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

合集下载

综述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功效的影响

综述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功效的影响

综述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功效的影响中药学院,****班,***摘要:中药炮制能起到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改变药物归经,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黄芩为传统中药中的常用药物,主要成分是黄芩苷,属于唇形科植物的干燥根,它的性味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价值,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本文综述黄芩的炮制方法对其药效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黄芩、黄芩苷、炮制的方法黄芩在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胎热不安等证[1]。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芩具有降血脂、利尿、降压消炎、抗菌等作用。

这些作用与黄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有关,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中主要成分,其中黄芩苷的含量又占总黄酮的80 %以上,其中还有20%黄芩素、汉黄芩素等等。

所以目前许多含黄芩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均以黄芩苷作为质量控制标准。

1、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黄芩含有多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此外还含有苯甲酸、黄芩淀粉,根中还含有黄芩酶,它能促使黄芩苷和汉黄芩水解,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黄芩素分子中带有3个邻位羟基,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醌类衍生物,沉积在黄芩的表面显绿色。

汉黄芩苷和黄芩心素是黄芩的特有成分,前者是黄色晶体,没有明显的熔点,热至230摄氏度吧变为红棕色,至302摄氏度变质分解[2]。

2、黄芩的炮制方法黄芩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现代炮制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蒸法、姜制、炒法(炒炭、清炒)、酒制、煮法。

2.1、历史唐代有切制;宋代有酒炒、酒煮、炒香、炒焦微炒、煅存性、姜汁炒等;元代有去芦、醋浸炙、酒洗、酒浸焙、土炒等方法;明代增加了酒蒸制、童便炒、炒黑、醋浸、醋炒、猪胆炒汁炒、米泔制等方法;清代有皂角子仁侧柏制、吴茱萸制等炮制方法。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广泛用于中医领域。

黄芩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生物碱类、黄酮苷类等,其中黄酮类成分中黄芩素和木质素是主要的成分。

在中医临床上,黄芩常常需要炮制处理以达到不同的治疗目标。

但是目前对于黄芩炮制工艺及其对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二、研究意义黄芩在中医临床和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炮制工艺是黄芩药材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研究黄芩炮制工艺及其对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黄芩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促进黄芩的优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黄芩为研究对象,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及其对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1.黄芩炮制工艺的优化:通过对黄芩不同炮制工艺的实验比较,优化黄芩的炮制工艺,寻找最佳的炮制工艺参数。

2.黄芩炮制工艺对有效成分的影响:通过HPLC等分析方法,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寻找影响最大的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3.黄芩炮制工艺对质量控制指标的影响:建立黄芩炮制工艺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并探究炮制工艺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以确保炮制后的黄芩药材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试验和文献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黄芩不同炮制工艺的实验比较,建立黄芩炮制工艺的优化模型,并通过HPLC等方法分析黄芩的有效成分,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同时,将建立黄芩炮制工艺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探究炮制工艺对这些指标的影响。

四、预期结果及其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和文献分析,将得出以下结论:1.获得最佳的黄芩炮制工艺参数,为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2.研究黄芩炮制工艺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明确炮制工艺对黄芩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为黄芩药材的优化利用提供了依据。

3.建立黄芩炮制工艺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为炮制后的黄芩药材的质量监控提供了基础。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对于黄芩炮制工艺的优化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为中药材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基于中药炮制理论辨析不同黄芩炮制品的临证应用

基于中药炮制理论辨析不同黄芩炮制品的临证应用

基于中药炮制理论辨析不同黄芩炮制品的临证应用基于中药炮制理论辨析不同黄芩炮制品的临证应用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和技术,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能和药效,提高其药理活性和治疗效果。

在众多中药材中,黄芩作为一味常用的药材,其炮制方法对于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基于中药炮制理论,对不同黄芩炮制品的临证应用进行辨析。

黄芩,为忍冬科植物黄芩的根茎,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

根据中药炮制理论,黄芩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后,药性和功效会发生变化。

常见的黄芩炮制方法有炒、制、醋炒等。

首先,炒制黄芩。

炒制黄芩是指将黄芩用文火炒至微黄色为止。

这种炮制方法可以减少黄芩的寒凉性质,使其性味趋于温和。

炒制后的黄芩具有泻火而不伤正气的功效,适用于炎热病症的治疗,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等。

同时,炒制黄芩还可以增加其温燥的作用,适用于寒湿内停的病症,如湿热黄疸、湿热痢疾等。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炒制黄芩常用于治疗寒湿内蕴、热毒炽盛的病症。

其次,制黄芩。

制黄芩是指将黄芩晒至颜色转黑。

这种炮制方法可以增强黄芩的泄热解毒功效,适用于热毒炽盛的病症,如急性咽喉炎、急性肠炎等。

制黄芩还能增加其燥湿作用,适用于湿热证候的治疗,如黄疸型肝炎、湿疹等。

在实际应用中,制黄芩常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热毒痈疮等病症。

最后,醋炒黄芩。

醋炒黄芩是指将黄芩用醋炒熟。

这种炮制方法可以增加其收敛作用,适用于湿热下注、气随湿降、痰饮壅盛等病症,如慢性下气管炎、慢性肝炎等。

醋炒黄芩还能增加其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湿疹、痈疽等病症。

因此,醋炒黄芩在临床应用中常用于治疗寒湿下注、湿热内盛、痈疽肿毒等病症。

总之,根据中药炮制理论,黄芩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后会发挥出不同的药效和功效。

炒制黄芩能够减寒增温,适用于寒湿内蕴、热毒炽盛的病症;制黄芩能够增强泄热解毒功效,适用于热毒炽盛的病症;醋炒黄芩能够增加收敛作用,适用于湿热下注、痈疽肿毒等病症。

