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有效性
护理学新进展考试题库
护理学新进展考试题库护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护理学的新进展也在不断涌现。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护理学新进展考试题库中的问题和答案:1. 问题:简述护理学中“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答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强调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偏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2. 问题:请列举至少三种护理学中的新技术。
答案:护理学中的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1) 远程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2) 智能穿戴设备,帮助记录患者的活动和健康状况;(3) 虚拟现实技术,用于疼痛管理和康复训练。
3. 问题:解释护理信息学在现代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护理信息学是信息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它通过电子健康记录、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和远程护理等手段,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护理教育和研究的发展。
4. 问题:描述护理伦理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性。
答案:护理伦理是护理实践的道德指南,它确保护理人员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并在护理决策中遵循公正、诚信和同情的原则。
5. 问题:阐述护理人员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角色。
答案:护理人员在慢性病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包括: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疾病知识、监测病情变化、协调医疗资源、提供心理支持和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6. 问题:简述护理研究对护理实践的影响。
答案:护理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为护理实践提供证据支持,促进护理服务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体验。
7. 问题:请列举护理学中的一些跨学科合作领域。
答案:护理学中的跨学科合作领域包括:(1) 护理与医学的合作,共同制定治疗计划;(2) 护理与心理学的合作,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3) 护理与公共卫生的合作,参与社区健康促进活动。
8. 问题:解释护理人员在患者安全中的作用。
社区护理学案例分析
社区护理学案例分析社区护理是指在社区环境中为居民提供全面的、连续的、协调的医疗保健服务。
社区护理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管理慢性病,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社区护理的实施过程,并探讨其效果和意义。
案例背景:某社区的居民小王,是一位70岁的老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由于年龄增长和生活习惯,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经常出现头晕、乏力、血糖偏高等症状。
在此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决定对小王进行社区护理服务。
护理过程:1. 健康评估,护士首先对小王进行了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测量血压、血糖、体重等生理指标,了解其饮食、运动、用药等情况,以及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需求。
2. 制定护理计划,根据健康评估结果,护士与小王共同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控制饮食、定时测量血压血糖、适量运动等方面的内容,并约定每周定期进行回访和评估。
3. 护理实施,护士在每周回访时,对小王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指导,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服务,小王的血压、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心理状态也变得积极乐观。
案例分析: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区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社区护理能够提供个性化的、连续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多方面的健康需求,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其次,社区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社区护理还能够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区护理工作,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推动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以下是对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分析:
1、慢性病管理:老年人中,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较高,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医疗机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定期进行体检和病情评估,确保病情的稳定。
2、康复服务: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跌倒、骨折等意外事件,需要康复治疗来恢复身体功能。
医疗机构应提供康复服务,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语言治疗等,帮助老年人尽快恢复自理能力。
3、长期照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照料。
医疗机构可以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包括饮食起居、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护理,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心理健康服务:老年人容易面临孤独、抑郁等问题,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医疗机构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老年人排解情绪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健康教育: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来维护自身健康。
医疗机构可以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健康讲座、健康咨询等,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
6、便利设施: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便利设施,如无障碍通道、扶手等。
医疗机构应提供这些设施,方便老年人的就医过程。
总之,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医疗机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大对老年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浅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
方法:选取2020年02月—2022年02月3年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两个组别。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老年病;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要想提升老年病的护理质量,应当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明确患者的实际身心需求,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科学,且有效的方法来融合护理模式,以此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出现重症心理衰竭的几率更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采取更加快速、精准、全面的护理方法。
要想提升护理的效果和质量,那么就要充分了解老年重症患者的实际需求,以此采取更具个性化的护理模式。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个性化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进行和相应的分析,具体研究如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此次研究选取的对象是从2020年02月—2022年02月3年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并从其中随机抽取60例符合相关要求的病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完成相应的分类工作。
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的是能够实现整个数据的科学性和分组作业的随机性,避免因为人为可以的参予和干预影响,整个实验的结果,最终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其中,实验组的患者年龄间断为63岁至78岁。
因为两组患者的体质年龄等相关情况进行比较过后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针对这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实验和对比。
1.1.1纳入标准(1)患者资料齐全;(2)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1.2排除标准(1)兼并其他严重慢性病的患者;(2)无法正常表达自身感受与情感的患者。
1.2 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给予基础健康教育,主要是由主管护士口头告知患者及家属向相关注意事项,并在患者出院一周后以电话回访的形式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支持,以应对其疾病特点和护理需求。
