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十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资料 《社会学家吉登斯广州“舌战群儒”》 资料]《社会学家吉登斯广州“舌战群儒” 资料 新京报》 年 月 日 (《新京报》07年12月4日)
吉登斯最为全球学界包括中国学者熟悉的理论, 吉登斯最为全球学界包括中国学者熟悉的理论, 一是“结构化理论” Structuation), ),二是深 一是“结构化理论”(Structuation),二是深 远影响了20世纪末西方政界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20世纪末西方政界发展的 远影响了20世纪末西方政界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Way)。但在这次的访华之行中, )。但在这次的访华之行中 (The Third Way)。但在这次的访华之行中, 吉登斯对上述两个提法都进行了“敲打” 吉登斯对上述两个提法都进行了“敲打”,正如 他所说, 自己就是自己学说之敌。吉登斯表示, 他所说,他自己就是自己学说之敌。吉登斯表示, 结构化理论是他在初涉社会学界之际, 结构化理论是他在初涉社会学界之际,“语不惊 人死不休”时期的“拙作” 教授跟我说, 人死不休”时期的“拙作”:“教授跟我说,想 要出名,就写没人懂的书吧。 现在的他, 要出名,就写没人懂的书吧。”现在的他,已基 本摒弃了结构化理论。至于“第三条道路” 本摒弃了结构化理论。至于“第三条道路”,吉 登斯说,这也是一个现在已经很少去提的说法。 登斯说,这也是一个现在已经很少去提的说法。
第四,现代性理论体系的建立。 年代之后, 第四,现代性理论体系的建立。1990年代之后,吉 年代之后 登斯的学术研究重点开始转移到对现代性问题的研 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 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 1990年,吉登斯出版了《现代性的后果》一书,本书 年 吉登斯出版了《现代性的后果》一书, 承前启后,一方面承接了《民族国家与暴力》 承前启后,一方面承接了《民族国家与暴力》的研 究话题, 究话题,另一方面又预示了吉登斯在新的历史阶段 的研究重点。 现代性的后果》 的研究重点。《现代性的后果》提纲挈领式地阐述 了吉登斯对于高度现代性世界的关注以及他对现代 性的基本主张。 性的基本主张。 1994年,他又出版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 年 他又出版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 本书是前一著作的系统展开, 本书是前一著作的系统展开,全面阐述了现代性对 个人生活形成的巨大冲突, 个人生活形成的巨大冲突,表明了高度现代性条件 下的人类生活状况。 下的人类生活状况。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圣才出品】
第二十三章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2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重建社会结构理论1.生平(1)吉登斯(Anthony Giddens)于1938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北部的埃德蒙顿,18岁考入赫尔大学。
在大学期间受社会学教师沃斯利和心理学教师韦斯特比的影响,对社会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2)1959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伦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61年撰写了题为《当代英国的运动与社会》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并获硕士学位。
(3)获硕士学位后,吉登斯在莱斯特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讲授经典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等课程。
1966年,吉登斯离开莱斯特大学到温哥华附近的西蒙·弗拉塞尔大学任教,后又转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4)1969年,吉登斯受剑桥大学之聘,由美洲返回英国,在皇家学院任高级讲师兼院士,同时攻读博士学位。
1974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5)1983年,被选为英国社会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1984年,出版了代表著作《社会的构成》,他的学术影响随这部著作的出版而迅速扩大。
1985年被聘为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
1996年被聘为伦敦经济学院院长。
2.著作吉登斯自70年代初以来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主要有:《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1971)、《迪尔凯姆著作选》(译作,1972)、《发达社会的阶级结构》(1973)、《实证主义社会学》(1974)、《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1976)、《社会理论的中心论题》(1979)、《社会的构成》(1984)、《民族一国家与暴力》(1985)、《现代性的后果》(1990)、《现代性与自我认同》(1991)等。
3.思想渊源(1)马克思吉登斯非常重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他认为他的三部著作:《社会的构成》、《民族—国家与暴力》和《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是关注“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世界的关联”的三部曲。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问题。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深入研究行动者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行动者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行动者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和选择改变社会 结构。
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快,对于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化对社会结构和行动者的影响 。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吉登斯认为,结构化理论中的结构是 指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所使用的规则 和资源,这些规则和资源在行动者的 互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并影响着行 动者的行为和互动结果。
结构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结构的双重性质
吉登斯认为,结构具有双重性质,即结构既制约行动者的行为,又 是行动者所使用的工具。
行动与结构的互动
吉登斯认为,行动与结构是相互依存的,行动者在行动过程中不断 地再生产着结构,而结构又反过来制约着行动者的行为。
01
忽视个体能动性
批评者认为结构化理论过于强调 结构的决定性,忽视了行动者的 个体能动性。
02
缺乏对权力的系统 分析
批评者认为结构化理论对权力的 分析不够系统,未能全面揭示权 力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03
理论应用范围有限
批评者认为结构化理论主要适用 于解释宏观社会现象,对于微观 层面的解释力有限。
对结构化理论的反思与展望
社会学系教授。
学术成就
03
吉登斯在学术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结构化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之一。
学术背景与贡献
学术背景
吉登斯在学术研究中深受结构功 能主义和符号互动论的影响,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结构化理论。
