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之 如何做世界公民
国际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国际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国际教育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教育模式,旨在促进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理解、国际协作和终身学习。
以下是我对国际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1.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国际教育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它为学生提供了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龄人学习和互动的机会,有助于培养跨文化意识和理解。
2.综合素质教育:国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能力、领导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交技能。
学生在跨文化环境中学习,更容易培养这些素质。
3.世界公民意识:国际教育鼓励学生成为具有世界公民意识的个体,他们能够理解全球问题、参与国际事务,关心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及积极参与解决这些问题。
4.语言和多语能力:学生通常需要掌握多种语言,国际教育提供了这种机会。
精通多种语言有助于跨文化交流,扩大就业机会,并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5.全球视野:国际教育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认识到全球各地的机会和挑战。
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环境,更具竞争力。
6.和平与协作:国际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平与协作的精神。
通过培训学生解决国际问题和冲突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和平和稳定。
7.高质量教育资源:国际教育通常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包括国际课程、国际认可的学历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这有助于学生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国际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培养未来全球公民的方式。
它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跨文化技能和综合素质,
为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打开更广阔的机会。
国际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时代愈发凸显,有助于构建更和平、合作和繁荣的世界。
国际理解教育国旗下演讲稿
国际理解教育国旗下演讲稿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和市场经济的推行,尤其是某年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中国便势不可挡地走向了全球化之路。
全球化并不仅仅意味着我们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化,更意味着人口的迁移、经济、资源、物理环境、政治观念、科学技术、法律、健康以及国家间各种冲突的加剧。
此外,还有一些全球关注的问题,如污染、贫困、失业、恐怖主义等,需要通过相互理解和合作加以解决。
因此,国际和平与相互理解是时代的需要。
学校教育也有必要给学生提供国际理解的视角,以促使他们形成全球视野的思维框架,理解国际问题。
那么,国际视野是什么呢?奥利弗·戈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认为,国际理解是一种世界公民意识,即个人不仅是其国家的一员,而且也是世界的一员。
沃尔特·刘易斯(Walter s)博士认为,“国际理解是一种批判而客观地观察和评价世界各地的人的行为能力,而不论他们可能属于哪一种文化。
”用拉达克里希南(Radhakrishnan)博士的话来说,“曾经被海洋和大陆分割的世界今天在物理上是统一的,但是仍然存在怀疑和误解。
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分开生活,而是一起生活。
互相理解恐惧和焦虑、抱负和愿景,这正是我们被期望去做的。
我们不能要求种族灭绝、奴役或种族隔离,而要为种族和谐而努力。
我们不要忽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让我们学会生活在一个国际社会中”。
在国际理解教育中,有两个原则非常重要。
第一,要学会尊重对方文化。
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国家及其状况和问题,对于国际理解至关重要。
如果每一个国家和国际问题都能被正确定位,这一点就可以得到促进。
民族的傲慢和对任何一个或多个国家的偏见都违背了国际主义精神。
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我们必须培养国际感情。
第二,学会爱人类。
爱他人是人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
“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是國际理解的根本基础,任何国家都不应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不应因种族、信仰和肤色等原因而歧视任何人或任何民族。
国际理解,让教育传递芬芳的气息——港区中心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
精品文档国际理解,让教育传递芬芳的气息一一港区中心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方案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经验,不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是不行的。
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青少年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具有世界胸怀和眼光的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
一、实施背景1、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面向日新月异的社会,教科书不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
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瞬息万变的世界。
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客观平等的态度,较强的交往能力和敏锐的信息处理能力。
2、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我校适时提出了并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意在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全球问题等国际背景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国际交流语言的能力、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培育学生国际视野,为学生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精品文档3、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郑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先向前迈进,已经进入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列。
尤其是我们航空港区,地处新郑国际机场,未来要建设成中国的“孟菲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未来社会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二、实施目标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让孩子能在学习中培养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相处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校的愿景是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探索培养学生全球理解之路,让学生用国际视角去看待和理解问题,培养世界公民的眼光,把学校建成整洁美丽的花园,和谐温馨的家园,平等对话的学园和师生生长的乐园”。
1、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本土文化认同与爱国情操,实现个人对国家的责任。
2、引导学生理解全球意识、全球智能、全球公民责任感及全球行动力和多元的社会文化。
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