临床医生在应用黄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证候,选择相应的炮制黄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一种重要成分。

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咽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临床实践中。

随着中药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黄芩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主要介绍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二、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黄芩炮制历史悠久,其工艺不断演变和发展。

古代黄芩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以晒干、烘干等物理方法为主。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黄芩炮制技术逐渐丰富,出现了蒸、炒、炙等多种炮制方法。

1. 古代黄芩炮制古代黄芩炮制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以晒干、烘干等物理方法为主。

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芩被列为上品药材,其炮制方法主要是晒干后研成细末或切片使用。

2. 中世纪至近现代黄芩炮制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黄芩炮制技术逐渐丰富。

中世纪至近现代,出现了蒸、炒、炙等多种炮制方法。

例如,蒸制法是通过蒸汽对黄芩进行蒸煮,以减轻其苦味和毒性;炒制法则是通过高温炒制,使黄芩的药效更加稳定和易于吸收。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采用特殊的炮制方法,如“醋炙”、“酒炙”等,以增强黄芩的药效。

三、现代黄芩炮制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芩炮制工艺逐渐向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研究者在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黄芩的炮制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

1. 现代炮制工艺的改进现代研究者通过对传统炮制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高了黄芩的炮制效率和药效。

例如,采用微波干燥技术替代传统的晒干或烘干方法,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2.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被广泛应用于黄芩的炮制工艺研究和质量控制。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芩的研究

黄芩的研究

黄芩的研究【现代研究】1.不同炮制程度烫浸软化的黄芩片对其主要成分是有影响的,烫浸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黄芩酒制品黄碱素含量偏高,认为是一种物理脱吸附作用,用黄酒、白酒或增加酒量炮制的黄芩主要成分无明显区别,因此认为以每100kg黄岑,约用15-20kg酒为宜(刘美兰:中医学术会1962年学术会议论文摘集291页)。

2.黄芩含黄碱素和葡萄糖醛酸。

从黄芩中提取黄羊甙(Baicalin)以硝酸土的宁作为肝急性中毒物,进行解毒效果的实验,结果注射10mg黄芩甙的解毒效果变大,增大效果2.2倍。

认为加大量解毒效果反而减小,根据自古中药的种种用法是有深远意义的(久保木宪人等:药局,(8):53,1962)。

3.子菜中的黄芩甙,汉黄芩甙含量比枯芩高,而2种甙元差别不大。

子芩的总量(18.29%)也高于枯芩(12.50%)。

据金、元、明、清本草记载,子芩与枯芩用途不一样,是否与黄酮成分有关,有待今后临床实践(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中医研究院资料,1972)。

4.实验证明,黄芩遇冷水变绿的原因是由于黄芩中所含酶,能酶解黄芩甙与汉黄芩甙成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素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氧化而变绿。

黄芩各炮制品中其总量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为:蒸黄芩、煮黄芩、生黄芩>烫黄芩>冷浸黄芩。

抑菌实验证明:生黄芩,冷浸黄芩对抗白喉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抑菌作用,比经过煮、蒸黄芩的作用低;对抗白喉类毒素蒸黄芩比冷浸黄芩提高5倍,黄芩的炮制目的是为了破坏酶,因而提出“蒸”是一种好的方法,时间不超过1小时,“煮”也可以,但煮的时间以10分钟为宜(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第二研究室:新医药学杂志,(2):31,1973)。

5.黄芩虽未经蒸气处理,但因放置时间不长,其中成分尚未水解,与蒸气处理过的完全相同。

未经处理过的样品加水并在室温25度放置24小时后,由于黄芩酶的作用,可使其中所含的两种甙水解。

黄芩的6中炮制品对黄芩苷的影响.doc2

黄芩的6中炮制品对黄芩苷的影响.doc2

黄芩的6中炮制品对黄芩苷的影响第二大组贵阳中医学院,贵阳,550002摘要目的:比较黄芩各种炮制品的成分含量差异。

方法:用HPLC法测定黄芩生品及清蒸、冷浸、煮黄芩、炒黄芩、酒炒黄芩、黄芩炒炭等6种炮制品中黄答普的含量。

结果:黄芩苷的含量依上述顺序而降低。

结论: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不同,为临床科学使用黄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黄芩;炮制方法;HPLC法;黄芩苷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的干燥根[ 1]。

黄芩中含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木蝴蝶素及二氢木蝴蝶素等20 余种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黄芩苷为主要有效成份(4. 0%~ 5. 2%)[2]。

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等作用。

临床常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吐, 湿热痞满, 黄疽泻痢, 肺热咳嗽, 热病烦渴, 痈肿疮毒, 咽喉肿痛, 血热吐衄, 胎热不安等症[3]。

黄芩的炮制方法较多,有清蒸黄芩、冷浸黄芩、煮黄芩、炒黄芩、酒炒黄芩、黄芩炒炭等【4】,本文用HPLC法测定并比较了各种炮制品中的黄芩苷含量。

1仪器与药品1. 1仪器HPLC仪( );C- R4A数字处理机;SPD- 6A V检测器;SCL- 8A系统控制器。

1. 2试剂与试药黄芩;黄芩试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试剂(甲醇为色谱纯,异丙醇、乙酸为分析纯);双重蒸馏水。