理论贡献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强调社会结 构与个体行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对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领 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一、概述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它试图解释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
吉登斯,作为一位杰出的社会学家,对于结构化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理论主张,个人与社会结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嵌入、相互影响的关系。
结构化理论强调,个人的行动和决策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背景下进行的,而社会结构也是由个人的行动和决策所塑造的。
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动态。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我们理解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将个人与社会结构视为相互嵌入的关系,结构化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个人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对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的理解方式。
结构化理论也为我们研究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
通过对个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动力机制。
结构化理论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处理社会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寻求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1. 简要介绍吉登斯及其结构化理论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是当代英国社会学的杰出代表,以其结构化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结构化理论试图在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寻找一个动态的平衡,强调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是相互构成、相互依赖的。
吉登斯认为,社会结构并不是外在于个体的客观存在,而是由个体的行动不断塑造和重构的。
同时,个体的行动也不是孤立无依的,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进行,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在吉登斯看来,结构化理论的核心在于“结构化二重性”原则。
这一原则指出,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在本质上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社会结构是行动者行动的媒介,它为行动者提供了行动的背景和框架另一方面,行动者的行动也在不断地改变和重塑着社会结构。
这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使得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第十讲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二)对解释学流派的批判
• 吉登斯对韦伯及其以后的解释社会学,尤其是舒茨的 现象社会学、加芬克尔等人的常人方法学和符号互动 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得出他的“双重解释学” • 对解释学重要流派符号互动论给予了批评性的分析, 以此进一步的澄清他的“结构化理论” • 在美国社会理论中,米德的社会哲学和符号互动理论 之间的差别已经被普遍认为只不过是“微观社会学” 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分工 •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想要强调的是:在行动者对 社会的建构和社会对作为其成员得行动者建构之间的 关系问题与微观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区别完全无关
双重解释学” 第一节 “双重解释学”与结构化 理论
• 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这包括两种基本的取向: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取向 • 一、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批判 • (一)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 科学观念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的目标对外部世界获得预见性 和解释性的了解 • 把科学看作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理性的和客观的事业 • 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孔德、迪尔凯姆和韦伯以及帕森斯和 他的学生默顿,实证主义在当代出现了很多分流,最新的代 表是: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和交换理论 • 实证主义把社会学的使命理解为解释被认为是统治社会世界 的客观“法则”或因果关系,他们希望严格依据科学方法论 进行的足够数量的经验研究,最终能够生产出或发现这些法 则,实证主义的社会理论力图真实的解释社会世界
• 社会整合主要指的是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即 双方都在场的交互作用,也就是面对面的互动, 而系统整合则是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 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所 要给出的最终答案之一,即社会和系统的再生产 是如何可能的,而他的“结构化理论”的形成无 非是他的“双重解释学”的具体运用,即用“敏 感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世界,而不是寻找永 不退色的规则和定律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象征符号symbolic tokens:一套抽象的中介 系统,典型是货币.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技术职能或专业性 的专家评价体系.
2.抽离化机制
抽离化机制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抽象. 抽离化机制也具有重构时空或重构社会关系
的功能.
现代性 的制度 特征
书写的作用
书写经历了从最简单的行政列表到写作文本、 制定法律条文的发展过程,书写对传统国家 社会监控或行政控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以 下作用:
1扩大行政控制的效力范围; 2付诸现实; 3行为规范.
2.绝对专制主义国家
1政治力量的集中和扩张; 2新的法律机构的发展; A.法律开始向更具普遍性的方向发展; B.法律开始承认并保护私有财产; C.刑法和国家机器所用的制裁方式的变化. 3受军事冲突刺激,国家加强了中央财政管理,
四、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重性
1.结构化
社会生活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 构化的过程.
社会行动与社会制度同时存在,二者不可分 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 度制约行动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行动方式.
2.制度与规则
吉登斯把制度和规则都放在实践过程中理解, 反对把两者理解为脱离实践的稳定对象.
二、结构化理论的方法原则
1.社会理论 吉登斯认为自己的结构化理论,既不是哲学,
也不同于社会学.社会理论是关于社会行动、 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定性研 究,要在各种矛盾关系中揭示问题的实质.