本文从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概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特点分析、具体应用、护理效果评价和面临的难点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文章最后对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评价、难点与挑战、护理价值、未来研究方向、多学科协作、老年糖尿病、综合护理、慢性病管理、跨学科合作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疾病负担持续增加。
老年人群因为生理衰老和长期慢性病的累积,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糖尿病的防控和治疗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是由单一学科的医务人员进行护理,难以全面、深入地满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多方面需求。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因此应运而生,通过各学科专业人员之间的协同合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估其护理效果,识别难点和挑战,并探讨其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价值,以期为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旨在通过对这一护理模式的深入研究,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概念和特点,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护理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深入挖掘其在提高护理效果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评价护理效果,探讨难点和挑战,为未来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老年慢病患者对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居家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
老年慢病患者对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居家延续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发布时间:2021-09-26T02:52:40.998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6期作者:季淑红[导读] 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居家延续护理方面的需求。
方法:选取本社区3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访谈,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患者存在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解决。
季淑红北京市西城区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100053【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居家延续护理方面的需求。
方法:选取本社区3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访谈,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有效的整理分析患者存在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解决。
结果:在整个居家护理延续服务调查研究过程中,都很配合地进行了访谈。
主要的需求包括:医保政策方面的支持、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心理关怀服务以及日常的居家护理服务指导。
结论:在今后社区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明确进行政策引导,加强社区护士为主导的专业化居家延续护理团队的建设,以此来有效地满足相关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服务需求,更好地推动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老年慢性病居家延续护理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老年慢病患者社区护士居家护理护理需求在当今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地加剧。
与此同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慢性疾病对于人类的健康具有很大影响。
老年人在整个老化过程中,患病的概率不断地增加[1],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多。
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最主要的人群。
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以此让更多的老年群体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
为了能够有效地推广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居家延续护理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了3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护理服务调研对象,以此来进行访谈。
以下是相关的详细的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次实验的过程中,选取的实验对象是社区居民,并且患有老年慢性病患者。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护理排班
在特殊情况下(如节假日、突发事件等)的应对措施
总结词
保障患者安全,确保护理不间断
详细描述
在节假日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护理排班需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合理的调 度和安排,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04
效果评估与改进建议
患者满意度调查
01
02
03
调查结果
持续学习和改进
通过持续学习和改进来提高护理质 量,包括对护理实践的反思和评估 ,以及引入新的护理技术和实践。
实践方法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需求、状况和偏好,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 面、协调和持续的护理。
提供情感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 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 绪。
通知与执行
将排班计划通知相关护士,确 保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时间和 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到岗工 作。
调整与反馈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适时调整,同时收集护士 和患者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
排班制度。
03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护 理排班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急性病区中的应用
总结词
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理念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调患者的 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全面照顾,以及护 理人员的专业判断和经验在提供个性 化护理方面的作用。
实施原则
患者需求为导向
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关注患 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以及他们
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背景。
团队合作和沟通
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机制, 确保不同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能够 协同工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 护理。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 式收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 满意度数据。
70岁以上住院慢性病患者的药学服务需求
70岁以上住院慢性病患者的药学服务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据了我国人口的相当大部分。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慢性病的风险也逐渐增加,这就给医疗健康服务带来了新的挑战。
针对70岁以上住院慢性病患者,药学服务需求更加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7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的药学服务需求。
70岁以上患者的用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这个年龄段的患者通常有多种慢性病和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而这些药物不仅需要协调用药,更需要对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在用药过程中,药学服务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跟踪,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配伍,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也有所减弱。
这就需要药学服务人员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药物动力学特点,调整药物的给药剂量和用药频次,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并且,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通常较差,需要对肝肾功能进行评估,避免因为药物的堆积而导致毒性作用。
药学服务人员需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精准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案,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的情况。
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往往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心理问题,需要在用药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和药物管理。
药学服务人员需要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和心理支持,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率。
