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学目的与目标:来源、分类与陈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教学目的与目标:来源、分类与陈述

----《教学设计》(第2版)导读提纲

周文华 20140321 【学习目标】

1、知道学校系统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的来源;

2、能运用本章有关教学目标陈述的原理和技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撰写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学科课时目标。

【导读提纲】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的来源

1.含义:教学目的或教学目标是预期学习者学习的结果。

【观点】教师应该意识到,设置合理和可行的教学目的与目标是做好教学设计工作的最关键的第一步。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或许就是确定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确定的不合适,再好的教学也可能无法满足组织或者学习者的真正需求。没有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者会冒这样的风险:基于根本不存在的需要去进行教学。

2.教学目的与目标的来源:社会发展

学科课程水平的目的(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聘请专家制定学生发展

教学目的学科内容发展与目标单元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标准

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和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的功能

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概括为:导教、导学和导测评。

导教—指导教学过程、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第三部分教学策略);

导学—指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教学分析);

导测评—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2、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类是表层问题。主要是由于不清楚目标的基本概念、叙写规则等引起的。对

这类问题,只要明确什么是目标、怎样叙写目标更合适,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例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一说法十分含糊,改为“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的正确”。

另一类是深层问题。这类问题的产生在于目标没有与学科内容的本质、特定学生的信息问题产生关联,目标没有“对象化”,没有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例如:数学目标:98%的学生会利用直尺正确度量线段的长度并规范表达。95%的学生会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85%的学生能解决“断尺问题”。从形式上看,这是符合目标叙写的技术要求的,它清晰地表现了学生将要产生的行为和水平,还列出了不同学生比例。但实际上,这两个问题学生基本没有遇到困难,相反,由于对线段特征的不理解,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在于不能正确数出图形中的线段的条数,而教师也没有在目标中提及要教给他们数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的叙写理论与陈述技术

1.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法

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法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

马杰提出,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到什么(或说什么);二是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三是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行为目标的优点:它清楚地告诉人们,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

结构:陈述提供什么条件(刺激)和学生能做什么。

例如:语文课目标:能从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中说出文本的文体,能用准确把握论点的方法找出论点且说明选用方法。

历史课目标:给出10个有关革命的是非题,学生能准确判断,9题正确为合格。

音标阅读目标:读以AN结尾的辅音-元音-辅音三字母音节,如 can,dan等10个项目,其中9个项目正确为合格。

【资源连接】马杰在《准备教学目标》中提出行为目标陈述ABCD法,此书被誉为“陈述教学目标中发起的一场革命。

行为对象(Audience):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Behavior):尽可能清晰,可把握。

行为条件(Condition):学生完成上述行为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规则和限制。如对工

具,时间,空间的限制。

表现程度(Degree):学生可能产生的不同表现。

【资源连接】摘取《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一书。我们来分析一个比较典型的目标: “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这个目标显然不符合A的要求,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在B上也不是很适合,因为“理解”这个动词表述不是很清晰,比较难把握到底到什么程度;在C上没有给出附加条件,不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在D上没有限定学生要达到怎样的结果。

修改以后的目标:经过一堂课的学习,能正确说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包括说出两种运算中各部分名称之间的关联)。会用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初步验算,通过验算计算结果正确率达到100%。

当然,并非所有的目标都要满足ABCD,一般来说,只要能够说清要学习的内容和期待学生产生的行为就可以了。

2.格兰伦的描述内在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技术

3.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陈述技术

四、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1.基本原则:

第一原则:目标应陈述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第二原则:目标的陈述应有助于导学、导教、导测评;

第三原则:目标中应暗含适当的分类框架

2.注意事项:

(1)行为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

(2)用经过心理学界定的动词和名词陈述目标;动词有:背诵、指认、默写、口算、区分,识别,分类,演示、生成、采用、陈述、回忆、举例、分类、比较、说明等;(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

例如:

1)教学目标中如“帮助学生学习……”“通过……使……”“培养……的能力”等,说

的是教师做什么,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这也就是二期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2)目标不应陈述学生学习什么,例如“学习雷锋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样的陈述不

表示学生学习的结果,也不符合要求。

3)“帮助学生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改写为“学生能运用S=πR2²的面积公式

计算给予的圆的面积”

五、良好的陈述的目标的实例分析:

见P90-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