2.结构的二重性原则
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不仅以自觉性认识原有 社会结构、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且按照自己 在行动中不断产生的新要求来调整行为规则 和社会制度,进而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 结构从客观上的制约地位转入主观的创造过 程.因此,社会结构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 造性两种品格.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一、吉登斯简介
吉登斯是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 学家,与沃勒斯坦、哈贝马斯、布迪厄 齐名,是当代欧洲思想界的大师级学者。 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结构化 理论、现代性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的论述。 他是一位多方位出击的高手和高产学者, 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地继续着他的研究。
吉登斯的著作:
•
言语是嵌入在时空情境之内的, 而语言是脱离时空的。语言结构在言 语过程中是似有还无、转瞬即逝的, 只是一种确实发挥了作用的存在。 (嵌入:如“我是安徽人。”这句话 在某一个时空情境表达特定的意思, 但这句话也可以被抠出来放到其它情 境,但意思不同) 主观性的一面:吉登斯认为,结 构是一种记忆中的原则。这实际上是 在说社会化的内化的结果。
• (2)抽离化机制(disembedding mechanism) • 抽离化机制是与时空分离直接关 联的现代性动力之一,甚至可以说是 时空分离的直接后果之一。 所谓“抽离化”,就是“挖出 来”(lifting out),指人们挣脱了以 往互动的局部的背景,超越时空限制 而建立了远距离的社会关系(如网 友)。 • 例如,人们远隔重洋通电话或QQ 聊天,犹如面对面一样建立互动关系。
•
抽离化本质的机制就是“抽象”, 有两种类型: • 一是符号系统,二是专家系统。 无论是符号标志(比如货币、权力、语 言等),还是专家系统(如咨询公司、 律师事务所,也包括大学、政府等 等),这两者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主体。 • 在吉登斯看来,时空分离和抽离 化机制的形成必须借助于信任,没有 信任,人们不可能在空虚化时空中进 行交往与沟通。例如,美国的大银行 家摩根为了吸引远在英国的中小投资 者向美国投资,竭尽全力保证这些投 资客的收益,哪怕自己受损失。这是 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发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发作者:李艺刘辉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吉登斯作为社会学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不但对正统社会学进行了建设性的批判,而且提出了结构化理论这一全新的理论视角。
教育,作为帮助个体进行社会化的场域,作为社会整体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结构性特征,因此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许多启发。
关键词结构二重性规则资源反思性教育1 吉登斯社会学理论概述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结构化理论和现代性理论两个方面,他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社会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特别关注,批判了孔德以降的功能主义思想和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社会学中的二元论倾向,提出了“二重性”的概念,试图用“二重性”来说明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努力克服社会学研究中的个人与社会二元对立的传统,形成了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最核心、争议最激烈的理论问题上,即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现代性”问题。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建构了“结构化”理论和“现代性”理论。
在方法论方面,吉登斯总是努力对互相对立的两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系统的批判性考察和综合,但又不停留于批判,他善于给已有的社会学话语赋予新的含义。
同时,他试图另辟蹊径,解决社会学不同理论观点的对立,希望可以找出“第三条道路”。
2 结构化理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结构”、“系统”和“结构二重性”,其中,对于结构概念的确立是其理论建构的基础。
“结构”指的是使社会系统中的时空“束集”在一起的那些结构化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千差万别的时空跨度中存在着相当类似的社会实践,并赋予它们以“系统性”的形式。
结构是转换性关系的某种“虚拟秩序”,是种作为被再生产出来的社会系统,并不具有什么“结构”,只不过体现着“结构性特征”,同时,作为时空在场的结构只是以具体方式出现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并作为记忆痕迹,引导着具有认知能力的行动者的行为。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1979年,吉登斯出版了《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 该书围绕着前一本书所提出的基本原则,系统建 立起独具吉登斯特色的“结构化理论”。
1990年,吉登斯出版了《现代性的后果》一书,本书 承前启后,一方面承接了《民族国家与暴力》的研 究话题,另一方面又预示了吉登斯在新的历史阶段 的研究重点。《现代性的后果》提纲挈领式地阐述 了吉登斯对于高度现代性世界的关注以及他对现代 性的基本主张。
1994年,他又出版了《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
本书是前一著作的系统展开,全面阐述了现代性对
1984年,他又出版了《社会的构成》一书,对结 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总结。
B
9