70岁以上住院慢性病患者的药学服务需求十分迫切和重要。
药学服务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和身体状态,合理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案,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学服务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康复率。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关注老年患者的药学服务需求,推动老年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这是一个很好的可以考虑在文章中加以拓展】针对70岁以上住院慢性病患者的药学服务需求,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探讨和介绍。
探析“医养结合”视角下康养服务新模式
探析“医养结合”视角下康养服务新模式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从人口结构上看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上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导致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现行的康养服务和养老模式已不能适应养老市场的现状。
尤其是那些部分或完全残疾的老年人不仅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还需要一定的医疗护理。
“医养结合”是将医疗、康复、保健、养老等内容融合在一起的新的康养服务模式,更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其最大的特点是将医疗项目和养老服务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本文将从“医养结合”的优势出发,探究现在“医养结合”康养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医养结合;康养服务;新模式一、“医养结合” 服务模式的优势(一)有效的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根据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中指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
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
一旦老年人生病,总会在医院、家庭和老年人护理机构之间来回折腾,这不仅增加了时间和经济成本,而且常常使老年人的病情恶化,甚至导致新的疾病。
因此,实行“医养结合”的模式,能够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落实小病的日常护理和治疗。
能有效地将不同部门的资源整合到同一个系统中,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能够很好的解决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体现了供给侧改革发展的新理念。
(二)能够极大的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中国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改善,大型医院每天都人满为患。
老年人普遍存在如慢性病、半残疾和残疾等健康问题,对于主要处理紧急情况和特殊疾病的大型医院,无力提供高质量和周到的护理。
有的老年人在明明可以出院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住院以避免疾病风险,这就限制了本已有限的卫生资源,也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价值分析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价值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是其高发人群之一。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症,比如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狭窄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只关注对症治疗,忽视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而临床精细化护理模式注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态,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果。
针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临床精细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更好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护理风险、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为提高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人群体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对于这部分群体的护理工作,需要更加专业和细致的护理模式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价值,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特点和临床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揭示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精细化护理模式的重要性和价值,为提升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3 研究意义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食管粘膜炎症和食管黏膜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价值,为提高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效果提供参考。
医疗改革中护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医疗改革中护理工作的创新思路医疗改革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之一,而护理工作作为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与进步。
护士们在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实践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医疗改革带来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些创新思路,以帮助护理工作在医疗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强调团队合作在医疗改革中,强调团队合作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思路。
传统上,护士通常被视为医生的辅助人员,执行医嘱和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面对日益繁忙和复杂的医疗环境时,单纯的依赖医生和护士的分工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打破专业壁垒,形成跨学科的医疗团队,将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协同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护理工作需要更多地与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关注患者的全面健康需求。
2. 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护理工作也需要及时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
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纸质记录的繁琐和错误。
智能化的医疗设备和监护系统可以帮助提供更精准和实时的患者监测,减少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患者安全性。
利用远程医疗技术,护士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和在线平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指导,实现远程监护和指导护理,提高护理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可及性。
3. 重视教育和培训医疗改革背景下,护理工作的创新需要建立在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基础上。
重视护士的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机构应该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资源,为护士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
培养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也是关键,鼓励护士参与科研和学术交流,推动护理实践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4. 关注患者需求与体验在医疗改革中,更多地关注患者需求与体验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思路。
护理工作应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需求、关注他们的感受,并更好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种人性化的关怀和沟通方式可以增强患者对医疗工作的信任和满意度,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医疗决策和护理过程。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摘要】本文针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探讨了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其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介绍和实施策略的探讨,发现该护理模式在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也发现了该模式的局限性。
结论部分提出了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综合影响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提高多病共存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生存质量、实施策略、效果评价、局限性、综合影响、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多病共存老年患者现状分析多病共存老年患者是指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体,其在身体健康方面存在多重问题,需要长期持续的护理和治疗。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多病共存老年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多病共存的比例已超过50%,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更是超过70%都患有2种以上慢性疾病。