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作者:范胜武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年第05期早在1993年,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成立伊始,创办者张杰庭先生就制定了校训“做豪迈的中国人”,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我校将育人目标简洁表述为“育中国魂,做国际人”,既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弘扬,使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又注重培养“世界公民”的视野与胸怀,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及全球意识,提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力。
课程与教学:中西交融,自成体系作为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课程方面,我们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又引入了国际课程的先进理念,确立了“弘扬中华文化精髓,中西课程优势互补,适合中国学生发展”的课程定位,国际化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国家课程、国际课程、英语语言课程三位一体构成了课程体系主体,传统文化课程、兴趣活动课程作为主体课程的重要补充,为学生成长插上“双翼”。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中西合璧”的理念,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学习规律,结合国内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集小学EP(Elementary Placement)课程、初中IP (Intermediate Placement)课程、高中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中美高中课程合作项目(双语、双学籍、双文凭)及外国学生HSK为一体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创办初三AP预备班,与美国费尔蒙特学校合作举办“中美高中双文凭”项目。
与大多数国际学校的做法不同,我校并不是只靠国际化“一条腿”走路,而是给学生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初中阶段,所有中考科目开足开齐,给学生和家长留出学习国家文化课程的充足空间。
同时,开设英语国际直通车、双语数学、双语生物等课程,为将来走国际道路的学生打好基础。
即使对于已经明确走“国际路线”的高中学生,中国历史、地理、政治和语文也是必修科目,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中国,学习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给他们打上中国的烙印。
幼儿园小小世界公民:全球意识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小世界公民:全球意识教学案例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全球意识教育在教育界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教育的最初阶段,如何引导幼儿建立全球意识,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以幼儿园全球意识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幼儿园如何培养小小世界公民的案例。
一、了解世界在全球意识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幼儿了解世界。
可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介绍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让幼儿初步认识世界的多样性。
老师可以跟幼儿谈论地图上的国家名称、特色动物、风景美图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世界充满向往和探究的欲望。
二、跨文化体验在幼儿园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节、国家展览等形式,带领幼儿走进不同国家的文化,让他们通过暖黏土制作国际民族服饰、尝试简单的国外美食等方式,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跨文化的体验,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三、参与全球关注议题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芳龄特点,引导他们关注一些全球热点话题,比如环保、贫困等。
可以通过观看简单的纪录片、绘本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全球问题,并讨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在幼儿园里,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公益活动,比如垃圾分类、节水环保等,让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四、与国际学校联谊幼儿园可以和国际学校合作,举办国际友谊周、国际友谊野餐等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国际学校的小朋友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游戏、学习等方面。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不仅仅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还能与国际小伙伴们互动,增进友谊。
在幼儿园全球意识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在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去探索、体验、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通过这样的全球意识教育,可以让幼儿在快乐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国际观念,培养小小世界公民。
幼儿园是孩子们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也是他们建立起世界观的起点。
全球意识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实施,旨在引导幼儿积极认识世界、尊重文化差异、关注全球议题,并与国际友人交流,从而培养小小世界公民的品格。
全球公民教育理论
3、从教育对象上看,公民教育具有广泛性。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普通公民实施的教 育活动,总会有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之外。 然而,公民教育的对象涉及整个国家的公民,从国家首脑、政党领袖到大小官员, 从普通公民到萃萃学子,都应当是公民教育的对象。任何人都不应当游离于 “公民教育”之外。
公民教育强调隐性教育,主张“模糊战略”将鲜明的阶级性隐藏起来,悄悄地 渗透到各种人文社会科学当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它接受统治阶级所 主张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二、我国公民教育发展的必然性
(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形式→“通过公民的教育”: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来进行,增强 对知识的理解,获得公民教育;
目的→“为了公民的教育”:在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态度、价值与性向等各 个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成人生活中能够真正履行一个公民的权利 和义务、行使公民的职责。
(三)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1、实施教育的主体不同。 从概念上来看,公民教育实施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公民是依附于国家存在
(四)基于公民社会构建的需要
公民教育对公民社会的构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臣民意识的 残余,要反思、消除臣民意识就要加大力度推进公民教育;中国公民社会正 在形成,还不完善,需要公民教育的动力来推动。
三、全球公民教育理论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尤其是全球性 问题的出现,新的趋势和新的问题均对原有的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 。 仅 培养公民对本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忠诚的公民教育,逐渐暴露出了其自身 的缺陷,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并弥补公民教育的这一不足,人们开始从全 球化的视野重新审视公民这个概念与公民教育问题,进而提出了“全球 公民”以及“全球公民教育”的思想。
浅谈国际理解教育
音乐课堂里的国际理解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为增进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认同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初步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教育实践。
我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义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
我力求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学科中的有关知识。