第三,历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在系统建 立起结构化理论体系之后,吉登斯开始了重建 社会学理论体系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突出成果 体现在1985年出版的《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 上。
本书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三部曲”的第二部, 也是吉登斯理论体系中最富历史社会学色彩的 一部著作。
《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新华出版社 2001
《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历史唯物主义三部曲",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 批判》,《民主-国家与暴力》与《超越左与右》。
B
7
二、吉登斯思想历程概述
第一,对经典思想家著作的反思。上世纪60年代 末到70年代,吉登斯对以马克思、涂尔干、韦伯 等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家的著作进行了长达10年 的反思,考察了现代社会理论的各种起源和内在 不足,形成了两大著名的理论成果:《资本主义 与现代社会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 判》。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权力社会学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权力社会学吉登斯思想的智识来源1.洛克伍德《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功能论、冲突论并不是互斥的,规范—共识—秩序与权力—异化—冲突并不是对立的。
洛克伍德认为,一个系统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社会整合)与系统的部分之间的关系(系统整合)必须区分开来。
也许在一个社会中有很多的矛盾,即很多系统问题,但在行动层次上却不必反映或表现出这种矛盾,亦即不必有可见的抗争、公开的冲突、阶级斗争等等。
也有可能社会有抗争或冲突,但却不影响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2.权力社会学:移居到历史社会学领域的冲突社会学历史取向的权力社会学或冲突社会在当时的英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爆红,离不开一部分历史学家与知识分子,如汤普森、霍布斯鲍姆、安德森;也离不开埃利亚斯在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任职,其《文明的进程》主要核心命题是国家的建立过程会产生规训作用,这种宏观过程,会将自我控制逐渐内化到人的内心当中,以此对一个最私人的感知带来决定性的影响;20世纪50、60年代,对于福利国家发展的社会学研究在英国相当盛行。
此外迈克尔·曼的权力理论也对吉登斯有着较大影响。
吉登斯学术脉络吉登斯最初是心理学专业,后来在攻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硕士学位时转向社会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那时英国社会学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
1961年吉登斯成为莱斯特大学的讲师,并与埃利亚斯成为同事,继承了埃利亚斯对帕森斯功能主义帝国的理论攻击。
一般来说,早期吉登斯看来不太专注于宏大的社会理论问题,尽管他研究自杀的论文和他编辑的论著《自杀社会学》(1971)少不了概念的思考。
早期阶段的另一个方向是吉登斯的《先进社会的阶级结构》(1973),该书讨论与现代社会中阶级和阶级形成问题有关的实质性问题。
吉登斯在该书中引进了现在已经很著名的“结构化”概念,与之相关的论述是,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社会实践被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
第二阶段开端或多或少跟他从莱斯特大学转到剑桥大学有关,1969年起,他在剑桥大学担任讲师,15年后成为社会学教授,同时任国王学院院士。
结构化理论_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院 , 广东
深圳
518060)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是其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 论基础 , 为其现代社会变迁思想提 供了思维范 式和研究方 法 。
其结构化理论与现代 社会变迁思想的内容与结构具有内在的关联 。 [ 关键词 ] 结构化理论 ;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 ; 思维范 式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492( 2009) 06- 0114- 03 [ 收稿日期 ] 2009- 03- 13
2009 年 第 6 期 总第 189 期
兰 州 学 刊 L an zhou xue kan
No . 6 2009 G enera.l N o . 189
社会学研究
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基础
黄旭东
(1 .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
[ 摘要 ]
1
田启波
2
贵阳
550002 ; 2 . 深圳大学
[ 6]
114
在吉登斯看来, 人的实践活动不是片断式的 , 而是一种持 续的流动 , 社会生活川 流不息 , 循环往复。因 此, 社会 实践具 有循环的特性 , 而结构二重性鲜明地体现了这种循环特性。 第二 , 结构与行动 是相 互联 系、 彼 此依 赖而 共存 的。结 构不能被看做是外在于行动之 物 , 结构只 能透过行 动在时空 里展现出来 , 它存在于时空之外。结构 ( 规则和资源 ) 被不断 纳入行动者的行动 过程 中 , 并跨 越时空 限制 , 通 过循环 往复 的实践而不断再生 产出 来 ; 考察 社会系 统的 结构化 过程 , 意 味着探讨规则和资 源如何 在行 动者的 行为 互动 当中实 现再 生产。另外 , 从行动的角度来看 , 行 动者在行 动过程中 , 也利 用了社会情境中包含的丰富多 样的规则和资 源 , 使 他们的行 动成为可能。 在 ∀社会学方法 的新规 则 # ∀ 社 会的 构成 #等书 中 , 吉登 斯还将结构二重性与 语言 ( language) 和言语 ( speech) 的关系 作了一个类比。他说 : ∃ 结构可以在实践中表 现出来 , 但不是 具体实践的外显模式 , 而是一些记忆 中的原则。结 构本身也 不是具体的存在 , 它没 有时 空的 边界 , 它必 须以 知识的 延续 或实践的延续才能 存在。结构 对于 实践 , 如同 语言 规则 ( 语 法 ) 对于说话行为的差异。结构 , 恰似某种抽 象的规则 , 它是 能使某种构造性行为成为可能 的虚幻的存在。 ∋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方法论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方法论理论背景:结构化理论看来,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既不是个体行动者的经验,也不是任何形式的社会总体的存在,而是在时空响度上得到有序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