多病共存老年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复杂,治疗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多个疾病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由于年龄增长造成的免疫力下降和身体机能衰退,这类患者往往容易出现并发症和病情恶化的情况,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1.2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的介绍医养结合护理模式是一种将中医养生理念与现代医学护理相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
它将传统中医养生理念中的保健术和疾病防治方法与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有机结合,通过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技术与非药物治疗手段,为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护理服务。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注重促进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强调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参与和自主选择权,倡导患者积极参与自我保健和康复训练,提高自我护理水平。
该护理模式还注重综合治疗与康复护理的有机结合,通过运用综合性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满意度。
在医养结合护理模式中,护士与医生之间密切合作,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地应对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的复杂情况。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老年慢性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针对这些疾病,医院和养老院采用连续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管理,实现病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
连续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性医疗服务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患者住院期间不断提供连续的医疗护理,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治疗。
在老年慢性病的护理管理中,连续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提高护理效果。
使用连续护理模式,可以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中断,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执行。
同时,医疗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连续的观察和评估,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二是提高护理质量。
连续护理模式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全天候护理,使整个治疗过程更为连续、完整和周详。
医疗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实现个性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三是降低医疗成本。
连续护理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不必要住院时间,减少人员流动和搬迁的成本,降低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
同时,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天候的跟踪和监测,医疗人员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再次住院,从而减少医疗成本。
四是提高患者满意度。
连续护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医疗护理服务,医疗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总之,连续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减少护理中断和人员变动,实现全天候的医疗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因此,建议医学机构和社区护理机构加强对连续护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关于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的连续护理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关于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的连续护理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的连续护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
广泛应用。
它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持续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
育等手段,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病情的进展。
本文主要对老年慢性病护理管
理的连续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的连续护理模式的实施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和住院时间。
通过早期的干预和积极的康复护理,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避免了疾
病的加重和加重的住院治疗。
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连续护理模式更加注重预防和康复,能够更好地维护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的连续护理模式的实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该模式注重患
者的个体化需求,通过持续的护理与关怀满足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
通过对患者
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进行合理的安排,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人需求,提高患者对护
理服务的满意度。
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的连续护理模式在实施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
院率和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需要注意的是,连续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具备专
业的护理团队和良好的护理环境,同时还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通过持续
的努力,连续护理模式的实施将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
质量。
互联网+护理服务
准护理提供依据。
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
理效果。
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
03
通过数据分析,评估护理质量,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
进行改进。
物联网在护理服务中应用
智能医疗设备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 率和管理水平。
患者身份识别与追踪
经验教训总结
成功经验
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是互联网+护理服务成功的关键。同时,有效的营销推 广和合作渠道拓展也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
教训反思
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过于追求规模和速度,导致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出现问题 。因此,互联网+护理服务企业应始终把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放在首位,稳步发展 ,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03
术应用与优势
移动医疗技术应用
移动护理系统
在线健康咨询
通过移动设备实现护理工作的信息化 、移动化,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为患者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解答 疑问,提供专业建议。
远程健康监测
利用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实时监测患 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大数据分析与精准护理
护理数据收集与分析
01
收集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精
05
例分享
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国内案例
例如,某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的“护士到家”服务,通过线 上预约、线下服务的模式,为患者提供便捷、专业的护理服 务,深受用户好评。
国外案例
在美国,某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联合医疗机构,推出了一项针 对慢性病患者的远程护理服务,通过智能设备监测患者健康 状况,由专业护士提供远程指导和服务,有效提高了患者的 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给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伴随有其他慢性病症,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护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患者的护理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
