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相关解读
2023年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责任制

2023年食品安全分层分级包保责任制各市、县级食品药物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开展本地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的I具体工作。
1.3风险等级的划分食品药物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公司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营等动态风险因素,拟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行动态调节。
食品药物监督管理部门拟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采用评分措施进行,以百分制计算。
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60分。
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
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2风险因素的量化2.1静态风险因素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按照量化分值划分为I档、II 档、III档和IV档。
0—15(含)分:I档;15—20(含)分:II档;20—25(含)分:III档;25—40分:IV档。
静态风险等级为I档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涉及:(一)低风险食品的生产公司;(二)一般预包装食品销售公司;(三)从事自制饮品制售、其他类食品制售等餐饮服务公司。
静态风险等级为II档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涉及:(一)较低风险食品欧I生产公司;(二)散装食品销售公司;(三)从事不含高危易腐食品的热食类食品制售、糕点类食品制售、冷食类食品制售等餐饮服务公司;(四)复配食品添加剂之外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公司。
静态风险等级为in档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涉及:(一)中档风险食品的生产公司,应当涉及糕点生产公司、豆制品生产公司等;(二)冷冻冷藏食品的।销售公司;(三)从事含高危易腐食品的热食类食品制售、糕点类食品制售、冷食类食品制售、生食类食品制售等餐饮服务公司;司、肉制品生产公司等;(二)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欧I主辅食品生产公司;(三)保健食品的生产公司;(四)重要为特定人群(涉及病人、老人、学生等)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公司;(五)大规模或者为大量消费者提供就餐服务的中央厨房、用餐配送单位、单位食堂等餐饮服务公司。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食品卫生【发文字号】成办发[2016]41号【发布部门】成都市政府【发布日期】2016.10.20【实施日期】2016.10.2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成办发〔2016〕41号)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成都市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0月20日成都市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防控,深入推进“智慧食安”建设,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保障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食药监食监一〔2016〕115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抽检监测结果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采取避免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等方式,对风险程度越高的食品生产经营风险,采取越有力、有效的阶梯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第三条成都市范围内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以及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适用本办法。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以下统称:食品)以及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实施风险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风险普查、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分级防控、动态管理、群防共治原则。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加,食品行业作为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领域,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并有效管理食品生产经营中的风险,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与意义食品安全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亿万人民的身体健康。
然而,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环节繁多、涉及人员众多等原因,各种风险也会相应地增加。
为了从源头上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应运而生。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能够将不同风险等级的食品生产企业划分出来,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以确保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是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类别和程度,将食品生产企业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等级的企业采取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
1. 高风险等级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极高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将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高风险等级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接受监督检查。
2. 中风险等级中风险等级的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影响较高风险等级的企业较为轻微,但仍然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中风险等级的企业需要进行定期的自查和抽查,确保其操作符合相关建议和规定。
3. 低风险等级低风险等级的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较低的风险,一般情况下能够较好地控制和管理这些风险。
对于低风险等级的企业,应该鼓励其进一步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同时也需要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其质量安全水平的稳定。
三、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的具体措施为了落实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确保食品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食品监管制度,明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依据和管理要求,加强组织协调,保障食品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管理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管理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7年第11期文詹明胜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总队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这是因为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大量存在,且往往是无法消除的。
这些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因素不但来自于食品来源的种养殖环节,也存在于食品生产经营环节。
食品安全风险就是这些危害对于身体健康的威胁和损害的机会大小,机会越大,则风险越高。
现今多存在这样的误区——“食品安全应该零风险”。
其实这样的要求是不科学的,也不切合实际。
科学和实际的做法是通过各种措施,将风险尽可能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食品中存在的危害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再根据评估结论来制定控制措施,包括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办法,还要通过监管,包括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来保证这些措施的落实和实施,以达到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
风险分级管理还可有效分配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依据、作用和实施步骤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依据我国2009年版及2015年版《食品安全法》均设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单独章节,提出了“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运用科学方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科学数据以及有关信息,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的是食品安全风险,包括评估食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以及频度。
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作用a)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和新的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因素;b)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c)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
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步骤风险评估有明确的步骤:首先是确定有害物,对有害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然后是对可能摄入的有害物进行毒理学、生物学评估,并对产生的不良影响的严重性作出定性和定量估计,也包括相关的不确定性,最终为制订食品安全标准奠定科学依据。
食品安全分类分级监管制度

食品安全分类分级监管制度摘要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监管,提升监管工作效能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去年9月印发《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
关键词风险管理;食品安全1 食品安全分类分级监管制度1.1风险分级管理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1.2分层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制定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指导和检查全国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结合本行政区域内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对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各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开展本地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的具体工作。
1.3风险等级的划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
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60分。