结构化理论中的“结构”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里反复涉及的规则和资源。
人的能动性发挥和社会的制度化构成,都是在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看起来支离破碎的活动中实现的。
“结构化”理论认为社会结构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所以其主要关切点在于社会结构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过程。
所有社会互动都是在共同在场的时空边界内的具体情景中发生的。
行动者与结构的互构性:社会科学中的基本概念都是以行动和结构的关系为核心的。
在社会的结构化过程中,人具有其能动性同时也受着客观存在场景的制约。
就是说,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
社会行动者正是通过反复创造社会实践的途径,来表现作为行动者的自身;同时行动者们在活动过程中再生产出使他们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行动者不仅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而且知道正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了解,社会生活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解释具有情境性,是对追问的澄清,结果性原则指的是各个社会或者社会总体在结构上的一般特性。
情节片段,所有的社会生活都可以说是被体现为一系列的情节片段,共同在场情境下的日常接触的具有情节性结构的。
如果对各个情节片段进行比较很可能会有所收获,但是不能完全脱离孕育它们的具体情景,所以情节片段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大规模的变迁过程,它们表现为特定类型的制度重组。
情景包含因素有:1、围绕互动片段形成的时空临界,一般具有符号标志或者物理标志。
2、行动者的共同在场,使行动者彼此观察到对方复杂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言和其他沟通媒介。
3、观察到这些现象并且能够反思性地利用这些现象来影响或者控制互动。
社会系统的各种结构性特征中,结构性原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指明了整体的社会类型,结构化理论强调社会总体的封闭程度是千差万别的。
,社会总体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系统性,所以不能轻而易举的确定一个社会究竟是什么。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结本局的的批行判为意或见事:吉(件1登,)针人斯对类的进社化会结论的构的变观迁化点不,存理吉在论登普斯遍提适出用了的四规条律基,
社会变迁不可能用进化模式统一描述和分析;(2)和生物的演 化过程不一样,人类社会生活具有反思性,这种反思性破坏了 任何用单一绝对的因果机制来解释社会变迁过程的做法;生物 学中的进化论依赖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即物种的起源和物种的 不可变性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这些条件并不适用于人类历史。 (3)与生物演化过程不一样,社会演化过程中不存在着界限 清楚的“社会进化单位”;(4)历史不是一个“世界成长的故 事”。
监督机器成了与现代性兴起相关的第三个制度维度; 第四个制度性维度是对暴力工具的控制。
第 二 节
吉登斯用“时空分离”、“社会制度的抽离化”和“反思性 的制度化”等三个因素来解释现代性的变迁动力。
第 一 节
结构性特性:是指跨越时空的社会系统的制度化特征, 它分为意义、支配、合法性三个维度。
制度:与其对于结构所作的分析具有密切联系,每一 种结构性特征有一种制度相对应。
社会系统:各种制度的集群就形成了所谓的社会系统。
结构 意义—支配—合法性 权威性支配—意义—合法性 配置性支配—意义—合法性 合法性—支配—意义
第 一 节
吉登斯认为社会理论对社会的建构会有转化作用,在 这个意义下,社会理论具有批判作用。
吉登斯的批判理论的含义是很宽泛的,是关注社会科 学对实践领域带来的影响这一层面上来说明社会科学 的批判性的,具体地讲,它涉及到四个方面的批判: 意识形态、技术、伦理道德和知识等。
第五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第二节 对传统社会学的批判
对传统社会学的批判除了吉登斯的理论旨趣 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他的生活体验. 1968年,吉登斯来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那 1968年,吉登斯来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那 里的海滩上他看到很多的嬉皮士,他突然意识到 生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逸出在 老式的社会学研究之外. 吉登斯主要展开对实证主义(特别是功能主 义)和非实证主义(符号互动派与解释社会学及 其各衍生形式)的批判.
第三节 吉登斯的理论要点
在吉登斯看来,行动包含了三个过程: 首先,理性化.即行动者具有知晓自己行动 根据的能力,当被问及时 或其他有必要的时候, 根据的能力,当被问及时(或其他有必要的时候, 被问及时( 例如"为了加强,巩固… 例如"为了加强,巩固…")能够不太困难地说 明行动的理由(明说).(大多数时候则是心照 不宣的自然态度) 其次,反思性调控.这以理性化为基础.即 行动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对自己的行动进行 监控,反思与调整.(这与戈夫曼的印象管理, 舒茨的主体间性,加芬克尔的行动的反思性等有 联系)
第二节 对传统社会学的批判
二是由"一系列个体活动复合而成的模式" 二是由"一系列个体活动复合而成的模式". 也就是说,每个个体活动都是有意识的,但是众 多个体活动汇集在一起,却形成了谁也意识到的 后果,即"集体无意识" 后果,即"集体无意识"(勒邦的群盲). 第三种是大量的循环往复的意外后果,形成 人们认可的社会制度(正式与非正式),即社会 生活的制度化(放鞭炮驱赶" 生活的制度化(放鞭炮驱赶"年"由偶尔到习 俗). 也就是说,行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意外性,这让比较稳定的结构有了更新的可能与 条件.