2方法与结果2. 1样品炮制生品黄芩:取黄芩药材,捡净杂质,直接切片。

清蒸黄芩:将黄芩切片润湿后放蒸锅内,蒸1h后取出晾干冷浸黄芩:将切片后的黄芩放冷水中浸12h后取出晾干。

煮黄芩:将黄芩切片后放入沸水中煮10min,取出晾干。

炒黄芩:取黄芩切片后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黄芩炒炭:取黄芩切片后用文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2. 2提取液制备将上述黄芩生品及各种炮制品适量放60℃烘箱中烘干,用捣药钟捣成粉末,过20目筛,每种样品各取粉末1g,置200m1烧瓶中,加50%甲醇100m1,水浴加热回流1h,用50%甲醇补至100m1,过滤,取续滤液lml置50mI容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释至刻度,过0. 45um微孔滤膜【5】。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

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一、引言黄芩是中草药中常见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湿热泻火等药理作用。

在中医药临床应用中,常常将黄芩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疮疖溃烂等疾病。

然而,黄芩的药效与炮制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指标紧密相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对黄芩药效的影响。

二、黄芩炮制工艺黄芩的炮制工艺主要包括清、洗、炒、晒等步骤。

首先,将采集的黄芩进行清洗,剔除杂质。

然后,将清洗后的黄芩放入锅中,经过炒制处理。

炒制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药材的热性,以增强其清热解毒的药效。

最后,将炒制后的黄芩晾晒至干燥,以便于储存和使用。

三、质量控制指标1. 含量测定黄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

应根据药效要求,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一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2. 总灰分测定总灰分是黄芩的无机盐和其他不可燃残留物的总量。

合格的黄芩总灰分不应超过5%。

3. 水分测定黄芩的水分含量是黄芩药材的一个重要指标。

应采用干燥法进行测定。

黄芩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8%以下。

4. 微生物限度黄芩的微生物限度是衡量黄芩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检测大肠菌群、霉菌和化学合成抗生素等微生物指标,确保药材质量安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对黄芩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采集新鲜黄芩药材。

2. 按照不同的炮制工艺处理黄芩药材,包括不同温度、时间和方法等。

3. 对黄芩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总灰分测定、水分测定和微生物限度等分析。

4. 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黄芩的炮制工艺对其药效有一定影响。

在不同的炮制工艺条件下,黄芩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同时,黄芩的总灰分、水分以及微生物限度等指标也受到炮制工艺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黄芩的炮制工艺对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适当的炒制可以增加黄芩的有效成分含量。

黄芩炒炭实验报告

黄芩炒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黄芩炒炭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黄芩炒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鉴定黄芩炒炭后的药效变化。

二、实验原理黄芩,又名黄连草,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黄芩炒炭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炒制可以使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发生转化,提高其药效。

炒炭后的黄芩炭具有止血、收敛、生肌等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黄芩(干燥品)。

2. 实验仪器:炒锅、筛网、电子天平、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步骤1. 黄芩炭的制备(1)取黄芩药材,洗净,晾干。

(2)将黄芩切成薄片,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定量。

(3)将黄芩片放入炒锅中,用文火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取出晾凉。

(4)将炒好的黄芩炭过筛,收集筛下的黄芩炭粉末。

2. 黄芩炭的鉴定(1)外观观察:黄芩炭呈焦黑色,质地坚硬,无杂质。

(2)显微观察:取少量黄芩炭粉末,滴加适量的水,制成悬浊液,用显微镜观察。

可见黄芩炭粉末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粒、纤维、石细胞等组织细胞。

(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黄芩炭粉末,按照《中国药典》方法测定黄芩苷含量。

3. 黄芩炭药效实验(1)动物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黄芩和黄芩炭。

观察两组动物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

(2)临床实验:选取一定数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黄芩和黄芩炭。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黄芩炭的外观、显微观察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2.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黄芩炭组动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黄芩组,说明黄芩炭具有比黄芩更好的药效。

3. 临床实验结果显示,黄芩炭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黄芩组,进一步证实了黄芩炭的药效。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黄芩炒炭的原理、方法及操作要点,并对黄芩炭的外观、显微、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黄芩炭具有比黄芩更好的药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

黄芩炮制及质量控制[适用对象]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学时] 8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黄芩蒸制软化的目的。

2.掌握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方法。

3.认识冷制和蒸制黄芩由于内含酶活性的变化而对成分发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黄芩主含黄酮类成分如黄芩苷、黄芩苷元、汉黄芩苷、汉黄芩苷元、黄芩新素Ⅰ和Ⅱ、7-甲氧基黄芩素及7-甲氧基黄酮等。

还含氨基酸、挥发油及糖类。

其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

黄芩所含的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可酶解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和两种苷元,即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其中黄芩苷元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醌类物质而变绿,使疗效降低。

黄芩苷的水解与酶的活性有关,以冷水浸,酶的活性最大。

而蒸或煮可破坏酶使其活性消失,有利于黄芩苷的保存。

本项实验通过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对不同软化方法制备的黄芩饮片进行成分定性、定量分析,考查加热软化与传统的冷水浸二种软化黄芩的方法,从而认识冷制和蒸制黄芩由于内含酶活性的变化而对成分发生的影响,明确黄芩蒸制软化的目的,并掌握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方法。

三、仪器设备电炒锅(带盖、蒸帘)、片刀、切药板、粉碎机、40目筛、电炉、干燥器、温度计、水浴锅、普通天平、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乳钵、烧杯、试管夹、小三角烧瓶、小漏斗、具塞三角烧瓶、容量瓶(10ml、50ml)、移液管(0.1、0.2、0.5、1.0ml)、层析槽、层析板(2块)、毛细管、量筒(10ml)、滤纸。

