会秩序具有 巨大差异的社会,这就是吉登斯认为的现代性的断 裂
• 吉登斯用“时空分离”、“社会制度的抽离化”和“反 思性的制度化”等三个因素来解释现代性的变迁动力 • 时空的分离进一步促成了“社会制度的抽离化”,这种 抽离化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象征符号(货币),一 种是专家系统(专家评判体系) • 现代性的反思性是制度化了的反思性。在现代性条件下, 反思性由于抽象系统的发展得以制度化 • 现代性就在人们反思性的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被建构出来, 社会学在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源于它用最普 遍化的方式反思现代社会生活 • 现代形式多维度的,在不同的层面上的制度有不同的表 现,他提出了一种多维度的分析视角 • 把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看成是现代性制度的两个不同的 制度维度或组织类型,监视机器成了与现代性兴起相关 的第三个制度维度,第四个制度性维度是对暴力工具的 控制(军事) • 现代性带来“去传统化”、“自然的终结”和“自我认 同”的改变
第15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章
• 吉登斯在批判、总结经典社会学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与常人方法论等理论的基 础上,提出了结构化理论,试图化解 “二元对立”的问题 • 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 要是:源自文库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 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 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 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 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