安东尼·吉登斯及其社会学理论
在吉登斯看,绝对主义国家发生的这些变化为“民族――国家”的产生做了精神上、组织上和制度上的准备。
也就是说,行动既是自觉性、能动性,也是偶然性、意外性,是二者的统一。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本身也是无意识后果的普遍存在。
(4)结构二重性与制度多重性。按照吉登斯的观点,社会生活本身是一个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实现结构化的过程,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是同时存在的,二者不可分离地在结构化中交织在一起,结构化成为制度制约和行动创造制度的运动方式。
正因为信任同时空分离和抽离化机制如此密切相关,所以,当人类社会进入到晚期现代性时(late modernity),时空分离和抽离化走向了极端,信任也达到了极端。没有信任以及信任的丝毫移动都会导致现代性后果——灾难的发生。
所以,他说,“在现代性条件下,信任和安全、风险和危险以种种具有历史独特性的方式而相互并存”。(《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98,21)
一是传统国家。其主要特征是“分化”,因为它的政治中心的行政控制力非常有限,以至于政治结构中的成员并不能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统治”。这样的国家如古希腊,中世纪的欧洲,中国封建帝国等等。在这个阶段,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同乡村中的被统治阶级出现了分离,也就是如马克思所说的城市与乡村的分离。
城市是统治阶级的聚集的地方,而农民牧民只能在乡村居住,这种形式表面上看似乎国家的控制权力是高度集中的,表面上看似乎国家能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有效的控制。然而,吉登斯认为,事实恰恰相反,城乡分离、阶级分化造成了形式的集中却很难进行有效地社会控制。
因此,结构化过程就是规则和资源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作用,其结果是各种社会制度的建构。因此,结构二重性(规则及资源)与制度的多重性(政治、经济、法律、俗语等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梳理和评述-最新文档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梳理和评述1引言帕森斯在20 世纪30年代融合欧洲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传统和人本主义传统,建立了结构功能主义,实现了社会学理论第一次大规模的理论融合;随后,吉登斯在20 世纪80 年代开展了比帕森斯视野更广阔的又一次社会学理论融合。
当时,包括布迪厄(1977)和Bhaskar (1979)在内的众多结构化理论研究者,都曾经借鉴过Berger 和Luckmann(1967)的“社会与个人相互构造”的概念以进行学术研究。
然而,唯有吉登斯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众多来自社会学界和结构学领域学者的注意。
他不仅批判了美国的结构功能主义、法国的实证主义和德国的人本主义等各种流派的杜会学理论,而且还批判了法国后结构主义、德国交往行为理论和美国新功能主义等当代社会理论,建立了内容丰富的结构化理论(刘少杰,335 页)。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获得巨大的成功,这也让其成为社会学界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之一。
2结构化理论的起源吉登斯之所以提出结构化理论是希望以此来弥补社会学界70年代末和90 年代初最具统治地位的两种社会分析方法中存在的缺陷。
其中,其中之一便是实证主义或吉登斯称之为的“自然主义”社会学(反映其对客观主义和生物学方面的趋向[Giddens 1984 ,p.1] )。
将“功能主义和结构化方法”视作这种类型的典型例子,吉登斯认为它们“强于结构而弱于行动” (1993,p.4 ),它们认为人类行动者懒惰而无能,并且认为“整个社会整体超越于其各自零散的部分而存在”(1984,p. 1 )。
对于解释性社会学、舒茨的现象学、加芬克尔的常识性理论、和维特根斯坦式语言哲学的“强调行动而忽略结构的作用”,忽略“制约性、权力和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吉登斯也同样给予了批判(1993,p. 4)。
这样一来,结构化正是试图避免这种不均衡状态和二元对立,试图将结构与功能构建成一个相互本构的二重性存在。
抛弃了客观主义和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视角,吉登斯在之后的研究中开始采取后经验主义和反实证主义方法论(Braynt and Jary1991a ),描述客观存在的人类活动的普遍规律,而这正是被实证主义研究者视为的“明显的荒谬” (Giddens1984 ,p.34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结构化理论
• 结构与能动的关系才是社会学应该认真思考的 问题 • (一)行动、行动者与反思性 行动、 • 吉登斯将社会的被创造与再创造过程视为一个 充满技能的行动过程,行动最根本的特征是非 决定性的 • 吉登斯关于时间意识的人是直接来自于本土方 法论与现象社会学,是指行动者的“自动化” 特征 • 吉登斯认为,互动形式产生的三个必不可少的 要素是交往、权力的运作和道德关系,它们相 对应于结构的三个特征:意义、支配和合法化
(三)对批判主义流派的分析
• 批判的社会理论的主要代表,在经典时代是马克思的历史唯 物主义和辩证主义,在现代则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 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从未将批判理论真正系统化 • 批判的社会理论的主要假定是认定事物的本质存在于对现实 的否定之中,因此,马克思着力于分析现代社会的矛盾,否 定现存世界的合理性,并通过这种否定或批判来改造世界, 为促进社会变迁提供某种行动方案 • 吉登斯认为,社会理论对社会的建构会有转化作用,在这个 意义下,社会理论具有批判作用 • 吉登斯的批判理论的含义是很宽泛的,是关注社会科学对实 践领域带来的影响这一层面上来说明社会科学的批判性的, 具体地讲,它涉及四个方面的批判:意识形态、技术、伦理 道德和知识