研究如何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变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对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血压控制、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当前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 分析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包括降低血压、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3. 探讨优质护理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4. 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意义,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并对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3 研究意义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增加。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基础较差,对护理的需求更为突出。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优质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血压、配合运动、控制饮食等多方面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优质护理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的状态,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个性化护理计划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和改进方向
个性化护理计划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和改进方向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在当前日益普遍的慢性病问题背景下,个性化护理计划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然而,目前对于个性化护理计划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和改进方向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系统评估个性化护理计划对慢性病患者的效果,并提出改进方向,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和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定量数据的实验研究和定性数据的调查研究。
2. 方案实施(1)选择受试者选择适宜的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受试者,确保样本覆盖不同性别、年龄、病种、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
发送邀请函,并获得受试者的同意参加研究。
(2)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通过对受试者的健康数据、病史、生活方式等信息进行收集,并结合现有的护理标准和指南,制定符合受试者个体化需求的个性化护理计划。
(3)实施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个性化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干预和监测,确保护理过程的质量和有效性。
期间进行不同护理干预的量化评价,并记录相关数据。
(4)收集定性数据通过面谈、观察、焦点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受试者及其家属对于个性化护理计划的满意度、感受和对改进方向的意见等定性数据。
3. 数据采集(1)实验数据采集定期记录受试者的健康指标、疾病进展情况、用药情况等实验数据,并与个性化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
(2)调查数据采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采集受试者及其家属对个性化护理计划的满意度、改进方向等数据。
4. 数据分析(1)实验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通过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将个性化护理计划的实施与受试者的健康指标、疾病进展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评估个性化护理计划对慢性病患者的效果。
(2)调查数据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访谈录音和问卷回答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出受试者及其家属对于个性化护理计划的满意度、改进方向等意见。
护理论文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护理论文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构建研究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往往是以疾病为中心,缺乏对患者需求的全面关注。
因此,构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成为了当前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患者需求的分析为了构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首先需要对患者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
患者需求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通过对患者需求的细致了解,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二、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概念与特点延续性护理服务是指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仍然对其进行关怀和跟踪,以确保患者康复的一种服务模式。
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特点包括持续性、个性化、全面性等。
通过延续性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再次住院的风险。
三、构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1. 建立患者需求评估体系: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患者需求评估体系,护理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2. 强化团队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护理人员应与医生、社工、康复师等形成紧密的团队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护理计划。
3. 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护理人员应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支持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4. 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建立患者的健康管理档案,记录患者的病史、治疗方案、康复进展等信息,方便护理人员进行跟踪和评估。
5. 加强患者教育:通过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复诊和住院。
结论: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是未来护理发展的趋势。
通过对患者需求的深入分析和个性化护理服务的提供,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再次住院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不断完善和优化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效果评价奚慧卿顾华芳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效果评价奚慧卿顾华芳发布时间:2023-05-16T08:44:37.959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8期作者:奚慧卿顾华芳[导读] 目的探讨研究社区护理在临床的应用价值上海市宝山区大场镇大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442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社区护理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并深入分析将其实施于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工作中,验证其有效性。
方法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100人,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在整个护理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社区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经统计分析后,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统计中,各项指标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达到P<0.05,存在对比性。
结论将社区护理运用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可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对该护理反响较好,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效果老年常见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时间长,且治疗困难,治疗效果低,由于多数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不高,对医疗的认识有限,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导致其对慢性病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其不能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因此,须做好患者延续性护理工作,社区护理可以就近为患者提供医疗帮助,指导患者正确自护,其目的是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慢性病的控制效果较为明显。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100人,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结合病例信息随机分组,两组患者详细资料见表1,比对可得p>0.05.表1 将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S)组别例数男女占比年龄病程对照组5028/2272.54±2.5111.25±1.59观察组5027/2372.36±2.5711.35±1.52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案,其内容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及其他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社区护理,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使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当病情加重时,更易加重其应激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发表时间:2018-11-20T15:54:53.3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7期作者:肖寒英[导读] 探究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有效性。