硅胶G、CMC-Na、乙醇(50%、95%)、甲苯、甲酸、乙酸乙酯、黄芩苷、黄芩苷元、黄芩原药材、AlCl3显色剂。

直尺(自带)、铅笔(自带)。

四、相关知识点实验综合中药炮制工艺中的药材水处理软化、加热软化、饮片切制、干燥等饮片制备工艺于一体,通过实验既掌握了饮片切制各项工艺,又掌握了蒸法操作工艺。

同时,综合分析化学、中药化学等有关知识,对不同软化方法制备的黄芩饮片进行质量控制。

黄芩炮制前后的功能主治

黄芩炮制前后的功能主治

黄芩炮制前后的功能主治黄芩的炮制方法黄芩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制作中药方剂。

在使用黄芩前,通常需要进行炮制,以增加黄芩的药性和功效。

黄芩炮制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干炮、水炮和醋炮等。

1.干炮:将黄芩干炒至变色,通常会加入一些辅助药材一起炒制,如生姜、大枣等。

干炮后的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功效。

2.水炮:将黄芩放入开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晾干。

水炮后的黄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3.醋炮:将黄芩放入醋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晾干。

醋炮后的黄芩主要用于散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黄芩的功效和主治也有所不同。

接下来将分别介绍黄芩炮制前后的功能主治。

黄芩炮制前的功能主治黄芩炮制前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等方面。

1.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毒所致的口疮、牙痛、咽痛等症状。

2.泻火燥湿:黄芩的性寒而味苦,具有泻火燥湿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湿热痰滞所致的湿疹、口舌生疮、痰多等症状。

3.利胆排石:黄芩有利胆排石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胆石症、胆囊炎等疾病。

黄芩炮制后的功能主治黄芩炮制后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散瘀止血、活血化瘀等方面。

1.散瘀止血:醋炮黄芩具有散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各种出血症状,如大便出血、月经过多等。

2.活血化瘀:醋炮黄芩可以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如瘀血性气胸、血瘀性痛经等。

3.抗肿瘤:醋炮黄芩具有抗肿瘤的效果,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肿瘤。

黄芩炮制前后的比较黄芩炮制前后的功效有所不同,主要集中在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散瘀止血、活血化瘀等方面。

炮制前的黄芩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口疮、牙痛、咽痛等症状,以及湿热痰滞引起的湿疹、口舌生疮等症状。

同时,炮制前的黄芩还具有利胆排石的功效,适用于胆石症、胆囊炎等疾病。

炮制后的黄芩则适用于各种出血症状,如大便出血、月经过多等。

同时,炮制后的黄芩还可以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瘀血症状,如瘀血性气胸、血瘀性痛经等。

此外,炮制后的黄芩还具有抗肿瘤的效果,可以辅助治疗肿瘤。

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综述

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综述

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综述摘要: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传统中药中的常用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黄芩的主要药理成分是黄芩苷,本文主要是从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上对黄芩作一综述,为后面的实验,研究黄芩炮制前后对黄芩苷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芩黄芩苷炮制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1】。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中主要成分,其中黄芩苷的含量又占总黄酮的80 %以上,所以目前许多含黄芩(黄芩苷) 的中(西) 药复方制剂均以黄芩苷作为质量控制标准,这也是本文选择黄芩苷来比较各种黄芩炮制品的原因。

1 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黄芩含多种黄酮类成分:黄芩甙、汉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等,此外尚含有B一谷甾醇、苯甲酸、黄芩淀粉,根中还含有黄芩酶,其能促使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水解,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黄芩素分子中带有3个邻位羟基,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醌类衍生物,沉积在黄芩表面而显绿色。

茎叶中含有黄芩苷及汉黄芩苷等。

汉黄芩苷和黄芩心素是黄芩中特有的成分,前者是黄色结晶体,没有明显的熔点,热至230℃变为红棕色,至302℃变质而分解[2].2 黄芩的炮制方法黄芩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现代炮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蒸法,煮法,酒炙法以及炒炭的方法。

2.1 历史沿革唐代有切制;宋代有酒炒、酒煮、炒香、炒焦、微炒、煅存性、姜汁炒等炮制方法;元代有去芦、醋浸炙、酒洗、酒浸焙、土炒等方法;明代增加了酒蒸制、童便炒、炒黑、醋浸、醋炒、猪胆汁炒、米泔制等方法;清代有皂角子仁侧柏制、吴茱萸制等炮制方法。

黄芩化学成分及炮制学研究

黄芩化学成分及炮制学研究
5, 7, 2c- Trihydroxy- 6-met hoxyflavon e
结构 St ructure
5, 6, 7-OH 5, 6-OH; 7-O-G lucuronic acid 5, 7- OH; 8- OCH3 5- OH; 8- OCH3; 7-O-G lucuronic acid 5- OH; 6, 7, 4c- O CH3 5, 7- OH; 6- OCH3 5, 2c- OH; 6, 7, 8- O CH3 5-O-D-glucose; 7-O H; 8-O CH 3 5, 7, 2c- OH; 6- O CH3 5, 2c- OH; 6, 7, 8, 6c-O CH3 5, 7-OH 5, 7-OH; 6-B-D-glucopyranose; 8- A- L-arabinopyranose
Abstract Scutell ar ia bai calensis Georgi is one of t he T CM (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w hich is frequent ly used in clinical t reatment . In this art icle w e outline the g eneral situat ion of chemical constitutions study of S . baical ensis Georgi and then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 s drug - processing technics and the pharmacologic st udy. Key words Scutell ari a baical ensis Georg i; chemical constit ut ions; drug- processing

黄芩的药理作用分析与炮制工艺

黄芩的药理作用分析与炮制工艺

2结果2.1 2组JOA评分对比治疗前,2组JOA评分无明显差 异(!>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0.05)。

见表1。

表12组JOA评分对比(*±#,分)组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联合组4816.12±4.3123.41±.768.8310.000对照组4816.74±4.7920.30±4.56 3.7290.000 $0.666 3.6460.2530.0002.2 2组总有效率对比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 2。