• 社会整合主要指的是行动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即 双方都在场的交互作用,也就是面对面的互动, 而系统整合则是群体和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 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是吉登斯“结构化理论”所 要给出的最终答案之一,即社会和系统的再生产 是如何可能的,而他的“结构化理论”的形成无 非是他的“双重解释学”的具体运用,即用“敏 感的”概念框架来解释社会世界,而不是寻找永 不退色的规则和定律
(三)时间、空间与例行化和区 时间、 域化
• 场所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生活的具体环境, 场所总是内在地区域化了的空间 • 区域是物理空间中的具体定位,涉及与 各种常规化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连的时 间—空间的区域分化,区域化是空间中 社会互动的再生产 • 例行化是社会互动关系在时间流程中的 再生产
(四)社会再生产与系统再生产
• 孔德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也是功能主义的创造 人,借用生物学中的概念和术语; • 斯宾塞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发展了这种类 比,使之系统化; • 迪尔凯姆强调社会分析中的整体论原则,把系 统的组成部分看作是完成整体的基本功能,满 足整体需要和必要条件的部分,发展了功能主 义; • 帕森斯使功能主义达到了其最高峰,形成了一 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理论把社会视为一个系统,即视为由相互联系 的各个局部组成的一个整体,帕森斯提出任何 社会系统都有四种基本的功能先决条件:适应、 目标获取、整合和模式维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批判1:实证主忽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各种认识构造 活动的态度,在社会理解论中必须做的是恢复具有认 知能力的人类行动着的概念 • 批判2:各种形式的实证社会学包含了一个关于何为自 然科学的错误模式。吉登斯认为,科学的本质是关于 理论框架的创造,构建意义的框架实在比规律的发现 更为根本,探求构成科学成分的规律在自然科学的传 统模式中被给予了不适当的首要地位,社会科学家却 接受了这种过分的重视 • 批判3:认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是可 能的,社会科学家错误的直接与自然科学中存在的那 些规律进行类比 • 对于吉登斯来说,功能主义的失败之处正是他的结构 化理论的特点所在
(二)结构、结构化与结构二重性 结构、
• 结构指的是规则和资源 • 规则指行为的规范和表意性符码,其中规范包括政治、经 济和法律制度,表意性符码则是具有意义的符号,如语言, 一个手势,一声尖叫等 • 资源也分两种,配置性资源(物质性的资源)和权威性的 资源(非物质性的资源) • 规则是实践活动与再生产以及系统的再生产的条件和中介 • 资源是权力的基础,资源所构成的是结构的支配方面 • 社会理论所要解决的,是行动是如何在日常的环境条件下 被结构化的,同时行动的这种结构化特征又是如何由于行 动本身的作用而被再生产出来的,这里体现的结构二重性 原理,即结构一方面是人类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 类行动的中介,而在这种社会实践中,结构实现了生产和 再生产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 • 吉登斯试图重新界定结构的概念,以“二元化”代替“二 元论”
四、结构化理论与经验研究
• 结构化理论能够指导经验研究的任务,也就是说是经验 研究的一种方法论 • 吉登斯进一步指出了经验研究的一般内容: • 第一,用解释学的方式来阐明意义框架; • 第二,研究实践意识(无意识)的情景和形式; • 第三,识别认知能力的各种局限; • 第四,对制度秩序进行详细说明 • 个体在现代性情景中的自我认同机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实 践意识的表现,实践意识实际上是吉登斯的“结构化” 概念在层面的一种表达,是连接“结构”与“能动”的 一个关键的要素
第二节 对现代性的分析
• 古典阶段的社会学理论都是与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 动力机制联系在一起的,如马克思从生产方式、迪 尔凯姆从劳动分工、韦伯从理性化的多样性。 • 他们的方法论与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是社会关系、 涂尔干是社会事实、韦伯是社会行动 • 吉登斯认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高度现代性的时期— —反思性和现代性。他将反思性看作晚期现代性的 一个内在特征 • 现代资本主义的诞生并没有达到社会发展渐进模式 中的制高点,相反它是一种与以前的社会秩序具有 巨大差异的社会,这就是吉登斯认为的现代性的断 裂
二、双重解释学
• 吉登斯在解决生活世界与社会科学专业性世界之间的关 系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与任务等问题上,提出了他的 “双重解释学”。重新阐明了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任 务及由此带给社会世界的深刻影响 • “双重解释学”意味着社会科学的逻辑必然包含着两套理 论框架:其一是普通行动者构成的充满意义的社会世界, 其二是由社会科学家创造出来的元语言 • 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的基本性质在于它的“实践性”, 而批判尝试与内部自我批判构成了社会科学的内容 • 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的概括就其性质而言,是“历史 的”,概括得以成立的环境在时间和空间方面都是有一 定范围的