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
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2风险因素的量化2.1静态风险因素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按照量化分值划分为Ⅰ档、Ⅱ档、Ⅲ档和Ⅳ档。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为 c 级单位及以上证明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为 c 级单位及以上证明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为C级单位及以上证明一、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的问题不仅关乎人们的健康,也事关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近年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分级成为了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而C级单位及以上证明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为C级单位及以上证明展开深入探讨。
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的背景和意义1.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是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进行安全评估的重要依据。
2. 风险分级的意义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的目的在于筛选出风险较高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其监管力度,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三、C级单位及以上证明的具体内容和标准1. C级单位及以上证明是什么C级单位及以上证明是监管部门根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等级给予的评定,即C级单位及以上意味着该单位风险较高。
2. C级单位及以上证明的评定标准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方面。
四、风险分级为C级单位及以上证明的影响1. 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影响C级单位及以上证明意味着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检查,经营成本可能会增加。
2. 对消费者的影响C级单位及以上证明将引起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的质疑,可能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形象受损等问题。
五、建议和对策1. 加强内部管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生产,提升企业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2.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和卫生意识,将有助于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 接受监管部门的辅导和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工作,接受监管部门的辅导和指导,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为 c 级单位及以上证明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为 c 级单位及以上证明1. 引言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供应链越来越复杂,食品生产经营面临着各种潜在的风险。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我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对食品生产经营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并通过相关认证获得了 c 级单位及以上证明。
2. 风险分级管理体系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险分级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环节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我公司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通过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手段,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各类潜在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2.2 风险管控措施基于评估结果,我公司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预防、监测、控制和应急处理措施,确保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
2.3 风险监测与反馈我公司建立了食品安全监测与反馈机制,定期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实施抽检、检验、检疫等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2.4 风险记录与追溯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记录与追溯系统,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记录,并能够追溯到原始数据。
这样,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定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3. c 级单位及以上证明为证明我公司在食品生产经营方面的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我们积极参与相关认证并获得了 c 级单位及以上证明。
3.1 认证标准c 级单位及以上认证是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之一。
该认证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情况;•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食品安全监测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记录与追溯能力。
3.2 认证过程我公司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提交了相关申请材料,并接受了认证评估。
认证评估包括现场检查、文件审核和实际操作等环节,对我公司的食品生产经营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查。
食品经营风险管理办法

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科学有效实施监管,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强化食品经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级管理是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场监管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经营者经营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以及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等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经营风险等级,并根据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实际,对食品经营者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食品经营者包括餐饮服务经营者、单位食堂以及食品销售经营者、集中交市场开办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食用农产品销售者以及食用农产品(食品)贮存服务提供者。
第四条食品经营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市场监管局)负责制定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
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开展本地区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食品经营者应当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的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不得拒绝、逃避和阻碍。
第二章风险分级第七条对食品经营者按年度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经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特点,从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面积)、经营方式、经营项目、品种数量、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经营条件保持、原料控制、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食品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食品经营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划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 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总局关于印发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食药监食监一〔2016〕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监管,提升监管工作效能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组织实施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6年9月5日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
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以及食品添加剂生产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制定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指导和检查全国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结合本行政区域内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对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各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开展本地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解读

4、填写《风险等级确定表》
5、新开办企业(个人)可以按静态风险分值确定
6、食品生产者可按《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语录表》确定
7、风险等级vs量化分级可作为依据
8、风险等级动态调整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解读
一、定义: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生产经营条件保持
生产经营过程控制
管理制度建立和运行
3、动态调整依据:
监督检查
监督抽检
投诉举报
案件查处
产品召回
4、风险等级百分制:
静态为40分
动态为60分
共100分
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
5、静态分值(四档):Ⅰ:0-15(含)分,
Ⅱ:15-20(含)分
Ⅲ:20-25(含)分
Ⅳ:25-40分
6、风险分级静态风险+动态风险
1、风险与多种因素相关:
食品类别
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
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监督管理记录情况
生产经营多类别食品的,应当选择风险较高的食品类别确定该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等级。
2、各业态(可)分别制定省级“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
二、风险分级:
1、静态风险因素:
食品类别
经营规模
消费对象
业态
2、动态风险因素:
30分≤A级
30分﹤B级≤45分
45分﹤C级≤60分