我理解该课程所追求的不是教给学生一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探索问题的方法,养成关注人类命运、关心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公民”的素质和态度。
例如在欣赏乐曲时,我会和学生一起聆听感受,把我们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都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一起探索音乐为什么带给我们这些感受的奥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一、一个有点陌生的名称-—“国际理解教育”谈到“国际理解教育”,人们比较陌生,其实,与国际理解教育类似的术语大家并不陌生,包括国际教育、全球教育、比较教育、多文化或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权教育和发展教育等.回顾历史,“国际理解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重大主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并最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促进国际理解为目标,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品性和能力的人,促使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国际理解教育的总结与展望”为主题,确立了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及相应的“和平文化”的内涵,为世界各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指明了方向.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在青少年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使青少年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学习与其他国家人们交往的技能、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国际理解教育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动态的文化理解,提倡切入异域文化的生活世界,提倡切身积累、体验与实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国际理解教育之如何做世界公民
国际理解教育之如何做世界公民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国际理解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全球公民的素养。
作为世界公民的关键特质,我们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首先,作为世界公民,我们应该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
这意味着我们要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们、事物、思想和价值观有一个客观而全面的了解。
我们应该学习欣赏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文化的特点,并且应该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际政治、国际经济、跨文化交流等专业课程来扩展我们的国际视野,同时通过参与国际学生交流项目、实习或志愿者活动来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其次,作为世界公民,我们应该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只是沟通的媒介之一,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的习俗、价值观和沟通方式。
我们应该学习一门或多门外语,以便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另外,我们还应该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
通过参加跨文化交流项目、组织国际文化活动等,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良好的互动和合作。
第三,作为世界公民,我们应该具备全球问题意识和行动能力。
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人权等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
我们应该关注这些全球问题,了解其影响和解决方案,并积极参与相关的行动和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加入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来提高自己的全球问题意识和行动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减少能源消耗、垃圾分类、购买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等,为解决全球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作为世界公民,我们应该具备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的素养。
世界是多元的,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民族、宗教、语言、习俗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这些多元性,避免对其他文化进行歧视和偏见。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平等、包容和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
通过学习其他文化的历史、文学、艺术等,我们可以增进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培养世界公民精神
培养世界公民精神引言如今,全球化的潮流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人权问题。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培养世界公民精神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世界公民精神以及它的重要性。
什么是世界公民精神世界公民精神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不仅限于特定国家或地区,而与全球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状态。
它体现了对全球问题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关注和参与。
世界公民精神不仅涉及参与全球事务,还包括尊重多样性、欣赏不同时区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及承担起全球责任。
为什么培养世界公民精神很重要拓宽视野培养世界公民精神可以帮助个人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复杂性。
通过了解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和事,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更加多元化,富有挑战性的世界。
这有助于消除偏见和歧视,促进包容性和互相理解。
解决全球挑战世界上许多重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人权问题,无国界。
培养世界公民精神可以鼓励个人关注全球挑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参与。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协作,我们才能找到解决这些全球问题的有效途径。
增强全球竞争力在全球化的时代,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文化是个人成功的关键。
培养世界公民精神可以帮助个人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背景的专业人士。
这将为个人提供更多机会,并增强其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促进和平与和谐培养世界公民精神可以促进和平与和谐的发展。
通过交流和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增进友谊和合作。
世界公民精神使个人更有可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如何培养世界公民精神深入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要培养世界公民精神,首先要深入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参观博物馆、交流学习等方式,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
这种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文化的差异。
学习其他语言学习其他语言是培养世界公民精神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其他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国际理解教育培养世界小公民