• 吉登斯用“时空分离”、“社会制度的抽离化”和“反 思性的制度化”等三个因素来解释现代性的变迁动力 • 时空的分离进一步促成了“社会制度的抽离化”,这种 抽离化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象征符号(货币),一 种是专家系统(专家评判体系) • 现代性的反思性是制度化了的反思性。在现代性条件下, 反思性由于抽象系统的发展得以制度化 • 现代性就在人们反思性的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被建构出来, 社会学在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源于它用最普 遍化的方式反思现代社会生活 • 现代形式多维度的,在不同的层面上的制度有不同的表 现,他提出了一种多维度的分析视角 • 把资本主义和工业主义看成是现代性制度的两个不同的 制度维度或组织类型,监视机器成了与现代性兴起相关 的第三个制度维度,第四个制度性维度是对暴力工具的 控制(军事) • 现代性带来“去传统化”、“自然的终结”和“自我认 同”的改变
(二)对解释学流派的批判
• 吉登斯对韦伯及其以后的解释社会学,尤其是舒茨的 现象社会学、加芬克尔等人的常人方法学和符号互动 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并得出他的“双重解释学” • 对解释学重要流派符号互动论给予了批评性的分析, 以此进一步的澄清他的“结构化理论” • 在美国社会理论中,米德的社会哲学和符号互动理论 之间的差别已经被普遍认为只不过是“微观社会学” 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分工 •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想要强调的是:在行动者对 社会的建构和社会对作为其成员得行动者建构之间的 关系问题与微观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区别完全无关
• 解放政治是指一种力图将个体和群体从对其生活机遇 有不良影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一种观点,它包含了 两个主要的因素: • 一是力图打破过去的枷锁; • 二是力图克服某些个人或群体支配另一些个人或群体 的非合法性统治 • 解放政治是一种生活机遇的政治,而生活政治是一种 生活方式的政治 • 生活政治思考那些受现代性的核心制度所压制的道德 和存在问题 • 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是相联结的,比如妇女运动 • 吉登斯规划生活政治和解放政治目的是超越现代性的 乌托邦的现实主义——后现代性。 • 在此基础上,吉登斯进一步规划了一种全球化的超越 模式:协调化的全球秩序、社会化的经济组织、对战 争的超越和关注生态的体系
第15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章
• 吉登斯在批判、总结经典社会学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与常人方法论等理论的基 础上,提出了结构化理论,试图化解 “二元对立”的问题 • 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主 要是:试图以结构化理论和“双重解释 学”解决能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 元对立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 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现代性的 研究
双重解释学” 第一节 “双重解释学”与结构化 理论
• 关于社会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这包括两种基本的取向: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取向 • 一、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批判 • (一)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 科学观念的核心思想是:科学的目标对外部世界获得预见性 和解释性的了解 • 把科学看作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理性的和客观的事业 • 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孔德、迪尔凯姆和韦伯以及帕森斯和 他的学生默顿,实证主义在当代出现了很多分流,最新的代 表是: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和交换理论 • 实证主义把社会学的使命理解为解释被认为是统治社会世界 的客观“法则”或因果关系,他们希望严格依据科学方法论 进行的足够数量的经验研究,最终能够生产出或发现这些法 则,实证主义的社会理论力图真实的解释社会世界
• 吉登斯对舒茨的现象学也有几点批评意见: • 第一,由于现象学的还原色彩,舒茨无法将社会现实重构 为客观世界,吉登斯关于“实践”概念的表述解决了现象 学面对纯主观世界所带来的解释上的困难; • 第二,舒茨著作的整体取向只是说明行动的条件,而对行 动的后果很少论及,吉登斯强调了行动的意外后果,以此 来克服现象学的纯主观性色彩; • 第三,舒茨对关于社会学概念的“适当性假设”的解释很 模糊,吉登斯的“双重解释学”恰恰是在舒茨关于“两极 构造”的基础上完善而形成的,他回答了日常生活世界与 社会科学的专业领域的关系问题 • 对常人方法论的批判在于,常人方法论没有考虑到结构性 因素和无意识因素的影响 • 吉登斯对解释社会学的批判有三个方面: • 第一,解释社会学在强调行动意义的同时,却忽略实践; • 第二,忽视了权力问题; • 第三,忽视了对观念系统的不同解释与利益争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