D级> 60分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制度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制度一、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依据为强化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范围食品生产、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单位食堂及小餐饮等食品等食品生产经营的风险等级管理适应本制度。
三、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原则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
四、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确定食品风险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40分,静态风险因素按照量化分值划分为Ⅰ档、Ⅱ档、Ⅲ档和Ⅳ档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60分。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为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和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之和。
风险分值之和为0—30(含)分的,为A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30—45(含)分的,为B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45—60(含)分的,为C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60分以上的,为D级风险。
五、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量化评价程序(一)、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应在行政许可时根据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附件1)所列的项目,逐项计分,累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二)、对食品生产经营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的评定,可以结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确定,或者组织人员进入企业现场按照动态风险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动态风险评价表由县局统一下发)。
对食品生产企业动态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应当考虑企业资质、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情况;特殊食品还应当考虑产品配方注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等情况;保健食品还应当考虑委托加工等情况;食品添加剂还应当考虑生产原料和工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等情况。
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办法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一、总则1、为加强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切实履行各项责任,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所称的食品生产企业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按食品生产许可证证明的,从事含食品原料的食品生产活动的企业。
二、风险分级管理的原则1、以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式进行风险等级管理,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机制,下设等级标准,确定风险分级;2、突出风险防控,从不同维度分析评估风险,将风险分级标准根据企业不同工艺,不同产品特点,分解进行风险防范;3、建立灵活的风险评价机制,定期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随时纠正错误,避免发生违法行为;4、企业风险等级的申报、评审、变更,新产品的登记、报批、变更等,均纳入风险评估体系,采取科学全面的监管措施;5、鼓励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提升质量和信用等级;三、风险分级管理的操作步骤1、正式申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填写《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申报表》正式提交至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报批;2、审核评定: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审核评定风险分级情况,并在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3、报批登记:审核通过后,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将当期符合要求的企业分级,并发放相应批文或证书;4、计划核实:国家食药监局定期对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数据进行核实;5、台账管理:食品安全监督部门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台账,考察企业效果,并做好事实性记录;6、信息共享:将符合要求的企业风险分级情况查询,信息共享给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
四、风险分级管理的分类1. 企业风险级别:(1)特级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全面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2)一级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全面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3)二级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一般,部分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可证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基本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解答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问答2016 年09 月09 日发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要求。
为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保障食品安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研究制定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16 年12 月 1 日实施。
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一、什么是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险管理术语》(GB/T 23694-2013),风险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风险管理是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二、《办法》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一种基于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管模式,是有效提升监管资源利用率,强化监管效能,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的通行做法。
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家和组织都建立实施了基于风险的食品监管制度,国内部分行业以及一些省份也进行了探索。
我国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众多,监管人员相对不足,产品种类多、监管主体多、风险隐患多及监管资源有限的矛盾仍很突出,且监管工作中还存在有平均用力、不分主次等现象,使监管工作缺少靶向性和精准度,监管的科学性不高、效能低下的问题还较普遍。
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成立之初,即确立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基于风险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推行基于风险管理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本《办法》。
《办法》的制定,对于监管部门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有着重要意义。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相关解读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相关解读打开文本图片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要求。
其中适用范围、划分依据是怎样规定的?让我们跟随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相关解读一起了解一下。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中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要求。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问答,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险管理术语》(GB/T23694-2022),风险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风险管理是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办法》的适用范围《办法》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所有获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
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生产经营实施风险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办法》第七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如何确定?《办法》规定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方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只需要每年进行一次风险等级评定,下一年度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根据上一年度风险等级以及《办法》规定的条件相应进行调整,从而明确下一年度的风险等级。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制定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本文将对该办法进行解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的目的食品安全事关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更好地防控食品生产经营风险,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该办法旨在将不同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针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力度。
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的依据办法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种类:不同种类的食品具有不同的安全风险,需要根据食品的种类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划分。
2. 生产经营规模:规模较大的生产经营者通常会面临更多的管理难题和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的监管。
3. 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对于有违法违规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应对其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