肖寒英(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医院四川成都 610502)【摘要】目的:探究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且抑郁和焦虑改善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当中,围绕患者需求采用精准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患者需求;精准护理服务模式;老年慢性病;有效性【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02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patient demand-oriented precision nursing service model in the elderly with chronic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number,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precise nursing service mode guided by patients' needs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improve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as not obvious, show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the needs of patients taking precise nursing service mode can be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 greatly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anxiety, depression,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Patient needs; Precision nursing service model; Chronic diseases of old age; Effectiveness 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精准医疗”的提出,护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相应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要求。
所谓精准护理服务主要是在时间、患者在均正确的情况下,为其提供正确的护理,即围绕患者需求与病情特点,将个性化和正确的护理措施提供给患者[1]。
现选取60例手术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患者,男38例、女22例,共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现根据入院时的数字编号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0例中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3.6±7.9)岁;对照组30例中最大年龄81岁、最小59岁,平均年龄(73.5±7.8)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即以优质护理服务和质量标准为依据,针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严格落实,确保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都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
观察组:根据患者需求制定精细护理服务模式,即科室与全部医务人员进行访谈,针对住院患者发放一定的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并进行开放式的提问:希望享受的服务;现有服务方式需要改进的地方等,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第一,为患者制定“情绪晴雨表”,责任护士需要结合该表、SDS和SAS量表来客观的评估患者的心理,将其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准确的找出来;第二,有针对性给予患者心理安慰,采用多种形式帮助患者重建信心,如引导、倾听和陪伴等;第三,心理咨询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第四,营造安静、舒适和整洁的病房环境,在安排床位时可以借助“相近因素评估表”,安排性情相近的患者住在一个房间,以此有助于建立患者之间良好的关系;第五,在参照国外文献基础上将我国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安排本团队心理和护理方面的专家对护理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并在小范围内开展实验,以此将本团队健康维护干预活动的主体、时间和方式等一一的确定下来,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干预,共干预12次[2]。
1.2.2饮食干预第一,第一,根据住院患者在饮食方面的需求自行设计需求卡,然后系统性的评估患者在饮食方面的需求;第二,营养科以评估表为依据,将相关的营养方案制定下来,在此基础上餐饮科需要依据具体的方案做好配餐工作,每天为患者按时发放配餐;第三,科室需要将专线配置整体厨房建立起来,确保24小时内能够为患者提供一系列的饮食服务,如热饭和榨汁等;第四,针对存在吞咽功能的患者,营养师需要强化对其家属的指导,使其能够严格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流质饮食,针对鼻饲患者的配餐需求,应该及时满足;第五,关于健康饮食小讲课,需要每周进行一次,以此有助于患者良好饮食习惯的建立。
1.2.3行为干预针对走失高危患者,需要进行综合性干预。
第一,专门安排优秀的照护人员照顾;第二,通过定位手表和防走失马甲来实时的监控走失高危患者;第三,在患者入院5分钟和1小时、户外活动、照顾者离开时等关键关节重点把控;第四,采用录制视频和音频资料的方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3]。
1.2.4强化健康管理与教育建立慢性病患者的档案,对其血压、血糖和血脂进行定期监测并详细的记录下来;强化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对慢性病健康教育资料进行定期播放、更换与张贴,如播放录像、广播、专栏和板报等,引导人们能够对慢性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能够身体力行的参加到相关的防治活动中。
1.2.5用药健康指导将进行药物治疗的目的、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等详细的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其能够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切记关于药物的剂量不能随意的增减,必须要严格的遵照医生的嘱咐执行。
1.2.6运动干预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适量的进行运动,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年龄、体重和病情等)来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可以进行打太极、跳操、慢跑和走步等。
1.3 观察指标利用SDS(抑郁)和SAS(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和焦虑情况进行比较;对比治疗前后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利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来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具体包括人员素质、服务态度和服务项目,总分为100分,各占30分、30分和40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2.1 心理状况两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和SAS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3.讨论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慢性病的发生率,如心脑血管、肺部和内分泌代谢疾病等,该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和发病率极高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损伤人们的身体健康。
现阶段,老年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和高血脂)发病率逐渐提高,其预防与治疗过程十分漫长,再加上大多数人员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致使病情反复发作,时间一长便会对全身其他脏器造成重大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抑郁和焦虑情况、血压、血脂和血糖指标在护理后获得显著改善,且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准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负性情绪发生率的降低和走失患者安全系数的降低,并且有助于就医体验的改善和患者满意度的显著提高,从而能够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1] Li P,Gong Y,Zeng G,et al.A new mode of community continuing care service for COPD patients in China:participation of respiratory nurse specialist[J].Int J Clin Exp Med,2015,08(09):15 878-15 888.[2]程国梅,霍会蚕,崔世红,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在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孕妇中的监测和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2(13):1955—1957.[3] Donald F,Kilpatrick K,Reid K,et al.Hospital to community transitional care by nurse practitioners: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st-effectiveness[J].Int J of Nurs Stud,2015,52(01):436-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