表2 2组总有效率对比例(%)组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联合组482(43.75)25(52.08)2(4.17)46(95.83)对照组4819(39.58)20(41.67)9(18.75)39(81.25)5.0310.0253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较常见的病症,其是导致腰腿疼痛的重要因素/3];而且,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可能对患者的排泄功能造成影响,甚至导致截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 。

前 中对腰椎间盘突症主要分治疗 治疗,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因此大多采用 :治疗/2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〇.〇5)。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

究其原因中医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肌劳致的,治疗 本治的H。

中药组中的多 联用,能痛的效,有效 的 ,症水,痛的 的。

是中医中的 治疗 ,多 对 的,能有效 ,速血,病对 的,患者 。

,中医 联合中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 的临床疗效,能有效 患者疼痛,后,用。

参考文献[1]周照辉.用中药外敷联合中医推拿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6):121-122.[2]孙文淼.中医推拿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3):94.[3]王国军.中医联合中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6):42-44.[4]郑军,李铁柱.中医推拿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几中国民间疗法,2017,25(2):24-25.[5]华春妹.中医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92-93.(收稿日期:2018-06-20)黄芩的药理作用分析与炮制工艺庞义萍(晋中市中医院,山西晋中030600)【摘要】黄芩属于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根部可以入药,主要的功效包括安胎、活血凉血、解毒泻火以及清热燥湿等。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范文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黄芩,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应用历史悠久,且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等功效。

其炮制过程和效果与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息息相关,也是现代中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探讨黄芩的炮制历史沿革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二、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1. 古代炮制方法黄芩的炮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黄芩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晒干、炒制、蒸煮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为了去除黄芩中的杂质和水分,提高其药效和保存性。

2. 历史发展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黄芩的炮制技术也不断进步。

在唐宋时期,黄芩的炮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开始注重炮制过程中的火候和技巧。

明清时期,黄芩的炮制技术已经相当完善,并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理论体系。

三、现代黄芩炮制的研究进展1. 炮制方法的改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芩的炮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现代研究者在传统炮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了一些新的炮制方法。

例如,利用微波、超声波等物理方法进行黄芩的提取和炮制,提高了黄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纯度。

2. 药理作用研究现代研究对黄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这些研究为黄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3. 质量控制与标准化为了确保黄芩的质量和药效,现代研究还对黄芩的炮制过程进行了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

例如,建立黄芩的炮制工艺规范和质量标准,对黄芩的产地、采收时间、炮制工艺等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其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

四、结论黄芩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其炮制过程和效果与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密切相关。

历史沿革中,黄芩的炮制技术不断进步,形成了独特的炮制方法和理论体系。

现代研究中,黄芩的炮制方法不断改进,药理作用得到深入研究,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研究也为黄芩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芩的炮制机制和药理作用,以推动黄芩的应用和发展。

五、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黄芩的炮制技术将更加完善。

黄芩

黄芩

直径0.7cm)横切面:木栓层外 横切面: 根(直径 直径 横切面 缘多破裂, 一般为8~ 列扁平 缘多破裂, 一般为 ~20列扁平 细胞,其中有石细胞散在。 细胞,其中有石细胞散在。栓内 层狭窄,与韧皮部界限不明显。 层狭窄,与韧皮部界限不明显。 韧皮部宽广, 韧皮部宽广,有多数石细胞与韧 皮纤维,单个或数个成群散在, 皮纤维,单个或数个成群散在, 石细胞多分布于外缘, 石细胞多分布于外缘,韧皮纤维 多分布于内则。形成层多成环。 多分布于内则。形成层多成环。 木质部在老根中央有栓化细胞环 形成,栓化细胞有单环的, 形成,栓化细胞有单环的,有成 数个同心环的。 数个同心环的。本品薄壁细胞中 含淀粉粒。 含淀粉粒。
S: a 黄芩素 b 汉黄芩素 1.黄芩(北京) 2.黄芩(大庆) 3.滇黄芩 4.川黄芩 5.甘 肃黄芩 6.丽江黄芩 7.大黄芩 8.粘毛黄芩
(2) 黄芩苷的检查:取上述乙醚回流后残渣,挥尽乙醚,加50%乙 黄芩苷的检查:取上述乙醚回流后残渣,挥尽乙醚, % 醇浸泡过夜,回流2小时 乙醇提取液供点样用。支持剂: 小时, 醇浸泡过夜,回流 小时,乙醇提取液供点样用。支持剂: 聚酰胺 板。展开剂:氯仿-甲醇-丁酮-乙酰丙酮(16:10:5:1)。于365nm 展开剂:氯仿-甲醇-丁酮-乙酰丙酮 。 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
黄芩药理
药理:
1、抗菌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和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 抗菌作用:对多种球菌、 制作用,已证明对流感病毒皮肤真菌也有抗菌效果,体外试验有抑 制作用,已证明对流感病毒皮肤真菌也有抗菌效果, 制阿米巴原虫生长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临床用于预防猩红热, 制阿米巴原虫生长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临床用于预防猩红热, 治疗急性肠炎痢疾等症。 花 黄 芩 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急性肠炎痢疾等症。银(花)黄(芩)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取得 较好的疗效。 较好的疗效。 降压利尿作用:动物试验表明有降压和轻度扩张血管作用。 2、降压利尿作用:动物试验表明有降压和轻度扩张血管作用。 3、利胆作用:给兔耳静脉注射黄芩醇提物,有促进胆汁排泄的作 利胆作用:给兔耳静脉注射黄芩醇提物, 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 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 解热作用:对实验性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 4、解热作用:对实验性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 此外,黄芩苷及苷元有解毒作用,动物试验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黄芩苷及苷元有解毒作用,动物试验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抗变态反应以苷元的抑制作用最强。 抗变态反应以苷元的抑制作用最强。动物试验能抑制过敏性炎症渗 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乙酰胆碱作用,以及抑制肠管蠕动等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乙酰胆碱作用, 作用。 作用。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芩作用及疗效的影响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芩作用及疗效的影响
清炒:清炒之后,药性和缓,广泛用于中下二焦湿热之征,如胃肠湿热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淋浊等。多与通泄胃肠实热之大黄等药同用。因为上述诸种湿热病证的形成多与中焦胃肠湿热有关。另外,配合砂仁、寄生等安胎药还可治疗由热所致的胎漏、胎动不安。
炒炭:炭制之后,增强了药物的敛涩之性,而使黄芩止血作用提高。与其它凉血止血药配伍,治疗由内热炽盛,迫血妄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致的多部位出血疾患,如崩漏、鼻衄反复出现等病证。
黄芩的不同加工炮制,针对病证酌情应用。可获事半功倍之效,不可忽视。
姜制:中医认为“姜制则散”,姜末味辛性温,散则既可散寒祛湿,又能透达肌表。姜制黄芩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为脾胃素虚,而有胃肠湿热的情况下,使用姜制黄芩,减轻了黄芩的苦寒之性,既发挥了黄芩的清理胃肠湿热作用,又避免了过于苦寒伤害脾胃,起到了保护性的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用在治疗湿热郁积皮表的疾病,如经常反复出现皮肤痤疮等,利用姜的辛散作用,起到透解湿热的效果。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黄芩作用及疗效的影响
更新日期:2009-09-06 点击: 范玉兰 李红
关键词 中草药;炮制;黄芩;作用及疗效
中图分类号:R 2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615(2000)04-0035-01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其性味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由于苦能燥湿、寒可清热,故可广泛用于肺系、肝胆、脾胃、大肠湿热证以及与上述诸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的诸多病征。但是由于具体病情不同,病位有上下、内外之别,病情有实热及寒热错杂之异,体质有强弱之分,在临床应用时须加工炮制。通过加工炮制可引药入经,改变药物作用部位及趋向,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与疗效,减少某些副作用,使其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作用。现就常用的4种炮制方法对黄芩作用及疗效的影响予以阐发。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黄芩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黄芩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材,被广泛使用于中医领域。