国际理解教育培养世界小公民作者:杨文邓辰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年第10期随着世界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日趋频繁,促进不同文化的和谐共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显得至关重要。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势在必行。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国际理解力”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这些为中小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探索研究与课程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2016年以来,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把研学旅行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我校积极将国际教育探索活动变成了课程。
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增强国际理解和文化认同我们通过国际互访、课程互动、家庭互助、文化互融的多种方式,以开放的姿态,让学生学会尊重个性,让世界了解中国。
比如,以“棋局”为主题,展开了以“棋”为往来博弈的中法文化碰撞。
孩子们在五子棋、飞行棋、跳棋、象棋之间,体会“棋”的恬淡、豁达、风雅,体悟成长的缤纷多姿,中文、法语,交流激动时冒出的英语,甚至是精彩高潮时比划的手势与微笑,都是两国孩子童心交融的最美画面。
学校还开展了以“科技探秘”为主题的体验式交流活动、以“桌游”为交流纽带开展的趣味活动、以“车行天下”的主题小组合作竞技活动……两国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碰撞、相互理解,埋下了友谊的种子,在心灵的最深处留下了国际理解与认同的因子。
我们把最好的书法课程分享给新西兰、法国等学校的来访客人。
课堂上,湖北省特级教师黄水中老师以大熊猫玩偶做开场白,从毛笔如何握笔入手,教国外小学生在宣纸上画下憨态可掬的熊猫。
全球公民教育学习制度
全球公民教育学习制度全球公民教育学习制度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全球意识、全球感知和全球责任的公民。
首先,全球公民教育学习要通过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世界公民,意识到全球问题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其次,全球公民教育学习应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跨文化沟通和理解能力。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观点和立场,培养尊重和包容的思维方式。
最后,全球公民教育学习倡导实践,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和活动,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愿。
全球公民教育学习制度的实施需要教育部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需要对课程进行,将全球公民教育融入各个科目中,并制定全球公民教育的评估标准和指导方针。
教师应该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全球公民教育的核心概念和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家长要支持学校的全球公民教育工作,鼓励孩子参与有关的课外活动和项目。
全球公民教育学习制度的建立还需要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合作。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展全球公民教育工作,并为此提供相应的资源和资金。
国际组织可以提供培训和教学资源,促进全球公民教育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要建立全球公民教育学习制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提供全球公民教育的基本条件。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支持。
其次,全球公民教育的概念和方法仍然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最后,全球公民教育需要长期的持续性工作,教师培训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全球公民教育学习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
通过培养全球意识和全球化素养,全球公民教育可以帮助个人认识到自己是世界公民,并激发其解决全球问题的责任和意愿。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教育部门、教师、家长和国际组织都需要积极参与,并共同努力推动全球公民教育的发展。
初中国际理解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人才,我国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初中国际理解教育。
本案例以某初级中学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初中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案例实施1. 课程设置(1)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学校开设了《多元文化》、《全球视野》等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引入国际课程。
学校引进了英国剑桥大学国际考试中心(CIE)的课程,如英语、数学、科学等,让学生在本土学校就能接受国际教育。
2.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
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社会现象等,提高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
(2)讨论式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如国际夏令营、国际志愿者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多元文化。
3. 校本资源开发(1)图书馆资源。
学校图书馆配备丰富的国际书籍、期刊等,供学生借阅,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2)网络资源。
学校建立国际理解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国际新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信息。
(3)教师培训。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际理解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国际教育素养。
三、案例成效1. 学生国际理解能力提高。
通过国际理解教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得到拓宽,对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国际理解能力。
2.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学生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学会了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 学校国际影响力增强。
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努力,使学校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国际学生和教师。
四、案例启示1. 初中国际理解教育应注重课程设置,开设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让学生在本土学校就能接受国际教育。
2.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结合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
全球化教育:培养世界公民
全球化教育:培养世界公民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地球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全球化的大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
在这个大背景下,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肩负着培养未来世界公民的使命。
全球化教育,就像一艘驶向未来的航船,搭载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智慧,穿越文化的海洋,驶向一个更加宽广和深邃的世界。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将教育比作一座桥梁,那么全球化教育就是这座桥梁上的黄金大道,它连接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行走于其间,吸收世界的精华,成为真正的世界公民。
这些世界公民,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他们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和领导者。
全球化教育,就像一场盛宴,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文化佳肴。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尽情地享受,从中获得营养,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然而,这场盛宴也需要我们精心准备,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世界,以创新的精神去推动教育改革,以无私的奉献去培养每一个孩子。