三、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的具体措施根据办法规定,对于风险等级较低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可采取宽松的监管措施,例如适度减少检验频次、降低处罚力度等;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其的监管,例如增加抽查频次、提高处罚力度等。
同时,办法还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评估和监管评估要求,要求各地建立健全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和监管评估体系,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议尽管该办法在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是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能。
2. 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于有违法违规行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厉打击,加大处罚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3. 强化风险应急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减少风险对公众的影响。
成都市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成都市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防控,深入推进“智慧食安”建设,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保障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食药监食监一〔2016〕115号)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抽检监测结果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采取避免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等方式,对风险程度越高的食品生产经营风险,采取越有力、有效的阶梯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第三条成都市范围内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以及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经营适用本办法。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以下统称:食品)以及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实施风险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风险普查、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分级防控、动态管理、群防共治原则。
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是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核查处置、案件稽查、信息公布的重点。
食品安全风险等级越高,越要采取针对性、靶向性越强的风险防控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六条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承担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职能,在实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数据服务过程中,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作为重要服务内容,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交互式服务。
各区(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托成都市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数据中心,运用手机等手持终端与“互联网+”食品风险分级管理互联互通,实现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数据共享共治,为全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奠定现代化技术管理基础,实现常规执法监管体制向风险分级管理数据秩序监管体制转变,显著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质量与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相关解读
作者:徐兴利黄家伟
来源:《食品界》2016年第10期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要求。
其中适用范围、划分依据是怎样规定的?让我们跟随国家食药监总局的相关解读一起了解一下。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建设的作用不言而喻,其中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要求。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问答,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险管理术语》(GB/T 23694-2013),风险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风险管理是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办法》的适用范围
《办法》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所有获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
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生产经营实施风险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
《办法》第七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如何确定?
《办法》规定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方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只需要每年进行一次风险等级评定,下一年度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根据上一年度风险等级以及《办法》规定的条件相应进行调整,从而明确下一年度的风险等级。
新开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既可以按照《办法》规定的量化评价程序,通过量化分级评定,也可以按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分值确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风险等级的确定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60分。
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
风险分值之和为0-30(含)分的,为A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30-45(含)分的,为B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45-60(含)分的,为C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60分以上的,为D级风险。
风险等级评定的基本程序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风险等级评定,一是调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档案,根据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所列的项目,逐项计分,累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二是结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或者组织人员进入企业现场按照《动态风险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需要说明的是,新开办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省略此步骤,可以按照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分值折算确定其风险分值。
对于食品生产者,也可以省略此步骤,而是按照《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折算的风险分值确定。
三是根据量化评价结果,填写《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确定表》,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
四是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评定结果记入食品安全监管档案。
五是应用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结果开展有关工作。
六是根据当年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相关应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水平,合理确定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作为制订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的依据。
另外,风险分级的结果也可用于通过统计分析确定监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分类系统及数据平台,记录、汇总、分析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信息,实行信息化管理;确定基层检查力量及设施配备等,合理调整检查力量分配。
如何通过风险等级确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
《办法》对不同风险等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
(二)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2次;
(三)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3次;
(四)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4次。
具体检查频次和监管重点由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食品企业风险等级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系
实施风险管理,是识别、定位、排序并消除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根源的过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提升,这也是实施风险管理的根本意义所在。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风险等级不能直接体现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主要是由于产品质量与风险管理的差异性决定的。
为了准确定位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增强监管的靶向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办法》在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食品原料、食品配方、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储存条件、检验能力、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也要考虑企业规模、销售范围、产品销量、消费群体、以往发生问题原因及社会关注度等诸多因素,并将这些风险因素按属性分为静态风险因素和动态风险因素,来权衡、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风险等级。
不难看出,企业风险等级的高低,不仅与其软硬件条件、管理水平有关,也与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销售范围、消费群体等有关,例如,同等规模的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企业风险等级要高于生产饼干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工艺配方复杂、受众群体特殊、社会关注度高等因素拉高了其风险分值。
因此,对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并不能简单认为该企业生产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就是较高的。
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只代表企业要从风险管理角度更加注重管控风险,要求监管部门要更加注重对这类企业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