其药用部位为黄芩根和根茎,主要产地包括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在中药学中,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热、祛湿败毒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咳嗽、腹泻等疾病。

黄芩作为一种中药材,使用历史悠久。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最早使用黄芩的记录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

西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详细描述了黄芩的用途。

在《本草纲目》中,明代的李时中也将黄芩列为一种重要药材,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黄芩在历史上经过了不同的炮制方法的演变。

最早的炮制方法是将黄芩晒干,然后煮沸后晾干,这种炮制方法可以去除一些有害物质,并提高药材的药效。

后来,人们发现用黄芩泡酒可以增强其疗效,这种炮制方法逐渐流传开来。

因此,黄芩炮制的方法逐渐丰富起来,包括泡酒、蒸制、焙干等多种炮制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黄芩的研究进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对黄芩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芩苷、黄芩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还发现,黄芩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对某些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黄芩的药性特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

根据研究,在不同的炮制方法下,黄芩的主要成分和药效会发生变化。

比如,炙黄芩对炎症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而水煮黄芩则对抗菌作用更强。

这些研究表明,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最合适的药材。

此外,黄芩在临床应用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

研究发现,黄芩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作用,对于糖尿病、肝炎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黄芩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草药进行复方应用,提高药效。

尽管黄芩的炮制方法和药理作用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黄芩的药效成分尚未完全解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黄芩的炮制方法仍然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地区和不同医生在炮制方法上还存在差异。

黄芩的炮制方法

黄芩的炮制方法

黄芩的炮制方法
黄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在应用上有生用、炒用、酒炒、炒炭的区别,由于炮制方法不同,功效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黄芩的炮制方法吧!
黄芩的功效作用
【性味】苦,寒。

【归经】心、肺、胆、大肠经。

【功效】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的功效,对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等症有治疗作用。

黄芩的炮制功效
1、生黄芩:生黄芩偏于清热燥湿,多用于湿热病症,如湿温、黄疸、泻痢、热淋等证,常与滑石、通草、豆蔻、栀子等配伍。

2、酒黄芩:酒黄芩偏于清肺热,多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常与半夏、南星、贝母、石膏等配伍。

3、炒黄芩:炒黄芩偏于清热泻火安胎,多用于气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

4、黄芩炭:黄芩炭偏于清热止血,多用于内热旺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咳血、衄血、便血等,常与生地、白茅根、三七等配伍。

黄芩的炮制方法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炮制方法与药效研究08药学(1)班08312050摘要:通过对黄芩不同炮制方法的研究,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从而为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芩;炮制;药理作用;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为常用中药。

来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等功效。

多年来药理研究证明黄芩有降压、抑菌、镇静等作用。

古代医籍中记载的黄芩炮制加工方法较多,古代炮制以炒为主,并配以辅料,至清代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

近代黄芩的炮制方法除继承了古代的传统主要方法(如炒、酒炙、炒炭等),并发展了蒸切、煮切、蜜炙等,现代对黄芩的研究不仅集中在炮制工艺的发展,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有效成分、药理实验以及临床应用的影响方面是现代黄芩研究的热点。