全球化教育,是一场革命,它要求我们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跳出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教育,去看待孩子,去看待未来。
这是一场艰苦的革命,因为它要求我们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创新。
然而,这也是一场充满希望的革命,因为它预示着教育的未来,预示着孩子们的未来,预示着世界的未来。
在全球化教育的大潮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能力培养。
比如,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全球化时代必备的能力之一。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学会在多元文化中交流和合作,学会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再比如,创新能力,这是全球化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挑战,学会创造,学会以创新的精神去推动世界的发展。
全球化教育,是一场旅程,它带领我们走进一个更加广阔和精彩的世界。
在这场旅程中,我们将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着眼全球共同利益:“世界公民”教育的国际研究新趋势
“世界公民”教育(Global/World Citizenship Education )是将各民族国家的公民培养为“世界公民”的教育,希冀公民在保证国家认同的同时形成一定的世界认同及相应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承担“世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进而促进全人类持续和平健康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50年将“国际理解教育”正式更名为“世界公民教育”后,“世界公民”教育及研究逐渐突破了社群主义公民教育考虑国家共同体内他者的生活,转向关注、理解人类共同体内的他者生活,突破了自由主义公民教育中不引导学生朝向任何既定的善的想法,教授与学生走向合作、包容多元文化,朝向共同解决全球问题促进全球发展而努力。
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化走向深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威胁到全人类的整体利益,也对民族国家开展的传统公民教育提出了更多挑战。
全球问题的消解需要全球共同利益的驱动。
为了最广泛地实现全球共同利益,从教育上培养在国际交往中从容应对的“世界公民”成为了全球公民教育的现实需求,着眼全球共同利益开始成为“世界公民”教育的国际研究新趋势。
一、着眼全球共同利益——全球公民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一)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同利益2015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在巴塞罗那发布了一份重要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强调要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①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研究”(16JZD010)。
作者简介:宋强(1980-),男,河南新乡人,东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饶从满(1966-),男,安徽六安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全球视野下的世界公民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_高振宇
2010年第8期(总第277期)GLOBALEDUCATIONVol.39 No8,2010全球视野下的世界公民教育及对中国的启示高振宇=摘要> 世界公民教育旨在将全球儿童塑造成理想的世界公民,与国际理解教育等项目相比,它尤其重视儿童改造世界的主体性力量,强调参与、行动与变革。
在乐施会的推动下,世界公民教育以融入模式和全校参与的形式扎根于世界各地,并与各种儿童本位的教学法相配合,从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个维度,有利提升了儿童的综合素养。
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实有必要引入世界公民教育。
=关键词> 世界公民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行动 参与=作者简介> 高振宇/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上海200062)一、世界公民及世界公民教育的内涵世界公民教育,其英文表述为global/w orld citizenship education,education for global/w orld citizenship 或the globaldimensiontothecitizenship education,主旨在通过学校教育将学生打造成世界公民。
对世界公民教育的探讨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而鲜有扩展至基础教育阶段。
被有关学者奉为经典的Nussbaum 著5培育人性:心智教育改革的经典辩护6,[1]以及大量中外文献,在论述世界公民教育时均以大学或学院教育为出发点。
不过,Nussbaum 在上书中早已提到/对世界公民素养的培育应当愈早愈好0,认为/当儿童开始置身于-听故事#说故事.的活动时,家长或教师即可向儿童介绍其它土地或民族的故事,世界公民课程最好从小学一年级便开始0。
[2]而非政府组织(NGO)乐施会(Ox fam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致力于在全球各地推广世界公民教育,其设计的教育方案面向上至16-19岁青少年,下至5岁不足幼童等广泛的学生群体,多语言版本的官方网站又为各国中小学教师实施世界公民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与案例,因此当今的世界公民教育,已从仅面向成人的阶段教育走向适合各年龄阶段学子的终身教育。
教育中的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培养
标题:教育中的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培养在教育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培养就像是一对飞翔的翅膀,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这一对翅膀却常常被束缚,仿佛是困在笼中的鸟儿,等待着我们去解放和引导。
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将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培养比作是教育大森林中的两颗种子,那么它们的存在,无疑为这个森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全球教育,就像是一颗坚韧的橡树种子,它教会孩子们如何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如何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而世界公民培养,则像是一颗温柔的小草种子,它教会孩子们如何通过国际交流拓宽视野,如何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然而,现实却是,这两颗种子在教育实践中往往被忽视。
它们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仿佛是教育大森林中的杂草,被人们忽视甚至遗忘。
这种现状,无疑令人担忧。
就像是一个美丽的森林,如果失去了这两颗种子,那么它将失去一半的生机和活力。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呢?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们往往将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这就好像是我们只关注森林的树木是否茂盛,而忽视了树木下面的土壤是否肥沃。
然而,这种做法无疑是短视的。
因为,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培养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就像是教育大森林中的阳光和雨露,为孩子们提供了成长的养分。
没有它们,孩子们就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文化观和世界公民观,就无法成为真正有国际视野、有全球化素养的创新人才。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让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培养重新回到教育的中心。
我们需要让这两颗种子在教育大森林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它们应有的光彩。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参与。
总的来说,全球教育与世界公民培养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就像是教育大森林中的两颗种子,为孩子们提供了成长的养分。
国际理解教育应处理好“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的关系
· 不 同 国 家 或 地 区 、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 不 同种 族 的 人 们 之 间 的 理 解 、 宽 容 和
: 合 作 ,从 而 促 进 人 类 的 进 步 ,并 不 是 要 消 除 不 同 民族 n “ f 由 ,_\ ,, 一'^ .
日 1_r 曰 f I7二 T 栅 古
^ M 7
“ u I
中小 学办 学 自主权 的 发挥需 要 政府 保驾 护航
刘 莉 在 《上 海 教 育 科 研 》 2017 年 第 12期 撰 文 指 出 , 学 校 办 学 自主 权 的 赋 予 和 发 挥 , 需 要 政 府 保 驾 护 航 , 营 造 “用 好 权 ” 的 外 部 环 境 , 进 一 步 落 实 完 善 保 护 机 制 。 要 制 订 政 府 的 教 育 权 利 清 单 , 强 化 政 府 遵 循 办 学 规 律 , 努 力 形 成 各 类 教 育 主 体 各 司 其 职 、 协 同 推 进 教 育 改 革 发 展 的 “管 办 评 ”, 同 时 , 服 务 型 教 育 行 政 机 构 的 关 键 在 于 人 , 需 要 进 一 步 优 化 教 育 干 部 人 事 制 度 。 要 进 一 步 完 善 绩 效 工 资 制 度 ,建 立 与 本 市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战略 相 衔 接 、 符 合 基 础 又 较 有 特 点 的 收入 分 配 制 度 ,增 强 教 师 职 业 吸 引 力 。 要 进 一 步 推 进 政 府 购 买 服 务 , 实 施 问 责 制 度 , 逐 步 形 成 监 管 有 力 、 竞 争 有 序 、 激 励 有 效 的 教 育 公 共 服 务 机 制 。 要 全 面 推 广 学 校 法 律 顾 问 制 度 , 提 供 法 律 咨 询 和 专 业 服 务 。 要 进 一 步 整 合 相 关 的 督 导 和 检 查 , 避 免 学 校 疲 于 应 对 , 从 而 使 学 校 专 注 于 教 育 教 学 。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路径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路径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理解教育成为了当今社会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路径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学生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国际理解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增强对世界各地文化和社会问题的理解以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
国际理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全球意识和国际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多元化的国际社会。
三、国际理解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1.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跨越不同文化的壁垒,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 提高国际竞争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具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工作环境。
3. 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国际理解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个人责任和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性,培养出具有世界公民意识的人才。
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路径1. 综合课程设置: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内容,培养学生拥有多元文化理解和尊重的能力。
2. 国际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包括学生交换、短期游学等形式,使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文化和社会的差异,增强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多语种教育:增加外语教育的课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流利地使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
同时,通过外语学习,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4. 社区参与和服务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和国际志愿者服务学习项目,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公民意识。
5. 教师培训和发展:提供教师培训和发展机会,增强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活动。
五、国际理解教育的评价和挑战1. 评价指标:通过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效果。
第九章我是世界公民
第九章我是世界公民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全球化的含义;理解全球治理的含义;掌握如何做好世界公民。
重点知识:1、为什么说“人类虽然被捆绑在同一辆命运之车上,生死相依,但人类的全球意识却十分滞后”。
答:(1)由于技术的发展,国际交往的扩大,人类已经被绑在了同一辆车上,大家相互依存,命运相联。
各个国家互通有无,互相合作,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都是人类的福祉,都会使人类整体受益。
每个国家的灾难都是人类的灾难:每个国家的金融危机都是世界性的;每个国家的生态灾难都是世界性的;甚至每种传染病都是世界性的,这些都是人类面对的挑战,需要人类的合作来解决。
(2)人类虽然被捆绑在同一辆命运之车上,生死相依,但人类的全球意识却十分滞后,无法消弥人间的对立、仇恨、冲突和战争。