下面就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所作的整理总结。

一.黄芩的古今炮制工艺的历史沿革1.历代黄芩的炮制方法黄芩根部粗大,为便于配方与应用,需进行适当切制。

关于切制的方法,古代文献中记载有多种。

如《肘后备急方》要求“切”;《太平圣惠方》要求“锉”;成书于清朝的《医学正传》明确要求“切片”,并一直沿用至今。

黄芩应用虽早,但直到唐代《千金要方》中才有“细切”的炮制记载,至清代其炮制方法已达20余种[1].对此概括总结如下:炒制:清炒之后,药性和缓,广泛用于中下二焦湿热之征,如胃肠湿热的泄泻、痢疾;肝胆湿热之胁痛、黄疸,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淋浊等[2]。

多与通泄胃肠实热之大黄等药同用。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提到“凡使,先须碎,微炒过,方可入药”。

《洪氏集验方》“煅,存性”。

《妇人良方》“条芩炒焦”。

明《仁术便览》“炒黑,治便血尿”[3]。

酒炒:中医认为“酒制则升”,可以引药上行。

利用黄芩的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作用,酒制之后可以治疗多种上焦热证或湿热之征。

《妇人良方》中首先提到了“酒炒”“酒浸炒黄”。

医学入门》“酒炒上行”。

《炮制大法》谓“入肺经,用枯芩,去腐,酒浸切炒。

入大肠或安胎等,俱用子芩,酒浸切炒[3] .姜制:《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有“为末,姜汁和作饼”。

《丹溪心法》中也载“姜汁炒,解食积,去湿痰”。

明·武之望称“淡姜汁炒”[3] .中医认为“姜制则散”,姜末味辛性温,散则既可散寒祛湿,又能透达肌表。

姜制黄芩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从两个方面考虑【4】。

一为脾胃素虚,而有胃肠湿热的情况下,使用姜制黄芩,减轻了黄芩的苦寒之性,既发挥了黄的清理胃肠湿热作用,又避免了伤害脾胃,起到了保护性的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用在治疗湿热郁积皮表的疾病,如经常反复出现皮肤痤疮等,利用姜的辛散作用,起到透解湿热的效果。

童便制:利用童便为辅料,对药材进行炮制的加工方法[4]。

明代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用童便炒黄芩治经病发热。

明代李梃《医学入门》治疗经后潮热用“便炒黄芩”,并称便炒下行”。

蜜制:用炼蜜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1]。

明代《痰火点雪》中用蜜炒黄芩治咳嗽、肺痿、自汗盗汗、梦遗滑精等。

此外,清代《女科秘要》加味四物丸中用“蜜炙黄芩”[5],《竹林女科证治》芎归补中汤中用“蜜制”黄芩。

米泔水制:使用米泔水为辅料对药材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

明代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用芩心丸治月经过期不止,其中黄芩取心、枝条,二两,米泔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

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亦用米泔浸的方法炮制黄芩,清代吴谦在《妇科心法要诀》中沿用了米泔浸法[5].土炒:将灶心土碾成细粉,置于锅内,武火加热,炒至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拌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层土粉,并透出药物固有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南宋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论》中最早提到黄芩用“陈壁土炒”[5],用于治吞酸。

此后,元代朱震亨的《丹溪治法心要》、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均沿用了此法。

吴茱萸制:《本草述》称“吴茱萸炙者为其入肝散滞火也”;《本草述钩元》称“用吴萸制芩者,欲入肝散滞火也”猪胆汁制:《寿世保元》称“酒浸,猪胆汁拌炒”[6]大黄制: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用“大黄炒黄芩”治疗胀满。

盐制:清代张宗良在《喉科指掌》三黄汤中用“盐水炒黄芩[7]。

麦冬汁制:据杜文燮《药鉴》记载,以麦冬汁浸之,又能润肺家之燥[7].黄芩的炮制方法源远流长,且各代的炮制方法不尽相同。

唐代有切制法;宋代有酒炒、炒焦、姜汁作饼、煅炭等法;元、明时代又增加了猪胆汁炒、土炒、醋炒法;清代流行吴茱萸制和米泔水浸等炮制方法。

目前的炮制方法主要有:生黄芩、炒黄芩、酒炒黄芩等、黄芩炭等。

一.黄芩的现代炮制研究黄芩的炮制始于唐代约有十余种炮制方法,沿用至今仍有六种炮制方法(炒黄芩、酒炙黄芩、焦黄芩、姜黄芩、蜜炙黄芩及黄芩炭),但生品和酒炙品较为常见。

现代炮制研究包括黄芩现代化学成分研究以及炮制工艺的作用。

1 黄芩化学成分研究黄芩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迄今分离出近约40种黄酮,黄酮类成分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基础,其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苷元是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其中以黄芩苷的有效成分最强,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成分,黄芩苷具有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压和镇静、利胆、保肝和解痉等作用。

【8】有文献报道,正品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最高达6.20%,黄芩苷来源较稳定,质量可控,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的生物化学成分【9】.黄芩根中还含有黄芩酶,其能促使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水解,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

黄芩素分子中带有3个邻位羟基,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不溶于水的醌类衍生物,沉积在黄芩表面而显绿色。

2.炮制工艺对黄芩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2.1 黄芩燀制时间对黄酮类成分的影响【10】: 用不同时间烽制黄答对其黄酮类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

随着烽制时间的延长,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显著降低。

2.2 黄岑燀制时间对浸出物的影响【10】:用不同时间燀制黄芩对其浸出物含量影响较大,随着燀制时间的延长,黄芩中浸出物含量明显降低。

2.3黄芩蒸制时间对黄酮类成分的影响【10】:用不同时间蒸制黄芩对黄酮类成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尤其在蒸制30min以后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更多。