人们仍然热衷于自己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漠视人类的共同利益,甚至不惜相互侵害,以邻为壑。
这种打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招牌的行为是集体的自私自利行为,在今天的世界上,它比个人的自私更危险,更卑鄙。
因为它以集体主义的面目出现,所以有更大的欺骗性。
(3)人类道德素质的进步落后于物质技术的进步。
结果,人类已经掌握了毁灭人类的技术和能量,但却没有把握使它们得到正确的利用和控制。
人类拥有的核武器能够毁灭人类若干次,但掌握核按钮的人却难以使人放心;一个普通的实验室就能够研制出致命的病毒,造成可怕的世界性瘟疫,但醉心于这种研究的人的动机却让人不寒而栗。
先进的技术是文明人类的标志,但一些掌握这种技术的人仍然没有摆脱野蛮人的心态。
这便是现代文明的危险所在。
2、为什么要强调世界公民的意识?答:(1)今天的人类已经越来越一体化了,技术把我们联结成一体,交往使我们彼此不分,而人道观念使我们痛痒相关、同类相怜,正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没有世界公民的意识,不能有效地合作共同迎接人类的挑战,我们就会一起坠入无底深渊。
(2)冷战结束后,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全球治理)的轮廓已经浮现出来,即WTO可以说是在商贸领域的全球治理的体现:各成员国协商制订出规则,大家共同遵守,如有纷争或冲突,提交到该组织进行调解和仲裁,违规者将受到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联合一致共策和平”
– 依照1950年11月大会“联合一致共策和平”的 决议(第377(V)号决议),在可能出现威胁 和平、破坏和平或侵略行动的情况下,如安全 理事会因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采取 行动,大会也可以采取行动。大会可以立即审 议该事项,以便建议会员国采取集体措施,维 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世界公民具备的条件
• • • • • • • • 拥有批判思维 关注环境保护 关注世界上不公义的情况 结识很多不同国籍或种族的朋友 关心别人的生活困境 良好的表达能力 能与意见不同的人合作 关注可持续发展
世界公民应具备什么能力
• • • • • • • • 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分析能力 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独立思考能力 能清晰表达自己的理据 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能与意见不同的人合作 认识不同种族的独特文化
模拟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的重大决议 • 恢 Nhomakorabea中国权利
–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 – 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76 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 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要求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 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国际理解教育之
第三部分
第一节
走进世界
如何做世界公民
1
1.什么是世界公民?
• 联合国颁发的一个奖项的名称为“世界公 民”(Citizen of the World)。 • 世界公民一词有多重涵义,通常是指一个 不只关心自己的社区和国家,也关心世界 上其他地方的事情。他们关注世界上不平 等的情况,了解不公义和贫穷的成因,亦 愿意承担责任,身体力行挑战贫穷与不公 义。
2.“世界公民”是谁提出的?
• 在理论上明确其内涵的是古希腊时代的斯 多亚学派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 德国哲学家康德 •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 哲学家胡适 • 陈鹤琴,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 • …………
3.为什么要做世界公民?
• 现在所提的“世界公民”是“全球化”的结 果
4.如何做“世界公民”
• 知识与能力 • 情感与世界观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包括宗教)、生
态环境……
• 行动(如何做世界公民) • …………(你还能想到哪些?)
世界公民具备的条件
• • • • • • 留意本地新闻 留意国际新闻 尊重不同种族的文化差异 懂得其它国家/民族语言 认识不同种族的文化 能体会别人的感受
• 全球化,是指由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 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 开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不断取得共识 ,遵守共同规则,采取共同行动的过程与趋势。英国 社会学家莱斯利〃斯克莱尔说,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 化为核心,以通讯、旅游及生态的全球化为基本内容 ,而以文化及社会政治影响为直接后果的一种社会变 化趋势。全球化是客观的历史进程,既是经济的,又 是政治的和文化的全球化。
• “结束叙利亚危机”
– 2012年2月1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 大会投票通过决议,支持阿拉伯国家联盟提出 的有关结束叙利亚国内暴力冲突的倡议。
各国最关心的是什么
• • • • 各国最关心的是什么? 世界上的争端的焦点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事件? 我们能为这些事情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