2.4. 黄芩蒸制时间对浸出物的影响【10】: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蒸制黄芩对其浸出物量无明显影响。

2.5. 黄芩切制饮片的厚度对黄酮类成分及投出物的影响【10】:实验证明,不论燀制或蒸制的黄芩,在相同时间一般切lmm饮片较切制3mm饮片黄酮类成分及浸出物溶出量多。

2.6. 黄芩饮片干燥温度对黄酮类成分及浸出物的影响【10】:以60℃及80℃干燥黄芩饮片的实验说明:60℃或80℃干燥对其黄酮类成分及浸出物溶出量大多无明显影响。

3.药理作用黄芩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发热烦躁、肺热咳嗽、泻痢热淋、湿热黄疸、胎动不安、痈肿疮毒等症。

近年来随着对其活性成分黄芩苷及黄芩素的深入研究,发现黄芩根提取物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热镇痛、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中药的来源之广,所含的成份极其复杂,必须应用现代化科学的技术理论规范炮制方法。

才能使药品的有效成分更好的发挥防病抗病的效能。

3.1抗菌、抗病毒作用: 生黄芩的作用优于炮制品,但冷浸黄芩的作用比加热处理者低。

据研究黄芩水浸剂尚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11】。

3.2解热镇痛作用: 黄芩煎剂和浸剂都能够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有镇静作用【11】。

3.3抗肿瘤作用: 黄芩对能够诱导胃癌、肝癌、肺腺癌细胞的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起主要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的有效成分为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12】。

3.4抗氧化:黄芩有效分中具有酚羟基结构具有抗氧化作用。

黄芩可清除自由基增加抗氧化的作用【13】。

3.5对消化系统作用:黄芩素可以治疗肝炎【13】。

卢春风等研究表明“黄芩素、黄芩苷均能显著降低CCl4、肝损伤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具有一定的保肝降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黄芩提取物还具有的抗溃疡作用。

试验表明黄芩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黄芩及其有效成分还具有解热、保肝和防辐射、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凝聚等作用【14】。

综上所述,黄芩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在临床应用上多以复方制剂出现。

四.小结尽管黄芩应用历史悠久,但其加工炮制直至唐代才有较大发展。

对于黄芩的炮制无论从其有效成分还是临床疗效,均是切实可行的。

但是,我们知道,苷类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不但降低了苷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因此,除特殊情况要求外,黄芩一般不宜用醋及其他酸性辅料炮制【15】。

现代黄芩的炮制多采用蒸切、煮切、酒炒、炒炭几种,实验也证实蒸切、煮切能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有利于保证药品质量。

但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特殊的炮制方法(如醋炒、姜制),也应科学地对待,可进一步作实验研究,如确实有效,则仍应恢复。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期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

中药的炮制理论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改进炮制工艺,提高炮制产品的质量,进一步规范中药的炮制方法,以适应现代医疗卫生的各项要求,为中药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服务。

黄芩含有多种黄酮类成份,经过炮制的黄芩在临床上对多种杆菌和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皆有抑制作用,同时又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据科学实验证明,黄的加工炮制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黄芩中有效成份的含量。

黄芩遇冷水变绿,是由于黄芩中含有的酶在一定温度下可酶解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产生葡萄糖醛酸与两个苷元,即黄芩苷元及汉黄芩素。

黄芩苷元本身不稳定,容易被氧化。

黄芩饮片说明黄芩苷已被水解黄芩苷的水解与酶的活性有关,冷水浸泡酶的活性最大,而“蒸”和“煮”就可以破坏酶,使活性消失,有利于黄芩苷的保存【16】。

可见传统上认为黄芩以“色黄为佳”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黄芩炮制现代研究也较多,采用的HPLC法,以黄芩苷为质量控制指标,但得出黄芩炮制工艺结论却有明显差异,甚至是大相径庭。

关于黄芩炭制的研究文献很少,系统的工艺研究基本没有,其止血药理作用的试验研究也没有文献报道。

因此,对黄芩炮制品的研究,需要与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学科密切结合起来进行,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1]朱伟,黄芩炮制沿革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112~113[2]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78-379.[3]张春凤,张永清.黄岑炮制沿革[J],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材.2003,12(6):11-13.[4]闻永举,杨云. 黄芩的炮制沿革及研究河南中医学院学报[J].2005年11月第6期. 2005,6(11):76-78[5]杨云,闻永举,王俊敏,田润涛.黄芩炭炮制工艺及其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9(8)78-82.[6]管美英.黄芩的炮制学研究.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 17(1): 63-64.[7]杨庆,许腊英等.正交试验筛选酒黄芩最佳炮制工艺[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 (10)2: 48-49.[8]张喜.平黄芩苷的药理作用研究现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 19(11): 1212-1215.[9]温华珍,肖盛元,等.黄芩化学成分及炮制学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4, 16(4): 575-585.[10]张兆晨,陈健. 黄芩炮制方法的研究[J].1990,12(6):13-15[11]刘美兰.RP-HPLC法测定7种药用黄芩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 2002, 22(2): 99-102[12]赵铁华,杨鹤松,邓淑华,等.黄芩茎叶总黄酮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技,2001,8(3):174-175.[13]卢春凤,王丽敏,陈廷玉.黄芩素和黄芩苷对四氯化碳所致肝脏损伤大鼠转氨酶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4):50-51.[14]欧阳玉文.从黄芩变绿谈其饮片加工工艺的改进[J].时珍国药研究, 1996,7(4): 240.[15]刘美兰.RP-HPLC法测定7种药用黄芩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 2002, 22(2): 99-102.[16]贺祝英,曹佩雪,梁光义等,HPLC法测定黄芩及其不同炮制品中黄芩苷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4):258~2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